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草山之旅]蝴蝶花廊生態之美─大屯車道、清天宮、桶柑園、二子坪、大屯自然公園之旅 (八) --﹥ 作者:陳世一 ◎大屯自然公園
「妳覺得這公園有沒有比較『自然』?」邊走我邊問女兒。 「草地的雜草比較多,這杜鵑花的葉子怎麼這麼小,花色也只有兩色,而且好像特別矮,種的樹也有一點奇怪,和陽明山公園很不相同。」女兒有點困惑。
「這裡沒有看到什麼亭子,人工設施中以石板路和木板路為主,椅子都是木頭的,比較自然,可是,植物呢?我們是不是要作一下植物的調查?」女兒說。
「沒錯,除了龍柏、桶柑和美人蕉外,其它都是原生樹種,所以,從植被的角度來看,這裡倒是蠻自然的。龍柏是從日本移植過來的,種在那裡可能是用來擋房子的效果,可是,好像太顯眼了,有點突兀。」
「我們沒辦法到水中去作調查,根據專家的調查,水裡有黃鱔、大鱗副泥鰍等原生魚類,還有8種的兩棲類和36種的水棲昆蟲。聽說,以前有人將錦鯉、熱帶魚、牛蛙和巴西烏龜等在這裡放生,這些外來種都很容易引起這水池附近生態平衡的破壞,也是不自然的最大因素。」
「我也不知道。妳問蝴蝶好了!」 大自然中有太多的奧祕正等待著我們探索的足印呢! 本文轉載自「陽明山之旅」,陳世一著,晨星出版社。 ◆[生活環境]世界人口到2050年將成長為92億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dec2002/2002-12-03-03.asp ◆[環境政策]美國上訴法院凍結加州近海鑽油計畫 --﹥
美國,加州,舊金山,2002-12-03 (ENS)- 美國聯邦政府打算重新恢復加州外海石油及天然氣鑽探的計畫,再度面臨法院反對。聯邦上訴法院三人法官小組裁定維持地區法院原判:延長加州中部外海36處尚未開發油田租約予以之舉已屬違法,這項裁決等於實質上凍結了聯邦政府重新恢復這些數十年舊租約的計畫。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dec2002/2002-12-03-06.asp ◆[環境政策]美國氣候變遷政策開放公眾討論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dec2002/2002-12-03-04.asp ◆[其他]非洲南部地區可見到日全蝕 --﹥
納米比亞,溫吐克,2002-12-03 (ENS)- 明天早晨將有日全蝕發生,納米比亞東北部的民眾有眼福了,這是非洲南部地區18個月來第二次得以看到日全蝕的奇景。日全蝕是指,當太陽、月亮與地球在同一直線上時,月亮將太陽完全遮蓋的景象。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dec2002/2002-12-03-05.asp
環境資訊協會 莫聞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莫聞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dec2002/2002-12-03-09.asp 作者:賴青松 什麼是有機? 「什麼是有機?」相信大多數的朋友,第一次接觸到這個問題時,少不了都要在心裡畫個大問號!在學校裡修過化學的人,可能會立刻聯想起「有機化學」或「有機質」這些專業名詞,至於學文科的朋友,或許會想起那些報章上經常出現的官方說法-「建立政府機關與民間的『有機』性互動」,如果您把這個問題,拿回去問庄腳老家的阿媽,她或許會說;「乖孫仔!是安怎愛『有雞』,甘未當『有鴨』?」 然而「有機」究竟是什麼?或者說得更明白些,什麼是「有機農業」?什麼又是「有機栽培」?近幾年來在台灣至為風行的「有機食品」、「有機商店」熱潮,葫蘆裡賣的又是什麼藥?談到這些,自己少不了又得扮起白髮蒼蒼深宮女,話說上個世紀人類曾經做過的一些糊塗事。 話說從頭 假想現在我們搭上小叮噹的時光機,回到一百年前的台灣,當時的台灣還沒有嘉南大圳,也沒有日月潭水庫,廣大的嘉南平原並不像今天那般,是稻穗低垂、黃金波浪擺盪的大穀倉,而是荒煙蔓草,在夏季偶遇季節性的雨水降臨,才能勉強收些甘藷雜糧的看天田。 當時的台灣也沒有如今這般便利的南北縱貫公路與鐵路,劉銘傳新政所留下唯一的一條鐵路,也不過從基隆通車到新竹,從新竹以南到屏東。每逢夏季颱風來襲,人車交通全數中斷,整個台灣頓時被分割為大大小小的洪流中的孤島。即便如此,當時的台灣還是世人眼中物產豐饒的寶島,因為絕大多數的山區,仍為實行焚墾漁獵的原住民所據。 這種歷二、三十年一個循環的墾殖方式,古來即為世界各地的原住民族所採用,甚至在戰後的日本都還見得到它的蹤跡。這種方式將人類的農耕活動,限制在土壤地力再生的範圍內,在林地休養生息的這段期間,同時也成為野生動植物棲息的樂園。 因此,台灣才能夠成為當時全世界出口梅花鹿皮與樟腦原料的最大國。而且儘管移民年年渡海湧入,墾戶們所承受的稅賦也數倍於中國內地,但是卻鮮少發生糧荒或飢饉的悲劇。 資本主義市場的影響 然而隨著日本殖民資本深入台灣,為將台灣納入日本資本主義市場的一環,如何打破原有拓墾留下的大租小租制度,土地所有權交錯重疊的現況,建立現代人所熟悉的土地私有權觀念,以利於日方資本的進入剝削,並且將原本自給自足型的混作農業,改造為大規模單一的經濟作物,成為殖民統治者的首要目的。 於是乎,大規模的水利灌溉建設,成了初期幾任台灣總督的重要工作。而為了取得農田用水,農民們也被迫遵從統治者的農業生產計畫,這使得稻米與甘蔗成為台灣最大宗的農產品,只不過增產部份的利益,卻源源不斷地流入日本資本家的口袋裡。而且歷經兩三百年移民開墾的土地,如何經得起如此年復一年的失血輸出,所以氮素肥料成為那個年代,農業台灣的政策下,最大宗的進口物資。 印度的例子 同樣的戲碼也在大英帝國統治下的印度上演。18世紀中葉以來,英國為了扶植本國的紡織工業,不僅大力打壓織工細、質感高級的印度手工棉織業,而且還強力控制當地豐富的棉原料。在美國南北戰爭年間,因美國棉花的來源斷絕,英國商人為因應外銷市場需要,更加緊控制印度棉的流通。結果在盛產棉花的印度,當地人卻落得只能纏破棉布的下場。 進入20世紀中葉,印度獨立之後,西方諸國為避免當地農民因生活困頓,最終走上共產主義的道路,遂透過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投入稻麥等新種子的開發。誰知這些需要大量灌溉與肥料的種子,表面上眼前的收穫量雖然增加,卻破壞了印度農民數千年建立起來的永續農業體系,讓許多歷經千百年本土風水馴化的種子,成了無土的失根草,強勢基因而逐漸流逝。 一生難以擺脫的負債 更糟的是經過一、二十年之後,單一大面積栽種的「高產量」品種,卻引發了難以處理的病蟲害,農民們必須花更高的價錢,去購買外國種苗公司的新種。而為了栽培這些新的外來品種,所需大批肥料與用水的投資,就此轉變為在地小農戶們肩上一生難以擺脫的負債。 南半球的紐西蘭也一樣,在19世紀中葉,第一艘移民船抵達之後,原本有如婆娑大洋上閃亮珍珠的島嶼,在外來移民的無知開墾之下,在短短百年之間,從蓊鬱茂林變成牛羊遍地,一望無盡的寂寞草原,原有的豐富生態也一逝不返。二十世紀初的美國開墾史亦然,奧克拉荷馬州的黃塵地帶,便是這種西方義和團式開墾的偉大成果。 (原文發表於2002-08-20 半田山下的日子) ●[活動]2002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路 --﹥ 時 間:12月11日(三) 下午4:20 阿里山是台灣最著名的風景區。但一般人對居住在阿里山的鄒族原著民,恐怕所知無幾。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開始,阿里山鄒族的文化與生活即受到外來國家體制、宗教與現代化的影響,產生質變。一百年後,今天的鄒族文化面臨的是觀光化、現代化與傳承固有文化之間的矛盾與調和。這部影片自1993年開始拍攝,至2002年1月才定稿完成,歷時近十年。這十年間,片中出現的一些族人先後凋零,希望影片留下他們的影音,能讓我們加深對他們的懷念與記憶。 詳情請參閱 http://www.2002tidf.org.tw/home.html ●[講座]洪雅書店講座-阿里森林的鐵道傳奇-以嘉義市平地段為主軸探討 --﹥ 時 間:12月11日(三) 晚上7:30 許乃懿醫師同時也身兼嘉義市人文關懷協會監事,長期關心雲嘉地區台糖五分車及阿里山森林鐵道的情況與未來。而當文建會及地方政府疾呼爭取將阿里山森林鐵道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行列之際,不知我們對阿里山鐵道的了解與認同如何?而且,阿里山鐵道的平地段-嘉義市是長期來一直被漠視的一段,特此許醫師除要介紹阿里山整條森林鐵道外,也將特別介紹平地段的特色與發展潛力。(幻燈片欣賞!有參考書籍) ●[徵求]加拿大網上環境資訊導覽網頁試閱意見 --﹥ 主 辦:美化環境基金會 ”加拿大網上環境資訊導覽”是本會受環保署委託,針對加拿大的環境發展資訊做作有系統的整理,建置有加拿大環境資訊的分析及資源的目錄,分析加拿大環境法令及政策動態走向,以及環境技術及環保產業動態趨勢,並蒐集加拿大在環境前瞻環境技術的相關資源,以中文化專業介面導覽連結,並提出可提供我國可行策略建議,將可作為我國環保發展及國際關係的運用資源,透過網際網路(Internet)科技提供國內各界參考。 網頁環境資訊範圍包括:永續發展、 環境科技、 氣候變遷、 環境法令、 環境政策、 環保產業、 現況趨勢等。 為確認網頁之實用性與使用者之參考需求,特請大家先行試讀,並將改善建議回報給我們,俾在最後完成前可再加修正,任何建議請E-mail至 yeric@yuntech.edu.tw 或 btf3588@ms7.hinet 。 詳情請參閱 http://cm.yuntech.edu.tw/9123537/epa/index.htm
播出日期:12月09日(一) 晚上10:00-11:00 首播 【我們的島】輻射屋十年紀事 在全世界有三場輻射污染造成的災難,所殃及的人數超過萬人,一是日本長崎廣島的原爆、二是蘇聯的車諾堡事件、第三個就是台灣的輻射屋污染事件。日本的原爆、蘇聯的車諾堡,似乎都已成了過去式,但是輻射屋在台灣卻仍然是個進行式。 十年走來,輻射屋事件並沒有過去,只是被淡忘。因為當初少數官員的刻意隱瞞,致使輻射屋延宕了七年的時間才曝光,我們的社會也因此付出了極大的代價,除了公部門至少付出的十億經費外,還有多少人賠上了財產、健康、家庭,並且持續在付出代價? 【看守台灣】樹木之死(上):松材線蟲萎凋病 三義火炎山,位在台灣中西部,大安溪下游北側。從民國75年六月底開始,依照文化資產保護法被劃為自然保留區,區內光禿挺拔的自然崩塌地形和台灣最大片的馬尾松天然林是兩個主要被保護的對象。 11月中旬,台灣生態研究所陳玉峰教授提出三義火炎山地區馬尾松的調查報告,指出火炎山自然保留區內,有95﹪以上的馬尾松枯死的情況。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保護區內的馬尾松大量枯死?是旱災?是921地震?還是致命的松材線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