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5-10-14 (全文版)

  本日主題: 明天過後,我們該做什麼? IUCN斯里蘭卡的嘯災重建經驗
環境新聞 [永續發展]明天過後,我們該做什麼? IUCN斯里蘭卡的嘯災重建經驗
[環境政策]土耳其爆發禽流感 歐盟封鎖土耳其活禽進口
[環境政策]艾克森石油同意以五億餘萬美元整治空污
[生活環境]世界防災會議主張立即為五千萬環境難民做準備
[生活環境]中美洲天災接踵而至 數百人罹難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10-14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10-14
專  欄 [我們的島]海馬進行曲
活動訊息 [節目預告] [活動] [講座] [課程] [徵件]
本會訊息 本會伺服器逐漸修復中 歡迎挹注善款以利軟硬體維護
響應資源回收,單面可列印回收紙募集中
徵求儲備主編採訪編輯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最新的「2003環境資訊年鑑」熱騰騰上市!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永續發展]明天過後,我們該做什麼? IUCN斯里蘭卡的嘯災重建經驗

本報訊

Lakmal Alwis   一場撲天捲地的海嘯奪走了3萬5千名斯里蘭卡居民的生命,20萬人失去親人。更嚴重是,超過40萬人失去謀生能力,全國2/3的海岸遭到摧毀,重建費用高達15億美金。倖存下來的人們該如何重建家園?13日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內政部營建署舉辦的「連結IUCN」講座,邀請到IUCN亞洲區辦公室兼斯里蘭卡代表處網路管理師Lakmal Alwis,為台灣帶來第一手的資料。除了實際救災與重建經驗的分享,他也提出了「最佳執行守則」作為日後其他災區重建的參考。

  講座在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李永展主持下展開。首先,藉由一張張照片,Alwis帶領聽眾重回災後初期的現場,他心痛指出,災後劫掠的情況,不僅發生在街頭上,甚至避難所裡面也是。真正受到嚴重損失的人們,通常都沒辦法前往領取救災物資,而只能在住家附近哭泣;而當國內外救援人力或物資抵達時,由於這些外來者對當地缺乏瞭解,以致於救災工作常是一片混亂。

Alwis帶領聽眾重回現場  Alwis指出,面對此一天然巨變,IUCN斯里蘭卡同樣積極投入人員的救助,包括修理漁船、贈送漁網、維修漁船馬達、重建房舍;協助培育作物幼苗,避免因土壤鹽化而使農作停頓;提供高中畢業生IT(資訊技術)訓練與建立婦女工作坊,提高災民的謀生能力;他們也設法送書給小朋友,補充學童的精神食糧。此外,在重建房舍的過程中,他們不忘引進效率較好的火爐,減少木材的使用,帶進環保概念。

  但作為一個保育團體,IUCN斯里蘭卡更可貴的是,提醒其他政府與非政府機構,重視重建工作對於環境的衝擊。Alwis表示,該團體在受災嚴重的東南沿海地區已經深耕多年,掌握了許多調查資料,在當地有許多友人,再加上災後迅速進行的環境影響評估,給予他們一個獨特的制高位置。因此,藉由資料的分享,他們能夠協調中央、地方政府與各種不同的機構,盡可能合理地分配資金與資源,同時避免社福團體因不熟悉環境議題而在重建過程中傷害環境。例如,在建立新移民區的過程中,IUCN斯里蘭卡便說服其他機構避開生物多樣性熱點。

  會中,Alwis撥放一段簡短的影片作為探討案例。影片中的場景位於Ambalantota省Wandurrupuwa地區的一個小漁村,紀錄了當地原本的生活情形、海嘯災後的慘況,以及到現在小孩終於能露出些笑容的過程。

  除了這些個別的案例,Alwis也介紹了IUCN斯里蘭卡累積半年多經驗建立的「最佳行動守則」(Best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ly sound post-tsunami reconstruction),像是重建選址、外來入侵種處置、清理珊瑚與海岸等工作,每一項守則均包含詳細的定義與步驟,他們也發行3種語言的版本供其他團體參考,詳細資料可參閱http://www.iucn.org/tsunami/resources/guidelines.htm

  不過,儘管有了守則,其他相關團體不一定會遵守,因此IUCN斯里蘭卡設立工作坊為政府與其他NGO組織提供訓練,目前這份守則的內容仍在持續累積中。

聽眾與主講人對話  任職於營建署國家公園組的盧淑妃問到斯里蘭卡清理珊瑚的經驗,Alwis表示,他們依然沒有有效的清理方式,只能依靠志工幫忙。同時他們也不想建立其他人工設施來保護珊瑚礁。環境資訊協會謝秀萍問:「以前有無預警系統?災後預警系統的建立情況?」Alwis表示:「斯里蘭卡有洪水、土石流,但沒想過會有這樣的天災。另一方面由於當地經濟發展程度低,所以沒有災害預警的系統。災後,印度是試著建立自己的預警系統,而IUCN的區域委員會再也做這方面努力。」

  台灣環境行動網李毓蓉則對斯里蘭卡政府的環境政策與意識感興趣。Alwis解釋道:「並不能說斯里蘭卡政府很有環保意識,但IUCN總能有辦法說服政府。」例如依據他們所做的環境調查,沙丘與紅樹林是很好的屏障,現在進行重建工作時也就保留這些地區。另外,李永展則根據台灣921的災後重建經驗,提出「社區」力量的重要性作為補充。

期待再相會  整場座談中,可看出主講人Alwis的經驗分享激起了相當的迴響,也讓與會者對斯里蘭卡此一國人普遍陌生的國度,有了初步的理解。最後講座在主辦單位致贈感謝狀予Alwis的愉快氣氛中結束。

[環境政策]土耳其爆發禽流感 歐盟封鎖土耳其活禽進口 --﹥

土耳其爆發禽流感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5-10-11 (ENS)-第一份證實土耳其火雞感染禽流感的報告出爐後,歐盟執委員會10日隨即通過決議,全面禁止進口土耳其活體鳥禽以及未經處理的羽毛。

  歐盟衛生暨消費者保護執委奇普里亞諾(Markos Kyprianou)指出:「發現土耳其鳥類感染禽流感令人相當憂心,尤其土耳其又和歐盟相接壤。雖然目前還不確定這是否就是肆虐亞洲各國的同型致命病毒──但願不是,但防患未然必須當機立斷,否則將對動物甚至人類帶來重大危害,這也是我們為何要馬上實施禁令的原因。」

  奇普里亞諾說:「我們已對土耳其提供協助,同時,只要最終檢測結果一出爐,我們就會再檢討當前禁止進口的措施。」

[環境政策]艾克森石油同意以五億餘萬美元整治空污 --﹥

艾克森石油同意整治空污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5-10-11 (ENS)-美國聯邦政府機構11日宣布,艾克森石油公司(ExxonMobil)與美國環保署及司法部就違反《清淨空氣法》達成和解協議,艾克森公司位於全美5個州的7座煉油廠,將減少有毒氣體排防達每年53,000噸以上──這7座煉油廠的煉油產能,佔了全美的11%。

[生活環境]世界防災會議主張立即為五千萬環境難民做準備 --﹥

環境惡化帶來環境難民   德國,波昂,2005-10-11 (ENS)-聯合國大學(UNU)專家表示,在未來的5年內,將會有五千萬人為了逃離環境惡化帶來的結果,而成為環境難民。為凸顯了十月第二個週三的國際減災日(UN Day for Disaster Reduction),聯合國大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表示海平面上升、沙漠擴張以及洪水氾濫,「將造成數億人口流離失所。」

[生活環境]中美洲天災接踵而至 數百人罹難 --﹥

中美洲天災頻繁   瓜地馬拉,瓜地馬拉城,2005-10-11 (ENS)-颶風史丹造成的洪水及山崩,再加上塞爾瓦多外海因火山爆發引起的地震,已造成中美洲及墨西哥至少八百人死亡,數以百人失蹤且恐遭罹難。瓜地馬拉總統伯格(Oscar Berger)於今日向全國表示,「這的確是一場大災難」。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10-14   --﹥

  • [環境哲學]環境公民訴訟網成立。3名濫倒廢土的卡車司機,法官罰他們捐錢給環保團體,成立國內首見的「環境公民訴訟網」。民眾如受不了養豬場臭味或噪音可上網,在專家協助下發出公民訴訟預先告知函,當地環保機關還是不受理,就能透過行政訴訟程序來解決。(台北 聯合晚報)

  • [環境哲學]保育共生 魯凱族尋根找到自信。近幾年,台東縣卑南鄉東興魯凱族人不分老少,積極參與山林保育共生,也贏得林務局肯定與支持,贊助經費鼓勵族人重回山林尋根,像是比利良舊部落尋根、重建祖靈屋、青年聚會所,從中讓部落青年學習傳統建築技藝;還發動村民在大南南溪及大南北溪封溪護魚,讓青年學習認識溪流沿岸可食性植物、培訓生態解說員、配合推廣生態與人文旅遊等,為部落找到重新出發動能。(台東 聯合報)

  • [環境哲學]修葺拉魯島 還原邵族文化。日月潭拉魯島在地震後因水泥基座損壞,島上種植的龍柏根部浸泡在水中,生長狀況欠佳,日月潭風景區管理處決定將龍柏移植,讓邵族聖樹茄苳能夠永續生長,並改善周邊設施,提升邵族「聖島」的文化意義。(南投 中國時報)

  • [生態保育]墾丁海域「活」過來 首見石斑。墾丁海域過去一度面臨魚兒太少問題,2005年3月起,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及當地民間社團共同規畫設置「後壁湖海洋資源保護區」,嚴格取締濫捕行為。半年多來,保護區內魚群倍增,成為台灣第一個民間發起保護海洋成功的案例。(台北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遺體火化戴奧辛高?要檢測。桃園市民代表呂文華懷疑殯葬館火化遺體用焚化爐會產生戴奧辛,12日要求市長陳宗仁應顧及市民身心健康,改善設備加強檢測。陳宗仁表示,已規劃相關預算,但火化遺體用焚化爐是否會產生戴奧辛?已要求所屬務必加強檢測。(桃園 聯合報)

  • [生活環境]近距離賞候鳥 小心禽流感上身。禽流感疫情似有擴大趨勢,時值候鳥南遷過境台灣,署立台東醫院感控師黃秀麗說,保育或愛鳥人士在野外營救受傷候鳥,或近距離觀察、觸碰候鳥,都可能成為防疫漏洞。(台東 聯合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10-14   --﹥

  • [環境政策]北京治噪音 雙休日全天將禁止裝修。今後雙休日、節假日北京市將全天禁止裝修,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建築內進行裝修作業,產生噪聲干擾四鄰的,將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違法行為,並處罰款。這是近日起草完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的規定之一,此防制法將於12日起於網站徵詢市民意見。(北京 北京青年報)

  • [環境政策]遼寧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全面提速。遼寧省環保局在日前召開的「全省危險廢物管理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工作的總體要求:本著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原則,將危險廢物產生總量控制在現有水準;新產生的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達到100%,逐步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遼寧 中國環境報)

  • [生態保育]中國將建秦嶺大熊貓繁育基地。中國林業部門將在陜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飼養研究中心建立秦嶺大熊貓繁育基地,此研究中心多次參與大熊貓野外救護工作,已基本掌握大熊貓人工授精等繁育技術。秦嶺大熊貓繁育基地建成後,將為大熊貓的繁育飼養、野外馴化後放歸自然、科學研究以及科普教育作出積極貢獻。(陜西 中國綠色時報)

  • [能源議題]小沼氣池扛起生態保護重任。近年貴州省提出生態立省戰略,以建設長江、珠江上游生態屏障為目標,大力推廣沼氣建設,既解決了農村燃料問題,又有效地保護森林植被,對於開發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發展迴圈經濟、保護生態環境…等有著重大的意義。2000~2005年,全省農村每年建沼氣池10萬口,共新建沼氣池58萬多口,有效地改善了農村生活用能缺乏的局面。(貴州 中國環境報)

  • [能源議題]廢油能變能源 生物柴油項目落戶上海。低檔菜籽油和餐飲業廢油,也能搖身變成一種能源-生物柴油,這種高新技術已落戶上海金山工業區。長江流域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油菜生產帶,並有就地生產、就近消費的特點;上海的餐飲市場設有廢油回收管道,廢油來源穩定。雖然生物柴油的價格是石化柴油的2倍多,但是發達國家仍從保護生態環境和能源安全的角度出發,大力推廣使用生物柴油。(上海 解放日報)

  • [土地水文]遼河幹流落成最大防洪水庫。遼河幹流上最大的水庫-石佛寺水庫12日落成,主副壩防洪堤全長42.7公里,總庫容1.85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1.6億立方米。水庫工程建設管理局局長表示水庫一期工程建成後,將保護遼河下游235萬人口、431萬畝耕地,並具備向瀋陽市日供水20萬噸的供水能力。(瀋陽 新華社)

  • [土地水文]中國加速海水利用 緩解淡水資源短缺。按照最新「海水利用專項規劃」的目標,到2010年,中國海水日淡化能力將達80萬∼100萬立方米,海水年直接利用能力達到550億立方米。到2020年,中國海水日淡化能力將達到250∼300萬立方米,海水年直接利用能力達到1000億立方米,海水利用對解決沿海地區缺水問題的貢獻率達到26%∼37%。(北京 中國青年報)

  • [環境經濟]中國加速豐林工程 2015年實現木材供需平衡。中國將全面加快速豐林工程建設,增加森林資源儲備和木材有效供給,今後每年平均營造速豐林1500萬畝,到2015年實現建設速豐林基地總量達到2億畝,滿足提供木材3337億立方米的目標,使國內木材供需基本趨於平衡。(北京 中國環境報)

[我們的島]海馬進行曲 --﹥

採訪.撰稿:于立平(公共電視)
攝影.剪輯:陳錦彪(公共電視)
海底攝影:蔡永春

牠是高貴的中藥材  牠是一種魚類,牠總愛站著游泳,牠擅長偽裝術,牠是標準的窈窕奶爸,在人們眼中,牠被當成高貴的中藥材,牠也被做成藝品,牠還是水族館的展示明星,當海馬家族,在海洋中漸漸失去蹤影,一場搶救行動即將開始進行。

  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的養殖場裡,一大早研究人員就忙碌了起來,他們正為住在這裡的嬌客,準備豐盛的早餐。

  只見一群海馬,拖著一條長尾,海馬緩慢的往食物的方向游去,看著小蝦接近眼前,就用牠管狀的長嘴,一口氣把食物吸了進去,長相奇特的海馬,就連吃的東西都相當挑嘴,大大小小的海馬,各有不同的食物偏好,為了養活牠們,研究人員可是摸索許久,吃盡苦頭。

  為了讓牠們長得快,長得好,研究人員一天還為牠們準備四餐,並隨時掌握海馬的體型與重量,才能給予牠們最適當的餌料,又為了避免養殖缸的水質惡化,在每一次餵食之後,工作人員都得將剩餘的餌料以及排泄物清理乾淨,在細心的照料之下,有一萬多隻的海馬,在人工的環境中慢慢的長大。

大大小小的海馬,各有不同的食物偏好 工作人員細心的照料 蔡萬生主任

  目前世界上共有32種海馬,台灣已發現五種,這裡所養殖的海馬全都是庫達海馬,牠們在台灣算是體型比較大也比較常見到的。

  蔡萬生主任是發展海馬人工繁養殖技術的靈魂人物,眼看著海馬的族群數量一天一天的減少,他開始從野外帶回一些種魚,嘗試自行繁殖後代,蔡主任形容海馬有著慢條斯理的生活觀,以及詩情畫意的愛情觀,不過他認為最迷人的地方,莫過於公海馬懷孕的生殖奇蹟。

  海馬爸爸可是標準的窈窕奶爸,牠們挺著一個大肚子,辛苦的保護著心愛的卵,耐心的守候小寶寶出生,大約10天到42天,代理孕母的任務即將完成,海馬爸爸正式進入預產期。

  一隻海馬會產多少隻小海馬呢?這可要看海馬肚子上育兒袋的大小,育兒袋愈大裝得愈多生得也愈多,在自然界中,海馬一年可以懷孕十幾次,一次少則生下幾十尾多則幾千尾,依照種類而有所不同。

  如果是在野外小海馬很容易就成為其他海洋生物的美食,有時存活率還不到2%,而長大後的海馬,游泳能力又不太好,為了躲避敵人,牠們練就一身隨著周遭環境改變體色的偽裝功夫。

  不過如果要比較偽裝的技術,身材超迷你的豆丁海馬,?對是第一名;體長不超過三公分的豆丁海馬,是世界上最小型的海馬,又被稱為侏儒海馬,牠們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海域,最喜歡棲息在一種海扇型的網柳珊瑚上面,豆丁海馬的體色和所棲息的珊瑚,幾乎一模一樣,甚至身上還有凸起的表皮組織,像極了珊瑚的一小段分枝,相似度之高讓人難以分辨。

豆丁海馬 海馬一年可以懷孕十幾次 像極了珊瑚的一小段分枝

  對於喜愛海洋生物攝影的潛水人來說,豆丁海馬是相簿中絕對不能遺漏的主角,在台灣還沒發現豆丁海馬之前,許多潛水人慕名前往印尼、菲律賓、澳洲等地,只為了親眼目睹豆丁海馬的風采。

  今年在台灣的墾丁以及蘭嶼,豆丁海馬終於現身了,當豆丁海馬一暴露行蹤,就宛如成為被媒體追逐的的超級名模,每一個攝影者都想從各個角度,捕捉牠最美的一舉一動。

  如何將欣賞與拍照的衝擊降至最低,這需要潛水人的自律,另外因為豆丁海馬很少做長距離的遷徙,幾乎一直住在同一個珊瑚上面,因此如何保護棲地,成為極為重要的一環。

  人們對於海馬的好奇與喜愛,帶來了商機,也可能成為牠們致命的危機,有些海馬成為水族店裡的商品,像一隻常見的庫達海馬,價格就高達500元,更何況是討喜的豆丁海馬,許多海馬就因為色彩鮮豔美麗,而被帶離大海。

  根據資料顯示,世界上有高達77個國家,涉入海馬的貿易,目前中南美洲地區是活海馬的主要出口國,而東南亞則是乾海馬的主要供應國,尤其亞洲地區,每年消耗掉70噸左右的海馬,也就是說人們至少從野外捕捉了2450萬隻的海馬,數量相當驚人,其中大多數是在於傳統醫藥的使用。

討喜的豆丁海馬被帶離大海 

  2004年5月,華盛頓公約組織(CITES),將海馬列入附錄二的保育名單中,從此國際上的進出口貿易,必須有合法的證明文件,這項規定也讓海馬的貿易逐步透明化。

  從法令限制、教育宣導到人工養殖,面對漸漸失去蹤影的海馬族群,或許該採取更多元的搶救行動,才能讓這群穿上盔甲的海洋騎兵,繼續在海洋中展現英姿。

[節目預告]海馬進行曲 --﹥

播出日期:10月17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10月19日(三) 上午10:00-11:00重播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封面故事】海馬進行曲

  牠是一種魚類,牠總愛站著游泳,牠擅長偽裝術,牠是標準的窈窕奶爸,在人們眼中,牠被當成高貴的中藥材,牠也被做成藝品,牠還是水族館的展示明星,當海馬家族,在海洋中漸漸失去蹤影,一場搶救行動即將開始進行。

【看守台灣】天外飄來的酸雨

  當夏天遠離,東北季風吹起,台灣的天氣開始轉為陰冷有雨的天氣。雨中漫步或許帶來了些許深秋的浪漫,但是東北季風帶來的降雨,卻可能潛在您不知道的酸雨危機。根據長期監控台灣酸雨的中央大學林能暉教授研究,台灣下酸雨的機率,超過50%;北台灣更高達80%,酸雨問題已經是普遍現象。

[活動]523主題之旅系列活動 歡樂家庭日:三貂嶺瀑布群 --﹥

  時 間:10月16日(日) 7:15
  集合地:北市赤峰街民生西路口,福客多便利商店(近捷運淡水線雙連站1號出口)
  主 辦:五二三登山會
  費 用:會員600元,非會員700元。注意:不含午餐。
  報 名:02-25557523 傳真:02-25582292 E-mail:523@523.org.tw

  在大自然裡,總是讓人感覺輕鬆又自在,就如同回到可愛又溫暖的家。因此523希望邀請家庭一同走入山林的懷抱,爸爸媽媽帶著小朋友,小朋友牽著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讓自然滋潤我們的心,使彼此的心更靠近。(歡迎一般大眾同遊)

[活動]2005桃園溼地賞鳥節-內海深度文化之旅 --﹥

  時 間:10月15日、16日、22日、23日,共四梯次;8:30~16:00
  報 到:大園鄉內海村貴文宮
  承 辦:桃園縣濱海生態保育協會
  協 辦:內海村辦公處、內海國民小學、貴文宮管理委員會
  費 用:每人酌收新台幣150元(大人小孩均同)
  聯 絡:03-3865039 童小姐 傳真:03-3852407
  E-mail: Songlu90924@yahoo.com.tw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桃園縣大園鄉擁有大片防風林和溼地,除了提供留鳥棲息環境,每年春、秋時候更是吸引數以萬計的侯鳥在這兒歇腳,是一座自然生態教育館。
為使民眾更加親近與了解這片溼地與生態,由桃園縣生態保育協會及圳頭社區發展協會承辦的內海以及圳頭濱海生態深度文化之旅,讓鳥兒帶你「迎風起舞」,盡情遨遊在這片寬闊的天地吧!

[活動]大台北水源故鄉巡禮 --﹥

  時 間:10月29日(六),8:00~12:00
  地 點:翡翠水庫(臺北縣新店市新烏路3段43號)
  主 辦:台北翡翠水庫管理局
  對 象:一般社會大眾,國小以下兒童以家長一同報名為原則
  報 名:本活動採網路報名限額350人,未滿20人則取消該梯次活動
  費 用:免費
  交 通:自備交通工具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新店捷運站搭乘新店客運烏來線於翡翠水庫站下車)。
  注 意:活動當日請自備茶水、遮陽(雨)用具、著輕便裝鞋,勿攜帶寵物參加,並配合垃圾不落地。

[講座]蝸台瘋-臺灣陸生軟體動物多樣性特展 --﹥

  時 間:10月4∼19日 9:00-22:00
  地 點:青少年育樂中心(仁愛路林森南路口)
  主 辦:
  費 用:每人30元,贈蝸牛帽
  聯 絡:臺北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 秘書組張東君組長 02-22392587
  E-mail:fund14@zoo.gov.tw

  吳書平、謝伯娟由蝸牛研究者對一般民眾演講蝸牛的生態、行為、飼養、分布等。

[講座]閱讀森林系列講座-用聲音紀錄台灣森林 --﹥

  時 間:10月16日(日)
  地 點:東勢林區管理處林業展示館
      (台中縣豐原市南陽路逸仙莊1號)
  主 講:范欽慧(國立教育電台自然筆記節目主持人,著有《台灣生物曆》)
  主 辦: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林業展示館
  報 名:活動日期兩週前
  聯 絡:04-25150855轉183

  活動前兩星期開放電話預約50個名額,現場開放10個名額,共60名,有興趣的民眾請於上班時間以電話向林業展示館服務台報名,每場講座並提供主講人簽名書2本,以摸彩方式贈送參與民眾,公務人員亦可獲得終身學習時數3小時認證,讓您休閒又可學習,真是一舉兩得!

[講座]水中精靈-本土溼地植物特展與演講 --﹥

  時 間:10/19(三)至11/4(五)9:00~17:00
  地 點:台灣大學農業陳列館(台灣大學校總區新生南路側門旁)
  主 辦: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農業陳列館、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聯 絡:02-3366-3972
  E-mail:ntuaeh@ntu.edu.tw

  展覽內容:溼地的定義與功能、溼地植物與生物多樣性、溼地植物分類及圖文、溼地植物實體展示等。

  專題演講(14:00-16:00):
10/19(三),「台灣淡水溼地生物多樣性」,高瑞卿(林業試驗所研究員)
10/22(六),「小水草大世界」,陳德鴻(荒野溼地植物庇護中心萬里站站長)
10/23(日),「人工溼地、自然水質淨化法」,陳江河(荒野棲地工作委員會委員)
10/29(六),「應用生態工法設計復育溼地」,方偉達(東海大學景觀學系助理教授)
10/30(日),「鷸見五股溼地」,賴榮孝(荒野保護協會理事)

[課程]九年一貫蝴蝶生態保育種子教師研習營(東台灣) --﹥

  時 間:10月29、30日(六、日)
  地 點:【室內】花蓮林區管理處(花蓮市林政街1號)
      【室外】佐倉步道
  主 辦:台灣蝴蝶保育學會、荒野保護協會花蓮分會
  對 象:關心蝴蝶生態保育及環境教育之國小教師及社會大眾。
  費 用:800元(含研習手冊、午餐等,並有多項贈品)

  提供教師多元化在職進修活動,培養教師指導學生蝴蝶與環境生態教育之基本知能,並將自然保育生態的理念向下紮根,推動全民知性生態遊憩與賞蝶風氣。

[徵件]「風芒再現-2005草嶺古道芒花季」系列活動-「發現東北角步道之美」攝影比賽 --﹥

  收件日期:即日起至11月30日止(以郵戳為憑)
  收件地點: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遊憩課(228台北縣貢寮鄉福隆村興隆街36號)(以掛號方式郵寄,並於信封正面書寫「發現東北角步道攝影比賽」)。
  聯 絡:遊憩課林小姐02-2499-1115#222

  「發現東北角步道之美攝影比賽」,旨在於捕捉東北角各步道之美及豐富的自然生態與人文藝術,透過攝影鏡頭展現出東北角風景區特色之美,使國內外遊客留下深刻、永難忘懷的印象。攝影比賽的評選作業,將由管理處代表及專家學者共組評審委員會,並擇期於東北角管理處公開評審,將評出第1名,禮券1萬5千元、第2名禮券1萬元、第3名禮券5千元禮券、佳作10名禮券各3千元及入選20名禮券各1000元。歡迎凡對攝影有興趣者踴躍報名參加。

徵求儲備主編採訪編輯  --﹥

●儲備主編

  1.三至五年資歷的編輯採訪經驗,熟悉寫潤校稿之所有編輯流程。
  2.有溝通能力,能把一句話翻譯成四五六七年級生都能聽懂的話語;有信心帶領剛入門的同事一起準時完成工作。
  3.對非營利組織管理及生態保育領域有認識或願意投入時間研究,能多面向拆解、分析社會議題,甚至批判。
  4.歡迎正在尋找生命價值之三十歲以上少壯派人士轉職加入。

●徵採訪編輯

  我們正在徵求編輯同事。科系不是重點、性別不是問題、年齡也沒設限。我們期待新夥伴對環境議題有感覺,對環境與人之間、與物種之間、與政治經濟之間、與公共政策之間

  千絲萬縷的關係,有著一探究竟、抽絲剝繭的企圖心。我們期待新夥伴看書抓重點、逛鼓溝找資料,具備快、狠、準的基本實力,但又不滿足於只是人云亦云,要有強烈文字表現慾,且決心把自己訓練成針砭時事、引領輿論潮流的觀點達人。

工作內容為:
  1.企劃:專欄、專題、特別報導
  2.執編:下標、排版、標注、查證、邀稿…
  3.採訪、撰稿:追蹤重大議題、事件、專文
  4.執行專案
  5.讀者回應及其他

待遇:依個人面議;依勞基法,享勞健保
以上有意接受挑戰、熱愛學習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提供履歷、照片、自傳,寄至yang2035@e-info.org.tw 楊小姐或郵寄至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電話:02-2302-1122  傳真:02-2302-0101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

  有興趣透過志工服務獲得知性的成長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目前正招募編輯陣營志工,歡迎有志者一起來打拼,我們需要:

活動訊息文字編輯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2.願意負責每日電子報活動訊息區塊的編輯工作,作業時間彈性
  2.基本的電腦操作(會上網、文書處理、郵件軟體操作)
  3.勇於主動聯繫並求證消息來源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寄至 pon@e-info.org.tw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專案翻譯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目前急需新聞翻譯人力投入,希望有興趣進行台灣本地外來種訊息 「英翻中」以及「中翻英」作業的志工能加入。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gmail.com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