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6.18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2010「自然生命印象」短片徵選自然生命」第一梯次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破報
台灣立報
苦勞網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推薦瀏覽
珊瑚礁學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海洋台灣
台灣蝴 蝶保育學會
台北市野鳥學會
關渡自然公園
自然生態攝影學會


  墨灣漏油 BP五大決策失誤


由英國石油租用並營運的深水地平線鑽油平台於2010年4月22日沉入墨西哥灣。照片來源:美國能源部。

【相關連結】
因應不及 墨灣漏油可能持續至8月

墨西哥灣外洩的石油量難以估計

「污染指紋」鑑定 海面下也有漏油漂浮
災清理需耗時數月 復育棲地則需數年
深水地 平線鑽油平台爆炸前6天,一名英國石油的鑽油工程師便稱它為「惡夢般的油井」。 4月14日,鑽油工程師寄送電子郵件給一位同事,談及英國石油選擇以水泥來保固這座油井。他寫道:「這座一直是個惡夢般的油井,這裡的每件事情都雜亂無 章。」

美國國會獨立調查委 員會強調BP重要的決策失誤包括: 1. 決定使用一個只有少數防護以阻止天然氣外流的油井設計。2. 未使用足夠的「扶正器」防止原油在水泥作業過程時傳送。3. 未能執行水泥封固能力測試以評估水泥作業之效果...精采內文

  農村草根行:哭泣的韭菜花──相思寮田調小組2010春季報告
munch攝影

 

作者:卓馨怡(相思 寮田調小組);策劃:台灣農村陣線、相思寮後援會

相思寮,一個二林鎮、太平路上的小村落。即使在二月的寒冬,你仍可凝望一片青鬱平疇蔗田,尤其在朦朧霧氣籠罩的靜謐清晨,和倦鳥返家休憩的日暮時分,充分 寫意著台灣鄉間的美麗。

但這樣的美景還能持續多久?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詹嘉紋
國光石化恐衝擊白海豚。munch攝

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暴 露出人們過度仰賴石化能源,鑽探油源、燃燒石油等都對環境造成不可抹滅的影響。美國總統歐巴馬強調,該是擁抱乾淨能源的時候了,美國必須以更新、更有效率的方式使用能源。而即使墨灣漏油事件殷鑑不遠, 加上種種證據擺在眼前,無法在6月底完成環評。台灣政 府及財團卻似乎不放棄為石化業開發土地。

為了取代火力發電, 推廣非碳能源,能源局修正非核家園政策,將核能列入無碳能源, 計畫延長核電廠服役年限。但核能發電一向備受爭議,尤其接近完工的核四廠於3月發生重大火災,才被媒體揭露台電並未將真相公諸大眾。近日原子能委員會證實5月也發生了類似事件,核安品質堪慮

不過核能顯然有其迷 人之處,即使第四度遭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制裁,伊朗仍準備設計一 座「更具威力」的核子反應爐,未來更計畫新增多座這種新的核子研究反應爐,製造更多的放射性同位素,用來出售或外銷給其他有這方面需要的伊斯蘭國 家。

【更多今日新聞】
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樂生院舍龜裂傾斜 現勘官員不願負責

作者:青年樂生聯盟

樂生保留建物的裂縫 以及地基滑動問題,其實早在3年前(2007)就已經被樂生保留自救會在公共工程委員會上提出,接下來的2008、2009、2010 年,自救會與工程師們也持續不斷向政府提出施工危及院舍安全的警告,並自力監測院區內一條條不斷擴大的裂縫。但是,非常遺憾地,這個從日本時代保留至今, 受盡風霜也見證歷史的建築群,一直到2010年6月13日,才等到第一次的政府官員現勘。

令人氣結的是,在場的官員均自稱為無法作主、無法決策的基層公務員,萬般推拖,不願承諾任何立即的改善方案,連依法該如何補救裂縫亦無法回答。更有甚者, 樂生院總務主任當場向樂生保留自救會學生表示:「你們這個問題太大了,應該請政務委員出來協調。」當學生請求樂生院方協助呈請政務委員出面主持會議,總務 主任卻手指一同出席關心的立委田秋堇助理說道:「我們樂生療養院層級太低了,你們應該找委員來向上級報告,這就是該找委員幫忙的時候!」精采內文

 
  .
  美國 會調查墨灣漏油 指5大決策失誤

深水地平線鑽油平台爆炸導致原油現在仍然從油井破口湧入墨西哥灣,然而在爆炸前6 天,一名英國石油的鑽油工程師便稱它為「惡夢般的油井」。 4月 14日,鑽油工程師布萊恩‧莫雷(Brian Morel)寄送電子郵件給一位同事,談及英國石油選擇以水泥來保固這座油井。他寫道:「這座一直是個惡夢般的油井,這裡的每件事情都雜亂無章。」

該則評論被附在國會議員14日寄給英國石油執行長海華德(Tony Hayward)的信中。這封信是在海華德出席眾議院能源暨商業委員會聽證會之前,提醒他眾議員期待他說明的事項。該件概述該委員會獨立調查的發現,調查 乃是針對這場導致深水地平線海上鑽油平台沉沒的爆炸案。

委員會主席維克曼(Henry Waxman)與附屬委員會主席斯圖帕克(Bart Stupak)寫道:「委員會中呈現的證據令人質疑英國石油所做的各項決策。證據一而再顯示出,英國石油做出讓油井噴發風險增加的決策,是要省下公司的時 間與花費。假如確實是這麼回事,英國石油的疏忽大意與自得意滿已經嚴重傷害到墨西哥灣、其居民與鑽油平台上的工人。」

委員會特別著重在英國石油做出的5個重要決策: 1. 決定使 用一個只有少數防護以阻止天然氣外流的油井設計。2. 未使用足夠的「扶正器」防止原 油在水泥作業過程時傳送。3. 未能執行水泥封固能力測試以評估水泥作業之效果。4. 未能將可能含有天然氣的鑽井泥漿導引出油井。 5. 未能在以鎖緊用 的套桶確保油井口安全之前,便將來自油井下的壓力密封起來。

維克曼和斯圖帕克寫道:「這5個決策的共同要素,就是他們在價錢與油井安全之間進行 了權衡取捨。」

在15日上午的國會聽證會上,其他4家石油大廠的高官企圖與英國石油保持距離。進入 聽證室之前,他們在私人安全人員的護衛下穿過一大群高舉著「石油 大謊,人民死亡」標語的環保人士。為了籌備此這次聽證會,委員會審查過當天出席聽證會的所有5家石油公司的漏油安全應變計畫。委員會發現,這五家公司應變 計畫完全相同。「這個計畫提出相同的應變作為並吹噓著同樣無效的設備。在某些情況下,他們還使用完全相同的字眼。」附屬委員會主席馬基(Edward Markey)議員說:「我們發現不僅是英國石油,所有這些公司做的安全保證都完全一樣。」

「就像英國石油,有另外3家石油公司納入保護海象的文獻資料,但海象3百萬年來都沒 有在墨西哥灣棲息過。」他說:「有2家公司的計畫和英國石油一個 樣,把同樣一個過世很久的專家電話號碼列在計畫中。」

Youtube 上有聽證會的部分內容,上傳者為眾議院能源與商業委員會

Top

 
哭 泣的韭菜花──相思寮田調小組2010春季報告

蕊蕊 韭菜花,當花苞綻開時,彷彿像掉落一地的眼淚,花花白白......

相思寮居民。攝影:munch從未買個韭菜花讓人如此的掙扎。

第一次見著她身影時,只覺這兒的阿婆怎麼這麼厲害,看來都已有些年紀了還騎著腳踏車 趴趴走。阿婆身形瘦弱、佝僂,全臉罩著頭巾,車籃裡散放著一些零 星的韭菜花。

原來,天未曉,阿婆已起身協助兒子採摘韭菜花。而此時已近午時分,她仍一人蹲坐撿拾 這所謂「太老」、兒媳挑剩不要的韭菜花,一支一支揀選、對齊、滾 轉、綑綁,再騎著腳踏車至鄰近處賣給商人。雖然田是給兒子種,但生活起居是各過各的,連家庭支出都是她在付,平時靠老農年金的津貼,再加上撿這韭菜花貼補 家用。

阿婆年輕時做過台糖的蔗工,也曾飄洋過海到日本去砍甘蔗,因為工錢較高,兒子當時才 三歲,但是為了生活也不得不拋下幼子與家人。「要去的時候,哭的 要死。」不捨、不忍心。

後來她也做過大樓地下室的安全設施的配置。她說:真危險!上面工程在進行,東西吊掛 著,而人在地下室,會驚呢!工作期間還出過一次意外。直到兩年前 才因身分資格早已不符規定(年紀太大了,常得躲巡察)才沒有做。

她的言談中反覆出現「艱苦啊!」「艱苦!」的悲嘆。生活的辛苦,再加上年紀大身體的 偶發狀況和膝蓋不適等問題......,此些都在頹圮的工寮前和 一地散落的韭菜花間錯落交雜出隱藏在社會底層的現實人生。

阿婆手中那一大把5斤的韭菜花只要20元,價格低賤得讓我不知如何掏錢,如果給了紙 鈔會不會以為我在施捨?最後我拿了50元銅板換到兩大把10斤的 韭菜花。

但,這兩把韭菜花早已超過那金錢所代表的價值了。

你,到過相思寮嗎?

我不曉得你有沒有來過,我也不確定你瞭不瞭解這地方的風土民情,但是如果你沒有來 過、又不是很清楚,而你卻盲目依從,甚或你就是批准中科四期園區預 定用地的計畫的裁決者(尤其有條欲強行穿過相思聚落的60米道路),這麼做,究竟為何呢?是圖利特定企業?還是真想要為百姓謀福?

如果庶民所追求的只是平安、幸福,政府的施為真否能為人民帶來幸福,讓人民平安的過 日子?

相思寮,一個二林鎮、太平路上的小村落。即使在二月的寒冬,你仍可凝望一片青鬱平疇 蔗田,尤其在朦朧霧氣籠罩的靜謐清晨,和倦鳥返家休憩的日暮時 分,充分寫意著台灣鄉間的美麗。

但這樣的美景還能持續多久?

當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條件已愈來愈惡化,難道我們居住的環境一定要工廠林立、科技廠 房充斥,才能代表進步與文明嗎?

如果,今日為了國家機器運作或財團利益,而罔顧公平正義,那麼社會的核心價值究竟在 哪裡?又如何去相信對「在地人」所畫出的美麗願景與藍圖會成真? 我們除了不捨後代的子孫無緣再見祖先曾在此胼手胝足刻苦生根的家園,我們更擔憂的是,從此以後對環境傷害,並對人的尊嚴與對土地的情感輕易的被踐踏,終至 無以復存。

賣韭菜花的阿婆一家,以前所住的是台糖的工寮,但因韋恩颱風(民國八十五年)來襲時 受毀,後來重建,目前是水泥磚房(一旁仍留有當時殘存破敗的竹編 牆)。由於未擁有地權的保障,以致於他們不敢把房子蓋得太好,可以將就著住就好,也因為這樣,一旦強制徵收時,他們只能獲得地上物僅約數十萬的補償。

請告訴我,幾十萬如何買到一個可以安心落腳的地方?

「兒子為什麼不出去工作?」

「外頭找不到工作,才留下來種田啊!」

一個已經74歲的老人,說到自己的過往和現在的境遇,數度傷心哽咽、掩面而泣。如何 再想像叫她搬離這塊還可稍微棲身,賴以維生的地方?

我問不出口有關徵收的問題。

「家」在相思寮

阿洲伯,一個沒事就會騎著腳踏車到厝邊隔壁晃晃、聊天的「作田人」,習慣戴頂帽子, 此時正以他慣有的姿勢以腳代椅蹲坐著,望著鄰長家寬大的場圃。即 使眾人言語喧嘩,他的臉部並沒有太多表情,時而靜默,時而誠懇低緩的回應幾句,但滿是風霜所刻畫的皺紋,彷彿已述說了他在這裡的歲月。即使帽子遮掩了他大 半黝黑削瘦的臉,卻怎麼也藏不住那飄遠的目光中隱約透露著對未來的不確定......,「外頭如果沒工作了,回來至少還有土地,種種東西,還可以活,但政 府連地都要徵收......」

阿美嬸,一個樂天開懷、熱情好客的婦人,住在置放著一堆撿來的柴枝、種著幾畦青菜, 養著狗和貓的三合院裡,即使屋子前的稻埕已經很乾淨了,她也要拿 出小板凳請人坐,再泡個茶請大家解個渴。「我尪(丈夫)七十九,播田、種土豆、種蘆筍,無愛住都市,住在這兒會當(可以)一面作(做)、一面運動,歇睏日 (假日)媳婦會回來拿菜。」「拔蘿蔔,過年做菜頭粿,兒子會回來。」原本大家想去幫忙做粿的,結果她早早就起身忙碌且俐落炊完。

對這些已經七、八十歲,一輩子生活在此地的老人家,他們每天的生活就是利用土地種些 東西,農忙時耕作,閒暇時在這天寬地闊間走走串串門子,除了維持 自己基本的溫飽,甚至還能照顧到後輩子女。

如果離開家園,離開了這塊土地,他們還有什麼?靠什麼生活?

宗仔阿姆和其小嬸住在離中心聚落幾百公尺遠的地方,週遭是一大片甘蔗田。兩人都有一 頭燙捲的灰白髮,掛著金圈的小耳飾,長袖加花背心,即使初不相 識,也讓人覺得她們就像位熟悉又親切的鄰家長輩。宗仔阿姆說起這幾天身體的狀況,「無眠,耳朵一直吱、一直叫。」「一天,頭痛,只煮麵線湯來吃。」她們心 裡的擔憂已不自覺反應到生理上,無形的壓力沉重地籠罩在心裡不散,這才是讓人更擔心的問題。

再說到以前做工:「以前做會社工,會社趕人,才搬來這兒。」「努力打拚,才起厝(蓋 房子),才有厝住,這馬擱袂來趕阮(這時又要來趕我們)。」「想 講(想說),老囉看ㄟ較好命,結果不肯給人住,欲煩死啊,想到就睏袂去(睡不著)......毋知要搬去叨位(不知要搬往何處)。」

「彼時人心惶惶,她一個月瘦了七公斤。」紀錄片導演這麼說。

難怪從我們開始聊起有關中科這話題,宗仔阿姆的小嬸一臉嚴肅與憂心的樣子,極少參與 對話。

兩位70多歲的老人家,陪著我們坐在好不容易憑著血汗建立起的紅磚瓦屋與大廳堂前, 抬頭可看天,望遠可見田。但一紙紙寄來的公文和補償金發放通知, 強制地要趕走棲身在此地的他們,日後可再見這樣的天和田嗎?

政府不是說要好好照顧人民?如果真是一個體現民主人權的國家,居住的自由怎麼會突然 如此粗暴,說要拿就拿走?如果真要趕人,不是也要有合理的配套措 施安撫人心?

「阮這一代若是都走了也就算了......那知道會這樣......尚好是免搬。」 宗仔阿姆道出了內心最深沈的渴望。

當哪天塵歸塵,土歸土,是真的一切都管不著了,再也無需北上抗爭、奮力在地自救,更 需憂心操慮是否家拆地廢。

「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願也。」《漢書》中早已提到我們是如何慎重 地在看待遷移這檔事!他們與這塊地、這間厝,不正如骨肉相依附? 何苦臨老還被迫分離?

回想起過去,在這兒發生的點點滴滴,宗仔阿姆拭去眼眶中的淚滴,放起孫女幫她找到年 輕時學的日本歌謠,在我們的央求下,她哼唱著,雖然歌詞不復完 整,但似乎又憶起那個屬於遙遠、年輕時的夢與故事。

如果「家」只是一棟房子,可以論斤秤兩賣,那麼要搬個家或許並不難;然而,「家」如 果是牽繫了祖先世代耕耘的血汗、烙印了生命成長的足跡、交織了鄰 里往來的真情、伴隨了家畜寵物、一草一木相圍繞的甜蜜富足、凝聚了假日年節兒女歸來時的溫馨與最終華髮歲月時的落葉歸根,那麼我就不知道如何去搬遷這個超 重又綿密繁複的家了。

請告訴我,我要如何去置放那一磚一瓦所蓋起的美麗家園?我要如何去撿拾那一步一履的 兒時軌跡?我要如何去移動整個村子的共生情誼?我要怎麼帶走我那 些親愛的動物同伴?我又要如何告別這兒的藍天大地和心已歸屬的「老家」?

「相思寮」對一般人而言或許只是地圖上的一角,或許只是「相思」一辭所勾起的綺夢遐 思;但對於真實生活在此的賣韭菜阿婆來說,家是一個可避風雨的棲 身維生處,即使補償的錢下來了,也買不起可以住的地方和一片韭菜田。對阿洲伯而言,家代表了繁衍與活命的希望。對阿美嬸而言,家是一個讓子女可以回來團 圓、探視父母、補充生活必需品的地方,而廚房的大灶和菜頭粿,更是家傳的珍寶。對宗仔阿姆來說,家是花了一輩子心血所建造成的舒適與安心堡壘。家,負荷了 他們將生命與土地緊緊相連的深沈寄託,無以替代。

相思難了

有些村落走過了,或許會被遺忘;有些地方去過了,也不一定會再去。但相思寮的某些片 段,卻令人難忘,難以放下。

嚼著那兩大把老硬卻仍充分被利用的韭菜花梗,想起村中那掉落一地無人撿拾的酸楊桃, 相思寮的人彷彿也被遺落在台灣社會的邊緣一角。而他們猶原真誠良 善,努力地在這片土地上堅韌的活著。

歷史之承載力量,有時不易察覺,有時不堪一擊;存在時,沒有人真正去瞭解它的內涵與 價值。但如果等到所有的都已失去,我們才驚然發覺它的意義與厚 度,會不會為時已晚?如果在宣揚高經濟產值、高科技的發展下,可以是科技與人文並存;如果歷史的承載與未來的想像之間存在著融合的可能空間,我們何不一 試?

我期盼見到一個政府與人民雙贏的局面,而不是抗爭與對立的交惡與殘酷。我期盼,伴著 日升月落,韭菜花可以一直在相思寮生長著,即使阿婆得艱苦的去把 那灑落滿園、滴滴如淚珠般的花蕊揀起,但終究能自食其力的活下來!

Top

  墨灣漏 油 歐巴馬:潔淨能源正是時候
摘錄自2010年6月17日聯合報報導

美國總統歐巴馬強調英國石油公司(BP)必須對墨西哥灣漏油事件造成的所有損失埋 單,並利用這項危機為潔淨能源請命,呼籲美國民眾展開潔淨能源的 「全民運動」。

歐巴馬將命令BP成立基金,來支付災民的賠償要求,並由獨立第三方管理,以保證賠償 「公平」、「及時」。

歐巴馬並且強調,這次危機更凸顯出擁抱乾淨能源「正是時候」,美國必須以更新、更有 效率的方式使用能源。他說:「美國消耗全球20%以上石油,本身 儲藏量不到2%;所以石油公司才必須深入海面下一哩深處鑽油,因為陸上和淺海區已無處可鑽油。」

他指出,美國每天消耗10億美元用於進口石油,美國有必要戒除「石化燃料癮」,這與 二次大戰備戰和登陸月球同等重要。

但歐巴馬並未提出具體方案,眾議院共和黨領袖博納警告歐巴馬,不要試圖利用危機推銷 會「謀殺就業」的能源和氣候變化法案,顯示歐巴馬的潔淨能源目標 阻力重重。

最新民調顯示,52%美國民眾不滿歐巴馬政府對漏油危機的處理,這是歐巴馬決定大動 作在晚間黃金時段發表演說的主因之一。對BP處理漏油危機的表 現,更有83%民眾不滿。

Top

 

  國光石 化6月過環評 不可能的任務 
摘錄自2010年6月17日工商時報台 北報導

國光石化開發案在民間股東「年底前不動工就撤資」及吳揆亦公開指示環保署國光環評必 須要「更積極」,讓環 保署背負極大的壓力。環保署近日密集召開審查會,但因國光石化對碳排放、溪口沿岸地形衝擊、千頃濕地恐消失、白海豚保育等環保議題說明,都無法完全說服環 評委員,必須加開會議補件,因此幾乎已經確定無法趕在6月底前完成環評,是否會再引發國光民股反彈,有待觀察。

儘管環保署幾乎已動用所有人力進行環評審查,但國光對環境衝擊很大,引發環保團體抗 爭、甚至揚言跳海,環保署只能依法定程序處理,部分爭議太大的關 鍵,環評委員也不敢輕易點頭。

例如,國光石化為將全廠排放二氧化碳量從原每年2,400萬噸,降為1年1,200 萬餘噸。但環評委員仍質疑,每年1,200萬噸對於台灣也是雪上 加霜。再者,國光石化VOC(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推估每年為4,362噸,環保署空保處質疑排放量太高,不僅可能使我國承諾在105年VOC要減少 31%的計畫跳票,更嚴重影響中彰投空氣品質,建議環評委員要求國光石化再平均減量31%。

Top


 
  再生能 源10年後倍增 核能列無碳能源選項
摘錄自2010年6月17日中廣新聞報 導

台灣地區仰賴能源進口程度逐年增加,目前已達99.3%,經濟部能源局評估,發展無 碳再生能源今 (2010)年裝置容量可達4百萬千瓦,十年後將要倍增達845萬千瓦。另外擴大低碳能源使用,將提高燃氣發電比率,目標是15年後的2025年燃氣將佔 發電比重25%。

而較受爭議的核能發電,能源局也修正非核家園政策,核能被列為是無碳能源的選項,原 則上允許既有核能電廠可按操作運轉年限延役。而台電則規劃要將3 座核能電廠、6部機組,在運轉40年期滿後,再延長運轉,也就是延役20年,目前正進行專業可行性評估。

另外能源局評估長期電源開發要擴大低碳能源使用,因此有計畫逐年提高天然氣發電比率 以及增設燃氣電廠。還有推廣汽電共生發電,今(2010)年目標 總裝置容量可達800萬千瓦,十年後將提高到100萬千瓦。

Top

 

 
  核四儀控系統 5月又秀逗
摘錄自2010年6月17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命運多舛的核四建廠工程又碰到大麻煩了!接近完工階段的核四廠一號機上周被媒體爆料 主控制室3月底發生重 大火災,台電澄清僅是儀控系統部分面板電容 器發生短路燒毀,但真相卻只說了一半。原子能委員會證實,類似事件5月底又發生一次,而且是與安全系統有關的儀控系統控制面板。

原能會核安高層官員指出,核四廠一號機主控制室接連發生不斷電系統故障是否影響核四 完工運轉時程,目前難有定論。但台電必須證明類似事件不會再發 生,原能會才會核發運轉執照。依廠商提供顯示,在正常情況下,此次燒毀的電容器使用壽命可達9年,現在僅測試使用一年就出問題,等於還沒有上戰場就壞掉, 已成為核四否如期完工運轉的隱憂。

台電仍在清查5月底第二度發生的事件有多少設備毀損,原能會不排除兩者有所關聯。官 員強調,儀控系統控制面板故障不代表核能機組有設備故障,就像汽 車儀表板壞掉一樣,車還是可以開,但駕駛看不到時速、還有多少汽油。

Top

  伊朗將興建「更具威力」核反應爐
摘錄自2010年6月16日中央廣播電 台

儘管伊朗已第4度遭到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案進行制裁,但是伊朗原子能組織首長沙列 西(Ali Akbar Salehi)16日仍然表示,伊朗正準備設計一座新的核子研究反應爐以製造放射性同位素(radio isotopes),屆時由這座新核子反應爐所製造出來的放射性同位素,將會比伊朗現存的核能研究設施的功能「更具威力」。

他說,這座新設計的核子研究反應爐,將可以在不久的將來正式啟用。而且伊朗未來還將 新增多座這種新的核子研究反應爐。同時也可以製造更多的放射性同 位素,用來出售或外銷給其他有這方面需要的伊斯蘭國家。

儘管伊朗不斷強調進行核子研究是為了發展和平核能用途,但包括美國和英國等歐美強國 卻質疑伊朗口說進行核子研究,其實是為了掩飾其發展核武的野心。 但是伊朗對此則是矢口否認。

Top

  論 壇:樂生院舍龜裂傾斜 現勘官員不願負責

作者:青年樂生聯盟

樂生保留建物的裂縫以及地基滑動問題,其實早 在3年前(2007)就已經被樂生保留自救會在公共工程委員會上提出,接下來的2008、2009、2010年,自救會與 工程師們也持續不斷向政府提出施工危及院舍安全的警告,並自力監測院區內一條條不斷擴大的裂縫。但是,非常遺憾地,這個從日本時代保 留至今,受盡風霜也見證歷史的建築群,一直到2010年6月13日,才等到第一次的政府官員現勘。

樂生療養院方:關於院舍毀損問題我們層 級太低,請找民代幫忙

令人氣結的是,在場的官員均自稱為無法作主、無 法決策的基層公務員,萬般推拖,不願承諾任何立即的改善方案,連依法該如何補救裂縫亦無法回答。更有甚者,樂生院總務主任當場向樂生 保留自救會學生表示:「你們這個問題太大了,應該請政務委員出來協調。」當學生請求樂生院方協助呈請政務委員出面主持會議,總 務主任卻手指一同出席關心的立委田秋堇助理說道:「我們樂生療養院層級太低了,你們應該找委員來向上級報告,這就是該找委員幫忙的時 候!」

文建會:世界遺產潛力點目前沒有實質意 義,請找台北縣政府。

姑且不論自認官階層級太低的樂生療養院方,如 何指導根本不具公務員身分的學生處理樂生院舍危機,當日出席的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兩位組長,面對已是法定歷史建築的樂生院 舍上怵目驚心的裂痕,卻僅不斷表示:「這個依法是台北縣政府的職責,我們不方便介入。」當在場學生追問:樂生院亦為文建會 指定的13個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如今面臨崩塌危機,難道文建會可以無動於衷?總籌全台文化資產的組長卻忙不迭地表示:「申 請世界遺產只是一個理想,台灣現在還沒有開始申請,這潛力點也不具備法定效力。」

當場無人願意負責,共同推舉漢生人權小 組應出面協調

但是,樂生院舍的各處裂縫實已嚴重到令人無法 忽略的地步,設有樂生博物館的王字型大樓甚至已經整棟向工地傾斜,在其中走動的各位長官也確實感受到建物歪斜所造成的頭暈目眩。因 此,雖然各相關機關推託責任的理由相當完美,當日出席的各位官員仍然同意:衛生署轄下的漢生人權小組必須會同各相關部會來解決此一問 題,必要時得對捷運新莊機廠作出停工處分。

捷運局應勇於面對工程錯誤,莫讓北二高 悲劇重演

以樂生療養院保存區域目前的現況而言,各 院舍群與捷運機廠工地緊緊相依,形成唇亡齒寒之勢,如果樂生療養院崩塌,不僅會讓院民再次失去以多年血淚換來的最後家園、台 灣失去珍貴文化資產、新莊孩子失去學習玩耍的社區學校,捷運機廠也勢必成為危險建築,絕不可能負載百萬人次安全通勤的責任。對此,樂 生保留自救會、青年樂生聯盟與樂生社區學校共同呼籲:「請漢生人權小組、捷運局與大陸工程公司共同負起施工安全責任,若現 行施工方法有任何毀壞樂生建物之虞,應有回頭是岸的勇氣,立即停止施工、改變施工方法,莫待山坡崩塌、北二高悲劇重演,使捷運與樂生 雙輸!」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網編:詹嘉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