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環境政策]張祖恩留任環保署署長 環保團體期許開創新氣象 --﹥ 本報訊 隨著520總統就職典禮即將來臨,內閣成員也跟著大換血,目前人事案已經大致 底定,環保署署長確定由張祖恩繼續留任。對於擔任守護台灣環境重責大任的環保署,相關環保團體也期望張祖恩能在新的任期內,有新的作為,不僅能開創海島台灣的永續生機,且為環保署擔負環境守護的重責立下典範,進而規劃具前瞻且邁向綠色環境國際化的願景。環保團體也發布了對張祖恩的十大期許,希望張祖恩是新的環保署長,而不是2004年5月以前的舊署長。 環保團體表示,21世紀是台灣政治發展的轉型期,但自綠色執政以來,諸如蘇花高、人工湖、垃圾焚化爐以及海岸工業化等政策議題,皆讓關心台灣生態環境者一再失望。而環保署於5月初舉辦的「環境保護施政三年行動計畫座談會」和「環境保護國是論壇」,不僅缺乏由下而上的機制考量,也不見從現有的環境政策缺失著手研議未來的願景及解決方案,政策宣導意味仍大於民意雙向溝通。若就環保政策的整體性而言,「三年行動計畫」只是過去零散環保計畫的大拼盤,不僅缺乏生態環境衝擊的考量,計畫與計畫間相互矛盾、與花錢就可以解決環保問題的工程導向思維並未改變。 參與這一波呼籲的環保團體包括:綠色陣線、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看守台灣、台灣環保聯盟、台灣教授協會環保組、主婦聯盟、動物社會研究協會、荒野保護協會等團體。他們一方面恭賀張祖恩署長繼續留任,一方面也希望環保署能撐起未來政府組織再造環境資源部的實質場域與效益,以下是環保團體對「新署長」的十大期許:
◆[生活環境]美國人的血液中含有各式各樣有毒農藥 --﹥ 美國,舊金山,2004-05-12 (ENS)- 根據「農藥行動網」(PAN)昨天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很多的美國居民在他們的體內有超過安全標準的毒性農藥。小孩、婦女、和墨裔美國人含有過量具危險性的化學藥品成分,而這對健康會造成短期與長期不良影響,包括衰弱、先天缺陷、以及兒童或成人的癌症。 農藥行動網是一以舊金山為基地的組織,其報告所引用的分析數據,是來自美國疾病管制局(CDC)2003年1月所公佈的研究報告《第二份人類暴露於環境化學物質的國家報告》,此份報告以全國各地的9,282人為樣本,檢驗出人體所含有的116種環境化學物質並予以分級,這116種化學物質中,有34種是農藥成分。 農藥行動網該份名為《化學入侵:我們體內的農藥與企業責任》的報告,共針對23種農藥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平均每個受檢人身上帶有13種農藥。這個發現印證了該組織所關切的:美國人體內所帶有的農藥成分愈來愈多,宛如「有毒的農藥雞尾酒」。 超過800種農藥許可使用於美國,估計每年有10億英磅的農藥活性成分使用於全國各地。令人憂心的是,公共衛生官員們對此認識有限,他們不了解農藥中的化學人份暴露於人體後,對人體健康會有何影響──特別是對兒童健康的影響。 農藥行動網的報告主張,農藥製造商與聯邦政府都應該對農藥造成身體負擔的問題負責。該組織負責企業責任的專員史匹澤(Skip Spitzer)表示:一直以來,廠商就積極地推銷他們的產品,並花費「數百萬元用來做政治影響,以阻止或削弱那些用以保護公共衛生與環境的法律規定。」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y2004/2004-05-12-10.asp ◆[生物科技]孟山都終止基因轉殖澳洲油菜的計畫 --﹥ 澳洲,坎培拉,2004-05-12 (ENS)- 根據澳洲穀物協會表示,孟山都生物科技公司宣佈延遲推展基改小麥的二天後,該公司指出他們將終止引進基因改造油菜到澳洲的計畫。穀物協會主席派瑞特(Keith Perrett)指出,多數的州政府都反對商業科技作物,因此孟山都公司才作出撤出基改油菜的決定。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y2004/2004-05-12-02.asp ◆[全球變遷]美國前副總統:布希對氣候變遷的說辭和好萊塢電影一樣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5-12 (ENS)-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指出,沒有人會把即將上映的災難片「明天過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和現實中全球暖化的現象給混為一談;同樣也沒有人會相信布希政府的說辭—即全球暖化的現象不會是真的。同時高爾也希望這部新上映的好萊塢影片能夠讓國家重視這個議題。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y2004/2004-05-12-11.asp ◆[生活環境]洞見:全球化能夠改善世界的貧困嗎? --﹥ 作者 Mary Robinson 嘉柏隆,波札那,2004-05-12 (ENS)- 全球化能夠改善世界的貧困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的確可以。事實上,我相信我們要實現讓世界更公平的偉大願景,個人、經濟、和文化之間的連結就必須加強。我們不需要更多的高牆來分隔國家和人們,因為我們知道這無法保護我們免於受到全球化的挑戰,如愛滋病、恐怖主義、或全球暖化。反之,更多的連結、更多了解的橋樑、以及共同分擔責任,才是我們需要去努力的。 編按:本文作者為「全球化倫理行動」(Ethical Globalization Initiative)領導人,她曾在1990-1997擔任愛爾蘭總統,1997-2002年間擔任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主席。本文為作者在3月24日當天,在波扎納舉行的「世界公民參與聯盟」(CIVICUS)第五屆世界大會上的演說。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y2004/2004-05-12-insrob.asp ◆[生物科技]孟山都放棄基因改造小麥計畫 --﹥ 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市,2004-05-10-世界第一個基因改造小麥計畫因買方的抵抗而擱置了。美國農業化學公司孟山都(Monsanto)宣布將不會把基因改造作物──耐草甘膦(Roundup Ready)小麥在市場上推出,此種小麥可以在該公司的另一產品Roundup除草劑下生存,不受其影響。 該公司發言人霍納(Chris Horner)表示,因為同時有許多事情進展不順利,例如春麥耕作面積縮小,以及農夫和買方的反對,促使孟山都決定暫停基因改造小麥計畫。北歐區負責人柯寇斯(Jef Cox)聲名:「這項決定並不代表本公司的整體策略。」相反的,孟山都將更專注於發展基因工程改造的黃豆及玉米等,提供作為飼料穀物或造油使用,這些基因改造作物較不會使人產生反感,或者立即能辨認出使用在某一種人類食物上。 但這些努力卻引起環保人士、農民、消費者、宗教團體甚至外國小麥買主的反對。他們擔心食用後可能危及人體健康、增強野草的抗藥性,並且擔憂全球主要作物被企業掌控的情形。孟山都此次在市場的受挫,基因改造作物反對運動者無不歡欣鼓舞,美國有機消費協會全國會長康明斯(Ronnie Cummins)向BBC說明:「對孟山都來說,這是一個沈重的打擊,但是對全球- 尤其是北美洲的消費者及農民來說,卻是一個應得的勝利,並且標示著基因改造工程農作物終結的開始- 這將是全球農業的主流。」 版權歸屬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郭啟彬 編譯,葉春良 審校)
環境資訊協會 yjlii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yjlii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y2004/2004-05-12-09.asp
編輯:愛蜜莉.貝克,麥可.李察森 價值論環境倫理學(Axiological Environmental Ethics),指出自然界存在多種不同的價值觀,彼此纏繞而多元並存。我們應該發揮判斷力,審慎評估需要仔細考量的價值觀;有時候它關乎文化,有時候它關乎自然,估量之後再採取行動來求取最大利益。 自然價值非由人類創造 人類重視自然,將之視為維生的系統(不論從經濟、休閒娛樂、科學研究或美學的角度皆然),以及基因多樣性的寶庫與文化象徵等等。這些價值可能是人類加諸自然界的,也可能是人類與自然接觸互動的過程中逐漸成形的。 但是,自然界許多富有內在價值的事物,早在人類評定它們的價值之前就一直存在著,這些價值是人類在接觸自然時發現到的,而不是來自人為評斷或靠著人和自然互動才生成。這些價值可以從自然界某些事實中看到,例如植物和動物都捍衛它們自己的生命,它們的物種已經進化繁衍了數十億年之久。 有時候我們重視地球上的維生系統,不正因為它們本身具有內在的價值,而不只是它們對人類有利用價值?地球一直都是相當出色而且深具價值,如果說人類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唯一使地球具有任何價值的原因,這說法似乎太過狹隘了。自然界演進歷史中的任何價值,都不是單單由人類心智主觀做的決定。 人類與自然一起雙贏 的確,人類是生物進化史中唯一有能力反省「動植物與物種發展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的物種,我們是唯一能從全球的角度來觀察並深思如何維護整個生態系統的評量者。當人類評斷衡量的時候,必須先設定尺度。生物、物種、生態體系和地球無法教導我們如何去評估衡量,但它們能將那些值得珍視的一切展現在我們眼前。我們所建構的價值尺度並不構成價值本身,人類所做的只不過是在一個遍地珍寶的世界中,照亮價值所在之處。 從這個比較客觀的觀點來看,如果某種生物將自己視為絕對標準,對其他物種只在它們可能對自己有利的情況下才予以重視,不僅失之主觀,在哲學層次上也太過單純,甚至是相當危險的做法。 這時抗議之聲也會出現:這一切從理論上來說很有趣,但實際做起來會發生價值衝突。也就是說,人類最終都要贏,而自然就非輸不可。當然,文化是人類特有的卓越成就,而進步的文化如果沒有透過將人類意志強加於自然,取得自然界中具有內在價值的物質,並進一步用在文化發展上,是不可能達成的。哥倫布於1491年踏上美洲大陸之後,如果既存的自然生態體系沒有遭到破壞,現代美洲的面貌便不可能建立。然而,當初建立美國時,儘管難以維護原始生態體系的完整性,還是可以減少很多對自然界不必要的破壞。 但那是回頭看過去了。現在呢?我們一定要傷害自然來發展文化嗎?不!文化上令人滿意的發展,大可不必繼續耗損自然作為代價;而且事實上是,如果再繼續耗竭自然界,我們的文化很可能無法持續進步。只有當我們完全不以耗損自然界來換取文化發展,才能算是人類真正的勝局;而我們的勝局,同時就是自然界的勝局。 本文譯自:愛蜜莉.貝克及麥可.李察森編輯,《倫理學的應用》(Ethics Applied),第二版,第11章倫理學與環境Ethics and The Environment(紐約:賽門與舒斯特出版公司,1999年),頁407-437。 ●[讀者投書]要21世紀議程,而非2008博覽會議程 --﹥ 作者:賴偉傑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歷年來的地球日,環保團體總不能免俗地召開體檢執政黨環境政策的記者會,然而今年的地球日,在民進黨即將繼續執政4年之際,一個原本可能流於形式的地球日研討會與政策體檢記者會,竟成為多年以來少見的NGO會師。多個團體遠道而來,一個個的個案報告深入分析與控訴,完整細膩地提出環境衝擊與弊端,很快地大家強烈體認到當年「經發會」的效應,已經全面而具體地滲透、浮現在所有政策裡,也引爆了大家對執政者積壓已久的不滿與憤怒。 坦白講這來遲了一點,因為在2001年經發會的時候,少數環保團體就意會到這個所謂綠色執政的新執政黨,向「唯發展論」臣服之快、之廣、之深、之細膩,令人吒舌,而欲建立環保團體間以及跨議題社運團體間的合作反制。然而可惜的是,多數團體在地理上遠離當時在台北召開的經發會,並沒有特別的興趣與關注。然而,之後隨著經發會「共識」的落實,2002年5月行政院提出「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到了2003年11月,再從其中精挑細選為「五年五千億,新十大建設」。很多昔日的擔憂,成為事實。 大家的討論很快聚焦到「新十大建設」,而其中最糟糕的就是以「便捷生活永續生態」為名,包括「第三波高速路」、「平地水庫海淡廠」。這號稱是希望「除解決運輸與水資源問題外,更有利於觀光事業發展,創造民眾遊憩、休閒的生活價值」,其中牽涉到的交通政策、水資源政策、觀光政策、產業政策等,不都需要分別先以「政策環境影響評估」做整體評價,再依此做個案規劃以及個案環評?然而,除了2002年3月完成「台灣地區水資源開發綱領計畫政策評估」,其他完全付之闕如。而即使是水資源政策環評,結論雖把「積極推動節約用水策略」列為最優先,但搬上檯面的還是以開源為主。 為了在2008年與北京奧運競逐亞洲焦點,2008台灣博覽會「拚場」的構想成為環境政策最關鍵的盲點。台灣是個具地理、歷史、文化多樣性的島國,而不是一個大展覽室,所以要考慮的不是快速移動的一日遊動線,不是需要馬路、砂石、水泥,以及無止盡供應的水與電。但顯然,未來30、50年台灣的整體願景、規劃及投資,竟然就是要滿足那幾個禮拜「台灣博覽會」的需求模式! 所以最可議的是以「五年五千億特別預算」包裹方式來處理,包裹了預算,讓不論是好是壞的公共政策全淪為政治角力的籌碼。真的,台灣需要的是由下而上、資訊公開、充分討論的21世紀議程,而不是由上而下、恣意揮灑、黑箱包裹的2008台灣博覽會議程。 ※以上不代表本報立場 我有話要說: infor@e-info.org.tw(來函請註明真實姓名與連絡電話,以利聯繫作業)。 ●[研討會]南華大學第5屆環境管理研討會 --﹥ 時 間:5月26-27日(三-四) 為加強國內外環境管理相關領域學術交流,增進全球學者、專家之間的合作,促進地球環境永續發展,敬請各位先進踴躍出席指導。 詳情請參閱 http://mail.nhu.edu.tw/~envmanage/conference_5.htm ●[研討會]「林業文化產業與空間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 時 間:5月26-28日(三-五) 東勢從清代派兵伐木形成聚落,歷經日治時期八仙山林業開發與民國40、50年代森林工業概念的執行,到近年森林生態旅遊的興起,無一不影響東勢鎮的空間與經濟發展。然而震災之後,各種重建計畫不勝枚舉,卻少見以林木產業為核心思考的方案。本次研討會的目標,是以東勢林木產業之再生為主軸,對台灣森林產業的歷史進行探討,並對未來發展提供一系列研討與對策。 詳情請參閱 http://cm.nmns.edu.tw/forest/index.htm
播出日期:5月17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我們的島】遇見曼波魚 有一種魚,在海中游動時左右擺動,好像搖曳著身軀輕舞曼波,於是人們叫牠Mola Mola「曼波魚」。 有一種魚,喜歡側身躺在海面之上,在白天讓陽光照耀,在夜間發出微微光芒,於是人們也叫牠「太陽魚」或「月光魚」。 有一種魚,尾巴短小,卻有著圓圓扁扁的龐大身軀,以及大大的眼和嘟起的嘴,可愛的模樣像一個卡通人頭,於是有人又稱牠「游泳的頭」…… 【人與自然】灑下綠色的種子 環保團體在關心各個議題的時候,總是會探究到環境教育這個層面,也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去教育社會大眾,而環境教育如何在學校落實?在下一代紮根? 在人文國小,一顆顆綠色的種子,正在發芽、茁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