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立薇編譯/蘇柏維 審校 過去五十年內,全球漁業捕撈增加了四倍,從2千萬噸增加至9千萬噸,過度捕撈亦使魚類種類減少了50%,九成的大型魚類如鱈魚、鯊魚已經消失。而有高達兩千五百萬的魚類在商業捕魚過程中,因不被需要而被倒回海中,導致死亡。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news/world/2005/wo05100301.htm ◆[生態保育]食品、化妝品中廣用添加油關係猩猩存亡 --﹥
棕櫚油不但用在麵包、餅乾、洋芋片及麥片也用於個人保養品及美容產品中,如:肥皂和口紅。環保團體多年來一再提出警告,棕櫚油新屯墾地關聯著熱帶雨林的摧毀及人類權利的濫用,但研究顯示大多數的英國企業對於他們的棕櫚油來源並不知情。 世界上90%的棕櫚油出口來自於位於馬來西亞和印尼的棕櫚樹新屯墾區,且大多位於婆羅洲及蘇門答臘島。棕櫚油工業同樣偏好的低地森林已變成棕櫚樹新屯墾區,而這些區域正是僅存的紅毛猩猩的主要棲息地。 報告中指出,幾乎90%位於印尼和馬來西亞的紅毛猩猩棲地已遭破壞,一些專家估計一年約有五千隻紅毛猩猩因而死亡。 研究人員發現,棕櫚新屯墾區摧毀了位於婆羅洲及蘇門答臘島上的紅毛猩猩家園,並已成為紅毛猩猩滅絕的主要原因。婆羅洲紅毛猩猩保育基金會創始人史密斯博士(Dr. Willie Smits)指出,紅毛猩猩滅亡的速率從來沒有像過去三年來那樣迅速,而罪魁禍首無疑就是棕櫚樹屯墾區。 現在的現象是,為了開闢棕櫚樹屯墾地而開路,已導致許多紅毛猩猩年幼失怙,印尼許多紅毛猩猩收容中心,孤兒數量即已到了爆滿的程度。此外,目前印尼政府還計畫將Tanjung Putting國家公園內一塊地區規劃為棕櫚油屯墾區,而該區卻是全世界最有名的紅毛猩猩保護區。 地球之友的研究發現,至少84%的英國企業沒有採取有效的行動去確認他們的棕櫚油來源不是來自於這些破壞生態的產區,並且沒有一個英國的超市瞭解他們所販售的棕櫚油究竟來自於何處。 地球之友和紅毛猩猩保育團體同時發表聲明指出,英國企業團體的缺乏行動充分顯示他們的企業誠信和責任無法取信於人。保育團體呼籲政府當局,今年底即將進入國會一讀的《企業改革法案》中,應賦予企業主相當的法律責任,以減少企業對環境的衝擊。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5/2005-09-28-01.asp ◆[土地水文]瑞塔災戶可申請2000美元聯邦急難支票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5/2005-09-28-04.asp ◆[全球變遷]北極圈夏季冰層正快速萎縮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5/2005-09-28-02.asp
環境資訊協會 范景硯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張曉慈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5/2005-09-28-09.asp ▲[生物多樣性]怎樣「外來」?何為「入侵」?──生物多樣性思維下的外來種問題 --﹥ 作者:吳海音(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在真實世界中,在複雜而開放的系統中,外來種的引入與影響卻可能以千百種不同的形式表現,有的拓殖後未必立足,有的立足後族群始終受到壓制,有的溫和的嵌入原生群聚中,只有少數種類真為移民地帶來重大衝擊。但怎樣的衝擊算重大?直接造成經濟損失的情形容易被察覺與量化,具殘殺獵捕習性的外來種較惹人嫌惡而遭到制裁,這兩類外來種的問題比較會受到關注與重視。然而,有些外來種隱晦的作用於不意察覺之處,或削減生態系的服務價值,而這些外來種帶來的衝擊多非直接或短期可見,或不易確認與證實。這樣的外來種夠格稱為具侵害性嗎?該管不管,又要如何管? 全文詳見: http://e-info.org.tw/column/biodiv/2005/bi05092601.htm
時 間:10月4日(二)10:00-12:00 透過認識惠來遺址、考古現場解說,呼籲台中市政府立即列入市級古蹟,俾利後續文物的充實與發展,讓台中文化大城美譽名副其實。 ●[活動]玉山國家公園秋之蕨系列活動 --﹥
時 間:10月9日、15日、16日、22日、23日 沿路動、植物及人文解說體驗。 詳情請參閱 http://www.ysnp.gov.tw/tc/index.asp ●[活動]雪見生態知性之旅 --﹥
時 間:10月9、10日 雪見遊憩區有一知名北坑溪古道,古道原為泰雅族住民遊獵的山徑,日據時代為了有效控制管理泰雅族北勢群,而修築拓寬為山地警備道路,古道的歷史,見證了部落族群的變遷、融合,就像是一本褪色的古書,等待大家的閱讀及探訪。 詳情請參閱 http://welcome.to/glife ●[課程]墾丁國家公園天文研習 --﹥
時 間:10月8日(六) 9:30-20:30 藉由舉辦天文研習活動來落實天文科學教育、培育優秀的天文種子老師,以提升全民對天文的興趣與素養。本活動既可引導國人親近墾丁國家公園明淨的天空、認識滿天星斗,提供知性與感性兼具的夜空體驗機會,並促使民眾珍惜國家公園無光害與空氣污染的觀星環境。 詳情請參閱 http://www.ktnp.gov.tw/news/index.asp?STYLE=TOPIC&PAGE=1#234 播出日期:10月3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10月4日是世界動物日。對於你我來說是個很容易就會遺忘的日子,但是對於動物來說,今天可是牠們的大日子。 一直以來我們都習慣身旁有動物的陪伴,不論是貓、狗、鳥等尋常動物或是獼猴、黑熊等這些台灣明星們,動物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扮演配角,但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到了今天這個日子,動物們就是主角。 對我們而言,不論是擔負責任的動物或是提供娛樂的動物,都是這個星球上和我們關係最為密切的夥伴。這個源自於義大利傳教士聖.法蘭西斯所推廣的「動物與人同源出,應視為兄弟姊妹」的理念而誕生的世界動物紀念日。每年到了這個時間,各地的動物保育團體便會發起各式活動,呼籲大家重視動物權的問題,好好珍視動物福利,善待這個地球上的每一個生命。 今年由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發起的「2005年世界動物日-動物影展」特別選播了「我們的島」:「塑膠寄居蟹」、「望安-生命的歸途」、「雨林絕響」、「修補生命的翅膀」4部影片以及紀錄片「獼猴列傳之戰爭與和平」,希望透過影片來重新省思動物保護的價值觀,重新看待我們與動物之間的關係。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為響應世界動物日配合動物影展的舉辦,特別在世界動物日前夕播出「塑膠寄居蟹」及「修補生命的翅膀」兩片。屆時無法前往戲院收看的觀眾,歡迎按時收看。 塑膠寄居蟹 背著貝殼緩緩爬行,是大多數人對寄居蟹的印象,但現代的寄居蟹,卻有了一個新造型,在墾丁的海岸林,有許多陸寄居蟹背著各式各樣的塑膠瓶蓋、甚至破玻璃瓶為家,為什麼垃圾竟然成為寄居蟹的容身之所,海邊的貝殼到哪裡去了?這樣世界少有的生態奇觀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呢? 修補生命的翅膀 天空是鳥兒的故鄉,展開雙翼的翅膀,總是吸引許多人讚嘆的目光。但是可曾想過,許多受到人類傷害的鳥類,失去飛翔能力,再也回不了天空,只能囚居在牢籠,悲苦的哀鳴著。在台灣,許多人投入鳥類救援行列,從醫療到照顧,默默地努力著,為失翼的鳥兒,修補生命的翅膀。 ●[節目預告]2005年世界動物日—動物影展 --﹥
時 間:10月14日至10月21日 「動物影展」-希望透過觀影、座談與其他行動,帶動更多人反思人類與其他「非人類動物」種種互動的關係及影響,希望能促進更多人對動物世界的理解與尊重! 詳情請參閱 http://www.east.org.tw/animal-movie/about-1.htm ●[徵人]Community Taipei, 2005:國際會議系列行動志工招募 --﹥ 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於2005年所舉辦的「Community Taipei, 2005:國際會議系列行動」,主要目的在於爲城市間提供相互合作和交流經驗的機會,期望透過國內外社區案例的擴大邀請,以及序列性的多樣活動設計,自2005年6月起陸續舉辦「城市領袖對話」、「國際社區規劃工作坊」,十月底預計進行「國際社區規劃論壇」,於9/28至10/10間進行志工招募,讓更多有意願參與這個主題的人充分參與到這個活動,創造一個場合讓更多人參與、關注和思考台北/社區議題。 所需志工條件:有活動舉辦或參與經驗、熱情、積極,負責,部分工作需要語言能力,若有接待國外貴賓經驗者為優。除了語言,希望也熟諳電腦文書操作,如為相關系所學生(建築、景觀、城鄉規劃、社區發展、古蹟保存等等) 更佳。時間上以能夠全程參與10/28—11/1的大會相關活動,以及11/2-3城市參訪行程為優先考量。 有意願參與的志工朋友請至台北社區年網站下載志工招募表格,並e-mail至國際會議系列行動信箱,及吳挺超先生,或傳真登錄表至(02)2759-3228。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邀請任職於世界保育聯盟(IUCN)資訊部門的Lakmal先生,介紹該聯盟全球與在地資訊的交流與整合。同時介紹世界保育聯盟為南亞海嘯所做的努力。
時 間:10月12、13日 19:00~21:30 第一場:「資訊傳播之管理與科技:從世界保育聯盟的經驗談起」
第二場:「世界保育聯盟在南亞海嘯後所做得努力」
感謝智邦生活館於本協會伺服器遭駭客入侵破壞之際,不吝提供發報平台,及時協助環境資訊電子報發送,讓電子報能順利寄達各位讀者信箱,協會特表謝忱! 身為非營利組織,在此也向您推薦智邦生活館推出的虛擬主機服務,其價錢合理、品質穩定,並有專業管理。更重要的是,智邦生活館長期為公益團體提供網路平台,從事公益募款與資訊發送,是值得信賴的公司。有興趣的讀者請洽智邦生活網。 本會於7月20日發現伺服器遭受駭客入侵,影響所及,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及電子報,亦受影響,無法正常作業;另40多個置放於該伺服器之民間團體網站,均遭波及停擺。幸經本會同仁與資訊志工的投入,目前情況正逐漸復原當中,謹向這段期間蒙受不便的各界夥伴與讀者群致歉。 目前本會已更換部分伺服器硬體配備,不過仍需持續的經費挹注以利後續的軟硬體設備維護。善心人士請洽yang2035@e-info.org.tw或電02-23021122楊小姐。 ●儲備主編 1.三至五年資歷的編輯採訪經驗,熟悉寫潤校稿之所有編輯流程。 ●徵採訪編輯
我們正在徵求編輯同事。科系不是重點、性別不是問題、年齡也沒設限。我們期待新夥伴對環境議題有感覺,對環境與人之間、與物種之間、與政治經濟之間、與公共政策之間 工作內容為: 待遇:依個人面議;依勞基法,享勞健保 有興趣透過志工服務獲得知性的成長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目前正招募編輯陣營志工,歡迎有志者一起來打拼,我們需要: 活動訊息文字編輯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專案翻譯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目前急需新聞翻譯人力投入,希望有興趣進行台灣本地外來種訊息 「英翻中」以及「中翻英」作業的志工能加入。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gmail.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