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害污染]新生兒血液中赫見百餘種毒化物 --﹥
美國,華盛頓,2005-07-14 (ENS)- 一份由美國環保團體「環境行動團體」(EWG)所委任之研究,針對十組美國新生兒的臍帶血中發現,胎兒在母體子宮內時,早已曝露於百餘種毒性化學物質之威脅。研究和推廣單位請求一實驗室進行測試十組美國紅十字會臍帶血樣本,依據該團體指出,其中含有大量殘留人體的工業與農藥等化學物質,以及其他曾被研究的污染物。 該團體欲測量化學物質從多早開始就會在人體內累積,實驗室測試發現100多種工業化學物質、污染物和殺蟲劑在母體和胎兒之間透過臍帶血來回輸送。 血液採樣是從2004年8、9月在美國醫院出生的嬰兒身上取得的。這項分析針對413種工業和一般消費產品上的化學物質,結果平均在這些嬰兒血液裡發現200種污染物。 分析所檢測的污染物包括汞、阻燃劑、殺蟲劑和全氟辛酸銨,一種在製造鐵弗龍時所使用的化學物質。總的來說,嬰兒的血液裡含有287種化學物質,其中有209種是過去未曾在臍帶血中檢測出來的。 EWG研究部副主席豪立翰(Jane Houlihan)表示:「多年來,科學界已針對空氣、水、陸地和食物中的污染進行研究,最近他們則開始調查這些污染對成人健康的衝擊。但現在我們發現,污染已經對嬰兒發生影響了,而且是在他們發展中的重要階段就開始了。」 美國工業所製造並引進的化學物質約有7萬5千種。現行的規範體系並沒有要求在所有化學物質應用到產品之前進行全面性檢測,同時這個體系也沒有授權美國環保署預防有害化學物質應用到產品中或釋放到環境裡。自從1976年聯邦《毒性物質管理法案》制定以來,環保署所發布的規定只管控9種化學物質。 EGW指出,當前的體系放任已知對人體健康會明確造成危險的化學物質留存在市面上,即使有其他更安全的替代物可供使用。《華盛頓毒物聯盟》政策執行長,同時也是三個孩子的母親的瓦雷里亞諾(Laurie Valeriano)說:「我們的子宮不應該是毒物儲存的地方。嬰兒有權利免於毒物而出生。現在該是徹底檢修目前的規範體系的時候了。」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5/2005-07-14-01.asp ◆[環境哲學]亞馬遜部落墾求 葉蘇尼國家公園內暫興石油計劃 --﹥
厄瓜多,基多,2005-07-14 (ENS)- 厄瓜多政府週二(12日)成立一專責委員會,負責調查與評估巴西石油公司在即的開發計劃,對於生活在厄國土地上的原住民華拉尼(Huaorani)人之衝擊及影響。於此之前,約150名華拉尼人來到首都基多,並且正式聲明請求停止於葉蘇尼國家公園(Yasuni National Park)內一連串築路及石油開採計劃。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5/2005-07-14-02.asp ◆[能源議題]AWEA新聯盟 獻風能開發者支持之吻 --﹥
美國,華盛頓,2005-07-14 (ENS)- 美國一國家風力能源推廣聯盟AWEA(American Wind Energy Association)正籌組一個新的風力開發支持集團,並且向美國人民闡揚風力所能帶來的諸多益處。此一集團所扮演之角色由美國風力能源協會發起並策劃,旨於平衡反對派對全美地區所恣意散佈對風能的錯誤觀念。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5/2005-07-14-03.asp ◆[生態保育]美加合作查緝 檢控多倫多一藝術家販瀕絕種生物 --﹥
加拿大,多倫多,2005-07-14 (ENS)- 據加拿大與美國野生生物官員所告戒,網際網路已明顯逐漸成為非法貿易野生生物標本與商品之利器。一名多倫多男子13日被控於網路上販售瀕臨絕種動物之部分價值肢體,因而兩國乃發出此警告。雙方官員憑藉著無間之合作,進行跟監並逮捕葛萊柏森(Mark J. Gleberzon),並指控該男子所販售之商品涉嫌含有瀕臨絕種生物之遺肢。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5/2005-07-15-02.asp ◆[永續發展]海嘯特使柯林頓警示:難關仍於前頭 --﹥
美國,紐約,2005-07-14 (ENS)- 前美國總統柯林頓於聯合國位在紐約的總部之會議中表示,自去年十二月印度洋海嘯災變後,重建工作最為艱難之階段仍處於前頭。例如柯林頓作為聯合國海嘯災後重建特使,稍早至印度洋國家堪視重建情形,他指出,儘管救援資源可勉強滿足基本需求,然而這些國家中仍有許多人生活在簡陋的帳篷裡,並視其為半永久性之庇護所。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5/2005-07-14-05.asp
環境資訊協會 吳懿婷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聖平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5/2005-07-14-09.asp 作者:賴偉傑 我曾經做個小小的實驗,問很多人,什麼叫節約能源,結果幾乎十之八九的人第一個直覺的答案,都說是要「隨手關燈」,也有很多人是說「少開冷氣」,至於其他的答案,相對比例就比較少。這是一個有趣的結果,除了顯示從小教育的徹底成功,卻也顯示出台灣對能源教育的刻板與呆板。因此,我們就來做「節約能源」各種聯想,甚至新的定義。 這是台電公司2003年7月16日的新聞稿:「今(16)日下午台北市出現攝氏37.6度高溫,下午一時至二時間,全台一小時平均最高用電量達2,846萬瓩,再創新高。台電表示,今天系統淨尖峰供電能力為3,038萬瓩,最高瞬間負載為2,875萬瓩(13時40分39秒),備轉容量163萬瓩。近來氣候持續呈現高溫,預估用電量將維持高檔狀態,台電公司除特別呼籲社會大眾共同支持國家電力建設外,並請國人節約冷氣用電」 你一定很習慣這樣的新聞報導,但你是否不知不覺接收且接受了下列訊息?用電吃緊請大家節約冷氣用電、台灣還是可能會缺電、而且要吹冷氣就不要反對蓋電廠。但其實這則新聞傳達了一些訊息和現象,更值得進一步解讀: 1.創新高的瞬間負載為2,875萬瓩,是發生在下午13:40:39那一秒,而不是整天。台灣的用電在一天內的落差是很大的,在白天尖峰與晚上離峰用電比是3: 2,也就是說如果白天的尖峰時有百分之十的備用容量,到了晚上離峰時刻就有將近百分之四十的備用容量,換算來講白天跟晚上的預留備用的電量差距是將近五座核四廠的發電量。所以電不患寡而患不均,因此利用不同的誘因來引導客戶避開尖峰用電時刻,是電力負載管理的重要課題。 2.固然節約是我們「用電」時該做的事,但是我們所用的電是經過「發、輸、配、送」四個階段才為我們所「用」,大家關心的通常只是「發電」,甚至是「發電廠」的部分,但其從電廠發電、輸電、配電、送電的「效能」、「耗損」和「管理」,才是大有可為的關鍵,而且耗損到底是5%?10%?20%?還是30%?耗損在那裡?可以怎麼改進?好像從來也沒搞清楚,就急著要一直蓋硬體、蓋新的電廠,似乎本末倒置。相反的,改善這些耗損,不就好像等於蓋了好幾座「虛擬電廠」。 3.狹隘的「電力事業」的觀念,讓現在要台灣社會大眾支持的的電力建設只變成支持蓋電廠、架電塔、蓋變電所、拉電線,有沒有可能轉變成以效能、管理、彈性電價、新能源、節能為整合導向的「電力服務產業」? 所以,真正可全面推動做「節約能源」的,是電力公司本身,而且就是整個體質與經營管理的改變。 養成節約的生活習慣是好事,但有時結構性的處理,效果會更具體。例如在美國芝加哥的一棟舊的辦公大樓,著手進行一項省電且舒適的改善計畫。以擴大窗戶減少外牆吸熱面積,窗戶是用隔熱玻璃,結果增加6倍的採光,減少10%的外熱吸收,冷氣耗電節省85%,噪音阻隔效果也變好。總共花費台幣620萬元於照明和擴大窗戶的工程,但每年節省的電費超過695萬元。 而再談回我們個人,我們住家在對電力或能源的使用,不應「為節約而節約」,而是對環境友善的舒適生活,所以是以「健康」、「當用則用,當省則省」,以及「用電安全第一,預防電線走火」為原則。而居家健康首視日照、通風、植栽、對流等問題,這一部份卻剛剛好涵蓋著健康與省能;另一方面如果社區附近的水電行及家電業者,可以在社區大學作下成立社團,跟大家做社區「家戶用電安全」、「電器使用省能小技巧」實務討論,甚至召開「節能在地圓桌會議」。短期可以定期免費安檢,成為社區「電安風水師」;長期可引借節能的電器用品,成為雙贏的社區型服務業。 我們還可以繼續重新定義「節能」的格局。譬如說大家都知道出門能少開汽車、機車,盡量能使用大眾運輸工具省油又減少污染,但如果政府另一邊卻不斷的要蓋高速公路的話,那麼節能的意涵,可能就多加了一種,就是監督違背節能的不當公共政策。 另外在生活的經驗裡,如果你的住家樓下是自助餐店或是麥當勞,你一定對它炒菜或炸薯條排出的油煙味和熱氣感到深惡痛絕,但如將熱能回收,可能成為替社區溫水游泳池加熱的熱源;貨輪載滿液化天然氣進港,當要從低溫把它轉為常溫下的氣態天然瓦斯,這過程是一種吸熱反應的效果,正好是港口新鮮魚貨保鮮冷凍時最好的冷凍劑;據說以前還沒有發明冰箱前,人們生活的智慧是把食物放在吊桶中,放進陰涼的深井內,以防東西腐敗。 你將發覺能量無所不在,當然由於電的可傳輸性與安全性,因此各種能源的形式,最後幾乎都轉化成為電能,再由電能供給各種日常生活所需,也因此我們已經習慣了把「有沒有電」當作「有沒有能源」。然而能量的轉變,蘊藏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我們如果用各種能量的轉換角度來看,能量轉換過程中「提高效率,減少耗損」,其實反而就是一種新的量來源。 例如在南非,有很多偏遠小學或社區,因為比較貧窮,需要靠小朋友提著桶子走到很遠的河邊去取水。當然他們也想要裝抽水馬達,把地下水抽到水塔來儲存使用,但沒有經費,未來也為電費傷腦筋。因此南非的民間團體,便設計了一個簡易的旋轉地球儀遊樂設施,利用地球儀的軸心桿牽引著抽水幫浦。這樣一來,不但讓小朋友有有遊樂設施可以玩的高興、轉的開心,也同時順便把水打上來,這個號稱「永遠不缺義工」的設備,整的經費就靠水塔上出租廣告來籌措。至今在南非已推廣安裝超過四百套。而這樣的巧思,也得到「最佳省能創意」與「教育獎」。 節約能源不是口號,但節約能源也不只是「小撇步」,而應該是各種積極的公民行動,因此也請你試試看,試著「重新定義」節能。 ●[活動]高雄觀音山自然體驗活動半日遊 --﹥ 時 間:7月24日(日) 08:00─11:00 觀音山位於高雄縣大社鄉,整座山以粉砂岩為主。特殊的細膩質感,最為赤腳健行者的喜愛,因此命名為「赤腳自然公園」。沿途中處處可見觀音山的特殊風貌與稀有植物樹種發達的根係貫穿石縫。只要放慢腳步與輕聲細語,便可看見蝴蝶飛舞的美麗倩影與群鳥歌唱的迷人景像。走!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美麗的觀音山生態! 詳情請參閱 http://www.sow.org.tw 時 間:7月23日(六) 14:00-16:00 詳情請參閱 http://www.nmns.edu.tw ●[講座]北歐環境面面觀─生態與地景篇 --﹥ 時 間:7月25日(一) 19:00-21:00 詳情請參閱 http://e-info.org.tw/column/northeurope/2005/no05062002.htm ●[研討會]生態工程技術產學論壇-生態池與人工濕地的生態技術 --﹥ 時 間:7月28日(四) 詳情請參閱 http://www.ecotour.org.tw/event_home.asp?RecID=723 ●[營隊]遨遊一夏飛向自然暑期營 --﹥ 第一梯次:7月26日-28日 你可曾發現?在交通便利的都會區原來有豐富的自然生態隱藏在水泥叢林間。今夏,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與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特別為放長假的孩子精心準備一場豐盛的「夏之饗宴」,邀請大家前來同享融合知性的學習與感性的自然步道體驗!「遨遊一夏~飛向自然」暑期營環境教育活動,將由自然步道生態解說員「綠人」與一群活潑熱情的青少年隊輔,以中正紀念堂教室、虎背生態教學園區及台北市近郊獨具特色的自然步道做活動場域,運用多媒體室內教學搭配輕鬆活潑的戶外體驗、深入淺出的帶領孩子們關心身邊的環境、了解大都會區的生物多樣性,觀察自然步道中的動植物生態。 詳情請參閱 http://naturet.ngo.org.tw A)台灣、中國新聞掃描志工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的新聞(閱讀相關報導能夠有相當感觸者) B)活動訊息文字編輯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工作地點:萬華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二度就業之婦女或退休人士可 需會使用網路與電腦文書軟體,或願意接受訓練,肯學習,能自學者佳! 工作內容為: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需要三大部分編輯人力投入: (A)外來種在地資料彙編志工:能從外來種資料庫中擷取當地相關資訊並整理成對讀者有用資訊。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e-info.org.tw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