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1.04








近期活動

公僕踹共!1/6上萬公民要求守護阿塱壹古道記者會
「人之島的美麗與哀愁」─ 一位蘭嶼母親的反核故事
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徵求專案執行人員
生態講座「不只是鳥調,調查甘『樂』談」
2012女人救地球
蕪土吾民:2012年文化研究會議
吳明益《以書寫解放自然》之迷失在自己的地圖裡: 談自然寫作者的手繪圖像與空間想像

活動訊息託播

 

 

活動特區

守護白海豚 第二階段認股

編輯室小啟

環資永續發展支持者網絡行動徵求志工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世衛警告:禽流感研究恐助長生化恐怖攻擊

北京傳統市場的家禽(Ms Jackson攝)

自2003年以來,已有4億隻家禽因禽流感H5N1病毒死亡或被撲殺,造成大約200億美金的經濟損失。雖然禽流感病毒多數時候不會感染人類,但一旦遭到感染者,死亡率高達60%。最近一例死亡的病例在2011年稍早發生於柬埔寨,該地2011年已發生8起人類感染病例,他們全數都死亡了。

但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也警告,近來對H5N1禽流感病毒株變異後是否更容易在人與人之間感染的研究,一旦將研究成果出版發表,生化恐怖份子將取得關於這種人傳人的致命病毒突變的關鍵資訊,可能引發「潛在風險以及濫用」。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病毒突變 致死性禽流感再現

H5N1禽流感病毒仍在5個國家持續存在

變種禽流感病毒研究引發關注

禽流感大事記(WHO發布)

台灣黑熊‧猛獸的迷思∣從台灣為亞洲黑熊發聲(二)

作者:黃美秀(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

然而,亞洲黑熊卻仍找到繼續存活的方法,例如,當森林砍伐移除掉了黑熊偏好的食物時,黑熊則會尋覓替代的食物。這並不是說此物種對人類的影響具有免疫力,而是要強調:即使是我們些微的付出及行動,都能夠對這物種的存續有所幫助。這些努力可以從不同層面增加,包括從保護森林、偵查盜獵、教育、減緩人熊衝突、野放收養的熊隻,以至於對熊的生態、族群監測方法、行為、基因、生理和提升照養技術的研究等等。唯有結集這些工作的各種面向,才能為亞洲黑熊建構出一個全面性的保育策略。

回談台灣的例子:才20年前,台灣黑熊被認為族群量嚴重地下降,而且飽受非法狩獵威脅之苦。如今,僅因為少數關鍵、執著的人們的努力,這個情況似乎已有了大程度上的轉變。所以,集聚在此分享大家對此物種的知識之餘,我們都應該為這個成功的保育故事感到振奮鼓舞。會後,我們都應該帶著更多知識和更高昂的精神離開這婆娑之島,並在各地代表這美麗動人的物種繼續努力。

精采內文

書摘∣《我們經不起一次核災》福島兒童的心聲:「我能活到幾歲?」

作者:劉黎兒

福島兒童透過投書媒體、寫信給國會議員,或在各種集會表達意見,藏在孩子內心深處的聲音,令大人更羞慚,覺得大人怎麼能把災難讓無辜的孩子來承受?

孩子們的心聲如「我能活到幾歲?」「我是不是能長大成人?」「我很擔心我會死掉,聽說遭輻射會得癌症、早死,但我不想死!」「我跟我的朋友驗尿都含銫,是不是都會死?」「我將來能不能生小孩?」「我又沒做什麼壞事,為什麼上天要降輻射能來殺害我們?」「為什麼大人蓋核電廠,卻要福島小孩遭輻射?」「都發生這樣的事了,核電廠還要恢復運轉?」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莫聞

雲林縣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居全台第2位,是中部地區濃度最高縣,雲林縣府2日邀醫界、環保團體代表近百人探討細懸浮微粒(PM2.5)對引發肺癌、心血管及呼吸器官疾病、生殖與生產、免疫功能等存在顯著相關性,呼籲各界重視。而設在雲林的六輕,繼前兩年多起工安事故,日前再傳氫氣壓縮閥洩漏冒煙,所幸消防單位及時解除狀況。勞工與環保團體呼籲,立院下屆會期應通過《職業安全衛生法》,保障1,300多萬勞工的權益。

監督工業汙染之餘,人們還是可以從生活小事實踐環保。有研究機構發現,英國一年因筆電等電子用品過度充電,浪費的電費竟高達1.3億英鎊,約台幣63億元,不知台灣的浪費情形又如何?另外,印度國防研究單位生產的免沖式「生物分解」馬桶,原為在喜馬拉雅高山冰河服役的軍隊研發,現開始銷售給民間企業與較窮省份。日本經過福島核災後,再生能源受到更多矚目,日本愛媛縣正推行活用農業用水的小型水力發電,成效頗豐。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東台灣海峽白海豚優先棲地保護區劃設十大準則

作者:陳昭倫(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技術顧問小組、IUCN瀕危物種名錄專家)

而台灣西部海岸的東臺灣海峽白海豚族群估計不到90隻,被國際保育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的族群。此一族群分佈在苗栗後龍溪以南到台南曾文溪以北,水深30公尺以內,距離最低潮線3公里的狹窄水域之內。面對棲地消失;淡水減少輸入,影響食物來源;生活廢水以及農業與工業化學污染;水下噪音;流刺網誤捕等五大威脅,東台灣海峽白海豚的保育任務相當複雜也相形困難。雖然,「優先棲地」保護區(priority habitat)的概念被提出 a,就整體白海豚分佈的範圍進行劃設,但是劃設的方式與計畫仍有待進一步的討論。

精采內文

論壇∣2012台北跨年晚會垃圾劫

作者:賴鵬智(野FUN生態實業公司總經理)

我與Bird嫂在2011年12月31日晚間11點多走出台北捷運板南線市政府站,旁邊交通轉運站的超商門前已經到處垃圾。一路穿過商業大樓、百貨公司休憩區,都見人群與垃圾共處在一起。沿途垃圾桶早已滿溢,多出來的垃圾也堆成小山。

到達市政府廣場附近,黑壓壓一片人潮,無法接近舞台區,只好先在外圍等待,也拍了一些髒亂情形。101大樓煙火秀後,人潮只散去一小部分,絕大多數人還是留下來看藝人表演。到了2012年1月1日凌晨2點,晚會結束,人潮逐一散去後,整個廣場垃圾一片,有如戰爭浩劫場面,慘不忍睹!

雖然散場時,錄音播音有呼籲來賓要帶走垃圾,但應該是沒有幾個人理會。我倒覺得,如果那些藝人能適時提醒他們的粉絲要愛護環境,離開時要帶走垃圾,我想還可能起一些引導作用,可惜主辦單位與這些藝人從沒想過以藝人的影響力來提升粉絲的環境素養。

精采內文

 

世衛警告:禽流感研究恐助長生化恐怖攻擊

摘譯自2012年1月3日ENS瑞士,日內瓦報導;段譽豪編譯;蔡麗伶審校

北京傳統市場裡的家禽(Ms Jackson攝)聯合國衛生機構警告,研究高致病性禽流感可能造成負面的後果。

世界衛生組織(WHO)12月30日表示,一旦將研究成果出版發表,生化恐怖份子將取得關於這種人傳人的致命病毒突變的關鍵資訊。

世衛組織說,近來對H5N1禽流感病毒株變異後是否更容易在人與人之間感染的研究,可能引發「潛在風險以及濫用」。

世衛組織警告,「雖然應該要繼續進行研究以取得相關知識,但很明顯,這類研究-特別是使已存在的病毒更具危險性的研究有其風險。」

世衛組織指出,任何進一步的研究都應該「僅在所有重要公衛風險以及效益經過評估與確認後進行。」

自2003年以來,已有4億隻家禽因H5N1病毒死亡或被撲殺,造成大約200億美金的經濟損失。

雖然禽流感病毒多數時候不會感染人類,但一旦遭到感染者,死亡率高達60%。最近一例死亡的病例在2011年稍早發生於柬埔寨,該地2011年已發生8起人類感染病例,他們全數都死亡了。

雖然一般認定H5N1病毒已在63個感染國家中的多數地區被根除,2011年8月聯合國農糧署仍提出了病毒爆發的報告,指出2010年至2011年間,共有將近800個感染病例。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jan2012/2012-01-02-01.html

Top

 

台灣黑熊‧猛獸的迷思∣從台灣為亞洲黑熊發聲(二)

作者:黃美秀(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

承上)亞洲黑熊對於環境的高適應力是我們對於拯救黑熊抱持樂觀的原動力。這個頑強的物種為機會主義者,能夠存活於不同的地景環境,從乾燥多刺灌叢至潮濕或乾燥的熱帶森林,甚至在高緯度地區或高海拔闊葉林中冬眠度過冬天。此區域的其他物種如老虎,當老虎或牠們的獵物因盜獵而族群量降到很低時,老虎的蹤跡便杳然消失了。

亞洲黑熊分布圖。(Dave Garshelis 繪)

然而,亞洲黑熊卻仍找到繼續存活的方法,例如,當森林砍伐移除掉了黑熊偏好的食物時,黑熊則會尋覓替代的食物。這並不是說此物種對人類的影響具有免疫力,而是要強調:即使是我們些微的付出及行動,都能夠對這物種的存續有所幫助。這些努力可以從不同層面增加,包括從保護森林、偵查盜獵、教育、減緩人熊衝突、野放收養的熊隻,以至於對熊的生態、族群監測方法、行為、基因、生理和提升照養技術的研究等等。唯有結集這些工作的各種面向,才能為亞洲黑熊建構出一個全面性的保育策略。

回談台灣的例子:才20年前,台灣黑熊被認為族群量嚴重地下降,而且飽受非法狩獵威脅之苦。如今,僅因為少數關鍵、執著的人們的努力,這個情況似乎已有了大程度上的轉變。所以,集聚在此分享大家對此物種的知識之餘,我們都應該為這個成功的保育故事感到振奮鼓舞。會後,我們都應該帶著更多知識和更高昂的精神離開這婆娑之島,並在各地代表這美麗動人的物種繼續努力。

從台灣為亞洲黑熊發聲
黃美秀

2009年國際亞洲黑熊保育研討會於11月17-18日假臺北市立動物園舉行,目標是為了促進亞洲黑熊之研究及保育,提供研究學者和保育人士相互溝通及交換資訊之平台。此次邀請的國外熊類專家學者有19位,大部分皆為IUCN亞洲黑熊專家群組的成員。雖然針對亞洲黑熊的較小型的區域性會議曾於15年前先後召開過2次,但這卻是第一次涵括了代表來自這物種分布範圍的大部分地區的與會者。

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亞洲黑熊專家群組代表勘查臺灣黑熊故鄉的合影。前排由左至右:Koji Yamazaki, 黃美秀, 劉芳, Dave Garshelis, Chanthavy Vongkhamheng; 後排:王穎, 王文, Ivan Seryodkin, Toru Oi, Bill McShea, Saw Htun, Rob Steinmetz, S. Sathyakumar。(黃美秀 攝)

地理範圍包含現有亞洲黑熊分布的國家18個中的14國:緬甸、孟加拉、印度、俄羅斯、泰國、寮國、中國、越南、日本、南韓、尼泊爾、柬埔寨、伊朗及台灣。與會人士除了野生動物生物學家、大學教授和研究生、國家公園和動物園的專業人士、政府官員代表之外,也不乏國際上一些關心熊類福祉和保育的民間組織,如解放熊類基金會(Free the Bears Funds, Inc)、救救野生動物(Wildlife SOS)、越南的野生動物救援(Wildlife at Risk),以及最近成立的婆羅洲馬來熊保育中心(Bornean Sun Bear Conservation Centre)等。(明日續)

※本文與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合作刊登

※原文刊載於自然保育季刊

Top

 

書摘∣《我們經不起一次核災》福島兒童的心聲:「我能活到幾歲?」

作者:劉黎兒

在整個核災事故中,最令人心疼的就是福島兒童,他們無辜地承受著大人造成的災難。

說來真的令人非常不忍,因為兒童是最容易受核災影響的。福島縣內公立中小學的學童人數約11萬7千人,核災發生後,到8月底時約1萬4千人轉學,9月後轉學的人數繼續增加,但還是有很多小孩因為家庭經濟能力及父母工作關係,無法離開福島。

福島兒童透過投書媒體、寫信給國會議員,或在各種集會表達意見,藏在孩子內心深處的聲音,令大人更羞慚,覺得大人怎麼能把災難讓無辜的孩子來承受?

孩子們的心聲如「我能活到幾歲?」「我是不是能長大成人?」「我很擔心我會死掉,聽說遭輻射會得癌症、早死,但我不想死!」「我跟我的朋友驗尿都含銫,是不是都會死?」「我將來能不能生小孩?」「我又沒做什麼壞事,為什麼上天要降輻射能來殺害我們?」「為什麼大人蓋核電廠,卻要福島小孩遭輻射?」「都發生這樣的事了,核電廠還要恢復運轉?」

核災後,福島許多小孩沒法去戶外玩。棒球隊只能在教室用紙球練習。室內體育館不夠用,只能在課桌上做柔軟體操,孩子們問:「輻射能什麼時候才能消失?我想去外面玩!」「什麼時候可以不戴帽子?什麼時候可以拿掉口罩?」「在外縣市舉辦夏令營的小朋友要來福島看我們,我怕他們遭輻射,要他們現在最好不要來!」

在外縣市避難的小孩說:「請趕快除卻輻射汙染,我們是在什麼心情下離開家鄉,你們知道嗎?在故鄉還有多少人是關緊門窗過日子的,你們知道嗎?政府把輻射容忍基準提高數十倍,對我們中學生也說不過去的,怎能讓世人信服呢?」「我想給在福島的親人寄乾淨安全的食物!」或「我想回福島!我想回到我從小熟悉的地方!」「我想回到我熟悉的福島學校,因為那裡有很多朋友!」「我轉學換了兩所學校,大家四處分散,這是無法忍受的悲痛!希望讓離開的人、留在原地的人都能一起避難!」

我們經不起一次核災

──政府不回答,也不希望你知道的52件事

作者:劉黎兒

出版:先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10月31日

定價:250元

不適用CC授權條款,請勿任意轉載

Top

 
 

雲縣懸浮微粒 全台第二多

摘錄自2012年1月3日聯合報斗六報導

雲林縣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居全台第2位,是中部地區濃度最高縣,縣府昨天邀醫界、環保團體代表近百人座談,確認PM2.5對引發肺癌、心血管及呼吸器官疾病、生殖與生產、免疫功能等存在顯著相關性,呼籲各界重視。

副縣長施克和說,雲林縣PM2.5汙染嚴重,環保署雖訂有相關法規標準,但仍無總量管制規範,地方政府須思考如何具體因應,將責成環保局、衛生局、教育處及社會處儘速規劃對策,建立通報與防範機制。

馬偕醫院醫師江盛、雲林科技大學環安系副教授李經民等人表示,台灣PM2.5汙染來源,30%來自境外沙塵暴、70%來自境內,除產業、汽機車排氣,多與生活習慣、地方文化息息相關,如焚香、燃燒稻草等;台大醫院小兒部醫師呂立呼籲應重新思考降低健康風險。

縣衛生局長吳昭軍指出,99年雲林縣癌症死因中,氣管、支氣管和肺癌居第2位,除大陸沙塵暴,雲林有濁水溪揚塵、六輕石化工業區等汙染源,對老年人口比例居全國第2的雲林縣,PM2.5對高敏感族群的影響,更不容忽視。

Top

 

六輕再出包 現行法令沒轍

立報2012年1月4日台北訊,呂苡榕報導

六輕再傳氫氣壓縮閥洩漏冒煙,所幸消防單位及時解除狀況未釀大禍。六輕工安頻傳,勞工與環保團體擔心這個會期遭到阻擋的《職業安全衛生法》若不儘早過關,將持續傷害勞工健康。環團與勞團3日舉行記者會,呼籲下屆會期應通過職安法,保障1,300多萬勞工的權益。

只顧財團 不理勞工

這次修法的職業安全衛生法草案,前身是1970年代制定的《勞工安全衛生法》,當時有許多女工因三氯乙烯中毒而致死,催生了這部保障勞工安全的法令,只是當初的法令已無法符合現狀,勞委會推出修法版本,而民間也提出修法版本,在立院進行協商。

勞委會提出的版本有諸多重大突破,包括擴大適用工作者範圍、化學品管理機制,同時提出業者的風險評估機制與相關罰則。

原本勞安法規定工安意外一死三傷才須通報,修法版本則修改為「火災、中毒、營造工程發生倒塌等達到一定規模」即須通報,但部分條文卻被視為是針對近年工安不斷的六輕而訂定的「六輕條款」,因此在原本預定進入二讀前,遭立委以「恐影響產業營運」理由杯葛,重新退回委員會協商。

雖然在民間團體的壓力下,國民黨立委簽署了協商版本,但無黨籍立委卻消極杯葛。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蔡中岳直言,為了讓無黨及立委簽署協商版本草案,民間團體不斷以電話請求無黨籍立委簽名,「但當天兩位黨鞭,一個在大甲迎媽祖;另一個坐飛機回澎湖。職安法就這樣沒了。」

立委黃淑英痛斥,簡直就與2008年《勞工保險法》修法遭杯葛的狀況如出一轍。「從12月23日一直到30日,光是工安意外就導致2人死亡,好幾人重傷,許多工廠就是因為無法可約束,沒有辦法要求資方有更嚴格的管理,結果勞工持續受害。」

黃淑英感慨,這部法令雖然將造成資方成本增加,但只要增加一點錢,就可以保障勞工安全,「這是值得的。」但因為法令不討好資方,因此各黨立委並無積極推動。蔡中岳痛斥,勞委會提出修法,卻不積極遊說執政黨立委,而執政黨立委也不支持行政單位提出的草案,荒謬至極。

民團盼職安法速通過

看守台灣秘書長謝和霖也指出,六輕2日發生外洩的管線,屬於重油加氫脫硫單元,為了脫硫,必須使用200大氣壓力進行,一旦發生意外後果不堪設想。「這次幸好沒釀成大禍,但類似這樣的狀況,依現行法令卻不須通報。」謝和霖指出,這樣的意外凸顯了廠區內管理的問題,如果修法後要求任何意外立即通報,政府才能及時介入,避免更大的意外發生,廠商也會更加警惕。

類似六輕廠區這樣複雜的工廠,職安法是為了幫業者預防災害發生。謝和霖說,六輕工安損失的成本拿來改善管理綽綽有餘,但業者卻不願意。

民間團體感嘆,過時的法令無法保障勞工,許多勞工處在未知的化學物質危害,或工安風險。這次會期未能如願修法完成,整個程序得重頭來過,民間團體只能呼籲下個會期一開始,期待新上任的立委能為勞工安全把關。

※ 本文轉載自立報

Top

 

電子產品充電過度 英人浪費電費63億

摘錄自2012年1月3日中國時報報導

英國一年因筆電等電子用品過度充電,浪費的電費竟高達1.3億英鎊,約台幣63億元!

根據 E.ON進行的統計結果發現,最常被民眾過度充電的電器用品榜首為筆電(43%),其次為手機(41%)以及iPod(10%),甚至連家用的電動牙刷、手持吸塵器與無線家用電話,都是英國人習慣過度充電的電子用品,調查更發現,年紀18歲到24歲的青年族群,最容易讓電子用品過度充電。

執行調查的研究人員湯普森表示,「一般手機充電大約耗時2小時即可,不過大多數都習慣讓它充電一整晚,如果換算成電費,每年約增加每家庭一年電費60英鎊,統計全國浪費的電費高達1.34億英鎊。」

另外,研究也指出,即便知道已經充滿電,1成的受訪者仍懶得拔掉插頭,2成的人由於擔心外出電池沒電,因此通常會「習慣性」繼續充電,9成的英國人不知道過度充電會損壞電池。

不過,46%的受訪者仍表示,如果能因此節省電費,他們願意開始養成充滿電就好的習慣。

Top

 

印研發生物馬桶 免沖水超環保

摘錄自2012年1月3日中央日報報導

印度頂尖國防研究單位生產的免沖式「生物分解」馬桶,原為在喜馬拉雅高山冰河服役的軍隊研發,現開始銷售給民間企業與較窮省份。

國防研究發展中心(DRDO)生產200項科技產品,馬桶為其一,透過印度工商協會(FICCI)銷售。 他們正緊鑼密鼓籌劃把「生物分解」馬桶在內的10項DRDO產品銷給省政府和私人企業。

DRDO在瓜里爾市(Gwalior)的單位構想出這款「生物分解」馬桶,讓自我增生細菌與人體排泄物在特製缸中混合,產生出甲烷氣體和水。

「生物分解」馬桶原本是要給部署在嘉亞臣(Siachen)的戰鬥軍隊使用。嘉亞臣是克什米爾(Kashmir)6300公尺高的冰河,最低溫可達零下負50度C。

FICCI的薩克納(Saxena)表示,印度領土內的拉克沙(Lakshadweep)群島,已經以每座約550美元價格購進1萬2000座生物分解馬桶,作為主要的住房建設項目。

Top

 

「減碳兼活用農業用水 日本愛媛縣推行小型水力發電

本報2012年1月4日綜合外電報導,林菁香編譯,翁御棋審校

松山市的小型水力發電機。(照片節錄自朝日新聞報導)活用生活周遭的水流進行「小水力發電」,在經過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後,成為備受矚目的自然能源選項之一。愛媛縣內除了松山市中央水浄化中心開始進行小水力發電以外,最近也開始規劃活用農業用水的相關專案。

位在松山市南江戸4丁目的松山市中央水浄化中心廠內一角,剛完成一個小規模的水力發電設備安裝作業,於此可聽到水流轉動馬達的陣陣聲響。淨化過後的水會流放到距離廠區約有1.9米落差的宮前川。該中心利用這個落差,轉動設在直徑約70公分配管内的渦輪以便發電,其輸出功率為9.9千瓦。雖然該功率低於該中心使用的總電力之1%,卻相當於一般家庭約10~20戶使用的電氣。據評估若將其換算成原油,其年間數量約為16.4千升,換算成二氧化碳,約可降低約23噸左右的排放量。

松山市於2009年度起便著手規劃如何活用未利用之能源,於2010年年底開工,2011年11月中旬開始運轉。該市表示,這是愛媛縣首次嘗試安裝和在下水道內已設置的同樣的設備,該計畫經費約日幣3650萬円。

松山市開放該中心的水力發電設備供民眾參觀,該市下水道設施課表示希望藉此活動啟發民眾致力節約能源等環保意識。

日本經濟團體連合會和愛媛縣西条市等為促進農業活性化的目標,所推展的「西条農業革新都市」計畫,也決定引進利用農業水利設施的小水力發電事業。

該市評估於市內2處農業用水壩地帶將設置數十千瓦規模的設施。由當地的土地改良區域負責設置,再將販賣電力所得的收入充當經費,以減輕改良區域農家的費用負擔。該市表示,在探討如何降低農業生産成本的過程中,開始注意到可活用地方本身資源之一的小水力發電。

2011年12月22日,該市由國家指定為包含簡化小水力發電設置許可程序等規定緩和政策在內的「綜合特區」,預計於2014年開始運轉。

依據全國小水力利用推進協議會(位於東京都)的說明,小水力發電面臨著須調整水利權及初期投資費用較高等問題,但另一方面也具有活用水資源即可穩定發電的優點。由於其不用像水壩一樣儲水,一般認為對環境的衝擊也較小。

規範電力公司必須有收購自然能源之義務的「新能源利用特別措施法」(簡稱RPS法),將1千千瓦以下的水力發電比照太陽光及風力發電辦理,納入新能源的種類之一。

經濟産業省四國經濟産業局(位於高松市)公佈,至2011年1月底為止,愛媛縣內經RPS法核准的水力發電所包括別子山發電所(新居濱市)及鈍川發電所(今治市)等5處

※ 參考資料:朝日新聞報導()、()  

Top

 

論壇∣東台灣海峽白海豚優先棲地保護區劃設十大準則

作者:陳昭倫(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技術顧問小組、IUCN瀕危物種名錄專家)

簡毓群攝中華白海豚又稱印度太平洋駝背豚,俗名有媽祖魚、粉紅海豚、鎮江魚、白鯃白忌或是海豬。雖然名為「白海豚」,但是剛出生的中華白海豚是呈黑色,年青的會呈灰色,而到成年之後的則會呈粉紅色。白海豚的身長大約是2公尺到3.5公尺,體重大約在150至230公斤左右。由牙齒的分析顯示,白海豚大約可以活到40歲左右。雌性海豚會在10-11歲時到達成熟期,雄性13歲,幼豚會在全年出生,但出生率在春季及夏季稍高。通常中華白海豚一胎只生產一隻,哺乳期為六個月。白海豚一般生活在淺水處,牠們在休息或是遊玩都會集結在靠近沙灘的海域,在捕獵食物的時候,牠們也會在淺水水域出現,應該是跟他們的主要食物為底棲性的魚類有關,包括各種的石首魚、海鯰魚等魚種。

而台灣西部海岸的東臺灣海峽白海豚族群估計不到90隻,被國際保育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的族群。此一族群分佈在苗栗後龍溪以南到台南曾文溪以北,水深30公尺以內,距離最低潮線3公里的狹窄水域之內。面對棲地消失;淡水減少輸入,影響食物來源;生活廢水以及農業與工業化學污染;水下噪音;流刺網誤捕等五大威脅,東台灣海峽白海豚的保育任務相當複雜也相形困難。雖然,「優先棲地」保護區(priority habitat)的概念被提出 a,就整體白海豚分佈的範圍進行劃設,但是劃設的方式與計畫仍有待進一步的討論。

對於小型鯨類優先棲地保護區的劃設其實與一般劃設保護區的通則並無特別的差異。主要注意的地方大約可分成兩大方向。一是保護標的特性,以白海豚為例,就是牠的分佈範圍、包括移動、覓食、遊戲、交配、哺幼以及其食物等生物特性。第二是支持與確認保護標的(白海豚)能夠在保護區內生存與繁衍的措施。例如,如何針對已被鑑定出對白海豚生存的五大威脅進行改善甚至恢復其棲地相對的生物與生態功能。針對這兩大方向,彼得羅斯博士與其帶領的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技術顧問小組在2011年的海洋政策國際期刊(Marine Policy)b揭櫫了台灣西海岸白海豚優先棲地保護區劃設十大準則:

1. 食物來源:要能夠提供足夠質量的食物來源,以便永續保護標的族群 
2. 棲地特徵:優先棲地必需概括永續保護標的族群的所有物理、化學、與生物等棲地特性
3. 棲地大小:優先棲地的大小必須足夠容納與永續保護標的族群
4. 對外連通性:對於棲地外圍支持優先棲地完整的連通性必須加以考慮
5. 哺幼場:優先棲地必須考慮保護標的生殖(交配、分娩、哺幼)適當的保護
6. 社交行為的考量:優先棲地必須包括保護標的特殊社交行為的區域
7. 空間特性:優先棲地也必須考慮保護標的在特定時間、季節、潮汐等個體常規性移動的區塊
8. 威脅的敘述:優先棲地的設計必須將對保護標的所有人為造成的威脅及其地理範圍作詳實的描述
9. 禁漏原則:面對科學的未定性,採取禁漏原則可以確保優先棲地的劃設可以提供保護標的最佳恢復的機會
10. 適應性管理:當有任何有關於保護標的新的資訊產生,都應列入優先棲地設計的調整

這十大準則同時考慮到保護標的生物與生態上所需要的動態條件,不僅可以協助簡化瀕危小型鯨類優先棲地設計的法律概念,同時也可針對一般海洋保護區提供生態系管理為主的設計概念,例如,在美國已將「 瀕危棲息地 」( critical habitat )的概念導入瀕危物種保護的立法,強化保護區的保育成效。因此,如果政府的保育主管機關能夠借用這十大原則加速進行的優先棲地劃設,那東台灣海峽白海豚的保育成效應可期待。

參考文獻

Ross P et al. (2010) Averting the baiji syndrome: conserving habitat for critically endangered dolphins in Eastern Taiwan Strait. Aquatic Conservation: Marine and Fresh- water Ecosystems. 20:685–94

Ross P et al. (2011) Ten guiding principles for the delineation of priority habitat for endangered small cetaceans. Marine Policy 35: 483-488.

Top

 

論壇∣2012台北跨年晚會垃圾劫

作者:賴鵬智(野FUN生態實業公司總經理)

我不是個愛湊熱鬧的人,更不喜人聲吵雜與煙火喧鬧,最愛在山巔水涯享受孤寂的味道,但2011年的最後一夜,我卻在台北市政府前廣場與數萬人倒數計時,共度跨年晚會,為的是要記錄人潮散去後的垃圾奇觀。

新聞說參加台北市政府廣場跨年晚會人數有80萬人,我覺得誇大其詞,有數萬人之譜吧,最多十萬人,80萬則是離譜,不過官方辦活動本來就希望人數愈多愈好,所以都會把數字估多些。

我與Bird嫂在2011年12月31日晚間11點多走出台北捷運板南線市政府站,旁邊交通轉運站的超商門前已經到處垃圾。一路穿過商業大樓、百貨公司休憩區,都見人群與垃圾共處在一起。沿途垃圾桶早已滿溢,多出來的垃圾也堆成小山。

到達市政府廣場附近,黑壓壓一片人潮,無法接近舞台區,只好先在外圍等待,也拍了一些髒亂情形。101大樓煙火秀後,人潮只散去一小部分,絕大多數人還是留下來看藝人表演。到了2012年1月1日凌晨2點,晚會結束,人潮逐一散去後,整個廣場垃圾一片,有如戰爭浩劫場面,慘不忍睹!

雖然散場時,錄音播音有呼籲來賓要帶走垃圾,但應該是沒有幾個人理會。我倒覺得,如果那些藝人能適時提醒他們的粉絲要愛護環境,離開時要帶走垃圾,我想還可能起一些引導作用,可惜主辦單位與這些藝人從沒想過以藝人的影響力來提升粉絲的環境素養。

來參加跨年晚會的族群以青少年、青年為主,應該佔了99.99%。可惜從垃圾滿坑滿谷的狀況,可以知道台灣的年輕人並有沒因為高等教育普及而提高生活品味與公德水準。他們可以在滿地垃圾的地方席地而坐、飲食聊天看表演,然後也拍拍屁股走人,留下更多的垃圾。這些人與垃圾為伍、走在滿地垃圾的路上,他們到底怎麼想法?或是視而不見、不以為意、根本沒想法?

散場後,市政府投入大批清潔人員快速清理「戰場」,當台北市民在元旦白天經過市政府周邊時,一切恢復整潔景觀,完全無法想像這裡前一晚的不堪模樣。

垃圾中大部分是拿來墊地面的報紙、紙板;飲食後的瓶罐杯碗;活絡氣氛用的螢光棒、彩帶、遮雨的輕便雨衣(一般人誤以為是拋棄式雨衣,用一次即丟)等,這些在快速清理時都全部集中打包,沒有時間分類。我去電台北市政府環保局第三科,他們說事後還是有分類資源回收(不過我想應該沒辦法回收得很徹底),然後再把真正廢棄物拿去焚化爐焚燒。在廢棄物中,閃閃發光的加油棒有許多含鈕釦式水銀電池,這種有毒廢棄物卻不可能完全回收,好傷環境。而大量的塑膠廢棄物在燃燒時會產生有毒物質隨空氣飄散(不要相信焚化爐可以百分百不釋出毒氣),無形中又毒害了人與萬物。

在特定節日(尤其元旦)放煙火是國際上許多政府拿來取悅人民的方法,跨年晚會則是資本主義商業營運模式,要不辦理會被說是寒酸、矯情,要辦理則因大量排碳對環境(最終就是對人類)大大不利,該如何做才能二全其美呢?在還沒有可以完全不辦理或完全沒公害之前,主辦者(包括政府與承辦廠商)要有擔當多設想一些減少產生垃圾(與排碳)的方法,而不只是清理垃圾而已,因為那只是「遮羞」,卻沒有積極愛護地球的作為。而最重要的國民公德心的培養,則更是家庭、學校、社會與政府不可忽略的責任。

底下是當晚記錄現場相片的部分內容,請參閱:

放煙火是虛幻的歡愉,是營利的商機,卻是環境的殺機。

參加者99.99%是年輕人,但卻是公德心需要再教育的一代。


垃圾桶滿溢


杯盤狼藉


飲料四溢,污髒路面


吃喝後留下垃圾滿地


馬路上到處是墊地面的報紙與紙板


好像是落後地區的景觀


到處髒亂

節目還在進行,但清潔人員已不斷清理垃圾。


髒亂不堪


一包包整理好的垃圾,不斷增加中,一場活動製造出17.5公噸的垃圾。


這樣的訴求有多少人願意遵守?看來幾乎沒有,國民素質還是亟待提升!

吃完喝完看完,然後走人,留下垃圾給別人收拾,這等國民算幾等?


凌亂的街頭


閃爍發光的加油棒是廠商宣傳利器,卻也是製造髒亂及毒害環境的凶器。


愈靠近舞台,垃圾愈多。

嚇人的垃圾,民眾是站在垃圾堆上看表演的。

垃圾災難

好像暴動後的街頭


處處垃圾,顯示眾多民眾的公德心淪喪。


散場後的舞台前方都是垃圾


民眾隨手丟垃圾,然後踏著垃圾離開會場。


這是「垃圾流」災情


輕便型雨衣只要小心穿脫,其實可以多次使用的。


這是台北市民的水準


台北市的「文明」象徵?


現代都市裡存在著大量「環境文盲」


台北市政府前的垃圾慘狀,是市民的表現,市府慚愧否?


無論靠舞台遠近,只要有人聚集,就是這副德行!


激情過後,留下滿地的辛酸。


勞苦功高的清潔人員徹夜加班恢復乾淨市容,那是市政府動用大批人力的結果,不是市民自動自發自愛的結果。


天亮前要完全看不出髒亂,趕忙將大堆垃圾裝袋,台北市政府的清潔人員真是辛苦。


這麼多垃圾要清到何時?


拾荒者來撿拾瓶罐,多少回收一些資源,減少環境負荷。


吃完東西就將垃圾擺在休憩椅上,別人無法坐,這就是台灣的遊客行為水準。


這是在捷運市政府站前、緊挨忠孝東路五段路邊的垃圾堆。


忠孝東路五段與基隆路一段口垃圾飛揚


捷運市政府站入口也是垃圾景觀


這裡有多少人是沒丟垃圾在現場地上的?

您可點flickr網路像簿「20120101台北市政府跨年晚會垃圾災難」看更多災難鏡頭。

延伸閱讀:

2011中秋烤肉劫
中秋烤肉,垃圾滿地

本文轉載自賴鵬智的野FUN特區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