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資料檢索

2005-06-19(全文版)

視聽嚮宴 [攝影賞析]東西海洋印象之旅(二)
[綠色影展]無米樂 勝於劇情片的紀錄片
專  欄 [專欄作家-賈福相]人與海 (上)
寓教於樂 [開懷篇]狗明星會玩牌的狗
[猜一猜]蜘蛛人是什麼顏色
編輯報報 重讀「小樹」的感動
本會訊息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環境資訊電子報徵求全職編輯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徵求志工
最新的「2003環境資訊年鑑」熱騰騰上市!
攝影賞析邀稿自然書寫邀稿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攝影賞析]東西海洋印象之旅(二)  --﹥

資料提供:高遠文化

澎湖

澎澎灘
澎澎灘•吳志學攝

那年
我們趕在東北季風開始之前
乘著直昇機
拍下這個像海上麥當勞的沙灘在北海上新生

軌跡

傳統捕魚方式
傳統捕魚方式•由左至右:叉魚•抱墩 •雙心石滬

   漁人之島上,仍存在著一些古老的漁法,紀錄下數百年來,澎湖在漁業上的開發歷史。

粹煉

澎湖地質地形
澎湖地質地形

   一千七百萬年前,在台灣海峽頻繁的火山運動中,熔鑄了美麗的菊島,海洋與風力的侵蝕作用,將這塊島上的玄武岩地形,雕塑的更為壯麗。

綠蠵龜保育

一個生命的誕生記錄
一個生命的誕生記錄•由左至右:綠蠵龜爬痕•綠蠵龜蛋•小小綠蠵龜

 
   淳樸的望安擁有潔淨無暇的沙灘,每年夏天,綠蠵龜媽媽會趁著夜色,上岸尋找適合產卵的地方,沙灘上履帶一般的印子,則是龜媽媽留下的足跡。綠蠵龜研究人員,在每個夏夜,都必須到海灘巡守,以紀錄下每隻母龜的產卵情形。約50天後,小龜會破殼而出,爬向大海,展開漫長的成長歷程。而來不及跟著兄弟姊妹一起孵化的龜卵,會由研究人員在孵育後,施行野放。

圖文轉載自高遠文化《東西海洋印象》筆記書,目前該書已售罄,有興趣的讀者,請寫信至book@e-info.org.tw,註名聯絡人姓名、電話、E-mail與需求冊數,我們將於累計滿500本後商請高遠文化再版並針對訂戶進行個別通知。

書籍規格:尺寸為15x17cm;紙張:封面(進口250P高級美術紙) 內頁(80P全木道林);共280頁、143幅照片

價格策略:募集500本以上,每本售價250元;募集1000本以上,每本售價199元;10本以上團購可免郵資並享9 折優惠。

[綠色影展]無米樂 勝於劇情片的紀錄片 --﹥

作者:香鯨

崑濱伯說「心情放輕鬆,不要想太多,這叫做無米樂啦!」  看完了無米樂,第一個印象是難得看到大家帶著微笑走出劇院。學長笑稱,這是一部勝於劇情片的紀錄片。

  記錄片如何可以拍得如此出色,引人入勝?

  當然,出色的主角是不可或缺的。崑濱伯的樂天知命,即便是在人生的旅途上,碰上不可解的問題,不論是歷經農業政策改變,或是自身病痛折磨,仍然能以愛土地、怡然自得的生活態度,順應天命;自在地堅持著對土地的熱愛。

煌明伯用手工鋤草因為他說太常噴灑除草劑,會破壞土壤  這部片,相對於南方澳海洋紀事,是以暖色系的色調處理,也因而喚起了每個人心中,對大地的溫暖回憶。看四季稻作,不禁讓我回想起過往,最愛騎著腳踏車,前往外婆家附近的稻田,坐看一片綠油油的秧苗;或是在傍晚時分,看著外公映著金色斜陽,在田中辛勤工作的背影。回想起這些場景,一陣暖意湧上心中,讓人感覺平和、安祥與溫馨。

  然而,隨著時代變遷、農業輪休耕政策,這類的溫暖回憶,恐怕也僅能停留在我們這一世代的心中。

米,是台灣非常重要的傳統文化表徵  隨著加入WTO,農業凋零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年輕人外流、不願付出勞力,換取微薄不成比例的報酬;此外,土地承載力降低、全球氣候變遷等問題,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台灣的農業產值。這些改變、心酸,都隱在主角們爽朗的笑聲後,使得這部片,帶更有深層的寓意。

  聽到無米樂創下票房佳績,著實感到欣慰,在希冀台灣的記錄片越拍越好之餘,我更想做的是,邀請我的外公、外婆,一同到戲院,欣賞這部意義深遠的片,重溫他們對這片土地的熱愛。

[專欄作家]人與海 (上) --﹥

作者:賈福相

  高中三年級時,我讀了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這是我讀的第一本英文名著,一知半解,像是初戀,被那種粗獷的浪漫咀嚼著,感到了海的無情,海的孤獨,與我幼年時讀冰心的海的溫柔完全不一樣。

  今年我66歲,從一個多惑的少年無知,到一個垂垂老矣的教授,大半輩子海洋研究,大半輩子江湖生活,海的浪漫還在,仍然是溫柔,仍然是粗獷,但浪漫的深處卻埋著一件件蒼涼的記憶,這篇文章是對海洋的解剖,也是痛心,痛心因為瞭解。痛心因為愛。

  斯維亞.奧爾(Sylvia Earle)說:「如果海病了,我們會感覺到,如果海死了,我們會跟著死去,人類的前途與海是分不開的。」過去幾年,在課堂上,在各種職業組織集會上,在與朋友們聊天的時喉,我也常常這樣說,說的大多了:反而會產生一種不真實的感覺,但每次自海邊回來,又覺得自己說的不夠,有些事一定要不停的說。

  一年前帶著兩歲半的孫兒到香港科大的海邊散步,剛剛是暴風雨後,剛剛是退潮時候,沙灘上有一張破沙發,幾個廢油筒,幾把掃帚,幾把牙刷,無數的塑膠袋,塑膠瓶,幾條死魚,男人的保險套,女人的月經棉,一堆堆硬體垃圾,真是睹目驚心。白白無垢的沙灘已成記憶,那種乾淨的沙灘我的孫兒恐怕看不到了。科大是香港十大名勝之一,被稱為樂園,樂園已失。我們這一代豈能沒有責任?

  科大的海就是香港的海,就是台灣的海,就是地中海,海沒有門牌號碼。

  海屬於每一個人,又不屬於任何人,這樣就犯了罪,外海捕魚,現代人可以放下40里長的網,用直升機,用返音器或雷達探測魚群的大小和位置。人要魚,鯨和鳥也要魚,40里的網撈起來的有魚、有鳥、烏龜,也有數不盡的其他動物,但捕魚人要的只是那些有經濟價值的魚,其他的只是陪葬者。秦始皇由泥人、泥馬陪葬,殘酷的君王們也曾用活人陪葬,而今日捕魚者卻用千千萬萬的海上生命陪葬。

  兩百年前捕鯨,是人與鯨戰,是一場比較公平的戰爭,有時鯨勝,有時人勝,有時兩敗俱傷。但人比鯨聰明,捕鯨者發明了帶炸彈的魚叉,製造了可以在海上煉油的工廠船,鯨越來越少,兩百年不到,這些曾是海上霸主的最大動物,有些品種已快絕跡了。

  人聰明,人能發明武器和大船,戰勝了鯨魚,人是不是需要更高的聰明,去瞭解當鯨魚絕跡的時候,海洋就失去平衡,物種就失去平衡,這種幾十萬年才達成的平衡,一旦失去,人何以堪?

  海洋在40億年前形成,生命在35億前在海中開始,人的存在只發生在500萬年之前,而人的文化只有一萬年歷史。全世界人口在200年以前只有10億,1930年人口是20億,150年不到就增加了一倍,從1930年到今天才60幾年,世界人口卻增加了3倍,快60億了。1947年帶我們離開山東濟南的一位劉校長曾大聲疾呼的要把我們帶回山東,要不然,「就對不起山東的3800萬父老!」那只是40年以前的事,言猶在耳,劉校長可能健在,山東的流亡學生群中一定也有人記得,而今天山東的人口已快一億了。

  人口數目,並不是故事的全面,因為隨人口增長,每人每天消費量也大增,人類的近代史真是一部「消費」競爭史,一切戰爭和屠殺,如果把所有漂亮的口號除掉,無非是為了財富。財富來自大氣,來自海洋,來自土地,一切貪婪和自私的行為,用長網捕魚,用炸彈和毒藥捕魚,從淺海和珊瑚礁豪奪強取,海岸上林列的工廠和住家把有毒的廢物排到海洋,等等,都是必然,人活著就要生存,就要累積一些財富,問題是人太多,地太少,人口還要增加,地卻不能長大,所以人口成了問題癥結。

  現代工業的一大奇蹟是發明了塑膠,這種原料又輕便,又耐久,又便宜,可硬可軟,可以印成一張張的紙幕,也可拉成長長的線,1990年,美國就出產60億磅的塑膠,今天我們日常生活衣食住行那一樣也離不開塑膠,有些只用一次就被遺棄了,譬如飛機和旅館用的牙刷、剃刀、水林、浴帽等等,這樣作既經濟又實惠,又能招引顧客,我們很少想到,被遺棄後,這些幾百年不壞的物品會到那裡去了,除去從陸地流到海的垃圾,較大的商船每天可投入海中1000磅塑膠垃圾,世界上軍艦、商船、漁船、海上抽油站、私人遊艇,何止千千萬萬,海再大,也有一天被填滿。

  用塑膠作的盤子、瓶蓋,電器零件可以千年不壞,而我們塑膠工業才50年。塑膠品在海面漂流久了,有些就漸漸下沉,成了中水層的漂流物,再久了就會沉到海底,覆蓋住珊瑚、海綿,海稍和其他底棲動物。這些中水層的塑膠,可能會被認為水母而被魚和龜吞下,有些被棄的魚網更可怕,最近在阿拉斯加海中撈起一張20里長的「鬼魚網」,上有250隻死鳥和數不盡的死魚。(待續) 

[開懷篇]狗明星 --﹥

  有一天有一個人帶著一條狗到唱片公司,他說他是這條狗的經紀人,並說他這條狗會唱歌跳舞,老闆不相信,就叫小狗表演一次。

  當音樂響起,小狗跟著音樂載歌載舞,老闆口瞪目呆的看著小狗,一邊想著這一次撿到搖錢樹了,就趕快拿出合同希望與狗簽約,沒想到忽然一條大狗衝進來,把小狗銜走了,老闆問:「怎麼回事?」

  經紀人無奈的表示:「唉!那是他媽媽,他媽媽希望他兒子成為一個醫生,演藝圈太複雜了!」

[開懷篇]會玩牌的狗 --﹥

  有一個人養了一隻狗,那隻狗非常聰明,牠會算術、接飛盤、站立,更厲害的是牠會玩僑牌,主人無聊時都會跟狗狗玩僑牌打發時間,後來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知道有那隻非常聰明的狗。

  有一天,有一位記者來訪問那個主人,記者:「聽說你家的狗非常聰明」

  主人:「沒有啦,牠很笨說。」

  記者:「為什麼呢?牠不是會陪你玩僑牌嗎?」

  主人:「可是牠一拿到好牌就會搖尾巴呀!」

[猜一猜]蜘蛛人是什麼顏色 --﹥

  蜘蛛人是什麼顏色的?

  答:紅色? 不對.......答案是白色!因為........

    s-pi-der-man (是-白-的-人)

[編輯報報]重讀「小樹」的感動 --﹥

值日生:小編乙

  本期的攝影賞析,高遠文化提供的東西海洋印象(二),讓我們看到海洋文化之美,但隨即在賈福相的「人與海」,卻又赤裸裸剖析了人對海洋的摧殘。小編不免深索,科技與物質生活是否帶給我們滿足呢?

  這正好呼應了小編最近重讀了一次大學時代最愛的「少年小樹之歌」。這本書是我大學時代最喜歡的書之一,回憶初入「小樹」中富麗栩栩的世界,心頭仍舊澎湃不已。近日正好有個機會,在讀書會中介紹此書,於是又得以仔細咀嚼書中無所不在的原始智慧。作者生動的自述,彷彿呈現一幅幅畫卷,萬物蓬勃生機躍然紙上;在不思議的悸動間,讓讀者找回失去的自然鏈結,並對文明世界奢華外衣底下晦暗的層面深刻反思。你我是否就像滾輪上奔跑的白鼠,筋疲力竭之後,與幸福終站的距離卻絲毫沒有縮減呢?或許只有時間才知道答案吧!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

A)台灣、中國新聞掃描志工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的新聞(閱讀相關報導能夠有相當感觸者)
  2.基本的電腦操作(會上網、文書處理、郵件軟體操作)
  3.願意接受職前訓練(居住大台北地區者親至辦公室,其他地區人士以網路教學;訓練內容含新聞收集、編輯與送入資料庫流程,約3小時)
  4.每週志願服務的時間為1次,花費1小時(時間可協調),願意長時間配合(最少3個月)

B)活動訊息文字編輯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2.願意負責每日電子報活動訊息區塊的編輯工作,作業時間彈性
  2.基本的電腦操作(會上網、文書處理、郵件軟體操作)
  3.勇於主動聯繫並求證消息來源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寄至 pon@e-info.org.tw

環境資訊電子報徵求全職編輯 --﹥

  工作地點:萬華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聯絡方式:請逕寄簡歷至: service@e-info.org.tw

二度就業之婦女或退休人士可

需會使用網路與電腦文書軟體,或願意接受訓練,肯學習,能自學者佳!

工作內容為:
  1.企劃:專欄、專題、特別報導
  2.執編:下標、排版、標注、查證、邀稿…
  3.採訪、撰稿:追蹤重大議題、事件、專文
  4.執行專案
  5.讀者回應及其他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徵求志工 --﹥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需要三大部分編輯人力投入:

(A)外來種在地資料彙編志工:能從外來種資料庫中擷取當地相關資訊並整理成對讀者有用資訊。
(B)英翻中志工:翻譯國際外來種資料訊息與文章,每篇約兩千字
(C)中翻英志工:翻譯台灣在地外來種資料訊息,登錄外來種資料庫網站,篇幅不定,但不會太長。
(D)採訪編輯志工:對外來種相關知識有興趣之編輯志工,能編輯或撰寫相關訊息者。
(E)其他配合:如,對外來種資料庫資訊蒐集及建置有興趣者;或是能出外採訪進行活動或主題專訪等..。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e-info.org.tw

攝影賞析邀稿 --﹥

  「攝影賞析」是我們繼「自然書寫」之後,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

  這回,我們期望藉由「以影像為主體」的「生態攝影作品賞析」,引導讀者進入攝影者拍攝時的生態觀察現場與生態情境之中,讓讀者得以更生活化的方式瞭解豐富多采的生態現象,且靜心感受身歷其境的驚喜吧。

  歡迎各界投稿,並附上200-500字左右的文稿(word檔案格式或純文字格式),敘訴拍攝時的週邊生態環境與心得。照片請使用像素400*400以上之JPG格式檔案,圖檔過大時,我們會視情況調整大小。編排上以一篇文稿搭配一幅照片為原則,但也會尊重作者之創作考量。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自然書寫邀稿 --﹥

  自然書寫是我們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