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金沙水庫遭放毒 經檢驗未遭污染 環署呼籲加強水源檢測 --﹥ 本報訊 金門縣自來水廠在金沙地區的光前溪6月21日發現毒鼠藥「伏滅鼠」,造成地方恐慌,經行政院環保署與縣警局實地勘查,證實溪水並未入注金沙水庫,無污染自來水源之虞。相關單位已採取緊急措施,採樣赴台檢驗,環保署並於23日公佈採樣檢驗結果,所採水樣皆未發現「伏滅鼠」。環保署籲請各級機關持續加強水源水質的檢測,定期向民眾說明外,並將積極追查可疑不法行為人依法究辦。 6月21日下午金門縣金沙鎮農民向金門縣政府檢舉金沙水庫上游遭棄置老鼠藥,金門縣政府自來水公司及環保局等有關單位據報後派員處理,共計打撈5公斤裝2大包、200公克裝85小包之「伏滅鼠」滅鼠藥,並採水樣將送由該署檢測是否污染水質。 「伏滅鼠」為一種內含70%有誘引作用的糙米,約30%是防止潮溼的石蠟,破壞老鼠內臟凝血作用的藥量只有約0.005%,每200公克相當於0.01公克的量,毒性極微。水樣採樣地點位於遭棄置伏滅鼠農藥地點上、下游,在金沙水庫上游光前溪二個攔河堰之間,並由金門縣環保局於22日派專人送往環保署環檢所檢驗。 環保署呼籲民眾應有道德良知,不可心存僥倖於水源地區任意棄置有毒物質或廢棄物,以免觸犯法令規定,也希望全民一起共同打擊不法的污染行為。(2004-06-25) ◆[生活環境]紐西蘭啟動「全國性輪胎搜集系統」 --﹥ 紐西蘭,威靈頓,2004-06-22 (ENS)- 紐西蘭一套用來管理上百萬老舊及廢棄輪胎的全國輪胎搜集系統建立計劃,昨天在威靈頓正式展開,此套系統的建立將以公私營合作方式進行,其開幕式係於維多利亞大學內的亞當美術館中舉行,此處的地板及長椅都是用回收輪胎製造而成。這項新系統名為「Tyre Track」,是由紐西蘭環境部與紐西蘭汽車商公會(MTA)共同創立的。 紐西蘭人每年丟棄的廢輪胎估計有300到400萬個,而「Tyre Track」系統的設立,將可減少舊輪胎被非法棄置或堆置的機會。 這項由MTA執行的系統將於7月1日正式運作。屆時,輪胎商有輪胎需要丟棄時,可和「Tyre Track」聯絡,挑選一家在「Tyre Track」註冊過的運貨商負責收集輪胎,最後將它們載到核准過的堆置或棄置場所──如回收廠、加工廠與掩埋場。 這套系統中包含了一套對運貨商訂定的執業準則,以及一套簡易的稽核系統,以確保輪胎最後到達指定的地點。 如今,一些沒人要的舊輪胎,業者都有辦法將他們轉換成各式各樣的新用途,從遊樂場的地墊、運動場的地板、到防止沖蝕用的護堤,都有可能。目前環境部正與那些欲積極拓展舊輪胎利用範圍的回收商和公司合作,環境部長哈柏斯表示:「目前雖然尚未能完全利用這些廢輪胎,但我們正在設法當中,而Tyre Track將會是很好的訊息管道,可藉此獲知廢輪胎的再利用或回收數量。」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n2004/2004-06-22-04.asp ◆[生物科技]西非各國領袖擁抱美國生物科技 --﹥ 布吉納法索,瓦加杜古,2004-06-22 (ENS)- 昨天在一場「利用科技增加非洲農業生產力:西非觀點」部長會議的開幕儀式上,美國農業次長J.B. Penn博士發表演說,他在演說中指出,非洲各國領袖針對未來在政策、改革、經濟成長及促進農業生產各方面進行區域間合作所達成的協議,對美國來說是一大鼓舞。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n2004/2004-06-22-02.asp ◆[生態保育]澳洲海關查扣虎骨、犀牛角及熊膽製品 --﹥ 2004-06-22 (ENS)- 上週五(18日)由澳洲環境暨遺產部、澳洲海關署及澳洲聯邦警察共同執行的聯合行動中,分別在雪梨、墨爾本及布里斯本查獲用來製作補藥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產品,此次行動亦為澳洲歷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警員發現這些產品的標示中,含有熊膽、虎骨和犀牛角。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n2004/2004-06-22-01.asp ◆[生態保育]日本設「時空密封艙」貯存瀕臨絕種生物基因和環境樣本 --﹥ 日本,茨城縣筑波市,2004-06-01,類似電影「侏儸紀公園」的情節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實現的可能。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內的「環境樣本時空密封艙設施」於5月底對外開放,該設施的主要目的在於保存瀕臨絕種動物的細胞和基因,以供未來生物科技進行絕種生物復原及絕種原因的研究。 該設施內設置14座攝氏零下150度的液態氮貯存槽,貯存活體生物的皮膚組織以及取自屍體的器官和生殖細胞。造價共耗費17億日圓。貯存項目的選擇係根據《日本野生動植物保育紅皮書》(Red Data Book)所載的200多種鳥類、哺乳類和魚類,此外並包括已絕跡的朱鷺(ibis)和瀕臨絕種的對馬山貓(Tsushima Leopard Cat)、山原水雞(或稱琉球秧雞,Rallus okinawae)、琉球香魚的精子或臟器細胞等。除了瀕臨絕種的生物樣本外,時空密封艙內也冷凍貯存各地的鰩魚和貽貝等生物組織、母乳,乃至於大氣粉塵等環境試料,以便於對環境污染的變化作長期追蹤研究。 版權歸屬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黃毓婷 編譯,克力士、張崑雄 審校) ◆[其他]美國諾貝爾得獎者為凱利背書 譴責布希忽視科學研究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6-22 (ENS)- 在48名曾獲諾貝爾獎科學家的背書支持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凱利(John Kerry)昨天針對布希總統將保守派意識型態及企業利益置於科學政策及研究之上的作法,提出抨擊。而對於布希提議削減科學研究經費,以及利用某些相關議題如幹細胞研究、汞污染和氣候變化等,使科學染上政治色彩,凱利亦作出強烈譴責。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n2004/2004-06-22-10.asp
環境資訊協會 林沛臻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林沛臻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n2004/2004-06-22-09.asp 作者:于立平 (公共電視記者) 為了供人觀賞,有許多動物從野外被關入牢籠,人們把牠們冠上了生態教育的光環,實際上是為了吸引遊客賺進大把的鈔票;一旦動物園經營不善,關門倒閉之後,曾經是搖錢樹的這些動物,就成為燙手山芋。如果是比較稀有少見的,或許可以轉手賣給另一個動物園;如果賣不出去,好心一點的業者會通報縣市政府,將爛攤子交由政府處理。但是有許多的經營者,卻是狠心的一走了之,把動物棄置在牢籠中讓牠們自生自滅…… 人類任意妄為,動物哀怨受苦 清晨,高雄縣政府會同警方以及屏科大野生動物救援隊的人員,前往高雄旗山的一座私人遊樂區──花旗動物樂園,入口的售票亭早已破舊損毀,牆壁上還可以看到褪色的廣告。這個遊樂區雖已倒閉多年,但園區裡還留有許多動物,原本經營者僱請一位管理員來餵食照顧,如今在無力負擔、動物又賣不出去的情況下,只好把保育類動物辦理棄養,交由屏科大保育類動物收容中心來處理。 獸醫阿志,小心謹慎的開始進行麻醉工作,今天他面對的是一種陌生的動物「彪」。「彪」是獅子與老虎交配生下的後代,在野外並沒有這樣的動物,完全是人為造就的產物。這隻20多歲的彪,可能是台灣目前唯一的一隻。被麻醉槍射中的牠,在小小的籠子裡走動掙扎,眼神露出強烈不安與憤怒──牠沒有選擇權,只能任人擺佈,就像牠莫名其妙的來到世間、來到動物園,如今又莫名其妙的被送往新的住處。 這一次野生動物救援隊帶走了1隻彪、2隻馬來熊、1隻熊狸,但是遊樂區裡還剩下許多非保育類的動物:奄奄一息的蟒蛇、脖子被鐵鏈鎖住的獼猴、看起來很餓的大老鼠、兔子等等。 人類不負責任,動物悲慘犧牲 這樣的例子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悲慘的。去年屏科大的保育人員也曾經到彰化新百果山樂園,救援1隻被遺棄在園區的長臂猿,如果不是鄉公所人員發現餵食,可能無人知曉。3年前多次更名重整經營的大非洲野生動物園,突然宣布停止營業,園區內剩下的一些保育類動物,沒得吃沒得喝,甚至飼養的水池還長滿了蛆,最後也是縣政府出面處理,將動物分送其他動物園安置。而根據動物保育人士表示,曾經紅極一時的雲林天元莊遊樂區也是在倒閉之後,將老虎、花豹、熊等動物留置園區內,最後還發生動物餓死以及互咬的慘劇。 曾經牠們是賣點,是搖錢樹;當風光不再,牠們的下場有誰來關心?如今遊樂區兼動物園的觀光時代慢慢褪去之後,台灣又興起一波動物表演與明星動物的熱潮,有些幫動物穿上人類的衣服、模擬人的動作,馬戲團式的表演只為了博君一笑。人們的快樂建立在動物的痛苦上,這是否公平呢?而更令人擔心的是,有許多小型動物園打著生態園區的名號,私自引進一些珍奇異獸來做展示,這種生態園區的飼養環境通常都非常狹小惡劣,更別說什麼展示教育、生態解說。在商機的考量下,這些動物往往就這樣被犧牲掉了 。 人類利慾薰心,動物落難他鄉 在媒體上不時聽到某某遊樂區或動物園,引進了新的動物或是用千萬打造動物的新家,但是卻很少人注意到,在不起眼角落,一些過氣或比較不吸引人的動物,只能使用狹小的空間。如果能花大錢買進外來的新動物,為什麼不能讓一旁哀怨的動物有更好更舒服的生活環境呢?我們把一些不屬於台灣的動物,塑造成明星物種,真正值得我們認識的本土動物,卻打入了冷宮,這樣的動物展示究竟是教育還是商機? 其實這些來到台灣的動物,就像我們的客人,既是請來作客,就應該善待牠們,別讓牠們落難台灣客死他鄉。如果我們不能做個好主人,那麼就讓牠們在森林原野奔跑吧! ●[講座]生態講座—布農與動物 (台灣版熊的傳說) --﹥ 時 間:6月26日(六) 晚上7:30-9:30 舉世聞名的迪士尼卡通去年發行「熊的傳說」影片,故事裡說的雖然是北美洲原住民與野生動物相處的自然智慧與平權對等的環境倫理觀念,但與台灣布農族往昔傳統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的觀念不謀而合。布農族傳統的價值觀念上,野生動物與人的分際並不明顯,人可以跟動物對話、交朋友,所以布農族人在傳統的觀念上,的確比一般人更具有符合現代生態倫理的胸襟。 詳情請參閱 http://www.ysnp.gov.tw/tc/news.asp?id=2357 ●[活動]擁抱陽明山國家公園自然觀察暨體驗活動 --﹥ 時 間:6月27日(日) 透過解說員帶引,親近自然,觀察自然,使自己活的更自然、更健康、更快樂。凡有興趣的民眾皆可報名參加。 詳情請參閱 http://www.ymsnp.gov.tw/NewsOut/NewsOut1_Detail.aspx?News_ID=248 ●[活動]鐵甲武士俱樂部-甲蟲生態、生活史與棲地環境探索 --﹥ 時 間:7月19日(一) 想不想了解看起來雄壯威武的獨角仙,小時候是什麼模樣?牠們是怎樣長大的呢?酷酷的獨角仙又有哪些酷酷的親戚呢?歡迎國小3到6年級學生報名參加。 詳情請參閱 http://www.7stareco.org.tw/even.htm
播出日期:6月28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封面故事】關門之後 為了供人觀賞,有許多動物從野外被關入牢籠,人們把牠們冠上了生態教育的光環,實際上是為了吸引遊客賺進大把的鈔票;一旦動物園經營不善,關門倒閉之後,曾經是搖錢樹的這些動物,就成為燙手山芋。如果是比較稀有少見的,或許可以轉手賣給另一個動物園;如果賣不出去,好心一點的業者會通報縣市政府,將爛攤子交由政府處理。但是有許多的經營者,卻是狠心的一走了之,把動物棄置在牢籠中讓牠們自生自滅…… 【人與自然】海洋的禮物 在求學過程中,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畢業典禮。畢業是成長的象徵,代表一個階段的完成。1999年,位在東北角的和美國小首創浮潛畢業典禮,這所海邊小學的名號也因此愈來愈響亮。 【看守台灣】沙子不見了 台灣島西部百萬年來的自然律動已經被擾亂,海岸從堆積變成侵蝕,沿海的沙灘、沙洲正一點一滴的流失,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超乎我們想像。嘉義縣布袋鎮好美里的沙灘與台南縣七股鄉的沙洲,過去寬達5、6百公尺以上的防風林,因為海岸倒退,有的已經完全消失,有的僅剩幾十公尺,防風林的防風、防砂、攔阻鹽份的功能已經消失。失去沙灘的屏障,水利部門花了數億元的經費建造水泥堤防,這是治標而非治本的方法,蓋在沙灘上的堤防又能抵擋幾次颱風大浪的侵襲呢? 本刊6月23日環境新聞【荒漠化蔓延與貧窮互為因果】,文中第三段提及「每年有大約6千萬公頃的生產地流失」,原翻譯數字部分有誤,正確應為「600萬公頃」。特此更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