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料提供:高遠文化 【相關文章】 作者:Luna 序曲-咱這會兒就要玩耍去囉! 就是這幕讓人不自覺瞇起眼角、漾起嘴角的碧海藍天與耀眼陽光,誘引我們乘著螺旋槳小飛機出走至這隸屬於台灣、卻與大陸僅咫尺之隔的馬祖群島。除了悠遊在這旖妮風光外,此行的另一重頭戲是為了探訪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以及體驗入住閩東式建築民宿~~芹壁村的古樸風情。 為能親賭黑嘴端鳳頭燕鷗,三天二夜自由行行程中,主要安排了半天搭船去數個燕鷗棲息的小島,碰碰運氣,其他的行程則較隨性自在,一方面還得搭配船班的安排。北竿、南竿和東引三大島,則成為此行主要落腳與遊歷的組合。為了多留點影像的紀錄,盡量將行囊中的空間讓給裝備,衣物則是盡量精簡些,最後,Nikon D70、FM2的機身,24mmAF、35~70mmAF與400mmMF的鏡頭,Leica 10X25的望遠鏡,則是此行雀屏中選的裝備組合。 眾裡尋他千百度 馬祖共由二十多個大小島嶼所組成,島嶼地形再加上地理環境的特色,使得馬祖成為許多種海洋性燕鷗類夏候鳥定期造訪的據點;尤其,有些無人居住的小島,更是他們生活、繁殖的海角樂園。近幾年,再加上曾經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即使仍存在數量也剩不到百隻的瀕絕珍稀鳥種—黑嘴端鳳頭燕鷗的加持,馬祖遂成為推動賞鷗生態旅遊的熱門地點。 為了避免過多旅客造訪,而干擾到燕鷗們的生活,賞鷗船班每天僅有固定班次,訂位若額滿了也不會再加開班次,因此,我們早早就預定了座位,甫下飛機,更幸運的搭到便車直奔南竿的福澳港準備搭船。整個賞鷗船程大約從九點至十二點左右,途中,登上大坵島 ~ 走訪已無人居住的舊聚落。而中島、鐵尖、白廟三座有許多鳳頭燕鷗聚集的無人小島,則是此行的主要曲目。這些小島已被劃設為「燕鷗保護區」,因此,漁船只能停泊在距離小島100公尺以外的地方,以免干擾到鳥兒們的私生活。但第一次親訪燕鷗們群集的小島,並聆聽到島嶼上數量眾多燕鷗們時而高亢的呼喊聲,以及時而綿密的低語聲調,仍是如此震撼人心。只可惜漁船在鐵尖和白廟島停留僅約5分鐘,著實過於短暫。我們在顛簸的船上努力穩住腳步,忙著在短暫的停泊時間中,一邊運用望遠鏡搜尋常和鳳頭燕鷗混居的黑嘴端鳳頭燕鷗、一邊用400mm MF的長鏡頭盡力對準焦距、按下快門。雖然曾經一度聽到隨船解說員運用肉眼便指著島上某個置高的岩塊上有黑嘴端鳳頭燕鷗停棲,但我們運用望遠鏡搜尋的結論則一致認為 ∼這位解說員大哥的道行未免太高了吧! 既然無法在現場體驗那種親賭神話之鳥的驚奇,只好希望回來檢視相片的結果,能有意外之喜囉!瞧瞧得從群集的鳥兒中尋覓出那嘴端有一點黑色的黑嘴端鳳頭燕鷗,是不是很像在玩大家來找碴的遊戲呢!(待續) 作者:企鵝 自從離開墾丁之後,我漸漸地似乎一年難得一二次會回到墾丁,而回來的理由,其實也只是為了龍鑾潭而己。從還沒當上墾丁義解之前,我便時常來拜訪這一泓水以及潭面上的點點們。而在墾丁服勤的日子裡,我更是有好理由可以待在這裡看著潭水,就算是耗上一整天也無所謂。 在以前台中的住處,我在書桌前貼了一堆龍鑾潭的照片。在考研究所時的日子,我忘了我有多少次曾經看著照片上的潭水發呆神遊。後來,在搬家之前,趁著一次機會,我把照片全給了另一位剛從墾丁回來的解說員同伴,理由是什麼?其實也很難說明。 龍鑾夕照,似乎也是墾丁著名的景色之一。只是能好好欣賞的地點並不多,我一直把東岸的點視為我自己珍藏的地方之一,正如屏東林邊某處大鵬灣的景點一樣。都是一個很適合一個人發呆,不作什麼卻多少能得到點什麼的地方。差別只在我曾貪婪地在龍鑾潭掠取一堆景像,而大鵬灣卻從來都忘了帶相機過去,甚至包括望遠鏡。
我在墾丁的路上閒晃,雖然是星期假日,不過遊客卻沒有我想像中的多。少了喧嘩,卻讓墾丁的閒適漏出了幾分,就如同電視偶像劇裡所拍出來的墾丁一樣,事實上,這裡原本就是該閒適的好,至少我是這麼地認為。 我拿著相機在街上亂拍,突然想到以前大學時做的一份專題報告,內容是關於國家公園內的遊客承載量。為了那份報告,我特意地在假日時回到墾丁,目的在想要拍一張墾丁街上招牌與汽車擁擠的畫面,事實上正如我所想要的,我也拍到了那張照片。而相較今天的街景,招牌或許多少也些許的翻新與更換,路上的汽車卻出乎我意料的少了許多,今天不是假日嗎?其實像我這樣住在離墾丁還算不遠地方的人,反而是不常來墾丁的,特別是在假日的時候,當台十七線與屏鵝公路在水底寮這裡會合後,驚人的車潮將在楓港那裡堵塞,然後就會這麼一路直下墾丁。 人潮與車潮帶了商機,只是在台灣的遊憩品質之下,其實通常會忘了遊客帶來的另外一種傷害。墾丁的美景,在沒法控制遊客數量之下,反而成為傷害墾丁的主要原因。或許當地的民眾有人曾思考過這問題,但我看見的卻是一座一座的渡假村在墾丁的海岸依著不同的名目在幾年間慢慢的興起,該是管理的管理處,卻是礙於法令給予的權限不足以及一些其它的原因,也只能漠漠的在旁看著財團的動作頻頻。 台灣國家公園的傷害,在墾丁不是第一個案例,也不是最後一個案例。前不久的纜車事件,風波未平,我並不了解決定設立的人是在想些什麼,而我也自認在目前也沒能力去影響案子的推動結果。台灣的環境教育,似乎己經停留在電腦上的導覽光碟以及精美的解說手冊,對更實質的環境教育,依然仍停留在圖書館裡隨著時間而增加的論文本數以及上頭的灰塵厚度。 在幾年之後,我重新在拍攝屬於我自己的光影龍鑾時,我透過相機看著潭水,想像著在幾年之後壓垮這隻駱駝最後一根草的樣子,就如同壓垮黑面琵鷺的稻草,我們從未猜想到會是肉毒桿菌一樣。
《後注》 對龍鑾潭的那泓水一直有著莫名的喜好,也因此以「龍鑾潭」為主角所寫的文章也不在少數。這篇文章是在南投工作時寫的,文中提到的「在以前台中的住處,我在書桌前貼了一堆龍鑾潭的照片……」指的是在大學時代的事,而不是現在。 而文中另外提到的「前不久的纜車事件,風波未平……」,指的是台北市政府欲在北投興趣纜車,以推動觀光為名,而忽略可能造成的各種環境衝擊,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公視「我們的島」的報導(按下連結)。在台灣,近年來興起的旅遊風氣除了造成各個國家公園的嚴重負擔,對於一些隸屬於交通部觀光局的國家風景區也是如此,在有管理處設置的區域內,由於遊客數量所造成的遊憩壓力對環境己經是如此的龐大而無法管理,對於一些連管理辦法都沒有的景點呢?「各自為政、殺雞取卵」恰可擬。 我並不是唸遊憩觀光出身,對於遊憩觀光的認知應該僅止於大學時的那份專題,但由於工作之便,我看到各處山林、田野、海濱由於遊客素質低落,遊客數量過多且缺乏管理,再加上一些莫名奇妙的公有建築,匪夷所思的私人民宿不斷興建,清境是如此,北投纜車是如此。 稻草不斷的飄落在駱駝身上,然後我們再送給牠一隻劇毒的蠍子。
本會於7月20日發現伺服器遭受駭客入侵,影響所及,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及電子報,亦受影響,無法正常作業;另40多個置放於該伺服器之民間團體網站,均遭波及停擺。幸經本會同仁與資訊志工的投入,目前情況正逐漸復原當中,謹向這段期間蒙受不便的各界夥伴與讀者群致歉。 目前本會已更換部分伺服器硬體配備,不過仍需持續的經費挹注以利後續的軟硬體設備維護。善心人士請洽yang2035@e-info.org.tw或電02-23021122楊小姐。 ●儲備主編 1.三至五年資歷的編輯採訪經驗,熟悉寫潤校稿之所有編輯流程。 ●徵採訪編輯
我們正在徵求編輯同事。科系不是重點、性別不是問題、年齡也沒設限。我們期待新夥伴對環境議題有感覺,對環境與人之間、與物種之間、與政治經濟之間、與公共政策之間 工作內容為: 待遇:依個人面議;依勞基法,享勞健保 有興趣透過志工服務獲得知性的成長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目前正招募編輯陣營志工,歡迎有志者一起來打拼,我們需要: 活動訊息文字編輯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專案翻譯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目前急需新聞翻譯人力投入,希望有興趣進行台灣本地外來種訊息 「英翻中」以及「中翻英」作業的志工能加入。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gmail.com 。 「攝影賞析」是我們繼「自然書寫」之後,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 這回,我們期望藉由「以影像為主體」的「生態攝影作品賞析」,引導讀者進入攝影者拍攝時的生態觀察現場與生態情境之中,讓讀者得以更生活化的方式瞭解豐富多采的生態現象,且靜心感受身歷其境的驚喜吧。 歡迎各界投稿,並附上200-500字左右的文稿(word檔案格式或純文字格式),敘訴拍攝時的週邊生態環境與心得。照片請使用像素400*400以上之JPG格式檔案,圖檔過大時,我們會視情況調整大小。編排上以一篇文稿搭配一幅照片為原則,但也會尊重作者之創作考量。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自然書寫是我們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