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環境政策]環保共識會議做出結論 贊成立法管制溫室氣體 --﹥ 本報訊 環保署環保共識會議於6日下午發表共識結論,認為政府應立法管制溫室氣體排放,以順應京都議定書之全球趨勢。共識結論報告並提出12點具體建議,除了針對研擬中的《溫室氣體減量法》提出批評外,也建議政府應進行綠色稅制改革、推動環境資訊公開、教育宣導,並重視住民自決權利與環境權。會議結論將納入政府決策參考。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news/taiwan/2005/ta05110701.htm ◆[台灣新聞-環境政策]地方政府與社區也能幫地球降溫! --﹥ 本報訊 自今年京都議定書生效後,溫室氣體檢量的工作,除由國家層級、龍頭產業界率先做起,地方政府層級到各個社區、各個家戶也必須納入減量計畫之中。日前,在「2005溫室氣體社區減量座談」中,各級政府代表以及相關學者專家,針對地方政府責任的與社區任務,提出建議與多種方案。 台灣大學全球氣候變遷研究中心主任柳中明與環境品質基金會劉秘書長銘龍認為,各縣市地方政府必須進行盤查,針對不同的產業結構、不同部門的排放量應有不同的制訂對策,例如台北市以住商部門排放比例較大;高雄可能以工業為較大的排放部門。經由溫室氣體的盤查、登錄與查證作業,瞭解可減量的空間。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news/taiwan/2005/ta05110702.htm ◆[國際新聞-生活環境]日本廚餘回收大作戰 廚餘變肥料、可發電 --﹥ 黃毓婷 譯/克力士 審校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日本全國的廚餘每年大約有一千萬噸以上,這些湯湯水水的廚餘不但增加焚化爐的負擔,也減短掩埋場的使用年限。日本近年來積極嘗試廚餘回收的可能性,以往當作垃圾處理的廚餘搖身一變成為可用的資源。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news/world/2005/wo05110701.htm ◆[全球變遷]「看衰」京都議定書 布萊爾遭抨擊 --﹥
來自20個國家的能源及環境手長在這次會議中會晤,是次會議是八大工業國「鷹峽對談」的一部份。布萊爾在會中說道,氣候變遷的證據益發顯著,以致過往持懷疑態度的人現今也正視此一危機,共同關心能源安全及供給問題。同時,他也體認到各界擔心限制溫室氣體排放將同時限制經濟成長的憂慮。 布萊爾指出:「赤裸裸的事實是,沒有一個國家願意為了氣候變遷問題而犧牲經濟發展,但每個經濟體也都知道,奠基在永續原則上的發展方式,才是唯一且合理的發展方向」 一些分析家表示,英國很可能無法達到2010年前減排20%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標。同時,天然氣價格持續上升,英國一些電力公司已改用煤炭當燃料,而陸上及空中交通工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是年復一年地持續增加。 地球之友則抨擊首相在處理全球暖化議題時,對明確目標與具體綱領所抱持的懷疑態度。地球之友丘比特(Tony Juniper)說:「我們欣見布萊爾首相努力維持國際訂定的氣候變遷行動方案,但更重要的是,首相該謹記實際的領導力不僅是溫言以對而已,為展現真才實幹,他必須果絕行動並持續對國際社會施壓,促使各國同意遵循明確的時程表採取行動。 丘比特指出:「布萊爾貶低了明確的目標及具體綱領,忽視了英國企業想要有具體架構以供業界依循的呼聲。有許多人談論京都議定書目標和科技發展必須二選一,但這是錯的;事實上,如果沒有此二者,我們什麼也做不成。」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nov2005/2005-11-02-01.asp ◆[生態保育]放牧論戰僵持 澳洲大高山公園計劃枯等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nov2005/2005-11-02-03.asp ◆[生態保育]保障珍稀露脊鯨棲地 美國籌設保護區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nov2005/2005-11-02-02.asp
環境資訊協會 張育菁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張曉慈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nov2005/2005-11-02-09.asp 作者:謝雯凱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根據國際農業生技產業應用服務中心(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gri-biotech Applications, ISAAA)主席Clive James發表的2004年度報告,全球基因改造農作物的種植總面積已達8140萬公頃,其中種植面積最多的國家為美國、阿根廷與加拿大,前四大基改作物依序為大豆、玉米、棉花與油菜。以美國為例,其基因改造的大豆、玉米與棉花,相對於該作物總種植面積各占85%、45%與76%。 這些作物基因改造的品種特性依作物而有不同,大豆種植鋤草最費工,所以有研發出抗除草劑的基改大豆,基改玉米則以抗蟲為主,另外也有兼具抗蟲與抗鋤草劑的品種。這麼繁多的品種有一個相同點,這些基改種籽較一般的貴上兩倍,而且均被孟山都(Monsanto)、先鋒育種(Pioneer Hi-Bred International)與拜耳等數家大公司牢牢掌握,他們不但擁有基改種籽的專利,有時還搭售同家公司的農藥與農事機具。最令人詬病的是,為了維持每季的種籽收益,生技公司以專利權為藉口,要求農民不可以依照傳統習慣留下好的種籽至下一季播種。為了這個「留種」的習慣,美國已經有許多農民被告上法院,並賠償給生技公司一大筆錢。 全文詳見: http://e-info.org.tw/column/biodiv/2005/bi05110701.htm 播出日期:11月7日(一) 22:00-23:00首播 【封面故事】挑戰3021 面對日益減少的石油能源的覺醒,並對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提供解決之道。澳洲從1987年舉辦世界太陽能大賽WSC,希望透過太陽能車的設計、製作與比賽喚醒世人的覺醒。多次在世界太陽能車賽中創下紀錄的阿波羅車隊,在艾和昌的帶領下,今年又有什麼突破?
播出日期:11月19日(六) 20:00-22:00首播 2005年8月29日,四級颶風卡崔娜侵襲美國密西西比、阿拉巴馬及路易斯安那州,造成重大災害。沿岸城鎮幾乎被摧毀殆盡。保護紐奧良的三座堤防潰堤,大水淹沒了80%的城市。民眾在避難的路上遇到連串恐怖經歷,有無數人正和死神搏鬥,遇難者的屍體也四處漂流。兩名紐城警察自盡,有人趁亂打劫商家,政府官員則為死傷人數不斷增加與經濟蒙受重大損失而焦頭爛額。總共有3萬2千位民眾獲救。 目睹這次災難令全球人民百思不得其解:為何有那麼多民眾明知天災來襲卻不撤離?為何救災行動如此緩不濟急?在這個兩小時特別節目裡,國家地理將帶領觀眾深入瞭解卡崔娜颶風及其為墨西哥灣區民眾帶來的巨大傷害。 詳情請見 http://www.ngc.com.tw/watch/NGspecial.asp ●[課程]環境議題傳播人才培訓 --﹥
時 間:11月18~20日(五、六、日)9:00-21:00 讓具有基本資訊科技能力,並關心環境議題的人士,可以了解環境預警重要與當前環境課題,並透過工作坊的形式激盪出一連結傳播的網絡,讓更多環境問題被突顯、被知道。 詳情請見 http://www.enpo.org.tw/www/stcf/earth/earth.html ●[活動]科博館秋海棠特展暨講座 --﹥
時 間:11月11日起 本次特展展示,除了可以看到台灣各種原生秋海棠的完整活體收藏展示,更可以看到來自中國大陸及世界各地的原生秋海棠,並藉由專題演講的深入介紹及實際操作如何照顧及繁殖秋海棠,讓民眾可以更親近這種平易近人卻美不勝收的四季花卉。
秋海棠特展講座(10:00~12:00) 詳情請見 http://enroll.nmns.edu.tw/uweb/begonia/index.htm ●[活動]瓦拉米步道—玉溪人文生態旅遊 --﹥
時 間:11月18~20日(五、六、日) 詳情請見 http://www.ysnp.gov.tw/tc/index.asp
時 間:11月23日 南仁山生態保護區位於國家公園東北角,面積約五千公頃,是中央山脈最南端餘脈,保護區內動植物資源豐富,過去曾有原住民在此築石板屋居住,並以狩獵為生,也許是天災或有外來入侵者干擾,散落的石板屋遺址只待後人去發掘探討。在山間盆地內有一處寧靜水潭被稱為南仁湖,景觀優美,冬季也可發現一些來訪渡冬的水鳥停息覓食,使平靜無波的湖面增添許多生趣。南仁山生態保護區所擁有的自然資源和景觀,值得大家親自去體驗和觀賞,在未能了解其中奧秘之前,任何一種生活在保護區內的生物都需要我們去珍惜和愛護。 凡獲准入山的民眾,需於當日上午8時30分至9時30分之間,前往管制站前與解說員會合,並引導入山解說服務。 詳情請見 www.ktnp.gov.tw ●[活動]2005台北關渡國際賞鳥博覽會 --﹥
時 間:11月12-13日 (六、日) 1999~2004年的10、11月,台北市野鳥學會舉辦了六屆「關渡國際賞鳥博覽會」,創造了二天吸引二萬五千~六萬人次民眾參與的佳績。2004年國際鳥盟亞洲部邀集各會員國:香港、印度、印尼、日本、寮國、緬甸、高棉(國際鳥盟 Indochina programme)、馬來西亞、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俄羅斯、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越南等亞洲國家,及國際鳥盟本部、歐洲部、非洲部、以及國際濕地聯盟亞洲部的代表都來參與盛會,並設攤展示,台灣鳥類保育受國際肯定的印證,這不僅是台灣的榮譽,更是全世界鳥界的盛事。 2005 台北國際賞鳥博覽會,台北市野鳥學會也將在關渡自然公園,推出「水水關渡」─鳥類生態保育及水資源等的國際議題,讓參與民眾可以知道最新、最受世界關注的生態議題,希望藉由本活動獲得全民的認同與響應,達到我們藉著賞鳥活動提昇生活環境品質的目標。
時 間:11月19日 台灣中部早在明鄭時期就有漢人的足跡,不過真正漢移民拓墾的年代,大約是在康熙中葉以後,而移墾的腳步是從沿海拓展至盆地,因此開發先後順序應是先台中後南投。不過早期台中地區,以平埔原住民岸裡社為主,他們大多是沿著河岸居住生存。直至清初康熙中葉,漢人才開始向中部地區大規模的遷移進入,並與原住民一起墾殖。清雍正時期,當時的閩南人走的貓羅溪路線,經彰化沿著貓羅溪入墾南投、北投,也就是今天的南投市和草屯鎮一帶。 為瞭解這段拓墾歷史,協會特地舉辦這次中部人文古蹟之旅,藉由老師的解說,讓各位認識台中、南投的開發歷史,此外也趁此機會拜訪南投三大書院:「藍田書院」、「登瀛書院」、「明新書院」等,見證南投由早期農業拓墾步入文教興起的過程,整個活動內容精采可期,歡迎有興趣的伙伴踴躍報名。 詳情請參閱 http://www.neat.org.tw
時 間:11月20日 武陵農場位於中橫宜蘭支線上,屬台中縣與宜蘭縣交界一帶,海拔高度從1740公尺至2200公尺之間,此地群山環抱、四季如春,早有世外桃源之稱。 此外農場由於緯度較高且受東北季風影響,加上日夜溫差大等因素,使得武陵每年的楓樹紅得特早,各類變葉植物早在初秋便迫不及待的披上朱衣,成為全省賞楓的「第一線」。其中又以農場本部一直到往煙聲瀑布途中武陵吊橋,一路沿七家灣而行,於溪畔皆可見到紅葉們的蹤跡,這壯觀的楓紅容顏,直可媲美大陸九寨溝,無怪乎武陵農場又有「台灣九寨溝」的美稱呢! 詳情請參閱 http://www.neat.org.tw ●儲備主編 1.三至五年資歷的編輯採訪經驗,熟悉寫潤校稿之所有編輯流程。 ●徵採訪編輯
我們正在徵求編輯同事。科系不是重點、性別不是問題、年齡也沒設限。我們期待新夥伴對環境議題有感覺,對環境與人之間、與物種之間、與政治經濟之間、與公共政策之間 工作內容為: 待遇:依個人面議;依勞基法,享勞健保 有興趣透過志工服務獲得知性的成長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目前正招募編輯陣營志工,歡迎有志者一起來打拼,我們需要: 活動訊息文字編輯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專案翻譯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目前急需新聞翻譯人力投入,希望有興趣進行台灣本地外來種訊息 「英翻中」以及「中翻英」作業的志工能加入。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gmail.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