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0.10.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百分百愛山林,全民牽手走步道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生命力新聞
破報
苦勞網
推薦瀏覽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濕地保護聯盟

關渡自然公園 
Earth Day Network
生態綠:公平貿易、綠色消費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
台灣大百科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觀樹教育基金會

 
  自然人文:中國水環境紀行:榮耀與麻煩的環保思維〈一〉

作者:munch(文字工作者)

2008中國環境媒體前往東嶼坪工作假期,2009年中國環境組織來台進行社區參訪,在課程演講與工作假期的交流上,開始認識這群關心環境的朋友。透過活動現場的交談,以及電子郵件的聯絡,慢慢理解這群中國熱血青年,對環境事物的關心,以及現今中國環境問題的狀況。

更有趣是在深談中,發現中國政府對與環境組織之間,那種「麻煩與榮耀」的微妙關係,一個特殊的平衡邏輯,於是興起前往中國探訪生態環境現況的興趣。

2010年應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之邀,以環境博客身分隨團前往參訪,這也是中國環境組織、媒體來台參訪交流四年後,台灣首度環境組織與媒體,進行回訪交流活動。

精采內文

 
 

 

專欄作家:椿象卵裏孵出小蜂

作者:楊家旺

【椿象卵裏孵出小蜂】2010.07.09 攝於大潭仔

2010年07月09日,我在大潭仔觀察昆蟲。一片葉的背面,我發現10數枚椿象卵,這或許早已稱不上新奇。對於不感新奇的事物,人,很容易瞄一眼就將視線移開。因為那是過往已熟悉的事物,好像一切早都了然於心,再多看一眼,也不會有什麼新發現似的。但,我知道這不是昆蟲觀察家應有的態度。

對於自然界任何微小生物的隨意放過,不是昆蟲觀察家應有的態度。當這一心念閃過時,我將原已放手的葉片重新拾起,細瞧葉背上這一群椿象卵。這些直徑約只2mm的卵粒,多數已破裂,椿象早已孵化離開。

精采內文

 

自然生命印象:海洋台灣的真性情

作者:柯金源

台灣的領海版圖,雖然比陸域轄區大3倍,而經濟海域更是陸域面積的15倍大,但廣裘豐富的海洋資源,卻被一般人所忽略了。而大部份人認識海洋的途徑,大多借助於少數海水浴場的活動,著實辜負了台灣島四面環海的天然優勢。

近20年來,當人們獲得較大的親海空間時,卻同時也發現,海岸地帶已滿目瘡痍,重污染的工業區、過量的港灣、不當的海堤消波塊工程、大小垃圾廢土場林立,而西部綿延數公里的泥灘潮間帶,部份更受到廢水的污染,已成為重金屬污染區。近十餘年來,海岸緊跟著平原及山坡地開發的腳步,成為財團聚金的工具,像新市鎮開發區、濱海工業區、發電廠、工業港等。以雲林縣海岸居民為例,他們經常向西遠眺的海洋地平線,已經被一根根高聳的煙囪所取代。

彰化大肚溪口與台中火力電廠及彈塗漁;圖片來源:環境影像部落格

精采內文

 

書齋:《靠鯨生活的人》之8:等不到的人

作者:琳達.霍根(Hogan Linda);譯者:刁筱華

她和馬可坐在小飛機場裡、看著窗外。飛機抵達,又在陣陣熱氣與煙霧中離開。陽光通過他們的臉。它反映出移動的事物:女人的錢包釦子、飛機旁的大貨車、行李箱上的銀。

「給你,年輕人。」一個空中小姐給了馬可一個附有一對翅膀的別針。他坐著,別針擱在膝蓋上,等待。露絲將兒子拉近身邊,然後撫摸他的頭髮。她看著他。不知為什麼,他已失去等待父親回家的興奮。

陽光走過他們現在所坐的地方。

露絲看著自己的手,然後看著自己的臂。肌肉緊實而細瘦。捕魚是辛苦的工作。她諦視鏡中自己的臉,想知道自己在這些年中變了多少、他能否認出自己、愛自己、自己是否仍像他曾經以為的那樣美麗。

他們已經提醒她湯瑪斯可能已改變。或許連他自己都無法理解。一位大屠殺的目擊者說,他被某種飛翔的巨物擊中頭部。那位目擊者──年輕生還者邁可── 說他看到湯瑪斯跌下。湯瑪斯自己所記得的最後一件事,是他極度驚慌,然後跑進水中,在著火的人、樹、地及煙霧中跑進水裡,因為跳進水中就不會被焚。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近捷運萬隆站)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陳姿穎‧網編:張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