|
|
◆[台灣新聞-生態保育]福特保育暨環保獎揭曉 落實企業在地社會責任 --﹥ 本報訊 (記者 陳弼仁)
今年是第三屆,獲得首獎的是長期研究蝴蝶的專家-詹家龍。三年來,詹家龍以個人的力量,把時間與精力幾乎都投注於茂林的紫斑蝶及當地的原住民,評審團為此深受感動。詹家龍表示,全球紫斑蝶僅有兩種,一種在美洲,另一種在台灣,而茂林紫斑蝶的復育和研究,不僅俱備台灣本土物種復育的價值,也備受全球的關注。更重要的是,透過這個計劃,可結合當地原住民共同推動復育的工作,具體的凝聚了原住民與保育之間的關係,更有指標性的意義。 此外,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所提出的「珍愛環境,從認識環境做起-為環境資訊年鑑催生」,以及彰化環保聯盟提出的「打造平民風格的保護區-結合生態旅遊與生態保育的彰化福寶農業生態園區」計劃,則共同獲得了優選獎。
彰化環保聯盟推派當地的村長洪阿興上台領獎,強調彰化福寶為民間第一個成功以租地的方式,取得土地做為保育,並獲得當地居民認同的經驗,此次得獎,也為環境信託的基金籌募往前推進了一步。 ◆[環境政策]兩隻鯨魚擱淺死亡後 美國法官下令終止在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灣的研究計畫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oct2002/2002-10-29-10.asp ◆[全球變遷]美國阻礙氣候變遷協議 全球暖化問題難解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oct2002/2002-10-30-10.asp ◆[全球變遷]隨著廢氣排放量上升 氣候變遷造成的損失遽增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oct2002/2002-10-30-02.asp ◆[能源議題]美國的能源開發造成公有地零碎化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oct2002/2002-10-30-06.asp
環境資訊協會 波特曼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波特曼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oct2002/2002-10-30-09.asp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oct2002/2002-10-29-19.asp 作者:張東君
其實他之所以總是穿和服,並不是為了光大日本文化,而是有不得已的苦衷──他患有一種怪病,只要氣溫超過攝氏二十度就會頭痛而無法思考,所以一定得穿涼快的衣物、待在涼爽的環境之中。而用領帶將脖子束得緊緊的西裝會讓他喘不過氣,於是為了兼顧禮節及身體,川那部總是穿著正式服裝的和服,因為和服寬鬆舒適,冬暖夏涼。 除此之外,他研究室的冷氣總是開得非常強,讓他的祕書即使是在夏天,腳下也得開電熱器才能坐得住;我們若是不小心忘了帶長袖外套就去找他談話,隔天一定會咳嗽或流鼻涕。也因此,川那部經常被朋友笑罵說:虧他還是研究生態的,自己房間卻是最浪費能源的地方。 但是在老舊的二號館(內有京都大學的動物學及植物學教室)中,並不是每個房間都有冷氣,像我們用來開專題討論(seminar)的房間就沒有冷氣,只有電風扇,所以一年中有三季,只要是在發表時要看幻燈片,大家都會準備一把摺扇煽風。不知情的人看見我們一屋子大大小小、人手一扇時,總是稱讚我們不愧是京都居民,頗有古都風情、書生之風。可是實際上,想在窗戶緊閉、香煙繚繞的房間中苟延殘喘,沒有扇子是不可能辦到的;平時都已如此,夏天關在房中聽發表更是一種酷刑,尤其對我老闆川那部來說,根本就是浩劫。 川那部在大學時就已罹患這種怪疾,據說他之所以擁有『怪人』的稱號,就是因為經常在聽演講或專題討論時衝出房間,將頭伸到水龍頭下沖水冷卻之後,再回去像個沒事人般地繼續聽發表所致。 如今托現代科技進步之福,他已經不必再沖水,而有其他利器可對付『炎熱』的春秋季及『酷熱』的夏季。 這個大部分人絕對不曾聽說過的抗高溫武器,是個裝有小型引擎、以電池發電的金屬頭帶,應該可算是一種『攜帶型冷氣』;當他戴上這條頭帶時,看起來就和卡通裡的無敵超人一樣。 由於大家總是取笑他戴上頭帶時的樣子,所以他為了『譁眾取寵』,乾脆就發明一種儀式:每週一上專題討論時,當週的主席一定會等川那部走進教室、從包包中取出頭帶裝在額頭上、正經八百地面向我們、將兩手併攏朝天伸直、仰頭呼喚:『萬能的天神,請賜與我神奇的力量……』 完畢之後,才會宣佈當天的講者及講題。當然,為了保持外傳的嚴肅形象,有外人來旁聽時他就會省略這道儀式。 等講者發表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就會打開頭帶的開關,讓冷氣冷卻他的腦部以保持清晰的思考能力;若是講者實在說得毫無重點、語無倫次,他開冷氣的時間就會提早。所以請得爛或是準備不周的人只要發現川那部很早就在進行『冷卻』動作,心中就會開始流汗,因為這代表了稍後少不了的一場鋒利批評。 出處:【動物勉強學堂】,皇冠出版社 http://www.crown.com.tw/ 作者:李永展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教授) 呂秀蓮副總統考察印尼巴里島觀光產業的渡假外交行動,因為中共的打壓以及一連串的政治結果而模糊她原本宣示的意義。事實上即使沒有這一段插曲,台灣的觀光產業能否因為呂副總統的考察學習而獲得啟發,仍然是一大疑問。長期以來台灣遊憩品質低落的問題一直存在於各個角落,「上車睡覺、下車尿尿」成了遊程的真實寫照。近年來台灣面臨國際經濟分工角色的丕變而嘗試將觀光產業視為未來國家競爭力的發展重點,但若未能體認觀光產業與工業生產本質上的差別,或者未能分辨台灣發展觀光產業的利基與盲點,恐怕投入再多資源、再多偶發的創意也是徒勞無功。 整體情境的形塑 非曇花一現的創意 相信去過歐洲、日本甚至東南亞等觀光產業發達國家的民眾都有相同體會,一個地方之所以具有吸引遊客的觀光潛力,其最主要的因素在於「整體情境」的特殊性與舒適性。整體情境的形塑或者必須仰賴深厚的文化傳統為骨幹,形成一種自然且具深度的情境氛圍,並具體展現為空間生成與生活方式的表現,觀光客可以從其特殊性中體驗不同的文化養成與生活型態,此一類型的觀光產業提供的是一種文化再生產的消費型態;再者,該地具有城市運作的合理性與開放性,能夠包容各種異質的文化與商品,並且將之吸納於自為的秩序,該類型的觀光產業提供的是一個世界商品的流通平台,透過便捷舒適的交通與消費環境,讓遊客能夠在這裡飽覽資本世界的縮影;另一類型的觀光產業則以豐富優美的山光水色為號召,但要發展成具有經濟效益的觀光產業,則必須依賴週邊相關遊憩設施的消費,也因此該類型的觀光產業在操作上往往具有相當的風險,常因過度開發而反噬危及觀光標的。 從以上大致的歸納當中,我們可以發現觀光產業與工業生產具有截然不同的運作邏輯,亦即工業生產標準化、規格化的大量製成模式或者不受拘束的個別創意是無法套用在觀光產業上的,大規模資金的投入或者單點偶發的創意並不足以構成一地的吸引力,簡單來說,觀光產業的形成無法速成,它也不可能只是單點或是一個切面,它不可能跟當地的人文無關、跟當地的風土無關、與當地的運轉無關。 剝削而庸俗的消費經濟 因此,讓我們真實地面對國內觀光產業發展的問題,從文化養成的角度而言,台灣歷經多個國家的殖民統治使得文化形成的過程中不斷地的面臨重新洗牌,長期以來的不確定感致使這裡變成一個缺乏歷史感的地方,人民沒有共同的認同經驗與文化根基,自然也難以發散出深厚的情境氛圍;而就作為一個世界商品的流通平台來說,台北或許具有發展潛力,但必須克服的是舒適性與便捷性的基礎建設問題以及城市運轉的合理秩序,而非是曇花一現的創意;至於以自然資源為號召的觀光類型,台灣雖有依山傍海的天然景緻,但幾十年來的牛仔式經濟已嚴重破壞原有的自然美景,而高度商業與同質的週邊產業,更使其變成一種剝削而庸俗的消費經濟。 行筆至此,或許不難看出筆者對於台灣發展觀光產業的憂慮,然而正因為如此,更必須指出,觀光產業絕非投資→生產→產出→消費如此工業化直線發展的過程,如果我們不能體認觀光產業是一個需要國家支撐架構、人民承載文化的全方位行動,所有的口號與願景都只是癡人說夢而已。(2002-8-15) ●[演講]生態保育專題講座-植物奇妙的傳播機制與繁殖方法 --﹥ 時 間:11月7日(四) 晚上7:30 我們的老家-地球於泥盆紀開始,在潮濕的陸地上開始從單細胞藻類發展出蕨類森林,再漸漸轉為裸子植物,迄至新生代人類的興起,植物亦由被子植物取代裸子植物。後來被子植物成為地球綠肺的大宗。被子植物之生存及繁衍機制如何適應現今環境?藉由這堂課讓我們來瞭解植物如何利用。免報名,歡迎提早入座! ●[遊行]核四公投,千里苦行 (台北士林石牌天母) --﹥ 時 間:11月9日(六) 早上9:00-下午4:30 核四公投促進會公開宣佈,核四公投運動決定於2002年9月21日,往後每週六、日,為期一年,50星期的千里苦行的行動。期待透過再一次的千里苦行,可以讓更多人了解人民做主的基本權利。同時,我們要求政府早日舉辦核四公投,最遲於2004年總統選舉時同步舉辦。 詳情請參閱 http://green.csie.ntu.edu.tw/humeco/1Act/2002Nov09.html#20021109 ●[研討會]2002打造海洋新故鄉研討會 --﹥ 時 間:11月23日-24日 目前多數漁村因缺乏整體規劃與實質建設,社區風貌日益窳陋,生活環境品質不良,但「打造海洋新故鄉」實非一朝一夕所能成,所以我們希望透過這場研討會能有系統的將彼此的經驗交流傳承,並找尋建構海洋新故鄉的脈絡。研討會中邀請有關海岸環境、生態社區、漁業經濟、漁村文化與漁村社區經驗卓著的社區或團體參與討論、提供經驗,互相培力,建立打造海洋新故鄉的平台與夥伴關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