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資料檢索2004陽明山蝴蝶季免費撥接上網

2004-06-08 (全文版)

 
  本日主題: 燃煤與燃油發電廠位居北美污染源之首
環境新聞 [生活環境]燃煤與燃油發電廠位居北美污染源之首
[環境政策]歐盟執委會持續推動將環境思維納入決策當中
[環境政策]美國環保團體提訴訟 要求法院禁止再輸出9艘廢棄軍艦
[能源議題]美國喬治亞州的核子風險恐將擴大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4-06-08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6-08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6-03
專  欄 [環境小百科]環境監測:探索環境質量變化規律
讀者投書 [讀者投書]我們不幼稚但你傲慢
[讀者投書]究竟是誰思想幼稚知識貧瘠?
活動訊息 [研討會] [活動] [課程]
編輯報報 親近海洋 歡度國際海洋日
本會訊息 2002環境資訊年鑑-啟動環境之鑰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生活環境]燃煤與燃油發電廠位居北美污染源之首 --﹥

  加拿大,蒙特婁,2004-06-03 (ENS)- 由美國、加拿大與墨西哥三個國家合作成立的「環境合作委員會」(CEC)在昨天發表聲明指出,燃煤與燃油發電廠是北美首要工業空氣污染源。根據這個組織針對工業設施的化學物染物所做的年度調查,在2001年間,這些發電廠所釋放的工業空氣排放量,幾乎佔了所有加拿大與美國工業空氣排放量的一半。

  北美洲的前50大空氣污染來源中,有46個是燃煤或燃油發電廠。在2001年,這些電廠合計生產了北美有毒空氣總釋放量75萬5202噸的45%。CEC的報告指出,鹽酸與硫酸是在電廠燃燒煤炭與油時最常釋放出的化學物質。這些電廠的汞空氣排放量也佔了所有汞空氣排放量的64%,而石油燃燒是這些汞排放的主要來源。

  這項調查發現,從1998年至2001年,工業空氣污染物總計減少了18%,但是燃煤與燃油發電廠的減低率只佔了同期間其他工業的一半。而從這類廠房所排放的化學物質中,有將近2/3是包含煙囪廢氣等氣體排放物。

  「我們排放到空氣中的化學物質量,還是比其他所有方法所釋放的總額還多,」CEC執行長甘乃迪(William Kennedy)說。「我們已顯示降低污染是有可能的,但是要獲取更乾淨的空氣,則需要工業、政府與大眾在較清潔的燃料、節約與更多的再生性能源上共同努力。」

  CEC的總部設在蒙特婁,於1994年由加拿大、墨西哥與美國成立,作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互補組織,也是一個以區域性環境議題為主要關切的機制。這份稱為《Taking Stock 2001》的報告,是該組織對加拿大與美國工業設施化學污染排放所進行的第18屆年度報告。

[環境政策]歐盟執委會持續推動將環境思維納入決策當中 --﹥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4-06-03 (ENS)- 歐盟執委會昨天公佈的一項檢視「卡迪夫進程」(Cardiff process)的評估報告,報告中指出,將環境思維納入歐盟政策形成的工作,目前已有一些進度已經達成,但尚未完成的部分也還有很多。所謂的「卡迪夫進程」,是由歐盟各國領袖於1998年發動,目標即是為了將環境考量納入歐盟的決策當中。

  這份報告指出,溫室氣體上升幅度最高的領域在交通運輸:這一部分的溫室氣體排放增加量過高,在1990至2001年期間上升了20%。此外,減少魚類撈捕的措施仍有待進一步落實。而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協商、區域與雙邊貿易協定納入環境考量方面,歐盟仍有必要採去更多行動來推動此一工作。

[環境政策]美國環保團體提訴訟 要求法院禁止再輸出9艘廢棄軍艦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6-03 (ENS)- 為了阻止美國聯邦海事署(MARAD)進一步再將9艘自「國家防衛後備艦隊」除役的廢棄軍艦輸出到英國進行拆解,美國兩個環保團體──巴塞爾行動網以及山巒協會,已聯合提出法律訴訟。這兩個團體聲稱,聯邦海事署先前已輸出4艘除役軍艦、並打算再輸出9艘的做法,已經違反了環境法律。

[能源議題]美國喬治亞州的核子風險恐將擴大 --﹥

  美國,喬治亞州,薩瓦納,2004-06-03 (ENS)- 在美國的喬治亞州,27%的供電來源為核能發電,其州境內有4座核子反應爐,另外還有7座反應爐的位置,與該州邊界的距離不到15英里(約24.14公里)。3個環保團體與一名喬治亞州參議員昨天表示,一些地方電力公司想增建核能廠的計畫,將使該地喬治亞州與周邊地區面臨的更高的風險──包括恐怖攻擊、核子事故、以及水污染的風險。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4-06-08 --﹥

  • [生態保育]雲林台灣熊蟬暴增成奇觀。台灣熊蟬今夏數量暴增,一棵樹上就多達數百隻,密密麻麻歇息在樹幹及樹枝上,萬隻熊蟬齊鳴,蔚為奇觀。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長陳清圳表示,有可能是昆蟲的周期性,也可能是今年的環境特別適合,在氣溫、溼度、食物量、天敵等環境因子,均適合熊蟬的幼蟲出來羽化繁殖,詳細情況有待深入探討。 (雲林斗南 中國時報)

  • [生態保育]林旺標本回家,深坑歡送木柵相迎。大象林旺「重返」台北市立動物園,歷經一年多製作完成的林旺標本,7日上午從北縣深坑出發回到木柵。標本與實體以1:1的比例完成,身長400公分、身高312公分。除了眼珠、象牙等部份器官是假的以外,標本全身的皮與毛都是真的。 (台北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花蓮縣府明年續辦曼波魚季,但將研究生態。花蓮縣政府全力推動的曼波魚季活動,遭民眾批評可能造成曼波魚絕種,花蓮縣長謝深山表示,漁民是被動捕撈曼波魚,且協調規定30公斤以下的曼波魚不得捕撈,餐飲業者也不收購,曼波魚並無濫捕的問題。縣府允諾明年會與學術單位合作,進行曼波魚生態研究調查,以蒐集建立曼波魚的生態背景資料,讓曼波魚季活動能兼顧生態和保育的要求。 (花蓮 中央社)

  • [生活環境]蘭陽救援協會豆腐岬淨海淨灘。豆腐岬海域的珊瑚在近幾年因漁民拋棄漁網、遊客亂丟垃圾、泥沙覆蓋等汙染行為,導致珊瑚出現白化警訊。宜蘭縣蘭陽救援協會6日舉辦豆腐岬淨海淨灘活動,動員會員和眷屬上百人參加,一天下來共清出500多公斤垃圾,有漁網、塑膠袋、保特瓶、鋁罐等,顯示遊客對環境的尊重度仍然低落。 (宜蘭 聯合報)

  • [生活環境]台灣害廢棄物非法輸大馬。台塑汞汙泥輸出國外夢魘又將再現?鴻佑環保科技公司向環保署申請輸往馬來西亞處理的含重金屬汙泥等有害廢棄物,已經被馬來西亞科技環境部確認從未核准過該案,環保署緊急喊停並要求台北市政府撤銷鴻佑公司證照,但據了解過去一年,已經有多達1萬2,000餘公噸的有害廢棄物被輸往馬來西亞。 (台北 聯合報)

  • [土地及水文]河川整治成功與否遭存疑。「清淨河川」已是中央到地方的重要課題,以高雄縣為例,該縣政府宣稱縣境內5大河川包括高屏溪、鳳山溪、典寶溪、二仁溪與阿公店溪整治成功,但對照2000年迄今的水質變化、暗管查封數與水質改善情形,以阿公店溪為例,迄今河面仍呈現泛紅黃褐色,顯示業者偷排廢水的情形嚴重,整治成功與否存疑。 (高雄 聯合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6-08 --﹥

  • [生活環境]陝西漢陰水源污染,近200人發燒下痢。中國大陸陝西省漢陰縣名村民,近日陸續出現發燒、痢疾等中毒症狀。當地政府初步調查後,發現可能是水源遭受污染導致集體中毒事件。 (外電 中央日報)

  • [生活環境]雲南瀘沽湖污染嚴重。被稱為「人間仙境」的雲南瀘沽湖,曾是全大陸自然生態保護最好的地區之一。最近,瀘沽湖湖水被大肆汙染,加上瀘沽湖邊由於規劃中的垃圾處理廠遲遲沒有動工,遊客留下的大量垃圾,被任意傾倒在湖邊的山溝裡。山谷中堆積的垃圾奇臭無比,當地許多違建酒店的汙水,更是直接排入湖中。 (外電 聯合報)

  • [生活環境]安徽愛滋病血吸蟲傳染病防治形勢嚴峻。愛滋病在安徽省局部地方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血吸蟲病疫情在安徽南方出現上升趨勢,而安徽省的結核病疫情在中國已屬於較嚴重省份。中國安徽省衛生廳6日在衛生工作會議指出,今年要加大重大疾病的預防控制工作,包括實行霍亂防治工作責任制,加強愛滋病防治工作,落實結核病歸口管理,加大血吸蟲病防治力度等。 (外電 中央社)

  • [土地及水文]「引黃入海」使內蒙古烏梁素海再現生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河套平原東端的烏梁素海,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從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由於受河套灌區農田退水、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烏梁素海生態環境嚴重惡化。去冬今春以來,巴彥淖爾盟實施「引黃入海」拯救烏梁素海工程,共投資120多萬人民幣,引黃河水6,500萬立方米,明顯改善了烏梁素海的水質,生態環境得以初步恢復。 (內蒙古 新華社)

  • [土地及水文]新疆遏制開都河流域水土流失。新疆開都河近年來受到嚴重的水土流失,使其流域內的地表植被嚴重破壞,土壤肥力下降,載畜量降低。由黃河上中游管理局規劃設計院歷經2年整體編制的「開都河流域水土保持規劃」,近日正式被提出,規劃20年內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萬7,000多平方公里,使流域內的林草覆蓋率超過3成,使開都河流域水土流失生態惡化趨勢將得到根本遏制。 (新疆 人民網)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6-03 --﹥

  • [環境政策]法院下令:環保署新制訂的雪車排氣規則須重新檢討

  • [環境政策]環保團體公佈全美最浪費的公路建設計畫名單 共羅列27項

  • [生物科技]農業部不願公開生技製藥申請案件細節

  • [生活環境]華盛頓州渡輪公司將改用低硫引擎

  • [能源議題]生質柴油產業前景看好

  • [環境政策]Tex Tin超級基金場址整治採「設計施工合一」方式發包(Design-Build) 省下數百萬美元預算

  • [土地及水文]為恢復胡德運河河水涵氧量 將提供經費開放民間投入

  • [其他]對抗生物恐怖主義 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凱利提出計畫綱要

[環境小百科]環境監測:探索環境質量變化規律 --﹥

百科博士

  環境監測是運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技術手段,對環境中的污染物及其有關的組成成分進行定性、定量和系統的綜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環境質、量的變化規律。

空氣品質監測站。(圖片來源:「行政院環保署」網站)  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的基礎工作,主要內容包括:空氣品質監測、水質監測、土壤環境監測、固體廢棄物監測、環境生物監測、環境放射性監測和環境噪音監測等等。其任務是對環境樣本中污染物的組成進行分析和測試,並研究在一定歷程和一定空間內環境質、量的性質、組成和結構。環境監測的目的在於瞭解環境的變化,並對污染源加以監控,以提供進行環境預警或環境影響評估工作所需的資訊。

百科教室

營建震動噪音監測。(圖片來源:「捷運工程環境監測」網站)  隸屬行政院環境署的環境監測及資訊處,對台灣地區的環境品質逐步建立了各項環境監測網,包括水質監測、空氣品質監測及預報、紫外線監測及預報等等。在環境基本法第27條更明確規定:「各級政府應建立嚴密之環境監測網,定期公告監測結果,並建立預警制度,及採必要措施。」建立環境監測網,除了可監控污染發生的狀況並及早預警應變外,更重要的目的是建立環境背景資料庫,便於以更科學的方式進行預報工作及環境影響評估。

  環境監測工作扮演的另一個重要角色,則是環境影響評估中十分重要的一個部份。除了開發行為前的環境影響評估之外,在進入開發或營運階段後還必須對周遭環境加以監測,以確認開發行為對環境的影響是否控制在原先的評估範圍之內;並瞭解開發單位是否有依據評估報告的結果,進行減輕環境影響的相關措施,確保開發行為的環境衝擊符合預期。因此,環境影響評估法中的第18條「開發行為進行中及完成後使用時,應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追蹤,並由主管機關監督環境影響說明書、評估書及審查結論之執行情形;必要時,得命開發單位定期提出環境影響調查報告書。」是環境影響評估後續追蹤時非常重要的工作。

[讀者投書]我們不幼稚但你傲慢 --﹥

作者:陳慧慈 (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理事長)

  由5月30日的新聞報導中得知,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面對許多環保人士和登山愛好者欲赴行政院抗議政府興建高山纜車一事,再度展現其多年來在廟堂已經養成的權力傲慢,批評反對的人是「思想幼稚,知識貧瘠」。我實在無法想像這是出自一位自稱來自學術界和執政黨炙手可熱的人物之口。唉!以推動民主自豪的「新」政府真的應該要為有這樣的官員汗顏。

  9年來參與反對北投陽明山纜車興建計畫,讓我深深體認到「權力的傲慢」,以及身為理性「頭家」的無奈,而支持我走這一段漫長路的是下面這一段往事:

  在張景森擔任台北市都發局長時,我在都發局召開的一次會議裡,明白告訴負責進行評估的顧問公司人員,既然在北投地區已經找不到可以興建纜車的地點,為什麼不在評估報告中說不可行?承辦人員回答:「只要台北市政府說不要,我的報告就可以寫不可行。」當時的會議主席立刻回答說:「台北市政府就是要!」

  9年來我們研讀許多報告,不斷發現粗糙報告後所隱藏之不欲民知的問題,並多次要求和市政府官員舉行公開辯論,至今無法如願!如果我們思想幼稚且知識貧瘠,舉行公開辯論不是正好可以顯現我們的弱點嗎?我不知道政府在怕什麼?或許是他們認為自己真的是幼稚且知識貧瘠,而不敢面對人民的成熟與博學吧?

  張副主委既然你有幸食人民提供的俸祿,就應該以謙虛的態度面對頭家的質疑,而不是用潑婦罵街的方式處理國家的公共政策。想到你說未來國內高山纜車的發展方向還有很大的討論空間,我還真擔心傲慢的你要如何與一群「思想幼稚,知識貧瘠」的人討論呢?

[讀者投書]究竟是誰思想幼稚知識貧瘠? --﹥

作者:電小二

  建高山纜車,不就是教別人挖自家門前的河床砂石或者砍伐後院山上的林木拿去賣錢,然後懷著「堅定的消費信仰」排隊買票搭纜車這麼一回事嗎?不曉得需要唸過哪些高深的論文才能具備這般「思想成熟、知識豐富」的信仰?消費這回事,少有人不愛,但可以愛到讓自己或別人願意毀家壞林這般堅定,就不是一句「思想幼稚、知識貧瘠」可以解釋得過去,也許得先唸個心裡學的博士學位,才能稍微釐清吧!

  張先生自稱是資深山友,可以義正辭嚴力挺高山纜車,在下百岳只爬過大霸卻堅決反對,好像地位有些顛倒錯亂,自己應該算在沒見識過台灣之美的老弱婦孺之流才對,因此對台灣山林的瞭解只怕沒有張先生來得深入且成熟豐富。但就算一個人知識貧瘠到接近無知,也不會每天沒病還往自己身體插上數百根針灸,說是要強身補氣。雖然這是比較無副作用的醫療方式,不過,日常作息正常且沒事多運動才是強身的根本之道吧。

  而台灣的山林病了嗎?的確病了。我想這不需要擁有如張先生般豐富的的知識,大部分人都會認同。問題是什麼樣的方式才是最好的醫療方式?建纜車嗎?不是吧!如果坐在纜車上能夠讓大家看到台灣黑熊、水鹿、雲豹在林間穿梭的景象,纜車是該建。但我用自己貧瘠的知識推論,張先生底下一票碩博士研究人員用盡方法也得不出這樣的結論。這點就要請張先生多費心了,拿出證明。如果搬不出證據,或許還能用另一套說法「天賦人權」來自圓。

  有人會問,這些動物的生存權是否凌駕於人類欣賞大自然美景的需求?這讓我想起一句曾經在宜蘭雙連埤看過的標語「人不如鳥,用七百五十甲供鳥Q.K.」,標語就醒目地掛在台九甲路旁的樹上,是地主為了抗議政府徵收該埤塘為保護區,不讓開發成為釣魚場。只是如今,在地主想跟鳥和植物一爭高下的情況下,埤塘已成為一個四周灑滿除草劑的保護區,經過的民眾只會好奇地開著車魚貫繞著泥濘的環湖小徑一圈,在冷冽的冬天裡連搖下車窗都不願,這樣親近自然的方式和坐纜車遊高山有甚麼不同?

  想認識台灣之美應該先從住家附近淺山開始瞭解,如果自己身處的環境都沒有能力欣賞,貿然登高,換來的只會是高山症,並不會增加閣下的審美能力。莫非政府官員間接承認台灣平地資源已被諸位的祖宗八代敗光,毫無欣賞價值,非得向高山進軍?近日報載嚴長壽高分貝批評政府的觀光政策不具大格局,顯然經建會為重振觀光業已經黔驢技窮、狗急跳牆,一派專挖自家牆角外賣的敗家相。

  如果用聖經角度來看,人類的任何需求當然有最高的優先權,畢竟是上帝叫我們管理大自然的。但是達爾文不是早叫上帝閉嘴只管人事部分就好了嗎?從生態的角度來看,人的地位真的不如鳥,承認這個事實並不會讓我們尊嚴掃地,承認這些動物和我們一樣擁有追求更高生存品質的權利,也不會讓張先生舒適的房子缺出一角喝西北風。

  張先生想要造福人群的心是可以理解的,但請認真考慮,建纜車不是唯一且有效的方式。想要懷著堅定的消費信仰來愛台灣的山林,真的,不是你邏輯不好,就是我知識貧瘠。

[研討會]綠建築人文向度學術研討會 --﹥

  時 間:6月19日(六) 上午8:30-下午5:00
  地 點:南華大學國際會議廳 (雲水居二樓)
  報 名:6月15日截止 
  主 辦: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 05-2721001轉2221
      E-mail: g2245010@mail2.nhu.edu.tw

  本研討會從人文向度出發,研討內容含括綠環境的永續發展、綠建築與後現代思潮、環境政策與實踐、環境退化與再生、開放空間的生態規劃等,在此誠摯邀請各界關心環境之人士參與討論與研習。

[活動]523郊山系列活動-桶後越嶺 --﹥

  時 間:6月19日(六)
  地 點:台北烏來
  報 名:6月14日截止
  主 辦:523登山會 02-25557523
      E-mail: 523@523.org.tw

  桶後位於烏來,越嶺路連接台北縣烏來鄉和宜蘭縣礁溪鄉,走在先人足跡上,更有一番思古幽情。

[課程]兩棲爬行動物生態攝影專題班 --﹥

  時 間:7月8-29日(週四) 晚上7:00-9:00
  地 點:台北市八德路3段12巷70弄15號
  主 辦: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 02-25772152
      E-mail: csnp@csnp.org.tw

  地處亞熱帶的台灣,多樣的環境孕育了相當豐富的生物資源,而在兩棲爬行動物相上亦是如此,其中不乏許多僅見於台灣的特有種及特有亞種,想對牠們的生活方式有更進一步的瞭解嗎?該如何透過鏡頭捕捉牠們最生動真實的一面?歡迎已有攝影基礎的朋友與我們一起來探索奇妙的「台灣兩爬動物世界」。

[編輯報報]親近海洋 歡度國際海洋日 --﹥

  今天是「國際海洋日」。海洋覆蓋了絕大部分的地球表面積,足足有71%之多,海洋對於地球氣候、動植物生態,以及人類的生存資源與生活方式,有著巨大的影響,但是我們對海洋的認識,卻遠遠不及對陸地的了解。因此,聯合國於1994年第49屆大會宣布1998年為「國際海洋年」,並明定此後每年的6月8日為國際海洋日,提醒世人正視海洋的重要性。

  台灣是個海島國家,跟海洋的關係應當相當密切,但是一直以來,大多數的台灣人對海卻是陌生,甚至是恐懼的。大海對我們而言,或許只是可以強取豪奪的寶庫,以及可以湮滅污穢的巨大垃圾場。對海的不了解與不親近,使得台灣四周一無際的大海,並沒有我們帶來遼闊的心胸,反倒成了窄化我們視野的侷限。

  因此,在海洋日這天,我們邀請你多多親近海洋,感受一下大海的廣闊、洋流的溫度、海面風浪的力量,以及海面下繽紛的生命,才不愧為海洋台灣的子民。而本報也將在之後推出一系列與海洋相關的文章,與各位讀者分享海洋的奧妙。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