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ohn
Stauber、Sheldon
Rampton;譯者:白舜羽、劉粹倫
1977年,美國環保署長寇士多估計,到了1990年,污水處理廠每年會產生1千萬噸的污泥,「想到就讓我們所有人都頭大!」
而現在美國約有1萬5千座公有污水處理廠,每天排出約260億加崙處理過的污水進入湖泊、溪流與水道。處理前的廢水中約含有1百萬磅的有害合成物,污水處理廠使用熱能、化學物質與細菌加以處理,透過生物分解方式把其中的42%消毒,另外25%會散逸到空氣中,19%會流回湖泊與溪流中,剩下的14%(大約每年有2800萬磅),就是所謂的「污泥」了。
既然污泥被創造出來了,就得用某種方式處理掉。可行的方法有:焚化(會造成空氣污染)、掩埋(昂貴,且容易滲漏污染地下水)、海放(已經造成了面積龐大的海底浩劫);第四種方式是氣化發電,用污泥產生甲烷或能源。考夫曼認為這是「最環保也最昂貴的方式」
;第五種方式則是拿污泥來當肥料,一直到1970年之前,這麼做被認為是有害人體健康與自然環境,但好處是很便宜。到了1970年代末,預算變得愈來愈少,美國環保署開始向污水處理廠施壓,要求改採現行最便宜的處理方式──把污泥堆到農田裡。
精采內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