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及水文]尼泊爾東部將建全球第一高壩 --﹥
記者 Deepak Gajurel 報導
尼泊爾,加德滿都,2004-09-20
(ENS)- 尼泊爾及印度兩國,將加速推動建構全球第一高壩;兩國專家所組成的團隊,現正著手研究尼泊爾東部史帕它柯席河(Sapta Koshi)多重利用計劃的可行性,預定將於2007年6月提交詳盡報告。
規畫中的柯席水壩,壩體高度為269至335公尺高左右,尼泊爾與印度政府在1997年即協議由兩國合組專家團隊,研議水壩興建的可行性。若這座水壩得以建成,將足以挑戰全世界壩體高度最高的紀錄,目前這項紀錄由位於塔吉斯坦瓦錫河上壩體高度達335公尺的羅甘水壩所保持。
這項柯席水壩計畫,預計將可產生5,500百萬瓦特的電力,並可提供農業灌溉用水;光是尼泊爾境內,就足以支持30萬公頃農地所需的灌溉用水,而在印度比哈爾省(Bihar),可獲得支援的農地面積更大於此數。
支持水壩計畫的人士認為,這項開發計畫將可為尼泊爾帶來龐大的經濟利益。不過,一些尼泊爾的專家則持反面看法。地理學家夏爾馬(Ramesh
Sharma)表示:「這座高壩的預定地位在喜馬拉雅山脊南側的地震斷層帶上,在此地蓋上300多公尺高的水壩,無異是自取毀滅。」
另外還有當地居民遷村安置的問題。根據初步估計,為了取得計畫用地,尼泊爾將有數百個村莊與數千人必須遷移。一名環境記者里薩爾表示:「世界上因為遷村安置而導致的問題層出不窮,我們卻仍舊朝這條老路走。而且,資源有限的尼泊爾,根本無法處理如此龐大人口的遷村問題。」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20-04.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曾苗苗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4092001
◆[生活環境]「恐怖伊凡」肆虐
危及美東數十萬人身家財產 --﹥
美國,阿拉巴馬州,莫比爾,2004-09-20
(ENS)-
過去兩週以來,颶風「伊凡」及隨之而來的龍捲風、暴雨、洪水,至少造成美國本土52人死亡,加勒比海地區70人喪命。風暴過後,美國阿拉巴馬及佛羅里達兩州數十萬戶家庭和企業,至今仍然無電可用。洪災肆虐於南方各州,北及俄亥俄和賓夕法尼亞
。美東其他各州也派遣人力支援,全力投入救災。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20-02.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曾苗苗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4092002
◆[環境政策]歐盟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攜手合作 --﹥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4-09-20
(ENS)- 歐盟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在20日宣布,將加強雙邊合作,更有效的聯手對抗全球環境所面臨的威脅。歐盟環境執委沃斯特蓉(Margot
Wallstrom),及環境規劃署執行主席托佛(Klaus Toepfer),為此簽署了一份「理解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20-01.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曾苗苗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4092003
◆[其他]科技議題
布希柯瑞立場相左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9-20
(ENS)-
美國總統大選戰火延燒,甚至也觸及科學議題。現任總統布希和民主黨候選人柯瑞,最近分別回覆了知名期刊《自然》和《科學》提出的問題。在某些議題上,兩位候選人的意見相去不遠;但是說到氣候變遷、幹細胞研究、和新式核武,兩人看法大相逕庭。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20-10.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曾苗苗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4092004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4-09-23 --﹥
-
[環境政策]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環保署仍持續規劃推動中。有關部分報載環保署決定不再推動「垃圾費隨袋徵收」,改以「垃圾強制分類」取代,環保署表示「垃圾費隨袋徵收」目前仍繼續規劃辦理中。
(台北 環保署)
-
[環境政策]抗火蟻多頭馬車
民眾恐慌。桃園縣政府統計全縣有3500公頃土地遭受火蟻危害,縣長朱立倫對這個數字非常不高興,21日質問相關單位這個數字哪裡來?其實數字並非是造成民眾害怕的原因,而是縣府各單位對民眾詢問的推托,使得民眾恐慌。縣民譏諷,桃園縣何止3500公頃土地受火蟻危害,照這些不負責任公務員的「責任分工」與「分段負責」,全縣恐怕有上萬公頃土地「淪陷」了。
(桃園 聯合報)
-
[生態保育]義工照拂
新豐紅毛港水筆仔茂盛。新竹縣新豐鄉紅毛港紅樹林生態保育區,為台灣北部唯一的海茄苳與水筆仔混生林,是1片極為珍貴的沿海濕地,21日在紅毛港舉辦「紅樹林培育成果暨自然生態巡禮」,2年多來在明新科技大學休閒系師生們努力保育下,水筆仔愈長愈茂盛、垃圾也變少了,處處給人煥然一新、賞心悅目的新感受。
(新竹 聯合報)
-
[生態保育]石砌駁坎
打造溪魚新家。獅潭鄉清泉農場為了替後龍溪的水族們營造1座舒適的家,花了2個月請地方耆老甘阿華用三角六合的砌駁古法疊砌了1座天然生態池,用這種技巧砌成的駁坎,在受到土石流推擠的時候,會有1個可活動卻很穩定的間隙,所以即使垮了,也不會造成根本性的災害。淡水魚管計畫以模擬天然環境的方式,一面達到生態解說教育的目的,一面讓這個幾近失傳的古老傳統石砌工法保留下來。
(苗栗 聯合報)
-
[生活環境]綠建築木屋
壽命長達10多年。一般木屋花幾百萬元興建,約5年就有白蟻侵蝕難以繼續使用,國立嘉義大學最近興建的綠建築木屋,改以鋼構混凝土及冰片木為材料,使用時間可延長到10多年,綠建築木屋最近完工,吸引不少建商及民眾詢問要仿造興建。
(嘉義 聯合報)
-
[生活環境]如何恢復沙灘
養灘是下策。今年以來福隆海水浴場外灘流失情況嚴重,迫使園區在安全考量下,不得不提前封閉;由於這次原因主要是海浪沖刷及雙溪河口擴大造成,東北角風景區管理處認為,最好的辦法是讓海岸流的回流作用,將海沙自然帶回,可是效果如何、可能要到明年才能了解。
(台北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送走焚化爐 美濃環保聯盟慶賀。美濃鎮垃圾焚化廠營運4年間引發抗爭不斷,去年焚化廠停工後,興建經營焚化廠的日友公司決定拆除廠房和焚化爐機具,搬移到海外設廠,目前正進行搬移作業,成為國內首座關廠的焚化廠。慶祝焚化廠走進歷史,美濃環保聯盟決定9月25日在焚化廠旁舉行感恩慶祝大會,也追思在反焚化爐期間過世的地方社團領袖:美濃博士學人協會創會會長吳其聰和美濃環保聯盟重要幹部林作福。
(高雄 聯合報)
-
[生活環境]大批廢墨水匣
棄置舊海線隧道。後龍鎮南港里的台鐵舊海線鐵路隧道、過港貝化石塚附近,日前有文史工作者進行野外調查時,發現隧道內被棄置大批印表機用廢墨水匣,現場並有燃燒痕跡,環保局稽查員查看後,因物主難覓,將行文要求台鐵善盡管理之責。
(苗栗 聯合報)
-
[其他]北市校園廁所評比
首檢不開罰。北市近300所學校的5800多座廁所全列入公廁評比後,由北市環保局不定期抽查,不少學校反映因為設備老舊及由學生清掃,不易達到標準而被罰,由校長甚至家長會墊錢繳罰款。台北市長馬英九同意,為減輕學校負擔,本學期起試辦首檢不合格不罰、複檢不合格才罰的措施,但只試辦1學期。
(台北 聯合報)
環境資訊協會 莊潔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0&d=2004-09-23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9-23 --﹥
-
[環境政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全線大規模建設即將展開。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建設管理局22日正式掛牌,這預示著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即將步入全線大規模建設的快速軌道。南水北調建委會辦公室主任張基堯指出,中線建管局的成立標志著南水北調工程項目法人組建工作邁出了關鍵一步。張基堯要求,中線建管局要認真承擔起項目法人的建設、管理、運行、債務償還和資產保值的責任,要規範中線工程建設行為,切實加強工程建設管理。
(北京 人民日報)
-
[土地及水文]海南海口面臨海水入侵威脅將封閉地下水井。中國海南省海口市由於大量開採地下水,正在面臨海水入侵的威脅。海口市近日作出決定,要求各單位、個人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停止取用地下水,並全部封閉原地下水井,改接自來水管網供水。
(台北 中央社)
-
[生活環境]中國國內最大垃圾處理廠動工
年處理垃圾26.85萬噸。21日,中國目前最大的生活垃圾綜合處理「普陀區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動工興建。據悉,該項目建成後,日處理垃圾能力為800噸,其中生活垃圾680噸,集市垃圾120噸。作為上海新3年環保行動計劃中固廢處置設施重點項目之一,該垃圾綜合處理廠總投資額約為2.5億元,今後主要負責處理該市普陀區的生活垃圾。
(上海 解放日報)
-
[生活環境]地表水水質月報發布:長江水質較好
海河污染嚴重。國家環保總局發布的2004年8月地表水水質月報顯示:與7月相比,8月7大水系總體水質無明顯變化,珠江、長江水質較好,淮河、黃河、松花江、遼河水質較差,海河污染嚴重。
(北京 人民日 報海外版)
-
[生活環境]浙東大峽谷關閉引發爭議
「保護和開發真是天敵?」。寧波市政府為保證市民飲用水安全,要將「浙東大峽谷」所在的天河生態風景區關閉,一旦關閉,旅游業將遭受沉重打擊。景區總經理馮雪波指出「關閉景區,水庫水質反而會倒退。」當地農民與景區的利益捆綁在一起,反而實現水質保護、旅游開發和農民扶貧的共贏模式,獲得全球水伙伴組織(GWP)2次高度評價,並進入全球水資源統一管理「百佳案例」。專家表示,優化的規劃和管理完全可以使兩者達到雙贏。缺水與旅遊業兩者衝突的時候,不能以喝水的重要性完全抹煞資本的利益。
(浙江 解放日報)
-
[生態保育]中國將在長江中游建立中華鱘保護區。近日,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批准實施長江湖北宜昌中華鱘保護區建設項目,該保護區自葛洲壩下至蘆家河淺灘,全長約80公里,其中壩下至古老背30公里江段為核心保護區。中華鱘為大型江海洄游型魚類,被列為國家1級保護動物。葛洲壩工程的修建,阻斷了其上溯產卵的通道,使其無法溯游到原產卵場,從而在葛洲壩下形成新的產卵場,這是目前唯一的中華鱘產卵場,範圍小,易受干擾。
(北京 新華社)
-
[其他]中國國內首幢生態樓充滿「智慧」
概念超前5到10年。上海市科委透露,中國國內首幢生態辦公樣板樓目前已在莘庄工業區建成。作為生態建築的試驗地,該大樓雲集了10項生態技術,與國內同類建築相比大約超前了5-10年。據稱,示範樓的總體技術目標將達到綜合能耗僅為普遍建建築的1/4,值得注意的是,生態大樓主要由拆遷碎料、再生混凝土、再生石膏牆、工業廢渣等6成再生建材建成。
(上海 新聞晨報)
-
[其他]500餘中外專家在上海探討城市環境與設施建設。來自印度、日本、法國、美國、澳大利亞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名專家、學者,22日聚會上海蘭心大戲院,圍繞「大都市的人居環境與基礎設施」這一主題,交流城市環境與設施建設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為期3天的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將探討大都市人居環境和基礎設施的設計、建造、運營和管理方面的經驗和觀點,討論內容涉及新材料和智能技術的應用、結構壽命延長、災害防治和環境保護等主題。
(上海 新華社)
環境資訊協會 莊潔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1&d=2004-09-23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9-20 --﹥
-
[環境政策]紐澤西州認定二氧化碳為污染物
-
[生活環境]「國有土地日」 志工請進免付費
-
[生活環境]全球首創污水淨化飲用系統 於加州橘郡破土動工
-
[生活環境]應用氯胺(Chloramine)消毒飲水
會生成有毒副產物
-
[生活環境]威斯康辛州遭多氯聯苯污染兩河川 已著手疏浚整治
-
[生活環境]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發新法
精確預測土壤中的有害化學污染物質
-
[其他]老牌鄉村歌手威利尼爾森(Willie
Nelson)出馬 「支援農場」年度演唱會首度移師西岸
-
[其他]美中科學家聯手 揭露中亞冰核奧祕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20-09.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曾苗苗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newsdb.php?d=2004-09-20
■[無車日]自行車行不行? --﹥
作者:廖為曦
以自行車代步遇到最大的困難,當屬路權的制定、停車空間,以及路網的規劃。……「騎自行車對孩子是很好的訓練,」林惠忠說,「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幾乎到了小學、中學階段,逐漸以自行車代步上下學……」,「孩子從步行到騎自行車,逐漸擴展行動能力與範圍,熟習行車的規矩,以及建立良好的交通習慣,……未來拿到機車、汽車駕照,更能培養出好的駕駛……」若是在一個美麗的小城鎮,這會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情。可惜,台灣的交通環境複雜,提供給自行車小騎士的空間並不明確。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special/fcar/2003/fc04092301.htm
▲[走山的人]走過合歡北峰
遍地紅毛杜鵑爭相媚 --﹥
作者:紫秋千
攝影:紫秋千
晚春的山區卻祭出這遍地野花的奇景,在加上兩側的柔美箭竹,倒是詩意款款,那鮮豔的紅毛杜鵑便爭奇鬥艷,遍遍的火紅,像似要把山頭給燃燒起來一樣。
春夏交替的5、6月,台灣冷杉、刺柏等林木枝條密佈花穗,岩石旁的尼泊爾籟簫、玉山懸鉤子在被露珠滋潤後更顯嬌顏,大夥兒走走停停的在這野花天堂裡觀賞逗留。
而雨勢越來越大了,那被雨水洗禮過後的心胸將更加寬廣。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crawler/2004/cr04092301.htm
▲[生物多樣性-台灣生物多樣性保育現況]農委會各農林單位──維繫農林產業發展與本土生物多樣性 --﹥
作者:颺如思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廣義的農業泛指農林漁牧各業,我國早期以農業發展為主,農業一直是我們的經濟命脈……隨著台灣經濟起飛,都市發展,自然資源逐漸耗盡,加上國際保育潮流興起,促使政府推動農業轉型。生物多樣性保育提供農業需要的自然資源,其中永續利用的概念,更是現代化農業長久經營的重要方針……
政府為了保護農林業,維繫農林業發展性,設置了許多試驗所及相關單位,其中農業試驗所(農試所)、農業改良場、茶業改良場、種苗改良繁殖場負責農作物的培育改良;動植物防疫檢疫局(防檢局)植物檢疫組是預防外來疫病入侵,保護農業產業;防檢局植物防疫組、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負責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林業試驗所(林試所)、林務局則負責林業經營管理。這些單位分工合作,維繫了我們的農林產業發展。
※本專欄由林務局贊助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biodiv/2004/bi04092301.htm
●[活動]全景映像季之《部落之音》 --﹥
日 期:9月25、26日、10月3日
地 點:台北市總統戲院
(臺北市中華路一段59號 捷運西門站2號出口)
主 辦:全景傳播基金會 02-27671019
E-mail: fullshot@seed.net.tw
「FM91.3部落之音的聽眾早安!我是巴亞斯…」打開收音機,透過這個地下電台,你會聽到部落裡梨子與甜柿的是非、溪水與土石的八卦……
詳情請參閱
http://www.fullshot.org.tw/921/b3.html
●[活動]南投瑞岩溪自然保護區賞鳥行 --﹥
時 間:10月23日-24日 (六-日)
地 點:南投瑞岩溪
主 辦:台北市野鳥學會 02-23259190
E-mail: wbst@wbst.org.tw
位於南投縣的瑞岩溪自然保護區,居於台灣中央心臟地帶,涵蓋低、中、高海拔最具代表性的山地植被,包含了中高海拔闊葉天然林、針葉林、高山灌叢及草山地,此蘊育了豐富的鳥類資源。台灣特有種黃山雀、紋翼畫眉、白耳畫眉、冠羽畫眉、帝雉、藍腹鷴、深山竹雞以此地為家,小翼鶇、白尾鴝、黃胸青鶲在岩縫間、石堆上來去自如,無視突來造訪的人們。走在窸窣的落葉上,空氣中瀰漫著森林芬多精的芳香,望著樹林間自在飛翔的鳥兒,瑞岩溪自然保護區迷人的森林饗宴等待您一同來分享。
詳情請參閱
http://www.wbst.org.tw/event/view.asp?serialno=0409090002&className=%A4j%AB%AC%AC%A1%B0%CA
●[課程]生態農夫─自然農法體驗營 --﹥
時 間:9月26日
地 點:國花文教基金會 (台北縣淡水鎮屯山里番社前11號)
主 辦:國花文教基金會
聯 絡:陳惠雯 02-28015059
E-mail: lsychw@sinamail.com
一個觀念改變,可能帶給您麼好處?可能是身體變健康、環境變乾淨、物種被保護……最重要的是--知道該怎麼行動,才能帶給孩子更多笑容!歡迎加入我們!!
詳情請參閱
http://lsychw.twweb.biz/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163815
●[課程]小燕鷗班自然環境解說員初級班 --﹥
時 間:10月16日、17日、23日、24日、30日、31日、
11月6日、7日 (六-日)
地 點:台灣省野鳥協會會館 (台中市南區建成路1727號2樓)
主 辦:台灣省野鳥協會 2285-6957
E-mail: birdtw.a1@msa.hinet.net
配合教育部推廣環境教育,特舉辦自然生態資源解說課程,以培訓解說志工,提升國人對自然生態的認知,培養正確的保育觀念,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踴躍報名參加。
詳情請參閱
http://www.bird.org.tw/twtaichu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