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環境政策]不滿原能會與經濟部答覆 非核聯盟不排除大規模抗議 --﹥ 本報訊 今年4月19日非核台灣聯盟至總統府陳情,提出七大訴求,日前原能會與經濟部針對這些訴求提出了答覆,但非核台灣聯盟對回覆內容表示強烈不滿,尤其對碘片發放的範圍與數量的反覆不定,以及所採取的低標準與牛步效率感到心寒。非核台灣聯盟限期原能會與經濟部在6月18日以前進一步回應,否則不排除發動大規模的抗議行動。 在原先的七大訴求中,非核台灣聯盟要求5月17日前對核電廠32公里半徑疏散圈內家戶全面發放碘片,原能會日前回覆表示反對。但在中國時報與聯合報6月1日的報導中,原能會主委歐陽敏盛卻表示,最晚將於明年在核電廠緊急應變區範圍方圓5公里發放2天份碘片。對此,非核台灣聯盟強烈質疑原能會前後矛盾,以及防護標準的低落。 非核台灣聯盟表示,原先陳水扁總統承諾國際標準安全領域32公里內全面發放碘片,到了原能會竟縮水為5公里;預警工作本來就需要越快越好,因為核能意外隨時可能發生,但發放碘片準備工作居然需要半年,得拖年底才能發放,政府牛步效率讓人心寒。另外,原能會目前緊急行政區核一廠部分只鎖定金山(永興村)、石門、三芝鄉民約10233人,碘片只有3023瓶,核二廠以萬里、金山為主,人口數約35385人,碘片卻只有6963瓶,足見預警工作、發放碘片數量、效率、庫存以及安全預防工作都存疏漏之處。 非核台灣聯盟要求原能會於6月18日前召開雙方對話會議,並堅持在核電廠32公里半徑疏散圈內家戶全面發放點片,不得打折,且需於8月底前全面發放。發放的同時,還要配合民間核安宣導。至於經濟部所屬的台電的回函,聯盟希望台電能對聯盟提出之「十月底前,對核電廠員工、核廢料貯存場及核電廠十公里半徑範圍內的民眾,提供免費健康保險核定期健康檢查」此一訴求,亦於6月18日前給予相關評估及具體回覆。(2004-06-15)
【相關新聞】 ◆[生活環境]燃煤電廠的煤灰每年殺死2萬4千名美國人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6-10 (ENS)- 根據一份在星期三(9日)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美國的燃煤發電廠每年造成2萬4千名美國人早夭。這份報告係以美國環保署委託顧問公司進行分析的資料為基礎,報告中發現,有90%的早夭案例,其實是可以運用現有的排放控制技術來預防的。 這份稱為《淨化空氣》(Clear the Air)的研究檢驗了該國1100座燃煤發電廠所排放的微粒的影響。所取得的數據再與哈佛流行病學研究以及「美國癌症學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研究相比對。 這些來自於燃煤發電廠的微粒子或煤灰主要是因排放二氧化硫而產生。這些工廠每年吐出1100萬公噸的二氧化硫,約佔了全美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68%。 這份分析發現,死於此類污染的個案,平均壽命短少了14年。另外,報告還發現,有2800名此類死亡個案是死於肺癌。 此外,燃煤發電廠造成的污染每年造成3萬8200人罹患非致命性的心臟病,5萬5400人產生哮喘,可工作日數減少約300萬日。而由於電廠煤灰排放所衍生的年度衛生保健總支出,則高達1670億美元。 該份報告也指出,為了取得現行《清淨空氣法案》的整體執法效益,工業界必須花費109億美元,但在2020年以前,每年可回收大約1480億美元。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n2004/2004-06-10-10.asp ◆[生態保育]美國加州一對夫妻為稀有厄瓜多鸚哥購買棲息地 --﹥ 美國,加州,馬里布,2004-06-10 (ENS)- 一對同為環保人士的夫妻在挽救厄瓜多瀕絕鳥類的行動上贏得勝利。黃金鸚哥,是由鳥類學家李吉理博士(Dr. Robert Ridgely)在24年前發現的一種鳥類,據估數量已減少至125隻。萬氏夫婦(Larry and Sara Wan)是「西部自然聯盟」的創辦者,他們在4月份到厄瓜多進行一趟保育之旅後,便發起了一項購買和保衛一處80英畝森林地的運動,讓稀有的鸚哥可以築巢棲息。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n2004/2004-06-10-03.asp ◆[環境政策]歐盟展開環境和健康的行動計畫 --﹥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4-06-10 (ENS)- 歐洲執委會發起了一項行動計畫以減少因環境污染而引起的疾病。此計畫涵蓋了2004-2010年,並包含建立一個在健康、環境、和研究領域之間較為改善的合作機制,這是以往所無法達到的。透過監測血液、尿液、和頭髮樣本來測量暴露於環境污染的程度是有可能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n2004/2004-06-10-02.asp ◆[其他]美國社區團體共同為貧困者及少數族群尋求環境正義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6-10 (ENS)- 遍及全美的30個團體組織,每一個都在本週開始接受聯邦基金的第一期補助款,著手從事處理當地環境正義議題的計畫。合作解決問題是其共同的想法,因而贏得美國環保署對此計畫的補助;這些計畫的內容包羅萬象,例如:有關阿拉巴馬州安尼斯頓多氯聯苯污染事件的影片製作,以及針對麻州指甲美容師暴露在有毒環境下的研究。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n2004/2004-06-10-01.asp
環境資訊協會 美鳳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美鳳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n2004/2004-06-10-09.asp ▲[環境小百科]ISO 14000:為企業環境管理所制定的一系列標準 --﹥ 百科博士 ISO為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的縮寫,亦代表該組織所公告之相關標準。ISO 14000是針對企業環境管理所制定的一系列標準,包括環境管理系統(ISO 14001, ISO 14004)和相關的環境管理工具,如產品生命週期評估、企業環境報告書、綠色標章等。 百科教室 由於在ISO 14000的各項標準中,建立企業的環境管理系統是最為根本的一件事,因此ISO 14001普遍受到較高度的重視。環境管理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系統,協助企業有能力在生產、銷售、產品使用和廢棄後的整個產品生命週期中,找出可能的環境問題並加以改進,減少對環境的衝擊。由於在減少環境衝擊的過程中,常伴隨著生產方式的改進、降低能源的耗損及原料的浪費等,因此多半也能同時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增加營收。 環境管理十分重要的精神是一種持續改善的過程,藉由擬定環境政策、設定目標、落實執行並加以稽核及檢討,以達到環境改善的實質目的,而非像是投資污染防治設備降低污染可一次達成的具體目標。所以,ISO 14001強調的是建立環境管理系統,讓企業能持續改善其環境績效,而非再提出法規之外的另一套污染防治標準。 台灣的ISO 14001認證業務由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負責,目前通過認證的企業已超過150家。得到ISO 14001認證的企業,更需要持續落實其環境管理系統,才能達到環境管理減低環境衝擊的最終目的。
【參考資料】 版權歸屬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高英勛 彙編,馬素慧 審校) 作者:馮賢賢 (公共電視資深製作人) 他們像一群蒼蠅,急忙撲向剛暴露出來的食物。 按下放映鍵,關掉電燈,我們的資料畫面開始播放。所有攝影機都亮起紅燈開始拍攝,至少有8、9台吧。2分半鐘後,影片放完,他們要求我們播放下一部。我說,等一下。「今天這場記者會很不尋常,我們自己就是電視台,並不需要其他電視台幫我們宣傳新上檔的紀錄片。今天我們願意把採訪成果跟大家分享,唯一目的是希望其他媒體一起來關心台灣的海洋生態。」 所有的人表情漠然,不想聽我囉唆。 「剛才阿瑪斯事件的畫面,大家可以翻拍使用,不過請你們不要把『公視提供』的字幕消掉,否則就是侵權。」 「你們字寫那麼大,我們要怎麼消掉?」一位攝影記者不爽地說。 「等一下我們要播放的是今晚10點在公視頻道首播的『記憶珊瑚』剪成10幾分鐘的短版,供大家了解台灣海域過去10多年來的變化。不過這些畫面不能翻拍。」 我聽到一陣關機收機器的聲音。他們準備走人了。 這時X教授正好抵達現場。所有麥克風衝向他,把他圍住。 「請問阿瑪斯號留在海底的殘骸到底對海洋環境還有沒有影響?」 X教授老老實實地開始解釋:「第一、沒有清除的鐵礦沙不斷對珊瑚礁造成機械性的傷害;第二、鐵沙釋放出來的鐵可能太大量,會破壞當地海洋的生物鍊……」 多數文字記者開始撤麥克風,只有一個還纏著他。 「請問教授阿瑪斯對海洋生態到底造成什麼影響?」 老實的X教授說:「我剛才說過,阿瑪斯的影響就是,第一、沒有清除的鐵礦沙不斷對珊瑚礁造成機械性的傷害;第二、鐵沙……」 這位同樣問題問兩遍的記者也撤了。另一個遲到的記者突然冒出來,拄著麥克風把X教授逼到牆角。 「阿瑪斯對墾丁海域造成的影響就是,第一、沒有清除的鐵礦沙不斷對珊瑚礁造成機械性的傷害;第二……」X教授又把話說了一遍。 然後他們就全走了,在15分鐘內。製作人連夜剪接的精華版沒有機會放給他們看。X教授苦心孤詣的研究成果沒人想多問一句。 想做電視記者嗎?easy!
我本來還想寫步驟3,可是怎麼想都想不出來他們還有什麼步驟了。 他們撤退1、2小時後,電視上開始出現跑馬:阿瑪斯殘骸未除,墾丁生態惡化。一切內容都在「公視新聞稿+公視資料畫面+X教授的兩句話」範圍內。 製造一則新聞,來回車程3、40分鐘,架機器5分鐘,現場15分鐘,聽不識相的人說電視不需要的話3分鐘,收機器1分鐘,上電腦寫稿20分鐘,回去剪接15分鐘。1個半鐘頭就通通搞定! What if,what if我們餵給他們的是假新聞?What if我們新聞稿作假,資料畫面移花接木,X教授根本不是台灣海洋生態權威? 他們沒有一個人認識X教授。我們隨便找個穿襯衫不打領帶頭髮有點花白帶著眼鏡的中年男人,他們都會相信那就是X教授。我們說什麼,他們就照單全收。墾丁海域到底有沒有持續污染,他們不必做任何調查或確認,就把結論播出去了。 然後我們要辛苦轉10幾台,重複看一模一樣這種品質的新聞。神啊,will you have mercy on us and spare us this curse! ※以上不代表本報立場 我有話要說: infor@e-info.org.tw(來函請註明真實姓名與連絡電話,以利聯繫作業)。 ●[活動]恆春半島植物民俗之旅 --﹥ 時 間:6月20日(日) 恆春半島由於氣候特殊,孕育出有別於本省其他地區的獨特植物區系,先民對植物利用的方式也大異其趣。本活動引領民眾認識恆春半島有趣珍奇的民俗植物,以及原住居民與這些植物微妙的互動關係,藉以保存先民珍貴的文化遺產。 詳情請參閱 http://www.ktnp.gov.tw/tour/explain/explain0501/930502.asp ●[活動]嘎拉賀瀑布溫泉巨木群森林探行 --﹥ 時 間:6月26-27日(六-日) 泰雅族嘎拉賀部落區,位於北部橫貫公路巴稜池端南面海拔1千多公尺深山中。每天午後雲霧籠罩部落及山林,宛如身處神秘的世外桃源。附近水圳古道可探尋瀑布群,千年紅檜原始巨木林有3處。巴加灣神木區是國內遭盜林後政府列定原地保留的森林教育之處,充滿神秘風光特色。 詳情請參閱 http://home.kimo.com.tw/a0935606657/ ●[講座]台灣深山野生動物研究與保育實錄 --﹥ 時 間:6月23日(三) 晚上7:00 大家一定對於胸口有個白色「V」字型的黑熊有些微的印象吧?這是台灣黑熊的特徵之一,牠是台灣最大型的野生動物,屬於保育類動物。此講座邀請長期在玉山山區進行台灣黑熊調查研究的黃美秀教授,就「世界熊類的保育現況及問題」、「台灣黑熊的研究、保育及未來存續希望」、「台灣山區研究大型哺乳動物的困境與挑戰」、「野外研究的重要性與保育上的意義」幾個單元,來與大家分享她的研究心路歷程。 詳情請參閱 http://www.csnp.org.tw/ 時 間:7月10-11日、8月7-8日 本營隊邀請大專及社會青年關心黑面琵鷺棲息環境,體驗四草及七股之美,成為「黑皮之友」。活動內容包括親近四草與七股溼地環境、體驗漁村之美、坐船遊七股潟湖、參觀七股紅樹林、海味風鈴DIY、認識台鹽歷史、星光溫情工作坊等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