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資料檢索免費撥接上網

2004-08-26 (全文版)

 
  本日主題: 考量美國佛州美洲豹棲地 法官撤銷石灰岩開採許可
環境新聞 [生活環境]美國多家重污染公司同意出資整治印第安那州河道
[環境政策]考量美國佛州美洲豹棲地 法官撤銷石灰岩開採許可
[環境政策]報告顯示歐盟環境法律執行不佳 與民眾期望脫節
[生態保育]亞塞拜然的鐵木成為盜伐目標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4-08-26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8-26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8-23
環境事件 [娃娃兵征旅筆記]我們在打一場什麼樣的仗?
專  欄 [生物多樣性]被遺落的一環:土壤生態系中的生物多樣性
讀者投書 [讀者投書]台南市最早栽植的黃花風鈴木遭「剃頭」!
活動訊息 [活動] [課程] [講座]
編輯報報 走山的人即將復出
本會訊息 喬遷之喜 TEIA要搬家了!
最新的「2003環境資訊年鑑」熱騰騰上市!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生活環境]美國多家重污染公司同意出資整治印第安那州河道  --﹥

  美國,印第安那州,蓋瑞市,2004-08-23 (ENS)- 美國8家公司已同意償付總額約5,600萬美元的金額,作為整治大卡羅美特河(Grand Calumet)以及印第安那港運河的部分經費,這是美國史上最大宗的天然資源損害和解案例之一。大卡羅美特河與印第安那港運河,是美國最高度工業化的地區之一,河水遭到有毒重金屬污染,最嚴重的是汞和鉛,人們都被警告不可食用這裡的魚和水禽。

[環境政策]考量美國佛州美洲豹棲地 法官撤銷石灰岩開採許可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8-23 (ENS)- 美國一名聯邦法官近日作出裁決,撤銷聯邦核准的佛羅里達州石灰岩開採,以避免採礦作業衝擊到嚴重瀕危動物美洲豹的生存棲地。環保人士對此結果表示喝采,認為是保育上的一大勝利。佛州的美洲豹目前處於嚴重瀕臨絕種的狀態,一般認為目前在野外存活的成年個體數量只剩下78頭。

[環境政策]報告顯示歐盟環境法律執行不佳 與民眾期望脫節  --﹥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4-08-23 (ENS)- 根據新出爐的環境法律執法狀況年度報告,在2003年當中,歐盟環境法律執行最不力的國家是法國、希臘、愛爾蘭、義大利以及西班牙。這份由歐盟執委會發表的報告提到:歐盟環境法律的執行情形出現「嚴重的疏失」,「與民眾希望享有高度環保的預期脫節」。

[生態保育]亞塞拜然的鐵木成為盜伐目標  --﹥

記者 Zamin Tairov 報導

  亞塞拜然,歐斯特匹亞,2004-08-23 (ENS)- 現年71歲的老雕刻師傅馬梅德夫(Samed Mamedov),50年的光陰都花在雕刻上,他所使用的是一種材質富有彈性、生長在亞塞拜然南方、人稱「鐵木」的木材。這種美麗的樹木極為強韌,且非常稀有,但卻因為其材質堅韌而成了非法盜木者的目標。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4-08-26  --﹥

  • [環境政策]環保署全面檢討垃圾政策。環保署「1縣市1焚化爐」政策飽受挑戰,如今更引爆雲林索賄疑雲。環保署官員24日證實,將全面檢討垃圾處理政策,以區域合作角度作最有效規劃,達到「環保設施」合理分配,同時將提出有力科學數據,減少鄰避效應發生。 (台北 中國時報)

  • [生態保育]墾丁候鳥季登場 愛鳥人士別錯過。墾丁候鳥季登場! 今年第一波過境的紅尾伯勞抵達恆春半島,部份水鳥開始過境,9月將有赤腹鷹、10月灰面鵟鷹大軍壓境,墾管處在今年候鳥季,不但從9月展開賞鳥活動,更委託台灣猛禽研究會進行大規模過境猛禽調查,對外徵求數鷹人,並結合氣象雷達,進行大範圍的儀器調查。 (屏東 民生報)

  • [生活環境]中國船登門炸魚 屍橫2公里。中國漁船23日深夜入侵金門水域炸魚,從水頭、后豐港以迄建功嶼一帶,遍布2公里餘的魚屍。當地居民痛批海、岸巡隊讓「凶手」殺到家門口,整天只會載「大官」出海旅遊,或在站崗時打電話與美眉聊天,卻不顧漁民的生計。 (金門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花蓮行道樹認養 回響熱烈。花蓮市公所積極整頓閒置空間土地美化市容,也延攬更多機關單位熱心人士加入行列。經過2個多月的公園綠地及行道樹認養人甄選活動後,24日舉辦公園認養儀式,市長蔡啟塔交付20位認養人責任與榮譽。 (花蓮 中央社)

  • [生活環境]中元節敬神 環局下令 垃圾車禁載金紙。農曆7月預定載金紙到台中市焚化爐燃燒的民眾注意了,環保局24日發出2項拒絕令,為表達對神明的尊敬,除農曆7月15、16兩日舉行淨爐儀式,不歡迎民眾以垃圾清潔車清運金紙,另對夾帶垃圾載運金紙者全都禁止進廠。 (台中 民生報)

  • [其他]毒水傾高屏溪 2化工公司罰賠3千9百萬元。民國89年7月間發生的高屏溪毒水案,一度造成大高雄地區眾多用戶停水6天;台灣省自來水公司對於傾倒廢水的「長興化工」和「昇利化工」提起損害賠償訴訟,法院25日判決被告必須賠償水公司新台幣3千9百53萬元,但水公司另外請求的名譽損失賠償2億零7百多萬元,法院則駁回。 (高雄 中央社)

  • [其他]焚化爐弊案 環保署是共犯?。環保署表示林內焚化爐興建到底,立委蘇治芬24日強烈抨擊環保署是林內焚化爐貪瀆弊案的共犯。 她強調該興建工程已傳弊案,不知環保署在「ㄍ一ㄥ什麼」?她懷疑環工處可能有人涉嫌收賄,建議弊案應往中央官員發展。 (雲林 中國時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8-26  --﹥

  • [能源議題]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可能蘊藏大量「可燃冰」。中國凍土專家在對青藏高原進行多年研究後認為,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多年凍土區具備形成天然氣水合物的溫度和壓力條件,可能蘊藏著大量「可燃冰」。 (西藏 新華社)

  • [環境政策]江蘇省委書記鼓勵生態省戴相龍督促抓污染。江蘇省省委書記李源潮、天津市市長戴相龍在進行了環保調查研究和視察後,分別對本轄區的環保工作提出要求。李源潮強調,要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創新環保機制體制,推進生態省建設。江蘇省的發展、建設和環保工作要在生產、生活、生態等方面統籌兼顧。而戴相龍則要求天津市要確實做好污染企業治理工作,打一場治理工業污染的攻堅戰。 (江蘇 中國環境報)

  • [土地及水文]黃河下游出現近8年來最大洪峰。中國黃河下游出現近8年來最大洪峰,據山東黃河河務局指出,突如其來的黃河洪峰25日上午在進入山東後的首個水文站高村站時,達到每秒3千8百40立方公尺的流量,這一流量為1997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山東 中央社)

  • [生態保育]青海三江源生態惡化 雪山銳減湖泊乾涸。素有「中華水塔」之稱的青海三江源地區,近年來生態狀況惡化。黃河發源地青海省曲麻萊縣常年性高山積雪已減少百分之95,瑪多縣4千多個湖泊中百分之90已乾涸,如今銳減到3百多個。而地處長江源頭治多縣和瀾滄江源頭雜多縣也因乾旱、鼠害等,草原退化程度加深。 (青海 中央社)

  • [生活環境]提高保潔員積極性 豐台保潔員工資論「斤」秤。24日,豐台區有關部門透露,該區萬源東裡、六營門、桃源裡等7個社區進行了「薪資改革」,即保潔員的工資由其所分別撿出的垃圾種類和重量進行核算。 (北京 新京報)

  • [其他]環保人員上門回收廢電池 5支廢電池可換一角錢。24日,「環保狂人」王自新騎著中國首輛專業化的「廢電池回收直通車」來到新華社印刷廠,回收了崔小姐積存多年無法處理的數個廢電池,此舉標誌著中國專業化的「廢電池回收直通車」活動正式啟動,北京居民可通過電話和手機短訊同有關單位聯繫,他們將上門回收。在24日的回收活動中,共收到30公斤左右的廢舊電池。 (北京 新京報)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8-23  --﹥

  • [能源議題]阿諾為太陽能住宅主持啟用儀式

  • [生活環境]新澤西州控告艾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污染水質

  • [生活環境]電鍍業廢地獲超級基金提撥400萬美元進行整治

  • [生態保育]大火蹂躪後的阿拉斯加 現因氣候寒冷面臨新問題

  • [生物科技]具抗病特性的基因改造木瓜問世 預期可提振夏威夷木瓜業

  • [全球變遷]土壤的潮濕度變化會影響降雨

  • [其他]科學家著手探究「樹木的水循環」

  • [其他]太空船將收集太陽粒子樣本傳回地球

[娃娃兵征旅筆記]我們在打一場什麼樣的仗? --﹥

作者:黃怡蓉 (烏來關懷聯盟˙台大自然保育社)

  急急忙忙地把paper收進背包,準備趕往荒野保護協會的地下室開會。

  「呀?明天要meeting,你不唸書,要去哪啊?」

  「嗯…我要去開會,討論一件…如何阻擋開路的事。」(想著如何用最簡短的字句向同學解釋這件事。)

  「你要去舉白條抗議喲?有用嗎?小心啊!」

  「嗯…不是抗議啦!是要討論如何收集資料,在環境影響評估的程序上提出更多的證據,證明這條路不應該開啦!還有討論其他的策略,看要如何影響有權決定這條路開不開的人,還有……」(同學不停地點頭,但眼神已漸呈呆滯狀,顯然一時無法負荷這麼多的訊息。)

  「ㄜ…聽起來很辛苦呢!加油加油!」

  我苦笑了一下,能夠理解這種「怎麼會這麼複雜」的感受。去年7月之前,社團成員所做過最「激烈」的行動,可能就是監督學校進行生態池的工程。直到髒鬼泰華走進社辦丟下的一句:「ㄟ!聽說烏來要開1條聯外道路!」從此我們的行動由一連串的問號中開始……

最單純的世界與最複雜的世界

  與社團的例行事務相比,「擋路」這個行動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可以說,在運作的前期,一群人最大的困難其實不是無法把事情完成,而是不知道應該做什麼?或是不應該做什麼?

  不知道,那就問吧!就學吧!學生沒錢,但單純而無包袱是我們最大的本錢。開路計劃的進度問鄉公所、問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的顧問公司;該用什麼方式介入,問有經驗的運動團體綠色陣線聯盟、問環保立委的熱血助理、問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軍師們;烏來住民的反應及需求,就靠泰華、永暉、佳達及斐悅以1星期3次為週期進行深入的交往……

  在課業與議題的夾縫中,行動的藍圖漸漸地在千頭萬緒的消息與建議中清晰地浮現了──我們的思考及行動的主軸,必須由單純的「擋路」行動,扣連到為烏來想像一個更好的未來願景,而保存目前豐富的自然生態,將會是未來發展精緻觀光最豐厚的資本。

  但這個主張要怎麼說?說給誰聽?在什麼時候說才能達到最大的效益?在各個參與之環保團體的提點及人脈支援下,我們的思考及於這個開發案中所有涉入單位間的相互關係,及行動策略的影響對象。行動的最後目標是單純的,但要達成這個目標,必須學習複雜的思考,就如一位夥伴所說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在最單純的世界與最複雜的世界中周旋。」

「心中有人」的環保行動

  但在運作的同時,也認清了一個事實──我們不是烏來的住民,終究要離開而回到生活的正軌。進行運動的人是點火的人,在放火讓自己的觀點影響到別人之前,一定要非常注意火會燒到哪裡?是人們的心裡,讓他們對自己未來的生活有更多的能量及想法,還是讓這把火傷了他們自己?我們期待著,將這樣的思考放在心中,環保團體的身份將不再只是「不顧經濟、只顧生物的悲情反對人士」,而是在「心中有人」的思考下的行動者。

  影響這條聯外道路能否開發的關鍵,在於環境影響評估的審查結果,所以聯盟成員的運作目標一直是朝著「收集環境資料,實際考量這條路的利弊」而努力,希望能在既定的程序上提供環評委員更多更真實、更仔細的資料;另一方面聯盟成員亦運用連署、發新聞稿、接受專訪、拜訪中央和縣府相關層級表達關心等方式,讓更多人知道這件事,希望在公開輿論的壓力下,環評審查不會成為黑箱作業而為開發單位背書,就像之前無數的案例一樣。

  5月初爆發鄉公所在環評前擅自開挖步道的事實,成為這個議題的另一個轉機。在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法律面的協助下,預定道路的起點很可能會因為開發單位違反水土保持法,而被處以「2年內不受理水土保持計劃書」的處分!目前的努力,在於運用相關法律條文,使這個案子在進入環評前就能被終結。對未來,我們是樂觀的。

憑什麼堅持下去?

  也許是因為在都市長大,常常對這個世界有一種不真實感,因此好像沒有一個令人心安的準則讓人遵行。就算認為保育這件事是對的、是應該去做的,但只要涉及改變現有事物的狀態,就不是一個受歡迎的行為。

  而這1年多來的參與、學習,讓我覺得有機會去聽別人的想法、有能力為自己也為他人付出,是幸運的,生活也因為窺見世界的真實運作而更有趣。也許,眼神曾因目睹人性自利的手段而黯淡,但有更多堅持理想、充滿傻勁的人在心中放出光芒。在這漂浮的世界,真實的存在感因「行動」而產生。

  這門社會課程,讓我們正視自己的力量,在投注心力的同時,也學著謙虛地看待這世界。-本系列完-

[生物多樣性]被遺落的一環:土壤生態系中的生物多樣性 --﹥

作者:颺如思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每個地區多樣的生物配合當地環境,會組合成一個系統,我們稱之為生態系。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生態系,而不同的生態系孕育了不同的生物,也提供了不同的生態系服務(Ecological service)。每個生態系的功能各不相同,如:雨林生態系中鋪天蓋地的參天巨木,提供了一個龐大的氣體交換系統,被稱為「地球之肺」;濕地生態系中大量的紅樹林、有機質與分解者,能夠留住養份,去除並分解有害物質,所以稱之為「地球之腎」。

  我們若喪失一個生態系,不僅會失去很多的生物,造成生物多樣性降低,更會失去許多我們賴以生存的條件。所以生物多樣性有一個重要的層次,就是生態系多樣性。然而對於生態系多樣性中的土壤生態系,我們的了解卻不多(僅管它是陸地上最大的生態系)。

經濟利益龐大 漸受各國重視

  近幾年來有關土壤生態系的研究逐漸被重視,除了原有在污染防治、水土保持上的土壤學研究外,更重要的是我們發現土壤中的「生物多樣性」富含了生物醫學、農業等經濟價值。由於這牽涉到相當龐大的經濟利益,所以各國都開始投入大量經費,資助生物學家研究土壤中的生物多樣性,土壤生物多樣性(Soil biodiversity)的研究開始在生物科學中佔有一席之地。

  雖然如此,我們對土壤生物多樣性的了解仍然不多,因為土壤中的生物,大多都是我們肉眼無法看見的微生物,研究並不容易。目前估計我們只認識地球上約1%-5%的微生物,而科學家認為剩下95%以上的微生物,很大一部份存在於土壤中,並預測土壤中有150萬種真菌、30萬種細菌、40萬種線蟲,以及約4萬種原生動物,比地球上其他環境的生物多樣性要高很多(地球上已經命名的所有生物,含鳥類、昆蟲、其他動物、植物、真菌、細菌……,約為150萬種),最主要是因為土壤的複雜度非常高。

  土壤構成了許多細微孔隙,由2毫米(1公尺/1000)到0.2微米(1公尺/百萬)。這些孔隙是許多微生物的避難處與居所,如果再加上溫度與濕度的變化,使得一小撮泥土中可能躲著成千上萬我們看不到的微生物,這就不難想像生物多樣性有多高了。這些微生物的代謝能力非常強,所以可以利用土壤中各式各樣的物質作為能量的來源。

  土壤生態系提供許多的生態系服務,這些服務大部份來自於微生物的作用,以及微生物與微生物間所組成的食物網的性質,如:1、植物生長所需的養份,存在於土壤中,由微生物分解產生;2、土壤吸收重金屬、殺蟲劑等,緩衝它們的危害,並由微生物轉換為其他物質;3、地球上氣圈(Atmosphere)及水圈(Hydrosphere)之間,水與氣體的交換媒介,需要微生物的輔助;4、由於生物多樣性高,所以土壤為生物與遺傳物質的棲息存在地;5、微生物轉化了各種天然或人工化學物質,可以保護地表水及地下水。

未知高於已知 研究空間無限延伸

  土壤生物多樣性中,真菌及細菌是最主要的分解者,它們可以分解動植物殘骸,並進行生物化學轉換,提供植物生長的養份循環。經由微生物的作用,加上土壤的孔隙,可以涵養多種氣體,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氮等,可以調節大氣中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es)的濃度。

土壤中與養份循環有關的生物相。(圖片:颺如思提供)土壤中與養份循環有關的生物相。(圖片:颺如思提供)

  從微生物多樣性尚未開發的部份,我們可以找到新的基因和物種,而且很明顯地具有生物科技及藥學上的價值,因為從過去到現在,我們大量利用微生物製造抗生素、抗過敏藥、抗癌藥物、殺蟲劑、維他命以及一些酵素等。我們也可以利用土壤微生物來監測環境的改變,以及污染物對環境的衝擊──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生物量(Biomass)、歧異度,如:共生菌的有無、種類及健康情形,常用來當作土壤品質的指標;加上有機質與土壤微生物量的比值,或土壤有機質的分解速率,可以更精確地評估環境改變。

  對於我們生長的土地,我們未知的部份遠遠高於我們所知的。從經濟學的觀點,這是一個很有研究發展的空間;從生態的觀點,這是一個非常需要保育的領域。若政府能大力支持土壤生物多樣性的研究發展,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發現某種對人類非常重要的物質,因此而產生一位諾貝爾獎得主也不一定。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

分解者

  通常指細菌及真菌,是一群以死亡的動植物為食、使其破碎分解的生物,它們使得有機養分能夠重新回到生態系中。分解者在所有生態系中,都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如果生態系少了它們,植物會無法得到必要的養分,各種屍首及廢物也會逐漸堆積。許多種類的分解者非常微小,必須用顯微鏡才瞧得見,但也有一些像真菌等的大傢伙,是人類眼睛看得見的。不同種類的分解者在生態系中執行不同的任務,如部份種類的細菌喜歡分解肉類或食肉動物的糞便,放射蟲(Actinolites)則專門對付死去的植物,包括部份難以分解的植物及草食動物的糞便,而有些種類的真菌則特別喜歡蔬果類。

Decomposer

An organism, often a bacterium or fungus, that feeds on and breaks down dead plant or animal matter, thus making organic nutrients available to the ecosystem. Decomposer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any ecosystem. If they weren't in the ecosystem, the plants would not get essential nutrients, and dead matter and waste would pile up. Many kinds of decomposers are microscopic, meaning that they can't be seen without a microscope. Others, like fungi, can be seen. Different kinds of decomposers do different jobs in the ecosystem. Others, like some kinds of bacteria, prefer breaking down meat or waste from carnivores. Actinolites only break down dead plants, including hard to break down plants and the waste of herbivores. Others, like certain kinds of fungi, prefer fruits and vegetables.  

[讀者投書]台南市最早栽植的黃花風鈴木遭「剃頭」! --﹥

作者:晁瑞光 (台南社大)

某建設公司任意將樣品屋前的黃花風鈴木「剃頭」。(圖片:晁瑞光提供)  最近經過林森路地下道時,發現右手邊好像少了些東西,本來一片綠油油的行道樹少了一大半,原來是某建設公司將其樣品屋前的路樹都剃了頭,茂密的樹蔭就此消失!

  這個區域是台南市最早栽植黃花風鈴木的地方,每年2月底、3月初開花時,人們總會被一整片閃亮金黃所吸引,不少結婚新人、攝影人士都來這邊拍照,還有許多人來此賞花、散步。因為是如此地美麗動人,因而帶動台南市許多地方也栽植了黃花風鈴木。

台南市最早栽植的黃花風鈴木,遭受剪掉枝葉的粗暴對待。(圖片:晁瑞光提供)  但是只因為建商要賣房子,就這樣隨隨便便將樹枝修剪掉,使市民們欣賞綠意及都市美景的權益受損,實在不可諒解!台南市不是有行道樹修剪自制條例嗎?市政府應當開鍘重罰並提出公共服務條件。台灣已經邁入21世紀了,不應該再發生這樣的事。

[活動]賞蝠季-黑夜俠客的祕密園地 --﹥

  時 間:8月17-31日
  地 點:新天地親子教育綜合園區
      (台中縣太平市長龍路1段268號)
  主 辦:新天地親子教育綜合園區 04-22767576

  傳說中,晝伏夜出的蝙蝠是鍾馗斬妖除魔最佳的「報馬仔」,而現代的我們更體驗到蝙蝠在醫學上、生態環境上的偉大貢獻。歡迎幼稚園、托兒所、安親班、補習班等機關團體報名,20人以上安排專人導覽解說,還有實體觀察及有趣的闖關遊戲。

[活動]盛夏星空昆蟲夜-烘爐地探險 --﹥

  時 間:8月28日(六) 下午6:00
  地 點:台北縣中和烘爐地
  集 合:中和烘爐地土地公前
  主 辦:自然步道協會 02-23638959
      E-mail: nature.trail@msa.hinet.net

  夏夜,除了家中冷氣的噪音,您可曾探訪近郊步道裡的精靈晚會?自然步道協會的資深解說員,陪您共同觀察昆蟲夜生活,體驗仲夏夜大自然精心安排的精采活動,千萬不要錯過!

[課程]處處有「蕨」問-「生物多樣性」研習課程 --﹥

  時 間:9月22日-11月24日 每週三下午1:30-4:30
  地 點:台大農業陳列館(羅斯福路4段1號)
  主 辦:自然步道協會
  聯 絡:謝小姐 02-23638959
      E-mail: nature.trail@msa.hinet.net

  台灣地小但因環境優越,擁有近800種蕨類,是蕨類極為多樣的地區。目前「生物多樣性」是熱門的議題,本次研習課程將以蕨類的多樣性為主題,結合理論及自然遊戲,操作以蕨類為主角的生物多樣性活動,並鼓勵學員自編教材,體驗生物多樣性在9年一貫課程中之應用。本研習課程非常適合老師應用在教學上,更是喜歡大自然的朋友最佳的成長課程。您千萬別錯過!

[講座]路邊的小精靈-兩棲爬蟲類 --﹥

  時 間:9月22日(三) 晚上7:30
  地 點:台北市大同區赤峰街28之2號
  主 辦:523登山會 02-25557523
      E-mail: 523@523.org.tw

  台灣有100多種兩棲爬蟲動物,從海拔0公尺到3000多公尺都有牠們的分布,棲息環境從水域到陸域,包括青蛙、蛇、龜及蜥蜴,這些動物有的以素食為主,有的是雜食,更有完全以肉食為主的種類。為了生存,牠們選擇各種棲息環境,演化出各種型態。在我們登山接近自然的時候,常會遺漏這群大自然中的朋友,其實只要留心身邊,不難發現牠們的蹤跡!

[編輯報報]走山的人即將復出 --﹥

  還記得引起熱烈迴響【走山的人】嗎?那個在協會電子報裡,受到廣大讀者們所期待與詢問的專欄。

  那位我們所熟悉的朋友--紫秋千,一個創作甚勤,題材取向多元化的筆耕者,在沉寂了許久之後,這次他將帶來更多的能量與創作。

  在結束了娃娃兵征旅筆記的連載後,緊接著下週星期四,山岳文學專欄,我們將再次於93年9月2日開啟【走山的人】,第三季的文章精采連載。

  炎炎夏日裡,讓我們跟隨著他的腳步,透過他那關懷人文生態的鏡頭,筆風感性與細膩的文字底下,來趟心靈裡的森林之旅。

[本會訊息]喬遷之喜 TEIA要搬家了! --﹥

  感謝您對環境資訊中心與環境資訊電子報的支持,使得本會發行的環境資訊系列電子報訂戶已突破70,000人次。為提供舊雨新知更優質的服務,本會定於2004年8月28日搬遷至台北市萬華區,希望藉由軟硬體設備的提昇,將環境資訊的腳步拓展更深、更遠,提供更好的服務,並期待您一起參與和支持。屆時服務與通訊地址變更如下:

*搬遷期間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敬上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