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9.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苦勞網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台灣立報
南方電子報
推薦瀏覽
台灣綠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看守台灣協會
台灣環境行動網
綠色陣線協會
環境信託網站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洪雅書房
  中科三期環評通過後2天 法院駁回抗告

阿塱壹古道;攝影:陳秉亨
爭取土地權益的農民;攝影:munch

最高行政法院2日駁回中科三期的兩份抗告,一是環保署與中科管理局提出的假處分抗告、二是國科會的停止執行抗告。中科四期也在同一天,最高行政法院認為國科會、中科管理局抗告有理,發回重為調查。

然而,對一個兩天前才續審通過環評審查的案子(中科三期)裁定駁回抗告,已完全沒有意義。而停工中的中科四期卻因為這個「發回重為調查」可以重新動工。此時還正是中科四期相思寮居民與中科談原地保留的時刻。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中科三期環評大會 專案小組是否嚴格把關?
未納入后里既存風險 中科三期環評初審過關
后里農民:污染鋪天蓋地 人民何以為家?
停工不停產 中科三期加速審查引眾怒
 

世界遺產巡禮:澎湖石滬申遺之路

綠領經濟封面小圖

作者:楊夢茹

澎湖的石滬群大多建於清朝,日據時期增添了一部分,建於台灣光復之後的只有少數,近海漁業尚未現代化之前,擁有石滬等於擁有財富,是物資缺乏時代漁民養家活口的重要收入來源。1971年以後,澎湖近海漁業的裝備不可同日而語,漁獲超過石滬,而石滬也因股份愈分愈細,個人獲利被稀釋而逐漸失去吸引力。1981年左右漁村青年大量外移,石滬面臨乏人巡滬、定期維修,甚至任其倒塌散形消失的困境。近來澎湖積極開發觀光業,水上摩托車等活動嚴重破壞海洋資源,動力漁船以及周邊立竿網攔截魚群,不法的炸、電、毒魚造成漁源枯竭,興建跨海大橋導致水文改變等等,無不加快石滬漁業式微的速度。

精采內文

 

農村草根行:小農分化記(下)─ 彰化二林田調

綠領經濟封面小圖

作者:許博任(台灣大學城鄉所研究生);審稿:吳音寧

隨著年齡的老化、體力精神的衰退,農民便會考慮改變原本小商品生產的經營模式。老農改以外包方式種糧食作物,意味著至辛苦與高風險的小商品生產農業的經營線上退休,而農業收益也就相對減少,老農通常都戲稱這樣的經營方式為:「作健康的」,或者「罔作」。 不過隨著子女成家後,家庭消費需求減少,老農外包種植糧食作物的些許收入,還是扮演著退休金的角色,意即靠著稻作賺取一些現金收入,加上老農津貼,老農就可以支應生活上的現金需求,減低對兒女的依賴,維持一點經濟自主性,所以有些老農也會稱自己持續耕作是為了「賺索費」。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黃慧珊

中科三、四期之外,高科技園區開發再添一筆。南投「精密科學園區」設置案,縣府委經過三天在竹山、名間和南投三處預定地舉辦公聽會後,建設處處長曾仁隆表示,交通最便捷的竹山預定地,徵收費用最低,但「把良田變廠房,有些農民可能這輩子再也找不到土地耕作,社會觀感不可能好」。曾仁隆說,精密園區將力邀美利達、捷安特等自行車組裝產業進駐,降低汙染疑慮。

今年4月份發生的墨西哥灣的漏油事故尚未解決,昨(2日)再度發生石油平台爆炸事件。美國海岸警衛隊說,石油平臺的大火已經得到控制,目前還沒有漏油的跡象。該平臺由馬利納能源公司操作。大火導致13名工作人員跳入大海,這些人都已獲救,沒有人受傷。綠色和平組織希望號的成員在31日爬上凱恩能源公司位於格陵蘭冰冷海域的鑽油平台,企圖阻止平台的運作。綠色和平成員表示:「BP發生在墨西哥灣的事故,表明了是該放棄石油的時候了」他們認為,若北極地區石油被大量開採,會威脅氣候及當地脆弱的環境。如果他們成功阻止平台運作,即使是很短的時間,凱恩能源將很難在10月初的最後探勘期限,在冬季海面結冰前完成鑽探工作。另外,印度著名的果亞海灘也因為一艘船隻在海上丟棄大量廢油,而遭到嚴重污染,目前印度當局還在追查兇手。

中國正遭受嚴重的水土流失。調查發現,黃河流域黃土高原地區年均輸入黃河的泥沙達16億噸,相當於該地區2億畝耕地年均流失耕作層1釐米,比土壤形成過程快200-400倍,嚴重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預知死亡記事──環保署鬼屋的故事

捷運新莊線機廠段工程將造成樂生院區滑動崩壞。

作者:潘翰聲(綠黨召集人)

感覺這是一場預知死亡記事的台灣現實版。

8月31日下午的會前記者會上,戴著署長沈世宏面具的黑袍魔鬼在行動劇公開「死亡筆記本」,預告中科三期環評就像已被寫入生死簿,在31日傍晚於環保署,宣告環評法已死,未來國人健康將死。而帶著「紅心」的白袍天使,象徵有良心的環評委員,以「進入二階」的決議,挽救了台灣的環境與司法的尊嚴。

精采內文

 

 


 
中科三期環評通過後2天 法院駁回抗告 總統恫嚇生效

本報2010 年9月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最高行政法院2日駁回中科三期的兩份抗告,一是環保署與中科管理局提出的假處分抗告、二是國科會的停止執行抗告。中科四期也在同一天,最高行政法院認為國科會、中科管理局抗告有理,發回重為調查。

然而,對一個兩天前才續審通過環評審查的案子(中科三期)裁定駁回抗告,已完全沒有意義。而停工中的中科四期卻因為這個「發回重為調查」可以重新動工。此時還正是中科四期相思寮居民與中科談原地保留的時刻。

最高法院做到這樣,只讓人覺得裝腔作勢。而這只能說,馬總統、行政院長吳敦義成功干預了司法,人民必須站在憲政層次追討這個憲政亂相。

中科三期案,后里農民對國科會提起「確認許可無效」之訴、對環保署提起「公民訴訟」,本文尚未宣判,再對兩方提起「假處分」、「停止執行」,7月30日法院裁准,兩部會分別提起抗告。

而在兩部會提起抗告期間,法務部跳出來支持中科管理局「停工不及於第三人」的謬論。馬總統、行政院長吳敦義前後以一國元首、最高行政首長之尊公開表示,法院不應撤銷環評結論,甚至指這是「禍國殃民」。用這般恫嚇的語言向法院喊話,引發干預司法之批判。

然而對照最高行政法院本次的裁定,在中科三期環評通過後兩天駁回抗告,表面上似乎保有法院的面子,但實際上其裝腔作勢卻是一目了然。

因為,8月31日中科三期續審已通過環評審查,新處分已誕生、且已完成法院今年初撤銷環評結論後的所有程序,即便外界對環保署不依環評法第14條命停工、法院裁定暫停執行後,中科管理局的「停工不停產」有違法之疑。

然而無論如何,所有因95年6月30日中科三期結論所衍生的一切訴訟已「失所附麗」,法院也因此失去了著力點,人民也無需再期待。

果然,環保署、國科會都說,這個駁回抗告對現狀完全不影響,因為兩部會都已依法院裁定命中科三期停工,而且兩天前新環評結論已出爐,環保署2日已火速公告8月31日通過的環評結論。

為何8月31日中科三期環評大會時,所有環評委員噤聲?原來總統、行政院長的恫嚇,不只對法院有效,對環評委員更有效。一般來說,像中科三期這種案子,環評大會是一個歷史時刻,對環評委員而言,會中所說的一字一句、甚至不言語都會為歷史,因此環評委員必然為理念而奮戰。

然而那天,環評委員卻出奇安靜,這可說是從未發生過的現象,當時看不懂,現在看到最高法院的裁定,突然全都明白過來。明白之後,覺得悲哀,人民能倚靠的司法、環境能倚靠的環評制度,全都淪為元首恫嚇的祭品。

然而中科三期事件不會到此落幕,人民一方面應聲討行政干預司法,否則人民最後能倚靠的司法那面牆也隨之倒塌。另一方面,兩天前完成的新環評結論,還有許多不合理之處,針對這個新環評結論提起新的訴訟,才有聲討的機會。

例如,中科三期新環評結論將后里的汙染一切為二,不談后里的既存風險,有違健康風險的「總量」原則。另一方面,中科三期廠商是否提供完整化學品清單、進而以正確資訊評估揮發性有機物、廢水影響也充滿爭議。

如果對環境、對人沒有一分關懷,法律只不過是一個工具而已,這個工具可以把「未經環評審查」解釋成「自始未作環評」;也可以把「停止開發行為」解釋成「不及於第三人」,而總統還可以站出來再把這個工具磨利一點。行政機關或許覺得解釋得天衣無縫,然而一再曲解,已經失去人民對政府、對法律最起碼的互信關係。

然而,隨著中科三期所掀起的波瀾正在擴散中,后里農民的不辭辛勞,在看不見的地方,許多人前仆後繼。中科三期的火,當然還會繼續延燒。

※本文同步刊登於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Top

 
世界遺產巡禮:澎湖石滬申遺之路

作者:楊夢茹

關於「滬」

查一下辭典,「滬」這個字除了是上海市的簡稱之外,另有竹製捕魚工具之意,前者廣為人知,後者人多不識。闔上辭典,細想一下,台北人足跡常至、舊稱「滬尾」的淡水,不就是一座由漁村發展成市街,進而形成的通商口岸?

七美鄉「雙心石滬」;圖片:中華世界遺產協會提供

巧奪天工建石滬

適合建滬的石材中,質地堅硬又厚重的玄武岩為上選,灘岩居次,殿後的咕咾石,就只能拿來填縫隙了。漲潮時先到海邊敲擊玄武岩,收集完石頭後要等到退潮才能去砌築,小塊石頭徒手搬運,上百公斤的巨石有賴幾個人通力合作,用網繩又拉又抬,再用木筏、搖櫓的舢舨或牛車運載到工程地。

填築石滬用的是天然的「亂石砌」法,要訣在於下層的石頭要大,一律直立,絕不能平放,因為唯有「站姿」嵌砌,位於下層的石頭才會密實、互相牽制。同一層石塊必須盡量犬牙交錯、凹凸有致,並且逐層用小石塊填平、塞緊石塊之間的縫隙,然後再繼續往上疊,務求達到不怕海浪衝擊的程度。

有些石滬完工後因為位置不對、規模不夠,或者格局、構造欠佳而必須加以調整,變化萬千的大海時時都在考驗著師傅們的腦力、耐力和技巧。

澎湖石滬的內部結構(林文鎮老師提供)

今昔之比

澎湖的石滬群大多建於清朝,日據時期增添了一部分,建於台灣光復之後的只有少數,近海漁業尚未現代化之前,擁有石滬等於擁有財富,是物資缺乏時代漁民養家活口的重要收入來源。1971年以後,澎湖近海漁業的裝備不可同日而語,漁獲超過石滬,而石滬也因股份愈分愈細,個人獲利被稀釋而逐漸失去吸引力。 1981年左右漁村青年大量外移,石滬面臨乏人巡滬、定期維修,甚至任其倒塌散形消失的困境。近來澎湖積極開發觀光業,水上摩托車等活動嚴重破壞海洋資源,動力漁船以及周邊立竿網攔截魚群,不法的炸、電、毒魚造成漁源枯竭,興建跨海大橋導致水文改變等等,無不加快石滬漁業式微的速度。

安定的力量

馬祖列島上民間信仰鼎盛,廟宇之多,奉祀的神明之多,橋仔村甚至出現神明比居民多的現象,自成一種信仰特色。

長久以來,媽祖信仰是馬祖安定的力量,其他民間信仰也發揮撫慰人心的作用。屹立於媽祖景觀公園的媽祖石雕神像,高28.8公尺,恰恰呼應馬祖四鄉五島土地總面積28.8平方公里,慈航普渡眾生,庇佑馬祖走出戰爭威脅的陰影。

白沙鄉鳥嶼村「舊新」(李明儒老師提供)

澎湖漁滬採用天然的石材或珊瑚礁建構,材料間並未使用任何人工黏著劑,僅依素材的形狀斟酌堆砌或小規模修整,故名石滬。其建造因需抵禦風浪與潮水的變化,常堆疊成高約1公尺半或2公尺以上的圓弧形石牆,在末端捲曲成螺旋形,較複雜的則增加一個集魚用的滬房,並因應捕魚所需,而發展出滬門、滬梯、滬牙、魚井等構造。

※本文摘自〈世界遺產雜誌10期〉
※本文與中華世界遺產協會合作刊載。
※本文不適合網站CC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Top

 

農村草根行:小農分化記(下)─ 彰化二林田調

作者:許博任(台灣大學城鄉所研究生);審稿:吳音寧

訪調第3天的早上,我們本來要到原斗的高接梨產銷班訪談,農會的文得大哥出了個小差錯,忘記取消另一個巨峰葡萄產銷班的約訪,產銷班的農友已經在活動中心等待多時,我們只好臨時急匆匆地趕去跟巨峰產銷班的農友碰面。也幸虧文得大哥擺了個小烏龍,我們才有機會遇到這次訪調中最年輕的專業農-國鋒。

在一群50多歲的果農中,國鋒的稚嫩更顯突出,我原本以為他是在場某個果農的兒子,或者農會的辦事員,經過果農張老師的介紹,才知道國鋒是原斗區最年輕的農業主要經營者。

可惜,跟高接梨產銷班約定的時間又接近了,我們無法久留,只好留下國鋒的資料,約定改日再來拜訪。過了兩個禮拜,我和小八便在墓仔埔旁的葡萄園裡,與國鋒碰面,這天在自家果園裡,他看來就不再生澀,而充滿自信。

國鋒只有28歲,技術學院畢業,原本在彰化市從事金屬加工業,在25歲結婚後,才辭去原本的工作,加入家中的農業經營。國鋒的父親原本也是釀酒葡萄農,契作結束之後1.7公頃的土地都改種蔬菜,國鋒加入後,其中八分地改種巨峰葡萄,由國鋒採自產自銷的方式經營,收入歸他所有;另外九分地仍然種蔬菜,由國鋒的父母經營,收入歸他父母,但國鋒仍然會協助父母蔬菜種植的工作。

國鋒家的勞動力來源為國鋒與父母3人,僅在進行特定的種植工續時雇用臨時工,補足自家勞動力的不足。國鋒家的經營,符合專業小商品生產農的特性,種植果樹、蔬菜等市場作物,勞動力來源主要是家庭勞動力,只有在農忙季節運用家庭外的臨時僱傭勞動。

國鋒務農前的工作月薪有5萬多,以大專畢業的學歷而言是穩定豐厚的薪水,我好奇他為何要返家務農呢?他對我說:「總不能一輩子都當別人員工......種田風險比較大,但比較自由。」國鋒每日工作時間約7~8個小時,農忙時期工作時間可能更久[1]。所以,從工作時間來看,國鋒務農的勞動強度並不一定比在工廠工作輕鬆,又要負擔經營風險。

但追求自主性就是小商品生產者的特性之一,為追求自主性,即便勞動強度不見得輕鬆,經營風險又大,仍要自己當老闆。國鋒又因為自產自銷的經營型態 而更自由,他談到:「像老一輩那樣,種了之後交販仔,怎麼能賺錢?」,他透過宅配、親戚、同學、朋友等人際網絡作為葡萄銷售的通路,所以不需被盤商、共同運銷等組織支配。

國鋒另外說到:「現代人都要做到65歲才能退休,我趁年輕闖一闖,先把錢賺起來,可以早別人10年退休。」可以看得出國鋒一如小商品生產農的一般特性,生產目的並不排除收入極大化。國鋒八分大的巨峰葡萄園,夏果的收益扣除成本可以達到100多萬,收入頗為豐厚。

我問他有沒有想過再擴大葡萄的種植面積?國鋒回說:「我自己顧不來,而且父母習慣種蔬菜,也不好要他們改。」這反映國鋒生產規模的擴大,還是受家戶勞動力不足及親族關係的限制。

「還好他丈人不棄嫌咱作事人...」,後來我們在張老師的葡萄園裡,張老師指著國鋒如此說道。的確,國鋒比其他返家務農的年輕人幸運,沒有碰到社會、家庭期待落差的問題,甚至是他從未接觸農事的新婚老婆,主動要他辭掉工作回家種田。務農經過3年,國鋒已經是充滿自信與衝勁的專業果農。

忽然,國鋒的手機響起一陣「我的寶貝、寶貝...」的流行歌聲,才提醒我,這位對農事侃侃而談,年收已超過百萬,並且剛喜獲麟兒的年輕人,也不過才長我3歲。

四、作健康、賺索費─退休外包農戶經營型態

訪調第二天下午,農會推廣股謝股長帶我們拜訪農會理事楊伯。楊伯同時是二林老人會的理事長,子女都已成家。楊伯的家是二林市區的透天厝,客廳裡放著一組深色木製的會議桌椅,牆上掛滿各界贈送的匾額,以及木雕裝飾,看得出楊理事的經濟狀況應該不錯,而且是重要的地方頭人。

楊理事從他的黑色董事長椅起身招呼我們,70多歲的他,這天穿著白色汗衫,配著淺灰色西裝褲,腰間繫上一條皮帶,是一般老農半正式的標準打扮。他的皮膚很白,看來像個白面書生,但體魄仍然結實,留有勞動的痕跡。他目前種植大約一公頃的水稻,包括插秧、施肥、噴農藥、收成等工作通通外包給代耕者,自己僅負責田間管理與生產協調的工作。

楊理事過去也是釀酒葡萄農,契作結束之後曾轉作過多種果樹,戲稱自己的果園是「百果園」,他說出一長串曾經種過的水果名,我來得及記下的只有百香 果、紅棗、火龍果。頻繁地轉作,表示市場的波動相當大,小商品生產農在市場波動中,必須具備「見風轉舵」的彈性。

直接面對市場,對農民而言意味著勞動辛苦程度與風險的增加,楊理事以火龍果為例,說明種果樹的辛苦跟風險:「火龍果一年15「水」(收成的意思)……今天這一區收完,明天那一區又要收......種火龍果之後,想要跟遊覽、出國都不敢了......有一次考慮很久還是出國,回來後幾區都不能收......有一次交行口,結果整個行口跑掉,連電話都換了,錢都拿不回來。」

隨著年齡的老化、體力精神的衰退,農民便會考慮改變原本小商品生產的經營模式。楊理事說:「後來覺得年歲有了,種稻卡單純,就通通改種稻。」稱楊理事作姑丈的農會推廣股謝股長也說:「本來他的田都是種火龍果......我覺得他年紀大了,不要那麼辛苦,就勸他改種稻。」

老農改以外包方式種糧食作物,意味著至辛苦與高風險的小商品生產農業的經營線上退休,而農業收益也就相對減少,老農通常都戲稱這樣的經營方式為:「作健康的」,或者「罔作」。

不過隨著子女成家後,家庭消費需求減少,老農外包種植糧食作物的些許收入,還是扮演著退休金的角色,意即靠著稻作賺取一些現金收入,加上老農津貼,老農就可以支應生活上的現金需求,減低對兒女的依賴,維持一點經濟自主性,所以有些老農也會稱自己持續耕作是為了「賺索費」。

農作物的餽贈與交換,也是退休老農的生計來源之一。楊伯的田留有大約一分多的地,裡頭有各式的蔬果,從楊桃、火龍果、玉米、熱帶水蜜桃、芭蕉、山藥......等等,種類之多,真是不勝枚舉。這一分地其實是楊伯「百果園」的遺跡。楊伯廢園後試種過的各種作物,他每汰換一次作物,都會留一點下來,造就這塊作物種類豐富的百果園。

但這分地的收成並不是拿來賣的,而是分送給親朋好友。我一開始不知道這分地是出產「非賣品」,看到田裡大片的台灣山藥,就問楊伯說:「你的山藥攏賣去兜位?」楊伯說:「這沒在賣的。上次有個人也是跟我說:『某某人,你這些怎麼不拿去賣。』我就說:『賣?一下就沒有了,還賣?』」

農村裡的饋贈行為除了交換經濟的性質外,更重要的是社會關係的建立與維繫,是一種默示的互助承諾。因此饋贈與回報不需要等價,比如說一斤豌豆,換回兩條魚,透過饋贈,農戶 可以降低生活中的現金支出,也在建構農村裡的社會安全機制。

不過並非所有的老農,都可只靠糧食作物的外包耕作、老農津貼與饋贈行為過活,也有「欠子孫債」的老農,繼續採勞力密集方式耕作。通常是因子女經濟情況不好,使得老農不僅無法靠兒女奉養,還必須繼續維持小商品生產,以協助自己與兒女維生。

五、小結-理解小農分化,作為行動起點!

經過這3天的調查,我發現二林的釀酒葡萄農戶,在契作結束後各尋出路了10餘年,如今已經呈現相當大的差異性。葡萄農的差異性,不僅是種植作物的不同,也是經營方式的不同,並且顯現出階級分化的趨勢。

但這波在小農生產做基底的台灣農村中發生的階級分化,其中階級權力的差異與互動,都發生在相當細微的地方,並未邁向資本家與無產階級兩極分化的極端發展。這反映二林農業全面市場化之後,整體農業生產環境仍然維持一定的包容性,使各種不同階級位置、經營條件的農戶都可以維持小農生產,甚至進一步擴大經營,但農戶間的階級差距又不致拉大。

但農戶的階級分化對於二林農村發展合作經濟,已經形成一定程度的阻礙。農戶因階級分化而有不同的生產策略,比如說「衝量」跟「顧品質」的差異,或多 或少在農戶間造成關係的緊張。巨峰葡萄產銷班跟高接梨產銷班的成員都表示,產銷班要推動共同品牌很困難,因為班員經營型態差異太大,難以要求品質,所以產銷班目前多半只發揮共同購買農業資材,壓低成本的功能而已。

原本在我這個都市人的想像裡,小農生產者似乎是一致的樂天知命、樸實勤儉,通過這次的調查才明 確發覺農戶間的差異。不過脫去浪漫的想像,回到真實的理解,並不會使人心生躊躇,反而是行動的起點。

小農分化記(上)─ 彰化二林田調

※本文原刊於小地方新聞網以及台灣農村陣線出版之《2009夏耘‧農村草根調查》

Top

  設精密科學園區 南投呼聲高

摘錄自2010年9月2日聯合報南投報導

南投「精密科學園區」設置案,縣府委託工程規劃顧問公司經過三天在竹山、名間和南投三處預定地舉辦公聽會後,建設處處長曾仁隆表示,交通最便捷的竹山預定地,徵收費用最低,但「把良田變廠房,有些農民可能這輩子再也找不到土地耕作,社會觀感不可能好」。而呼聲高的南投基地周邊,交通建設和徵收費都偏高,因此一切還要從長計議。

規劃公司總經理蔡柏全回應,精密園區以高產值產能、低污染的產業為主要對象,隔離綠帶也將從10公尺擴增到15公尺,把污染率降到最低。

曾仁隆說,精密園區將力邀美利達、捷安特等自行車組裝產業進駐,降低汙染疑慮;至於被選定的三處預定地,分別是竹山鎮83.04公頃、名間鄉 80.24公頃、南投市83.54公頃;竹山鎮預定地多達九成九是「國有土地」,其餘兩處「私有地」比例南投8成5、名間更高達9成4。

Top



 
  墨西哥灣再次發生石油平臺爆炸

摘錄自2010年9月2日美國之音報導

墨西哥灣一個石油平臺爆炸,但美國海岸警衛隊說,目前還沒有漏油的跡象。

海岸警衛隊隊長卓森說,船隻和飛機還沒有發現可見的油膜。最初的報導說,路易斯安那海岸附近的石油平臺爆炸後,海面上擴散了一條1500多米長的油膜。

卓森還表示,這個石油平臺的大火已經得到控制。該平臺由馬利納能源公司操作。大火導致13名工作人員跳入大海,但卓森說,這些人都已獲救,沒有人受傷。

在這次事故地點以東,石油巨頭BP租賃的墨西哥灣鑽井平臺4月份發生爆炸,造成11人喪生,並導致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漏油事故。

Top

 

  綠色和平 力阻北冰洋石油鑽探

摘譯自2010年8月31日ENS格陵蘭,巴芬灣報導;段譽豪編譯;蔡麗伶審校

2010年8月31日,綠色和平組織成員麥克納吊掛在巴芬灣的鑽油平台上。背景是綠色和平的橡皮艇與丹麥警艇。圖片來自:英國綠色和平組織。綠色和平組織希望號(Esperanza)上的成員,在31日避開了丹麥軍方的守衛,爬上了凱恩能源公司(Cairn Energy)位於格陵蘭冰冷海域的鑽油平台。

4名攀爬者在黎明時分,搭乘充氣橡皮快艇躲過了警察與軍方,登上了斯特諾唐(Stena Don)鑽油平台。他們爬進平台內,並且待在由繩索所吊掛的帳棚內,以阻止平台的運作。

這些人有足夠持續數天的補給。如果他們成功阻止平台運作,即使是很短的時間,凱恩能源將很難在10月初的最後探勘期限,在冬季海面結冰前完成鑽探工作。

其中一位懸吊在北冰洋海面15公尺以上,來自美國的成員麥克納(Sim McKenna)說,「我們之所以要盡力阻止這個鑽油平台的運作,是因為我們必須阻止能源公司染指北冰洋,也要降低人們對石油的依賴。」

「BP發生在墨西哥灣的事故,表明了是該放棄石油的時候了,」麥克納說。「這個鑽探平台可能會導致北極地區石油被大量開採,這會讓氣候以及此地脆弱的環境受到極大的威脅。」

由於500公尺範圍安全區受到侵入,現在這個平台已被迫停止鑽探。它目前在火山岩上鑽探的結果,並沒有發現石油,即將移往100公里外一處新的鑽探點。

綠色和平組織成員希望阻止平台運作的時間夠長,以免在冬季結冰之前發現油蹤,進而能阻止今年內更進一步的鑽探。

「現在這個平台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探油平台,」麥克納說,在加入綠色和平組織這艘位於北極的希望號之前,他一直在幫忙清理BP在墨西哥灣的漏油事件。

「如果我們能夠在未來數週之內阻止他們開採石油,我們將至少能夠再阻止大型石油公司一年,並希望能夠爭取到足夠的時間,來擬定像這類平台的全球性深海鑽探計畫禁令,」他說。

格陵蘭總理克萊斯特(Kuupik Kleist)說:「格陵蘭政府認為綠色和平的行動,已經嚴重侵害並違反了格陵蘭的憲政權利。令人不安的是,綠色和平用盡一切手段吸引媒體的關注,而破壞了那些為了保護人民與環境安全而設立的法規。」

「一份全面性的查驗計畫顯示,凱恩能源在格陵蘭的鑽探計畫,是在非常高的安全標準下執行的,」總理表示,「凱恩能源對政府所有的要求都已確實達成,所以格陵蘭政府對其在境內的活動安全有充分的信心。」

但綠色和平組織說,斯特諾唐所開採的深度達300-500公尺,而美國歐巴馬總統在深水地平線(Deepwater Horizon)事故後所頒布的禁令,是不得超過152公尺。

總部設在斯格蘭愛丁堡的凱恩能源公司,拒絕公佈斯特諾唐鑽油平台對於洩漏事件如何處理的詳細計畫,綠色和平組織憂慮,只有14艘船隻有能力處理漏油事件。BP在墨西哥灣的事故,需要超過300艘船隻協助處理。

由於嚴酷的環境以及充滿冰山,迪斯科島(Disko Island)西方脆弱的區域被稱做冰山巷(Iceberg Alley)。原本這樣的環境可令石油公司卻步,但綠色和平組織指出,凱恩能源對這裡已開始感到興趣。

如果凱恩能源採到石油,分析師預估將引發新的北極石油爭奪戰。艾克森美孚(Exxon)、雪佛龍(Chevron )以及其他能源公司已經在收購該地區的開採許可。

在被佔領平台1公里外的希望號上,丹麥籍的綠色和平組織成員布格瓦爾德(Jon Burgwald)說,「與其讓石油公司在北極這樣原始的地方抽走最後一滴石油,我們的政府應該推動清淨的能源科技,以面對氣候變遷的問題,並且減少對這些骯髒燃料的依賴。」

「我們已有取代石油所需的工具,所缺少的是加速它更快實現的決心,」布格瓦爾德說,「這就是我們為何要盡力阻止這個鑽油平台的運作,我們不能讓這些石油巨擘牽著鼻子走,去開啟北極海域新的石油爭奪戰。」

全世界80%-90%的獨角鯨居住在巴芬灣。那裡也是藍鯨、北極熊、海豹、鯊魚以及許多候鳥的家。

Top

  不明船隻棄油 印度沿岸遭到嚴重污染

摘錄自2010年9月2日中廣新聞網報導

印度著名的(果亞)海灘,因為一艘船隻在海上丟棄大量廢油,而遭到嚴重污染,印度當局還在追查兇手。

海灘上堆積的油污,深達15公分,幾十名工作人員拼了命的清理,在這同時,印度海軍和海岸防衛隊試著揪出污染的元兇。

遠洋船在海上清理油槽或是丟棄廢油,是經常性的作法,但是這起事件,已經超出比例原則。傾倒入海的廢油,和海水混合之後乳化,形成像巧克力布丁般的塔球,在海風以及海浪的衝擊下,分裂得愈來愈細碎。

被污染的果亞海灘,是印度著名的濱海度假勝地,每年吸引250萬遊客,其中接近5分之1來自於英國、以色列和俄羅斯。

目前正是果亞海灘觀光旺季,這起污染事件,對當地旅遊造成嚴重傷害。

Top

  黃土高原 年均輸入黃河的泥沙達16億噸

摘錄自2010年9月1日NOWnews報導

黃河流域黃土高原地區年均輸入黃河的泥沙達16億噸,相當於該地區2億畝耕地年均流失耕作層1釐米,比土壤形成過程快200-400倍,嚴重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黃河水利委員會上中游管理局日前公佈的一份統計資料顯示,黃河流域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依然嚴峻。黃河流域黃土高原地區,西起日月山,東至太行山,南達秦嶺,北抵陰山,總面積64萬平方公里,包括青、甘、寧、蒙、陜、晉、豫7省(區)50個地市。長期以來,受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為因素的影響,這一地區的水土流失情況十分嚴重。

新華社報道,最新統計顯示,該地區的水土流失面積為45.4萬平方公里,佔總土地面積的71%,並且具有面積大,泥沙來源集中,且面積越集中、水土流失量越大等特點。

統計顯示,黃土高原地區每年輸入黃河的16億噸泥沙中,約有4億噸淤積下游河道,嚴重威脅著下游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為減輕下游泥沙淤積,中國每年需用150-200億立方米的水衝沙入海,這也使得本已緊缺的黃河水資源更趨緊張。

近年來,中國在這一區域相繼實施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淤地壩、小流域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建設工程。據初步統計,到2009年初,這一地區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2萬多平方公里,其中建設基本農田500多萬公頃,建成各類淤地壩9萬餘座,使局部地區的生態環境得到初步改善。

Top

 
論壇:預知死亡記事──環保署鬼屋的故事

作者:潘翰聲(綠黨召集人)

感覺這是一場預知死亡記事的台灣現實版。

8月31日下午的會前記者會上,戴著署長沈世宏面具的黑袍魔鬼在行動劇公開「死亡筆記本」,預告中科三期環評就像已被寫入生死簿,在31日傍晚於環保署,宣告環評法已死,未來國人健康將死。而帶著「紅心」的白袍天使,象徵有良心的環評委員,以「進入二階」的決議,挽救了台灣的環境與司法的尊嚴。

學生認真的在雨中演完行動劇不久,正在進行記者會就爆發衝突,警察架了欄杆不讓大家進走廊躲雨,連昨天說好的談判代表都被擋在外面(協商發言人數及代表),於是大家按耐不住就越過欄杆到環保署的走廊繼續開記者會。

環保署鬼影幢幢

不曉得媒體會怎麼報導,其實以我們的狀況是衝得進去,只是我們需要把話在大會上講出來,留下歷史紀錄,也成為未來在法院訴訟的呈堂證供。

一、科技業的真相!

二、信賴保護的真相!

三、友達是魔鬼的朋友

<發言內容>我以綠黨召集人、友達股東身份,在2010年8月31日中科三期環評大會。

今天審的是被法院撤銷的鬼環評,環評委員要收妖,不要被鬼抓去!中科三期環評被法院判決撤銷之後就不存在了,現在農曆七月所審的根本是無所依附的「鬼環評」,審鬼環評的環保署就像是一座群魔亂舞的鬼屋;而一邊審、廠商一邊生產,原本源頭管制的立法精神蕩然無存,根本是「假環評」。

如果今天沒有進入二階實質審查,我們到法院去告,還是要重新來過,各位今天所講的每一句話,都會成為未來的呈堂證供。

葉處長剛剛的胡說八道,也會讓法官看到,但我相信法官不會那麼輕易被騙。依照環評法施行細則第43條,通過和有條件通過在法律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項目。我們覺得國家的司法資源不應該浪費在行政部門的無能與蠻橫之上。

環保署長沈世宏日前曾公開「預告」,中科三期環評將於八月底之前完成補件,行政院長吳敦義也說這片「烏雲」很快會飄走、「符咒」很快就能拿掉。八月中旬召開環評相關的專家會議、專案小組會議時,環保署原本欲以密集開會的方式強硬過關,卻擔心吃相難看「社會觀感不佳」,環評大會延宕到31日下午才召開,中科三期環評闖關已是必然。

我們很遺憾這一切都像套招一樣,但我們還是要留下歷史的紀錄:

一、科技業的真相!

剛剛開發商的代表說「科學園區的廠商應該被公平對待」,我同意:科學園區的廠商必須和石化、鋼鐵等廠商「平等對待」,都是高污染的廠商,這裡有台灣最沒有良心的廠商。幾年前中國時報曾報導竹科的污染,結果,竹科的同業公會發公文給所有廠商,聯合起來拒絕刊登中時報系的廣告,中時只好對自己的正確報導道歉,將記者調離職務。

現在新竹香山的綠牡蠣,比我家鄉台南二仁溪口的綠牡蠣更「補」,幾乎週期表裡面的所有元素都有。而友達與華映在桃園龍潭場區更締造了紀錄,廢水排放的宵裡溪連福壽螺都活不了!農委會無法解決的強韌外來種福壽螺,所以我們頒給他污染標章。

為何這樣還是合法?因為政府是用十九世紀的污染標準,來管理21世紀的高污染產業。這是矽谷毒物聯盟Ted Smith來台現勘的觀察結論。

正因為末端管制無效,受到政治力和財團力量的扭曲,所以,你們身上肩負著環評法源頭管制的責任,更為重大!

二、信賴保護的真相!

行政程序法第119條,有三項情況「其信賴不值得保護」:

一是賄賂、脅迫,賄賂只有天知道,脅迫則是常常在報紙看到政府高層對環評委員施壓,媒體也公開了在中科四期案吳敦義院長帶著開發業者壓迫環保署長的畫面。

二是廠商、國科會、中科管理局,在過去環評審查過程,給了不完整、不確實的資訊,讓公務員做錯誤的行政處分。

三是廠商明知行政處分違法,2008年初一審撤銷環評之後,如果廠商不做,他的損失是零,但是廠商敢動工,就是他願意承擔這個不確定的風險。

因此,友達根本不是無辜的,他沒有任何信賴值得保護!

2010年初環評無效二審定讞,如果友達停工,損失是90億元,現在停損,損失是上百億元,以後繼續坳下去,最高損失會達到3千億元。身為友達的股東,我在今年6月的股東會,當面跟李焜燿講,他也清楚瞭解這一切是違法的,他拿股東的權益這樣玩,未來每年股東會我們都會力爭到底。

三、友達是魔鬼的朋友

友達公司的名字,在日文的意思是「朋友」,但是他不是台灣的朋友,不是環境的朋友,是惡魔的朋友。

友達和科學園區的廠商絕對不是無辜的,相反地,友達正在敗壞台灣的民主憲政,他問台灣有幾個政府?鄧小平可以回答他,民主國家有3個政府,而不是中國集權國家的一個政府。

友達不只是連國內的司法也要干涉,甚至還要外交部去跟美國政府談,連美國的司法都要干涉,這樣沒有良心的跨國企業,真是離譜到了極點。

如果今天大家硬要這樣幫一家沒有良心的企業做壞事,行政部門也不遵守司法判決的狀況下。綠黨就是要讓全世界知道友達公司名稱的意思,他就是魔鬼的「友達」、魔鬼的朋友。我們已經在8月中、柏林召開的「全球綠黨青年大會」,將友達的罪行公諸於世,包括許多歐盟議會的議員都支持我們提出的決議文「生產糧食的農地不應變更為工業區」,在歐美這些主要的電子產品消費市場,針對友達血淚面板,我們將發動綠色消費、綠色投資、綠色採購的杯葛,包括2012年倫敦奧運的大額贊助廠商,友達的大客戶、大股東宏碁的產品。

四、沈世宏署長,你會害死馬英九!

馬總統信任你,甚至把你的建議,透過他的嘴講出來背書,這樣毀壞台灣的憲政體制。

現在還有好幾個訴訟還在進行中,在未來3個月,五都的選舉過程中,就像一系列的未爆彈。只要任何一個案件判決出來,又是環保署輸,都會拖垮選情,馬英九的連任之路將更為困難。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為地球嗆聲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陳姿穎‧網編:黃慧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