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謝伯娟 所謂的「外套膜」,其實是蝸牛身體背部皮膚的皺摺,所延伸形成的薄膜,位於身體與內臟團背面,夾在殼與軟體間,可保護身體,也可分泌碳酸鈣與貝殼質使殼成長。 由於外套膜位於殼內,所以不易直接觀察到,如果硬將蝸牛軟體從殼內移出,就會發現外套膜像件襯衣套在蝸牛背面的軟體上。但有些蝸牛的外套膜十分好觀察,如鼈甲蝸牛,殼已經退化呈薄膜狀,外套膜會從殼口伸出到殼外,甚至包覆整個殼;而無殼的蛞蝓,外套膜就位於背部。雖然這些種類的蝸牛「內衣外穿」,但這些外套膜可是經常要負起保護身體的功能。由於大部分蝸牛的外套膜是位於殼下,包裹整個內臟與背部軟體,所以有些殼色透明的蝸牛,外套膜上的斑紋與顏色會印在殼上,而形成殼的主要顏色。 外套膜常在足部或內臟團間,形成1個與外界相通的空腔,稱為「外套膜腔」。蝸牛的呼吸器官就藏於外套膜腔內,有時透過蝸牛的殼,隱約可以見到殼底下密佈的肺血管網,大多位於前側,靠近頭部的方向,這正是外套膜腔的位置。 外套膜腔會在殼口處形成1個開口,稱為「呼吸孔」,這是氣體進出的地方。仔細觀察,呼吸孔常會一開一關,就像是蝸牛呼吸用的「鼻子」;而當蝸牛縮進殼內時,還是會將呼吸孔的開口留於殼口處以便呼吸。 外套膜腔內除了有呼吸器官外,還有1個不可思議的器官,就是排泄器官「肛門」。還好蝸牛的嗅覺並不在呼吸器官上,所以排泄物在「鼻子(呼吸孔)」附近,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困擾,但是一旦有「排遺」出現,蝸牛還是會使勁地利用腹足上的肌肉運動,將便便移到後方去──因為蝸牛沒有手,如不趁便便新鮮時移動,一旦便便乾了,就難移動了。
※蝸牛家族小檔案: 臺灣擬煙管蝸牛Luchuena taivanica (Mollendorff, 1884) 乍聽「臺灣擬煙管蝸牛」的名字,會以為牠們是像「煙管」的蝸牛。其實不然,臺灣擬煙管蝸牛像的不是「煙管」,而是蝸牛家族中的「煙管蝸牛」。臺灣擬煙管蝸牛雖然與煙管蝸牛有相似的外型,都是呈長紡錘形,但殼螺旋方向卻完全不同,臺灣擬煙管蝸牛是常見的右旋殼,而煙管蝸牛則是左旋。臺灣擬煙管蝸牛雖然與煙管蝸牛一樣都屬於地棲性蝸牛,但是臺灣擬煙管蝸牛更喜歡棲息於較高的草叢或樹上,所以常可在森林內的樹枝或葉子背面發現牠們的蹤跡。
(2005-09-06) ※本文節選自遠流出版之《蝸牛不思議》。 ◆[台灣新聞-環境政策]相約守望淡水河 9月25日將赴大溪探源 --﹥ 本報訊 為推廣關懷大漢溪的教育與親水活動,由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辦理的「相約2005守望淡水河」工作坊,繼今年4月份舉辦淡水河河川巡守志工培力工作坊之後,本月底(25日)將再邀集各界愛好河川生態保育人士,前往淡水河上游──大漢溪探源,實地探查大漢溪河川問題,進行認識淡水河的培力學習。活動即日起開放報名。 本次活動由環保署主辦,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以下簡稱綠盟)承辦。主辦單位從今年4月間即開始結合淡水河延線社區大學──板橋社大、三重社大、北市文山社大、南港社大等,發展多樣親水學習步道與培育河川巡守志工的種子教師,針對整個淡水河流域舉辦四梯次工作坊,反應良好,因此本月將再度上溯大漢溪,與桃園大溪當地團體合作;活動包含認識大漢溪的前世今生、桃園縣河川污染現況、河川巡守隊推動經驗分享、污水下水道推動狀況、水質監測活動概況、以及實際走訪龍潭淨水廠公民親水教育現場等多樣化課程。 長期以來,稽核人力不足、政府與民間互信不足、民眾對公部門政策認知不足、河川管理權責整合不足,一直是河川治理的重大障礙,主辦單位希望藉此活動,從民間與政府建立新夥伴關係開始,形成民間良性力量來支持公部門進行淡水河污染的管控與改善。 綠盟長期以來即持續關懷淡水河沿線種種環境問題,包括河川地濫倒垃圾、山坡地胡亂解禁、高爾夫球場浮濫、淡海新市鎮開發等議題,因此對河川議題的認識更為深切。 回顧環保署從2002年宣示河川整治年,2003年起大幅調高河川污染整治的預算編列,再到2004年4月環保署長張祖恩與社大於台南簽署河川宣言,鼓勵地方縣市政府成立河川巡守隊等等,綠盟表示,這種公部門與民間聯手關懷環境議題,確實是台灣持續邁向公民社會的重要指標,同時也為懨懨一息的河川展露一線生機。他們期許藉由這樣的活動,能建立起淡水河守護學習交流網絡,發展流域志工組織,並在未來以「淡水河俟河之清」,作為啟動台灣新河川復興運動的典範之一,有志者加入。(2005-09-06)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全球變遷]英國團體集合數百萬群眾 遏止全球暖化延續 --﹥ 英國,倫敦,2005-09-01 (ENS)- 英國一些團體今天集合了他們數百萬名的支持者,做出對氣候變遷的訴求。總計有十八個團體加入了這場英國史上對氣候變遷最大的聯合行動。其中有五百名自願者在倫敦南岸排出了一個巨型人體標語,以示這項新運動的開始,以呼喻籲停止這場氣候浩劫的延續。 這個新的聯盟要求布萊爾政府大刀闊斧減少英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同時讓對抗氣候變遷成為處理全球貧窮問題計畫的主要部分。英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到今年12月31日為止,聯盟希望英國利用這個職位來讓全球氣候降溫。 新聯盟的成員包括全國婦女協會聯合會、綠色和平、樂施會、基督徒互援會、世界自然基金會、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學會、天主教海外發展組織、地球之友以及眼淚基金會等團體。 聯盟將利用原有的各項支持基礎來「發起運動對抗政府的缺失,同時動員大眾支持政府開始大幅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在「停止氣候大混亂」運動初次亮相之前,聯盟的其中一個成員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英國分會於8月31日公佈一項報告警告逐漸增溫的全球氣候將「對英國的海洋環境展開復仇大反撲。」 在這份《氣候變遷:陷我們的海洋於更深切的危機中》報告中,保育團體世界自然基金會英國分會表示,海平面溫度的上升將會是鱈魚數量降低更加嚴重的主因,並威脅到某些海鳥棲息地未來存活,也造成海岸生態的瓦解。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顯示升高的溫度也將衝擊浮游生物,亦即眾多魚類的主要食物來源,也是整個海洋環境的基礎。 該份報告預測大規模暴風雨挾帶的風浪將會變得更加頻繁。世界自然基金會警告大氣壓力和強風造成暫時性海面升高將會對海岸地區造成毀滅性的衝擊,因而在英格蘭東部和倫敦地區造成洪水。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5/2005-09-01-03.asp ◆[生活環境]風災過後 墨西哥灣地區復原將須費時多年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5-09-01 (ENS)- 美國總統布希昨天坐直昇機從他德州農場至華府的回程中,巡視了受到颶風卡崔娜重創並淹水的紐奧良及墨西哥沿岸。在視查了這些風災災區後,布希表示,我們面臨的是美國有史已來最嚴重的天災。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5/2005-09-01-02.asp ◆[生態保育]首張猩猩地圖顯示猩猩生存當地人民貧富有關 解決貧困為拯救猩猩之鑰 --﹥ 英國,倫敦,2005-09-01 (ENS)- 在未來的50年中,不到250隻的蘇門答臘猩猩能夠存活,他們的棲地正逐漸消失中;而在印尼群島附近發生的南亞海嘯更加速了這樣的情形。有六種大猩猩因為疾病、棲地消失及叢林地交易的緣故,將面臨絕種的命運;但會造成這種情形發生全是因為當地人民貧窮的緣故。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5/2005-09-01-04.asp ◆[生態保育]伊朗拍攝到稀有亞洲豹身影 --﹥ 美國,紐約,2005-09-01 (ENS)- 前天一組美國及伊朗野生動物學家表示,他們在伊朗一處僻遠地區所設的相機陷阱,捕捉到了亞洲豹前所未有最大族群的影像。在達依安吉(Dar-e Anjir)這個隔離的野生動物保護區所攝得的照片顯示,一隻成年的雌性亞洲豹與其四隻幼獸棲息在樹蔭底下。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5/2005-09-01-05.asp
環境資訊協會 吳懿婷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李聖平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5/2005-09-01-09.asp ▲[專欄作家]無障礙空間真的無障礙? --﹥ 作者:李永展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中國文化大學建築系教授、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