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0.5.21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99年度「看見生態與工程的交會點」- 新世代的永續未來 講座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南方電子報 

破報
台灣立報
生命力新聞
苦勞網
推薦瀏覽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黃金蝙蝠生態館 

高雄鳥會
溪流環境協會
台灣綠黨
千里步道
 
  2010生物多樣性目標 成功或失敗?


COP10的活動LOGO

【相關連結】
永不落幕的生命慶典:全球行動大串連

物種消失未減緩 2010全球保育任務失敗!

環球360:生物多樣性產業
第三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
如果你從來只關心地球暖化、氣候變遷的後果,那麼你就忽略了人類的永續生存,還有另一個迫切的危機──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密集的住宅開發、海岸工業區林立污染、填溼地造陸、砍雨林畜牧......人類的開發活動,正是造成全球生物多樣性衰退的主要原因。在過去的2億年中,平均大約每100年才有90種脊椎動物滅絕,平均每27年有一個高等植物滅絕。

《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堪稱為生物多樣性公約最重要的出版品,這份報告也對世界各國提出了嚴重警告,生物多樣性進一步大量喪失的可能性越來越大,而使整個地球生態系面臨了數個危急的「臨界點」(註),繼而造成生態服務功能銳減,使得生態系統進入瀕危狀況,且再也難以復原。如此的結果不免令人遺憾,但又令人不解,2010年目標幾乎是受到全球各國首腦一致的承諾,究竟失敗的原因出於何處?精采內文

 
遊牧綠人間:發展對自然危害低的科技新機會

作者:Bazu;翻譯:朱小艾;校對:鄭國威

資訊科技的發展一定會伴隨著對大自然的破壞。不過並非沒有辦法降低危害的程度。我居住於烏蘭巴托市快5年了。過去的5年裡發現空氣污染問題實在不易解決。

在這個時刻,我跟大家分享之前看過的一篇文章,是關於汽車之發展以及汽車對於自然環境帶來的危害。最近100年科技發展迅速,已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扮演著不可缺少的角色。汽車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全球有多種品牌的車子,有許多汽車公司。動物與人類可以肉食素食來區分,汽車也可依照「飲食」的不同來分類。對汽車來說,最基本的食物是石油。但汽車的活力來源石油,對我們而言卻成為毒物。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潘佳修

2010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主題嘉年華於台北植物園熱鬧登場。展出內容包括:85個保護區系統、「台灣天然植群圖」等。在5月22-23及29-30日二個周末期間,也有專家學者進行專題演講,並播放影片,以輕鬆有趣話題讓民眾瞭解生物多樣性的意涵,適合社會大眾共同參與。

正當202兵工廠綠地這塊「肺葉」引發關注,市府辦理喜樹排水系統五號排放渠道整建工程,卻有紅樹林將遭砍除的爭議,環保生態團體、市議員蔡旺詮等人為紅樹林請命。

肺結核是古老的疾病,但是在去年全球有超過900萬人感染了肺結核,200萬人因此死亡,英國醫學期刊表示,這場與肺結核對抗之役已經失敗。肺結核不僅是醫療問題,人口密集及骯髒的地方擴散,與貧窮密切相關。語言是人類的溝通方式,但是世界上卻有許多語言無聲的消失中。聯合國最近列出199種世界「處境危急」語言,其中「極度瀕臨危急」的語言約有18種,會說的都不到十個人。台灣也有幾種瀕臨滅絕語言,「巴宰語」是其中一種。

不斷增加的旅遊人潮,對「聖母峰」造成嚴重衝擊。2010年4月下旬一支由20位登山專家組成的尼泊爾探險隊,出發前往聖母峰為的是清除超過海拔8000公尺的世界最高垃圾堆。探險隊估計帶走2000公斤的垃圾。

【更多今日新聞】
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論壇:環境教育 如何解決氣候困境?
作者:陳楊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環境計劃主任)

「我們所面臨的氣候與環境困境,是前所未有複雜的問題,我們有無辦法去解決?」由英國遠道而來的知名教育學者赫斯班(Chris Husbands)教授,對著台下近200名來自台灣各地學校的校長,發出這樣的疑問。

這場合是4月29日 在嘉義市舉辦的2010教育高峰論壇,此論壇是由微軟公司(Microsoft Inc.),每年所召開的教育高峰論壇,主要目的是邀請世界上頂尖教育專家,與台灣各中小學校長商討當前教育議題。本年度教育高峰論壇的主題是「環境教育」,會中邀請來自世界各國的教育專家如英國的赫斯班博士、法國的索傑(Philippe Saugier)先生、巴西查維斯(Eduardo Chaves)博士與負責微軟公司教育政策的尼爾森(Larry Nelson)先生等四位專家,與會分享其在世界各地推動環境教育的思維與心得。精采內文

 
 
  .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潘佳修、詹嘉紋‧網編:潘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