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4.19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破報
台灣立報
全民監督政府資訊公開
苦勞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看守台灣協會

新世代青年團

台灣生態工法基金會
生態綠:公平貿易、綠色消費
台灣綠黨
 
 
大城溼地不保護 國際國民信託專家:shame!
【相關連結】
石化產業當道 溼地日成「無溼地日」?
國光石化二階環評 300多項調查不足 退回補件
彰化海岸溼地的愛與死
推動國民信託 英國有海神 台灣盼望媽祖

位於灣西海岸北起魚寮溪、南至濁水溪的彰化大城溼地,在國際專家的眼中是無價之寶,卻是國光石化(八輕)填海造地設廠的基地。來台訪問的「國際國民信託聯盟」(INTO)專家奧利佛•莫里斯(Oliver Maurice)指出,若是在英國,這塊濕地早就列入最高階保育,台灣沒有保護下來是shame(可恥)。

莫里斯道:「這樣的河口溼地在英國至少也是SSSI(Site of Special Scientific Interest,具有特殊科學研究旨趣的場址),而彰化海岸這麼重要的河口泥灘地,如果是在英國,早就是保育最高位階的自然保留區(Nature Reserve),台灣政府真的很shame,沒盡到保護責任。」精采內文

 
 
  社論:我們的未來被標了價

作者:企鵝

國際國民信託聯盟「會員發展及服務部門」負責人表奧利佛•莫里斯(Oliver Maurice),於上週(12日)在彰化參訪海岸溼地時,彰化大城溼地是否被政府列入國家重要溼地仍懸而未決,但這片溼地早已不是第一次受到國際性關注。2000年初,台灣水鳥研究群於彰化發現來自阿拉斯加的濱鷸,而同時亦於彰化地海岸地區發現來自蘇俄、日本、大陸、南韓、澳洲及紐西蘭等地的水鳥於度冬、繁殖與過境。在台灣自已尚未承認這片溼地的價值時,其它生物的選擇是不會說謊的。

而去(2009)年美國鳥類學者 Dr. Lanctot Richard 應特有生物研究中心之邀來台參與沿海溼地與水鳥保育研討會時,他以很簡單的比喻形容了現在環境開發及所造成的影響,已不是單純的一個地區,或者一個國家的事。「當濱鷸出現,已經將台灣與阿拉斯加的關係給連結起來,在阿拉斯加的所有作為將會影響台灣,而相對的,台灣的作為也將會影響阿拉斯加。」…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古蹟修復的難題

採訪、撰稿:林燕如;攝影、剪輯:陳忠峰

建築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在冷硬的構造中,藏著一個個歷史故事。

台北賓館的空間設計上,也反映了日本強烈的殖民優越感。1868年日本推動明治維新,崇尚歐洲文化,在建築工法上深受西方影響,像是希臘的雙柱、羅馬的拱圈,歐式的斜屋頂等等。日本政府不光是模仿硬體建設,也嚮往歐洲貴族般的社交生活,台北賓館也擁有歐式大庭園和戶外陽台,經過歲月遞嬗,到了今天,台北賓館也還是擔負著公共社交的任務,成為歷屆元首招待外賓的最佳場所。

早期缺少古蹟維護的思維下,對建築物的態度,也大多採取重新粉刷、上漆的做法,因此台北賓館許多華麗精緻的維多利亞風格,都被覆蓋在一道道的油漆中。…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潘佳修


反對生存環境的水源被污染,地方人士勇敢站出來。友達、華映兩家映管大廠爭取廢水由竹縣霄裡溪改排至桃園縣老街溪,4月1日生效;桃園龍潭鄉長葉發海則在桃園有線電視上刊登堅決反對廣告。嚇得兩家工廠廢水還是排到新埔霄裡溪,卻引起新埔鎮代會主席王增基憤怒,揚言將帶鎮民到排水口灌水泥。

食品安全很重要,苗栗婆媳中毒案,引發各界關注。衛生署疾病管制局17日證實,71歲婆婆確實因肉毒桿菌中毒。44歲媳婦的檢體尚等待檢驗,預計動物實驗結果今天出爐。疾管局副局長林頂表示,微生物檢驗約需兩到三周。

世界各地災害不斷,上週青海強震,受到高原氣候的影響,現在不時還會下起冰雹,救援行動不斷被突如其來的冰雹打亂,讓受困在廢墟之中的人生還機會更加渺茫。 截至17日下午,已經造成1484死、1萬2088傷。冰島艾雅法拉火山爆發,產生的高聳火山灰遍及歐洲北部大部分地區,造成8個歐洲國家航班癱瘓。艾雅法拉是冰島的一個小型冰川,高度1,666公尺。此次的爆發是由3月初的一系列地震,以及3月20日的一個小型爆發所引發。

2048年無魚可吃?邵廣昭敲海洋警鐘。學者邵廣昭更進一步為紀錄片「魚線的盡頭」開設講座,呼籲人類重視海洋版「不願面對的真相」。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園區的利益-富豪的圈地資本主義

作者:munch

台灣的土地開發,讓國土規劃越來越像文字的宣示遊戲,四大區域,二十多個生活圈,變成選舉的政治籌碼,提供各種官場座位。真正國土的核心,脫離生活區域的範疇,越來越向園區傾斜,一個個劃設出來的園區,如同一個聚焦中心,國家興亡全在園區。

在政府不斷歌頌「園區經濟」,成為帶動台灣經濟的火車頭之時,事隔多年才赫然發現,原來一切榮景,建立在土地污染,工人剝削與城鄉差異之上,所謂的經濟奇蹟,真實是血汗經濟。 如果細細省思,走了半世紀的「園區經濟」,真正創造了什麼?唯一可見的是,創造少數脫拉斯化的大財團。

園區經濟的問題,從未被徹底被反省思考,甚至依舊成為政府、財團的共生遊戲,不斷複製、不斷滋生。到現今,政府上上下下都在搞園區,國科會的科學園區、縣市政府的工業園區、豪宅特區、林務局的森林園區、觀光局的休閒園區、甚至文建會也有文創園區,還有重建委外的慈善園區。

台灣無異邁入一個園區化社會,透過封閉特權的園區,國家與財團關起門開始狂舞。精彩內文
 

 
 
  大城溼地不保護 國際國民信託專家:shame!

本報2010年4月19日台北訊,企鵝、莫聞報導

位於台灣西海岸北起魚寮溪、南至濁水溪的彰化大城溼地,在國際專家的眼中是無價之寶,卻是國光石化(八輕)填海造地設廠的基地。來台訪問的「國際國民信託聯盟盟」(INTO)專家奧利佛‧莫里斯(Oliver Maurice)指出,這塊溼地若是在英國的話,早就列入最高階保育,台灣沒有保護下來是shame(可恥)。

莫里斯是INTO(International National Trust Organisation)會員發展及服務部門最高負責人,被問及「您對大城溼地的評價如何」時答道:

「這樣的河口溼地在英國至少也是SSSI(Site of Special Scientific Interest,具有特殊科學研究旨趣的場址),而彰化海岸這麼重要的河口泥灘地,如果是在英國,早就是保育最高位階的自然保留區(Nature Reserve),台灣政府真的很shame,沒有盡到保護的責任。」

陪同莫里斯訪問大城溼地的彰化環盟理事長蔡嘉陽痛批,原本營建署打算公告了28處國家級溼地,包含大城溼地在內,但卻因為國光石化行文至行政院關切而暫緩,難道是「財團治國」。

莫里斯上週走訪西海岸時,拜訪了福寶農也參訪業生態園區,當地為高蹺鴴等水鳥營造了多塊適宜的棲地。莫里斯為當地擁有的鳥種數量及族群量感到驚喜, 同時亦以行動支持在地消費,品嚐了當地酪農業特有的牛奶冰棒。

彰化環保聯盟與居民安排了莫里斯搭乘牛車下灘地勘查, 他認為,這種獨持的交通工具與地方產業結合的話,是具有特色與生態觀光旅遊潛力的。 他也強調,國民信託並不單只佝限於自然資源,同時也包括文化資產,都是能藉由類似的方式來保存保留。

蔡嘉陽表示,農漁產業才是最永續的產業。大城溼地除了是在地產業的源頭之外,也是台灣白海豚(中華白海豚與東台灣海峽的族群)重要的南來北往迴游廊道。他指出,大城溼地匯集了台灣最長河川濁水溪的淤積泥沙,成為全台灣最大的一處潮間泥灘地,漲潮時也有白海豚沿著較深的溝遊進潮間帶。

蔡嘉陽指出,台灣白海豚的分佈範圍是沿著台灣中部西海岸苗栗到台南北部的狹長水域,離岸距離約0.04-5.9公里(平均為1.35±0.06公里),棲息環境水深平均7.61 + 0.28公尺,大部分(95%),大部分的目擊點水深均小於15公尺。

換句話說,大城溼地作為白海豚的迴游廊道,一旦國光石化蓋下去,勢必阻隔其活動南北的活動領域。

針對目前環團發起的 「全民認股搶救白海豚」運動,莫里斯大力支持。他指著台灣地圖說,「 台灣的形狀就像是一隻海豚,如果沒法保護白海豚,那麼又怎麼能保護台灣?」

對大城溼地面臨即將開發的壓力,莫里斯呼籲台灣政府應該以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待環境, 這麼大的開發案對於台灣的海岸將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同時他認為環境保護的關鍵因子之一將會是台灣的NGO團體,NGO扮演的角色將會更加重要。

Top

 
 
  社論:我們的未來被標了價

作者:企鵝

國際國民信託聯盟「會員發展及服務部門」負責人表奧利佛•莫里斯(Oliver Maurice),於上週(12日)在彰化參訪海岸溼地時,彰化大城溼地是否被政府列入國家重要溼地仍懸而未決,但這片溼地早已不是第一次受到國際性關注。2000年初,台灣水鳥研究群於彰化發現來自阿拉斯加的濱鷸,而同時亦於彰化地海岸地區發現來自蘇俄、日本、大陸、南韓、澳洲及紐西蘭等地的水鳥於度冬、繁殖與過境。在台灣自已尚未承認這片溼地的價值時,其它生物的選擇是不會說謊的。

而去(2009)年美國鳥類學者 Dr. Lanctot Richard 應特有生物研究中心之邀來台參與沿海溼地與水鳥保育研討會時,他以很簡單的比喻形容了現在環境開發及所造成的影響,已不是單純的一個地區,或者一個國家的事。「當濱鷸出現,已經將台灣與阿拉斯加的關係給連結起來,在阿拉斯加的所有作為將會影響台灣,而相對的,台灣的作為也將會影響阿拉斯加。」

所謂的溼地有許多定義,而這些定義多是因為人類的方便所給予的一連串的名詞,自然界有其自我的表現方式。當政府的溼地管理規劃人員沒法了解生物多樣性及其連帶的景觀多樣性,而苦歎為何這片海岸為什麼沒有植物?為什麼看起來那麼荒涼?在不了解其生態本質的情況下,視自然其為無物,於是填海造陸成為必然。

生態價值極難被量化為經濟價格,雖然許多環境經濟學家不斷地嘗試著,但價值隨著觀念轉變隨時在改變其價格。不過,有時標價其實也沒想像中的那麼難,只要把眼睛稍稍遮起來就可以。目前政府對於這片擁有台灣白海豚,以及許多保育類鳥類棲息的潮間灘地與海域的標價是約一平方公尺100元新台幣。就這樣,失靈的政府悄悄地幫我們的海岸標了價,於是,他們或許也將幫我們的未來標了標,幫我們的生命也標了價。

100塊台幣代表的意義,其實並不只是這片溼地與海域的經濟價格,而是代表我們正呼吸的那一口空氣,是我們正在喝的水,是我們抬頭看著的那片天空,隨時都可能被政府所標下的一個價錢,輕易且廉價地,無法挽回地出賣了。

隨著莫里斯參訪溼地的記者,詢問的問題不外乎是英國的國民信託經驗能否移植到台灣來,而我也有相同的疑問。雖然莫里斯很肯定地表示可以,但隨著國情與文化的差異,我仍然有著不確定的想法,正如大家心裡可能會想的,「這裡是台灣,可不是英國!」

讓我們看看「國民信託組織」在英國百年來的表現,藉由國民的力量已成為英女皇之下的最大私人地主,受託管理著各類自然棲地、莊園城堡、歷史遺跡,它也保存了彼得兔的莊園與湖區,雖然彼得兔其實是存在於想像之中,但他們所保存下來的自然景觀與背後的觀光、文化、生態等意義,卻是超乎想像。國民信託同時保存了700英哩海岸線,約為1,126公里,幾乎相當於台灣的海岸線長度。(台灣本島海岸線長度為1,355公里)

而台灣的海岸線有多少地方是尚未被開發,或者說尚未被任何肉粽角入侵? 

彰化環盟聯盟理事長蔡嘉陽博士,在關於海岸永續指標計算公式的文章中提到,台灣的海岸線分類成自然海岸線及人工海岸線。所謂的人工與天然的差別,在定義上以是否有「海堤」、「離岸堤」、「海岸保護工」為依據,而事實上如果依此認定台灣的西海岸已幾乎人工化。而以泥質潮間灘地,目前僅存只有彰化海岸約 40公里,而當這40公里泥灘地,再因開發而消失10公里,台灣的泥質潮間灘地頓時驟降損失25%。

莫里斯在看到彰化環盟製作的白海豚分布及催生信託海報上的台灣地圖後,他說,「台灣的這個形狀就像是一隻海豚一樣,如果沒法保護白海豚,那麼又怎麼能保護台灣?」他或許只是靈機一動的想法,卻與當地的鄉民代表在媒體前表達的訴求極為類似。當地的鄉代說,以前的蛤仔池不用一年就可以一收,而在火力發電廠以及彰濱工業區設置之後,收獲的周期變長了。他們認為是那些在空氣中飄散的污染物,沉降到了魚塭裡,而影響了漁獲。這或許可能是尚未受證實的推論,但當地人的另一句話卻是更為有力,「水可以用買的,空氣呢?總不能用買的吧?」當地的鄉代在媒體前很直接地表達他的意見。

莫里斯當時在芳苑海邊普天宮與地方會談時,鄉代談到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口口聲聲地說要振興地方經濟,保護農林漁牧業,而實際上的作法卻是直接引入扼殺這些基本產業的高污染工業。而當我們看到因為國民信託所保存下來的自然環境及文化資產,是可以這麼穩固地保存時,不禁想像如果這樣的措施可以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實行,而由其所衍生出的價值遠何只是一平方公尺100塊台幣的價格。對,這裡是台灣,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

法律賦予了人民生存的權利,人要先能生存,才能再談生活。利用認股方式來阻止不當開發,保存原有環境,留給自已一個可以放心呼吸的空間,讓自已有安心飲用的水,讓自已抬頭時可以看見天空,迎面而來的不是充滿無法名狀的異味。

清華大學王俊秀教授說,「我們要的並不是一個人或一個團體出很多錢,而是要每個人出少少的錢,而重點是要有很多人,這是一個人民財團的概念。」他想表達的是利用這樣認股的方式,每個人都能有權利來表達他們對與環境保護理念的認同,同時也能落實在實際的環境行動上。既然國家可以將潮間灘地、文化資產以賤價的方式來賣出去,如果政府認為環境是可以標價,而生存的基本權利是需要建構在經濟發展的效益之下的話,我們又何嘗不能在國家將它們賣出前,以同樣的價格將它保存下來。

環境信託的方式,並不單只是把一個區域的自然景觀或文化史蹟給保存下來,在台灣它同時也將會是一個人民表現掌握其生存權的方式。在潮寮空污事件尚未遠去,台塑仁武地下水污染被掀出,在政府失靈的情況之下,當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估無法說服人民,保障基本生存權利時,談經濟太草率,談生活太沉重。環境信託的方式,讓我們可以表達出我們不想戴著口罩才能呼吸,用上什麼昂貴的濾水器仍然得不到一杯乾淨的水,讓我們的小孩可以抬頭看到清澈的月亮,當我們走到彰化海邊時,不會突然發現怎麼從大肚溪到濁水溪之間幾乎全變成了工業區。

我希望自已可以安全的生存在台灣這個島上,追求我想要的生活,我多麼希望能擁著我的伴侶一同看著夕陽,不僅是現在,還包括了未來。於是,我幫她認購了一股夕陽,幫自已留了一股海風。只要一股,也不就是119塊台幣,我希望戳醒失靈的政府,讓他們把忘卻的應有的生存權還給我。

你呢?

生活在現在生存的環境之中,你希望自已的未來被政府給標價嗎?

Top

 
  我們的島:古蹟修復的難題

採訪、撰稿:林燕如; 攝影、剪輯:陳忠峰

因為做古蹟修復專題的關係,有機會跟著徐裕健老師一窺建築的奧妙,這才理解到,建築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冷硬枯燥,這些建築物和生活其間的歷史故事,緊密結合而變得有生命,當領悟到這一層時,看待古蹟就有了更深的感情,也才更能體會到修復古蹟,對我們來說,有多麼重要。

晴朗的天氣,正是拜訪台北賓館的好時機,1901年建造完成的台北賓館,今年已經一百多歲了,即使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具有歐洲古典主義風格的台北賓館,還是非常迷人,每一次開放,都吸引上千名遊客造訪。

坐落在凱達格蘭大道上的台北賓館,是日治時期的總督官邸,長期以來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也是當年主要的權力核心位置。

建築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在冷硬的構造中,藏著一個個歷史故事。台北賓館的空間設計上,也反映了日本強烈的殖民優越感。1868年日本推動明治維新,崇尚歐洲文化,在建築工法上深受西方影響,像是希臘的雙柱、羅馬的拱圈,歐式的斜屋頂等等。

日本政府不光是模仿硬體建設,也嚮往歐洲貴族般的社交生活,台北賓館也擁有歐式大庭園和戶外陽台,經過歲月遞嬗,到了今天,台北賓館也還是擔負著公共社交的任務,成為歷屆元首招待外賓的最佳場所。


2003年進行修復的時候,建築師徐裕健才發現,接待來賓的應接室,在1990年代被改建為公共廁所,現在看來當然荒謬,但也反映了早期對待古蹟的態度,只把古蹟當成單純的空間運用,卻沒有思考它背後的文化精神。

早期缺少古蹟維護的思維下,對建築物的態度,也大多採取重新粉刷、上漆的做法,因此台北賓館許多華麗精緻的維多利亞風格,都被覆蓋在一道道的油漆中。

在整個古蹟修復計畫裡,最困難的決定,就是到底該回溯到哪個時間斷帶,哪些該留下?哪些又該捨去?往往是經過專家審議會議取得共識後,才能展開修復行動。

其實這並不是台北賓館第一次的整建,早在台北賓館落成後十年,就曾經因為白蟻入侵而進行大幅改建,那時候日本建築師在改建時,就把運用在橋梁設計上的鋼骨構造和鋼筋混凝土,運用在屋頂構件上,成為歷史中的一環。

而在這一次的整修裡,也把屋頂外觀像是魚鱗般服貼的石片瓦,重新修補回來,仔細一看就會發現,瓦片邊緣都是手工敲打出來的,現在這樣的手工技術越來越難找尋,也是古蹟在修復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困擾。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台大醫院舊館的修復,屋頂上的黑瓦,斑駁充滿歷史感,和現代技術燒製的黑瓦相比,很難再有這樣的質感。但是在商業競爭之下,想要找到傳統材料很困難,修復古蹟多年的建築師徐裕健認為,應該要建立古蹟修復的產業鏈,才能完整地傳承下歷史的記憶,也才能藉著瀏覽這些建築物,閱讀當代歷史。

台大醫院外觀有許多雕刻精美的洗石子紋飾,當年用來彰顯殖民國家的威權象徵之外,久了也會受到自然氣候的侵襲,逐漸老化、剝落。而屋頂漏水更是常態,如果不加以維護,情況將會越演越烈。

做古蹟修復就像是偵探,到處找尋線索,在修復過程中,解讀這些訊息符號,研究跟考據就是很重要的功課;做古蹟修復也像是醫生,必須要小心查證,找出病源,才能夠加以治療。

但不可忽略的是,費盡心力、修復完成的古蹟,後續的維護管理也很重要,這些往往來自生活裡的細節,稍不注意就會傷害到古蹟。負責補助的文建會就發現,國內修補的頻率和其他國家相比要來得高,追究原因,跟古蹟的維護管理很有關聯。

擁有古蹟的管理者,用什麼樣的心態來看待古蹟,關係著古蹟的未來,尤其古蹟修復的效果,有時候難免會和管理者的認知有所差距。

古蹟修復的難題,在年度預算上也是一道關卡,古蹟工程和一般工程最大的不同,是古蹟必須要經過嚴謹的考據,而有些已經消失的工法,也需要研究出來才能施作,如果按照一般工程的時間去要求效率,對古蹟來說,反倒會是一種傷害。

全台灣有一千多處的歷史建物,政府每年編列大約四億元的預算,但各地有等待補助的古蹟這麼多,如果光靠補助,恐怕難以修復,古蹟學者李乾朗老師也提出不同的想法,他認為古蹟管理者對古蹟可以有更積極的作為,將營利所得拿來做為古蹟的維護經費,就能讓古蹟保存得以永續。


其實古蹟修復的問題,追根究底就是我們對待古蹟的態度,如果我們把古蹟當成重要的文化資產,自然在古蹟修復上會特別用心,會更細膩的對待它,在做每個動作之前,就會審慎思考,這樣做下去對古蹟會產生什麼影響。

一座座的古蹟,就是我們國家發展的立體歷史,有了這些文化做為根基,我們的內涵才能豐富又多元,也才會對自己所生長的土地,有更多的驕傲與認同。

 


採訪側記:

古蹟學者李乾朗老師舉了個很生活化的例子,他說古蹟修復,就像是茅草屋失火,一百個人排隊用水桶接水去救火,在傳遞過程中一定會有水花濺出,到第一百個人的時候,水一定雖然不滿,但至少還可以發揮效果,搶救歷史建築也是如此,每一代都會有濺出去的水,但如果其中第50個人,把水桶弄倒了或是丟掉了,第51 個以後的人都不用拿水桶了,因為也沒有水了,茅草屋也就沒救了。這茅草屋也可以是我們對待古蹟的態度,脆弱一如茅草的古蹟,如果大家沒有迫切的危機感去面對古蹟保存,未來我們的古蹟文化可能就會逐漸失去原貌。

※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拒友達、華映廢水 地方擬封排水口

摘錄自2010年4月17日中國時報竹縣報導

友達、華映兩家映管大廠爭取新增四萬噸廢水由竹縣霄裡溪改排至桃園縣老街溪,4月1日生效,桃園龍潭鄉長葉發海卻在桃園有線電視上刊登堅決反對廣告,嚇得兩家工廠廢水還是排到新埔霄裡溪,引起新埔鎮代會主席王增基憤怒,揚言如不改善,將帶全體代表跟鎮民到排水口灌水泥。

王增基對竹縣環保局的無作為表示痛心,環保局解釋無取締告發權,都是通知環保署環境督查大隊去執行,環保署環境督查大隊應該會有動作。

桃園環保局長陳世偉強調,中華映管、友達光電申請廢水改排案公文,上周已到環保局,環保局會以審慎態度,邀請專家學者、地方人士專案會議審查,在結論未出爐前,兩公司廢汙水排放點不得更動。

Top

 
 
  中毒婆婆檢體 驗出肉毒桿菌

摘錄自2010年4月18日聯合報台北報導

苗栗婆媳中毒案,衛生署疾病管制局17日證實,71歲婆婆確實因肉毒桿菌中毒。44歲媳婦的檢體尚等待檢驗,預計動物實驗結果今天出爐。

疾管局副局長林頂表示,婆婆目前病情穩定,仍在台中榮總加護病房治療中。至於同住的四名家人,皆無疑似症狀,食品藥物管理局仍在找可能的感染源,預計動物實驗18日結果出爐,微生物檢驗約需兩到三周。

疾管局提醒,肉毒桿菌孢子廣泛存在環境中,只要有適合環境,都有機會萌芽增殖、產生毒素,未經完全滅菌處理的食品,在製作或包裝過程皆可能遭到孢子污染,加上密閉或真空等缺氧保存環境時,則可能導致肉毒桿菌中毒。


 

Top

 
 
  青海強震 天降冰雹擾救援!1484死、1萬2088傷

摘錄自2010年4月18日東森新聞報導

青海玉樹大地震進入第5天,但受到高原氣候的影響,現在不時還會下起冰雹,增加許多救援的難度,但大陸救援部隊還是在一處偏遠的村落救出一名產婦和剛出生的嬰兒。

青海玉樹大地震震壞了當地的聯絡道路,一名產婦和剛出生的嬰兒被困在村落裡,情況岌岌可危,救難隊員趕到部落聽到嬰兒的哭聲,心裡都急壞了,再加上母親的狀況也不好,當下決定趕緊後送。

幾名救難人員七手八腳先把產婦和嬰兒送出醫療缺乏的村落,到了野戰醫院進行檢查,母子狀況都不嚴重。一名醫生說:「孩子哭了代表一般狀況挺好的。」

但在這場大地震中,這對母子是幸運的,因為救援行動不斷被突如其來的冰雹打亂,讓受困在廢墟之中的人生還機會更加渺茫。

截至17日下午5時,已經有1484人喪生,1萬2088人輕重傷,312人失蹤。受損最嚴重的結古鎮民宅倒塌超過8成,還有許多人被困在土石之中,生死未卜。

Top

 
 
  冰島火山爆發 歐洲航班大亂

摘譯自2010年4月15日ENS英國,倫敦報導;段譽豪編譯;蔡麗伶審校

冰島艾雅法拉(Eyjafjallajokull)火山爆發所產生的高聳火山灰已經遍及歐洲北部大部分地區,造成8個歐洲國家航班癱瘓。

冰島南部的火山上一次大規模噴發發生在1821至1823年間,總共持續了兩年之久。

現在火山灰已經上升到大西洋上方8公里的高度。火山灰距離美國大西洋岸到歐洲的航線很近。

飛行員不能駕機穿越火山飛灰,因為這些岩石粉末與玻璃碎屑會在飛機的發動機溶解,使動力喪失。火山飛灰也會損壞飛機的電子、液壓、通風與資料系統。火山飛灰所含中的二氧化硫也會使得飛機受到腐蝕。

負責交通運輸的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卡拉斯(Siim Kallas)於15日表示「火山飛灰對飛航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國際有關當局必須在國際法的規範下,做出確保安全的決定。例如在航空公司間沒有歧視的前提下關閉領空與機場。」

「在這種情況下,機場與負責航管的機關已採取十分迅速與適當的行動,來保障公眾安全。在全歐洲的層級,特別是歐洲飛航安全組織(Eurocontrol)之中,我們有良好的協調和合作機制。」卡拉斯說。

「這是一個造成旅客在全歐洲旅行非常困難的情況,這個狀況非常特殊。不論如何,重要的是要提醒旅客與航空公司,歐盟旅客權益在這種情形下確實受到保障,」卡拉斯說。

歐洲飛航安全組織說,15日抵達歐洲的主要北大西洋東行航線受到些許影響。

15日下午的西行航線則已往南遷移,以避開火山飛灰,但預計航班交通仍然會受到影響。

航空交通服務提供者包括機場當局、航空公司以及歐洲飛航安全組織的中央流量管理單位定時舉行遠距會議,以提供各方空中交通的狀況。

艾雅法拉是冰島的一個小型冰川,高度1,666公尺。此次的爆發是由3月初的一系列地震,以及3月20日的一個小型爆發所引發。

周三的噴發位於艾雅法拉最高峰之下,在火山口的南部邊緣。冰島氣象局說,「目前沒有發現熔岩,但山區北部與南部都有融水流動。」

由於河水水位上升了3公尺,冰島當局在冰川附近疏散了大約800位居民。

該地區前一次爆發融解了冰川並引發洪水,但科學家說,目前噴發的區域乃是由冬季的雪所覆蓋,而不是永久性的冰。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apr2010/2010-04-15-02.html

Top

 
 
  2048年無魚可吃?邵廣昭敲海洋警鐘

摘錄自2010年4月16日中央社報導

魚類即將在2048年滅絕,你能想像嗎?紀錄片「魚線的盡頭」敲響海洋資源警鐘,學者邵廣昭更進一步為此開設講座,呼籲人類重視海洋版「不願面對的真相」。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長期深耕海洋保護運動,帶領實驗室團隊製作「台灣魚類資料庫」。在學術研究之餘,更不辭辛勞在台灣各地開設環境講座,堅信從「教育扎根」推行環保意識。他認為,紀錄片開啟眾人的海洋環保意識,但海洋保育要有成效,還是得靠政府、漁民、消費者三方的努力。

邵廣昭建議應效法歐洲行之已久的「生態標章」認證,調查台灣養殖漁獲、產量變化,列出那些魚類不能吃,進化為推動「環保海鮮指南」。另為避免過度捕撈造成魚類減產,應提倡「慢漁運動」,包括縮減漁船數量、減少捕魚時間、淘汰三層流刺網、底拖網、炸魚等漁法;或改用較大網目的漁網,讓小魚有機會成為漏網之魚,在海洋繼續成長。

Top

 
  論壇:園區的利益-富豪的圈地資本主義

作者:munch

coast004

台灣的土地開發,讓國土規劃越來越像文字的宣示遊戲,四大區域,二十多個生活圈,變成選舉的政治籌碼,提供各種官場座位。真正國土的核心,脫離生活區域的範疇,越來越向園區傾斜,一個個劃設出來的園區,如同一個聚焦中心,國家興亡全在園區。

台灣由農轉工,日治時代糖、酒、鹽、木材等工業,多半建立在農業基礎之上,直到國府來台,工業全面轉型,脫離農業根基,原本初期工業的建立,還在半工半農的「家庭即工廠」的小型代工業上。

直到附設在港口附近的加工出口區出現,成為最早「園區」的面貌,目的取得關稅減免的優勢,出口加工產品,後續各級工業區的開設,引入石化、電子產業,以勞力代工大量生產的觀念,在全力投產下,創造台灣經濟奇蹟,接續1970年代科學工業區的建立,轉向晶圓、面板、電腦代工,再創台灣經濟的高峰。

在政府不斷歌頌「園區經濟」,成為帶動台灣經濟的火車頭之時,事隔多年才赫然發現,原來一切榮景,建立在土地污染,工人剝削與城鄉差異之上,所謂的經濟奇蹟,真實是血汗經濟。

如果細細省思,走了半世紀的「園區經濟」,真正創造了什麼?唯一可見的是,創造少數脫拉斯化的大財團。

園區經濟的問題,從未被徹底被反省思考,甚至依舊成為政府、財團的共生遊戲,不斷複製、不斷滋生。到現今,政府上上下下都在搞園區,國科會的科學園區、縣市政府的工業園區、豪宅特區、林務局的森林園區、觀光局的休閒園區、甚至文建會也有文創園區,還有重建委外的慈善園區。

台灣無異邁入一個園區化社會,透過封閉特權的園區,國家與財團關起門開始狂舞。

現代園區的意義
現今談園區,絕非僅止於工業園區,隨著產業的複雜化,園區有著不同的面貌,從石化、電子、生技、文創、休閒等等園區不斷出現,看似園區因應著國家的經濟景況,但是說穿了財團,實際上變相成為財團龐大資金的投資遊戲,剝開一個又一個園區的外皮,可以看見就是特定財團的交錯投資,四處跨足經營的企圖,透過獨資、合夥,成立子公司等等商業手法,讓資金流竄在一個又一個的園區之中。

在傳統觀念中,國家以發展導向規劃園區,再引入資金創造產業,國家彷彿擁有主導優勢。但是到了現今,面對富可敵國的財團,園區變成財團永續生存的發展策略,財團想玩什麼,政府開設園區接應。於是,現代園區的意義,成為一種量身訂製的圈地遊戲,財團要什麼,政府給什麼!

從杜邦來台設廠開始,政府早已失去規劃國家產業的能力,甚至不知台灣需要什麼,在國際競爭下,任何財團挹注資金,政府照單全收,接著就是找地開發園區,從台塑石化、中科四期、國光石化、豪宅特區、休閒渡假村等案件顯示,財團喊投資,無論工業、休閒,政府幾乎是以限期方式,讓財團先行挑地,再克服一切完成開發。

現代的園區,無異國土上的特區經濟,驅趕居民,修道路,引水路,出資建造廠房、旅館,排除環評、文資、社區等等投資障礙,然後財團進駐創造財團的利益。

全面性的土地侵奪
園區的開發,隨著財團的無盡擴張,開始向台灣四處蔓延,在國土規劃還只是草案之時,各式園區早已將國土分割撕裂,無論農業區、保育地、文化資產遺址,只要財團青睞,就有園區產生,分區的國土規劃,面對這些早已散佈的園區,最終只能無力。

在台灣,歷經三次土地豪奪變動,日治時期將原住民傳統領域的山林海岸收歸國有,國府來台承接國有土地,並且在建設道路、水庫、工業區之時,取得更多的國有土地,至今以各種園區名義,再度強徵土地,透過出售、BOT、低價租賃等方式,形同將國家土地轉交財團,

不公義之事,處處發生,現今中科四期的台糖農場,以前是人民土地,日本人半強迫半誘騙,低價取得地權成為國有土地,至今為了園區開發,將土地低價租給財團使用,甚至又開始半強迫半誘騙的老計倆,強制徵收園區內相思寮等地僅剩的私人土地。又如天祥、太魯閣的原住民,國民政府以保育、興建公共設施為名,強制集體遷村到山下富世部落,結果山上土地歸劃休閒園區,以BOT方式交給財團。

侵奪私人土地,轉交財團開發使用,一直是園區開發最黑暗的部分,至今更糟的事,園區開發不僅侵奪私人土地,也不斷向生態地區,文化資產地區,伸出侵奪的魔手。

彰濱、麥寮離島工業區,到未來的國光石化,工業園區就建立在珍貴的濕地環境上,甚至專找農地的科學園區,其實工業污染,也透過河流、空氣,形成生態危害,甚至濱海、山林等保育地區,也在休閒園區規劃下,侵奪每一處地點,就連重要的國家公園,也能分區經營。另外,許多富有歷史文化資產的老糖廠、老酒廠、老工廠、舊營區,也以文化園區為名,大肆進行修復建設,然後再切割一塊塊空間,變相出售或BOT經營,讓原本完整的工業、軍事遺址園區,變成巧立名目的切割租售的商業園區。

園區的侵奪,已經成為全面性,它不僅豪奪私人土地,破壞生態,甚至毀壞文化資產,有如一塊墨漬,四處塗污潔白的國土。

富豪的貪婪
園區的泛濫,政府總是說為經濟發展的必要之惡。但是園區的經濟發展,只發展在財團的富豪生活上,那種先求富再求均的說法,簡直是世紀大謊言。

園區創造了什麼?如果以一個正常私人工廠設立,土地成本原本就是財團的必要支出,但是政府以園區為名義,低價豪奪人民土地,甚至捐輸國家生態或文化的資產,提供財團低價使用,無異讓財團省下土地成本,創造企業的鉅額財富。這完全違背園區創立的一個目的,除了生產集中之外,相對負有污染管制的使命,到園區該是方便管理監督,不是法外之地。至今,中科四期撤銷環評的爭議,完全流露國家棄守環保,只為財團找地生產的心態,讓園區如同特區,連法律也可以量身詮釋。

讓財團省下土地成本,那麼省下土地成本的財團,是否真的將利益擴散民間,答案絕對否定!台塑麥寮工業區興建之初,說過創造多少就業機會,到現今廠區內有多少外籍勞工,台灣勞工失去多少工作機會。勞工無法從園區賺到工錢,那麼透過稅收,讓財團利益回饋到國家社會,但是先別說園區內一堆免稅條款,甚至從促產條例到產創條例,都還要國家貸款融資,甚至獎勵財團,這些財團企業,整天還想少繳營業稅、證交稅,吃乾抹淨,一個子都不吐給社會。

阿里山三合一BOT案的破局,無異是顯露財團貪婪的園區心態,原本阿里山三合一BOT案,是以高山鐵道形成一個園區概念,讓經營業者BOT沿線場站土地興建旅館、商場,賺錢來維護這條百年鐵道的文化資產。但是財團算盤打得精,只想要經營旅館,以及森林園區和山頂的登山鐵道,其它根本沒有興趣。阿里山鐵道因災中斷,民八官二的修復分攤喬不定,財團想拖生意照做,林務局宣告終止合約,財團露出本性,宣稱只要BOT山下興建的飯店商場,園區對於財團,沒有別的,只有利益。

低廉土地成本,廉價外籍勞工,優厚融資貸款,台灣的財團簡直在做無本生意,那些豐厚富豪生活,無異建立在啃食國家資本之上。唯一遺留的是破壞的生活環境,以及炒高的物價房價,轉成社會成本,民眾微薄薪資應付生活所需,國家再從窮苦人民手中,榨出稅金、罰款、規費,解決財團遺留下來的屎。

社區、社團的瓦解
園區的泛濫,更深層的問題,就是讓國家簡化成為政府與園區的關係,人民在其中消失。對於國家打造,財團接手的園區,對於地方無益是一個國家特區,挾著中央護航的法令,目空一切。

原本在國家的運作上,國家的任務應該是支撐民間社會的活力,無論是在經濟、文化或生活上,都應該分枝綿延遍地開花,但是現今所有力量打造各式園區,這些園區不僅直接搶奪土地毀掉村落,甚至將村落可以賴以發展的生態、文化核心區域,直接搜刮給財團經營。

推動二十餘年的社區營造,現今許多社區與社團都碰上極大困境,許多原本構思作為地方重建中心的區域,一夕之間變成封閉的園區,完全與社區斷裂,社團也失去作用的場域。

失去海岸灘地的漁村,喪失田園耕地的農村,隔離美麗林場的山村,甚至告別舊日工廠的社區,一個個賣斷、租售財團的園區,築上高牆,無異斷絕多年來社區扎根的努力,富裕的園區外,總是存在凋敝的社區。

國家的無能
對於國家全力打造園區,早期總是國家與財團的掛勾。但是到現在,別高估國家能耐,國家早已弱化,任憑財團玩弄股間。面對財團飽食國家資源的龐大,國家更顯得瘦弱,原本應該國家支持民間社會發展茁壯的長期工作,在財政匱乏下,只能超短線走捷徑,一切依賴財團的出力,以投資衝高成長率。

財團出力不只經營工業區,甚至休閒園區,甚至慈善園區,所有種種原本國家應該負擔之事,都以園區方式委由財團出力。相對財團在園區泛濫中,賺取更多利潤,更加龐大,國家也在變相捐輸中,更形瘦弱,越益依賴財團的出力。

園區經濟的形成,斷絕一個國家普遍成長的可能,讓少數財團成為秀異代表,透過政府的國家權力,吸納國家大部分資源,搶水、搶錢、搶土地的資源豪奪,讓一個園區如同黑洞中心,吞噬資源、毀壞環境,滿足永遠填不滿的發展慾望,換取一個無關人民幸福的虛幻成長數據。

於是,惡性循環形成,園區一個個建立,財團治國焉然成形,國家最終成為財團的買辦,政權可換,財團不亡。

再圈地的資本貴族
早期資本主義興起,本質上透過自由市場,反對當時貴族的圈地主義,讓一些工業新貴打破長期以來的貴族政治。但是資本主義繁衍至今,新的圈地主義透過園區型式再度重生,那些消失歷史的貴族,重新以富豪的樣貌,重登歷史舞台。

至於國家,從國家資本主義走向財團資本主義,國家早已註定弱化無能,就像現今國家的官,頂多坐上幾年,一輩子還是得投靠財團謀生,所以此時不貢獻,如何獲得恩寵?

從蒸汽機轉動的開始,財團就不斷累積資金吞食世界,如果沒有一個進行節制的政府與法治,如果沒有一個督促政府進行節制的強盛民間社會,那麼財團會一直吞一直吞,直到吞掉自己,吞掉地球。

富豪的圈地資本主義,正在發生中,圈地不限工業,休閒亦可,文化也行,如果沒有全面警覺,阻止園區圈地的瘋狂蔓延,那天開門,馬路也被財團圈地經營,那可真就人生無奈!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漂浪。島嶼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潘佳修‧網編:詹嘉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