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態保育]多瑙河三角洲闢建運河 燕鷗成受害者 --﹥ 烏克蘭,基輔,2004-08-02 (ENS)- 向來以鳥類數量繁多著稱的多瑙河三角洲,在入海口的沙洲上發生數千隻燕鷗幼雛死於蛋殼裡的現象。這是烏克蘭政府闢建穿越三角洲通往黑海的船運水道後,首次出現的野生動物死亡事件。這條運河所穿越的地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所指定的生物圈保留區,也是蘭姆薩溼地公約所指定的國際重要溼地。 多瑙河生物圈保留區與另外三個組織的代表上月「帶著沉痛的心情」紀錄下了這些燕鷗群體死亡的事件。在7月底時,他們發現該處所有的鳥蛋都破了,而且沒有任何成鳥留在現場。身為觀察團體之一的「社會生態聯盟」(Socio-Ecological Union)表示,「這起群落消失的現象,最可能的原因是在『畢思托河口灣』作業的疏浚船與機具對鳥群造成極大的干擾。他們表示:「疏浚作業產生的噪音,遠在5到7公里外就聽得到。」 儘管有關畢思托運河開鑿計畫的官司仍未了結,烏克蘭在地組織與國際政府間組織也相繼警告這項工程違反多項國際協議、破壞此一生態脆弱地區,惟開鑿工程目前仍持續進行當中。而伐木計畫也即將開始進行,為運河兩岸的工程施工做準備。 環保團體警告,如果運河持續施工,保留區的破壞持續下去,到了10月之時,多瑙河生物圈保留區的資格可能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除名。「那就會是最後致命的一擊,到時候烏克蘭政府和業者就可任意廢除保留區的設置,並將此區的用途轉為商業導向。」社會生態聯盟如此表示。 多瑙河三角洲有大約280種鳥類在此棲息,另外還擁有全世界70%的白鵜鶘、以及50%的矮鸕鶿。環保團體擔心畢思托運河的開鑿將會導致三角洲原本的水流轉向,進而影響到黑海在地漁民所賴以謀生的繁殖區域。 編按:相關新聞參見「烏克蘭建運河 穿越受保護的多瑙河溼地」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ug2004/2004-08-02-02.asp ◆[生活環境]許可取得問題加上山崩頻仍 喬治亞巨型輸油管道鋪設工程喊停 --﹥ 記者 Rezo Saqevarishvili 報導 喬治亞,阿哈爾齊赫,2004-08-02 (ENS)- 一個多月來,喬治亞共和國的波卓米和阿卡茲克地區,通往山區村落的道路旁堆放著直徑逾一公尺的大型油管。由於當地山崩頻傳,這些油管未來卻將構成「巴庫─第比利斯─澤依罕」(BTC)輸油管道當中的一段,因此招來週邊山村居民的抗議。而英國石油公司(BP)幾經嘗試,始終無法通過環保驗證以取得必要的許可文件,卻執意要在生態環境敏感的波卓米地區興建油管,因而遭到喬治亞政府下令停工。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ug2004/2004-08-02-01.asp ◆[環境政策]世貿談判見進展 環保人士憂心自然資源遭剝削 --﹥ 瑞士,日內瓦,2004-08-02 (ENS)- 美國貿易代表佐立克表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談判於週六(31日)獲致進展,會中達成的協議將導向更開放的農產品、財貨、及服務市場。不過環保人士提出警告,依據此一協議訂定的進程,主張一切自然資源的自由化交易,可能危及全球的人與環境。他們擔心更趨自由化的自然資源交易法規,可能會加速消耗早已日趨枯竭的礦藏、森林資源及漁源。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ug2004/2004-08-02-05.asp ◆[能源議題]美國供電系統仍有失靈之虞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8-02 (ENS)- 美國史上最嚴重的斷電事件發生將近一年之後,「全美各州公益研究研究團體聯合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ate Public Interest Research Groups,PIRGs)在上週五(30日)發布一分報告,聲言聯邦政府及電力工業未能致力於解決造成2003年814大停電的主要原因,以致發電系統仍有失靈之虞,可能危及負載能力。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ug2004/2004-08-02-10.asp
環境資訊協會 crab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crab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ug2004/2004-08-02-09.asp 作者:李佳達 (烏來關懷聯盟˙台大自然保育社) …有的時候,我們不企圖去改變他們什麼,只是陪著他們經歷這一切,有空就帶他們或他們的小孩去玩,從交談和體驗的過程中,讓他們知道烏來美麗而不為人知的生態資產,也讓他們體會我們都市小孩對原住民文化的嚮往… 提出最永續經營的方式,必須將對環境的關懷傳達給當地人…環境運動者畢竟只是守衛著「感動」的過客;真正的主人或永續發展的經營者,是當地的居民,我們該做的是建立溝通和交流的平台。是時候讓我們放下保育團體的浪漫,走入一般民眾之間,和當地原住民搭起網絡,從關懷人進而關懷土地,而牽起這份關懷的,是一份自我卻共同的感動。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against/youngNote/2004/yo04080501.htm 作者:颺如思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文資法及野動法都侷限於特定的種類,無法真正涵蓋生物多樣性,甚至棲地保護常因為經濟因素、一般社會觀念,而無法確實執行。1972年制定的《國家公園法》,似乎可以彌補棲地保護不足的問題…然而在國家公園法制定的年代,生態保育的觀念尚未建立,國家公園法的重點都放在提供民眾休閒功能…造成國家公園內部的生態資源遭受破壞,使得國家公園在生物多樣性保育上反而無法取得一般民眾信賴… 至於國內其他與生態保育相關的法令如森林法、漁業法等,亦是以經濟為出發點,在生物多樣性保育上總是會受到牽制。且這些法令規章的主管單位各不相同…這些部會若無法互相協調配合,容易造成多頭馬車各行其道,削弱保育的力量。 ※本專欄由林務局贊助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biodiv/2004/bi04080501.htm ●[講座]地之「形」-台灣的特殊地形景觀 --﹥ 時 間:8月7日(六) 上午10:00-12:00 詳情請參閱 http://www.nmns.edu.tw/cindex-3-1.php?MUID=147 ●[活動]「重新發現台灣獼猴」特展 --﹥ 時 間:6-8月 台灣生物種類相當豐富多樣,但靈長類動物除了人類以外,卻僅有一種原生的野生猴類──台灣獼猴,世界其他地區均無分布。最新研究指出台灣獼猴存在本島至少已有30萬年,並非先前認為的只有4-7萬年。牠們的祖先因緣際會棲居本地,之後陸塊分離,牠們與亞洲大陸的族群斷了聯繫,才得以保有較為古老的基因與特徵。此次特展以相關的歷史記錄與研究課題,來介紹這有著謎樣身世的國寶級動物,相信必能引發民眾對於台灣獼猴甚至整個台灣自然生態產生莫大興趣。 詳情請參閱 http://www.nmns.edu.tw/New/Exhibits/93/monkey/ ●[活動]彭佳嶼賞鳥觀景一日遊 --﹥ 時 間:9月5日(日) 彭佳嶼,俗稱「大嶼」,位於基隆東北海上,為台灣之最北點,形貌似梯型,為火山地形島嶼。遠渡重洋的候鳥們,不少以此為中途的休憩站,9月初是最佳的觀賞時節。本次行程將走訪北方三島──登陸彭佳嶼、繞行花瓶嶼及棉花嶼,海上將可見白腹鰹鳥、鷗科鳥類沿著島嶼飛翔或停棲,偶爾還可瞥見鯨豚的泳姿。 詳情請參閱 http://www.wbst.org.tw/event/view.asp?serialno=0403030008&className=%BD%E0%B3%BE%A4%40%A4%E9%B9C ●[活動]天母水管路古道輕鬆行 --﹥ 時 間:9月5日(日) 上午9:00-12:00 這是一條水聲潺潺的山間步道,沿途有許多精采的人文與自然故事。人文故事包括天母地名的由來、古道的用途、沿途黑色大水管的典故。自然故事則是動植物和「水」的密切關係,沿途可見許多逐水而居的蕨類、姑婆芋等指標性植物,清楚說明此處森林何以成為水源地的原因。 詳情請參閱 http://www.sow.org.tw/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