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7.15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苦勞網
破報
台灣立報
生命力新聞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推薦瀏覽
東華大學環境學院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中外對話
綠色陣線協會
生態綠:公平貿易、綠色消費
環境信託網站
千里步道
關渡自然公園
  國光石化的水難題:彰化缺水又地層下陷 如何擠水?


國光用水排擠農業與民生(照片來源:公共電視)

環保署昨舉行國光石化用水計畫專家會議,原規畫中期用水以調撥農業用水支應、並已與彰化農田水利會簽約,但卻被彰化環盟總幹事施月英踢爆,彰化農田水利會去年審查中科四期時,已承諾不再調撥農業用水給國光。

中興工程協理龔誠山也指出,依「農業用水調度使用協調作業要點」,只有在「枯旱或水源水量不足」時才能調撥農業用水,而國光石化卻是「常態調撥」,從2012年到2016年每天調撥3萬噸水,是違法調撥。 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國光石化用水哪來?專家:不應由全民負擔
雲彰用水問題 國光石化再補一刀
國光石化二階初審 環委:環評資料太草率
萬萬股民 要買下濁水溪口國寶溼地
 

貿易與氣候變遷:對抗氣候變遷的兩大方式:減緩與調適

作者:鍾國輝(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

氣候變遷加劇,未來的環境是否變得更脆弱的關鍵,不僅是氣候本身的演變,更重要還是破壞環境最關鍵的物種-人類在未來以甚麼態度推動發展?WTO與UNEP 在2009年的聯合報告中指出,當前各界認為可以對抗氣候變遷的技術工具,主要還是引用IPCC在2007年第四次評估報告(APR4)的研究成果。只是,在那些所謂的科學證據之外,各國政府相關掌握政策決策的核心人物如何利用這些參考資料並應用到執行層面還是最後的變數。

目前對抗氣候變遷的多種政策和措施,主要不脫以「減緩(mitigation)」或「調適(adaptation)」的方式。白話一點說明兩者的差別,減緩類似我們常聽到的減量,主要直接針對溫室氣體減量的因應作為,而調適談論的多是透過不同部門,以較為間接方式的綜合作法。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潘佳修

減少城鄉差距,該怎麼做比較好?高達1500億元農村再生基金的「農村再生條例」14日三讀。針對「滅農」、「炒地皮」等反對聲浪,農委會主委陳武雄反嗆「勿用台北心態看農村發展」,若沒有「農村再生條例」幫助整體規畫,台灣4000多個農村,將沒有未來。真是如此嗎?

中石化整治二次污染,遭環局否認了。中石化污染案已於99年5月展開污染移除工程,學者發現整治過程中,空氣中的汞含量暴增,污染量未減少,造成環境的二次污染。環保局則澄清,以最嚴格的標準進行監控,也派員於現場隨時監控。在中國大陸,7月3日下午,福建紫金礦業廢水污染,汀江現死魚。福建省委、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並成立省市聯合調查組。目前這起事件已被福建省認定為重大突發環境事件。

6月19日在秘魯亞馬遜,Pluspetrol造成的石油洩漏事件使(Marañón River)的石油和油脂含量高達最高允許食用標準的數千倍,影響到4000多名當地居民。秘魯政府環境部隸屬的亞馬遜研究所索德羅呼籲祕魯政府,勿低估亞馬遜河的漏油事件。在烏拉圭,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和水源性傳染病發生率正隨著氣候改變跟著上升,登革熱和瘧疾則潛伏在邊界,顯示烏拉圭公衛問題,岌岌可危。頻頻發生極端天氣,特別會影響窮人健康,他們住在擁擠、不安全、缺乏衛生設備的貧民窟,因此更需要受到關注。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一步步成真的核四災難預言

作者:洪申翰(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執行秘書)

6月9日的壹週刊獨家披露,目前在測試階段的核四電廠一號機主控室發生火災,儀控設備中的不斷電系統(CVCF)故障失靈,當中4分之3的電容器、73片系統控制處理器被燒毀,緩衝異常電流的突波吸收器也盡數短路。事件造成當時主控室的顯示盤面失去電力,倘若這場意外是發生在反應爐運轉後,將會使工程師無法掌握反應爐的溫壓、冷卻水流、水位,就有如矇著眼睛開車一般。

然而這整起事件是發生在什麼時候呢?3月31日,週刊報導的3個月之前。當環保團體緊張的跑去查閱核四建廠管制現況報告,愕然發現,3月份的報告沒有提及,4月也沒有,5月,還是沒有!這麼重大的核安事故,就這樣被台電和原能會封鎖了近3個月,若非有內部人員向週刊爆料,全台灣恐怕將沒有人知道。

週刊出刊的隔天(10日),幾個環保團體和田秋堇立委特地邀了原能會和台電緊急召開記者會,希望能將事件的始末公諸大眾。不過,面對眾人的質問,原能會出席的官員只輕描淡寫地表示,這「只是」不斷電系統的電容器短路,大家不要緊張,況且,又還沒正式運轉!至於事故原因呢?這位原能會的代表,也是用同樣的態度講了幾個「都有可能」的原因,不過台電的正式報告還沒出來,所以也無法確定。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的崔愫欣在記者會最後追問他,這樣的事故到底發生了幾次?他只是含糊帶過沒有回答。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反國光石化設廠,學者發起連署──目前已達552位

反對國光石化在彰化設廠連署網
學者連署: 人數:430人(至昨晚為止)
網址:http://protectsousachinensis.blogspot.com/2010/06/blog-post.html

繼環團抗議國光石化設廠將威脅白海豚生態後,學界也發起大規模連署抗議。
反國光石化設廠,學界發起近年最大規模連署。到昨天兩周來,已有學運出身的台灣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范雲、美女作家教授郝譽翔等556名各領域學者,參與連署。

先審5議題才環評

位於彰化大城海埔地工業區的國光石化開發案面積約4,000公頃,首期投資金額6,000億元,預計2015年完工後可日產120噸乙烯、15萬桶原油。但學界連署書指出,國光石化設廠所排放的懸浮微粒、二氧化硫等廢氣,將嚴重污染全國空氣品質;民眾因呼吸道、心血管疾病住院與死亡人數也將增加;當地外海白海豚生態將受威脅。

連署發起人之一的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陳吉仲說,據環工學者研究,國光石化運轉後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或肺癌等疾病死亡的人數恐增加339人到565人;因對生態與健康衝擊太大,才在學界發起連署,兩周就獲廣大迴響。精采內文

 


 
國光石化的水難題:彰化缺水又地層下陷 如何擠水?

本報2010 年7月15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環保署昨(14日)舉行國光石化用水計畫專家會議,原規畫中期用水以調撥農業用水支應、並已與彰化農田水利會簽約,但卻被彰化環盟總幹事施月英踢爆,彰化農田水利會去年審查中科四期時,已承諾不再調撥農業用水給國光。

中興工程協理龔誠山也指出,依「農業用水調度使用協調作業要點」,只有在「枯旱或水源水量不足」時才能調撥農業用水,而國光石化卻是「常態調撥」,從2012年到2016年每天調撥3萬噸水,是違法調撥。

擔任主席的台北大學教授李育明要求,彰化農田水利下次會議應到場說明。

水利署一直以來都規畫大度攔河堰作為國光石化長期用水。但今天前水利署長黃金山提出另一個方案,在國光石化廠下方再填海造陸1000公頃,引濁水溪水做海岸水庫,並表示這個方案只要150億,比大度堰240億更有競爭力。

左:林鎮洋。右:蘇惠珍台北科大土木系教授林鎮洋則表示,國光石化應認真考量以「海水淡化」做為大度堰的替代方案,不要再用水質差、藻類多當藉口。逢甲大學水利工程系助理教授蘇惠珍要求重新檢討濁水溪基流量。

以上問題國光應補充資料,擇日再舉行第三次專家會議。

缺水的濁水溪還能讓國光自行開發水源嗎?

6月10日舉行第一次水資源專家會議時,被質疑為何由中區水資源局報告國光的用水方案,昨天改由國光自行報告,但中水局及水利署官員列席。

國光石化用水規畫分短中長期三個階段,長期(2017年起)用水每天37.29萬噸,由大度堰供應,中期用水(2012到2016年)每天8.82萬噸,調撥農業用水、自行在濁水溪西螺河段自強大橋上游河道630公尺處設置攔河堰。取水後再以引水路經加壓抽水站後,經22公里管路送到國光廠區內的尾水池。每天最多取15.55萬噸水,此案必須另外提出環評審查。

國光認為這是利用濁水溪的「剩餘水源」,但事實上自從六輕設集集攔河堰攔水專管送六輕後,濁水溪基流量不足,經常呈現斷流,河床乾枯沙塵嚴重。

而且去年審查中科四期時,國科會提議將廢水排到自強大橋下,後來有委員出來制止,因為自強大橋下2000公頃泥灘地有農民取水灌溉,後來才要求國科會改排到較遠處的河口。如今國光石化又提要在自強大橋下攔水。

包括林鎮洋、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章波都指出,在自強大橋下游取水不洽當。陳章波提醒應注意取水對濁水溪下游的環境效應。

彰化環盟理事長蔡嘉陽表示,上一次國光提出設置攔河堰的位置在濁水溪自強大橋上方700公尺,如今又變更取水位置,可以這樣變來變去,未來如果發現位置又不對,再提差異分析不知又要變到那裏去。

黃金山大力推銷海岸水庫

左:龔誠山。右:黃金山前水利署長黃金山昨天大力推銷「海岸水庫」,他認為烏溪水質差,送水到國光要多段加壓送水、耗電不符合節能減碳,而且還有氨氮要處理,成本很高。如果蓋海岸水庫,成本約只要150億,對環境又比較友善。

不過水利署質疑,在國光石化廠下方再填海造陸1000公頃蓋海岸水庫,對環境會比較友善嗎?

水利署副組長陳俊宗表示,大度堰、海岸水庫評估的出發點不同,從國家整體思考,大度堰規畫總量每天80萬噸,除了給國光,還有中科四期、彰濱工業區等用水,水利署認為應依國家整體供水計畫進行。

水利署科長簡振源指出,水源規畫時間很長,海案水庫尚未做規畫,會列入替代方案說明。他表示大度堰工程費總計240億元,要由用水單位負擔。

國光用水應釐清地層下陷問題

蔡嘉陽質疑,國光石化的環評初稿承諾不用地下水,但彰化地區98%是用地下水,自來水的來源就是地下水。而且國光用水多了,農民及民眾無水可用,還是要抽地下水。如果國光承諾不用地下水,應提出細部用水計畫。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王佳真認為,國光用水是整個彰雲嘉用水結構的問題,當地用水都有問題了,還要開發耗水產業嗎?會不會排擠其他產業用水。而且當地是地層下陷區,國光用水計畫應釐清地層下陷問題。

調撥農業用水,違反氣候變遷下糧食自給率原則

工業要水,通常無止境調用農業用水,龔誠山提醒,因應氣候後變遷未來糧食自給率可能提高,農田一恢復就需要灌溉水,工業不要一直指望農業用,「沒有人說農業是死掉行業,是政府沒有好好照顧」。

逢甲大學水利工程系助理教授蘇惠珍表示,很多生產稻米國家去年開始進口糧食,不是不足,而是為了提高糧食安全量,「但我們還是很樂觀覺得夠」,不要到時發現農地都開發完了,要到那裏去找農地?政府應考量。

國光:不管水從那來,有水就OK

用水爭議大,陳寶郎說,國光沒權利決定水從那來,都是尊重水利署,「你說水從大度堰來我OK,從小度堰來我也OK,只要水給我就OK」。

他說自己也想過水的成本問題,大度堰是丁種水質,如何過來、要化學處理、花多少錢等等。股東要掌握商機希望提前動工,才想到濁水溪的水,但濁水溪的水還是來不及,才會去找農田水利會,是這樣一步一步來的,「我那知他水權那來、去年在中科環評有承諾什麼」,但他保證國光會依法處理。

※ 本文同步刊載於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op

 
貿易與氣候變遷:對抗氣候變遷的兩大方式:減緩與調適

作者:鍾國輝(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

氣候變遷加劇,未來的環境是否變得更脆弱的關鍵,不僅是氣候本身的演變,更重要還是破壞環境最關鍵的物種-人類在未來以甚麼態度推動發展?WTO與UNEP 在2009年的聯合報告中指出,當前各界認為可以對抗氣候變遷的技術工具,主要還是引用IPCC在2007年第四次評估報告(APR4)的研究成果。只是,在那些所謂的科學證據之外,各國政府相關掌握政策決策的核心人物如何利用這些參考資料並應用到執行層面還是最後的變數。

目前對抗氣候變遷的多種政策和措施,主要不脫以「減緩(mitigation)」或「調適(adaptation)」的方式。白話一點說明兩者的差別,減緩類似我們常聽到的減量,主要直接針對溫室氣體減量的因應作為,而調適談論的多是透過不同部門,以較為間接方式的綜合作法。

有機農法也是調適氣候變遷的方式,圖為澳洲布魯森(Bruthen)附近有機農場,翻新菜圃前先留出土地養雞以利後續有機肥處理。有機農法也是調適氣候變遷的方式,圖為澳洲布魯森(Bruthen)附近有機農場,翻新菜圃前先留出土地養雞以利後續有機肥處理。圖片來源:wikipedia

至於公認兩種可減少特定GHG排放量的定價機制:「碳稅」和「排放交易制度(ETS)」,這些主要在防止「碳洩漏(leakage)」和保護本國競爭力,包括邊境(國境)稅的調整措施。 總體而言,WTO與UNEP認為當前在WTO規範之下,從國家層級對抗氣候變遷仍有機會。一方面觀察WTO對氣候變遷減緩措施,亦有賴各會員措施對於貿易與環境的影響,將端視各政策如何設計與執行而定。

從巴厘行動計劃的複雜性和締約國之間對於主要分歧問題的技術轉讓,相關主題如智慧財產權、貿易、能力建構和融資都是重要議題。而提高調適能力的方式之一,就是將氣候變遷影響直接納入到發展規劃,如以把調適措施納入土地使用計畫和基礎設施的設計、將降低脆弱性的措施融入在現有降低災害風險策略當中。為協助各國瞭解可採行的調適方法及政策,IPCC 彙整各國對氣候變遷訂定的各種成本較低、投資報酬率較高的調適策略,另外,世界銀行也提出相關的行動重點如下:

圖表:世界銀行呼籲之對抗氣候變遷行動重點

重點

具體說明

注重既存短期連結關係

具備滿足未來能源需求、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水準所必須的節能與可再生能源技術

WTO會員國可考慮開放與「氣候友善型」和「節能型」商品貿易(並將此列為杜哈回合談判內容

UNFCCC下,此工作也將有助技術移轉

《京都議定書》下對氣候變遷與貿易之間聯繫的最重要重點:加快公佈溫室氣體排放量統一定價方法

消除關稅和非關稅壁壘

擴大清潔能源技術在開發中國家應用範圍

對經濟快速增長的開發中國家而言,能獲得氣候友好型清潔能源技術尤為重要

若溫室氣體高排放之開發中國家中18個國家能消除四種基本清潔能源技術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可使貿易收益增幅達13%

如果轉化為減排量,這些收益表明,即便是很小的清潔能源技術貿易量,即便是對少數幾個國家,貿易自由化也可能產生巨大影響。

完善智慧財產權、投資規定及其他國內政策,促進清潔能源技術在開發中國家的廣泛推廣

儘管FDI是最重要技術移轉手段,開發中國家薄弱(或可能薄弱)的智慧財產權體系常阻礙具體技術在計畫項目範圍外的推廣

已開發國家公司因為要遵循國內嚴格智慧財產權制,出售產品時很少轉讓知識,阻礙急需技術廣泛推廣

FDI(外國直接投資)要遵循所投資國投資規定和限制。

很多國家環境標準低,排汙費標準低,環境監管政策薄弱

積極探索開發中國家之間推動貿易(南南貿易)的潛力)

傳統認為開發中國家是清潔能源技術進口國,而已開發國家是技術出口國

隨投資環境改善,擁有消費者基數的開發中國家也將是清潔能源技術主體

 

趨勢預示「南南」技術移轉前景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2007)

由於傳統的貿易理論以比較優勢為重要基礎,從氣候變遷與貿易觀點分析,舉凡能源成本、GHG排放量等均應該納入比較優勢的會計衡量。據估計,減緩成本約只佔全球GDP的0.12%,IPCC在2007年報告預測減緩氣候變遷的經濟成本,此成本通常會隨穩定(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目標的嚴格程度而增加。長期而言,這成本平均每年只佔全球GDP不到0.12%。到2050年,為了將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穩定在710ppm到445ppmCO2當量的平均經濟成本介於使全球GDP增加1%和減少5.5%這範圍間。據WTO-UNEP(2009)建議,減緩與調適氣候變遷相關重點,至少要考量包括以下:

* 應用潛力與關鍵技術
* 減緩目標與成本估計
* 總體經濟層級的平穩情境與目標
* 從部門層級的GHG減緩潛力作為碳排放的定價功能

而在減緩與調適背景下的技術與技術移轉,必須注意「技轉途徑」以及「智慧財產權與技轉」的關係。

規劃各部門與計畫之調適方法與政策如下:

部門

部門調適選項/策略

依賴之基本政策

能源

. 提高能源效能

. 設備電纜地下化

. 利用再生資源

. 減少依賴單一能源

. 強化高架輸配線基礎設施

. 把氣候變遷納入設計標準

. 施行國家能源政策、法規、財政與金融獎勵措施,鼓勵使用替代能源

水源

. 實施去鹽技術

. 擴充雨水收集

. 強化水的再利用

. 增加貯存水與強化保存技術

. 提升水的運用與灌溉效能

. 引進與水有關的風險管理

. 審視國家水政策整合水資源

農業

. 考量農作物的遷徙

. 調整種植日期與種植多樣的農作物

. 改善土地管理,如植樹以控制侵蝕並保護土壤

 

. 研發農業政策

. 改造農業機構

. 強化農業生產力結構

. 提供農作物保險

. 進行土地保育和土地改造;進行人員培訓

. 提供財務獎勵,如補貼與租稅抵免

基礎設施/ 住居

. 考慮設備之遷移

. 沙丘加固

. 強化海堤與暴風屏障

. 保護現有天然資源

. 加速土地取得和創造沼澤地,對抗海平面上升與洪水緩衝區

. 提供保險

. 改變設計

. 修改建築法規

. 審視土地使用政策

. 整合氣候標準與法規

 

人類健康

. 提出健康行動計畫

. 提出緊急醫療服務

. 提供安全用水與改善衛生條件

. 改善氣候敏感病害監測與控制

. 加強衛生服務

. 實施區域性與國際合作

. 識別氣候危險的公共衛生政策

旅遊

. 提供人造雪

. 增加多元的旅遊景點與收入

. 搬遷滑雪坡到更高海拔與冰川地

. 提供財務誘因,例如補貼與稅賦抵減

運輸

 

. 重新規劃交通系統

. 審視道路、鐵路和其他基礎設施的設計標準和規劃,以因應暖化及補強排水系統

. 提高對研發特殊情況的投資

. 將整合的氣候變遷因素納入國家交通政策

資料來源:WTO-UNEP(2009)

英國號稱零耗能的集合住宅區BedZED是減緩氣候變遷的綠建築設計案例。圖片來源:wikipedia

氣候變遷友善技術相關議題

國際環境法發展,趨向確保各國如何架構其經濟活動(如透過UNFCCC締約,確定改變國家的經濟結構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相對之下,國際貿易法制,傾向一個國家應該如何從國內法律和政策等有關投資和環保方面,界定智慧財產權等,目前最關鍵問題為WTO架構下,專利和智慧財產權是否會構成技術性的貿易壁壘。

經濟全球化與自由化,也引發全球貿易與投資市場對評估「環保產品和服務(EGS)」潛在的貿易商機的動機。據ICTSD在2009年的估計,世界各地的永續發展策略促進全球環保產業發展,估計全球的環保產業產值超過6500億美元,而EGS貿易估計約佔該此產值的十分之一。理論上,EGS貿易自由化也許有助開發中的經濟體以更環保和永續發展路線發展經濟,EGS產業可為貿易夥伴帶來經濟利益的方式持續增長,無論這些貿易夥伴是已開發的先進工業國或開發中國家,前提是需有核准EGS自由化的政策條件。ICTSD認為,雖然幾乎所有開發中國家都有環保問題,但EGS貿易活動僅侷限少數幾個特定國家,亦即並非所有的重要環保議題均透過EGS解決,而缺乏貿易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實在的市場。

WTO與UNEP對於推動氣候友善商品與服務的看法,以IPCC定義的減緩與調適措施為基礎,認為各國在CTE下也定義過環保商品範圍,站在降低關稅可促進對氣候友善商品(包括再生能源)與服務之貿易立場。認為貿易自由化有助鼓勵擁有環保技術之生產者與專家擴展其商品與服務至他國,這類EGS移轉他國關鍵不只是價格,還可能包括一國的GDP、外人直接投資(FDI)、及與氣候變遷相關的法律規章等條件。

只是,WTO與UNEP舉例僅以透過特定關稅調降,以非洲的加納受惠於先進國家的規模經濟,取得能源效率產品。這案例說明只是點出聯合國會員裡頭南北陣營國家的部分關係,但是,這類措施的真正挑戰,或許還在於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工業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之間的氣候友善商品與服務的貿易戰。

【參考來源】

1.Hufbauer, G. , Charnovitz, S., and Kim, J. (2009) , Global Warming and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Najam, A., Halle,M. m and Meléndez-Ortiz, R.(Eds.) (2007), Trade and Environment: A Resource Book,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ISD),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rad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CTSD), The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Networking Group(The Ring)

3.OECD & IEA(2008),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8,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4.Tamiotti, L., Teh, R., Kulaçoğlu, V., Olhoff, A., Simmons, B., and Abaza H. (2009), Trade and Climate Change, WTO-UNEP report.

5.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 and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ISD)(2005), Environment and Trade: A Handbook, 2nd Edition, Published by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6.韓玉軍、陸暘(2009),經濟增長與環境的關係-基於對CO2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實證研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9年 第03期。

※本文出自2009年環保署「國際動態環保資訊蒐集計畫」專案計畫。

Top

  陳武雄反嗆「勿用台北心態看農村發展」

摘錄自2010年7月14日聯合晚報台北報導

將設置高達1500億元農村再生基金的「農村再生條例」14日三讀。針對「滅農」、「炒地皮」等反對聲浪,農委會主委陳武雄態度強硬表示,不要用台北人的心態,去看台灣的偏鄉農村發展,若沒有「農村再生條例」幫助整體規畫,台灣4000多個農村,將沒有未來。

他以新竹北埔鄉南埔社區為例,全村一條3公里長的百年大水圳,年久失修,隧道有三處崩塌,最後村民主動提出計畫,水保局依照「培根計畫」編列 4000萬預算修繕,村裡4位加起來超過300歲的耆老,帶領全村年輕人清水圳、請老師傅修大水車,完全改變社區風貌。這一條百年大圳是農村的命根子,是社區生活、文化、甚至信仰中心,現在經過修繕改變,解決了農村居住、生活、生產問題,不僅觀光客來了、還有年輕人返鄉,共同打造「黃金水鄉有機村」。他反問:「明明是活化農村,吸引更多年輕人從農,怎麼說是滅農呢?」

陳武雄非常不高興的說,財團若蓋別墅、豪宅這才是炒地皮,但一些農村地處偏遠、設備老舊、房舍淹水,根本沒有炒地皮的價值。

陳武雄強調,農委會曾多次邀請反對的農民團體到農村考察都被拒絕,他呼籲,不要用台北人的心態去看台灣偏鄉農村,要實際到農村看看現況與農民的努力;若沒有「農村再生條例」全盤規畫,依照每個農村不同的需求去改變,台灣農村將沒有未來,各縣市政府的預算最後都將花在不該花的地方,只是徒增浪費而已。

Top

  中石化整治二次污染? 環局否認

摘錄自2010年7月14日自由時報台南報導

中石化污染案已於99年5月展開污染移除工程,學者發現整治過程中,空氣中的汞含量暴增,質疑在技術未成熟下開挖整治,污染量未減少,卻造成環境的二次污染。環保局則澄清,以最嚴格的標準進行監控,也派員於現場隨時監控,每次只要監測到汞含量一超過現場施工的管制標準就要求停工,絕對做好把關杜絕二次污染。

中石化專案會議13日在市府召開,由市長許添財主持。會中,中山大學環工所教授袁中新表示,中石化案低估汞的危害,以北半球為例,環境中的汞,每立方米的空氣中約1.5奈克左右,高一點的也是個位數,最多十幾,但中石化整地現場卻測得好幾百奈克,而且大熱天,汞一遇熱便飄散於空氣中,有的則落入魚塭,而且即使每次逸散出的量不多,但汞是一點一滴地累積於人體中。

中石化公司則表示,監測到的汞數值達6、700奈克,這都是瞬間,且都在管控中,並非一直這麼高,而且工地管制標準1000奈克,環保局卻只訂 200奈克,這麼嚴格的管制,他們也認了,也會做好控管。市長許添財則表示,不能因為有風險就不整治,這付出的社會成本更大,只要能污染管控,還是要做,要求中石化更小心、更認真來完成。

Top



 
  紫金礦業廢水污染 汀江現死魚

摘錄自2010年7月13人民網福建報導

7 月3日下午,中國福建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銅礦溼法廠污水池發生滲漏,污染了汀江,部分江段出現死魚。福建省委、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并成立省市聯合調查組。省環保廳帶領有關環境監測、監察專家組成的調查組趕赴上杭縣,配合當地政府展開應急處置和調查監測工作。

經初步調查,污水池中酸性廢水(主要含銅、硫酸根離子)外滲,通過排洪涵洞排入汀江。目前,事故原因已初步查明:含銅酸性污水池防滲膜多處開裂,引起池內污水泄漏。初步統計,本次廢水外滲量約9100立方米。到7月8日,汀江各取水點水樣PH值大部分已回升到6—7.22之間,銅離子含量全部符合中國國家Ⅲ類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泄漏事故發生後,汀江水質受到一定污染,導致汀江河下都庫區網箱魚類出現異常死亡現象。目前這起事件已被福建省認定為重大突發環境事件。

Top

 

  祕魯亞馬遜大漏油 原住民喝毒水

本報2010年7月15日綜合外電報導,康家瑜編譯;蔡麗伶審校

上(小男孩捧著從馬拉尼翁河撈起的溢出石油。(圖片來自:IPS)6) 月19日在秘魯亞馬遜,Pluspetrol公司造成的石油洩漏事件使馬拉尼翁河(Marañón River)的石油和油脂含量高達最高允許食用標準的數千倍,影響到4000多名當地居民。秘魯政府環境部隸屬的亞馬遜研究所(IIAP)化學工程師索德羅回報指出,「浮油覆蓋住整條馬拉尼翁河的全寬,對植物和動物造成毀滅性影響,魚類和水生植物的生態已經被破壞了。」。

事故發生當天,祕魯Loreto東北區域發生運輸原油駁船船體破裂,造成約 400桶(每桶159升)的石油排入河流。 從6月20日和22日採集的六份水樣本的分析結果發現,受影響地區的石油和油脂含量為 10,800和2,613,000 ppm之間。這數字令人震驚,依據秘魯法律,食用水的最高含油量是1ppm (即1.0毫克/升)。索德羅指出,當地居民不能使用這種污染的水,除非幾個月後經檢驗證明這些物質已消散。

根據秘魯的人權監察組織「鄉村防線」(Defensoría del Pueblo)指出,洩油事件影響馬拉尼翁河28個社區,總計超過 4000人,其中包括秘魯原住民,科卡馬(Cocama)族和阿秋爾(Achuar)族。

「我們的同胞需要清潔的水和食物。我們習慣取用這條河的水和魚,由於洩油事件,此景已不再。」東方原住民組織 (the Indigenous Organisation of the East)主席巴斯克斯(Edwin Vásquez)說。他指出,Pluspetrol和Loreto政府分發的水和日用品補給不夠。 

IIAP的生物活性物質實驗室所作的分析結果顯示,事件發生後第二天(6/20),採自聖麗塔德卡司堤亞(Santa Rita de Castilla)社區的第一組水樣本,有最高濃度的油:2,613,000 ppm。「也就是說,幾乎全部都是石油。」索德羅說。 

6月21日的水樣本則含有 32900毫克/升的油脂和石油。座落在洩油區正中心的沙拉穆羅(Saramuro)社區,採集到的樣本顯示高達 11,000 ppm,而上游100米區域高達11300 ppm。另外兩個索德羅視察的基地,在洩油區中心下游500米處,則顯示有10,900 ppm和10,800 ppm,後者是在聖麗塔德卡司堤亞社區取得。 

索德羅還測試了水的pH值,發現「幾乎到達最高限制,這是石油和油脂造成的嚴重污染。」IIAP一位專家表示,原油主要累積在小港和亞馬遜河支流之一的馬拉尼翁河沿岸。 同時他也指出,石油公司沒有「針對河岸居民的災難應變計劃」。 石油公司聲明,確實有一份這樣的應變計劃。但索德羅強調,該公司從未提出給他看。 

他在報告中指出,儘管洩油事件發生在6月19日週六下午3:00左右,當地居民到晚上才發現事故發生,表示居民曾食用受污染的水好幾個小時。 

洛雷托地區的能源和礦業主任羅伊梅薩(Roy Meza)表示,已派遣醫療小組前往社區,目前發現2人胃部有問題,但尚未確認是因食用有毒物質引起。 

6月30日,該公司宣佈已經完成了油回收和清理的工作。 

索德羅在報告中建議,「為了評估污染的範圍,今年在該水道要每月監測一次水質、沉積物、水生生物物種,和受波及居民的血液。2010年後則要每年監測一次。」區衛生局也分析了該地區的水樣本,但尚未公佈其結果。 

根據能源礦業部長桑切斯(Pedro Sánchez)的說法,和發生在美國海岸墨西哥灣的跨國BP石油公司的石油鑽井平台崩潰的災難相較,秘魯洩油事件的石油洩漏量非常小。

原住民領袖巴斯克斯不同意這樣的比較,並要求政府「勿大事化小」,要嚴格調查,「使肇事者可以受到制裁。」

秘魯的原住民社區已經痛苦地意識到密集的石油開採活動帶來的潛在危害。 

Caudalosa礦業公司位在萬卡維利卡(Huancavelica)的有毒廢棄物儲藏庫倒塌,兩條河流受到污染。萬卡維利卡是該國最貧窮的地區,位於安第斯山脈南部。 

這起事件發生在6月25日,根據Huachocolpa社區代表表示,約有21,000立方米的採礦廢料洩漏。

環境部長布拉克(Antonio Brack)已保證將會懲罰這兩起事件的負責當事者。但是,石油和採礦公司通常會挑戰政府制裁。

秘魯調查性新聞計畫(IDL - Reporteros)的報導指出,從 2007年至2010年4月,只有22%針對嚴重污染事故或嚴重違反安全規定的罰款有收到錢。在這段時間,秘魯政府開出罰單,但沒有收到的罰金總計超過 1300萬美元。 

鄉村防線正式特派員拉內格拉(Iván Lanegra)告訴 IPS,他認為政府各部門間應該成立一個協調統合單位,調查事情發生的真相,並提供協助以滿足受害居民的迫切需求。

※ 參考資料:IPS報導

Top

  烏拉圭公衛問題 岌岌可危

本報2010年7月15日綜合外電報導,洪美惠編譯;蔡麗伶審校

在烏拉圭,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和水源性傳染病發生率正隨著氣候改變跟著上升,登革熱和瘧疾則潛伏在邊界。專家說,高溫促使病媒蚊蟲攜帶著數十年前已經消滅的疾病。  

頻頻發生極端天氣,特別會影響窮人健康,他們住在擁擠、不安全、缺乏衛生設備的貧民窟。在1990年代開始,蒙特維多(Montevideo)都會區突然暴增許多貧民窟,多數貧民窟位在低窪處,常遭水患。 

「因為水患和沒有完善污水處理系統而引起下痢、A型肝炎、和鉤端螺旋體病,是最常見的疾病。」健康部的環境與職業健康局主任卡門西甘達(Carmen Ciganda)說,「這些疾病不完全是因為氣候變遷引起,但卻息息相關,當水患或乾旱時,就會更盛行。」。

在烏拉圭最主要的兒童醫院Pereira Rossell醫院裡,2003年到2007年,呼吸道疾病從17.7%增加到23.3%。2006年到2007年,鉤端螺旋體病由64名增加到106名。  

西甘達警告,這些威脅目前還控制在該國邊界低窪地區。「但是,如果氣候變得更熱,會更有利病媒蚊蟲傳染包括登革熱、黃熱病以及瘧疾。」  

烏拉圭年平均氣溫,100年來上升了攝氏0.8度,春夏的氣溫也比20世紀初期來得高,而過去50年來雨量變得又大又頻繁。 

在這種狀況下,最脆弱無助的人,就是那些住在沒有衛生下水道的貧民區居民,需要人家照顧的老人和小孩。還有住在容易淹水區域的人。

根據去年發表的報告,有30萬烏拉圭人民住在566處貧民窟,其中37%是在1990年代突然暴增的。3/4非法居民住在蒙特維多郊外和卡內洛內斯附近。烏拉圭有19個省,而這兩省人口就有330萬。 

烏拉圭是拉丁美洲唯一沒有本土性登革熱病例的國家,鄰近國家如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等,疫情都持續增加。個別發生的案例,是因為他們到過那些疫區旅行。 

1857年,在殘敗的蒙特維多既沒有瘧疾也沒有黃熱病,而在1870年,布宜諾斯艾利斯1/10人口因此死亡。 

1997年,州政府發現攜帶登革熱與黃熱病的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 ),在1958年消除之後,現在又重新出現。 

2007年起,在首都就發現這種蚊子。漫長夏日,延後冬天(南半球的冬天)到五月末才來臨。這意味著,蚊子不需要冬眠,而且可以一直生殖。 

1997年到2008年,在烏拉圭有將近6萬人被迫撤離,因為雨量增加,超過50萬人受到洪水影響。根據官方報告這種趨勢會越來越惡化。

※ 參考資料:IPS報導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網編:潘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