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污泥愛你好】祕密成份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有毒污泥愛你好】祕密成份

2012年03月25日
作者:John Stauber、Sheldon Rampton;譯者:白舜羽、劉粹倫

《哈波柯林斯環境科學字典》對於「污泥」定義如下:「黏稠的半固態物,混合了充滿細菌與病毒的有機物質、有毒金屬、合成有機化合物、沉澱固態物,全都來自家庭與工廠排放的廢水,最後進入污水處理廠。」 在下水道污泥中可以發現超過6萬種有毒物質與化合物,而科學家每年還在開發7百到1千種新的化學物質。「有害廢棄物公民情報中心」的萊斯特就康乃爾大學與美國土木工程協會所提供的資料進行彙整,顯示污泥中通常包含了以下有毒物質:

 多氯聯苯(PCBs)
 含氯殺蟲劑:DDT、狄氏劑、艾氏劑、異狄氏劑、氯丹、七氯、靈丹、滅蟻樂、十氯酮、2,4,5-T、2,4-D
 含氯化合物,如戴奧辛
 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AHs)
 重金屬:砷、鎘、鉻、鉛、汞
 細菌、病毒、原蟲、寄生蟲、蕈類
 其他有的沒的:石棉、石化產品、工業用溶劑

此外,美國審計總署1994年的調查發現:「全國下水道污泥、塵埃、相關副產品的輻射污染程度不得而知。」多數輻射原料都是從醫院、企業、消毒洗衣店直接沖入下水道,這種做法在80至90年代間至少污染了9座污水處理廠。

1977年,美國環保署長寇士多估計,到了1990年,污水處理廠每年會產生1千萬噸的污泥,「想到就讓我們所有人都頭大!」 而現在美國約有1萬5千座公有污水處理廠,每天排出約260億加崙處理過的污水進入湖泊、溪流與水道。處理前的廢水中約含有1百萬磅的有害合成物,污水處理廠使用熱能、化學物質與細菌加以處理,透過生物分解方式把其中的42%消毒,另外25%會散逸到空氣中,19%會流回湖泊與溪流中,剩下的14%(大約每年有2800萬磅),就是所謂的「污泥」了。

既然污泥被創造出來了,就得用某種方式處理掉。可行的方法有:焚化(會造成空氣污染)、掩埋(昂貴,且容易滲漏污染地下水)、海放(已經造成了面積龐大的海底浩劫);第四種方式是氣化發電,用污泥產生甲烷或能源。考夫曼認為這是「最環保也最昂貴的方式」 ;第五種方式則是拿污泥來當肥料,一直到1970年之前,這麼做被認為是有害人體健康與自然環境,但好處是很便宜。到了1970年代末,預算變得愈來愈少,美國環保署開始向污水處理廠施壓,要求改採現行最便宜的處理方式──把污泥堆到農田裡。

 

相關:

有毒污泥愛你好:揭開黑心公關的祕密檔案

Toxic Sludge is Good For You! : Lies, Damn Lies and the Public Relations Industry

作者:John Stauber、Sheldon Rampton
譯者:白舜羽、劉粹倫
出版社:紅桌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28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8780903
裝訂:平裝
定價:350元
※不適用CC授權條款,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