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8.4.1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海洋台灣

水產出版社
 
  自然人文:打造眷村原味
掛上門牌的竹籬芭,充滿了眷村復古味

 

作者:黃德宗(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執行編輯)

2008年3月底,我參加在淡水河旁的空軍三重一村,所舉辨的「三重眷村工作假期」。對於不曾在眷村生活過的我而言,用圍牆與外界隔離的眷村像個陌生的大迷宮;這次參與式勞動的工作經驗,讓我體驗到什麼是眷村味。

「歲月駐足伍拾餘栽,永懷甘辛深植心間,歲月伍拾壹」這是三重一村某戶的門聯,當中漾著淡淡的心酸。從聊天得知,屋主從中國來台已51年。一個人、離開家中、加入軍隊、被迫到一個邊境小島,在完全不熟悉的土地上重新生活,歲月流逝中的甘苦,這21個字有著深刻的人生體驗。 精采內文

 
 
  自然書訊:下一波工業革命――《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
《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
 

 

作者:梁中偉(Intelligent Times總編輯)

10月24日夜晚,德國麥克.布朗嘉(Michael Braungart)教授本應在倫敦接受時代雜誌「環保英雄」頒獎,與英國王子同台受獎,但他並未飛去英國,而是出現在台北政大公企中心EMBA的課堂上,向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講解「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這個概念從2002年以同名書問世後,震撼全球環保與商業界;但是對台灣而言,他帶來的訊息,仍是嶄新而充滿機會的提案。 精采內文

 
  綠色影展:2008 GIFT 宜蘭國際綠色影展
《捍衛台灣鄉土紀事》
編輯室整理

當前城市發展的趨勢不再只注重硬體的建設,更需要重視環境、人文的關懷與內涵。隨著北宜高速公路通車,為蘭陽開啟百年變局,在這即將躍升的時刻,宜蘭國際綠色影展(GIFT)便是以重視環境、珍惜資源,以及對生命的關懷為主軸,藉由影片的播放,將此意念深植於人心。

2008宜蘭國際綠色影展將於4/19-26登場,共展出來自10餘國、近30部的精采好片,分有「環境危機&全球趨勢」、「綠色種子」、戶外「特映場」等單元。 精采內文

 
  專欄作家:《詩經》白話新譯:〈衛風.碩人〉
譯者:賈福相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
齊侯之子,衛侯之妻。
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領如蝤蠐,齒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碩人敖敖,說于農郊。
四牡有驕,朱幩鑣鑣,翟茀以朝。
大夫夙退,無使君勞。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鱣鮪發發,葭菼揭揭。
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褧」音同「窘」;「蝤蠐」音同「求其」;「螓」音同「秦」;「幩」音同「墳」;
「罛濊」音同「估或」;「鱣」音同「沾」;「菼」音同「坦」。

美人莊姜

有女莊姜,豐滿頎長,錦衣外披了紗氅。
齊侯的女兒,衛侯的妻子。
東宮太子的妹妹,刑侯的小姨,姐姐是譚公的嬌妻。

纖纖手指似蘆葦的新芽,白皙皮膚如凝固羊脂。
細長脖子如天牛幼蟲,潔白整齊的牙齒似葫蘆的種子。
秋蟬方額,淡淡蛾眉,
笑時酒窩伴著甜甜的唇,回顧時眸子明亮又親近。

有女莊姜,豐滿頎長,她的坐車停在近郊。
四匹雄馬健壯,紅絲馬軔飄揚,車上插了雉羽。
參見衛侯:「大夫們,早些退朝,莫使我夫太辛勞。」

黃河之水洋洋,浩浩蕩蕩,流向北方。
撒下魚網水花四濺,捕了滿網的鯉和魴,岸邊蘆葦青青蕩蕩。
陪嫁女子亮麗健康,護車武士英勇強壯。

精采內文

 
 
  自然人文:打造眷村原味
作者:黃德宗(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執行編輯)

2008年3月底,我參加在淡水河旁的空軍三重一村,所舉辨的「三重眷村工作假期」。對於不曾在眷村生活過的我而言,用圍牆與外界隔離的眷村像個陌生的大迷宮;這次參與式勞動的工作經驗,讓我體驗到什麼是眷村味。

歲月駐足伍拾餘栽    永懷甘辛深植心間    歲月伍拾壹

這是三重一村某戶的門聯,當中漾著淡淡的心酸。從聊天得知,屋主從中國來台已51年。一個人、離開家中、加入軍隊、被迫到一個邊境小島,在完全不熟悉的土地上重新生活,歲月流逝中的甘苦,這21個字有著深刻的人生體驗。

這就是眷村所蘊含的味道。

門聯「歲月駐足伍拾餘栽    永懷甘辛深植心間    歲月伍拾壹」

活動一早,至附近的市場用完餐後,即準備開始工作。參與的伙伴們被分為文物、竹編與屋瓦3組,進行不同的工作內容。

空軍三重一村為空軍防炮司令部所屬眷村,軍階相當多樣;且位於淡水河畔早期常受洪患之苦,多年來文物有所損失,文物組的工作內容就是為眷村文物整理建檔,為這個時代的記憶留下記錄。

確認盤子的材質,以建立正確的資料

指導老師與參與者討論如何為眷村文物建檔

測量建檔物品的大小規格

為文物拍照,以建立資料庫

竹籬笆是台灣早期眷村家家戶戶必有的東西,現在已十分少見。竹編組的任務是,將完整竹子剖開、處理成細條狀,再進行竹籬笆編製,找回眷村的意象。

從平溪趕過來的老匠師,指導如何剖開竹子,以製作竹籬笆

看似構造簡單的竹籬笆,製作過程費力又耗時

經過一日多人的辛勞所製作出的竹籬芭

眷村另一建築特色就是黑磚屋瓦,然空軍三重一村中多數房屋已改建。幸眷村入口右側的傅家,仍保留著,這亦是空軍三重一村中最早的房舍。早期淡水河常氾濫,導致淹水,這棟建築記錄此歷史,因此選擇在此重新打造眷村意象。屋瓦組的工作 是進行屋瓦下層的橫木構造的製作,與黑磚屋瓦鋪掛。

師傅與參與者進行屋瓦的木構製作

師傅與參與者解說如何進行木構製作

堆得像座小山的屋瓦,正等待清洗與鋪設

在廣場上洗屋瓦,清除堆積的泥土灰塵

同心協力將清洗過後的屋瓦,接力運送至屋頂上,等待鋪設

經過三日的辛勞,總算完成黑磚屋瓦的鋪設與竹籬芭的製作。這次工作作期的伙伴們戲稱,已把半年運動量消耗完。在玩笑話之外,每個人一定有所思考,思考著什麼是眷村、保存它的的意義為何。

      鋪設完成後的黑瓦屋頂      掛上門牌的竹籬芭,充滿了眷村復古味

這是個開始。

眷村屋頂的貓,不知是那戶人家用尼龍繩與碎布幫牠作了一件禦寒的披風


相關連結:「空軍三重一村.在地誌工」部落格

Top

 
 
  自然書訊:下一波工業革命――《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

作者:梁中偉(Intelligent Times總編輯)

Cradle to Cradle10月24日夜晚,德國麥克.布朗嘉(Michael Braungart)教授本應在倫敦接受時代雜誌「環保英雄」頒獎,與英國王子同台受獎,但他並未飛去英國,而是出現在台北政大公企中心EMBA的課堂上,向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講解「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這個概念從2002年以同名書問世後,震撼全球環保與商業界;但是對台灣而言,他帶來的訊息,仍是嶄新而充滿機會的提案。

對布朗嘉而言,過去30年環保運動與各式各樣的方案,不能終結地球的環境災難,也不能說服企業界真正投入環保。工業革命帶給我們的真正遺產,並未從整體來分析了解,科學家、產業界、環保人士所提出的解方,也仍然受困於負面思考,從未正面來思考人類真正需要的產業模式。布朗嘉給未來的企業帶來的新問題是:「我們清楚顧客需要什麼樣的肥皂,但是河流又期望什麼樣的肥皂呢?」當恆河的婦女在河邊洗滌衣服,清潔劑流入河水,在光滑的魚鱗上會留下什麼?我們又會吃下什麼?

環境中的毒素,已經造成每年450萬兒童死亡,只因為無法取得乾淨的用水;大量海豚瀕臨絕種,只因為暴露於海中的塑膠廢料。現在來談減少汙染,遠不能解決問題。「減少破壞」這種思考方式,「是人類想像力的失敗」,由這種觀點而描繪的未來圖景,是黯淡無光而令人沮喪的。

布朗嘉提出的解決方案更為積極,不再是一點一滴彌補工業革命的傷害,而是邁向「下一波工業革命」(Next Industrial Revolution),新的工業系統必須謙卑的向大自然學習,在大自然裡,根本沒有廢棄物這個概念──所有東西基本上都是養料,都可以回歸土壤,「要像櫻桃樹那樣花團錦簇,生生不息。」在150人的會議室裡,布朗嘉展示櫻桃樹的照片,滿滿的櫻花,「花朵遠超過果實的數量,會有人質疑太浪費嗎?」櫻花掉落草地,變為養料,化為土壤,自然裡沒有廢物,沒有人口過剩。

布朗嘉不是在質問,為什麼企業不負責任,汙染環境;他問的是:「如果人類世界是由櫻桃樹繁衍的,這世界將是一幅怎樣的圖景?」

布朗嘉在台灣不到一周的行程,3場workshop,一場與企業家、政府官員的對話,很多時候會覺得,他不只是一位化學家,而且是一位詩人。但千萬不要誤會他是個浪漫主義者,他挑戰現成的觀念,提出堅實的研究成果、數字、理論說明,並舉出企業成功的案例。他知道,即使有最好的方案,但若不能給企業帶來利潤,仍是無法推行的。

布朗嘉在不同場合反覆宣揚他的構想:要從產品的設計階段開始,就仔細構想產品的結局,如何成為另一個循環的開始。搖籃到搖籃的目標,不是在減少廢棄物,而是將工業產品的廢棄物轉化為有用的養料──成為其他物質、產品,或是對其他地區、人民有用的東西。不從一開始採取完全不同的產品設計哲學,只不過是延緩惡化的腳步,這便是過去生態主義者的失敗之處。

革工業革命的命

Cradle to Cradle但是布朗嘉的創見,並不是做產品的有毒物質研究,而是分析工業革命以來,整個產業生產的核心錯誤,並試圖找出根本的解決之道。

2個世紀前,當工業革命發生的時候,自然資源似乎取之不絕,「環境的脆弱性,還不是個值得關心的議題。工業設計目標中既未考慮維持自然系統的正常運轉,也未察覺自然界中複雜、微妙的相互關係。」布朗嘉在《從搖籃到搖籃》這本已成為經典的書中,花了相當篇幅分析工業革命以來的產業心態,「工業革命的思維是直線型的,只關心如何把產品做出來,並快速、廉價的送到消費者手裡。」

因為從工業革命以來的產品與工業系統設計,從設計之初,就未考慮到環境影響以及產品的生命周期,事後的補救不但於事無補,反而造成更大的災難。以回收為例,布朗嘉指出,今天我們做的其實是「降級回收」(down cycling),例如製造汽車的高品質鋼材,具有高碳、高抗拉強度的特點,但在汽車回收時,這些鋼材與汽車其他零組件一起被熔化,包括汽車電纜中的銅、表面的油漆和塑料,因而降低了鋼材品質,再無法用來作為製造新車的材料。回收印刷紙張也一樣,我們回收的既非單純紙張,也不是油墨,而是附有油墨的紙,混成紙漿後再製的紙,已經無法擁有原先的優良紙質;甚至為了要再製紙,還需添加會造成汙染的化學物質。原有材料所具備的「工業價值」,在混合後損失殆盡。

從設計之初,工業與生物材料就混雜不分,布朗嘉生動的比喻現代工業品大都是「科學怪人」(Frankenstein)產品,或是「怪誕複合物」(monstrous hybrid),一個產品中包含著難分難解的工業與生物原料,在生命周期結束的時候,無論有多完善的回收系統,都無法分拆成為有用的養料。原本應封閉在工業循環裡的產品,進入自然界,又無法分解,就變成汙染,不論是地下掩埋場,或是焚化爐,都會產生毒性更高的致癌物質。「要了解什麼是我說的搖籃到墳墓(Cradle to Grave),只要走一趟堆積如山的垃圾掩埋場或焚化爐,就明白了!」設計的錯誤,再怎麼回收也沒有用。用焚化爐焚燒科學怪人產品,不但製造戴奧辛、多氯聯苯,也燒掉有價值的工業物質,真是莫大的愚昧。

布朗嘉的分析核心,就在他認為地球上有2個獨立的新陳代謝系統,應該涇渭分明,絕不相混。一個是生物新陳代謝,或者說生態圈、自然循環;另一是工業新陳代謝,或者說是工業循環。一個產品若來自於自然界,在生命周期結束時回歸自然界分解,成為生態圈的養料;但是很多工業產品,本來就不可能自然分解,如電視機、電腦、汽車,就應封閉在工業循環內,回收再製,成為有價值的工業養料繼續使用。

如果從製造設計之初,就考慮不同原料最後將進入不同的循環,則材料不但可以保持原有的性質,甚至可以做到升級回收(upcycling)。以塑膠瓶為例,原本含有銻、重金屬,如果在回收過程中能去掉銻,就能變成更好的物質。「有廢棄物產生,就代表設計的失敗。」布朗嘉斬釘截鐵的說。

根據布朗嘉的研究,一台電視機裡有4,360種化學物質,有些是有毒的,消費者要買的是電視節目這種享受,從沒想過要把那4,000多種化學物質一起買回家,並在看電視的時候還一面呼吸這些物質。製造電視機的廠商除了要確保使用中的安全,更應該要負責回收。把產品變成服務,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廠商賣的應該是窗明几淨的服務,不是玻璃窗。」電視機也好,玻璃窗也好,都可以由廠商回收成為有用的工業養料,而不該變成垃圾掩埋場的廢棄物。

傳統的設計與商業模式,強迫顧客承擔汙染的後果,造成「利潤私有化,汙染社會化。」但這是傳統工業革命模式的根本難題,不見得是企業枉顧道德。麥克.布朗嘉相信,95%的企業都是好的,但需要合乎商業利益的解決方案,他在台北與一群企業家會面的時候說:「我不是綠色化學家,我是好化學家。」

相關閱讀:無限制的成長真的可以與環境生態共存嗎?
 

      《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

《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
Cradle to Cradle: Remaking the Way We Make Things

  • 作者:威廉.麥唐諾、麥克.布朗嘉(William McDonough, Michael Braungart) 
  • 譯者: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中美可持續發展中心
  • 出版社:野人
  • 出版日期:2008年1月2日

Top

 
 
  綠色影展:絢影蝶舞――墨西哥帝王蝶谷
編輯室整理

2008宜蘭國際綠色影展

當前城市發展的趨勢不再只注重硬體的建設,更需要重視環境、人文的關懷與內涵。隨著北宜高速公路通車,為蘭陽開啟百年變局,在這即將躍升的時刻,宜蘭國際綠色影展(GIFT)便是以重視環境、珍惜資源,以及對生命的關懷為主軸,藉由影片的播放,將此意念深植於人心。

2008宜蘭國際綠色影展將於4/19-26登場,共展出來自10餘國、近30部的精采好片,分有「環境危機&全球趨勢」、「綠色種子」、戶外「特映場」等單元。今年的戶外放映將移至宜蘭運動公園,室內放映則改至宜蘭文化中心(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演講室及羅東鎮公所展演廳。希望民眾不僅能悠閒的看電影,也藉此喚起對生活品質與地球環境的重視,共同營造美好的生活空間。

《蘭陽野鳥》及《產房》校外教學最佳教材

《蘭陽野鳥生態》影展展出的近30部的精采好片,由台灣導演拍攝的就有6部,其中《蘭陽野鳥生態》《產房》適合中低年級學生們觀賞,更是帶領孩子們認識環境及生態非常好的校外教學教材。

《蘭陽野鳥生態》由在地宜蘭人所拍攝,共介紹10餘種蘭陽地區的鳥類,如埃及聖環、朱鸝、八色鳥等;《產房》則由每年都有新作品跟宜蘭觀眾見面的柯金源導演所拍攝,紀錄一群海洋環境保育工作者為「軟絲」打造「竹叢產房」的過程,攝影機深入海洋深處,讓大家得以看見我們所不知道的海底世界。影展期間二位導演也會親自到宜蘭參加映後座談,跟觀眾們一起分享影片拍攝點滴。

環保概念札根 綠色種子單元歡迎兒童

《賽貝索偵探隊》特別為小朋友規劃的「綠色種子」單元包括《賽貝索偵探隊》《德國動畫精選集》《韓國動畫精選集》《海豹布偶》

《賽貝索偵探隊》以1979年北義大利發生的戴奧辛汙染為題材。小鎮上的化學工廠傳來巨大爆炸聲,不知名的白色粉末從天而降,動物和人們也開始生病,一群孩子為調查真相組成了偵探隊,決心找出災難的原因和可能的後果。

《德國動畫精選集》共有18部動畫短片,最短的影片只有40秒,當中也有真人動畫,創意十足;《韓國動畫精選集》則是首爾綠色影展中特別推薦的單元,該片導演也會親自來台與宜蘭觀眾交流;《海豹布偶》是一對姐妹意外撿到一隻白色海豹布偶後,生活開始變得熱鬧並充滿驚喜的故事。

捍衛家園不分國籍 全民動員現場直擊

《捍衛台灣鄉土紀事》在「環境危機&全球趨勢」單元裡,有幾部以捍衛家園為題的影片,包括來自美國的《德州環保女偵探》、來自英國的《滅頂家園》,以及台灣導演李泳泉及陳麗貴共同拍攝的《捍衛台灣鄉土紀事》

《德州環保女偵探》紀錄與石油化學工廠對抗的女戰士——黛安威爾森,她是捕魚人,也是5個孩子的母親,平凡的身份卻有著不平凡勇氣的她,在充滿限制及成見的情況下為家園努力;獲得舊金山國際影展及英國獨立電影最佳紀錄片的《滅頂家園》,以印度政府為發展經濟興建足以導致4千萬村民毀家失業的水壩工程為題,人民為此集結成反水壩組織對抗國家;《捍衛台灣鄉土紀事》紀錄自1980年代中期揭開的一連串反對公害的「自立救濟」,包括反核運動、反公害與生態保護運動等。

音樂電影戶外特映

《岡拉梅朵》戶外「特映場」單元,將在戶外放映宜蘭導演鄭文堂的作品《夏天的尾巴》,及深入西藏淨土拍攝的《岡拉梅朵》,皆是音樂元素十分豐富的影片。

《夏天的尾巴》以4位高中生為主角,透過音樂追尋夢想。他們找到一塊高鐵下的荒地,一起在這祕密基地裡放肆玩樂,並相約在夏天尾巴來臨之前,一起揮灑青春、體驗愛情,實踐搖滾樂的熱血正義,這群年輕人決定去做一件永不後悔的事。

《岡拉梅朵》則是第一部深入西藏拍攝、反映西藏生活,且充滿濃濃西藏風情的音樂電影,全片隨著女主角的旅程拜訪了多處珍貴的古蹟遺址,其中阿裡地區古格古王國遺址,更是第一次出現在電影中,融合西藏民歌及現代電子、搖滾、打擊樂的音樂風格,絕對讓觀眾耳目一新!

雙開幕片 探討環保新課題

《垃圾即食物》影展開幕片為來自荷蘭的《垃圾即食物》,戶外開幕則是來自美國的《極地熊寶貝――拿努的歷險》,皆是老少皆宜的影片,也各自揭示了當前最重要的環保課題。《垃圾即食物》是以「廢物再利用」概念為出發的紀錄片,地球自然資源每天迅速地被耗盡,如何創造無毒或可重覆再利用的生產模式,是現代人的新課題。

《極地熊寶貝》則是以北極熊為主角,探討全球暖化危機。全球暖化議題近年來持續受到關注,宜蘭國際綠色影展每年幾乎都有關心此議題的影片參展,自去年的開幕片《白色大地》受到注目之後,今年展出《極地熊寶貝》,帶領大家以不同角度再看極地生態危機。

根據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國家雪冰資料中心(NSIDC)拍攝到的衛星影像顯示,在全球暖化效應影響下,幅員遼闊的南極威爾金冰棚已開始解體。位於冰棚一角、面積廣達414平方公里的巨冰,近日突然崩裂,這是因為一座長41公里、寬2.4公里的冰山,在2月28日從冰棚西南前緣處斷裂所致。此為2002年以來最大規模崩裂,這樣的狀況也同時在北極發生。綠色影展的展出片,除了讓再一次正視環保的重要性,也進一步呼籲大家謙虛反省、珍惜資源、愛護地球。

2008宜蘭國際綠色影展

Top

 
 
 

專欄作家:《詩經》白話新譯:〈鄘風.甘旄〉

譯者:賈福相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
齊侯之子,衛侯之妻。
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領如蝤蠐,齒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碩人敖敖,說于農郊。
四牡有驕,朱幩鑣鑣,翟茀以朝。
大夫夙退,無使君勞。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鱣鮪發發,葭菼揭揭。
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褧」音同「窘」;「蝤蠐」音同「求其」;「螓」音同「秦」;「幩」音同「墳」;
「罛濊」音同「估或」;「鱣」音同「沾」;「菼」音同「坦」。

美人莊姜

有女莊姜,豐滿頎長,錦衣外披了紗氅。
齊侯的女兒,衛侯的妻子。
東宮太子的妹妹,刑侯的小姨,姐姐是譚公的嬌妻。

纖纖手指似蘆葦的新芽,白皙皮膚如凝固羊脂。
細長脖子如天牛幼蟲,潔白整齊的牙齒似葫蘆的種子。
秋蟬方額,淡淡蛾眉,
笑時酒窩伴著甜甜的唇,回顧時眸子明亮又親近。

有女莊姜,豐滿頎長,她的坐車停在近郊。
四匹雄馬健壯,紅絲馬軔飄揚,車上插了雉羽。
參見衛侯:「大夫們,早些退朝,莫使我夫太辛勞。」

黃河之水洋洋,浩浩蕩蕩,流向北方。
撒下魚網水花四濺,捕了滿網的鯉和魴,岸邊蘆葦青青蕩蕩。
陪嫁女子亮麗健康,護車武士英勇強壯。

Madam Zhuang-jiang

Translated by Fu-Shiang Chia

Madam Zhuang-jiang,
Curvaceous and tall,
Over her embroidered coat
draped a shawl.
The daughter of Lord Qi, wife of Lord Wei.
Younger sister of the crown prince,
Sister-in-law of Lord Xing.
Another sister married Lord Tan.

Her fingers, slender as shoots of reeds.
Her skin, white and soft as lard.
Her neck, long and delicate as the ox-beetle’s larva.
Her teeth, even and white as gourd seeds.
Her forehead, full and square as that of a cicada.
Her eyebrows, light as the antennae of a moth.
When she smiles, her dimples frame her lips.
When she glances, behold her clear and intimate eyes.

Madam Zhuang-jiang, curvaceous and tall,
Her carriage rests by the farm beyond the city wall.
Four horses strong and sleek,
Red silk trappings on their bits.
Pheasant feathers decorate her carriage curtains.
She arrives at her Lord’s court:
"You noble ministers, please retire early.
Do not fatigue my Lord!"

The Yellow River surges mightily,
Flowing toward the North.
Fishnets thrown into the river,
Yield bountiful bass and carp.
Reeds grow profusely
On the river bank.
Her bridesmaids are splendidly adorned;
Her guards are skilled and strong.

蘆葦(攝影:張文亮)「葭」為蘆葦,為多年生高大禾草,稈高可達3公尺,莖中空;莖稈下具粗壯根狀莖,能在污泥中四處延伸。葉片寬1-3公分,線形;葉舌長0.1公分,有緣毛。大型圓錐花序,長可達40公分;小穗通常具三小花,長約1.4公分,第一小花常為雄花,其餘兩小花為雌花;穎及外稃均有3脈,基盤有長絲狀毛。廣泛分布於北半球,亦自生於台灣,通常生長在沼澤地、水池邊及河岸旁。

在《本草綱目》中,稱初生的蘆葦為「葭」、開花前為「蘆」、花後結實為「葦」,因此,葭、蘆、葦,以及蒹、蒹葭等均指蘆葦。

本植物莖之細者,可供編簾之用,稱為「葭簾」;莖之粗者,剖開可以織席,稱為「葦席」。中國神話中以「蘆灰」治洪水,例如《淮南子》〈覽冥〉記載:「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積蘆灰以止滔水」,後世遂以「蘆灰」為治水之意。另《孝子傳》中,閔子騫的後母讓親生子穿上棉花絮襖,卻讓閔子騫穿不能保暖的蘆花絮襖,因此「著蘆花」一詞就成為繼父母虛待非親生子女的代用語。

蘆葦在大陸地區十分普遍,除了可供編簾織席之外,「朽莖」可以為柴薪,新葉用以「裹粽」。古代西北區河岸多以蘆葦夯築城牆及堤岸;蘆葦枝葉又可用來飼牛。《史記》中記載田單以火牛陣完成復國使命,牛尾所繫者也是蘆葦。

「菼」為荻,多年生禾草,稈直立,高1.5公分,徑0.5公分,節生柔毛。葉扁平,寬線形,長20-50公分,寬0.5-1.5公分;葉緣細鋸齒狀。葉鞘無毛,葉舌短,具纖毛。圓錐花序,舒展成繖房狀;小穗線狀披針形,長0.5公分,成熟後褐色,基部有絲狀長毛。穎困長圓形,長0.1公分。分布於東北各省及河北、山東、甘肅、陝西等省之山坡地、平原、丘陵地、河岸濕地,以及日本、朝鮮半島和西伯利亞。

菼和葭所指究竟是什麼植物,自陸璣以下,各書的解釋和認定不一,「菼」、「雚」、「蘆」、「薍」等糾葛不清。根據《說文解字》和《本草綱目》二書的分析,開花前的「雚」稱作「菼」;「菼」又名「薍」,開花結實後稱作「荻」。因此,「菼」、「雚」、「薍」、「荻」同一物也。至於初生之葦稱為「葭」,長大未開花稱為「蘆」,開花結實後謂之「葦」,因此,「葭」、「蘆」、「葦」及「蘆葦」也是同一物。

至於蘆葦和荻的區別,吳其濬在《植物名實圖考》中解釋得最清楚:「強脆而心實者為荻,矛纖而中虛者為葦……又葦嘉止水,荻嘉急流,強弱異性,固自不同。」荻初生之筍為「荻芽」,可採收供食用。歐陽修〈六一詩話〉云:「河豚魚白與荻芽為羹最美」,至今仍為膾炙人口的一道美食。

荻在秋天抽穗開白花,群花在風中搖曳,極為美觀。〈衛風•碩人〉篇用挺挺直立的蘆葦(葭)和荻(菼)來形容美人和武士修長壯碩的英姿。(本段植物解說文字摘錄自林業試驗所潘富俊研究員著作《詩經植物圖鑑》)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陳誼芩•副刊特約編輯:倪宏坤•網編:黃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