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3.16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生命力新聞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南方電子報 

破報
台灣立報
推薦瀏覽
台灣地球日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  

海洋台灣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台北市野鳥學會
關渡自然公園
自然生態攝影學會
 
  RCA工傷求償第四度開庭 秦祖慧細說一生疾病

【相關連結】
是不是一定要犧牲這麼多 才能換到資本?

RCA三度開庭 罹癌員工要為自己討公道

RCA求償案開庭 「個別因果關係」舉證
RCA污染案 15年來首次進入實體訴訟
RCA工傷案10日傳喚受害者證人第四度出庭,此次是由證人秦祖慧自述在RCA工作過程以及罹病史,審判官及原告律師審問,審判官巨細靡遺地訊問受害者證人工作史、疾病史以及工作內容,以釐清罹病與工作兩者之關連。此次庭訊總共花了4個半小時,下次庭訊4月14日,將由辯方律師詢問。

工傷人協會秘書長黃小陵認為開庭速度積極,從去(2009)年11月起維持一個月開庭一次的速度。迫於此案的特殊性,500位原告逐漸因疾病去世,能還原當年真相的證人正在和時間打仗,開庭速度將決定受害者能否爭取應有的權益。精采內文

 
 
  生態與經濟:利用測量來管理自然資本

編譯:蔡秦怡、林佳瑩;審校:林群超

為了要將自然資本管理得更好,我們有必要發展測量與監測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和供給服務的能力。若要讓決策者獲知這些資訊,則需更廣泛得進行價值評估、逐步建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的指標,以及將自然資本納入宏觀經濟的指標與會計帳中。我們若無法像測量人為的資產和經濟服務流量那樣,測量自然資本,就無法對自然資本進行監測與管理,有了適當得測量才會有良善得管理。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潘佳修

3月乍暖還寒,10多隻黑尾燕鷗飛抵貢寮鄉澳底漁港,大夥成群在礁岩覓食。漁民說,他們打漁10幾年,第1次在澳底發現黑尾燕鷗群。海巡署表示,近日氣溫驟降,不排除牠們從馬祖遠渡海峽,來台避寒。

人類(生物)利用自然資源,雖是天經地義,但是適度規約,卻是永續資源的必要方式。為期兩週的「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華盛頓公約)締約國大會,本月13日在卡達杜哈開幕,有關象牙販售及可能落實的禁止黑鮪魚交易,列為議程之首。 此一消息傳回台灣,宜蘭蘇澳漁民看法不一。蘇澳地區漁會指出,若一旦禁止外銷,只能銷到台灣,那麼銷售管道遭到限縮,恐怕會造成市場遭壟斷,黑鮪魚價格也被打壓。

除了海洋資源保育之外,為了降低二氧化碳排量,60個國家將推行保育森林計畫。在巴黎召開為期一天的會議,會議中決定推行一項總金額達數十億美元的計畫,以減少濫伐森林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在若干全球性科學報告被指出錯誤,導致外界日益質疑氣候變遷同時,澳洲頂尖科學家今天發布「氣候現狀」(State of the Climate)報告,內容顯示觀察和研究澳洲百年來氣候狀況的結果,證實氣候變遷確有其事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基改作物的省思

作者:譚偉恩(政治大學外交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花了近14年的時間,過程中投入無數的心力,德國一家培植基改馬鈴薯的公司(BASF)終於爭取到歐盟執委會的同意,可以開始正式生產提供工業用途澱粉的基改馬鈴薯。然而,此一決定(歐洲執委員中負責消費者事務的John Dalli是這項決定的關鍵人物)卻再度引來反對人士的抗議,認為基改作物對於人類和環境具有潛在性的長期風險,執委會的決定是枉顧全歐洲消費者的權益。同時,他們指控BASF的馬鈴薯含有抗生素方面的基因,一旦不慎進入食物鏈後,結果恐不堪設想。部分歐洲議會的官員,例如農業委員Martin Hausling也對此一決定感到震驚,認為是一項錯誤與荒謬的行為。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Earthday Sunday減碳綠行動
活動時間:4月25日 10:00~11:00
活動縣市:台北市
活動地點:中正紀念堂民主大道

活動內容:響應地球40周年全球慶祝日,請大家站出來,用人群排出CO2↓展現台灣減碳訴求,再來簽署你的綠行動,加入全球十億綠行動行列。2010減碳綠行動--千人排字GO GREEN! 當明天過後的主角變成了自己,天災巨變鋪天蓋地、席捲而來,我們已經不能袖手旁觀。在4月25日,離開你的電視,關掉你的電腦,換上最舒適的衣服,到自由廣場和我們一起為地球的未來站台!我們要募集1000名綠世代,用人群排出CO2↓字樣,以台灣地標之一自由廣場牌樓為背景,在全球慶祝日這天,展現出台灣綠世代與世界40個城市同步展現民間減碳的決心。 歡迎8人以上組團報名,個人歡迎現場報名加入,活動當天早上9:50於自由廣場集合,你可以用走的,用跑的,騎鐵馬,搭捷運...,越節能越in,越減碳越cool,用你的手印寫下對地球的承諾,參與者有機會獲得限量小禮物!

聯絡資料:湯翊羚(02)2302-1122 活動網址:www.earthday.org.tw

 
  .
 
RCA工傷求償第四度開庭 秦祖慧細說一生疾病

本報2010年3月16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RCA 工傷案10日傳喚受害者證人第四度出庭,此次是由證人秦祖慧自述在RCA工作過程以及罹病史,審判官及原告律師審問,審判官巨細靡遺地訊問受害者證人工作史、疾病史以及工作內容,以釐清罹病與工作兩者之關連。此次庭訊總共花了4個半小時,下次庭訊4月14日,將由辯方律師詢問。

工傷人協會秘書長黃小陵認為開庭速度積極,從去(2009)年11月起維持一個月開庭一次的速度。迫於此案的特殊性,500位原告逐漸因疾病去世,能還原當年真相的證人正在和時間打仗,開庭速度將決定受害者能否爭取應有的權益。

庭訊必需仔細訊問,反覆推敲,乃因資方以大火燒掉資料不願暴露為由,只能藉由證人的回憶以及口述拼湊當時之原貌,再搭配環保署介入處理。目前RCA桃園廠為污染控制場址、污染也是不爭之事實,目前則需架構疾病與污染之關連性,證實因果關係。

以秦祖慧的例子,在RCA工作、生病、無法結婚生子,因此努力工作為了存錢養老,不要造成家人的負擔。雖買了房子,又因為疾病,不斷請假就醫,每個工作最後都因此被資遣,房貸也因此繳不出來,遭到法拍;法拍的錢甚至不夠繳積欠銀行的房貸。秦祖慧目前住的房子也即將遭法院查封,另一方面又因有這棟房子,無法申請低收入戶資格,生活靠教會以及會友協助。黃小陵形容,秦祖慧的人生幾乎毀於疾病。

黃小陵十分感慨地說:「RCA是前車之鑑,台灣還不斷蓋科學園區,園區附近的老阿伯、當地居民、農漁民的健康,誰來把關,誰來負責?那些號稱工程師的人,是否想過健康岌岌可危?」

秦祖慧:努力工作 不斷生病

秦祖慧是台南人1972年國中畢業後進入RCA工作,一開始在三場擔任電視選台器修護員,1973年9月合約期滿被資遣。進入RCA時,身體健康,沒有病痛。1975年RCA又再招募短期工人,秦祖慧又回去工作,一直到期滿離開。之後在台南某公司上班約3年左右,做車床工作,通風設備良好。第一年身體狀況良好,第二年某日上班途中突感胸口不適,休克送至當時的逢甲醫院。檢查發現心臟有問題、腎臟炎,之後因腎盂炎、腎絲球腎炎多次住院。醫生說找不出原因,反覆發燒,後來又成了關節疼痛腫脹。

1979年23歲過年前出院,原本計畫過完年結婚,醫生認為以她身體狀況,懷孕可能導致妊娠中毒,生寶寶機會小。秦祖慧因此決定不結婚。為了半工半讀,又回RCA,同時到長庚醫院就醫檢查。

秦祖慧1979年進入3廠工作,白天上課晚上上小夜班。為了找出病因,看過心臟內科、腎臟科、骨科和復健科,接查不出原因,長庚醫院住院超過30 次,最後被診斷為「精神官能症」。秦祖慧受此打擊,1987年改到一些小醫院就診。1989、1990年間,突然之間有蕁麻疹,持續每天打針約半年時間。

在1982-1983年間,秦祖慧調2廠做IC測試輪小夜班,1984年調1廠工程部,同時念夜二專,接觸清潔劑最多時。每天要將每天有上百個IC 的治具丟到清潔劑清洗,大量浸泡到桶裏,因IC精密度高不能帶手套,用牙刷刷洗每個IC片,密密麻麻都要仔細刷,每天5-6片治具反覆進行。

1987年離開RCA之後,曾任廠長助理、電子公司的開發工程師。2006年公司通知資遣即無工作至今。

秦祖慧在北部大大小小的醫院尋找病因,他認為即使死,也要知道為什麼。有一次在桃新醫院,因風溼過敏詢問是否為紅斑性狼瘡,醫師認為「不無可能」,診斷為疑似紅斑性狼瘡。後又因肋膜疼痛,經介紹到馬偕醫院風濕免疫科。檢查之後,因腹膜積水醫院通知3天即辦住院,確診為紅斑性狼瘡並說過去都可能是紅斑性狼瘡引起的疼痛,此約為80年左右。

1995-1996年,秦祖慧子宮肌瘤造成溶血性貧血、2001年切除子宮;2002年台北榮總紅斑性狼瘡併發類風濕關節炎及硬皮症、2007年萬芳醫院診斷乳癌2期末、5月開刀化療至12月結束共9次化療以及33次電療、2009年7月癌細胞轉移,2010年3月電腦斷層懷疑已轉移到骨頭。此外還有青光眼以及白內障的問題、右眼視力0.2-0.3......。

長期接觸「清潔劑」 不知是有毒「有機溶劑」

秦祖慧在RCA三個廠房都待過,1、3廠無通風設備也未提供口罩和手套,在這些廠工作時,每天接觸清潔劑的時間約2-4小時。清潔劑聞起來辛辣刺鼻,接觸皮膚之後,皮膚變得白白粗粗的,有燒灼感,久了之後發紅發癢有潰爛,這時便到醫務室拿藥膏來擦。清潔劑無色透明,有如水;知道有揮發性打開之後在燈光下有氣體上升。有些時候,衣服黏到松香會有硬塊,或身上有松香洗不掉,會使用清潔劑清洗,衣服很快就晾乾了。

秦祖慧說當時廠方並未告知清潔劑的成分是什麼,只說是「清潔劑」,也不知道是「有機溶劑」、未曾有過相關的教育訓練。而清潔劑的處理,少則(3-5加侖)倒廁所,多則(10-20加侖)廠房外空地隨處到;50加侖太重由工程人員帶去倒,但她不知道倒哪裡。

事實上,直到污染案情爆發,人們才知道,RCA長年使用的清潔劑,就是三氯乙烯與四氯乙烯,為高度的致癌物。但對於秦祖慧與其他受害者來說,逝去的健康已挽不回了。

Top

  生態與經濟:利用測量來管理自然資本

編譯:蔡秦怡、林佳瑩;審校:林群超

為了要將自然資本管理得更好,我們有必要發展測量與監測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和供給服務的能力。若要讓決策者獲知這些資訊,則需更廣泛得進行價值評估、逐步建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的指標,以及將自然資本納入宏觀經濟的指標與會計帳中。我們若無法像測量人為的資產和經濟服務流量那樣,測量自然資本,就無法對自然資本進行監測與管理,有了適當得測量才會有良善得管理。 

對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進行更好得測量
對決策者而言,建立指標非常有用,因為透過指標,決策者可以了解自然資源的現狀和目前影響自然資源的某些趨勢,因而能對自然資源進行更有效的管理與運用。在TEEB D0第三章中,就提供了許多指標與呈現的方法。雖然測量與監測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早已被承認,但現有的資料不只不夠,而且還太雜亂。我們需努力創造能引人注意的指標,來呈現整體的圖像。首先要做的就是呈現物種與人口的趨勢、生態系統和其供給服務的範圍與狀態,以及在現有基礎下,生態系統及其供給服務未來的發展與擴張趨勢。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些工作都已經迫在眉睫,因為我們無法得知生態系統何時會被破壞到極限,並因而影響人類的利益。在2005年版的千禧生態系統評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MA 2005)還沒出版前,生態系統服務指標並沒有獲得太多的助益。建立一個能測量生態系統狀態的標準化系統需要花很多時間,可能的辦法是建立一個全球性的架構,先規定某些重要的指標,然後在全國性指標的基礎上監測這各架構。在短期內,我們應採用所有可以用得到的指標。雖然目前的需求可以促進相關的研究,但我們必須注意,要在生態系統能提供的服務與永續使用間取得平衡。 

建立總體經濟、社會指標與國民所得會計帳間更好的連結
GDP或其他總體經濟學的指標並無法呈現大部分由自然環境提供給人類社會的服務,因為這些服務並未直接在市場中買賣。然而,這並不會影響它們是經濟資產的性質,和它們對長期經濟績效的貢獻。以熱帶森林為例,市場會忽略森林整體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例如調節當地或地區的氣候與淡水流量、儲存碳、保留土壤的覆蓋面積、提供動植物棲地、保護下游水流。缺乏定價,這些服務就無法在像是國民經濟會計制度(Standard National Accounts ,SNA)這種傳統的會計系統中被測量。SNA承認人為資本的折舊,卻無法承認自然資產的損耗。這種落差是SNA測量自然資本的重大侷限,也是自然資本的流失常被決策者和監督政策者嚴重忽略的原因。

在這種侷限下,環境會計制度(System of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SEEA)因運而生,SEEA涵蓋土地、水、環境支出、和物質與財政有關的社會議題,並且已被某些國家採用。然而,為加速量測的過程,以及將生態體系服務納入國家層次的考量,2003年版的聯合國環境經濟系統的手冊急待改版。應將森林的碳儲存列為優先考量,除了可以反映逐漸浮現的綠碳制度 (註1),也能讓其他形式的自然資本與其他形式的生態系統服務逐漸被納入手冊中。 

還有個可能的方法,就是開發簡單的自然資本會計制度,每年更新生態系統中潛在的所得與損耗,並評估維持或富裕這些自然資本的經濟成本。這些會計制度能納入傳統的國民所得會計帳中,使自然資本的消費變成可能影響總體經濟總額的可能因素之ㄧ,例如因而影響國民所得。憑藉著評估生態系統服務的流量,將會產生更詳細的生態系統服務會計帳目,而能用於特定的評估或政策。然而,這方面的發展仍面臨許多挑戰,而要將自然資本會計帳納入國民經濟帳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尋求GDP之外的指標來測量永續性與人類福祉,已經成為漸被承認的需求。尋求適當的指標來彌補總體經濟學現有的侷限,將能促進更為巨大、具備永續發展性的經濟與社會變革。透過國民所得會計帳來呈現生態系統對人類福祉的貢獻,是要促進這類變革所需努力的核心工作之ㄧ。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具體的進展可以是發展一組能涵蓋不同種類財富的指標,並能定期測量人均物質、自然、人文和社會資本。這並不是個全新的想法,而是根據世界銀行發展的調整後淨儲蓄指數 (adjusted net savings index)和實質投資指標(genuine investment indicator)發展而來。最近有關這類指標的著作,有法國經濟表現和社會進步國際委員會致薩科奇總統的報告書,以及歐盟「在GDP之外」此一新政策倡議,內容都指向同一取向。這些測量的新方法,使得許多新名詞與新概念也因運而生,廣為人知的「生態足跡(ecological footprint)」就是一例。雖然生態足跡有時被批評本身就具有反貿易的偏差性質,但卻能提出國家層次的生態赤字和盈餘。在全球自然資產逐漸匱乏的今天,生態足跡是個能提供決策者參考資訊與喚起公眾意識的有用工具。 

自然資本需要更好的資訊管理
若不設法取得或利用有關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服務和其價值的資訊,就無法對自然資本進行兼具效率與效用的管理。自然資本持續得流失與減少,也將對經濟成長造成影響。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一旦生態系統被破壞到抵達臨界點的那一刻,將會在區域與全球範圍內都造成急速與大規模的改變,並且影響其提供給人類的糧食、飲水和調節服務。我們得尋求能認定與挖掘這些珍貴資產的工具,並評估自然資產流失的風險,才能對這些資產進行有效率的保護和投資。早期發現問題並採取行動,將比事發後再來補救更為簡單,並且花費更少的成本。下一段會透過外來種入侵的案例來說明,預防的成本永遠只佔控制傷害之花費的一小部份。結合科學方法,加強評估生物多樣性的能力,將會有益於公共政策的決策,而能認定、評估與管理未來自然資產流失的風險。政府間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的科技政策平台(Intergovernmental Science-Policy Platform for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IPBES)的成立,就是在透過形成共識、提供評估氣候變遷等科學證據,來提供決策者制定未來回應策略的資訊。政府應該致力於評估國內的自然資產(例如 UK NEA。註2),這份報告包含評估方法的回顧、測量方法和指標,並呈現如何以整合性的評估與分析來連結自然資產與相關經濟部門。建立這種評估能力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那些擁有豐富生物多樣性的國家,更須具備這些能力,並將需要國際支持才能達成上述目標。最後,我們不應忘記運用當前技術所計算與了解的自然資產價值,不過是其可能的整體價值中的一部份而已。 

節省成本與早期行動的關連以外來種入侵為例
在1984年,因地中海地區未能及時偵測紫杉葉蕨藻(Caulerpa taxifolia)的入侵,使得海藻増生(1991年面積達31公頃,至2001年已擴增至12,140公頃,擴及西班牙、法國、義大利、克羅埃西亞、與突尼西亞等地),對原生藻類、觀光、商業與休閒漁業、和如潛水等娛樂活動都帶來負面的影響。在不可能根除紫杉葉蕨藻的情況下,地中海地區的國家成立一個網絡,透過合作來限制此物種的擴散面積。 

在2000年的加州,同樣的外來種在被發現17天後遭徹底根除。鑑於地中海的慘痛教訓,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區域水質管理委員會、電力公司、以及美國農業漁獵部的代表們組成南加州Caulerpa行動團隊,以花費250萬歐元的代價徹底根除此外來種(Ander- son 2005)。 

註1:指REDD,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降低在開發中國家因森林遭移除或破壞而產生的碳排放。這是聯合國進行的大規模計劃,由已開發國家供信貸給開發中國家,用以保護森林,該計畫詳見http://www.un-redd.org/

註2: 指英國國家能源行動,詳見http://www.nea.org.uk/

Top

 
黑尾燕鷗 初訪澳底

摘錄自2010年3月15日中國時報北縣報導

3月乍暖還寒,10多隻黑尾燕鷗飛抵貢寮鄉澳底漁港,大夥成群在礁岩覓食。漁民瞠目結舌說,他們打漁10幾年,第1次在澳底發現黑尾燕鷗群。海巡署表示,近日氣溫驟降,不排除牠們從馬祖遠渡海峽,來台避寒。 澳底漁港今年春天飛來10多隻黑尾燕鷗,而這2周來,鷗群徘徊漁港上空並在岸上礁岩覓食,釣客與漁民嘖嘖稱奇說,以前從來沒有看過灰白色的黑尾燕鷗。由於棲息在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上的各類保育燕鷗品種包括黑尾燕鷗,不排除受大陸冷氣團影響,外島與全台氣溫近日驟降,黑尾燕鷗因此從馬祖渡海來台過冬。

Top

 
 
華盛頓公約開議 聚焦黑鮪象牙

摘錄自2010年3月14日自由時報報導

為期兩週的「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又稱華盛頓公約)締約國大會,13日在卡達杜哈開幕,有關象牙販售及可能落實的禁止黑鮪魚交易列為議程之首。大會若表決禁止諸如黑鮪魚等高利潤魚種交易,將創下歷史先例。

國際間在1989年禁止象牙交易,但被視為擁有優良的大象庫存管理及追蹤象牙制度的國家,確曾獲准出售政府託賣貨品。尚比亞與坦尚尼亞現正設法取得再一次銷售的批准。但由肯亞與馬利為首的其他非洲國家,希望對所有象牙出口均實施二十年的禁令。它們主張,合法交易反而助長盜獵,而近年來盜獵行為也確實增加。 「大象交易資訊系統」(ETIS)的資料顯示,查獲非法象牙的比率在2004年開始大幅攀升,正好就在2007年授權最後一次合法象牙販售前。

ETIS經理密里坎建議那些希望抑制象牙交易的非洲國家,最好加強對盜獵者與交易商的查緝,至於身為主要非法象牙市場的中國,則應遵守承諾對付走私集團。CITES表決禁止大西洋黑鮪魚國際交易的機率在本週大幅提高,因為歐盟在歷經數月角力後決定給予支持。目前美國與歐盟都支持禁止黑鮪魚交易的提案,但日本則表態反對。保育團體主張,由於參與此一產業的政府允許濫捕,導致該物種的存活瀕臨危機,查禁有其必要。保育團體也主張,暫時禁捕黑鮪魚最終將帶來更多的漁獲量。 保育團體也希望此次大會能加強對於鯊魚、珊瑚礁、北極熊、蜥蜴與兩棲類動物的保護。

Top

 
 
  禁黑鮪魚跨國交易? 蘇澳漁民看法不一

摘錄自2010年3月15日聯合報報導

華盛頓公約組織召開第15屆年會,會中可能表決禁止大西洋黑鮪魚的跨國交易,消息傳回台灣,宜蘭蘇澳漁民看法不一,延繩釣漁業協會理事長林日成認為,目前南方澳漁民的作業漁區多半在大西洋,且捕撈到的黑鮪魚主要以內銷為主,一年銷到日本沒幾尾,「限捕的影響比較大」。

不過蘇澳地區漁會指出,目前當地還是有半數以上外銷日本,而且若一旦禁止外銷,只能銷到台灣,那麼銷售管道遭到限縮,恐怕會造成市場遭壟斷,黑鮪魚價格也被打壓。

Top

 
 
  降低二氧化碳排量 60國推行保育森林計畫
摘錄自2010年3月12日大紀元報導

約60個國家,其中包括捐助國與擁有大量熱帶雨林的窮國,在巴黎召開為期一天的會議。這項會議的目的在為聯合國去年12月氣候高峰會外推出的一項方案,提供充實的內容。會議中的60個國家決定推行一項總金額達數十億美元的計畫,以減少濫伐森林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這項計畫由澳洲、英國、法國、日本、挪威與美國在哥本哈根推出,他們在2010到2012年間將挹注35億美元資金。在這項計畫下,貧窮熱帶國家將可因為保育樹林而得到金錢報酬,改變以往砍伐森林作成原木或做為農業用地的行為。據統計,全球12%至2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來自森林的消失以及將林地轉變為農業用地。

這個在巴黎召開的會議是決定如何分配資金的第一步。資金分配的過程充斥著問題,包括如何決定那個森林應該受到保護,如何保護與如何落實透明化,以及如何幫助當地森林原住民並打擊貪腐。 魯多克說,與會國家今天達成協議,將由4個開發中國家與4個已開發國家成立一個指導委員會,並設立一個「非常精簡」的秘書處。他們也決心對這個領域做個全盤的了解,避免與已有的雙邊或多邊援助重疊。

Top

 
 
  研究顯示氣候變遷確有其事 澳洲持續暖化

作者:譚偉恩(政治大學外交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花了近14年的時間,過程中投入無數的心力,德國一家培植基改馬鈴薯的公司(BASF)終於爭取到歐盟執委會的同意,可以開始正式生產提供工業用途澱粉的基改馬鈴薯。然而,此一決定(歐洲執委員中負責消費者事務的John Dalli是這項決定的關鍵人物)卻再度引來反對人士的抗議,認為基改作物對於人類和環境具有潛在性的長期風險,執委會的決定是枉顧全歐洲消費者的權益。同時,他們指控BASF的馬鈴薯含有抗生素方面的基因,一旦不慎進入食物鏈後,結果恐不堪設想。部分歐洲議會的官員,例如農業委員Martin Hausling也對此一決定感到震驚,認為是一項錯誤與荒謬的行為。

Dalli辦公室目前已透過書面做出回應,表示上述決定是依據嚴格的審查和科學基礎做成。此外,Dalli本人在記者會上表示,「經過全面與仔細的考慮後,已沒有任何新的科學上理由需要再對本次決定所許可的基改作物進行更進一步的評估。倘若繼續遲延不讓這些作物生產和上市,將牴觸法律的公平性。」其他支持基改作物的人士則宣稱,基改馬鈴薯的生產過程較一般馬鈴薯可以節省更多的水、能源,還有以石油為原料所提煉的農藥。歐洲執委會的主席Barroso也表示支持基改作物的發展,儘管多數歐盟成員目前還是持以反對立場。

一直以來,基改作物最受爭議之處就是它對於食用者的人體健康所構成的風險。假設作物中那些原本是為了強化抵抗病害的抗生素基因流入了食物鏈,則風險性就會相對再升高。從食品安全的角度來看,消費者接受基改科技的前提是,食用此種作物對他們的健康有益,而不是只對業者或是生產者的營收有利。根據英國《衛報》的民意調查,絕大多數的歐洲民眾認為,除非基改作物有益健康(例如抗癌),否則不會考慮購買。此項民調其實凸顯了兩項重要的訊息;一是飲食大眾對於「健康」的迷思,一是「人類安全」對於未來基改作物發展的重要性。

首先,現代人每天的飲食來源大宗已經不是過往那種天然栽種型的農業,而是相當程度仰賴食品科技與工業化的食物加工。這樣的轉變正是近幾年食品安全問題逐漸越來越頻繁發生於許多國家的主因;也就是呈現出一種弔詭的困境,即當我們越重視食物的營養時,反而吃得越不健康!更清楚地說,今天我們所消費的絕大多數食物其實並非真正的食物,而是科技加工後可食用的類食物(foodlike substances)。而這樣的結果將非常可能是健康的逐漸流失。

其次,基改食品的議題從1996年便開始成為歐盟政策上的討論重點,由於沒有確切的辦法能夠證明基改作物對於消費者的健康有益,或是能否提供更多的營養價值,故而在過去10多年間始終無法被許可在會員國境內生產或是市場上交易。如今歐盟立場調整,基改作物可望為BASF一類的生產者帶來超過百萬歐元以上的商機。另一方面,基改作物對於發展中國家有很不同的意義或是重要性,例如:黃金米的栽種可以減少營養不良的人口;或是透過基因科技將人體所欠缺的維他命加以補足。然而,這些優點並沒有解決基改作物本身對人體健康所構成之風險,相關的研究還處於爭辯階段。因此,如果企業或是政府有意推廣基改作物,就不能只聚焦在市場營利的層面,而是需要讓基改作物能夠裨益人類安全指數的提升。若不如此思考,人類食物來源和農業型態的未來發展將會是衝突不斷與遍地荊蕀。

Top

 
 
  論壇:基改作物的省思

作者:譚偉恩(政治大學外交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花了近14年的時間,過程中投入無數的心力,德國一家培植基改馬鈴薯的公司(BASF)終於爭取到歐盟執委會的同意,可以開始正式生產提供工業用途澱粉的基改馬鈴薯。然而,此一決定(歐洲執委員中負責消費者事務的John Dalli是這項決定的關鍵人物)卻再度引來反對人士的抗議,認為基改作物對於人類和環境具有潛在性的長期風險,執委會的決定是枉顧全歐洲消費者的權益。同時,他們指控BASF的馬鈴薯含有抗生素方面的基因,一旦不慎進入食物鏈後,結果恐不堪設想。部分歐洲議會的官員,例如農業委員Martin Hausling也對此一決定感到震驚,認為是一項錯誤與荒謬的行為。

Dalli辦公室目前已透過書面做出回應,表示上述決定是依據嚴格的審查和科學基礎做成。此外,Dalli本人在記者會上表示,「經過全面與仔細的考慮後,已沒有任何新的科學上理由需要再對本次決定所許可的基改作物進行更進一步的評估。倘若繼續遲延不讓這些作物生產和上市,將牴觸法律的公平性。」其他支持基改作物的人士則宣稱,基改馬鈴薯的生產過程較一般馬鈴薯可以節省更多的水、能源,還有以石油為原料所提煉的農藥。歐洲執委會的主席Barroso也表示支持基改作物的發展,儘管多數歐盟成員目前還是持以反對立場。

一直以來,基改作物最受爭議之處就是它對於食用者的人體健康所構成的風險。假設作物中那些原本是為了強化抵抗病害的抗生素基因流入了食物鏈,則風險性就會相對再升高。從食品安全的角度來看,消費者接受基改科技的前提是,食用此種作物對他們的健康有益,而不是只對業者或是生產者的營收有利。根據英國《衛報》的民意調查,絕大多數的歐洲民眾認為,除非基改作物有益健康(例如抗癌),否則不會考慮購買。此項民調其實凸顯了兩項重要的訊息;一是飲食大眾對於「健康」的迷思,一是「人類安全」對於未來基改作物發展的重要性。

首先,現代人每天的飲食來源大宗已經不是過往那種天然栽種型的農業,而是相當程度仰賴食品科技與工業化的食物加工。這樣的轉變正是近幾年食品安全問題逐漸越來越頻繁發生於許多國家的主因;也就是呈現出一種弔詭的困境,即當我們越重視食物的營養時,反而吃得越不健康!更清楚地說,今天我們所消費的絕大多數食物其實並非真正的食物,而是科技加工後可食用的類食物(foodlike substances)。而這樣的結果將非常可能是健康的逐漸流失。

其次,基改食品的議題從1996年便開始成為歐盟政策上的討論重點,由於沒有確切的辦法能夠證明基改作物對於消費者的健康有益,或是能否提供更多的營養價值,故而在過去10多年間始終無法被許可在會員國境內生產或是市場上交易。如今歐盟立場調整,基改作物可望為BASF一類的生產者帶來超過百萬歐元以上的商機。另一方面,基改作物對於發展中國家有很不同的意義或是重要性,例如:黃金米的栽種可以減少營養不良的人口;或是透過基因科技將人體所欠缺的維他命加以補足。然而,這些優點並沒有解決基改作物本身對人體健康所構成之風險,相關的研究還處於爭辯階段。因此,如果企業或是政府有意推廣基改作物,就不能只聚焦在市場營利的層面,而是需要讓基改作物能夠裨益人類安全指數的提升。若不如此思考,人類食物來源和農業型態的未來發展將會是衝突不斷與遍地荊蕀。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葉人豪‧網編:潘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