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山之旅]蝴蝶花廊生態之美─大屯車道、清天宮、桶柑園、二子坪、大屯自然公園之旅 (四) --﹥
作者:陳世一
◎清天宮登山口與紋白蝶
在北投台北市銀行的對面搭小六公車到清天宮。
途中,在叉路口看到觀光柑橘園的招牌,到達後,告訴女兒,這裡以前叫「下菁礐」,是提煉藍染料的地方。
「這裡不是種橘子的地方嗎?冬天我們來爬山時,都有一些賣橘子的人。」
「這地名大概從清朝中、末期就傳下來了,是當時藍染古老產業的地方。清末也有柑橘的種植,不過數量尚少,直到日治時期引進桶柑後,陽明山區的橘子才重要了起來。在二、三十年前,陽明山的桶柑曾經是很有名的水果,尤其,每年的春天,市場上消失了碰柑的蹤跡時,陽明山的桶柑就開始大量上場了,由此可知,陽明山區及周邊的地區曾經種植有大量的桶柑,而且,有趣的是,桶柑可以掛在樹上較長的時間不會掉落,所以,可以拉長銷售的時間,所以,市場都沒橘子了,我們還可以在這裡吃到橘子。」
「這裡的橘子園既然這麼多,跟蝴蝶有沒有什麼關係呢?」女兒問。
「當然有關係啦!等一下,我們會進入一個桶柑園,我們再觀察蝴蝶和橘子樹的關係好了。」
走到登山口,兩邊排列著販賣桶柑、高麗菜、蕃薯和其它農產品的小販,都是當地的農家採摘自家的果菜出售。
沿著石階直上,旁邊的甘藍菜園裡,有許多白色的小粉蝶在飛翔。
「好多小白蝶喔!奇怪,菜園怎麼會有那麼多蝴蝶呢?」女兒問。
「這是台灣紋白蝶,因為牠們喜歡吸十字花科的花蜜,我們平常吃的蔬菜都是十字花科的植物,所以,菜園中自然就特別多台灣紋白蝶了。而且,牠產卵時也都挑十字花科植物的葉片,我們小時候吃菜時,常會發現綠色的『菜蟲』,其實就是牠的小孩,那綠色的保護色非常好,所以,不太容易發現。」
「那你一定吃了很多台灣紋白蝶的毛毛蟲了!好噁心喔。」女兒說。
「吃到蟲代表菜上沒有農藥,有什麼不好?況且,蟲也是高蛋白的動物,所以,吃蟲長大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哪像你們,連菜蟲都沒看過,才可憐呢!」
「是不是沒有菜園就看不到牠們了?」女兒問。
「也不見得,只要有一些十字花科的野花草,如山芥菜、山芹菜等,牠們就可以存活,而且,一年四季都能發現牠們的蹤影。不過,在日治時代有一種日本的紋白蝶卵隨著日本輸入的蔬菜種子而進到台灣,叫紋白蝶,紋白蝶比台灣紋白蝶凶悍,時常大舉侵佔台灣紋白蝶的地盤。60年代中期,日本的紋白蝶大發生,將當時的台灣紋白蝶都趕到山區裡,而獨自風光了好一陣子。」
「後來呢?是不是發現剋制紋白蝶的方法了?」女兒問。
「後來,可能因蔬菜使用農藥和農地的大量縮減,使紋白蝶的數量又變得很少,台灣紋白蝶喜歡在半遮蔭的環境中生存,而紋白蝶則喜歡陽光下的環境,今天,都市裡高樓建起來了之後,反而有一些遮蔭的地方,所以,有些台灣紋白蝶就回流到都市中了。」
「台灣紋白蝶可以活多久呢?」女兒問。
「大約一個多月吧!牠將像米粒般的卵下到菜葉上後,卵變成綠色的毛毛蟲,毛毛蟲吃菜葉吃到夠了之後,就會找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結蛹,過約一個星期,就可以羽化為成蝶了。而羽化大多在晚上進行,剛出來時翅膀都濕濕軟軟的,等晾乾硬化後就可以飛了,接下來的生命就是採花蜜、交配、產卵、不久後就死亡,結束牠短暫的一生。」
看著眼前一大群飛舞中的台灣紋白蝶,原本有點不屑一顧的女兒似乎對牠們產生了許多好奇。
我找了一片有缺口的菜葉,翻開背面,找了一陣子,果真發現一隻菜蟲,讓女兒驗明正身一番後才繼續前行。
女兒邊走邊問我:「以前曾看過有些毛毛蟲的背上有一隻大眼睛,長得很好玩,有什麼作用呢?」
「妳看到的可能是鳳蝶的幼蟲,牠背上的眼斑是用來嚇敵人的,真正的頭很小在前面。」
沿途,竹林夾道,石階向上延展,不多時,穿越左側的三聖宮,越過左轉往向天池、面天山的叉路後,路面漸行寬闊,走到一個涼亭和左邊的一戶人家處時,旁邊有毒的大花曼陀羅正開滿了白花,右轉可爬大屯西峰。
我們繼續前行,來到了一個有古樸木製燈座的柑橘園門前。
本文轉載自「陽明山之旅」,陳世一著,晨星出版社。
◆[生態保育]「聲望號」油輪在西班牙外海沉沒 --﹥
西班牙,馬德里,2002-11-19
(ENS)- 在西班牙西北海岸外海約75英里處故障擱淺的油輪「聲望號」,今天船體斷為兩截,接著便沉沒消失於滾滾浪潮之中,同時船上還載有2,200萬加侖的燃料油。聲望號油輪的沉沒恐怕將造成與「艾克森瓦迪茲號」(Exxon
Valdez)事故規模相當的生態浩劫,當時該船載運的石油量約為聲望號的一半。
(編按:1989年3月24日,艾克森瓦迪茲號在阿拉斯加海域擱淺漏出約1,100萬加侖原油,為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海洋污染事故。)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nov2002/2002-11-19-02.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111901
◆[能源議題]地球未來能源版圖
無線電力傳輸將佔一席之地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11-19
(ENS)-
聯合國大學美國委員會的「千禧年計畫」團隊表示,在強調乾淨而充足的未來能源遠景之中,無線電力傳輸模式將扮演部分角色。全球「要能源、不要環境破壞」的呼聲日漸高漲,未來若將電力轉換為微波形式,透過衛星作遠距離發射後,再轉換回電力形式,當可符合此一需求。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nov2002/2002-11-19-01.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111902
◆[生活環境]美國型錄印製商多拒用再生紙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11-19
(ENS)-
美國保育團體「環境防衛協會」調查發現,每年生產數十億本型錄的型錄印製商,多堅持非採用原生紙不可。在42家接受調查的公司中,只有3家公司在型錄的主體部分採用再生紙,至少有20家公司完全未採用再生紙──包括許多以自然野趣為訴求的產品也是如此。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nov2002/2002-11-19-06.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111903
◆[全球變遷]美澳拒批准京都議定書
代以海洋機器人探測計畫 --﹥
澳洲,坎培拉,2002-11-19
(ENS)-
美國氣候政策官員今天前往澳洲坎培拉訪問,並與澳洲官員共同討論一項新發起的氣候資料蒐集計畫,以協助美澳兩國降低其國內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美澳兩國最近正進行合作,他們將部署一批新的海洋自動探測裝置,用以紀錄氣候資訊,再將資料透過衛星傳送。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nov2002/2002-11-19-03.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111904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11-25 --﹥
-
[能源議題]立委建議買下蘭嶼當核廢貯存場。立院經濟委員會21日審查規模達1,472億元的核電後端基金時,多位執政黨立委公開建議發錢補償達悟族人,將蘭嶼做為核廢料的終極處置場。高金素梅質疑,政府對蘭嶼核廢料遷址一事以拖待變,其實早就有遷村的秘密計畫,惟經濟部次長尹啟銘否認。
(台北 中國時報)
-
[能源議題]台電:陸續更換新核反應爐控制棒。針對核一、二廠反應爐棒檢測發現裂痕一事,台電23日表示,經美國奇異及日本研究機構判定,控制棒裂紋並不影響功能;但為確保安全,台電已陸續安排沸水式機組控制棒檢查、更換,且積極尋求其他廠牌控制棒來源。
(台北 中國時報)
-
[能源議題]去年核准90件綠建築建照。據估計,去年由政府核准的90件綠建築,一年可節省一億元電費支出,省下1/6座南化水庫用水量、亦即一千萬元的水費。內政部表示,明年起實施的綠建築評估指標,會比現行門檻再提高二成左右,屆時節約能源的效益將再大幅提升。
(台北 民生報)
-
[生態保育]大批候鳥飛抵礁溪時潮濕地。礁溪鄉時潮塭底濕地最近飛來大批北方候鳥覓食過冬,包括流蘇鷸、黑面琵鷺及高蹺[行鳥]等。時潮社區發展協會及宜蘭縣野鳥協會已組成巡守隊保護候鳥。
(宜蘭 聯合報)
-
[生態保育]墾丁大規模淨海活動展開。為拯救面臨生態危機的墾丁珊瑚生態,墾管處從22日起到12月,舉行「清淨我們海底家園」潛水淨海活動,預計發動官方、民間近千人次,潛入墾丁海域清理垃圾及漁網。
(屏東 民生報)
-
[生活環境]大陸貨入侵
乾電池污染加劇。立院衛環委員會21日審查環境保護基金預算,立委指出市售乾電池回收率低,若再加上便宜的大陸偷渡貨,每年約有1萬餘噸流入一般垃圾場。最後委員會做成決議,要求環保署加強廢乾電池回收,到92年底時,從現行的15%提升至30%。
(台北 中國時報)
-
[生態保育]千隻柴棺龜相贈,宜蘭縣府難消受。頭城一名鎮民有意將其飼養的千隻柴棺龜捐贈宜蘭縣府。但縣府指出數量龐大難以處理,若要野放也須進一步評估,將設法尋找有意願的機關接手。
(宜蘭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拒絕運河底泥
地方揚言圍場。台南運河整治疏浚工程運河底泥免費讓包商運至城西掩埋場,議員痛批市府與未與地方溝通,且使掩埋場提早一年堆滿,市府損失2.7億餘元,地方勢必圍場抗爭。
(台南 聯合報)
-
[環境政策]高雄縣長承諾暫緩實施污染總量管制單行法規。因應中國積極發展石化業,高雄縣石化業者建議縮短廠商建廠申請,並設法減免稅捐及抗爭,縣長楊秋興22日承諾暫緩實施污染總量管制單行法規,回歸空氣污染防制法規定,以免影響業者投資擴廠意願。
(高雄 中央社)
環境資訊協會 莫聞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0&d=2002-11-25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11-25 --﹥
-
[生活環境]研究顯示:空氣污染改善
港人壽命平均延長數月。香港大學及倫敦大學今天公佈一項研究顯示,香港當局從90年代初致力改善空氣污染後,港人的壽命平均延長數個月,每年涉及呼吸道疾病的死亡個案減少5%,死於心臟疾病者也減少2%。
(香港 中央社)
-
[生活環境]天津港海域油輪貨輪相撞
原油洩漏污染渤海。滿載油品的馬爾他籍油輪「塔斯曼海號」23日淩晨與中國沿海船舶在天津大沽口東部海域23海浬處發生碰撞。塔斯曼海號船艙破損,海上有大約長2.5海浬、寬1.4海浬的洩漏原油漂流帶;經多方搶救後,目前已停止漏油。
(天津 中新社)
-
[生態保育]中日科學家追蹤江豚
5年合作計畫啟動。科考船21日在長江故道石首天鵝洲白鰭豚保護區啟航,將追蹤帶有無限發射器的江豚活動,收集中國豚類史上第一手江豚自然狀態的珍貴紀錄。
(中國 東方網)
-
[生態保育]吉林開發出新型節水保水容器植樹技術。經過3年多的研發,吉林綠洲生態工程公司和國家林業局共同發表一種適宜於乾旱地區造林的植樹容器,具有透氣不透水、無毒無害可分解特性。以此容器植樹,存活率達95%以上,且比常規植樹技術節水90%以上。
(吉林 新華社)
-
[環境政策]海南省明年全面使用清潔燃油。海南省使用清潔燃油工作會決議,從2003年元旦起將全面使用車用清潔燃油,所有油庫、加油站銷售的車用汽油、柴油都必須加入清淨劑,否則將予以重罰,直至取消經營權為止。
(海南 新華社)
-
[生物科技]中國在武漢建立第二個國家級植物基因研究中心。
(武漢 新華社)
環境資訊協會 莫聞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1&d=2002-11-25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11-19 --﹥
-
[環境政策]環保署增設網頁資料庫
開放查詢執法稽查紀錄
-
[生活環境]大眾呼籲拜耳停止對家禽施打抗生素
-
[生活環境]醫療用品消費者將有機會購買更環保的產品
-
[生活環境]表揚「智慧型發展」創新方案
得獎名單出爐
-
[生活環境]違法排放養豬場廢水污染河川
嘉吉(Cargill)農產品公司遭罰鍰
-
[生態保育]明尼蘇達州一農場獲頒野生物棲地認證
-
[生態保育]獲釋的馬戲團北極熊被迅速送往新居
-
[土地及水文]研究湧昇流(Upwelling)地區生態系統
新海洋研究中心成立(編按:湧昇流係指海水因受風力、地形或洋流因素影響,使深層海水上升至表層,造成水溫、溶氧量、營養鹽與生物含量等變化)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nov2002/2002-11-19-09.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newsdb.php?d=2002-11-19
●[讀者投書]垃圾焚化爐的省思 --﹥
作者:江宗諭 (立德管理學院地區發展與管理研究所研究生)
最近看到民眾為了抵制垃圾焚化爐興建在他們家附近而爆發警民衝突,心裡有些感慨,自從科技的快速發展,造就了文明,而隨著文明的發達及人類貪婪的慾望,製造了大量的垃圾,人類萬萬沒有想到垃圾現在己經反過來危害人類的生活及生態環境。
早期的台灣由於生活貧困,故物質的需求不高,所以產生的垃圾,用掩埋場就可以輕易的解決垃圾問題。但是現在的台灣,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物質的需求特別高,此時的掩埋場就無法解決大量的垃圾。
而人類未曾想要減少垃圾的產生,以解決日益嚴重的垃圾問題,卻發明了以高溫焚化垃圾方法,來解決垃圾問題。焚化爐並不是解決垃圾問題的萬靈丹,因為垃圾焚化時所產生的廢氣及焚化後所產生的灰燼都會造成環境的二次污染,到頭來危害到的還是人類自己。
反觀世界各個先進國家,近幾年來為了解決垃圾問題,紛紛提倡減少垃圾的產生,並嚴格實施垃圾分類及回收再利用。但是這還不夠,因為要減少垃圾的產生是要從教育民眾開始,讓民眾知道生態環境對他們自己有多重要。
最近環保署大力倡導及限制塑膠袋的使用及大力的推動垃圾減量、垃圾分類、資源回收,以保護我們自己的生態環境,這些方法是解決垃圾問題的根本辦法,但是為何背後卻又不斷的增設焚化爐,真不知政府它到底在想什麼,真是讓人匪夷所思?(2002-11-25)
【相關文章】
●把錯誤的政策丟進焚化爐-立法院助理的正面回應
●環保署長郝龍斌應為焚化爐政策下台
●[活動]國際無消費日-1130逃離盲目消費的臠獄 --﹥
時 間:11月30日(六) 下午13:00-17:00
地 點:忠孝東路SOGO百貨後面 [王留] 公公園
(搭乘捷運至忠孝復興站下車)
主 辦:永續地球工作網
聯絡人:江慧儀 0921-076-650
Email: oneearth@ms42.hinet.net
國際無消費日Buy Nothing Day,用一天不消費的行動,從瞎拼主義中清醒!11月30日無消費日下午,等你喔!遊戲規則如下,
-
帶著可用的舊物或者提供一個任何你想的到的服務(例如:唱歌、抓龍、剪垃圾、自己做的食物等等)來和別人交換,你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喔!
-
習慣先刷後痛苦的朋友,我們有提供信用卡截角服務,幫你痛下決心!
-
一天不買東西,把瞎拼的時間用在陪家人、朋友、情人、寵物、看書、聽音樂,或到大自然享受自然的洗禮。
-
未被換走的舊物或書籍,我們將盡可能協助送往蘭嶼給原住民朋友!
※想提供舊物的朋友,請聯絡 孟磊
或 江慧儀。
相關文章:http://e-info.org.tw/against/2001/against-01112201.htm
●[活動]「2人同行,1人免費」《鵬程千萬里》電影優惠券 --﹥
時 間:即日起,送完為止
地 點:關渡自然公園 (台北市北投區關渡路55號)
主 辦:關渡自然公園 02-28587417
一部以「旅鳥」為主題的生態劇情電影-《鵬程千萬里》,贈予關渡自然公園五萬張的「2人同行,1人免費」電影優惠券,並自11月23日起,關渡自然公園將贈送予購票入園的遊客,送完為止。
《鵬程千萬里》是法國大製片家賈克貝洪繼【小宇宙(Micro Cosmos)】、【喜馬拉雅(Himalayas)】後的最新作品,不僅在四週內創下法國250萬人次的觀影盛況,並被柏林影展遴選為首映作品,並為今年金馬國際影展參展之影片。
詳情請參閱 http://www.wbst.org.tw
●[活動]森林生態影像觀摩展 --﹥
時 間:12月1-11日
地 點: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2樓視聽教室
主 辦:農委會林務局、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
協 辦:國立科學教育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台東縣原住民文化會館
自12月1日至12月11日即展開『森林生態影像觀摩展』分四場播放所蒐集的政府相關部門出版及傳播公司或個人創作者之自然生態影片,同時邀請傳播公司或個人創作者之自然生態作品共同展出,共播出12單元,每單元片長25-50分鐘。歡迎民眾於展期間之週三與週日,前往國立科學教育館視聽室觀賞。
播放日期 |
播放時間 |
播放內容 |
12月01日
(星期日) |
早上10:00 |
大武山自然保留區 |
早上11:00 |
美在台灣-溪流之美 |
下午02:00 |
大自然的燈籠-螢火蟲 |
下午03:00 |
蘭嶼角鴞 |
詳情請參閱 http://www.csnp.org.tw/activity/forest_image/focus4_01.htm#02
●[節目預告]我們的島-海底印記 --﹥
播出時間:11月25日(一) 晚間 10:00-11:00 首播
11月26日(二) 上午 10:00-11:00 重播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海底印記
清晨四點,台南安平港內出現許多忙著搬氣瓶的潛水人員,在這種天都還沒有亮的時間,「潛水」似乎顯得有些突兀,這批來自各行各業的潛水同好,準備趕在7點潮水退去時,到達澎湖東吉島海域,雖然他們已經冒險下水很多次了,但是還是希望能夠親眼見到傳說中的海底聚落...
【人與自然】歐吉桑的海洋夢
一個人能有多愛魚呢?
【看守台灣】焚化之爭
11月18日,雲林焚化爐動工,千名警力進駐焚化爐預定地,反對群眾與警察爆發激烈衝突,過程中許多人受傷...。沒有人願意看到流血衝突,也沒有人喜歡家旁邊建一座焚化爐,但是垃圾問題終究是要解決,而政府選擇用焚化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