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8.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
全國步道藝文推廣活動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水產出版社
破報
台灣立報
南方電子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崔媽媽基金會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觀樹教育基金會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蔬食抗暖化行動聯盟
環境信託網站
勞工陣線
自然生態攝影學會
  八八週年原民要回家 返迫遷原團夜宿凱道


有2500戶原民回不了家;munch攝影

八八水災屆滿一年,仍有2500戶原住民回不了家。原民牧師歐密‧偉浪形容原住民如長鬃山羊和山羌一般,面臨生存的困境;而國家元首及行政閣揆在週年紀念仍以避災應「走為上策」、「保命要緊」,讓渴望回家的原住民難以承受。

原住民的心聲就是「回家」。原住民對於家的概念和漢民族不同,原住民沒有流亡這件事,沒有家就沒有希望。806原民將為反迫遷夜宿凱道!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小林滅村要真相 環團: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重建路迢迢 原民:我們要回家 守護森林山川
原民觀點看遷村:請先問問我們要什麼?
遷村與否未考慮文化傳統「原無疆界」說分明
 

生物簡介:都市叢林裡的新住民:領角鴞

作者:曾翌碩(台中野鳥救傷保育學會解說教育組組長)

編按:還記得著名魔法小說《哈利波特》裡,專門幫忙傳遞信件的寵物貓頭鷹嗎?自本週起,【生物簡介】將以系列專文,揭開台灣貓頭鷹的神秘面紗。精彩內容,不容錯過!
對於大部份的人而言,晝伏夜出的貓頭鷹似乎是只有在童話故事或科幻電影裡才會出現的神秘生物,因為觀察不易,所以充滿著無限的想像空間。事實上,台灣這片土地,棲息著相當多不同種類的貓頭鷹,從海邊到高山森林,都可以看見牠們出沒的身影。

逆境求生 不挑食佔優勢

全身大致呈灰褐色的領角鴞是台灣地區分布最廣泛,也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早年領角鴞多半只棲息在城市邊緣的丘陵地區活動,不過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息地的破壞和消失,失去家園庇護的領角鴞,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存之外,少部份憑藉著過人的適應能力,甚至進入都市水泥叢林裡展開新的冒險生活。為什麼領角鴞能夠在都市地區生活呢?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領角鴞對於食物的選擇(專一性)要求不高,能夠隨著環境裡出現的獵物種類而改變捕捉的對象,目前已知領角鴞會捕食的獵物包括紅鳩、麻雀、白頭翁、老鼠、青蛙、蜥蜴甚至是蟑螂等昆蟲,菜單種類多樣而變化幅度相當大。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潘佳修

中科三期七星基地,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准停工了!上周五(30日)跟中科四期二林園區同一天宣判的,還有中科三期七星基地的官司。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對中科三期有兩份裁定,一是相對人為環保署的「假處分」、另一份是相對人為國科會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的「停止執行」。台塑六輕煉油二廠失火,是否也可要求六輕全面停工?環境律師詹順貴表示,六輕一次又一次出狀況,說明空污法六輕顯然無效,應該從更高位的「環境影響評估法」著手,重新檢視六輕在空氣、土壤、廢棄物及水資源方面,一旦確認有違反事證,環保署可以「違反當年六輕環評結論」為由,要求六輕全面停工。

水資源一直是人類生活的重要議題。在巴西水電計畫,河川與居民卻是同時受害。巴西政府批准在欣古湖建造的水電大壩;環境影響研究卻發現,水庫將淹沒阿爾塔米拉16,420名及城外2,822名居民的家園。這兩個水庫及河川行道導流不僅會大大減少100公里長的水流流量,還可能使幾種魚類物種滅絕,其他魚類族群縮小,甚至改變整個欣古河的生態。台、中兩岸水資源交流,在長三角開跑了!台灣環境NGO與公民記者一行12人昨日(2日)起前往中國長三角地區,進行10天的「2010兩岸環保NGO暨獨立媒體長三角水資源交流」計畫,與中國學者和媒體討論進行交流。此次是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連續4年辦理兩岸環境NGO與媒體交流活動的延續會議,今年是台灣民間團體首次回訪。

日本酷愛食用黑鮪魚,幾乎吃掉全球4分之3的黑鮪魚漁獲量,主要是用來做成壽司或生魚片吃下肚。海洋專家指出,由於日本人狂吃黑鮪魚,已使得地中海的黑鮪魚數量減少了超過3分之2。世界自然基金會(WWF)2日發表聲明,敦促日本停止食用瀕危黑鮪魚。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從六輕到國光.發展誰的經濟?

作者:李根政(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

短短18天之內,六輕連二爆,不僅說明台塑六輕的公安已經失控,企業形象更快速崩解,台灣社會有必要檢討所謂「發展經濟」、「繁榮」的集體迷思。
1998年底,台塑無視於巴塞爾公約的規定,將2,799公噸的汞污泥「偷偷」運到柬埔寨,重創台灣國際形象;1999年初屏東鯉魚山被發現 8,700公噸的汞污泥,種種跡象都指向台塑公司;2002年台塑林園廠,被公告為地下水污染「控制場址」;2007年台塑前鎮廠被檢出土壤中鋅和汞濃度超標,又被公告為土壤污染控制場址。台塑公司污染了每一塊用過的土地!

然而,這一件件的污染醜聞,似乎沒有動搖王永慶先生「經營之神」的地位。
巧合的是,王永慶死後,台塑的污染再也紙包不住火。

今(2010)年3月,台塑仁武廠污染爆發地下水中1,2-二氯乙烷超出管制標準30萬2,000倍的恐怖污染,35.38公頃的土地被公告為「整治廠址」,更可惡的是台塑公司自2002年即已知情,竟長期隱匿,任由15種恐怖的毒性化學物質在土壤、地下水中四處流竄。 精采內文

 


 
八八週年原民要回家 返迫遷原團夜宿凱道

本報2010年8月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八八水災屆滿一年,原民牧師歐密‧偉浪形容原住民如長鬃山羊和山羌一般,面臨生存的困境;而至今仍有2500戶原住民回不了家,國家元首及行政閣揆在週年紀念仍以避災應「走為上策」、「保命要緊」,更讓渴望回家的原住民難以承受。原團訂6日上凱道訴求自治權,呼籲全民共同關心原民處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長老教會)88水災重建中心2日舉辦「部落發展與未來研討會」,並藉此追思在八八水災罹難的民眾。玉山神學院學生以「我要回家」這首歌表達八八之後災民的心聲。歐密說,原住民的心聲就是「回家」。原住民對於家的概念和漢民族不同,沒有家就沒有希望,他說原住民像長鬃山羊及山羌,棲地不斷遭破壞,原住民沒有家可回。

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總召集人理斷‧搭給嚕嘟嗯說,災後至7月中旬為止,仍有2500戶以上之原住民回不到自己的家,只好決定住到政府所提供的永久屋。

近日馬英九總統以及行政院長吳敦義不斷提到八八水災重建成果。理斷說,原鄉重建除了永久屋之外,其他是零。面對政府的重建速度,原民受到許多委屈,即使政府說已經動用次年的經費,但災民仍感受不到。台21、22線只要下半天雨,聯外交通大概就要停3天;下兩天雨大概要被隔絕1周,這就是居民的困境。原民團體不曉得反應多少次給政府,但還是沒有做;反觀平地的甲仙寶來,則常態性有怪手不斷開挖道路。

理斷表示,馬政府對於「離災不離鄉」的政策毫無建樹。政府沒有給土地供原民重建,部落農民的土地重建也沒有人過問。只要判定不安全,就是要求原民搬到永久屋,完全沒有其他的選擇。接近40個部落被劃定為不安全區,而只要被劃定不安全,就造成部落的撕裂。他認為這是政府有目的地的拆散原住民,也違背《原住民基本法》。

遷村談何容易 政府卻便宜行事

近日大埔農地被地方政府強行徵收,引起社會大眾廣大迴響,事實上「遷村」在台灣和「徵地」一樣的粗殘。靜宜大學法律系教授林淑雅教授即表示,八八之後沒有人好好過問在這塊土地上,人類做了什麼使它變成這樣?只把災難推給自然力量,他舉嘉義來吉部落1鄰為例,逐年修建又再蓋的攔砂壩使得河床越來越高,才使得當地變得「危險」。對於危險地區就只是畫設特定區,居民就是遷走。

林淑雅說,遷村是需要審慎考慮之事,需要時間並且讓居民充分表達意願。國際經驗最重要的原則,是將所有能留在原地的解決方案提出來,把災民找來,說明所有利弊得失,並給時間讓災民找自己信任的學者或專家討論,之後再做決定;在經過討論,這些方案全都行不通時,才會提遷村。而不論遷村與否或遷到哪裡,都需讓災民全程參與。

此外,為了讓災民有回到原土地的可能,政府還要好好保管土地所有權,讓災民未來回家之用。

反觀政府劃特定區卻沒有說明理由,有時候說是為了國土保安,有時候則說為人身安全,似乎都站在政府有利的立場決定;國土保安或人身安全優先次序為何,都未言明;而畫了特定區能讓災民安全嗎?能讓國土安全嗎?期限多久?目前危險的土地,並不一定是永久狀態,林淑雅認為,這都是政府部門需交代清楚的。

長老教會重建現況

原住民有7成以上屬於基督信仰(基督教及天主教),但基督信仰人口只佔全台人口數2.7%。災後初期的安置,常常讓原住民就近住到廟裡,嘉義鄒族即為一例,這讓剛受到災難打擊,急需信仰支持的基督徒很難受。因此,長老教會回應信徒的需要,快速協調當地的教會,也因此成為八八水災重要的救災團體之一。

長老教會總會事務所教會與社會部幹事黃哲彥也報告這一年來長老教會協助重建的成果,目前長老教會共有6個重建關懷站,其中,部落重建站最有特色,目標即為檢視政府的救災政策是否符合「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以及檢討政府的部落政策。而整個重建計劃預計為期4年,救災總預算是 1,108,000,000,已籌募經費249,348,046。相較於慈濟募得47億、紅十字會20幾億、世界展望會10幾億,長老教會的募款還需加把勁。

806為原民 全民來凱道守夜

生態關懷者協會秘書長陳慈美提到在《看不見的力量》一書,作者說「原住民是人類不確定未來的禮物」,原住民族的價值要珍惜,原住民族的智慧要學習。

8月6日原民團體以「《反迫遷、反分化、守護家園》—原住民要參與決策、決定自己的未來!」為主題,號召原住民族以及支持民主價值、族群平等的民眾一起夜宿凱蘭格達大道(它也是以平埔族命名的道路)。

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等原民團體以及數十個民間團體,共同提出三項訴求:
1.尊重原住民部落的集體權,要部落重建不是離散安置。
2.停止所有的迫遷政策,還給原住民自主重建的權利。
3.落實原住民族基本法,還給原住民自主、自決、自治的基本權利。

Top

 
生物簡介:都市叢林裡的新住民:領角鴞

作者:曾翌碩(台中野鳥救傷保育學會解說教育組 組長)

編按:還記得著名魔法小說《哈利波特》裡,專門幫忙傳遞信件的寵物貓頭鷹嗎?長相奇特、晚上不睡覺的貓頭鷹,在古代中國是不祥之兆,有「報喪鳥」、「逐魂鳥」之稱。然而,希臘神話故事裡,貓頭鷹卻成了女神雅典娜的象徵,代表著智慧、先知。日本人則相信牠們是會帶來吉祥及幸福的福鳥。儘管不同文化有不同解釋,在氣候變遷及人類活動影響下,貓頭鷹也難逃棲地被毀、數量遽減的命運。目前全世界約有134種貓頭鷹,而令人驚訝的是,小小的台灣島上竟然就有12種呢。自本週起,【生物簡介】將以系列專文,揭開台灣貓頭鷹的神秘面紗。精彩內容,不容錯過!

對於大部份的人而言,晝伏夜出的貓頭鷹似乎是只有在童話故事或科幻電影裡才會出現的神秘生物,因為觀察不易,所以充滿著無限的想像空間。事實上,台灣這片土地,棲息著相當多不同種類的貓頭鷹,從海邊到高山森林,都可以看見牠們出沒的身影。

逆境求生  不挑食佔優勢

其中,全身大致呈灰褐色的領角鴞是台灣地區分布最廣泛,也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早年領角鴞多半只棲息在城市邊緣的丘陵地區活動,不過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息地的破壞和消失,失去家園庇護的領角鴞,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存之外,少部份憑藉著過人的適應能力,甚至進入都市水泥叢林裡展開新的冒險生活。為什麼領角鴞能夠在都市地區生活呢?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領角鴞對於食物的選擇(專一性)要求不高,能夠隨著環境裡出現的獵物種類而改變捕捉的對象,目前已知領角鴞會捕食的獵物包括紅鳩、麻雀、白頭翁、老鼠、青蛙、蜥蜴甚至是蟑螂等昆蟲,菜單種類多樣而變化幅度相當大。

都市居  大不易

雖然在都市裡生活的領角鴞可以不愁吃喝,但是牠們卻必需面對另一個困窘的處境——如何在水泥叢林裡順利繁衍下一代?因為領角鴞本身並不會築巢,都是利用天然形成的樹洞來作為養育下一代的場所。在都市環境裡,除了在校園和少數歷史較悠久的政府機構內有較濃密的老樹可提供利用之外,其它地區幾乎找不到可以做為育雛繁殖的地點,受限於缺乏合適的營巢地點,逼不得已的領角鴞只好被迫將卵產在大王椰子葉柄基部凹陷處、住宅廚房抽油煙機通風孔等不恰當的場所,惡劣的條件下,每年各地都會傳出許多幼鳥意外落巢受傷甚至死亡事件發生,間接成為限制領角鴞在都市裡繁衍的生存障礙。

冬天到了 = 吃飽飽,生寶寶

根據我們目前的研究和觀察,每年的10月至隔年2月是都會區領角鴞的繁殖季節,不同於其它大部份在春夏季進行繁殖的鳥種,領角鴞選擇在冬季繁殖的原因,推測與食物(鼠類)較容易取得和環境溫度有關。進入繁殖階段,領角鴞的鳴叫會轉為頻繁,因為聲音具有領域宣示和吸引雌鳥注意的功能。已配對的領角鴞會一起活動,外觀上雌鴞的體型較雄鴞略大些,雌鴞每次可以產下2-4枚卵,孵蛋的工作由雌鴞負責,雄鴞則擔任提供食物和警衛的工作,防止松鼠等其它動物的靠近騷擾。經過約1個月左右的孵化時間,剛破殼的貓頭鷹寶寶全身白絨絨的模樣相當可愛,寶寶們在媽媽的陪伴下會在巢內待上1個月左右的時間,然後在雙親的帶領下,離開巢洞展開下一個階段的新生活。

艱辛的成長之路

剛離巢羽翼未豐的幼鴞們短時間仍然會聚在一起,接受親鳥的保護和餵食,同時慢慢地學習捕捉獵物所需的各項技巧,並學會分辨和躲避環境中可能的潛在危險,至少需要經過2~3個月的時間才能學會在野外生存所需具備的各種能力。這段時間日間活動的鳳頭蒼鷹是造成幼鴞死亡的主要天敵,學飛階段,若不小心掉落地面,也可能成為野貓或野狗們可口的小點心,只有極少數的個體能通過自然的生存考驗而順利存活。

維持環境平衡  人鴞共存

領角鴞和其它肉食性猛禽一樣,都是位居食物鏈中的高階消費者,牠們的出現(存在)象徵著環境呈現穩定的和諧平衡,看似單調的城市能夠吸引貓頭鷹的出沒活動,代表著除了人類之外,城市裡同時也孕養著許多其它的生物種類。適合動物棲息的環境,一定也會是適合人類居住的理想空間,這樣簡單的道理,不知您同不同意?

編按:想知道台灣最大的貓頭鷹是什麼嗎?有「溪流王者」美稱的牠又面臨了怎樣的生存危機?敬請鎖定下週【生物簡介】專欄!

※ 本文與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中科三期七星基地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准停工!

本報2010 年8月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上周五(7月30日)跟中科四期二林園區同一天宣判的,其實還有中科三期七星基地的官司。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對中科三期有兩份裁定,一是相對人為環保署的「假處分」、另一份是相對人為國科會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的「停止執行」。

2日包括環保署、中科管理局都回應,會尊重法院裁定,收到文後中科三期七星基地立即停工。3日一早環保署、國科會等單位將舉行緊急會議因應。

對環保署、國科會都同時發出停工令

對環保署的假處分判決主文指出,環保署應於收到裁定文7日內,逕命國科會中科管理局自即日起,在中科三期七星基地重新通過環評審查前,停止實施開發行為。

環保署綜計處長葉俊宏今天回應,「法院怎麼判就怎麼做」,環保署會依法院裁定,收到裁定書後七天內發文給中科管理局,要求七星基地立即停工。即使環保署提出抗告,也不能要求停止停工。

環保署、國科會都表示尊重法院裁定

另一份相對人為國科會中科管理局的裁定文更強烈,直接命中科管理局,在環評未完成前還繼續施工,對自然環境、居民身體及財產都有急迫性危害,因此應立即「停止執行」,也就是暫時停止一切開發行為。

中科管理局長楊文科今天回應,中科一定會尊重法院裁定,一接到裁定文,包括中科三期七星基地、中科四期二林園區,都會立即停工。

關於中科四期二林園區相思寮原地保留,今天環保署、中科管理局都有善意回應,中科管理局長楊文科表示,會尊重居民意願,一家一家去調查,看如何做比較完善。環保署綜計處長葉俊宏也指出,如果二林園區因保留相思寮而變更設計,應提出環境差異分析審查。

二林園區範圍內共34戶,包括相思寮聚落16戶、相思寮北側聚落11戶、零星在園區附近7戶。相思寮聚落已有3戶領取徵收費、1戶已向縣府申領,1戶只領耕地補償費。其他零星住戶有3戶已領取。相思寮北側11戶土地屬國有,地上物補償費要核准撥用後才能領取。

聯外道路今天下午已停工

中科三期七星基地現主要的工程是園區外聯外道路、汙水專管、以及園區內工程。從數月前就日夜趕工,居民不勘其擾。后里鄉公館村村長馮詠淮今天表示,后科路到七星基地的聯外道路工程,從今天下午三點就已經停工。他趕到園區勘查,發現園區內的工程還在進行中。

公館村長:不要掉以輕心 應要求七星基地進入二階環評

聽到中科三期七星基地停工消息,馮詠淮表示非常欣慰,不過他認為這是五都選舉的政治效應,政府暫時展現順應民意,他提醒大家不要掉以輕心,還是要繼續努力,五都選舉後可能秋後算帳。

馮詠淮也強調,后里人不是反對中科、是「反對中科亂搞」,中科三基環境有重大影響,他要求應進入二階環評,仔細評估中科對環境,包括中科廢水、水資源、空氣品質、健康風險的影響。

法官批環保署曲解法令

最高行政法院今年一月判決七星基地環評無效後,環保署曲解法令,指環評法第14條指的是「自始未做環評」的案子才適用此條,中科並非自始未做環評。不命中科停工、也不重作環評,還在報上刊登廣告嗆法院不應干涉環評審查的多數決。

環保署與民間對此針鋒相對,但法官在裁定書中對環保署有精彩的反駁。法官認為,環評法第14條第1項:「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於環評書未經完成審查或評估書未經認可前,不得為開發行為之許可,經許可者無效。」這句話再明白不過,意思就是「環評審查沒通過的案子不能核發開發許可」。

法官在裁定書中指出,「許可」的前提是受環評審查結論之拘束,環評未經完成審查或未認可,不得為開發行為之許可,否則許可無效,而且「行政處分之無效為自始、當然、絕對無效。」故環評審查結論,直接影響開發行為之許可與否。

法官認為,立法者藉此條文將開發行為之許可效力與環評審查結論的效力互相結合,明揭「無環評、無許可、無開發」之意旨。如果說,環評審查結論撤銷後已核發的開發行為許可只是違法而得撤銷、尚非無效,則根本就不需要設這一個規定。以此立法意旨,國科會所核發的之原處分(許可)係屬無效。

七星基地不停工,將造成不可回復的損害

后里六位農民不滿環保署作法,委託律師林三加、蔡雅瀅分別向國科會、環保署提起停止執行、假處分。

上月25日開庭時,包括后里農民廖明田、陳欽全、馮詠淮都出庭指出,最高行政院判七星基地環評無效後,環保署正在補作環評程序,表示環評還未完成,依法不能動工。但中科依然加緊動工,不但違法,對民眾及環境都將造成不可回復的重大損失。

另外,民眾指出,目前七星基地已營運,廢水排入牛稠坑溝,有農民引水灌溉,汙水中導電度遠高於灌溉用水10倍以上,農作一旦被汙染,影響民眾飲食安全。

法官認為,中科在未完成環境影響評估下繼續動工,綜合衡量比較自然環境、聲請人及相對人的公私利益,有准予停止執行原處分之必要。

律師:看到司法的一線光明

林三加今天聽到判決結果說:「很開心啊」,他說今年一談到中科三期官司他都很灰心,但現在他覺得看到司法的光明面。台北高等法院的判決體現了民主精神,這也是多數公民努力爭取的結果。

國賠誰來賠?

中科三期七星基地停工後續影響比中科四期還要大,因為七星基地目前已有旭能光電營運中,停工後續將有國賠問題。不過,法界人士認為,政府有錯理當國賠,而且此時賠償還是最佳的停損點。

不過據了解上周環保署、國科會等單位開會討論時,大家對國賠誰來賠尚無定論。因為環評法中只規範通過環評的案子可以申請「許可」,但「許可」是什麼文件並未進一步規範。

日前台北高等行政法院開庭時中科表示,所謂「許可」只是國科會發一個文給中科表示同意。而國科會則是上一個文給行政院,行政院裁示同意開發。因此後續國賠誰賠還有爭議。

※ 本文同步刊登於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Top

  環境律師:環署可依法 要求六輕全面停工

摘錄自2010年8月2日自由電子報報導

台塑煉油二廠失火,可否要求六輕全面停工?環境律師詹順貴表示,單從空氣污染防制法來看,稽查及危險廠區的停工權力在地方政府。但六輕一次又一次出狀況,說明空污法對六輕顯然無效,應該從更高位的「環境影響評估法」著手,重新檢視六輕在空氣、土壤、廢棄物及水資源方面,一旦確認有違反事證,環保署就可以「違反當年六輕環評結論」為由,要求六輕全面停工。

環保署空保處長謝燕儒表示,這次六輕事件固定污染源停工是以「操作許可證」為範圍,整個六輕廠區共有一百六十幾張固定污染源的「操作許可證」,情節重大停工,只停止該「操作許可證」所登載的運作範圍。由於地方有稽查的職權,「操作許可證」也是地方所核發,所以停工的職權也在地方政府。

詹順貴表示,空污法對於工廠的處分從罰鍰、限期補正、改善、連續處罰、停業、廢止操作許可證到勒令歇業,分成很多階段,這次大火猛烈,各界無異議要求停工,但絕大多數空污事件是罰鍰了事,處分並不重。

Top



 
  巴西水電計畫 河川與居民同受害
本報2010年8月2日綜合外電報導,康家瑜編譯;鄭景文審校

巴西民眾奧利維拉(Herculano Porto de Oliveira)說,他覺得「即使我從未為非作歹,卻被迫偷偷摸摸住在自己的土地,」他出生在亞馬遜欣古河流域,現年66歲,靠著欣古河的生物多樣性維生。

奧利維拉和他的同事受到一家公司的持槍威脅,這家公司想要將他們從安居一個世紀的領域驅逐,接管這個地區。巴西政府派遣了十幾名士兵保護奧利維拉和他的同事10個月。這些家族是橡膠收集者,一個世紀前從亞馬遜北部抵達亞馬遜東部,寄望從樹上提取天然乳膠得到財富。

奧利維拉和他的朋友忍受兩年的「警告」--歷經了惡意侵略、地方行賄、預謀殺害。直到2004年,這些被孤立在所謂的中間土地的家庭方能透過總統盧拉(Luiz Inácio Lula daSilva)的特令,把土地轉為保留區(Riozinho doAnfrísio Extractivist Reserve),從而保障他們的土地擁有權和生活方式。

Riozinho do Anfrísio在巴西北部帕拉州,流入欣古河最大的支流,伊裡裡河。

「(總統)盧拉鼓勵我們建立保留區,但現在貝盧蒙蒂處處阻礙。」奧利維拉如此表示。貝盧蒙蒂指的是政府批准在欣古湖建造的水電大壩,計畫利用河流彎曲處,一個被稱為Volta Grande (Big Bend)的85米高度差。

計畫中的兩個水庫之一將淹沒低窪地區的阿爾塔米拉(Altamira),包括奧利維拉兩年前收購的小房子,用來提供醫療護理給保留區的人們以及這個河岸村莊的十萬居民需要的其他服務。

船班很少,從保留區到城市「順流時三天,逆流時四天」,在乾季,因為河水低,岩石和瀑布造成障礙,則可長達 8至10天。

貝盧蒙蒂環境影響研究發現,水庫將淹沒阿爾塔米拉16,420名及城外2,822名居民的家園。

至少50,000人將被迫離開家園,光阿爾塔米拉就有30,000人,欣古家園運動協調者安東尼梅洛(Antonio Melo)說。欣古家園運動約有100個組織,他們堅決反對建水電大壩,破壞欣古河聞名的豐富社會和生物多樣性。

這一地區除了有許多獨有的植物和動物物種,還有30塊原住民的土地,住有24個不同民族,超過 13,000人,和12個保護區,其中包括4個保留區。

非政府社會經濟環境研究所(Socio-EnvironmentalInstitute, ISA)製造的地圖顯示「馬賽克式」的保護區保護了亞馬遜森林,減緩從東到南的砍伐惡化。

但是,這些防護受到威脅。北面有貝盧蒙蒂大壩工程和亞馬遜公路的鋪設橫貫,南面有欣古河上游加快放牧、耕種和木材利益的伐木工業,使森林邊界節節後退。

貝盧蒙蒂代表「一個新週期滅絕的開始」,ISA欣古專案協調員,社會學家維亞包斯(André Villas-Bôas)說。「現在河流正在被吞噬消失,森林也是。」

水電大壩是「既成事實」,儘管法律訴訟試圖阻止未來5年的工程建設計劃,但為了經濟和能源的發展性,維亞包斯和其他的評論預測,同一流域依然需要其他的水壩。

貝盧蒙蒂將會有11,233兆瓦電力的生產能力,但由於在旱季,亞馬遜降到欣古河的水流量是每秒1000立方米,而在雨季則是20,000,因此平均而言,只會產出預期生產能力的百分之四十。

20世紀 80年代起草的計畫裡,在上游的水壩工程將會使水流標準化,並擴增貝盧蒙蒂的電力生產。

阿爾塔米拉的帕拉州聯邦大學的生態學教授梅德羅斯(Hermes Medeiros)指出:現在沒有法律可以保證,限制政府只在欣古河建造一個水電大壩。

貝盧蒙蒂已經對欣古河的生物多樣性構成了嚴重威脅。這位生物學家參與了由40名專家組成的小組討論,這些專家曾經批評作為政府決策基礎的環境影響研究的錯誤和不足處。

這兩個水庫及河川行道導流不僅會大大減少Volta Grande100公里長的水流流量,還可能使幾種魚類物種滅絕,其他魚類族群縮小,甚至改變整個欣古河的生態,梅德羅斯說。

Volta Grande的長曲彎道造成的瀑布和急流,將欣古河劃分為兩個獨特的生態區,形成水生動物遷移的一個天然屏障,他說。一旦水閘和大壩興建起來,這一重要功能將會喪失。

欣古河中、下游的物種會因此互相交換,外來物種的介入會造成更大片的水生環境滅絕,這位專家說。

生物多樣性喪失同時也是一個經濟社會問題,因為它減損了亞馬遜數百萬人民食物和收入的來源。另一位帕拉大學的生物和龜類學家佩祖蒂(Juarez Pezzut)說。

Riozinho do Anfrísio 和其他保留區的居民以捕魚和收集堅果為生,堅果油受到化妝品業的高度需求,據當地居民奧利維拉指出,龜類和其他動物的狩獵一般則是供當地消費。

佩祖蒂強調,有許多集中在下游 Tabuleiro do Embaubal 領域的亞馬遜龜種也會遭殃。水質變化和和水庫淤積造成的河岸沙灘縮減會影響這些龜類的繁殖。

※ 參考資料:IPS報導

 

Top

 

  回望4年有成 兩岸水資源交流長三角開跑!

本報2010年8月3日中國杭州訊,葉人豪報導

台灣環境NGO與公民記者一行12人昨日(2日)起前往中國長三角地區,進行為期10天的「2010兩岸環保NGO暨獨立媒體長三角水資源交流」計畫,與中國學者和媒體討論進行意見上的交流。

台、中兩岸經貿往來頻繁,隨著ECFA的簽定更將邁入高峰,然長期以來在環境事務上的卻鮮有交流互助;參訪團體期盼藉由此次訪問,瞭解中國民間環保團體來台後的經驗對其工作的影響,並藉由相關團體的介紹,認識中國在水資源方面面臨的問題、挑戰與解決方式。

此次交流,也是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連續4年辦理兩岸環境NGO與媒體交流活動的延續會議。往年交流活動都是中國媒體與NGO受邀來台進行參訪活動,今年則是台灣民間團體首次回訪中國。

本次訪問的主體為「水資源」,除了因為「水」在兩岸經濟、環境、文化發展面向中扮演重要地位之外,河川在中國民眾的心中是有「母親河」的象徵意義的,但在經濟快速的發展之下,水資源所面臨著來自家庭、事業的廢水污染、垃圾傾倒等問題;而台灣近年來則有搶水戰爭的憂慮,「人向天要水、工業向農業爭水、財團與民眾搶水」,尤其在八八風災之後更面臨者缺水的威脅;於是,「水資源」將成為兩岸共同的挑戰,也是兩岸急需解決的重大議題之一。

本次活動台灣方面的參與者包括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處長何一先、藍色東港溪蔡蕙婷、台南社區大學自然學程召集人黃煥彰、旗美社區大學吳鴻駿、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河川小組召集人陳建志、來義鄉生活重建中心專案督導周克任等一行12人,在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邀請下,共同前往長三角進行交流。

中國方面也聚集了來自淮河、黑龍江、長江、錢塘江等流域的環保工作者共同參與,包括甫獲得「畢格賽」公共服務獎的淮河衛士主任霍岱珊、中國水保護聯席會籌辦者汪永晨,本報記者將於活動期間進行隨行報導,記錄下兩岸環保工作者探討水資源保護所面臨的挑戰與解決方向。

Top

  WWF敦促日本停止食用瀕危黑鮪魚

摘錄自2010年8月2日中央廣播電台報導

日本酷愛食用黑鮪魚,幾乎吃掉全球四分之三的黑鮪魚(Bluefin tuna)漁獲量,主要是用來做成壽司或生魚片吃下肚。可是海洋專家指出,由於日本人的狂吃黑鮪魚,已經使得地中海的黑鮪魚數量減少了超過三分之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2日發表聲明,敦促日本人不要再吃這種幾乎瀕臨危險的海中生物。

世界自然基金會地中海區活動主管桑茲塔拉帕加(Susana Sainz-Trapaga)說:「我們想對日本黑鮪魚貿易商、零售商及消費者做出呼籲,他們有許多機會可以扭轉目前這種惡劣的情況,如果日本消費者可以拒絕購買黑鮪魚的話,就可以結束這種導致黑鮪魚瀕臨危險的局面,並為如何善待黑鮪魚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

桑茲塔拉帕加說,日本消費者應該選擇正鰹(Skipjack)、大目鮪(Big Eye Tuna)等做為替代黑鮪魚的魚類,直到日本政府建立管理措施,讓黑鮪魚復育成功。

聯合國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又稱華盛頓公約組織)的締約國,3月18日以68票反對、20票贊成、30票棄權的壓倒性票數,封殺禁止跨國交易大西洋黑鮪魚提案。日本堅決反對這項提案,聲稱黑鮪魚只要管理得宜就可以成功復育。

現在大西洋黑鮪魚的命運掌握在「國際大西洋鮪魚類資源保護委員會」(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tlantic Tunas,ICCAT)的手上,因為該委員會握有決定大西洋黑鮪魚捕獲量的權利,該委員會將於11月召開會議。

Top

 
從六輕到國光.發展誰的經濟?

作者:李根政(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

短短18天之內,六輕連二爆,不僅說明台塑六輕的工安已經失控,企業形象更快速崩解,台灣社會有必要檢討所謂「發展經濟」、「繁榮」的集體迷思。

1998年底,台塑無視於巴塞爾公約的規定,將2,799公噸的汞污泥「偷偷」運到柬埔寨,重創台灣國際形象;1999年初屏東鯉魚山被發現 8,700公噸的汞污泥,種種跡象都指向台塑公司;2002年台塑林園廠,被公告為地下水污染「控制場址」;2007年台塑前鎮廠被檢出土壤中鋅和汞濃度超標,又被公告為土壤污染控制場址。台塑公司污染了每一塊用過的土地!

然而,這一件件的污染醜聞,似乎沒有動搖王永慶先生「經營之神」的地位。

巧合的是,王永慶死後,台塑的污染再也紙包不住火。

今(2010)年3月,台塑仁武廠污染爆發地下水中1,2-二氯乙烷超出管制標準30萬2,000倍的恐怖污染,35.38公頃的土地被公告為「整治廠址」,更可惡的是台塑公司自2002年即已知情,竟長期隱匿,任由15種恐怖的毒性化學物質在土壤、地下水中四處流竄。

六輕18日內連二爆,似乎將這把火從高雄燒到了雲林。

然而,六輕的問題絕不只爆炸這類工安意外,筆者試舉如下:早在建廠之初,政府為了供應台塑六輕的用水,花了238億興建集集攔河堰,專管直送六輕,枯水期不夠用,9成以上還得調撥農業用水,間接加速了地層下陷;六輕和麥寮電廠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了全國四分之一,等於全國2400萬人住宅和運輸排碳的總合;附近學校師生因嚴重的空污必須經常戴口罩已是常態,養殖漁業生長遲緩更是漁民不敢宣揚的痛。2009年6月,台大教授詹長權的研究更指出:麥寮、台西、東勢、崙背、四湖等鄉鎮罹癌率與六輕廠的空氣污染有「顯著相關」,鄰近鄉民愈來愈多人得癌症,例如台西鄉,民眾得肝癌的發生率成長了3成,全癌症的發生率成長了8成。

雲林人在六輕運轉10年間,就已嘗受如此污染的惡果。我們要進一步追問的是:六輕建廠之初所承諾的「繁榮」在那裡?

1993 年,台塑承諾六輕建廠後,將興建長庚醫院、醫護、安養社區、護專、客運中心、海濱休閒遊憩中心,建造15萬人的新市鎮,引進37,500就業人口等。然而,如今,只有醫院在興建中,其餘全數跳票,就業人口只有1萬人,其中外籍員工占6成,如此嚴重背信行為,可曾有人追究?

猶記1991年8月,當時的雲林縣長廖泉裕、議長張榮味、國民黨縣黨部主委薛正直、麥寮鄉長林松村,齊赴台北與王永在晤談,爭取台塑在麥寮設廠,宣稱六輕建廠可以讓雲林繁榮,這些人要不要付出歷史責任?

近20年後的今天,濁水溪對岸的彰化縣,卓伯源縣長也正積極爭取國光石化的進駐,同樣聲稱要繁榮地方,如此請鬼拿藥單行徑,彰化縣民難道情願再被政客出賣?

筆者所居住的大高雄正是石化業的受害地區,土壤、地下水、空污都是全國之冠,後勁、林園、大社、仁武居民更長期飽嘗污染苦果,在在都證明石化工業確是高污染的夕陽產業。

欣見雲林人開始對台塑公司展開抗爭行動,要求台塑公司和政府負起最基本的污染管控責任,但要切記,千金萬金難買乾淨的空氣、土壤和水,一旦開始談回饋金,黑金政治、人心的腐化將比工業污染更難根治。

※本文轉載自李根政的部落格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陳姿穎‧網編:潘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