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介:香鯨 「歷時三年時間完成的2004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南方澳海洋紀事》,在21日晚間「回娘家」,於南方澳第三漁港舉辦盛大的戶外特映會,適逢農曆14日漁民的「月光休」期,上千名村民扶老攜幼湧入會場,一同來欣賞屬於南方澳在地的真實故事......」 記得剛打開南方澳海洋記事的宣傳e-mail,學弟寫到,他想要去看這部屬於海洋的紀錄片,問有沒有人要一起去。去是一定要去的,我心想。直至今日,再次收到葡萄藤書屋的轉寄信,信中邀大家去參與首映會,給予支持,我一看首映日期,竟然是今天,也沒多想,下了班就趕過去觀賞…。 要進電影院前,我又期待又緊張。因為這是第一次觀賞有關海洋的紀錄片,我不知道這部片能否確實的顯像出我對海洋的印象與期待,或帶給我另一番海洋新視界?而此刻,我願意起立為導演大力鼓掌、喝采。 這部片雖以紀錄片的方式呈現,然而故事的敘述方式娓娓動人。逐步編排出漁業從業人員的蕭條,及背後隱藏的問題。此外,最令人憂心的漁業總量管制問題,也透過漁民的對談間,悄悄的引入。漁人們面對大海自然的天賜,究竟應該如何管理?或僅是所謂的順應天命、運氣?這些,都留待漁人們深自考量。 劇中富有深意,也是目前管理上的難題,即是漁業從業人才的蕭條。大陸漁工及外勞引入的問題,顯現出目前相關單位有心無力的情況,片中幽默地點明行政體系與法制間微妙的平衡,讓首映會現場許多觀賞者露出慧心的一笑,我想,在場的相關主政者應有另一番更深刻、特別的感受。 即便是紀錄片,我仍是不禁讚賞,片中的許多鏡頭,充分顯現海洋變化之美。整部片,透過漁人的眼,展現出養育漁人的海洋之美、變化萬千。 至今我仍無法忘懷,退休漁撈長敘述的一段話…「喜歡在雨中,從海上回望遠處的山,那片霧茫茫的美,至今仍無法忘懷,在退休的夜晚,仍舊會常常夢見這樣的景象…」 漁人對海洋的情感,遠比僅從事研究的我們深刻、複雜。既愛海,又敬畏海。既怕海,又感恩海。怕海,因為海的安全無法百分百預估。同時,海提供的資源同樣無法詳估,也許這趟航程漁獲多到使船翻覆,也許下趟航程漁獲少到使漁人憂慮。這樣複雜的情緒,豈是我們所能輕易瞭解的?而導演,將之完善、寫實地呈現出來了。 當影片結束,李導演出場與大家做五分鐘的短談,五分鐘無限地延展,五分鐘豈能道盡這三年來為了拍攝這部片的辛酸與辛勞?是的,無比辛勞,為了取景,劇組人員需要克服航行之苦,這種苦,感受過的人最能體會。 當講到有許多李導演想取的景,卻因經費所苦而僅能存在腦海中,突然有種感覺,希望能有更多有心的財團支持,讓台灣的海洋影像文化,能因為這部紀錄片而起飛。如同導演說的,再有更多的海洋紀錄片,而不是成為絕響…。 官方網站:南方澳海洋記事 預告片下載:http://cc.shu.edu.tw/%7Ehlee9/NanFangAo.wmv 文字/攝影:王裕仁 (雪霸國家公園解說志工) 3月2日,雨。 一群落葉飄過我的門前。 一群落葉飄過門前,是剎那間的第一個印象,但旋即覺得不對:第一、葉子太綠了,只有微微的黃,應該還不到「落」的時候;第二、葉落的角度太斜了,幾乎只有15度角,除非有很大的風吧;而第三、事實上幾乎沒有風,這葉子竟然落得如此之快,快到我來不及看清、來不及懷疑──總之,這應該不是落葉。 再說,哪有落葉還是波浪狀上下起伏的。
我趕快追出門外,果然是一群小鳥,牠們已不再「飄落」,而是停在一棵櫻花樹上,正在盛開似錦的花朵間跳躍活動。 我又衝回屋內拿出望遠鏡,幸好小鳥們並不急著走,而且鳥多勢眾,也不在乎我這個旁觀的閒人。於是我才得以清楚的在鏡頭裡看見它們:細小微彎的喙,黃綠色的小圓顱,眼睛四周一圈明顯的白,啊,是綠繡眼沒錯了。為了得以印證自己所想而有些沾沾自喜,而牠們也很捧場,繼續在粉紅色舞台上演出著。 佳人鈴鐺輕搖,綠繡眼圓潤輕盈 成簇的櫻花在微雨中低垂,綠繡眼能棲在細枝上,將身體倒吊過來,優雅的吸食花朵中的蜜。從望遠鏡裡我可以清楚的看見細嫩的花蕊,以及鳥兒細小的嘴喙,感覺是那樣的親近,好像牠們是你的家人,你的族人。 綠繡眼們從一枝跳躍到一枝,雖然身子極輕,仍不免使枝上的花朵微微晃動,於是一簇簇如鈴鐺的櫻花就輕搖著,一些水珠便從花瓣上紛紛洒落。近看才發現綠繡眼的身軀雖小,卻是圓潤飽滿,有一點胖嘟嘟的感覺,但行動又十分輕盈,黃綠兩色合成的羽毛,使得它們在粉紅色的背景中更加顯眼,也激起了我想為綠繡眼和粉紅櫻畫一幅圖的衝動。 的確,自然是難以描繪、更無法複製的,只是當你為了畫它,就會用一種更親近、更細微而且持久的眼光去觀察,於是就會看到更多原先所未發現的。就像如果不用望遠鏡,你就只會看到一群飛快的「落葉」,或是「哦,那樹上有鳥」這樣含糊的形容;而當你細細久久的看過它之後,即使下次只是遠遠瞥見,或者純粹只在記憶中回想,卻也絕對是鮮活生動的畫面。 重要的或許不在這世界是什麼樣子,而是你怎樣看待這世界,就好像我所心愛的人,在我曾經深深的俯視她光潔的額頭,她深邃的眼朣,她紅潤的雙唇……其實她已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我腦海中永遠的圖檔,即使一整個月不見,也不會在印象中有絲毫的模糊。 彷若置身桃花源 小鳥們可不像我想得多,啜飲完了這棵櫻花的蜜汁,它們又呼地一聲離開了,仍然像是一群橫向掠過的葉子,只不過這一次很明顯的不再飄落,而是高飛。 看著綠繡眼散去的櫻樹,雖然明知牠們還會回來,卻仍然不免有些落寞。但不知花兒們是否也覺得些許淒清呢,如今只有雨水仍然細細的飄墜在每一朵花上,也使得它們越覺沉重,有點黯然神傷的低頭,「細雨櫻花落」,雨水一定不知道它們可能使得櫻花提早離枝,而在蜂蝶先來拜訪、為它們散播生命之前,花朵們可還得在寒冷中堅持的開著…… 「你想太多了。」午飯吃到一半,也跟著跑出來看鳥的彭哥說,其實這些粉紅色的櫻花,外型如吊鐘下垂,類似山櫻花,顏色卻非艷紅而是淺紅,只因它是緋寒櫻和吉野櫻的混種,可以說是一位美麗的「台日混血兒」呢,也因為是接枝而成,所以是不會結果繁衍的。 當初不知是什麼有心人,刻意或無心製造了這種美麗,使得我來時道上,一路都是這些盛開的「紅粉佳人」,錯落在雨中特別翠綠的山間,而歡迎我入山來的,不只有美麗的櫻花,更有伶俐的綠繡眼,以及滿山繚繞的雲霧……如果這裡還不是桃花源,那麼人間哪裡還有樂園可尋呢? 停車借問綠繡眼 順便學一下:綠繡眼,長11公分,身體大致為黃綠色,胸、腹為淡淡的白綠色,眼睛周圍為白色,頗為明顯,喉部為黃綠色,黑色嘴,腳為鉛灰色。通常成大群或小群的活動,常見其倒懸於枝頭吸食花蜜,啄食小蟲或漿果,吸食花蜜時也順便傳播花粉,繁殖期雄鳥的鳴唱,音長婉轉至為悅耳動聽,但也因而常遭濫補。(摘自林英典著《發現台灣野鳥》,晨星出版) 後記 午後4時,櫻花樹上又有了騷動,這一次來的不是綠繡眼,而是以叫聲「吐米酒」聞名的冠羽畫眉,體型類似,身軀只稍微大一點的冠羽畫眉,以幾乎相同的姿態啄食花蜜,不過動作顯然稍粗魯些,不時有啄落的花瓣散落,不久忽然「嘰──」的一聲,十幾隻鳥兒呼嘯而去,像一群留著龐克頭的小流氓。 ▲[專欄作家]傳統與文化--星期五港海洋所一百週年紀念 --﹥ 作者:賈福相 再過兩年的2004年,美國華盛頤大學星期五港海洋所就一百歲了,最近大學成立了一個委員會,籌備慶祝事項,我是委員之一,開會時,一位年輕的同事侃侃而談,他說:「一百週年是一個仔機會,不要回顧過去,我們要再生。」在座的懷特萊教授和我幾乎同時抗議「我們還沒有死啦!」 懷特萊今年85歲,是我在華大讀書的老師,1945年他從普林斯頓讀完博士後就來華大教書,與星期五港海洋所結了不解之緣,快一個甲子了,他的「海膽分子發生」研究,贏得了世界盛譽。 我自己第一次來星期五港是1959年11月,在此完成了碩士和博士論文,過去四十多年,每年至少來一次(1968年例外)研究或教書。這個小小海域,不但是我「學問」源地,也是我「心靈」之家。 星期五港海洋所與懷特萊和我一塊長大,變老,海洋所正年輕,我們之間根枝相連,有一種分不開剪不斷的感情。 我以為慶祝的目的是要肯定過去研究成續,是要紀念過去領導人的心力,是要對目前的情形分析,對未來的方向思考,過去、目前、未來,是繼續,是一貫,不談過去,大談再生,是不是有毛病? 西班牙哲學家渥那芒奴(De Unamuno)曾說:「忘記了歷史的人,一定會重犯過去的錯誤。」 98年,星期五港海洋所經歷七位所長,每人都有不同專業,不同的領導方式,不同的建樹,一百年,走出了自己的文化,建立了自己的傳統。 傳統是領導人和時間的結合,有天時、有地利、有人和。華大歷史系一位教授已花了數年時間為星期五港海洋所寫歷史,今年可以出書,書中自有詳細記錄。 我的看法是星期五港海洋所有三項文化特徵:一是「國際性」,1961年夏天我在讀書時,這裡的學生、老師和研究人員,來自11個國家,有各色人種,沒錢的學生半工半讀,唯一的選拔條件是學業成績,也有學生是教授特別推薦的。在餐廳內我們掛了11個國家國旗。大家自動自發,每週都有排球賽,兵兵球賽,划船賽,土風舞,音樂檜。烤肉,聚餐,互助互敬,發展成一個完美的聯合國公杜,夏末分手時,大家都淚眼汪汪。歷年來,這個傳統好像沒有改變,昨天我去餐廳用晚餐,與兩個女學生共桌,一個來自菲律賓,一個來自秘魯,談話間潮濕了回憶,40年之隔,對知識的嚮往和熱切一點也沒有變。
二是「獨立性」,每個人讀書或研究都按照自己的興趣、時間和習慣,有人早睡早起,有人晚睡晚起,所內規矩減到最少,從所長到清潔工人,都是服務,沒有管理,七十年代,所長羅勃特.弗耐爾是我的導師,日本派來了五位海洋所所長,學習海洋所行政管理,這些人住了兩週,臨行前的結論是「星期五港海洋所沒有行政。」還有一件事是弗耐爾辭職時大學選拔委員會物色新所長,有一位候選人在會中,看完了海洋所預算說:「這樣的經費,我不知道這個所是怎麼操作的,除非所長兼清潔工人。」會議完後,與會者走到樓下正碰上弗耐爾在掃地。 三是「多樣性」,看一看過去的研究和教課項目就等於看了遍近百年來海洋生物學科的演化,有少變的基礎課:如魚類學,海洋無脊椎動物學,海藻學,也有嶄新的科目:如生物機械學,軟體動物神經生理學,海洋保育等。 星期五港海洋所很重視教學,每門課都有兩位教授、兩位助教,教授常常是一位華大教授和一位國外教授,一學期的課縮成五週,早上八點到午夜,每天有講演,其他時間就是在實驗室和海上作業,教授、助教工作五週,薪水卻是三個月,每一門基礎課學生不超過二十人,專業(研究生)課學生則八到十五人。五過下來教授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都成了朋友。 以上三個特徵是星期五港的傳統,星期五港的文化,每一樣都值得保持,都值得發揚光大。 1994年,是電影一百週年紀念,德國大導演溫德爾(Win Wonders)製作了一部影片「里斯本故事Lisbon story」,描寫一位里斯本導演和他一位音效專家德國朋友,對電影有不同看法,導演認為百年來電影已成了廣告公司的口舌,藝術家已被利用,電影已失去了原本的天真,他把攝影機放在背上,走到里斯本各個角落,一路走,攝影機一路自動攝影,他的朋友開車從德國到里斯本,一路上也震驚於文化的多元化,到了朋友家,他把導演的攝影投在銀幕上,只是零零星星,不接頭的城市景象,一頭霧水,他只有每天到處走,到處錄音,特別是在銀幕上看到的地區。預備把街頭的不同聲音,配合在景象上。 後來兩位老友碰頭,各談己見,同意今天的電影是有些失去了天真,須要擺脫「生意經」和「操縱人心」,他們也同意電影仍是須要藝術家編導,由藝術的理想美化人生。 這一個「故事電影」說明了人文的演化,須要不同意見的衝擊,找出新方向,正如神秀的「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只有佛才可以,「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芸芸眾生,都是凡人。 我們籌備會決定了29項紀念工作,有展示,有社會推廣,有講演,有五次世界性海洋生物大會,其中之一是「海洋保育」,這是我特別有興趣的一項。 下週又要開會,又要辯論。 某天有某隻兔子跳進藥房問說:「老闆,你們有沒有賣紅蘿蔔?」 老闆笑笑回答說:「沒有。」 次日,兔子又跳進來問說:「老闆,你們有沒有賣紅蘿蔔?」 老闆:「沒有。」 第三次兔子又跳進來問有沒有賣紅蘿蔔.... 老闆:「我們沒有賣!你再進來問我就剪掉你的耳朵!」 第四次,兔子又跳進來問:「老闆,你們有沒有賣剪刀?」 老闆:「沒有!」 兔子:「很好,那你們有沒有賣紅蘿蔔?」 問:有一隻狗坐在你的車前面都不走,請猜一種飲料!!! 答:尬逼﹝請用台語﹞﹝咖啡﹞。 續問:按了喇叭以後,這隻狗悻悻然的走開卻又擋在別人的車前,還是猜一種飲料! 續答:拔郎尬逼﹝還是用台語﹞﹝伯朗咖啡﹞。 值日生:小編乙 烈日當空,刺眼的陽光令人退避三舍,街店流逸出的涼意,一波波地將路人召回文明生活的庇護。夏的引信才剛點燃,相思樹、金雨樹早已迫不及待,花宴煙火般四射蔓延,都拜遠至一億五千萬公里而來,快遞直達身旁的無窮熱力。小編乙獨居陋室,巴望著牆上溫度計,內心默念「戒急用忍」,無懼氣溫直上32度,夏天嘛!沒有揮汗如雨,沒有焦躁如焚,就失去味道了。仙草蜜、洛神花,還有獨一無二、台灣特有的愛玉凍,老祖先交給我們真永續、正天然的避暑方法,不是嗎? A)台灣、中國新聞掃描志工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的新聞(閱讀相關報導能夠有相當感觸者) B)活動訊息文字編輯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工作地點:萬華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二度就業之婦女或退休人士可 需會使用網路與電腦文書軟體,或願意接受訓練,肯學習,能自學者佳! 工作內容為: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需要三大部分編輯人力投入: (A)外來種在地資料彙編志工:能從外來種資料庫中擷取當地相關資訊並整理成對讀者有用資訊。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dalier@e-info.org.tw 。 「攝影賞析」是我們繼「自然書寫」之後,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 這回,我們期望藉由「以影像為主體」的「生態攝影作品賞析」,引導讀者進入攝影者拍攝時的生態觀察現場與生態情境之中,讓讀者得以更生活化的方式瞭解豐富多采的生態現象,且靜心感受身歷其境的驚喜吧。 歡迎各界投稿,並附上200-500字左右的文稿(word檔案格式或純文字格式),敘訴拍攝時的週邊生態環境與心得。照片請使用像素400*400以上之JPG格式檔案,圖檔過大時,我們會視情況調整大小。編排上以一篇文稿搭配一幅照片為原則,但也會尊重作者之創作考量。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自然書寫是我們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