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資料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5-06-10 (全文版)

  本日主題:國際永續發展年會落幕 下屆移師香港
環境新聞 [生活環境]環保署增修水質管制標準 邀集各界參與水資源監測日活動
[生態保育]亞美尼亞公路興建計劃 將重創珍稀自然保育區面積
[生活環境]美國總統布希與英國首相布萊爾同意減免非洲外債 並將就全球暖化問題進行商討
[生態保育]美國國家土地保育系統處於險境之中
[環境政策]澳洲綠黨參議員爭取成功 塔斯馬尼亞島伐木計劃暫時中止
[永續發展]國際永續發展年會落幕 下屆移師香港
[生態保育]美國五大湖區嚴防外來種 密西根州實施壓艙水管制法案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6-10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6-10
環境事件 [環境關懷事件]敬請聲援 關懷永和高架環快 關鍵一役
專  題 [世界環境日]後京都時代的城市角色:全球化與在地化之關鍵節點
專  欄 [我們的島]地球浩劫
活動訊息 [活動] [課程] [營隊] [徵求]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環境資訊電子報徵求全職編輯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徵求志工
最新的「2003環境資訊年鑑」熱騰騰上市!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環保署增修水質管制標準 邀集各界參與水資源監測日活動 --﹥

本報訊

  10月18日世界水資源監測日將屆,環保署目前正廣邀各界參與國際社會同步發起的「世界水資源監測日活動」,並提供免費的監測試劑。另外,環保署也於日前修正發布飲用水水質標準,增列管制項目溴酸鹽,管制標準為0.01毫克/公升,並將可能致癌的揮發性消毒副產物總三鹵甲烷管制標準,由現行0.10毫克/公升加嚴至0.08毫克/公升。新的管制標準自明年7月1日起生效。

  溴酸鹽是臭氧消毒的副產物,總三鹵甲烷是加氯消毒副產物,該兩項物質經世界衛生組織(WHO)歸類為可能致癌物質。環保署表示,上述修訂標準係經調查國內現況,並諮詢專家學者意見以及參考先進國家標準值,始決定採用目前世界上最嚴格的標準,以保障民眾飲水品質。

  新修正公告的飲用水水質標準,除了增列或加嚴溴酸鹽及總三鹵甲烷之管制外,並修正總溶解固體量及總硬度標準,分別由現行600毫克/公升及400毫克/公升修正為500毫克/公升及300毫克/公升。環保署表示,水中的總溶解固體量主要包括碳酸氫根離子、氯鹽、硫酸鹽、鈣、鎂、鈉、鉀等無機鹽,其中氯鹽及硫酸鹽為影響適飲性物質,其餘項目多為人體健康所需元素,目前我國飲用水水質標準中,針對影響適飲性物質均單獨列有管制標準。至於飲用水中影響總硬度物質則包括鈣、鎂、鐵、錳,其中鈣、鎂離子是為人體營養必要元素。由於以上二項管制標準之項目多為人體營養必要元素,並經參考國際先進國家相關資料,管制標準實不宜過高或過低。因此,本次修正標準乃以先進國家普遍採用的總溶解固體量500毫克/公升及總硬度300毫克/公升為我國新管制標準。

  另外,為迎接10月18日世界水質監測日,環保署也號召社會大眾共同參與國際社會同步發起的「第三屆世界水質監測日」(World Water Monitoring Day)活動,一起監測環境水質。

  「世界水質監測日活動」係由國際水協會、美國淨水基金會(America's Clean Water Foundation)及美國環保署在2003年共同發起,訂每年10月18日為世界水質監測日,希望藉由全球同步檢測水質,喚醒民眾參與監督、保護水資源。環保署已連續2年邀請全國民眾參加該項活動。活動將分3階段進行,8月8~19日辦理領隊培訓,9月18日∼10月18日由領隊帶領前往附近環境水域檢測水質,以及10月25日前領隊應完成水質檢測數據及活動照片上傳指定網站。環保署將免費提供活動所需水質檢測試劑400組。報名請洽台大水工試驗所(02-33662632),自即日起至7月31日,額滿為止。

[生態保育]亞美尼亞公路興建計劃 將重創珍稀自然保育區面積 --﹥

  2005-06-07 (ENS)- 亞美尼亞政府近日宣佈一項新的公路興建計劃,這條公路一旦興建完成,會將亞美尼亞國內一處原始森林一分為二,而目前該國僅擁有三處原始森林保育區。這項計劃讓設立於美國麻州華德塘市的保育團體「亞美尼亞植樹計劃」感到憂心,此保育團體自1994年起已在亞美尼亞種植了數十萬棵的樹木。該保育團體警告,亞美尼亞政府所規劃的高速公路興建路線,至少將砍伐1萬4千棵古老樹木。

  保育團體表示,這個數字在亞美尼亞是別具意義的,因為這個國家中至少40%曾被森林覆蓋,目前估算森林覆蓋區域大約只剩8%左右。他們預測,依照目前的砍伐速度,「目前所僅存的森林將在短短20年內消失」。

  新的公路依照計劃將橫跨亞美尼亞的馬納扎(Mtnadzor)森林。這片森林位於亞國南部席克漢(Shikahogh)保護區內,佔有保護區1/3的面積──這座成立於1958年的保護區,棲息著多種珍稀或瀕臨絕種的動植物。

  目前,一個數個團體和個人組成的聯盟正採取合作,針對當前開路計畫提出各項替代方案,以期盡量減少對環境的傷害。他們要求政府在舉行公聽會之前,立即停止開路計畫。

  針對開路穿越保護區的計畫,亞美尼亞政府已提出諸多「策略性」理由;不過,該計劃不只引起保育人士的反彈,其實再政府內部也有分歧意見。

  目前亞國運輸部和國防部主張加速工程計劃,忽視任何替代方案。但自然保護部長埃瓦澤(Vardan Ayvazyan)則持反對意見,他公開宣稱如開路穿過席克漢保護區的話,他將辭去部長職位。

[生活環境]美國總統布希與英國首相布萊爾同意減免非洲外債 並將就全球暖化問題進行商討   --﹥

  2005-06-07 (ENS)- 美國總統布希7日在白宮迎接英國首相布萊爾的到訪,雙方預計在下個月蘇格蘭G8會議召開之前先進行會晤。兩位國家元首同意,將針對限制氣候變遷和減緩非洲貧窮飢餓問題進行討論,這兩項議題也是布萊爾在即將召開的全球最富有國家會議上所排定的首要商討事項。

[生態保育]美國國家土地保育系統處於險境之中   --﹥

  2005-06-07 (ENS)- 美國史蹟信託基金會今年所列出的11個瀕危區域中,其中一個保育區的範圍就橫跨美國西部12個州,總面積約2600萬英畝。該基金會警告,由土地管理局負責管理的國家土地保育系統,除了部分盜竊和人為破壞的問題外,機構人員和資金的不足,已讓整個土地保育系統面臨威脅。

[環境政策]澳洲綠黨參議員爭取成功 塔斯馬尼亞島伐木計劃暫時中止     --﹥

  2005-06-07 (ENS)- 澳洲綠黨參議員布朗3日在聯邦法院上提出對伐木計劃的質疑後,塔斯馬尼亞島林務局同意,在2005年暫時中止Wielangta 州森林內兩處極具爭議地區的伐木行動。做為澳洲塔斯馬尼亞島的議會代表,參議員布朗向法院申請禁止令,阻止林務局在Wielangta森林從事伐木行為。

 

[國際新聞-永續發展]國際永續發展年會落幕 下屆移師香港 --﹥

本報訊 (鍾國輝 報導)

  為期3天的第11屆「永續發展研究年會」9日下午於芬蘭赫爾辛基正式落幕,2006年5月由香港大學接辦。

  「永續發展」被稱為本世紀最重要的普世價值,但也因為永續發展涉及許多不同領域間的整合問題,如何號召自然科學、社會人文科學等專家學者共同關心,並發展出真正可以「整合」的平台或方法,成為本屆會議所主要努力的目標之一。

  會議議程設計基本上可分為3大部分,主要部分是各國研究論文發表,有來自環境工程、管理、公共政策、社會學、生物、規劃設計等不同領域的經驗成果分享;其次是大會每天安排針對全體出席者的專題演講;第三則是主辦單位設計數個社交時段(social event)促進參與者溝通交流,例如在每大段論文發表之間的「咖啡時間」外,也在極正式的市政大廳或是雅致的「老學生之家」(Old Student House)舉行晚宴,製造不同情境的交流管道。 

  在大會企圖營造「跨領域合作」的氣氛下,閉幕日上午的演講討論,將3天來會議中的討論歸納出永續發展的共同焦點,同時也點出易受忽略的課題。出身工程背景卻關注永續發展研究整合,並致力研究產業生態學研究的湯瑪士•席格(Thomas P. Seager)教授,認為本次會議中,大家討論主題不外乎「願景的形塑」、「合作與信任」、「利益相關者和參與」,以及「多準則分析」等四大方向。其他未充分討論到的部分,湯瑪士認為,首推「倫理與道德」的議題,猶為研究者忽略;其次,在永續發展領域「充斥著太多的工具」,然而矛盾的是,即便發展出所謂整合工具,仍難逃這傳統思維框框。正規學科訓練缺乏、研究者仍保有拘泥守舊的心態,也都是永續發展研究隱藏的問題。一如當我們看到《布倫特蘭報告》(Brundtland Report)中指出何者該做,「自然的一步」組織告訴大家何者不能做,在做與不做之間,對於到底應用什麼心態面對永續發展,似乎仍有很多討論空間。

  隨著議程結束,這些3、4百個關心永續發展的地球人,又將展開另一次大規模的移動與聚集,明年香港見!

布倫特蘭報告

  
  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於1987年發表布倫特蘭報告,報告名為《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這是首次在當時剛萌芽的永續發展領域中,提供在全球範疇下清楚的解決方針,也重新界定了「永續發展」個詞彙的時代意義「發展,是在滿足當代人的需求時,不犧牲後代追求滿足需求的能力」。此篇報告並指出,經濟發展必須兼顧環境保護,人類才有未來。

布蘭特報告簡介與全文下載

【相關新聞】
 ◆永續發展年會揭幕 全球專家聚首商議

[國際新聞-生態保育]美國五大湖區嚴防外來種 密西根州實施壓艙水管制法案 --﹥

曾彥勳 編譯/蘇柏維 審校

  為了防止北美五大湖受到水中外來種的入侵,在2007年之後,進入密西根港的船隻需申請許可證。美國密西根州民主黨籍州長葛蘭后(Jennifer Granholm)在6日宣佈,她已在2日簽署法案,未來進入密西根湖的船隻必須保證不會排放壓艙水,或是有加裝處理設備,才得以進入湖區。該法案是由州眾議員派索克(David Palsrok)及州參議員柏克荷茲(Patricia Birkholz)發起。

  所謂壓艙水,是指貨船在未載重時,用以穩定船身之用,一艘船通常載有上千加侖的壓艙水。葛蘭后表示:船隻必須證明對我們健康及安全無害,並且協助保護本國的人民、環境和經濟。

  該法案授權密西根和五大湖區內的其他州組織聯盟,處理水中入侵種,如斑馬紋貽貝(zebra mussels)、海八目鰻(sea lamprey)和黑口新蝦虎魚(round goby)。在五大湖平均每8個月就會發現一種新的入侵種,通常這些物種在新的環境裡都沒有天敵,並且排擠原生種、破壞環境、帶來疾病及寄生蟲。而一般來說,壓艙水被認為是造成這個問題的主因。物種在貨輪汲取壓艙水時被帶入,爾後在船隻調整重量時被排放至五大湖域。

  在此法案下,船隻必須向密西根州環境品質部申請許可證,違規每日最高可處以2.5萬美元的罰鍰。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6-10   --﹥

  • [土地水文]石門電廠恢復運轉。電廠人員為免重演進水閘門遭淤泥堵塞情事,8日仍持續進行相關檢測工作;水庫管理中心表示,電廠啟用後除成功幫助水位調節解套,也可提供水資源循環發電使用,對石門水庫經營原則是重大利多。目前石門電廠2號機已正常運轉,單日利用2百噸原水發電,共可產生50萬千瓦電力;至於尚在修復的1號機預計也可在94年9月重新投入發電工作。 (桃園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環局編列300萬 提案仍掛零。環保局94年編列300萬元防治汙染經費,環保署編列2億元經費,過了半年基隆提案仍掛零。環保署空保處8日到基隆召開空氣品質淨化區設置說明會,邀請市府相關單位及各區里長參與,使大家瞭解環保公園設置原則及補助方式。 (基隆 中國時報)

  • [能源議題]大潭電廠重油發電?地方憂。台電大潭電廠即將試車,地方卻傳出可能棄天然氣不用,改用重油發電,無疑違反當初環境影響評估的條件,也可能造成地方生態浩劫。縣長明確表示不論環評由環保署或環保局核准,只要台電採用非天然氣燃料發電,試車前都應該在地方上召開說明會,澄清民眾疑慮。 (桃園 中國時報)

  • [環境政策]營建廢棄物 協商處理。為配合環保署94年8月1日起嚴格執行各污染源廢棄物處理,台中縣府自6月1日起強制要求建築廢棄物應送往合法處置場,不得任意傾倒,否則不發給建築執照。 由於公告實施時間緊迫、增加處理成本,且縣內只有1家合法廢棄土石處置場,因而引起業者反彈。為避免污染環境,建築師和營造公會代表同意配合,但要求建築廢棄物數量標準等相關配套措施,需要妥善研擬。 (台中 中國時報)

  • [土地水文]整治愛河 市府推進600公尺。高雄市府對愛河進行整治,採先對汙水做截流,再由下游往中、上游推進佈設管網等策略,近日已可見成效。下游段兩旁河岸親水性活動多起來,划龍舟、搭乘觀光船不再聞到刺鼻惡臭味,對愛河水質及附近生活品質提升大有幫助。 (高雄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用稻草做堆肥 增加農地養分。高縣環保局結合高雄區農改場8日在美濃地區,向各鄉鎮農會、農戶等宣導勿燒稻草,並實地教導如何以稻草在田中製作堆肥,增加園地內有機質及磷、鉀等養分。稻草經曝曬數日後,將稻草翻擾入土,此時稻田引水進入覆蓋田間,讓稻桿在土中腐熟,可增加土壤的有機碳量、總氮量及可交換性鉀等養分含量,對下期稻作有增產效果。燃燒稻草造成空氣污染,依法規定可處5000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鍰。 (高雄 中國時報)

  • [土地水文]高屏溪口淤砂 標售海砂疏濬。高屏溪出海口及汕尾漁港航道嚴重淤砂,不但阻礙水流,船筏進出港也受到影響,林園區漁會總幹事劉瑞卿向縣府等單位反映,8日會勘決定以標售海砂方式,進行區域性疏濬。 (高雄 中國時報)

  • [動物福利]壽山獼猴感染高市決定不撲殺 籲登山民眾不要餵養。高雄市政府8日邀專家學者研議,決定不撲殺29隻台灣獮猴,將視猿猴身體及行為狀況野放繼續圈養於壽山動物園之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會議也決定重新規劃柴山登山動線、嚴禁餵食獮猴、監測獮猴的生態改變。市府也嚴正呼籲登山民眾不要餵養,觸法者要依法裁罰6000元。 (高雄 東森新聞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6-10     --﹥

  • [環境政策]山西省環保部門6大措施遏止環境違法行為。為改善山西的環境,近日山西省環保局推出6大嚴查行動,堅決遏止環境違法行為,實現山西省環境保護的快速發展。這6大嚴查行動是:1、嚴查違法建設項目,從源頭控制新污染產生;2、嚴查逾期未完成治理之企業,該關停的堅決關停;3、嚴查漏繳、拒繳排污費行為,用經濟手段促進污染改善;4、嚴查中小企業污染反彈,立即發現,立即查處或關閉;五、嚴查礦山生態破壞行為,遏止生態破壞;6、嚴查輻射安全隱患,確保輻射環境安全。 (陝西 新華社)

  • [生態保育]海南發現3個新物種。為期25天的海南鸚哥嶺綜合資源調查工作日前結束,調查隊共在鸚哥嶺發現並證實3個中國新記錄物種,1個海南新記錄科,4個海南新記錄屬,16個海南新記錄種。 (海南 人民日報)

  • [生態保育]廣西建成野生稻原位保護區 總面積達632畝。據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消息,廣西水稻專家經過3年艱苦努力,在廣西玉林建成了中國野生稻面積最大的原位保護區。據廣西科技情報所的調查結果,該保護區也是目前有申報的世界面積最大的野生稻原位保護區。 (廣西 人民日報海外版)

  • [生態保育]缺水、大氣污染和生態破壞威脅「三江源」生態。位於中國「三江源」地區的青海省,生態環境正在不斷地惡化,缺水、大氣污染和生態破壞等3大問題日益突出,保護「三江源」生態環境任重而道遠。 (青海 人民日報)

  • [永續發展]中國加入聯合國「環境戰公約」。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王光亞8日向聯合國秘書長安南遞交了中國加入「環境戰公約」的加入書。 (台北 中央社)

  • [生活環境]赤潮造成溫州死魚千萬 上海嚴檢浙江水產。雖然浙江海域持續1周的大面積赤潮開始消退,但已造成溫州沿海養殖區1千萬尾魚類和部分貝類死亡,上海市衛生單位為免這些死亡水產流入市面將加強檢驗。 (台北 中央社)

  • [生活環境]新疆H5N1禽流感撲殺萬隻鵝。香港政府8日晚上表示,中國農業部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通知香港衛生福利及食物局,表示在新疆發現H5N1禽流感,當局撲殺1萬3千多隻鵝,中國方面已停止對香港輸出新疆的活禽鳥和禽肉。 (香港 中央社)

[環境關懷事件]敬請聲援 關懷永和高架環快 關鍵一役 --﹥

時間:6月10日下午8時
地點:台北縣永和市台北愛河大樓一樓大廳 (環河東路三段12號)
聯絡:邱文彥 07-5255166
  (中山大學海洋系副教授、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營建署和台北縣政府堅決主張興建高架的「台北縣側環河快速道路」工程,現在面臨關鍵性的時刻!我們亟需最關鍵時間,有最關鍵團體站出來,展現守護淡水河系統的強烈民意。這可能是保護新店溪最關鍵的一役!

  雖然這段尚未發包的工程僅剩永和一段,但卻代表民眾意識的覺醒,也是交通建設和生態環境融合、朝向永續都市新思潮的重要里程碑。我們不希望沿著生態豐富、景致優美又富於人文氣息的新店溪,被粗暴的高架快速道路破壞。我們建議應該有更好的替代方案,維護新店溪和周邊生活品質,將永和塑造為文化、藝術的「水岸新都」。台北縣長候選人羅文嘉先生和行政院工程會郭瑤琪主任委員將到達會場,聆聽地方聲音。我們需要各界團體來發聲。

  當天有媒體到訪、公共電視將會錄影,希望永和一案可以成為大家推動理性抗爭的參考案例。會中也將播放5月1日,在永和市國父紀念館的環快公聽會的DVD錄影帶。敬請大家共襄盛舉!並煩轉寄公益團體、社區大學和認識的環保團體,越多人參與越有力。

  這起活動無關乎統獨或藍綠,生態環境的關懷應該沒有藍綠!只要是支持我們理念的候選人,我們都會為他加油!大家放亮眼睛,根據自己的判斷去投出理性的選票!

[世界環境日]後京都時代的城市角色:全球化與在地化之關鍵節點 --﹥

作者:林子倫 (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系助理教授)

  今年的世界環境日系列活動已在美國舊金山熱鬧的閉幕,這項起源自1972年的年度環境盛會,與國際婦女節、世界人權日並列為聯合國每年度的三大重要節日。歷年來世界環境日的活動和主題,對於喚醒民眾的環境意識,乃至於在政治上對於各國環境制度的建立,都有深遠的影響。我國亦在2002年通過的環境基本法中,明定6月5日為環境日。有趣的是,舊金山是60年前聯合國的誕生地,今年世界環境日選擇在此地召開,更有一番不同的意義。

各國城市代表簽署城市環境協定

  值得注意的是,來自世界各國一百多個城市的代表,針對今年環境日的主題「綠色城市」(Green Cities),共同簽署了一項名為「城市環境協定」(Urban Environmental Accords)的宣言,針對能源、廢棄物減量、都市設計、都市自然環境、交通運輸、環境健康、以及水資源等七大主題,擬定了21項具體的行動方案。包括在2030年之前,要求各城市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量25%,以及在2040年之前,將垃圾掩埋場與焚化爐的廢棄物減量至零等相當具有企圖心的目標。這是歷年來世界環境日首次選擇以「城市」作為主題,顯示了「城市」將會在未來的環境政策與策略中,扮演重要的關鍵角色。

  「城市」之所以成為全球環境治理的重要角色,並非偶然。從整體的趨勢來看,氣候變遷與都市化將是21世紀人類所面臨的兩項重要的挑戰。過去一個世紀以來,大氣中以二氧化碳為主的人為溫室氣體濃度的急遽增加,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負面衝擊加劇,正對人類的經濟活動、生態環境、以及政治制度帶來根本性的變化。雖然美、澳等國對於氣候變遷的科學證據仍然抱持著質疑的立場,以規範工業化國家未來之溫室氣體減量責任的京都議定書,在俄羅斯加入後終於在今年2月16日正式生效,代表了十多年來國際間對於遏止氣候變遷的持續惡化所做的努力。

都市化趨勢 城市成為全球化與在地化之網絡節點

  另一方面,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人類社會都市化的速度與規模都遠超過我們的想像。1800年時,全世界只有倫敦是唯一一個超過百萬人口的城市,而當時前一百大都市的總人口也不過兩千萬人。到了1990年時,世界前一百大都市的總人口已超過5億4,000萬,其中約有2億2,000萬人口集中在前二十個超過千萬人口的「鉅型城市」之中。而目前全球已有超過半數的人口居住於都市之中,這是歷史上的頭一遭,而且還以每星期約100萬人的速度往城市移居,這樣的情況在第三世界的城市中特別嚴重。預估到2030年,全球將有60%的人口居住於城市。可以想見,如此快速的都市化將對各城市的經濟、社會、治安、交通以及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的威脅。

  因此,城市在全球政經體系的角色,並沒有因為全球化、人才流動、以及資訊與通訊科技的普及而弱化。相反的,由於城市在全球經濟體系的生產、技術與能源消費中心的角色,讓城市成為氣候變遷的全球化與在地化之關鍵網絡節點,在全球地方化的過程中,城市將扮演更主導性的角色。

  城市在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角色強化的趨勢,已逐漸成型。成立於1990年的歐洲「能源城市協會」,即是一個跨國性的地方政府組織,它的成員來自歐洲21個國家超過300個城鎮,該協會認為城市政府在邁向永續能源的經濟社會轉型上,將扮演關鍵性的角色。舉例來說,歐洲超過75%的能源消費集中於都會區,而僅僅倫敦一個城市所製造的溫室氣體甚至比希臘或愛爾蘭排放總量還多。因此,該協會鼓勵各城市會員,訂定符合在地的永續能源策略,來面對全球的環境變遷。另一個重要的國際組織,是由「地方環境行動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Local Environmental Initiatives),在1993年發起的「城市氣候保護計畫」(Cities for Climate Protection Programme),目前全球共有超過675個城市加入,溫室氣體的總排放量約佔全球10%。「城市氣候保護計畫」積極地協助參與的城市會員,提出地方因應溫室氣體減量的行動策略。長期而言,該組織要求參與的城市必須完成溫室氣體排放清冊的建立與推估、設定減量的目標、研擬與執行地方的行動方案、並提出監督與結果報告。事實上,「地方環境行動國際委員會」已成為國際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的年度締約國會議的重量級角色。

以城市為節點邁向國際 跳脫國家主體慣性思考

  城市與氣候變遷的連結,對台灣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策略的思考,具有幾個層面的意義。第一,它跳脫台灣在國際環境議題上,以國家主權為主體的慣性思考。雖然台灣無法參與各種國際環境公約的協商與締定,但是這不應該成為台灣迴避國際環境責任的藉口。雖然美、澳等國的中央政府未簽署京都議定書,兩國許多的城市已自願性的加入「城市氣候保護計畫」,仍然依京都議定書的減量要求,擬定城市規模的行動方案。第二,它將氣候變遷的主流的「全球性思考」,與「地方性的行動」透過「城市」重新扣合,讓城市成為連結全球議題與地方行動的樞紐,在全球環境的脈絡下,地方政府的角色也將被重新界定。第三,它將開啟城市環境外交的新網絡,台灣的城市可透過與其他城市的合作,連結成新的治理網絡,經由城市經驗的交流,擬定因應氣候變遷的策略與行動方案。

[我們的島]地球浩劫 --﹥

文字記者:陳佳珣 (公共電視)
攝影記者:朱孝權、陳志昌 (公共電視)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農業社會規律的作息,是依照四季的更迭,週而復始。對於氣候的變化,我們的老祖先發明了農民曆,把一年分成24節氣,讓農民在耕作時有所依循,有一句諺語,「種田無訂例,全靠著節氣」,更說明了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苗栗縣西湖鄉以生產文旦著名,往年,在這個時節,農民應該是在田裡除草、施肥,今年,卻是心酸地篩選掉畸形的柚子,畸形的比例高達1/5,連經驗老道的農民都是第一次遇到。農民說,今天春天氣候寒冷,開花期延遲了15天,開花期又遇上焚風,不僅結果率差,農民還得擔心,由於開花期延遲,以往在8月初收成的柚子,會來不及在中秋節之前上市。

畸形的柚子必須淘汰,由於氣候變異,這是苗栗西湖的文旦種植區第一次出現這麼多畸形柚。 今年氣候異常,3月初的大雪,讓中海拔的雲林古坑、嘉義梅山等地區也罕見的降下皚皚白雪。

  今年春天的氣候特別詭異,一波又一波的低溫特報,讓高海拔的山區成為一片銀色世界,尤其是3月初的那場大雪,更讓大家印象深刻,連中海拔的雲林古坑、嘉義梅山等地區,也罕見的降下皚皚白雪。這場雪,讓靠天吃飯的農民損失慘重,根據農委會的統計,農業損失共超過4億元。

  大氣變化原本就難以捉摸,我們的祖先長期觀察氣候變化的週期,而訂定了24節氣,對於已經有46億年歷史的地球來說,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只是時間光譜上的一個點,地球氣候的變化,穩定的在冰河期與間冰期之間輪替,主要是受到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所影響。大氣學者研究地球在這40萬年來氣候的變化,發現空氣中甲烷以及二氧化碳的濃度,與氣溫變化呈正相關。但是,這兩百年來,工業革命後,化石燃料的使用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形成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暖化。一百年來,大氣溫度已經上升0.6度,各地紛紛出現極端氣候。

  氣溫上升,降雨的日子卻減少,旱災、熱浪頻頻登上國際新聞的版面,3年前,北部地區大缺水,農業與工業就上演了一場「搶水大戰」,這波旱災從桃園延伸到台北,大台北地區還採用供水4天停1天的限制,民眾苦不堪言,經濟與商業活動也大受影響。不只是旱災,水災、土石流的災情也常發生。因為氣溫上升,大氣的水氣量上升,總降雨量並沒有減少,但是乾旱的時間增長,雨水降下來的時間減少,所以出現暴雨的機率就增加了,這幾年,幾次大的颱風,都造成慘重災情。未來水資源的管理、防災體系、防洪體系,都要重新思維在氣候變遷下如何因應。

3年前的北部大缺水,土地乾涸,農業與工業用水上演了一場「搶水大戰」,民眾苦不堪言。 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形成溫室效應,已造成全球暖化,台灣高二氧化碳排放的產業卻持續增長。

  全球暖化造成北極結冰的時間減短,研究人員發現,在過去25年中,冬天曾經延後2、3個星期才報到,而春天卻提早來臨,造成北極熊的覓食時間也跟著縮短,北極暖化的速度是其他地區的兩倍,在這個世紀末之前,北極夏季的海冰至少有一半會融化,北極熊的未來岌岌可危。與北極的海冰一樣,喜馬拉雅山的冰河,以每年倒退10到15公尺的速度在融化,短期內中國、印度、尼泊爾的居民,都將面臨洪水的侵襲,但是在幾十年後,融雪水源枯竭,好幾億人口會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問題,糧食生產、經濟發展都會受到衝擊。另外,濕地減少、河川環境惡化的問題,也都一一浮上檯面。

  北極海冰與高山冰川融化帶動了海平面上升,在這個世紀末,海平面就會上升10到91公分,太平洋許多島國可能會消失在世界地圖上,這些國家有些是台灣的邦交國。對台灣本身來說,不只會失去一些國土,居住在地層下陷區的民眾,更因為暴雨以及海水上升的雙重影響,增加淹水的危機。對海岸生物來說,則是棲地減少,造成生存危機,國家級的保育類野生動物─黑面琵鷺,會有3分之1的棲地被海水淹沒。

  珊瑚礁生態系,對全球暖化更為敏感,學者估計,因為海水溫度上升,在2050年,世界的珊瑚礁沒有一處可以存活。珊瑚礁生態是海洋食物鏈的基礎,如果珊瑚白化死亡,對海洋生態影響甚大,漁業資源將大幅減少,而且珊瑚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如果珊瑚礁生態系崩潰,全球暖化的情形會更嚴重。

  全球暖化是危機,也是轉機。早在1992年,聯合國就已經通過「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世界各國已經有了共識,要搶救我們所生存的地球,經過5年的努力,1997年各國在日本簽訂「京都議定書」,明定了溫室氣體減量的時程、目標以及相關的規範,去年11月,俄國加入京都議定書,這個國際公約終於達到生效的門檻。今年2月16日,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世界各地的人們以不同的方式來慶祝,另外,也有人抗議美國拒絕加入京都議定書,這項國際公約如何運作,現在還在摸索的階段,而對人類文明來講,已經邁入一個嶄新的開始。

[活動]山神的子民-鄒族特富野部落 --﹥

  時 間:7月2-3日(六-日) 
  地 點:嘉義縣市
  主 辦:523登山會 02-25557523
      E-mail: 523@523.org.tw

  特富野的自然生態資源非常豐富,在自然景觀上並未受到太多的人為開發及破壞,原始林中,隨處可見長於樹上或路邊的巨大山蘇與爬藤植物,部落內的步道均有進行一定的規劃與解說,而部落外更有昔日鄒族的狩獵路徑,及新發現的二代神木,陽光灑在森林中的山葵田,更是觀賞野生動植物的好地點。

  沿著巨檜神木的故鄉阿里山走入山神與祖靈的居住地,讓鄒族獵人帶領大家尋訪野生足跡,與長老圍爐學習鄒族文化的精神和傳統,以及原住民世代累積傳承的生態智慧。

[活動]和美山上石梯坑古道 --﹥

  時 間:6月18日(六)
  地 點:台北縣東北角石梯坑古道
  主 辦:523登山會 02-25557523
      E-mail: 523@523.org.tw

  和美山上石梯坑古道,跨越了鼻頭角,也看盡東北角美麗的山海風光。又稱蚊子坑山的和美山,登頂後視野展望絕佳,可俯瞰鼻頭角、龍洞灣及和美以南至福隆的海岸。往石梯坑古道的山徑上,林木幽幽,蟲鳴鳥叫不絕於耳,心情不但輕鬆愉快,縱算穿越樹林芒草、攀登上下陡坡也不覺辛苦。

[課程]夏季自然生態攝影班 --﹥

  時 間:6月15日至8月3日(每周三或六、日)
  地 點:台中分會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35號)
  主 講:賴加進、何俊霖
  主 辦:荒野保護協會台中分會
  報 名:即日起,額滿為止
  聯 絡:04-23720986 傳真04-23723235
      E-mail: gy2@ms66.hinet.net

[營隊]小淘氣生態童玩營 --﹥

  時 間:7月12-13日(二-三)
  地 點:永明寺
      (台北市士林區仰德大道2段100巷22號)
  主 辦:永明寺、財團法人玄妙和尚文教基金會
  協 辦:台北市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 02-23661011
  聯 絡:聖慧法師、柯秀禎02-28611139  傳真:(02)2862-2009
      E-mail: tnature@ms48.hient.net

  「童玩」是老一輩在童年時代風行一時的玩具,在那物資不甚豐裕的年代,當時只有少數人家有電視,運動休閒的場所也較少。隨著時間過往及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古早的童玩對成年人而言,已從記憶中逐漸淡忘,對現在的小朋友來說,卻像是遙不可及的夢。此次營隊希望引導大家找回失落已久的童趣,並從童玩中去體驗自然的律動,達到「做中學」的教育目標。

[營隊]第一屆南方青年營 --﹥

  時 間:7月12日-15日(二-五)
  地 點:南台灣
  主 辦:南方青年希望工程團隊、南主角雜誌、高雄縣青少協會
  協 辦:台灣智庫、台灣民主基金會
  對 象:全國各大專校院在學學生及高三畢業學生
  報 名:即日起至6月27日截止
  聯 絡:蘇建霖0919159003 黃耀寬0911180626
      E-mail: SouthYouth@gmail.com

  透過營隊4天3夜實地參訪南台灣行程,希冀藉由台灣多元文化的不同角度,包括串連傳統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海洋產業、生態及原住民…等觀點,經過來自全國各地學員們彼此討論、激盪思考與獨立判斷,共同關心、認識、肯定我們生長的土地,讓青年了解自己所生活的地方是怎麼樣的一個社會,也因此會有更多的互動與交集,使更多青年有機會一起來學習跟成長,並期待能為她做些有益的事情,將感動化作行動。營期中,各小組將針對這次的南方參訪行程進行激盪並於最後一天發表南方觀點,請各界人士給予評論。我們也深信,只有真正關懷土地、願意學習與服務社會的人,將來投入工作時才會有更積極的作為、創意的思考以及對社會的正面助益,這也是舉辦此營隊的遠程目標與最高宗旨,更是活動的主要價值。

[徵求]523登山會招募志工 --﹥

  時 間:即日起報名
  報 名:523登山會 02-25557523
      E-mail: 523@523.org.tw

  523自今年6月份開始舉辦一系列的「牽手無礙,親近自然」公益活動,讓大自然所賜與的神秘禮物傳遞給更多的人。也許對你我來說,親近自然並不困難,但對身心障礙的朋友而言,想要接觸自然卻不容易,讓我們幫助這些朋友,也能一起走入自然的懷抱吧!

[節目預告]觀點360度-非消費不可 --﹥

  播出日期:6月10日(五)  晚上10:00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來  賓:「關注全球化資訊中心」召集人楊偉中

  台灣在2002年成功加入世界經貿組織後,許多政府官員不斷的提倡「全球化」口號,在其光鮮亮麗的外表下,事實可能為人詬病:各國企業相爭關廠遷至低度開發國家剝削當地勞工、好萊塢影片蠶食鯨吞了各國本土文化及視聽產業…等等,於是在「全球化」的過程中逐漸發展出「反全球化」的聲浪。《非消費不可》這部贏得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評審團大獎的紀錄片,就告訴觀眾何謂「反全球化」。

[節目預告]我們的島-搶救未來(上)  --﹥

  播出日期:6月13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6月15日(三) 上午10:00-11:00重播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封面故事】地球浩劫

  大氣變化原本就難以捉摸,我們的祖先長期觀察氣候變化的週期,而訂定了24節氣,對於已經有46億年歷史的地球來說,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只是時間光譜上的一個點,地球氣候的變化,穩定的在冰河期與間冰期之間輪替,主要是受到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所影響。大氣學者研究了地球,在這40萬年來氣候的變化,發現空氣中甲烷與二氧化碳的濃度,與氣溫變化呈正相關。但是,這兩百年來,工業革命後,化石燃料的使用,卻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形成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暖化,這一百年來,大氣溫度已經上升0.6度,各地紛紛出現極端氣候。

【人與自然】低碳時代

  京都議定書生效,代表「低碳時代」已經來臨,雖然大家還在爭執台灣的減量目標,政府還認為台灣不是京都議定書的締約國,沒有二氧化碳減量的目標,但是企業界已經開始未雨綢繆,了解京都議定書對企業經營的衝擊。二氧化碳排放量,產業佔總排放量的55%,如何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成為重要的課題,中鋼在這十幾年來的努力,值得大家借鏡。另外一個方向是調整產業結構,目前台灣能源成長率甚至高於國民所得的成長,主因來自產業結構,高二氧化碳排放的產業持續投資,低耗能、高附加價值的產業卻成長緩慢。從1998年全國能源會議到現在,喊了七年的產業轉型,實在看不到具體成果。

【看守台灣】動力新時代

  根據交通部統計,台灣平均每2人就有一台機車,每平方公里3300多輛,密度為世界第一,汽車平均5個人有一輛汽車,每使用一公升的汽油會造成約2.75公斤的二氧化碳,每輛機車所排放的有害廢氣,跟汽車不相上下。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

A)台灣、中國新聞掃描志工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的新聞(閱讀相關報導能夠有相當感觸者)
  2.基本的電腦操作(會上網、文書處理、郵件軟體操作)
  3.願意接受職前訓練(居住大台北地區者親至辦公室,其他地區人士以網路教學;訓練內容含新聞收集、編輯與送入資料庫流程,約3小時)
  4.每週志願服務的時間為1次,花費1小時(時間可協調),願意長時間配合(最少3個月)

B)活動訊息文字編輯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2.願意負責每日電子報活動訊息區塊的編輯工作,作業時間彈性
  2.基本的電腦操作(會上網、文書處理、郵件軟體操作)
  3.勇於主動聯繫並求證消息來源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寄至 pon@e-info.org.tw

環境資訊電子報徵求全職編輯 --﹥

  工作地點:萬華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聯絡方式:請逕寄簡歷至: service@e-info.org.tw

二度就業之婦女或退休人士可

需會使用網路與電腦文書軟體,或願意接受訓練,肯學習,能自學者佳!

工作內容為:
  1.企劃:專欄、專題、特別報導
  2.執編:下標、排版、標注、查證、邀稿…
  3.採訪、撰稿:追蹤重大議題、事件、專文
  4.執行專案
  5.讀者回應及其他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徵求志工 --﹥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需要三大部分編輯人力投入:

(A)外來種在地資料彙編志工:能從外來種資料庫中擷取當地相關資訊並整理成對讀者有用資訊。
(B)英翻中志工:翻譯國際外來種資料訊息與文章,每篇約兩千字
(C)中翻英志工:翻譯台灣在地外來種資料訊息,登錄外來種資料庫網站,篇幅不定,但不會太長。
(D)採訪編輯志工:對外來種相關知識有興趣之編輯志工,能編輯或撰寫相關訊息者。
(E)其他配合:如,對外來種資料庫資訊蒐集及建置有興趣者;或是能出外採訪進行活動或主題專訪等..。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dalier@e-info.org.tw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