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態保育]世界自然基金會:地中海鮪魚養殖業已失去控制 --﹥ 瑞士,格蘭,2004-03-02 (ENS)-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表示,快速成長中的地中海鮪魚養殖業正以難以承受的速率成長,並威脅到瀕臨絕種的黑鮪魚之生存。但此一國際性保育組織於週一宣佈,它將退出一個以鮪魚永續養殖為目標的工作團隊,因為此一團隊將漁業利益的地位置於鮪魚保育之上。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mar2004/2004-03-02-10.asp ◆[生態保育]賞鯨團體試圖擬定全球性賞鯨指導方針 --﹥ 南非,開普敦,2004-03-02 (ENS)- 在南非,現在並不是賞鯨的時節。在南非沿岸,鯨魚的蹤跡僅出現在7月到12月間,其中包含座頭鯨、南方露脊鯨、布氏鯨、虎鯨等等。但世界各地的賞鯨團體於本週聚集在開普敦,試圖對全球性的賞鯨策略達成共識。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mar2004/2004-03-02-03.asp ◆[生活環境]核准使用除草劑巴拉刈 民間團體向歐洲法院提出告訴 --﹥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4-03-02 (ENS)- 一支由數個國際性工會團體及非政府環保組織所組成的聯盟決定,除草劑巴拉刈不應開放於歐洲提供農業使用。此一聯盟於週一向歐洲初審法院(European Court of First Instance)提出訴訟,針對歐盟執委會去年12月決定於歐盟全境對此除草劑核發許可的措施提出異議。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mar2004/2004-03-02-02.asp ◆[土地及水文]美國陸軍工兵部發布密蘇里河新管理計畫 預料爭議仍將持續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3-02 (ENS)- 美國陸軍工兵部於上週發表其最新的管理計畫,再一次地試圖去平衡仰賴密蘇里河的生態需求及經濟利益。但是此一總值13億美元之計畫對密蘇里河水流量引人爭議的管理僅能造成些許影響,並且只有少數人認為此計畫能對此一美國為時最久的環保爭議之一加以解決。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mar2004/2004-03-02-11.asp
環境資訊協會 林沛臻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林沛臻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mar2004/2004-03-02-09.asp ■[環境關懷事件]建構「綠色環境學習營地」 彰化成功營區發出緊急徵集令 --﹥ 作者:陳素晴 (觀樹教育基金會) 台灣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案例,將在彰化有一新突破! 位於彰化八卦山腳的陸軍營地「成功營區」,在荒廢10年後,因保有完整的舊式營舍以及都市難得的自然資源,將成為國內首座在規劃之初即考量節約能源及資源再利用的永續教育基地--一個結合保育、教育、文化與遊憩的「綠色環境學習營地」。不過有趣的是,目前負責此一整體規劃案的觀樹教育基金會,在進行營區的基礎資料收集時,面臨一些受訪者因為事關「軍事」而「不敢多言」的情況,使得營區文史資料重建的進展緩慢,因此希望號召更多昔日成功營區的服役者提供過去的生活故事,以成就未來學童來基地學習的重要文史資料基礎。 城市裡的秘密花園 依據現有資料顯示,成功營區的歷史可追溯至1953年,它曾經作為砲兵及步兵的營地,目前所見的房舍是隨著營區擴編而陸續完成的。1993年軍隊遷出後,營區用地由彰化縣政府收回,曾經作為假日花市,其間亦有規劃成「國立社會教育館」的計畫,但皆因經費等種種問題而沒有進一步的結果,使得營區閒置10年之久。 在這10年間或許因為早期軍營的色彩,再加上營區的出入口不甚明顯,所以即使營區就位在馬路邊,平時卻少有人煙走動,使得營區裡原本栽植的草木得以休養生息,成為許多鳥類與小動物的棲身之所,也成為持續發展的都市中難能可貴的「秘密花園」。 老舊營區展新貌 雖然成功營區的房舍年久失修,但大部份仍相當完整,屋頂的木桁架結構是現在少見的建築形式,所以去年彰化縣政府城鄉發展局將部分房舍重新整理為辦公室後,便積極構思利用舊有建築與自然資源,作為社會教育及休閒遊憩的園地。 由於「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構想十分接近環境保護「資源再利用」的概念,加上軍營的顏色和大自然很接近,縣府在通盤考量「保育、教育、文化、研究、遊憩」的層面後,重新將營區明確定位為「綠色環境學習營地」。預計未來重新整理過後的營舍,依然保留軍營長形房舍、開大窗的設計,利用自然的對流效應輔以儲冰式空調系統,讓孩子親身體驗將科學知識利用在節能設計上的奧妙。另外營區的日常用電也將採用太陽光能發電,而所有營區產出的污廢水亦將透過人工濕地做自然的淨化後,再利用為澆灌用水。至於營區留下的崗哨,則是最好的自然觀察站。 緊急徵集令 成功營區之整體規劃與修繕工作,預計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屆時觀樹教育基金會需協助縣府擬定經營管理的方向,同時為未來營區主要的服務對象--學校師生及親子,完成一套基礎的環境學習方案和解說展示建議書,這些都有賴完整的環境調查,才能讓營區在舊有的基礎上展現新的特色與風貌。 目前在彰化師大相關系所老師以及彰化綠色資源人文保育協會的協助下,觀樹教育基金會已完成第一季的自然資源調查,但卻在人文歷史的田野調查上進度嚴重落後!依據當初基金會的規劃,預計在營區40年的歷史中,以5年為一時間單位,每單位至少尋找2名官兵接受採訪,回憶營區當年樣貌以及提供軍中生活小故事。此一田野調查計劃雖已取得國防部的支持以及陸軍第十軍團的協助,基金會並以誠信保證決不透露受訪者身份,未來亦決不直接引述受訪者談話,且僅是回憶當時日常生活、房舍使用與活動花絮的訪談,卻因為阿兵哥們過去所受的保密教育,讓有些受訪者唯恐有「洩密」之嫌而十分戒慎恐懼,甚至有受訪者在接受訪談後依然「心有餘悸」,這是觀樹教育基金會始料未及之事! 為了讓此一田野調查順利進行,以完成未來學童學習的重要歷史資料庫,觀樹教育基金會決定發出「緊急徵集令」,號召「1953年至1993年期間,於八卦山成功營區擔任職業軍人、義務役軍人,或是短期教育召集訓練,並且願意接受採訪者」,直接與觀樹教育基金會聯絡,所有受訪者的身份與訪談資料皆不對外公開! 觀樹教育基金會周一至周五的聯絡電話為:04-22304611、22304622,或是利用電子郵件信箱:ks.kk696@msa.hinet.net。 作者:張岱屏 (公共電視記者) 大武山,南台灣第一高峰,是卑南、排灣、魯凱三族的聖山,也是魯凱族祖靈居住的所在。相傳魯凱族人是在雲豹的帶領之下,越過大武山的東稜,來到屏東的霧台鄉。這種神秘的動物,多年來沒有人見過牠的蹤跡,但牠的故事卻始終存在於老人家的記憶裡—— 很久很久以前,黑熊跟雲豹是一對很好的兄弟。原本他們的身體都是白色的,有一天他們決定替彼此畫花紋。黑熊先幫雲豹畫,牠很勤快,把雲豹畫得很漂亮。後來換雲豹幫黑熊畫,黑熊因為幫雲豹畫得很累而睡著了,雲豹偷懶,把熊整個塗黑就跑掉了,但由於黑熊打瞌睡胸口沒有塗到,就留下一個白色V型的花紋。從此以後,雲豹跟黑熊成了世仇…… 雲豹芳蹤何處尋 1986年,研究雲豹的美國動物研究專家羅彬慈博士訪問台灣,認為大武山地區是台灣雲豹最可能出現的地區。1988年,在保育的呼聲之下,農委會公告成立「大武山自然保留區」,面積廣達47000公頃,是台灣地區面積最大的自然保留區。 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含括了台東縣五大水系——大南溪、知本溪、太麻里溪、金崙溪及大竹溪等上游的原始森林,豐富的自然環境吸引了生態研究者不畏艱苦,想要見證南台灣這片野生動物的天堂。 2001年,農委會委託屏東科技大學在大武山自然保留區進行雲豹調查計劃。3年來,研究員姜博仁與他的團隊足跡踏遍了大小鬼湖、大武山東稜、知本溪流域與太麻里溪流域,至今不曾發現雲豹的蹤跡,卻累積了豐富的大武山動植物資料。今年2月14日,我們與姜博仁的團隊進入大武山自然保留區,沿著太麻里溪流域而上,進行11天的勘查,希望能更了解雲豹的故鄉。 高科技輔助生態研究 由於研究者沒有辦法長時間在山中紀錄動物,而且大部分動物對於人都極為敏感,因此自動照相機就成了極好用的工具,利用紅外線感應動物的體溫,拍攝動物的一舉一動。3年來拍攝到的保育動物包括台灣獼猴、麝香貓、食蟹、穿山甲、水鹿、山羌、山羊、黑熊、石虎,以及極為少見的黃喉貂等等。 除了紀錄動物生活習性,研究團隊在山上另一項重要工作是調查動物棲息環境,對於每一個樣區附近的植被密度、樹種,都要做詳盡的紀錄。大武山自然保留區海拔高度從200公尺到3100公尺,林相從低海拔熱帶雨林、中海拔亞熱帶闊葉林到高海拔溫帶針葉林,境內沒有公路的切割與人為的開發,植物林相保存得相當完整,為境內的各種動物提供了適合的生存環境。 意外的收穫 從海拔200公尺一路往上攀爬到1400公尺,林相從低海拔熱帶雨林轉變為中海拔闊葉林;在這個區域,研究團隊曾經見到極為稀少的保育類動物——黃喉貂。姜博仁表示,黃喉貂是台灣4種貂科其中之一,是毛色最漂亮的一種,多分布於中海拔區域。過去關於黃喉貂的生態紀錄與研究都極為缺乏,這3年來利用自動照相機得到的資料發現,在雙鬼湖與大武山自然保留區都還有牠的蹤影,顯示黃喉貂在這個區域仍然有穩定的族群數量。 大武山雲豹調查計劃即將在今年告一段落,雖然至今尚未發現雲豹的蹤跡,卻意外地見證了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的豐富與美麗。有人說,大武山是台灣最重要的野生動物基因種源庫、是中央山脈南端野生動物遷徙繁衍的唯一廊道。其實,大武山不僅是雲豹的故鄉,也象徵台灣每一個人心中不斷追尋的故鄉…… 時 間:3月7日(日) 上午10:00-12:00 詳情請參閱 http://www.nmns.edu.tw/cindex-3-1.php?MUID=12 ●[活動]台北市野鳥學會週日例行活動 --﹥ 時 間:3月7日(日) 上午7:00 本活動不須事先報名,免費參加,由學會義務解說員帶隊,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前往,近程活動約在午後返抵市區,遠程則約於黃昏歸返。請自備7-10倍望遠鏡、水壺、簡餐、交通費、賞鳥衣帽。當日如遇颱風或豪雨,則活動自動取消。
播出日期:3月8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我們的島】雲豹的故鄉-大武山 大武山,南台灣第一高峰,是卑南、排灣、魯凱三族的聖山,也是魯凱族祖靈居住的所在。相傳魯凱族人是在雲豹的帶領之下,越過大武山東稜,來到屏東的霧台鄉。這種神秘的動物,多年來沒有人見過牠的蹤跡,但牠的故事卻始終存在於老人家的記憶裡… 【看守台灣】限塑一年 你有沒有算過,每天你要用掉幾個塑膠袋?環保署從2003年1月開始推動第2階段限用塑膠袋政策,包括百貨公司、量販店、連鎖超商、店舖餐飲業者,不能再無償提供購物塑膠袋,必須由消費者付費購買0.06厘米的厚塑膠袋。 原本環保署推估如此一來每年可以省下60億個塑膠袋用量,但一年後看看現況,市面上薄的塑膠袋似乎有死灰復燃跡象。也有人質疑,一個厚塑膠袋的成本是薄塑膠袋的好幾倍,若不能重複使用,消耗的環境成本更大。 我們的限塑政策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未來又該何去何從? 去年的「2002年環境資訊年鑑」因透過40位的志工投入而能順利完成,並製作了有史以來,第一份由環保團體製作的環保名錄612筆;透過志工的群策群力,大夥一起以行動成就。 今年「2003年環境資訊年鑑」即將開工,急欲徵求對「國際組織」、「環境指標」、「環境法規介紹」、「生技園區」、「礦區」、「政府單位」、「工業區」、「國際環境日」、「中譯英」、「英譯中」、「生態工法」議題有興趣的志工,一同加入我們的行列,用行動展現對環境的關懷,並留下對環境的紀錄,並提供各界查閱參考。報名截止日期為3月16日喔! ★下載 志工簡歷表格 (此為執行檔,開啟後將自行解壓縮),請寄至sharlin@e-info.org.tw,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