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9.8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苦勞網
水產出版社
南方電子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全民監督政府資訊公開
推薦瀏覽
自然生態攝影學會
勞工陣線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新世代青年團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自然步道協會
台灣生態學會
  非洲2成淡水物種瀕危 數百萬人生計不保

阿塱壹古道;攝影:陳秉亨
非洲2成淡水物種瀕危 數百萬人生計不保

非洲大陸有21%的淡水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這同時也令數百萬人的生計受到威脅。在面對這麼大的損失問題之下,內陸水資源的管理,不僅要顧慮淡水的供應,也必須考慮維持水中生物的多樣性。

這份由200百名科學家為IUCN《瀕危物種紅皮書》所做的最具全面性調查報告,總共歷時5年,評估了5167種非洲淡水物種的生存狀況,對這些物種來說,最大的威脅來自農業、人類取水、興建的水壩以及外來入侵種。對資源管理者來說,這次調查報告的重要性,在於首次提供了物種在各個流域的分佈狀況。

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2009:全球淡水魚類面臨滅絕威脅
法國逾五分之一淡水魚種類有生存威脅
羅氏長頸鹿 瀕危物種紅皮書新成員
六分之一歐陸哺乳類動物面臨瀕絕危機
 

離島圓夢曲:海洋垃圾大軍

綠領經濟封面小圖

作者:張泰迪(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中途島,夏威夷西北方兩千公里海面上的珊瑚礁小島,若不是因為戰爭,全世界大概沒人聽過它的名字,特殊的地理環境,曾經吸引大批台灣漁船競相前往採撈寶石珊瑚,最後我們還因此受到美國貿易制裁,足見這個小島海洋生態之豐富多樣。中途島無人居住,只有150名美國漁業與野生動物管理局的派駐人員,和數以萬計的海鳥、海龜、海豹、海豚和珊瑚礁魚類,但這個位在天涯海角的野生動物天堂,好不容易從人類的戰爭摧殘中恢復,卻又慢慢的被人類造成的惡果吞噬。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黃慧珊

經濟部工業局在前兩日花了300萬的人民納稅錢,刊登廣告及印製手冊為石化業宣傳。環團代表於7日下午至監察院送檢舉函,要求調查經濟部為特定產業廣告是否圖利廠商。針對國光石化議題。學者認為,台灣石化業應該發展高附加價值的產品,藉由高技術製造優質的產品。學者說,石油是珍貴的資源,台灣卻將珍貴資源製造成可丟棄的泛用塑膠用品,是浪費的作法。

被視為台東開發建設與環保衝突指標的台東縣杉原美麗灣渡假村BOT開發案,高雄高等行政法院更一審昨天裁定台東縣政府敗訴,判決台東縣府應命美麗灣渡假村工程停工,而且要付給台灣環保聯盟律師費用6萬元。

儘管多數核能發電廠的公告設計使用年限為40年,但歐洲許多國家都已核准延長境內核電廠的除役時間。有些國家把核電廠視為限制碳排放的好辦法,但礙於興建新廠成本高昂、反核聲浪高漲,寧可選擇更換核電廠組件或延長現有核電廠服役年限。

目前全球已有200多人感染耐藥性「超級細菌」NDM1。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表示,濫用抗生素是禍首。他說,調查顯示,中國是世界上濫用抗生素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如果真正意義上的「超級細菌」爆發,中國將有可能成為重災區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集體使壞的年代

作者:廖本全(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系副教授)

台灣環境的壞,始終與政府的使壞(惡劣)成正比,今日國土危脆、生態解體、旱澇水患、地土震崩,實在是因為這個政府機器壞透了。而「中科三期七星農場案」一路發展至今,更是讓台灣社會見證整個政府機器集體使壞。

原來人心與人性的沈淪是沒有底限的,吳敦義院長所指清除烏雲並撕開符咒的巫師終於現身,這個政府的集體使壞真的看不到黑暗深處,讓台灣國土環境的瓦解、社會公平正義的淪喪、全民健康與安全的風險,全面失守,完全「沒有問題」、「不是問題」。精采內文

 

 


 
非洲2成淡水物種瀕危 數百萬人生計不保

本報2010年9月8日綜合外電報導,段譽豪編譯;蔡麗伶審校

東非馬拉維湖發現的瀕危卡朗口孵麗鯛(Oreochromis karongae)。 圖片節錄自:IUCN新聞稿,攝影:George F. Turner。非洲大陸有21%的淡水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這同時也令數百萬人的生計受到威脅。在面對這麼大的損失問題之下,內陸水資源的管理,不僅要顧慮淡水的供應,也必須考慮維持水中生物的多樣性。

這份由200百名科學家為IUCN《瀕危物種紅皮書》所做的最具全面性調查報告,總共歷時5年,評估了5167種非洲淡水物種的生存狀況。包括所有已知的淡水魚類、軟體動物、螃蟹、蜻蜓與豆娘,同時也包含部分科別的水生植物。對這些非洲的淡水物種來說,最大的威脅來自農業、人類取水、興建的水壩以及外來物種。

這項研究顯示出我們自然環境的險惡狀況,並且為決策者提供了重要的訊息,以對非洲內陸水資源做一通盤的規劃。對資源管理者來說,這次調查報告的重要性,在於首次提供了物種在各個流域的分佈狀況。

「以全球的角度來說,淡水系統所提供的生物多樣性與其面積很不相稱。淡水只佔了地球1%的表面積,但卻蘊含了全世界將近7%的物種。」IUCN物種計畫副部長維耶(Jean-Christophe Vié)說,「最新的IUCN紅皮書的評估,清楚的顯示了湖泊、河川與溼地並沒有躲過當前的滅絕危機。」

即使損失一個物種,也可能對人類生計造成重大影響。在馬拉維湖(Lake Malawi),一群被當地人稱為「昌柏(chambo)」的魚類,是非常重要的食物來源。其中瀕臨絕種的卡朗口孵麗鯛(Oreochromis karongae)已被過度捕撈,近10年內族群數量已大幅下降7成。在維多利亞湖(Lake Victoria),水質的惡化造成了尼羅河鱸(Lates niloticus)的入侵,30年來令許多原生物種大量減少,而威脅了本地的傳統漁業。IUCN紅皮書研究了191種維多利亞湖的魚類,發現其中有45%的種類面臨威脅甚至已滅絕。

在非洲的幾個大湖附近,魚類是許多貧窮的非洲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以及賴以維生的資源。撒哈拉以南非洲內陸估計有750萬非洲人倚賴內陸漁業。這些新的數據對保障漁業、淡水供應以及其他相關資源十分有幫助。

「非洲是各式各樣令人驚奇的淡水物種的家,有許多物種在地球上其他地方都找不到,」計畫主持人以及IUCN淡水生物多樣性小組主任達沃爾 (William Darwall)說,「如果我們不制止這些物種的喪失,不只是非洲的生物多樣性會永遠減少,數百萬人的收入來源、食物與資源都會消失。」

現在已經可以定出高度受威脅物種活動範圍的優先保護地區,例如喀麥隆的火口湖巴隆比‧波湖(Barombi Mbo),有11種生存受到嚴重威脅的魚類,過度砍伐森林增加了湖泊「打嗝」的風險---大量二氧化碳由湖底排出,使魚類瀕臨窒息。如果沒有干預性手段的物種管理,其中一些重要的食物來源可能會永遠喪失。

魚類顯然對人們很重要,它們是食物也是收入來源。但是其他淡水物種,如軟體動物、蜻蜓、螃蟹和水生植物也對溼地的運作有很大的作用,而不該忽視他們。在剛果河下游急流處,有11種軟體動物只在100公里的流域內被發現,生存受到上游污染的高度威脅。這些軟體動物在過濾水質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這項新的研究讓我們有一個特別的機會,去影響開發商與政府對淡水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這類計畫在非洲大部分地區仍處於起步階段,」拉姆薩公約秘書處秘書長帝野加(Anada Tiéga)說,「目前為止,我們尚未得到關於這些物種以及他們所面對威脅的資訊,但有了IUCN紅皮書的評估報告,我們希望非洲地區的決策者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妥善的開發水資源,並以永續管理的方式,來保護並珍惜全球生物的多樣性。」

這項評估結果的發現,也發表在一系列的區域報告中。北非與西非的報告於9月2日公佈。

※ 參考資料:IUCN新聞稿

Top

 
離島圓夢曲:海洋垃圾大軍

作者:張泰迪(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中途島上死亡信天翁的胃裡面都是塑膠垃圾;圖片來源:message in the waves)中途島,夏威夷西北方兩千公里海面上的珊瑚礁小島,若不是因為戰爭,全世界大概沒人聽過它的名字,特殊的地理環境,曾經吸引大批台灣漁船競相前往採撈寶石珊瑚,最後我們還因此受到美國貿易制裁,足見這個小島海洋生態之豐富多樣。中途島無人居住,只有150名美國漁業與野生動物管理局的派駐人員,和數以萬計的海鳥、海龜、海豹、海豚和珊瑚礁魚類,但這個位在天涯海角的野生動物天堂,好不容易從人類的戰爭摧殘中恢復,卻又慢慢的被人類造成的惡果吞噬。

全世界71%的黑背信天翁住在這裡,研究人員發現每年有將近50萬隻稚鳥誕生,20萬隻因脫水或營養不良死亡,根據美國環保署的研究報告,這些餓死的稚鳥肚子裡的塑膠垃圾數量是其他死因稚鳥肚子裡的兩倍。數千公里外的我們也許很難想像,在面積僅6.7平方公里、只有150人的太平洋小島上,海岸堆積如山的垃圾和台灣的海邊沒有兩樣,中途島已經被垃圾淹沒了,源源不斷的海漂垃圾隨潮水日以繼夜攻擊著小島,比戰爭、炸彈還可怕的是,污染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結束?

被網繩纏住的海洋哺乳類;照片來源:The Ocean Conservancy

英國BBC野生動物影片製作小組將上述的情況拍成紀錄片,並製作『海浪的訊息』網站,提醒我們海洋垃圾大軍已經全面入侵海洋了。

全世界每年用1.2兆個塑膠袋,平均起來每個成人每年使用300個。

全世界每分鐘使用超過一百萬個塑膠袋,每個塑膠袋的平均使用時間為12分鐘。

一隻布氏鯨在澳洲的凱恩斯擱淺死亡,解剖後在牠的胃裡發現了6立方公尺的塑膠垃圾。

Algalita海洋研究基金會(www.algalita.org) 從1997年開始研究太平洋上的垃圾大軍,名為Algalita號的帆船一邊航行一邊下網捕垃圾,並將發現垃圾的地點標記下來,他們證實了太平洋有兩大垃圾渦漩,因為海流、風力等自然因素,垃圾大軍明顯集中在大洋的特定區域,負責人Charles Moore說:「那看起來就像垃圾濃湯一樣,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人為製品都找得到!」

Algalita號於1999-2009在東太平洋發現的海洋垃圾位置;照片來源:www.algalita.org

當垃圾大軍在太平洋渦漩集結時,日本鹿兒島大學的藤枝教授則開始收集海邊的打火機,希望從打火機上面的商標符碼破解他們旅行的航線,經過六年的研究,藤枝教授發現,中途島上黑背信天翁幼鳥屍體肚子裡發現的打火機,有58.2%來自日本,18.8%來自台灣和中國。

隨颱風沖上沙灘的垃圾大軍;攝影:張泰迪

當塑膠袋像水母一般漂浮在海中,當閃亮、各種顏色的打火機像小魚群一般在海面徐徐前進,吸引了不知垃圾為何物的海龜、海鳥爭相捕食,根據綠色和平組織的調查,目前已經確認267種的海洋生物受到垃圾的威脅,每年至少有一百萬隻海鳥誤食或受困死亡。這些垃圾大部分為塑膠製品,依照成分不同,它們大約需要20~450年才會被分解,而在這個過程中塑膠垃圾不斷地破碎成塑膠微粒,釋放出有毒物質污染海域、土壤,並透過食物鏈回到人類的身上。

更嚴重的是那些卡在海底或隨波逐流的廢棄魚網,圍網、流刺網、拖網等各式巨型網具,在全球海域不斷的捕殺魚蝦蟹類,這些主要由聚酯纖維製成的強韌漁網,預估得花600年才能被分解。

受困廢棄漁網的鯨;圖片來源:The Ocean Conservancy

垃圾大軍來勢洶洶,特別是那些20世紀初才被發明的塑膠製品,只花了100年的時間就悄悄佔領了這個星球,如同紀錄片「塑料成癮」的內容,即便我們開始警覺到塑膠垃圾造成的問題,但生活在都市的我們總有數不盡的理由,去使用一次性用完即丟的商品,也可以說便利的現代生活,是由塑膠製品堆砌而成的。由此看來,垃圾大軍的數量會隨著人口與人類活動增加,難道我們除了放棄一切回到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外,沒有其他方法了嗎?難道毀滅在自己發明的怪獸手上,是人類的宿命嗎?

有些人並不認命。

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像藤枝教授一樣投入海洋垃圾的研究。

越來越多的非營利組織致力於解決方案。

越來越多的公部門制定政策減少污染。

越來越多負責任的企業改善產品包裝、改良對環境更友善的成份。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用責任企業的產品,並從自身做起垃圾減量與資源回收。

這些努力雖然規模還很小,但既然垃圾大軍是花了一百年造成的,我們難道不用花一百年去彌補過錯嗎?算一算,一項全球規模最大的國際淨灘行動 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也只努力了25年。1986年,美國德州第一次的淨灘監測行動,共2800名志工花了3小時,沿著200公里長的海灘清理出124噸的廢棄物。2009年,全球108個國家將近50萬名志工,沿著24萬公里的海岸線清理出3350公噸的廢棄物。

志工清除廢棄的流刺網;圖片:張泰迪攝ICC 國際淨灘行動在每年9月的第3個星期六舉行,與一般淨灘不同之處在於,全世界將使用同一套紀錄表格,統計垃圾的種類與數量,這些資料將被送到美國的海洋保育協會彙整,製作成海洋垃圾的年度報告,亦作為相關研究的參考基礎。ICC計畫旨在透過實際參與和教育讓更多人了解海洋垃圾的危害並從自身做出改變,同時透過觀察海洋垃圾的來源途徑,要求公部門與企業從源頭控管,發展適當的解決方案,根據2009ICC報告內容,64%的垃圾來自一般生活行為,沒有處理好的垃圾,隨雨水、風力流進下水道、河流,最後進入海洋;25%是菸蒂、打火機、香煙盒等抽菸行為產生的;8%則是海上船隻所拋棄。

平均來說,60%的海洋垃圾都是用完即丟的一次性商品,例如免洗餐具、飲料罐等等。若回顧1989~2008這10年間的全球十大海洋垃圾,排名依序為煙蒂、飲料蓋、食物包裝容器、塑膠袋紙袋、免洗餐具、塑膠飲料瓶、玻璃飲料瓶、鐵鋁罐、吸管、繩子。這些統計資料告訴我們一件事實,除了公部門與企業的責任之外,每一個個人都必須為海洋垃圾的汙染負起責任,因為我們貪圖便利的行為造就了60%以上的海洋垃圾大軍,而只要我們改變生活習慣,很可能就解決了一半的問題。

垃圾減量、資源回收、不要購買過度包裝的商品、自己帶餐具水壺,這些聽過不知道多少次的呼籲,真正要落實到自身生活上,遠比想像中要困難,但想到太平洋的垃圾渦流就是一件一件累積來的,那我們是否也可以一件一件的減少使用,做一個負責任的使用者。

【行動響應】

2009年台灣的ICC國際淨灘行動共有370名朋友響應,而今年的ICC行動將在9月18日展開,由台南市社區大學、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國立海洋科技教育博物館籌備處、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歡迎關心海洋的個人、團體報名參加,個人報名請洽詢荒野保護協會,團體報名請洽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Top

  離譜! 經濟部花人民錢宣傳石化業

本報2010年9月8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繼 6日四大報半版廣告暗示石化業之重要性,7日再推續集,並秀出為經濟部工業局所為。根據經濟部資料,石化產業是年產值1兆3千億的高收入產業,經濟部卻拿 300萬人民的納稅錢刊登廣告。資深環境記者楊憲宏即批為「劫貧濟富」,並說政府正將國家帶往危險之境。經濟部為特定產業廣告是否圖利廠商,環團代表於7 日下午至監察院送檢舉函,要求調查。

經濟部工業局民生化工組石化科科長郭肇中表示,經濟部一貫立場是支持石化產業,廣告是讓民眾知道石化業普遍存在的事實,是依法進行。這次為石化業的宣傳,共花了300萬,包括兩天的廣告以及宣傳手冊(分民眾版2-5萬本以及專業版數千本)。

郭肇中說,當民眾對於施政「偏離理性」,就會刊登廣告,例如「ECFA就花了很多錢」廣告。

台大化工系教授施信民表示,此非行政中立之作法,而廣告所言亦失真,並不正確。

國光石化尚在環評階段,全國人民尚未有共識,經濟部卻公開為石化業仗言,立法委員田秋堇譏其為石化產業化妝師。

綠黨發言人潘翰聲更重砲轟擊,經濟部沒常識,石油時代即將結束,因為越來越多石油的替代品出現,經濟部卻讓人民誤以為沒有石化業就沒有雨傘、輪胎、沒有報紙,製造恐慌。楊憲宏更說這是「啟戰端、撕裂台灣,只為了小小的利益」。

潘翰聲說,政府用廣告洗腦,幫有錢的產業廣告,是民主危機,他質疑政府買廣告影響媒體的判斷。他說政府不應該製造恐慌讓人民對立,讓人民誤以為沒有石化業就不能刷牙、不能看報紙;不該偏袒單一的產業,圖利中油(「汰舊換新」擴廠)、台塑(六輕五期)、國光企業。潘翰聲說,石化產業並沒有停止擴張,強調國光石化興建和五輕關廠一點關係都沒有。

潘翰聲提出兩項訴求,要求經濟部長為此事道歉、下台;行政院長吳敦義應接受環團和經濟學者辯論石化業政策,比照陳定南和王永慶的辯論。

甫於7日召開的國光石化溫室氣體專家會議,國光企業的評估報告也承認中興大學莊秉潔之PM2.5模型模擬,田秋堇問:「馬總統,你願意讓你的母親壽命減少15天嗎?胡市長,你願意讓你的太太壽命減少30天嗎?」國光石化健康風險中21項排放物致癌風險都高於美國所訂的標準,田秋堇說並不是反對國光石化,而是反對國家掩蓋真相,不告訴人民真相。

台灣還有許多產業需要發展,田秋堇舉李遠哲答覆5000億如何轉投資為例,說明台灣應發展綠能產業替代石化業。

資深環境記者楊憲宏說,看到廣告時感覺「非常沉重」,原先不知是誰刊的廣告,知道是經濟部時,轉為震驚。他指出這是國家「劫貧濟富」的行為,搶劫貧窮的納稅人,為有錢企業宣傳,而廣告內容沒有道理。

他說,難道經濟部不曉得大豆油墨嗎?並說「人都被你害死了,還要報紙做什麼?」

商業週刊批評國光石化是「天空浩劫」,楊憲宏說商業週刊所論述的並不是環保觀點,而是舊經濟優劣評論,商業周刊已表明,這不是一個好經濟。而所謂的壞經濟,就如國光石化,搶劫窮人,只讓幾個人富起來。他呼籲政府以理性辯論來面對問題。

Top



 
  【特稿】石化業應發展高附加價值產品

本報2010年9月8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台大環工系教授施信民表示石油是珍貴的資源,台灣卻將這麼珍貴的資源製造成泛用塑膠用品,使用後變成垃圾丟棄,是浪費的作法;即使回收,仍製造污染。他認為台灣石化業應該發展高附加價值的產品,藉由高技術製造優質的產品。

泛用塑膠指PVC、PE、PP,這類產品充滿我們日常生活中,其中PVC已為先進國家逐步禁用,台灣也正進行相關的公聽會。高附加價值的原料,如衣服所使用的聚脂纖維(PS),或不同粗細品質的絲線,都是以不同等級的PS材料製成。而石化廠生產的化學品,也可以發展特殊化學品,以技術取勝的高價值產品。

施信民說,台灣在酷熱的環境中,發展高耗能、高耗水以及高碳排的產業,而石化原料都是易燃易爆的危險物品。台灣石化產業應朝向高附加價值,而非不斷擴充油品,製造產品賣到國外。

施信民對於工業部不斷強調乙烯要自己生產才行,不以為然。他提到台灣石化業的發展也是從下游發展到上游,台塑公司一開始生產PVC也是從國外進口原料。當初中油輕油裂解廠蓋了五個廠區(稱為一到五輕),後來六輕開放給民營公司台塑,是為了讓兩家企業彼此競爭,提升品質,降低價格;結果卻是長期聯合壟斷。

施信民說,台灣這麼小,PVC生產全世界第一,生產這麼多塑膠製品,還引以為榮。事實上是讓民眾承受遠高於其他國家的污染量,這是環團反對的理由。先進國家如美國、日本乙烯產量都遠低於台灣,乙烯的產量和國家國力並不是成正比的,先進國家都轉而發展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台灣仍沉迷於製造泛用塑膠。

石油雖然珍貴但會耗竭,使用上要物盡其用。「我們很浪費石油,都將它做成泛用塑膠用掉了!」施信民說,廣泛的使用塑膠,是將地球上珍貴的資源耗費掉。

施信民呼籲政府應扭轉石化產業發展方向。他說石油非永續之資源,人類未來使用之資源也不會是石油,可能是來自土地,如生質能,政府應放遠眼光,尋求能源替代方案。

Top

 

  台東美麗灣開發案 縣府更一審敗訴

摘錄自2010年9月8日聯合報報導

被視為台東開發建設與環保衝突指標的台東縣杉原美麗灣渡假村BOT開發案,高雄高等行政法院更一審昨天裁定台東縣政府敗訴,判決台東縣府應命美麗灣渡假村工程停工,而且要付給台灣環保聯盟律師費用6萬元。

台東縣政府秘書長表示,縣府不是投資者,只能依法處理,態度很明確,就是「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縣府拿到判決書後,再召集相關單位、邀請律師討論是否繼續上訴。

美麗灣開發案是台東縣府第一個BOT案,台東縣府原計畫在台東縣卑南鄉興建杉原海水浴場與渡假村,並核給業者50年經營權。一旦開始營運後,縣府每年可收取土地租金36萬元及每年最少150萬元營運權利金,且每年提供台東至少100個就業機會。

96年初美麗灣動工後,地方環保人士發現,縣府為協助業者規避環評,將土地分割,使蓋飯店的基地面積小於1公頃,而規避環評法令,不必進行環評就進行開發動工。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人員發現後,曾要求縣府對美麗灣公司裁罰,並命令停工,但縣府置之不理。台灣環保聯盟於是向高雄高等行政法院提公民訴訟,要求坐落在台東縣卑南鄉的美麗灣開發案立即停工。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前年判決台東縣政府敗訴,縣府提上訴,高雄高等行政法院更一審昨天仍判決縣府敗訴。

判決書指出,美麗灣渡假村整體面積共5.9956公頃的山坡地,依法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但台東縣政府以「配合開發需要」為由,將土地分割,將興建飯店的土地0.9997公頃分割出來,並以不滿1公頃為由,規避環評。

Top

  歐洲減碳 拉長核電廠使用期限

摘錄自2010年9月7日聯合新聞網報導

儘管多數核能發電廠的公告設計使用年限為40年,但歐洲許多國家都已核准延長境內核電廠的除役時間。有些國家把核電廠視為限制碳排放的好辦法,但礙於興建新廠成本高昂、反核聲浪高漲,寧可選擇更換核電廠組件或延長現有核電廠服役年限。

以法國為例,該國境內共有34座發電量達900百萬瓦(MW)的核反應爐,全部都在去年第二次獲當局同意,可延後10年除役。

英國奧爾德伯里核能發電廠(Oldbury)的二號機組預計今年底關閉,英國核能設施督察局(NII)已把該電廠的一號機組使用年限延長到明年底;不過營運商Magnox公司也在靜待NII核准,讓二號機組的運轉時間延長至明年6月。英國哈特爾浦核電站(Hartlepool)雙子反應爐的計劃關閉時間也獲延後5年。

比利時、芬蘭、荷蘭、斯洛維尼亞與克羅埃西亞等國家過去幾年也陸續延長其核電廠運轉時間至少10年。捷克則還在考慮把杜科瓦尼發電站(Dukovany)的運轉時間延長10年到40 年。

不過,也有些國家因經濟、法規及政治考量,而過早關閉國內某些核電廠。例如立陶宛為了加入歐盟,在2004年關閉國內唯一核電廠;瑞典則因氣候和供應安全等因素,未把國內10座反應爐的運轉時間延長40年,因此它們預計須在2012至2025年間關閉。

Top

  濫用抗生素 中國恐成「超級細菌」重災區

< 摘錄自2010年9月7日Nownews報導

最早在印度等南亞國家出現的耐藥性「超級細菌」NDM1,目前全球已有200多人被感染。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表示,濫用抗生素是禍首。他說,調查顯示,中國是世界上濫用抗生素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如果真正意義上的「超級細菌」爆發,中國將有可能成為重災區。

《華西都市報》報導,鐘南山接受訪問時指出,大多數抗生素對這種所謂「超級細菌」沒有效果。他說,這種細菌的來源常常都是由於人們太常使用抗生素,特別是一般的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另一個原因是抗生素用得不合適。

鐘南山指出,中國大醫院用藥比例為30%至50%,其中用抗生素的費用所占比例近一半。目前,相當多的一般感冒、流感及病毒感染,醫生常規開出抗生素的現象相當普遍。另外,農業、漁業大量使用抗生素也會造成超級耐藥菌的發展。

由於濫用抗生素,中國細菌整體的耐藥率要遠遠高於歐美國家;中國每年生產抗生素原料約21萬噸,人均年消費量是美國人的10倍。然而,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人數不到20%,80%以上屬於濫用抗生素。

Top

 
論壇:集體使壞的年代

作者:廖本全(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系副教授)

台灣環境的壞,始終與政府的使壞(惡劣)成正比,今日國土危脆、生態解體、旱澇水患、地土震崩,實在是因為這個政府機器壞透了。而「中科三期七星農場案」一路發展至今,更是讓台灣社會見證整個政府機器集體使壞。

2006年6月30日,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在5位從未參與專案小組的官方代表出席投票下,以11票(有條件通過)對8票(二階段環評)有條件通過環評。與其說是通過,倒不如說是政治決定,投票部隊現身,於是就這麼決定了。這的確是民進黨該勇於面對的現實。

其後,6位后里農民代表,以環評過程對選址、水資源分配、水污染(廢水)、空氣污染、毒性化學物質、健康風險、文化遺址等皆未釐清,以及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等理由,提出行政訴訟。2008年1月3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以「確有對國民健康及安全造成不利影響之虞」、「裁量濫用之違法」以及「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之違法」等理由判決「將訴願決定及原處分均予撤銷」。

當時,中科三期七星農場基地僅止於整地與基礎設施佈置階段,是全案設置停損點並回歸環評重新詳細釐清的最佳時機。原以為司法的正義守住了環境保護與人民健康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誰知,台灣環境保護的土石亂流自此一路狂瀉。國民黨重新執政,環保署提出上訴,而國科會中科管理局也藉此上訴期間積極展開園區建設工程。「壞」自此蔓延開來。

2010年1月23日,最高行政法院判決環保署之上訴駁回,維持高等行政法院「原處分撤銷」之判決。然環保署耗盡行政資源與人力,扮演法官自我詮釋法院判決「不需停工」,並與法律學者、工程學者、律師團體、環保團體、媒體記者打筆仗,且在各平面媒體刊登廣告控訴最高行政法院的判決「無效用、無意義、破壞現行環評體制」。此舉,無異是向台灣社會宣告法律、工程、環境之死,我(環保署)就是神。而中科三期七星農場基地,不僅從未停工,且自此日夜趕工。

2010年7月30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對中科管理局的「立即停止執行」,並裁定對環保署的假處分,應於收到裁定文7日內,逕命國科會中科管理局「在中科三期七星基地重新通過環評審查前,停止實施開發行為」。奈何,政府進一步展現「集體使壞」的本領,先由環保署長直嗆「後果法院自行負責」,再由國科會表示「裁定不及於第三人」、「停工不停產」、「抗告成功機率高」等,緊接行政院長提出「違反信賴保護原則才是憲政危機」,最後由總統出面背書,強將企業利益假作公共利益。

事實上,行政院長若真在乎「信賴保護原則」,就應立即嚴懲長期讓善意第三人誤信的環保署長與國科會中科管理局長,並請廠商依法申請國賠,也相信一旦攤在陽光下徹底檢驗,所謂信賴、善意等高貴而虛假的藉口都將被一一搓破。

為了讓暫時停止的開發行為繼續復工,環保署積極、迅速的將資料不完整且專家會議「無法接受」的健康風險評估,提送環評專案小組(8月25日),並於8月31日將寫好的劇本送進環評大會,劇情大致如下:

場外警力佈陣外加拒馬阻擋,擋住被雨淋得一塌糊塗的民眾。場內讓民眾發言,時間長短不重要,發言內容不重要,重要的是說完了這些人自然要離場。接著,委員失聲,學者專家委員出席9人,僅一人發言,其餘沈默,樂當跑龍套的臨時演員。而負責說明與回答者除中科管理局外,還有會議主席(環保署長)以及專案小組召集人遠從美國透過SKYPE協助開發單位解釋。最後,共識議決(未投票)「有條件通過」並將「已無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無須依環評法第8條進行第二階段環評」列入結論。

唉,原來人心與人性的沈淪是沒有底限的,吳敦義院長所指清除烏雲並撕開符咒的巫師終於現身,這個政府的集體使壞真的看不到黑暗深處,讓台灣國土環境的瓦解、社會公平正義的淪喪、全民(特別是后里居民)健康與安全的風險,全面失守,完全「沒有問題」、「不是問題」。

表面上我們看到環境保護署用盡心計自我踐踏,反倒必須由法院來保護環評制度與尊嚴。但問題的根本在於,這個政府機器領導無方、治國無略,任由大財團統領國家而自甘淪為其清道夫,為其提供最最徹底的支援、服務與協助,更且耗盡心力守護其圈地建立的王國,故迅速的以行政權集體使壞,操弄專業、漠視環境、破壞公益、踐踏司法、摧毀憲政。這已不是三流國家的作為,而是集團式的戮力「搞垮」國家,讓台灣徹底的「不成國」。

醒醒吧人民,政治力量與經濟力量合流,操控台灣社會,善的力量不彰,邪惡就無所不能。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陳姿穎‧網編:黃慧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