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北小安 初秋的仰德大道頗有日本京都嵯峨野(Sagano)之風。蜿蜒的山道宛如一條黑色的大拉鍊,將喧鬧的城市與禪靜的蒼山連成一氣。越往上走,空氣越發冷得讓人清醒。黃色的落葉如吹雪般飛舞於風中,路邊偶然瞥見的日式石頭燈籠(Tourou),讓人有著不知身在何處的錯覺。 攀過超過45度的斜坡,再經過冷水坑後就是擎天崗了。由於適逢假日,從入口的土地公廟望去,紅衫綠袖點散在青翠廣大的草原上,灰藍的天空上亦飛舞著小如螞蟻的七彩風箏。清新的牧草味充塞天地,躺在草地上,仰望眼前只有藍綠二色的視野,不禁有種宛若置身於蒙古大草原的快感。 「來福,來!」自溺的幻想被那傳入耳際的台灣國語打斷。抬起頭來,看見一隻混種米克斯卡拉狗,從草原上小丘坡下,熱情地搖著尾巴,帶著洋溢著幸福的雙眼,衝到發號施令的同伴動物照護人旁。 「來福,好乖,好乖!」來福的家人們一個個輪接著撫摸著帶著微笑的來福,「來福,坐下!」同伴動物照護人又發了一個命令。來福很快就坐下了,熱情的尾巴卻並未停止擺動,來福的家人幫來福拍了一張照片。拍完不到一秒,來福又興奮地朝前方地平線另一隻黑色狗狗奔去。 將視角從天地之間往下拉25度,便會看到山谷間一隻隻反芻著青草的幸福牛隻(註1),和草原上人叢與人叢間,快速奔馳、打滾、嬉戲的狗狗們。很顯然地,將狗狗帶來擎天崗呼吸青草香味的家庭不只一戶。在這五百公尺的高台上,我發現了一雙雙原以為在台灣並不存在的幸福眼神。 「Gassi gehen!」這句話在德國對狗狗來說,可說是一種魔咒。只要一說出這句話,德國的狗狗便會立刻高興地轉起圈來,喉間發出興奮的鳴聲。還有些狗狗,甚至會亢奮地跳將起來,然後再轉過身來吠叫兩聲。然而,Gassi gehen這句話說穿了,並沒有什麼真正的魔力,只是德文散步的意思而已。 在德國,森林或綠地往往如同7-11一樣到處都是。遠則離住家開車五到十分鐘,近則打開大門便是綠地甚至森林。因此,德國人往往都會藉由帶狗狗散步時,讓其在戶外如廁(註2)。這樣的習慣,跟台灣人訓練狗狗在家裡的報紙上上廁所有很大的不同。也正因為在德國散步與上廁所有很密切的關係,因此德國的獸醫師都會建議照護人一天要帶狗狗外出散步至少四次,以避免狗狗憋尿而引起泌尿系統的疾病。於是,在德國,不管是陰涼的末夏雨天,或是酷寒的嚴冬雪天,都會看到一隻隻幸福的狗在戶外跟著他的照護人悠哉漫步。 其次,德國民眾普遍都知道如何正確地與狗狗進行第一次面對面的接觸,因此像是「哇!好大的狗,好兇,好恐怖喔!小寶,不要靠那麼近,會咬人。」等等如此的對話在德國是聽不到的。當德國人遇到陌生的狗,德國人便會反射性地將手慢慢伸到狗狗的鼻子前,讓狗狗認識他的味道。而德國的狗狗遇到人,也不會如同台灣的流浪狗心生恐懼,不肯也不敢接觸人類,反而會熱情地搖著尾巴,張著一雙好奇且信任的眼睛,充滿期待地來認識一名新朋友。 第一次知道一隻從來沒有受過心靈創傷的狗是如何散步,便是在德國天鵝村(Schwandorf)的動物之家。一隻隻繫著犬繩(Leine)的狗狗,卯足全力往前衝刺,大大的鼻子不會放過路邊任何一個陌生的氣味,一旦衝到道路旁已收割完,只剩乾枯的麥草與麥梗的金黃色麥田,狗狗便會像著魔似地在麥草上興奮地打滾。有時候甚至會連續滾個好幾公尺,滾得犬繩(Leine)也繞在狗狗身上好幾圈。當狗狗經過路旁的小溪,更會毫不遲疑地撲通跳將下去,狠狠地玩水,然後再充滿精力地跑回岸邊,用盡全力將身上的河水如同潑畫似地揮灑在大地之上。 一直以為,這樣的情景我在台灣是無法看到的,直到我到了擎天崗上。 「狗狗最大的夢想就是在無邊無際的草原上奔馳。」一位德國動保台僑這麼跟我說著。 看著擎天崗上這些盡情奔跑的狗狗,我知道他們是幸福快樂的。在他們的眼中,擎天崗或許就是無邊無際的蒙古大草原。 「帶狗狗來散步啊?」 「是啊,帶狗狗來這邊踏青很好。」 青綠的草原、詳寧的牛群和奔馳的狗狗,這一切是那麼地夢幻,那麼地宛如仙境。這所有的一切跟山下那一隻隻瑟縮在路邊,內心充滿恐懼與害怕的流浪狗是如此的不搭,更讓那些終其一生都被關在家中,甚至是籠子中,只能在睡夢中想像狂奔於大草原的狗狗們更加地不堪。擎天崗似乎變成了一個用鳥居(Torii)圍起的夢幻神域,仰德大道則搖身變成一條脫離現實的表參道(Omote-Sandou) 。 「神啊,但願有一天全台灣的狗狗都能免於恐懼,並能一天出門散步四次,且奔馳遊戲於廣大無際的草原之上。」我在虛擬的繪馬(Ema)上如此寫下我的祈願。(2002-10-8) 註1: 註2: 北小安的網站 http://germany2003.tripod.com/schwandorf.html/ 作者:蔡英君
鹿窟面向西北方,晴天時可遠眺台灣海峽;背靠雪山山脈末稍接三峽分支的山頭,由於地形險要,清朝時保衛三峽的邊防軍曾在此地駐守,後來定居於此,並以種桔子、採茶為生,當地的居民在日據時代興建了鹿興宮,宮內供奉著一尊石仙公,是座天然有坐姿的石頭所形成的神像,當先人建廟時遇到困難,石仙公曾顯靈指點迷津,因此廟門有幅對聯:「鹿窟山中有聖石,興公顯赫現靈山」。 在往鹿興宮中途的山路上,有一棵百年老榕樹,枝葉茂密的向上開展,粗大的氣根長到泥土中,支撐著全樹,看起來像是另外生出來的樹幹。這棵老樹樹齡已超過百年,得到附近居民的敬愛,在一旁為它興建土地公廟,廟中香火十分旺盛,再加上許多設置座椅及自來水,使得這棵老樹成為附近最明顯的地標,而土地公廟則是旅人及車輛最佳的休息中繼站。 坐在樹下,細細的觀察可發現它的根部十分特別,人們為了保護老樹,在它的底部砌起了環形的石頭圍欄,然而明顯的底座,不但劃分了樹與人間的距離,更限制了老樹伸展的空間,老樹不甘受困,樹根沿著石欄向外盤錯,形成一個特殊的圖形。 由於山區擁有豐富的動植物及鳥類,冬天還有蝴蝶來此避風,且開闢供車輛行駛的道路,若順著台三線省道走,往白雞的路線,過吊橋右轉,往樂樂谷的方向(不進樂樂谷)就可上山,非常適合於週休來趟自然觀察之旅,運氣好的話還可以看到稀有的台灣藍鵲,在山區眾多的林木中,以三棵百年老樹的丰采最為特別,它們分別是榕樹、楓樹及樟樹,各自擁有不同的神韻及姿態。(2002-11-24)
本文摘錄【老樹巡禮-台北縣珍貴樹木】 http://www.csnp.org.tw/ 作者:賈福相 之二 去美國西海岸的一個大城作客,碰巧一位老友吳天舉行慶祝宴,慶祝他兒子剛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就被哈佛大學的財政管理研究所錄取了。 我與吳三十多年沒見面了。我們曾在同一個大學讀研究所,我讀生物,他讀航空工程,同一年讀完博士,之後就各奔前程,失去了聯絡。聽說他在一家公司作事,起初幾年並不順利,但他的妻子卻非常能幹,運氣又好,她自己成立了一個房地產買賣公司,1982年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很多公司都虧本倒閉,她的公司卻青雲直上,賺了不少錢。 他的家在一個山坡上的住宅區內。這一住區,有圍牆,有大門,大門口還有一位警衛,等閒人是不可以隨便出入的。 他家很氣派,有鐵門,有停車場,有噴泉,還有網球場和游泳池。我租來的小汽車和那些停著的名牌車排在一起非常不調和。我自己也好像走錯了地址一樣。預期的老友重見的興奮竟被這種不自在的心情沖淡了。 進門時歡迎我的是吳和他妻子,三十年不見,我的頭髮白了,他的頭髮禿了。我們握手,我們彼此恭維,簡單地互道別後種種。他口吃的毛病還沒有克服,許多開場白都由他妻子包辦了。 她把我帶來的一束花交給女傭,作了一個職業性的微笑。她真是很中看,又能說會道,滿臉的精明。 客廳、起坐間、縫衣室、書房都很大,都有嶄新的家具,家具上都裹著繡花的白套子,坐上去令人有種犯罪的感覺。牆上掛了一幅地毯一樣大小的杭州刺繡,是夏天的萬里長城,大綠大黃,與奶油色地毯爭寵。 女傭送給我一杯香檳,我告訴她,香檳傷胃不能喝,自已去酒吧間要了杯雞尾酒。 筵席有兩桌,我與女主人坐一桌。她很勤快地招待客人,告訴了大家她兒子是獨生子,今年大學畢業後有一家公司聘他到預算科服務,年薪五萬,但是他辭謝了,他寧願去哈佛,再兩年就可畢業。哈佛的財經碩士,年薪可達七萬……她送給兒子的畢業禮是一部全新的BMW跑車。 她的兒子在另外一桌上,白白瘦瘦的非常秀氣,看起來很聰明,也很有禮貌。飯前我問他有沒有女朋友,他的臉居然紅了。 飯桌上其他的話題包括股票、稅務、和名人的私生活史。 飯後有人打麻將,有人打橋牌,有人打游擊。我參加了橋牌組,我的對手是一個胖子,任職市議員,他看起來頗有才華,講話像演說。當我們談到中東時,他認為布希應該長驅直入,把海珊弄死,另起王朝。他講得頭頭是道,頗有大將之風。後來談到美國的前途時,他更是妙語如珠。他說:「美國將來一定會衰弱不堪,原因是黑人太多了。」聽到這裏,我就拉了位打游擊的女士坐上我的位置,像逃難一樣地溜到了院子裏。 院子裏也是燈火輝煌,走了一圈,找不到一棵樹,也找不到花園,游泳池畔有不少盆景,很可能是日本或香港運來的名產,一尺半高的楓樹和柏樹,像人工育種而生的娃娃狗,看起來很滑稽。這種樹可能很老了,既不能抱也不能依,也不能乘涼。就像不能帶娃娃狗跑路一樣。 回到旅館已是午夜。 兩個幼稚園小朋友在談話。
大明:「我知道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地方是那裡!」 大明:「在瑞士,只要有地震,新聞報導都會說瑞士(芮氏)有幾級!!」
小明:「我也知道世界上颱風最多的地方是那裡?」
小明:「不是,在日本。每次颱風要來,新聞報導都會說颱風在東京(東經)多少度的地方吹過來。」 小玲吵著爸爸說歷史故事… 爸爸:「好~!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隻烏龜…」 小玲:「這不是歷史故事,不是啦!人家要聽歷史故事啦~」
爸爸:「好啦!敗給你了。咳,宋朝的時候,有一隻烏龜…」 「攝影賞析」是我們繼「自然書寫」之後,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 這回,我們期望藉由「以影像為主體」的「生態攝影作品賞析」,引導讀者進入攝影者拍攝時的生態觀察現場與生態情境之中,讓讀者得以更生活化的方式瞭解豐富多采的生態現象,且靜心感受身歷其境的驚喜吧。 歡迎各界投稿,並請搭配500-1000字左右的文稿,敘訴拍攝時的週邊生態環境與心得。 自然書寫是我們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