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9.11.18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立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生命力新聞

苦勞網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推薦瀏覽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

地球公民協會  


Grist Magazine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

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

白沙屯田野工作室協會  

觀樹教育基金會
 
  科學園區又來了 竹科宜蘭園區「城南基地」要翻案

2007年,反宜蘭園區民眾與環團幫環評普渡。
 
【相關連結】

竹科宜蘭園區 監委擔心成蚊子園區

宜蘭科學園區地主抗議徵收不公

竹科紅柴林基地撤銷開發

中科四期未動土 中科五期已過審核?

新竹科學園區宜蘭園區的「城南基地」,2007年9月17日通過環評審查時,結論之一「應承諾本園區不從事產品量產之行為。」當時因為有這個承諾,城南基地才通過環評。然而昨科學園區提出審查結論變更 案,要求將不從事產品量產的承諾,限縮在引進的三項產業之一的「研發產業」,其餘兩項產業則得以解套。

有條件通過後再申請變更,環評委員指這是在否定環評制度。如果審查結論可以事後變更,所有開發案都可以為了通過,審查時附和環委再說,等案子一過再來變更,環評制度將被嚴重扭曲。精采內文

 
 
  環境信託:為什麼要環境信託?

作者:溫于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專案執行)

環境信託中心部門成立三年多以來,在推廣的過程中,大家對於這項新觀念常會有很多疑惑、不明白或是想知道更多等等,我們特別整理出幾項常問的問題,讓大家更深入瞭解環境信託的內涵。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廖靜蕙
紐奧良因卡崔娜颱風造成之洪患而受到強制撤離。攝於2005年8月20日。圖片來源:ENS

你準備好為台灣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而努力了嗎?立委田秋堇說流浪動物保護有如國家的石蕊試紙,一個偉大的社會從關懷生命包括流浪街頭的貓狗做起,你能以選票選出具有動物保護概念的地方政府首長!

台南縣後壁鄉鉻米案環保署以違反空污法勒令業者停工。環保署要求各縣市政府,在兩週內清查完成全台44家爐碴再利用機構,並在一個月內,提出已列管的198處非法棄置場的調查報告;各縣市政府則需針對週遭是否有農牧使用展開調查。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填飽肚子不如想像中的容易。聯合國世界糧食安全高峰會議,因富國缺席而難以縮減窮國飢餓時程。 據FAO統計,全球有10億多人口面臨飢餓。即使連美國也面臨14年來最嚴重的現象,研究指出,全美近1400萬人口處於飢餓狀態,破14年來紀錄。

生態系多值錢?各國決策者將地球生態系服務納入其國家及國際投資策略時,很可能會得到更高投資報酬率與更強勁的經濟增長。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紐約!紐約!大城市的綠色大夢(下)
沈世宏
作者:李育琴/審校:李玲玲 (台大生態學暨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2006年12月,紐約市長彭博宣布了讓紐約成為永續城市的PlaNYC計畫,好讓紐約市在2030年前成為「最綠」、「最偉大」的城市。究竟如紐約這般擁有800萬人口的大城市,要如何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風險?

精采內文

 
     
  論壇:災後百日樣板屋動土秀不可取 重建需以原鄉部落為本、循序漸進

作者: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

正當莫拉克風災災後百日,原住民已因自然變異受害,更因政府措施乖謬受難。災後重建百廢待舉,但只見政府先射箭再畫靶心,強迫中獎,日前於高雄縣杉林鄉月眉農場的慈濟永久屋大愛村,上演著一場假「家園重建」之名,行歌功頌德式的集合樣板屋動土秀。這場樣版秀欲掩飾粗糙不當決策,卻如同在未癒傷口上撒鹽巴,消費災民,甚至繼續製造新的傷害,這樣的作法與態度,極不可取!我們要表示嚴正抗議!

詳細內容

 
 
 
科學園區又來了 竹科宜蘭園區「城南基地」要翻案
有條件通過後再申請變更 竹科要否定環評?

本報2009年11月18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新竹科學園區宜蘭園區的「城南基地」,2007年9月17日通過環評審查時,結論之一「應承諾本園區不從事產品量產之行為。」當時因為有這個承諾,城南基地才得以通過環評。

然而,昨日(17)科學園區管理局提出審查結論變更案,要求將不從事產品量產的承諾,限縮在引進的三項產業之一的「研發產業」,其餘兩項產業則得以解套,在園區內量產。        

變更結論是在否定環評制度

當初明明白白的承諾,如今竹科要翻案,當時通過環評的前提(而且是最重要的前提)已經消失,應該檢討的是當初通過的環評是否有效?但竹科卻提出「審查結論變更」。昨天首度審查,環評委員指這是在否定環評制度。

如果審查結論可以用事後變更的方式改變,那所有開發案都可以為了通過,審查時附和環委先答應再說,等案子一過,外界不再關注了再來變更,環評制度將被嚴重扭曲。

而且,城南基地在環評過程中引發地主抗議,當地居民組成「城南基地被徵收地地主自救會」,如今竹科變更結論,也有違當時土地徵收的正當性。另外,量產產品可能引發汙染,居民有所疑慮,變更應到當地再舉行說明會(應重作環評)。

昨有環委指出,此案如翻案成功讓產業量產產品,宜蘭的好山好水將被破壞,對不起當地居民。最後審查沒有通過,竹科可補充資料再審。

城南基地預計引進三項產業

「城南基地」北鄰宜蘭運動公園、南接宜蘭縣政中心,佔地約70公頃。預計引進三項產業:                     
一、通訊知識服務產業:通訊、金融、商業、教育等服務業;
二、數位創意產業:創意人才招募與養成、創意產業等;
三、 研發產業:高科技產業的核心及前驅產業,如半導體、精密機械、電腦通訊及周邊等之研發、設計(如IC設計、非製程)。

竹科:不得量產招商困難

竹科表示,結論中的「量產」定義不明確,將嚴格限制進駐廠商生產,實際執行也有困難,在招商會議中,業者提出不得量產產品將影響進駐意願。

竹科指稱,原結論中的「不得從事產品量產」主要是針對預計引進產業的第三項「研發產業」,光電、半導體等研發機構,如大量生產對環境的確有疑慮。

至於一、二項(通訊知識服務產業、數位創意產業)在園區內封裝、量產,竹科說當時的審查委員表示「可以理解」。為了避免園區發展困難才提出結論變更,將「不從事量產」的承諾,只限縮在第三項產業。 

(註)
原環評結論:
應承諾本園區不從事產品量產
擬變更結論:應承諾本園區「研發產業」不從事產品量產

※ 本文同步刊載於作者部落格

Top

 
 
  環境信託:為什麼要環境信託?

作者:溫于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專案執行)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環境信託中心部門成立三年多以來,持續推廣在台灣的環境信託相關知識,從介紹什麼是公益信託到信託相關法律知識、從環境信託國外案例介紹到國內環境信託遭遇的困境等,藉由大大小小研討會、座談會、分享會、社區大學的公民週、甚至是大學的環境相關課程等機會,向大眾推廣環境信託的理念,期待有一天灑下的環境信託種子,有機會可以結出環境守護的果子。然而,在推廣的過程中,大家對於這項新觀念常會有很多疑惑、不明白或是想知道更多等等,我們特別整理出幾項常問的問題,讓大家更深入瞭解環境信託的內涵。

Q:棲地保育、環境維護有各種方法,為什麼要推行環境信託?

以公益信託進行環境保護的工作,在國外已經有百年以上成功的經驗,是一種集合民力及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的環保事務的方式。若將環境信託反過來讀:「信託環境」,則更能理解它的意義,也就是說透過契約簽訂的方式,使「棲地環境」不只交由政府或私人所掌握,而是交付您所信任的人或組織來管理,讓夢想不僅在法律的保障之下可以實踐,還可以永續的經營,不會因為其他因素而讓這夢想消滅。

Q:公益信託、宣言信託、環境信託、環境公益信託、土地信託、國民信託……這些有什麼不一樣嗎?

基本上,信託有分一般性的「私益信託」及具有公益性性質的「公益信託」。其兩者之間差別在於信託的目的是否具有公益性,若要成立公益信託,是需要接受相關的政府機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的許可及信託監察人的查核。

而公益信託中,您可以契約信託的方式與受託人一同擬定公益信託資產的管理方式,而法人也可以「宣言信託」的方式成立公益信託,宣言信託的介紹請點閱:宣言信託:宣示對大地的愛()。

至於環境信託、環境公益信託、土地信託、國民信託等名詞,則是依照信託標的物及信託的精神而有不同,一般來說環境信託是環境公益信託簡稱,泛指與環境相關的公益信託;而土地信託,則是指信託標的物為土地的公益信託;至於國民信託,則是沿用英國國民信託運動之精神,由國民自發的籌募基金,交付可信賴的人或組織管理,讓國民可直接參與公眾公益事務,而其信託管理的資產也必須盡可能開放給國民以利親近。

Q:環境信託既然也是捐錢或捐地作公益,那為什麼不直接將資產捐給相關的財團法人(基金會)或社團法人(協會)?

環境信託的成立是落實保護環境的夢想為目的(信託本旨),當民眾捐出資產到環境信託後,這筆資產將會直接運用於想要完成的夢想上,受託人僅是資產的代管者而非擁有者。換句話說,環境信託的資產,僅能「專款專用」於其信託本旨及契約中所載明之事項,無法任意變更處置。

舉例來說,若一塊土地以環境公益信託方式讓T協會做為環境教育場所,T協會就不能在我這塊土地上蓋高樓大廈,倘若T協會欠債倒閉,也不能變賣這塊土地,因為T協會僅是代全民管理這塊土地的受託者而已。而若是將土地捐給公益法人團體,這土地就會成為公益法人所擁有的資產,土地即是由公益法人按其組織章程處置,甚至是隨著公益法人倒閉而無法延續當初捐地的夢想。因此環境信託是以更嚴格的方式來進行棲地保育的途徑,並確保其永續性不因人或組織變動而異。

Q:資產受公益信託後,若受託人無法再繼續管理其資產,這資產是回歸到委託人所有嗎?

當決定將資產以公益信託方式交付委託管理後,委託人將不再擁有該項資產的權利,但這權利的擁有者也不是受託人,而是為全體民眾所共同擁有,因此,公益信託後資產也稱之為「共有財」。當受託人無法繼續管理其資產時,若當初簽訂之契約於信託消滅的處置方式沒有特別說明的話,該公益信託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將要找尋可以繼續遵照信託本旨管理信託資產之受託人,讓這公益信託可以繼續發揮效用。

Q:環境信託可信託的資產只有金錢、土地嗎?

可信託的資產不僅僅只有金錢、土地等,還有相關的「權利」可以交付信託,參考信託業法第16 條可信託之標的來說,信託業經營之業務項目如下:

  1. 金錢之信託。                                      

  2. 金錢債權及其擔保物權之信託。

  3. 有價證券之信託。

  4. 動產之信託。

  5. 不動產之信託。(包含土地或建物)

  6. 租賃權之信託。(使用權部分)

  7. 地上權之信託。(使用權部分)

  8. 專利權之信託。(智慧財產權部分)

  9. 著作權之信託。(智慧財產權部分)

  10. 其他財產權之信託。

環境信託在國外有許許多多的成功案例,但在台灣還是新穎的環境保護概念,許多不確定、模糊的空間,讓台灣環境信託案例無法呈現。但藉由不間斷的推廣過程,與大眾交流中一同激發出環境信託無限可能,使環境信託概念實踐更為成熟。若您想更清楚瞭解什麼是環境信託,或是對於環境信託議題希望有更密切交流,您可以:

  1. 參與我們不定期舉辦之環境信託講座,您可以Email留下您的聯絡方式至teiaet@gmail.com,我們將通知您相關講座訊息。

  2. 邀請我們至  貴組織介紹環境信託,讓更多人知道這棲地保育的途徑。

  3. 來信至teiaet@gmail.com索取【環境信託-給大地一個保護的永恆許諾】手冊。

  4. 造訪環境信託網站

我們期待未來更多人的加入守望土地希望的一份子,藉由瞭解環境、關心環境、進而為環境努力。

Top

 
 
 
替流浪動物投票 立委呼籲:管理作業應透明化

本報2009年11月18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動物無選票,因此要由關心的人類為牠們投票。」政治人物怕得不到選票,做事以選民的喜好和自己的利益為基礎,原本應該扮演「專家」的角色卻蕩然無存。本該以生命為本的施政,或至少要能依據法律行事,卻挑著做。因此,在17日發起的「為動物請命」中,主辦單位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便不斷地呼籲有良知的選民,要為動物投票給尊重生命、法律、支持動物保護的縣市首長候選人。

沾滿血腥的制度

綠黨召集人張宏林說,原以為台灣第一次有動物姓氏的總統,會提升台灣的動物福利。他形容台灣流浪動物的處境,是「雙手沾滿血腥」的作為。政府既然能釋出「消費卷」,他建議也該給動物「福利卷」。「為動物投票」,他呼籲各政黨提名有動物權概念的候選人。

當天請命會場一度傳來激動的哭喊聲,原來是一位從中國嫁過來的女士,不忍心看到台灣流浪狗的處境。她哭著說,台灣這麼有錢,她卻從中國來拯救流浪狗……台中市自從動物留置所發生狗吃狗事件被動保團體揭露後,立刻撤除留置所,並改善收容業務,台中市世界聯合保護動物協會以此為例,鼓勵全民督促地方政府,改善動物處境。

台灣樂活動物協會理事溫玉娟,本身具備護理師資格,從衛生所退休後,積極投入動物保護工作。本身也多年收留流浪貓的她分析,流浪狗是平面空間的動物,容易被抓而成為收容所的顯學。而貓是三度空間的動物,不容易抓到。留置所裡的貓大多是民眾捕捉或棄養而來的。協會在社區推動「TNR」(trap捕捉、neuter結紮、release放養),但常遇結紮後回到社區的街貓被毒死或傷害事件。最近協會救了3隻被捕獸夾夾斷腿的貓,經與設置捕獸夾民眾多次溝通,雖然對方回答已經收回,但這類事件仍防不勝防。她認為尊重與保護動物要從國小老師和里長推行,國小老師在校教導小學生,影響最大;而里長如果願意勸說社區居民保護動物,效果最好。

成立動物保護處勢在必行

田秋堇認為,要為這些不會說話不會表達的動物出聲,她形容留置所動物的處境「比納粹集中營更殘忍」。納粹集中營還不致於不給水喝,而我們卻任由牠們沒水、活活餓死。對生命受苦無動於衷是冷血的開始,她說台灣動物保護整個制度「冷血無比」。我們對待流浪動物的態度讓孩子對成人信心崩潰,而流浪動物保護有如國家的石蕊試紙,她擔心一探測發現台灣已經沒有良心。她要求年底前一定要徹底解決流浪動物保護收容作業問題,為孩子建立一個好的國家、讓孩子身為台灣人而感到驕傲與光榮。

17日的請命行動中,動保團體提出四項訴求,其中「中央成立『動物保護處』,縣市比照辦理。貫徹落實動物保護相關事務。」近日立法院徐中雄在經濟委員會中,邀請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到場播放紀錄片後,現場立委大表震怒,立即展開連署在農委會下成立動物保護專責單位,連署立委已超過門檻。而立委田秋堇針對訴求中的「流浪動物收容管理透明化」特別指出安樂死的過程也要透明化。台灣動物安樂死常出現藥劑用量不夠,而發生狗兒在送火葬場前醒過來而活活燒死的事件;究竟是技術經驗不足、經費不夠或者另有隱情而使得安樂死過程劑量不夠?某動保團體建議應管理麻醉劑量。而張宏林則認為收容業務不該有安樂死,這和人類的屠殺沒什麼不同。

Top

 
 
  非法堆爐碴污染農田 環署要求超翔停業

摘錄自2009年11月17日中廣新聞網台北報導

台南縣後壁鄉鉻米案,污染來源指向超翔公司,環保署17日下午緊急召開記者會,以違反空污法勒令業者停工。環保署要求各縣市政府,在兩週內清查完成全台一共44家爐碴再利用機構,並在一個月內,提出已列管的198處非法棄置場的調查報告。

針對台南縣超翔再利用機構造成鄰近農田污染,環保署17日下午提出緊急處置措施,由於業者在所屬範圍兩公頃中,堆放爐碴體積高達1萬立方公尺,未依規定申請許可,要求台南縣政府應該依照業者違反空污法規定,下令停工,下午業者展開改善措施,進行包括爐碴堆置區覆蓋作業,以及周圍設置阻絕設施等,環保署南區大隊現場監督。

從戴奧辛鴨到鉻米,農牧用地爆出遭污染都與非法廢棄物有關,對此,環保署將針對已經列管175處非法棄置場址,以及新增的23處場址,要求各縣市政府在一個月內,針對週遭是否有農牧使用展開調查。

Top

 
 
  糧食峰會富國缺席 飢餓問題難解

摘錄自2009年11月18日中國時報報導

16日在義大利首都羅馬市,聯合國「糧食暨農業組織」(FAO)總部召開的世界糧食安全高峰會議,旨在尋求協助全球十億多人擺脫飢餓的有效途徑,然而最富裕國家的領袖均未出席,而峰會的共同宣言也未明確定出全面消彌飢饉的時程。

除了峰會東道主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之外,先進工業國家組織「八國集團」(G8)其他成員國領袖均未與會。

「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設定在2025年之前終結全球飢餓問題,本屆世界糧食安全峰會共同宣言草案也將此一目標列入,然而16日正式發布的宣言卻已經刪除該段的文字,聯合國糧農組織祕書長狄奧夫對此深表遺憾。

峰會也拒斥聯合國的呼籲,而不願將每年援助貧窮與落後國家農民的款項增至440億美元。先進工業化國家領袖去年7月在義大利召開峰會時,曾同意在未來3年內提供窮國220億美元的農業援助,然而各國對於如何分攤這筆援款迄未達成共識。

據糧農組織統計,全球有10億多人口面臨飢餓,其中6億4千200萬人居住在亞洲太平洋地區,2億6千500萬人居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糧食安全如今成為不容忽視的國際課題。許多先進富裕國家已大舉向窮國租用或購買農地,以確保糧食供應的穩定。

Top

 
 
  英美調查:四成的人認為氣候暖化是自然現象

摘錄自2009年11月16日大紀元報導

根據泰晤士報在上週六的消息指出,該報在11月初的電話抽樣調查發現,只有41%英國人認為氣候暖化是人類活動造成的,無獨有偶,根據同時新出爐的拉斯穆森報告(Rasmussen Reports)指出,11月進行的調查發現,同個問題,甚至只有37%的美國人有相同的看法。

這兩個歐美先進國家的新出爐的調查,無異是給12月即將舉行的哥本哈根氣候高峰會,狠狠地潑了一桶冷水。

調查中,泰晤士報隨機抽樣訪問1,504個成年人,而拉斯穆森報告則是定期每月的全國性抽樣調查。其中拉斯穆森報告近一年多來的變化最引人注目,該項調查在去年4月時,認為氣候暖化是人類活動造成的比率達47%,18個月的時間這個比率下降了10%,而在英國,多年來其他各種調查支持這個說法的比率,也經常是偏低的。

即將在下月舉行的聯合國哥本哈根會議上,這些調查的結果可能會削弱奧巴馬與布朗在會議上的立場,世界各國領導人試圖起草一份新協議,來取代將到期的京都議定書,以進一步遏制溫室氣體排放,據信其中有別於京都議定書的主要部份,將請求開發中國家一併訂立規範。這些調查結果也表明,人們質疑是否需要更多的犧牲,來順從更嚴格的環保法規與相關稅項。

在泰晤士報的調查中發現,人們認為氣候暖化是來源於地球或太陽系的自然現象佔了32%,同樣的問題在拉斯穆森報告則是高達47%,18個月前在拉斯穆森報告中這個比率是34%,上升竟高達 13%。也就是說一般英美國家人民認為氣候暖化是自然的現象約佔了1/3至1/2的比率,這是無法忽視的數字與現象,而且可能的是這個比率將會持續增加中。與此同時,人民對於環保法規的支持也逐年下降,對一些政治領袖在推動相關的法規上,同時贏得人民支持與力保更嚴苛的環保政策無疑更加艱難。

Top

 
 
  專家呼籲 重視生態系的經濟價值

摘譯自2009年11月13日ENS比利時,布魯塞爾報導;王茹涵編譯;蔡麗伶審校

瑪雅生物保護圈(Mikel Omeyokan 攝)根據一份聯合國背書的報告指出,在21世紀,各國決策者將地球價值數兆美元的生態系服務納入其國家及國際投資策略時,很可能會得到更高投資報酬率與更強勁的經濟增長。

這份報告是由聯合國環境規劃屬主持的「生態系暨生物多樣性」倡議 (TEEB)所出版。該報告建議決策者在生態系永續管理和重建等方面加速並擴大投資。這份報告是世界 100多名科學家、經濟學家和政策專家的心血結晶。

TEEB的首席研究員蘇克德夫(Pavan Sukhde)表示,「大自然多元和複雜的生態價值,對人類福祉及公共、私人開支有直接的經濟影響。認知並回饋自然環境賜予人類社會的這些價值是政策首要之務。」

13日在布魯塞爾的記者會上,蘇克德夫表示,「目前主流的經濟模式越來越抹煞了生態系和生物多樣性的經濟價值。這種以消費導向、以生產為動力、以GDP為衡量方式的經濟模型區要大幅度改革。」我們正面臨包含能源、糧食,金融與經濟的多重危機,這些危機正提醒我們改革的必要。」

他也表示,「現在要看我們的政府是否提供財務或其他誘因,將我們從短期的機會主義引導為長程的自然守護者。正確的政策,可以幫助我們實現一個資源有效的經濟。」

這份報告指出,「我們一直低估了,自然界的損耗造成的直接經濟影響。提高自然資本對於經濟和社會的可見度,是為更聚焦、更具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打好基礎。」

Top

 
  論壇:紐約!紐約!大城市的綠色大夢(下)

作者:李育琴/審校:李玲玲 (台大生態學暨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2006年12月,紐約市長彭博宣布了讓紐約成為永續城市的PlaNYC計畫,好讓紐約市在2030年前成為「最綠」、「最偉大」的城市。究竟如紐約這般擁有800萬人口的大城市,要如何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風險?

2009年6月,紐約市運輸部宣布已在三年內完成了200英里的單車道[i]。這項計畫不是把原來的街道硬生生地畫出單車專用道,造成其他用路人的不便;經過運輸部的縝密規劃,重新安排了道路的使用方式,在各種道路使用者更安全的前提下,讓街道上的單車道擴增兩倍以上。運輸部指出,在這三年內紐約市的單車通勤人口則增加了45%。而在2030年之前,紐約市的單車道將達到1800英里以上。

下面影片說明了紐約市因應不同的交通狀況規劃的不同形式單車道。

濕地與暴雨管理

紐約的濕地保護計畫可進行暴雨管理,並提供野生動物棲地。除了城市的硬體建築,紐約的濕地也是彭博亟欲保護的對象。紐約市政府在2009年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紐約現有的濕地已多遭污染且功能退化,且可能在上升的海平面或是暴雨逕流的衝擊之下而受到破壞,紐約市缺乏完整的低窪土地管理政策。

市長彭博指出,「許多紐約客從不知道在紐約的五個區當中有上千畝的濕地。濕地是健全的生態體系,擁有調節氣候的重要功能,例如過濾污染物、調節暴雨水逕流、吸存二氧化碳與緩和暴風雨災情等。」

因此彭博希望移植環保局早年進行「史坦頓島藍帶計畫」(Staten Island Bluebelt project)的經驗,將紐約更多的小型溼地保存下來。

「史坦頓島藍帶計畫」是紐約環保局在1990年開始執行的一項暴雨管理計畫,至今計畫管理的範圍,已超過史坦頓島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積,包括天然的排水通道如溪流、池塘和其他濕地區域等,都被劃入藍帶區域,以進行暴雨管理,同時保護野生動物的棲地。紐約市環保局表示,這項計畫和傳統的下水道建設相比,節省了數千萬美元的建設成本,同時兼顧生態平衡和成本效率。

史坦頓島藍帶計畫
史坦頓島藍帶計畫

目前PlaNYC計畫正在發展新的高解析度航空及衛星的濕地地圖,以收集更多小型淡水濕地的訊息,好充分掌握還有哪些濕地未經保護。為了更有效的保留溼地,紐約也在探索其他可能的資金、貸款或是其他機制,以改善濕地的保存和維護,並且針對溼地進行研究,發表一份關於濕地的政策建議書。同時也要求州政府將小型溼地濕地列入州政府的保護範圍。隨著PlaNYC的永續方案陸續提出,紐約市的濕地可望獲得更多保護。

根據聯合國的統計,全球有半數人口居住在都市裡,到了2050年,都市人口數將佔全部人口的三分之二。選擇居住在都市的人,想必是希望擁有更好、更便利的生活,執政當局除了提供市民更好、更新、更完備的福利與設施外,以紐約市PlaNYC計畫,為市民擘劃了未來25年的永續城市計畫方案,實則需要相當的遠見與魄力。

紐約市長彭博說:「只要我們專注於永續性的發展,未來歷史會給予我們好的評價。」從居住、房子,到工作場所,綠色都市的打造,是為了創造生活的珍寶留給後代,紐約市的綠色計畫,為下個世代宣揚了一個更加健康的城市。

從紐約看台灣

2007年底的巴里島氣候會議,彭博代表「地方環境行動國際委員會政府連線」(ICLEI)以及「全球40個城市氣候領導團體」(C40)等上千位城市會員首長,宣示了全球城市的減碳目標[6]。城市走在國家的前頭,帶領全球減碳,而身為ICLEI會員的台北市與高雄市,是否跟上了腳步?

日前台北101大樓宣布將斥資6000萬台幣,把101大樓改造成全球第一高綠建築,且要通過LEED金級認證[7];民間積極跟上國際趨勢,反觀台北市政府,除了推出信義區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建置敦化南北路單車專用道,路燈逐步替換LED照明之外,在節能減碳方面,多為宣導民眾隨手關燈、搭乘大眾運輸等,不見重大且明確的節能減碳施政方向。另一方面,卻又看見號稱讓「台北好好看」的台北市政府,不斷出現砍老樹以建設都市意象的矛盾作法。

重工業聚集的高雄市,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一直居於世界第一,2005年的統計資料顯示每人每年排放量高達26.27公噸,是全球平均的6倍以上。為推動節能減碳政策,高雄市政府設置了「節能減碳推動小組」,協調府內各局處室在節能減碳工作上的溝通合作。另一方面,面對中央政府強力護航台電二林電廠的更新擴建案,高雄市政府堅持要求台電污染減半的立場[8],為高雄市發展永續綠色城市添增一絲希望。

不管是國家或是城市,台灣的環境永續思維與節能減碳政策,都在國際先進城市後頭苦苦追趕,紐約市的大膽遠見不會是唯一案例,卻是帶領世界大都市的先行者,台灣的台北市與高雄市與紐約市站在相同戰線,又怎能自外於國際的積極行動行列呢?

【參考資訊】

  1. http://www.nyc.gov/html/nycwasteless/html/at_agencies/laws_directives.shtml#local86

  2. http://e-info.org.tw/node/44545

  3. http://www.delta-foundation.org.tw/editor/editor_detail.asp?fid=1&tpid=267

  4. http://www.carsharing.net/

  5. http://www.nyc.gov/html/dot//html/pr2009/pr09_045.shtml

  6. http://www.nyc.gov/html/dot//html/pr2009/pr09_030.shtml

  7. e-info.org.tw/node/40690

  8. http://www.nyc.gov/html/dep/html/dep_projects/bluebelt.shtml

  9. http://www.nyc.gov/html/planyc2030/html/news/competition.shtml

  10. http://lowestc.blogspot.com/2008/08/blog-post_3563.html

  11. http://www.taipei-101.com.tw/NEWSV/news_in.aspx?News_Sn=99

Top

 
論壇:災後百日樣板屋動土秀不可取 重建需以原鄉部落為本、循序漸進
   2009.11.17 原住民災後重建支援團體聲明

作者: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

正當莫拉克風災災後百日,原住民已因自然變異受害,更因政府措施乖謬受難。災後重建百廢待舉,但只見政府先射箭再畫靶心,強迫中獎,日前於高雄縣杉林鄉月眉農場的慈濟永久屋大愛村,上演著一場假「家園重建」之名,行歌功頌德式的集合樣板屋動土秀。這場樣版秀欲掩飾粗糙不當決策,卻如同在未癒傷口上撒鹽巴,消費災民,甚至繼續製造新的傷害,這樣的作法與態度,極不可取!我們要表示嚴正抗議!

原住民文化,長期學習順應當地環境,發展彼此分享互助的部落生命共同體,而與自然和好相處的生活場域。並非如同現代都市集合住宅,只是位於隨時湊合的一群人所居住屋舍而已。因此,原住民對於原鄉部落,有著深刻濃烈的認同情感,無論是因為求學、就業,或是就醫等現代生活的需要,雖須暫時離鄉,都視原鄉部落為真正歸屬的家園。台灣特殊地理條件,原本自然變異多,其強度與頻度不容忽視。而原住民長期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與大自然為伍,與特定地方所發展出來的相處之道,如何建構部落家園的知識法則,其完整的社會文化體系,不正是我們面對台灣獨特環境及強捍的自然變異,最需要的第一手在地因應知能嗎?原住民要求真實災害調查,未查明致災因由之前,不得假保育之名,進行「策略分區」,劃設「特定區」。然而,政府公共工程單位官員竟然汙名化災民想藉此抬高國賠訴訟的賠償金額!

原住民不斷呼喊:我們必須要回家!我們要有尊嚴的回家!但政府的作法,卻是簡化危險/安全、山林/平地、保育/開發二元對立分區,在單方主觀、霸道、矛盾、極具爭議的思維下片面規劃執行的重建政策,不但未以原鄉部落為本,竟然是以令其遷離失根為導向!事實上,除了那瑪夏鄉南沙魯村等極少數聚落確實遭受到土石災害之外,原住民部落多半是因為交通設施損毀,被劃入災區,撤離而成為「災民」。完好的家園卻面對來自政府「危險威脅」的「安全性鑑定」,在驚魂未定之際,被迫接受「永久屋」的唯一選項,將導致甚可能永久離鄉、部落瓦解的後果。難怪部份原住民稱之為「趁火打劫」,比土石流還可惡!同時,也有部份住屋受損或有需要在外居住的族人,為了早日有個棲身之地,在不強制徵收山上土地的模糊保證下,接受慈善團體的勸說,部落的紛爭被誘發起來。

原住民在吳敦義接掌閣揆時,引用耆老所傳承的諺語:「水會認得回家的路,水走過的地方,還會再回來。」來期許新內閣新作為,將政府及慈善團體為本位的災後安置重建政策調整為以人為本、以部落為主體的方向,並以此諺語,苦口婆心地勸說,台灣是上天獨特美好的創造,無論山地、平原河川或海岸,全屬所謂高敏感、危險、需保護地帶,行事為人都必須順服大自然在地的性情道理,不能逆天而行,自以為是地做土地規劃分類。重建應以原鄉部落為本,確立部落權利主體、參與及選擇權,循序漸進。我們要求先恢復部落交通,以利後續生活重建安排,銜接家園社區再造,包括所多重功能「中繼性安置」等等急迫需要的措施,這一切,不能在所謂「永久屋」動土秀的包裝下被遮掩!

共同聲明單位: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持續連署中)等。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網編:詹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