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謝伯娟 我們常用「隻」來當作動物「腳」或「足」的單位,例如人有2隻腳、昆蟲有6隻腳等。但是,對於蝸牛的腳,我們卻要用「片」來當作單位,這是因為蝸牛的「腳」異於其他動物。嚴格來說,蝸牛並沒有腳,蝸牛身體上並沒有任何附肢是用來行動。蝸牛的活動主要靠的是身體腹部的那片肌肉,因為它的功能就像腳般,所以稱為「腹足」。這「一片」長在肚子上的腳,可讓蝸牛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一腳大仙」!但試想,這就像將人的手腳綁住,腹部朝下趴在地上,這要如何行動呢?
蝸牛主要的移動方式是爬行,但是爬行的路上總是崎嶇不平,有時是在乾燥的樹皮上,有時是在粗糙的岩石表面,這對利用腹足爬行的蝸牛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尤其爬行在垂直的牆壁或是樹葉背面時,腹足的功用除了爬行外,還得具有吸附的能力。所以,在蝸牛腹足前端有一個黏液腺的開口,雖然我們不易用肉眼觀察到這個構造,但它所分泌的黏液,卻對蝸牛的移動具有很大的幫助。黏液的功能就像是潤滑劑,它讓蝸牛「腳底抹油」,容易前進,也使腹足在爬行的過程中,不易因為粗糙的表面而受傷。再則,濃稠的黏液,可增加蝸牛腹足的吸附性,這除了讓蝸牛可以「爬簷走壁」外,更可讓居住於高樹上的蝸牛,不會因為大風而吹落。 蝸牛的移動,除了利用寬廣的腹足,貼在物體表面上緩慢爬行外,有時蝸牛還會有其他的「步法」,以應付所處的環境。像是類似尺獲蛾的「墊腳尖」爬行,就是一種步法。蝸牛移動是將身體前端提起,並向移動方向不斷延伸,然後再將前端的腹足黏著於地面上,這時在地面上的腹足只有兩個接觸點,前端與後端。接著,蝸牛再將殼與內臟團,在騰空的腹足上緩慢地移至前方,然後是後端的腹足。對蝸牛而言,這是一種較為吃力的移動方式,但是因為這時的蝸牛常是活動於很乾燥或很粗糙的地面,這種移動方式可以減少腹足與地面的摩擦與黏液的分泌。 而這種步法在樹棲性的蝸牛上,更是被發揮得淋漓盡致。樹棲性的蝸牛常棲息於樹枝末端的樹葉上,常須依靠樹枝來爬行,但是有時為了要到鄰近的樹葉上,也必須爬行整根樹枝,所以發展出新的移動方式以穿梭樹枝間。這種方式類似「墊腳尖」的移動方式,但不同的是,蝸牛利用延伸前端的腹足,黏著於所要到達的樹葉或物體上,有時是位於上方,有時是位於下方,此時蝸牛的殼與內臟圖仍留在後端腹足上,直到前端的腹足穩固地黏住,蝸牛才會將較重的殼與內臟團慢慢地移至前方。但這時的後端腹足,仍固定於樹葉上,直到殼與內臟團完全移至前方,蝸牛最後才移動「尾巴」(末端腹足)。這種移動方式,可以讓蝸牛輕易地在樹枝間「跳躍」,並減少爬行時間與爬行時所產生的摩擦。 ※蝸牛家族小檔案: 阿美栗蝸牛Coniglobus nux litus (Chang and Tada, 2000 阿美栗蝸牛的殼形,在所有「栗蝸牛屬」中算是較為小型的蝸牛,螺塔也較為低矮。 殼質半透明而略厚,殼表具殼皮而呈現光澤,黃褐色,附有紅褐色色帶。軟體呈褐色,頸部兩側具有許多黑色斑點,觸角顏色較深。
※本文節選自遠流出版之《蝸牛不思議》。 ◆[國際新聞-生態保育]保衛馬達加斯加深受威脅的生物多樣性 --﹥ 林立薇編譯/蘇柏維 審校 馬達加斯加的生物多樣性十分令人驚奇,在新任總統(Marc Ravalomanana)於2002年就任後,提出新措施以保護當地豐富的生態環境,其於2003年9月在世界公園會議上宣布將在之後5年內擴大3倍保護區的範圍,但同時亦需要國際社會的資金援助,目前已獲得充分資金。 馬達加斯加由於獨立於非洲板塊之外,長久以來島上生物已自行演化成一套系統,如在當地發現的植物多達1500多種,其中90%只存在於島上。馬達加斯加生物多樣性所受到的威脅,主要來自於山田燒墾農業(slash-and-burn agriculture)、礦業及伐木業之破壞森林,因而導致棲息地流失,剩下完整的森林亦被嚴重分割,不足以提供生態保護之環境;其他如寵物及植物的交易,亦對當地生物造成衝擊。目前保衛生物多樣性之行動在新任總統提出的第三階段「國家環境行動計畫」,及許多當地及國際保育組織共同參與之下,已持續進行中。
【參考資料】
【相關資料】 ◆[國際新聞-生活環境]日本氣象廳整合觀測記錄 追蹤海洋環境氣象 --﹥ 黃毓婷 譯/克力士 審校 為能全面掌握海洋周邊的環境狀況,日本氣象廳日前已整合日本近海和太平洋北西一帶水溫、二氧化碳濃度等觀測記錄,新的「海洋健診表」將於10月下旬公布於該氣象廳網頁。 彙整後的記錄包括函館、神戶等4個海洋氣象站的觀測資料,其中涵蓋海面溫度、水位的長期變化、黑潮親潮流向、浮油、二氧化碳濃度等28項指標。除此之外,每年也將在日本近海放置15個稱作「浮球」的觀測器,記錄水深2000公尺內的溫度和鹽分。藉著這些資料,將有助於瞭解海水污染的狀況,也能更準確地預測颱風路徑和聖嬰現象等氣候變項。相較於以往的氣象預測皆來自平靜的海面記錄,新的觀測器可自動往返海面和深海之間,在颱風接近時也可以取得實際的海面資訊,可進一步提升氣象模擬的準度。
【相關資料】
環境資訊協會 吳懿婷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范景硯 摘錄 ●[活動]沈美華油畫展「創世紀-生命的探索」系列 --﹥
時 間:即日起至12月31日止 畫展展出的全是各式各樣的動物:包括飛羚、斑馬、猴、象、鹿等。沈美華希望透過畫中動物的形體,表達對生命的禮讚。此次近20幅油畫展出,以「動物畫」生態保育的原始概念,做為本次展覽的創作主體。除透過作品傳達野生動物的生態平衡觀念外,另喚起人類文明對自然環境衝擊的省思,從中體認人與自然共存的價值。 詳情請參閱 http://www.zoo.gov.tw/web1_content.asp?xid=631 ●[活動]基隆紅淡山•秋日尋蝶之旅 --﹥
時 間:10月15日(六)8:30~17:00 在秋日裡,請準備與蝶會解說員共享此景,一起來探索鐘萼木與輕海紋白蝶的親密關係;一起登上紅淡山頂,坐攬「基隆市、基隆港、基隆嶼、基隆河、基隆山」倚山面海的開闊美景。透過我們的解說,將讓您對植物、對蝴蝶、對基隆有另一番不同的認識喔! 詳情請參閱 http://www.butterfly.org.tw/news_detail.php?news_id=539 ●[講座]世界公視大展-紀錄片精選與論壇 --﹥
時 間:10月18-20日 INPUT就是「世界公視大展」,顧名思義INPUT有輸入的意味,其中IN取自International(國際),PU代表Public(公共),T則是指Television(電視 )。世界公視組織 INPUT二十多年來巡迴於歐美各城舉行年會,吸引來自五十多個國家上千位電視節目製作人與獨立製片工作者參加。 為了顧及無法參加 INPUT年會的人士,各國會舉行迷你世界公視大展(Mini-INPUT),巡迴放映當年的優質佳片,使更多人有觀摩交流的機會。今年台灣將擴大活動規模,與紀錄片論壇結合,讓內容更豐富與紮實。歡迎各位業界朋友預留時間,齊來共襄盛舉。 詳情請參閱 http://mini-input.pts.org.tw/index.htm ●[講座]生態影片的製作經驗分享-以「森林歌者-台屋的畫眉科鳥類」及「陸蟹傳奇」兩影片為例 --﹥
時 間:10月19日(三) 19:00~21:00 許老師畢業於台藝大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目前是傳播公司的負責人,他的著作包括螃蟹、鳥類、昆蟲等多樣生態議題,也曾多次獲得金鐘獎提名, 88年度更榮獲金鐘獎最佳攝影獎,可說是國內生態攝影界的佼佼者,聽他的經驗分享,絕對會讓人驚歎不已! 詳情請見 http://myweb.hinet.net/home13/birdtw/ ●[研討會]2005國際海洋文化研討會 --﹥
時 間:10月27、28日(四、五) 詳情請見 http://www.nkmu.edu.tw/campus/gec/ ●[節目預告]2005年世界動物日—動物影展 --﹥
時 間:10月14日至10月21日 「動物影展」-希望透過觀影、座談與其他行動,帶動更多人反思人類與其他「非人類動物」種種互動的關係及影響,希望能促進更多人對動物世界的理解與尊重! 詳情請參閱 http://www.east.org.tw/animal-movie/about-1.htm ●[徵人]小米格魯找主人 --﹥ 流浪的小米格魯找主人,約六個月大,應為純種,現暫居於南港中央研究院附近,急待有心人士認養.意者請洽:林老師 minyag@gate.sinica.edu.tw 本刊10月7日環境新聞【現在可由空中來監測全世界珊瑚的健康】,漂白珊瑚正確應為「白化珊瑚」;環境關懷事件【幽情谷遭破壞後,湖山水庫協調會議】, 國際台灣觀鳥協會正確應為「國際台灣觀鳥協會」,特此更正。 本會於7月20日發現伺服器遭受駭客入侵,影響所及,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及電子報,亦受影響,無法正常作業;另40多個置放於該伺服器之民間團體網站,均遭波及停擺。幸經本會同仁與資訊志工的投入,目前情況正逐漸復原當中,謹向這段期間蒙受不便的各界夥伴與讀者群致歉。 目前本會已更換部分伺服器硬體配備,不過仍需持續的經費挹注以利後續的軟硬體設備維護。善心人士請洽楊小姐yang2035@e-info.org.tw或電02-23021122。 ●儲備主編 1.三至五年資歷的編輯採訪經驗,熟悉寫潤校稿之所有編輯流程。 ●徵採訪編輯
我們正在徵求編輯同事。科系不是重點、性別不是問題、年齡也沒設限。我們期待新夥伴對環境議題有感覺,對環境與人之間、與物種之間、與政治經濟之間、與公共政策之間 工作內容為: 待遇:依個人面議;依勞基法,享勞健保 有興趣透過志工服務獲得知性的成長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目前正招募編輯陣營志工,歡迎有志者一起來打拼,我們需要: 活動訊息文字編輯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專案翻譯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目前急需新聞翻譯人力投入,希望有興趣進行台灣本地外來種訊息 「英翻中」以及「中翻英」作業的志工能加入。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gmail.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