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關渡公園「發現濕地之美」開跑 --﹥ 本報訊 結合濕地豐富生態的關渡自然公園即日起至10月底止,連續推出6場「發現濕地之美」系列講座,除了室內講座,也將帶領民眾實地到戶外領略濕地之美。 「發現濕地之美」系列講座共分為六大主題,分別為「『蟲』現江湖-濕地裡的蟲蟲世界」、「兩生爬蟲papago-走進兩生爬行動物的世界」、「內柔外剛 神奇寶『貝』-漫談濕地軟體動物」、「鐵甲武士點將錄—螃蟹的生態故事」、「百變優游好手—認識台灣的淡水魚類」、「繽紛羽翼話水鳥—關渡候鳥天地」,提供民眾免費參加,時間是8月到10月第2及第4個週六下午1:30-3:30,於關渡自然公園自然中心二樓學系教室舉行。 關渡自然公園表示,濕地是具備了多功能的生態環境,不但可以吸納大量的水分,在颱風季節裡時減少鄰近地區的水患威脅,直接保護人類生存的空間,也同時孕育了豐富的物種,是地球上生產力最豐沛的生態系;可以吸收及儲存洪水,調節河川的流量及速度,減少氾濫與沖刷;提供野生動物一個食物、飲水豐富的棲息天堂,因而孕育出多樣且豐富的物種,並且自成一個完整且歧異度高的生態系。根據生態學家尤金奧頓(E. Odum)的研究,濕地是地球上生產亦最豐沛的生態系,其總生產量可以達到相同面積良田的2.5至4倍。因此,若濕地獲得妥善的保育,濕地裡豐富的生物種原與基因就能獲得保存。(2004-08-20) ◆[生活環境]「世界水資源週」焦點:重視每一滴水資源 --﹥ 瑞典,斯德哥爾摩,2004-08-17 (ENS)- 為因應「世界水資源週」而聚集在斯德哥爾摩的專家學者們表示,全球水資源與糧食的不均衡狀態,仍有解決的辦法,只是人類須找出方法,用較少的水資源來生產食物。來自全球超過100個國家的50個國際組織,以及1200位水資源專家都出席了此次活動,他們的目的在於尋求一個解決方法,能讓未來世界上的食物與水資源更加安全。 一位發言者表示,如果水資源要足夠的話,世界人口必須少吃一點肉類。斯德哥爾摩國際水資源協會暨世界水源週主持人的教授藍德維(Jan Lundqvist)提到:「不像1960年代的綠色革命,這次的主角是消費者,而非掌控全球糧食產量的生產者」。 許多發言人說:即使為世界上的每個人生產足夠穀物,意味著更聰明地使用每一滴水。里斯柏曼(Frank Rijsberman,位斯里蘭卡首都可倫坡國際水管理協會的執行長)認為:「到2020年時,穀類的需求將增加40%,而世界水資源的供應卻有限」。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aug2004/2004-08-17-02.asp ◆[生活環境]疑污染印尼水質 新猛金礦遭調查 --﹥ 印尼,雅加達,2004-08-17 (ENS)- 位於美國丹佛的新猛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黃金生產公司,其於印尼設立的子公司「印尼新猛」,近日正遭受印尼官方的調查,主要目的是為了解北蘇拉威島拜雅特灣的礦渣是否為該公司所造成。經警察法庭實驗室所作出的科學報告指出,檢測的水質及沉澱物確實遭受嚴重金屬污染後,警方已開始質詢印尼新猛公司的上級主管。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aug2004/2004-08-17-04.asp ◆[生態保育]不能飛翔的鳥類 菲律賓發現新品種 --﹥ 英國,劍橋,2004-08-17 (ENS)- 今年五月,生物學家卡密拉(Carmela Espanola)於菲律賓北部的偏僻小島森林中散步時,她看到一群從未見過的深楬色鳥類,這些鳥有著特殊的橘紅色鳥喙,並快速走進小河旁的矮樹叢裡,接著她又看到2隻相同的鳥穿越過同樣的小道。她記錄、攝影及錄下這些鳥類響亮又刺耳的啼叫,而這些記錄證實了這些鳥類是自然科學中從未見過的新品種。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aug2004/2004-08-17-05.asp ◆[全球變遷]全球氣候變遷議題的關鍵不在科技 而在缺乏政治意願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8-17 (ENS)- 根據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科學家所做出的一份分析報告指出,全世界無法更為積極地控制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的因素,並不是因為科技不夠發達,而是政治意願的缺乏。此份研究發現,目前的科技多數已能直接控制未來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增加的情況。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aug2004/2004-08-17-10.asp
環境資訊協會 林沛臻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林沛臻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aug2004/2004-08-17-09.asp 作者:王晴玲、朱孝權 (公共電視記者) 盛夏,正是睡蓮綻放的季節。台北縣三芝鄉的一大片蓮花田,池中蓮花朵朵盛開,蓮花田的主人阿石伯忙著採收蓮花。蓮葉下,是另一個熱鬧的世界──7、8月是台北赤蛙的繁殖期。多年來台北赤蛙與阿石伯一起仰賴這片蓮花田維生,也激盪出一段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育共存的動人故事。 農藥造成生態環境惡化 1908年,美國博物學者在八里發現1種體型瘦長的赤蛙,身長不到4公分,綠色的背,體側兩條金黃色的滾邊,叫聲不像一般青蛙響亮,反而像蟲叫一樣細小,學者將牠命名為台北赤蛙。過去台北赤蛙廣泛分布在台灣西部低海拔的溼地中,但是近10年來,農藥的使用與建設開發,造成生態環境惡化,台北赤蛙本來帶狀的分布縮小到只剩下4個棲息點:台北三芝、石門;桃園龍潭、楊梅;台南官田;屏東內埔、萬巒。 點狀的分布對台北赤蛙來講是相當危險的,因為不僅面臨基因的同質化,一旦環境遭遇重大變化,更有可能完全消失。台北市立動物園的林華慶組長意識到台北赤蛙的危機,在2000年完成台北赤蛙的調查研究後,發現三芝阿石伯的蓮花田是台北赤蛙重要的棲地,因此積極與地主阿石伯溝通,希望他不要在蓮花田中使用農藥。 但是種蓮花種了25年的阿石伯,根本無法理解這群保育專家的想法。阿石伯認為,不噴農藥怎麼行,萬一蓮葉被蟲子吃光,蓮花無法順利成長,收入不就泡湯了。有好幾個月,阿石伯完全不理會動物園林華慶組長,對於他們的建議更是充耳不聞。 經濟與保育不一定是二元對立 有人建議,動物園乾脆把那塊地租下來,不就解決了台北赤蛙的危機,但林華慶認為,這不是解決的辦法,他要走出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育相互對立的死胡同。正當陷入膠著時,專門輔導農民從事有機耕作的慈心基金會,加入了這個赤蛙保育計畫。慈心基金會承諾,只要阿石伯不繼續使用農藥,就答應在賣場內販賣阿石伯的蓮花。 阿石伯原本半信半疑,但親自到慈心的賣場走一遭,發現原來有這麼多人支持不用農藥的有機生產。慈心基金會在賣場內貼出了大大的「買蓮花救赤蛙」的牌子,吸引許多人認同台北赤蛙的保育計畫,願意花錢買不用農藥但是花朵小一點的蓮花,挽救台北赤蛙的生存空間。 這一段曲折的台北赤蛙保育計畫進行了4年,今年阿石伯蓮花田裡的台北赤蛙數量明顯增加,阿石伯也沒有因為停用農藥而讓賣花的收入減少。誰說經濟與保育一定得站在天平的兩端?阿石伯的蓮花田,見證了只要有心,人與環境及其他生物可以和諧地共存共利。 時 間:8月21日(六) 上午10:00-12:00 本講座由東海大學卓逸明教授,告訴您野外色彩鮮豔的蜘蛛在昆蟲眼中看起來像什麼,而這些顏色在蜘蛛和昆蟲的互動中有什麼重要的意義。 詳情請參閱 http://www.nmns.edu.tw/cindex-3-1.php?MUID=147 ●[講座]植物駭客-外來種雜草 --﹥ 時 間:8月28日(六) 上午10:00-12:00 詳情請參閱 http://www.nmns.edu.tw/cindex-3-1.php?MUID=110 ●[活動]看山看海看自然-看見香山溼地 --﹥ 時 間:9月18日、10月2日 下午3:00-6:00 香山溼地位於新竹客雅溪口至南港村的無名溝出海口之間,海岸線長達13公里、總面積有1600公頃,是台灣大甲溪以北最完整的海濱潮間帶。這片土地看似荒蕪、平淡無奇,但若細心觀察,從岸邊海濱植物到灰濛濛的泥灘地都有其生命的特性及多變的樣貌,且此處擁有大量的蟹類,是賞蟹最佳去處。 詳情請參閱 http://www.sow.org.tw/ 播出日期:8月23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封面故事】阿石伯的蓮花田 盛夏,正是睡蓮綻放的季節。台北縣三芝鄉的一大片蓮花田,池中蓮花朵朵盛開,蓮花田的主人阿石伯忙著採收蓮花。蓮葉下,是另一個熱鬧的世界──7、8月是台北赤蛙的繁殖期。多年來台北赤蛙與阿石伯一起仰賴這片蓮花田維生,也激盪出一段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育共存的動人故事。 【人與自然】時光˙八里 渡輪,從淡水河的對岸行駛而來,擁擠的渡船頭又來了一批觀光遊客。曾經八里渡船頭是北台灣最早的渡口之一,一批批的先民從這裡上岸,在島上開疆闢土。曾經搭渡船必經的八里老街,如今成為遊客必來購物的商店街,而以前燃燒數十次的垃圾場,也改造成遊客最喜愛的左岸公園,就連十三行博物館旁邊的八里污水處理場,都漆上十三行遺址的代表圖像,諷刺地訴說著八里曾有的荒謬故事。從八里的變遷,可以看出人的價值判斷決定土地的命運,當「左岸」成為八里的代名詞之後,呈現了嶄新的風貌,過去的風華卻被遺忘在時光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