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5.13








近期活動

羅東自然教育中心「山林野孩子」 山林求生技能的啟蒙班(5/31截止)
2012年第三屆奇美部落「年齡階級體驗營」
山林書院:第一梯次高雄營隊開始招生!(5/30截止)
2012地理資訊科技高中夏令營(7/3截止)
池南自然教育中心招募101年度暑期實習生(6/1截止)
教室外學習工作坊:建立教學精進與評估知能(5/13截止)
2012國際水資源環境教育培力工作坊(6/1截止)

活動訊息託播


活動特區

白象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台灣濕地網 2012志工寫手大募集(持續招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從失落目標,到觀察本義

作者:楊家旺

《藍蝶飛舞》敘述一位得了腦癌的小男孩彼特,他熱愛昆蟲、崇拜昆蟲學家艾倫,想請艾倫帶他到亞馬遜雨林去尋找一種美麗的蝴蝶:摩爾浮藍蝶(Morpho menelaus)。因為小男孩彼特曾在電視上聽過昆蟲學家艾倫說:「藍蝶具有魔力……能更了解宇宙……是一切的解答。」當艾倫帶著彼特來到亞馬遜雨林尋找藍蝶的過程中,有一天,當地住民裏的一位小女孩雅娜問彼特說:「為什麼藍蝶那麼重要?」
彼特:「因為牠是藍蝶。牠是奇蹟。」
雅娜:「對,但是,這也是藍蝶。」(小女孩拿了一隻犀牛獨角仙給彼特看)
彼特:「不,牠是獨角仙。」
雅娜:「你是藍蝶,我是藍蝶,一切東西都是藍蝶。」
彼特:「一切?不,只有藍蝶才是藍蝶。」
雅娜:「你什麼都不懂。」

精采內文

 

風空幽谷

作者:孟琬瑜

穿過群狗狂吠的劉屋,順著小徑拾級而下,竹林盡頭的凹谷竟是整片的水田。

因著地勢山勢,水田在谷地裡開闢成S型,十分婀娜多姿。美的還不只如此,田埂與溝渠邊緣,高矮不一種類豐富的植物參差排開,小小的一方視野,也都充滿了多樣與歧異之美。一至三片長木板搭成的小橋橫跨在溝渠之上,清晰的溪水聲,讓人聯想到蛙鳴與螢火蟲。看來,當地居民是不使用除草劑趕盡殺絕的,只取他們需要的部分吧。風空居民對待土地的態度令人激賞。

IMG_7215扛著農具的老爺爺.JPG「是小弟弟嗎?穿這樣冷不冷?今天好冷啊,要抱好喔!」一位清瘦的老先生扛著木製農具出現在木板橋另一端,在這麼冷的天氣,他還要下水田整地翻土呢!

空氣中似乎只嗅聞得到土地的芬芳,先前行車在園區的煙塵、呼吸著廠房排放出的藥品味,怎麼走入桃源入口小徑,就完全消失無蹤了?看慣整齊劃一的廠房建築,來到風空,你自然會喜歡上這樣樸實卻生意盎然的田園景色。

精采內文

 

安全食材正夯

作者:薛麗妮(蝦冰蟹醬負責人)

採上岸的鋸齒麒麟菜需逐一的剪去雜質逐海草而居的海岸阿美族人,二月至六月間在東北角海岸一帶潛水採海菜,這幾天有一家子人在八斗子海岸採麒麟菜跟蜈蚣菜,男人背氧氣筒採上岸的海菜,就交由女人逐一將雜質修剪,再交貨給蝦冰蟹醬。紅褐色的海菜經公司同事用滾水殺青馬上變成褐色,降溫再真空包裝冷凍起來,解凍後可以直接拿來涼拌或炒蛋、煮魚湯。上岸的海菜都是天然安全食材,但在殺青過程有的人為了增重、增加色澤或在常溫可以耐放,會添加化學物品,所以真空冷凍是最好的保存食物方法,當然消費者不要「以貌取人」也很重要。

精采內文

 

【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失控:浪費所帶來的環境災害(二)

作者:特拉姆.史都華;譯者:李靜怡

例如,2008年,部分英國和各地農民預測全球小麥需求上揚,因此擴張生產,將資源與心力投注在小麥上。如此大規模生產讓2009年小麥價格下滑,卻也讓貧困國家人民得到些好處。我並無意鼓吹普遍種植小麥而捨棄馬鈴薯;也並非推崇大量種植穀類並進行食物救濟;種植小麥並非土地終極並且單一的使用方式。可以將土地拿來種植穀類或其他食物以回復地力,種植生質燃料作物,甚至現代農業亦可以選擇減少過量使用能源以降低對燃料的依賴,復育棲息地生物群現況。種植小麥僅只是眾多有利選項之一,遠勝過種植無人聞問的食物垃圾。

如果將英國家庭馬鈴薯浪費量的一半─亦即35.85萬噸(不含果皮等不可食部位)的馬鈴薯耕地釋放出來,那意味著有5400公頃的優質可耕地可以改種其他食物。如果將此耕地拿來種植小麥,可以收成36000噸,並解救120萬營養不良的飢民。小麥種植遠比馬鈴薯農業省水、省電,在上述例子中,我們甚至還未計算所節省的750萬噸水,和減少14340噸的二氧化碳氣體排放。下次要把盤子裡的馬鈴薯倒掉,或是不想吃剩下半包的馬鈴薯脆片時,不妨多想一下。

精采內文

 

從失落目標,到觀察本義

作者:楊家旺

有人轉述一段話給我聽,說是有一位喜愛昆蟲的台灣高中生這麼講:「台灣的螳螂沒什麼可看性,所以我都和國外的人交流,買一些像是印尼產的蘭花螳螂,或是印度產的麗眼斑螳螂來飼養、觀察、並與人交流。」聽到這段話,我馬上想起《藍蝶飛舞》這部電影裏的一段對話,關於小女孩雅娜與小男孩彼特的一段對話。

《藍蝶飛舞》敘述一位得了腦癌的小男孩彼特,他熱愛昆蟲、崇拜昆蟲學家艾倫,想請艾倫帶他到亞馬遜雨林去尋找一種美麗的蝴蝶:摩爾浮藍蝶(Morpho menelaus)。因為小男孩彼特曾在電視上聽過昆蟲學家艾倫說:「藍蝶具有魔力……能更了解宇宙……是一切的解答。」當艾倫帶著彼特來到亞馬遜雨林尋找藍蝶的過程中,有一天,當地住民裏的一位小女孩雅娜問彼特說:「為什麼藍蝶那麼重要?
彼特:「因為牠是藍蝶。牠是奇蹟。
雅娜:「對,但是,這也是藍蝶。」(小女孩拿了一隻犀牛獨角仙給彼特看)
彼特:「不,牠是獨角仙。
雅娜:「你是藍蝶,我是藍蝶,一切東西都是藍蝶。
彼特:「一切?不,只有藍蝶才是藍蝶。
雅娜:「你什麼都不懂。

為什麼我會從高中生的一段話,想起《藍蝶飛舞》裏的另一段對話呢?在觀察昆蟲的初始,每次到野外,我總希望拍攝到特別的、沒拍攝過的昆蟲。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即使是原本覺得特別的昆蟲,只要時常被我拍攝到,我便會覺得祂們變得一點也不特別。久而久之,我到野外,只渴望遇見沒拍攝過的昆蟲種類。我變成一個類似蒐集神奇寶貝的昆蟲觀察者,蒐集昆蟲照片,勝過了昆蟲觀察本身。我渴望將全台灣所有的昆蟲,以照片的形式蒐集完整嗎?不可能,昆蟲的種類之多,窮一生的野外觀察時間,也不可能辦到。那麼,我渴望拍攝到全台灣除了自己以外,沒有其他人拍攝到的昆蟲種類嗎?也不可能,因為投入昆蟲觀察的人那麼多,人力與時間加起來是我的多少倍啊,怎麼可能有這種痴心妄想呢?更何況,這麼做有什麼意義呢?

拍攝了許多台灣的昆蟲之後,確實,我發現熱帶雨林的昆蟲,許多種類,由於造型奇特、色彩妍麗,確實非常迷人。於是,我開始到婆羅洲的熱帶雨林去尋找昆蟲。我心裏盤算著,要是能遇見蘭花螳螂、枯葉螳螂、人面蝽象、長角棘蛛、葉脩、紅巾鳥翼蝶、色彩鮮豔到不行的甲蟲……該有多好。幾趟為期約一週的婆羅洲熱帶雨林之旅,我確實拍攝著一些所謂的夢幻物種,然而,當夢幻物種變成常見物種時,會不會同時也讓夢幻物種變成夢碎物種呢?也就是說,不只看到祂們已覺得稀鬆平常,更可能因一再看到祂們而不禁抱怨:「怎麼又是祂們。」

如果昆蟲觀察者,到野外之前,先設定了目標,希望能找到某一物種時,很可能,只專注在尋找特定物種,而忽略了其他昆蟲的存在,甚至可以說,忽略了其他任何生物的存在。《藍蝶飛舞》有一段到雨林尋找藍蝶的路程,鏡頭特寫了許多美麗的昆蟲和幾種奇妙的生物,但特寫鏡頭出現每一物種的時間總是很短,讓觀眾只能匆匆一瞥。事實上,這些短暫的物種特寫,很可能要暗示的是彼特的視而不見,因為他心中只有藍蝶。藍蝶是他渴望到亞馬遜雨林的唯一目標,因此,他對任何其他生物和昆蟲都表現出興趣缺缺。

文章開頭照片裏的四個畫面是我在科博館福蝶展的時候拍攝到的,又稱藍閃蝶的摩爾浮藍蝶,祂被置放在圓形轉盤上,以固定的速度旋轉著。我站在展示窗外,以固定的視角去看摩爾浮藍蝶的標本,因旋轉,翅翼時而豔藍、時而隱去,夢幻不已,就像我所拍攝到的情形,不同角度,祂會閃現不同的光澤。

我看著科博館展示櫃裏的這隻藍蝶,心中默念著:「這就是彼特要尋找的蝴蝶啊。」當然,彼特要的不是艾倫送他的藍蝶標本,他想要的是親臨亞馬遜雨林,去抓到一隻活的藍蝶,去感受什麼是魔力,去瞭解什麼是一切的解答。彼特在尋找藍蝶的過程中,經歷了許多事情,他有看到藍蝶,但沒有抓到藍蝶,他最後得到的藍蝶是雅娜送他的。得到這隻活的藍蝶,彼特很高興,但他已改變了一些想法,他說:「現在我才了解雅娜的意思,神奇的不只是藍蝶,是這裡所有的生物……我終於知道我該怎麼做,就是讓他飛走,等我有一天和牠重逢。」這一刻,我們幾乎明白,彼特不會再對亞馬遜雨林裏的其他昆蟲或生物視而不見了,他也不會再渴望擁有一隻藍蝶的標本,他將珍視每一種他所遇見的生物,追尋祂們移動的身影,以一種稱得上是朋友的角度,去期盼與祂們再次遇見。

作為一個昆蟲觀察者,我明白蘭花螳螂只能在婆羅洲的熱帶雨林遇見,才能對我產生價值。所以,至今我還沒親眼看過蘭花螳螂。我明白寵物店的蘭花螳螂,或者變成標本的蘭花螳螂,不只無法令我愉快,更可能產生沮喪心情。不過,隨著昆蟲觀察的經驗積累,我在一次次的婆羅洲熱帶雨林之旅後,既沒生出更加炙烈的渴望遇見蘭花螳螂,也沒產生又沒遇到蘭花螳螂的失望。反而,心情漸趨平和,只有淡淡的雨林想念,並心裏明白,婆羅洲,我的老朋友,找個時間我又會再來找你的。

我覺得,昆蟲觀察家走進自然時,並不是不能在心中預想某些目標物種,並期盼著能找到祂們。而是昆蟲觀察家必須明白,目標不一定總是找得到的,但尋找目標的過程裏,很可能意外的驚喜處處可見。一個真正的昆蟲觀察家走進野地,碰到預想見到的物種目標固然心喜,但沒遇見也不會感到悲愁。一個真正的昆蟲觀察家不會因為一個物種的一再遇見,而心生不新鮮感,而是總能發現未曾注意到的新鮮細節。一個真正的昆蟲觀察家在野外遇見過去沒見過的昆蟲,會有彷如結交新朋友的欣喜,但遇見曾看過的,或一再看過的昆蟲,則有老朋友再度相會的喜悅。因此,昆蟲是昆蟲觀察家的朋友,而非昆蟲觀察家的寵物。當然,昆蟲觀察家也肯定經常思考他與昆蟲的關係,彼此間的距離、尺度,該如何拿捏。這種思考過程往往是流動的,思考結果也是經常變動的。

因此,昆蟲觀察家與昆蟲之間的關係,常隨著昆蟲觀察的經驗積累,不時修正、微調、重新界定,甚至重新確認……

Top

 

風空幽谷

作者:孟琬瑜

楔子

在裘裘來訪前兩天,阿德從網站上搜尋著關於新竹市老樹的資訊,發現許多關於人工湖與金山面地域人文歷史的資料,如獲至寶。其中提到的風空傳統聚落,彷彿是一塊不為人知的化外之地、桃源之谷;而五步哭山,對阿德並不陌生,七八年前他曾根據一張文史報導的剪報,親自去踏察過。

即使知道這週末將是十度以下的的乾冷天氣,也按捺不住親自去這些歷史悠久的聚落、溪流、老樹、土地公廟實地走一遭的雀躍。

風空與伯公

乍聽風空這個地名,讓人聯想到貓空、熊空這些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名字;
而「風空」更彷彿是名狀一個充滿轟隆隆風聲的空洞。我們拿著地圖,循金山面與園區三期的邊緣尋找進入風空地區的入口。

力行路上的櫻花正值盛開,一群綠繡眼像幾道黃綠色的疾箭「咻-咻-」地飄落下來,頓時寧靜的櫻花樹林畫龍點睛似的熱鬧了;牠們在陽光照耀的枝頭輕靈跳躍、穿梭花叢間、不時倒吊著向朵朵嫣紅探頭。

當眼前只剩下三條窄小的曲徑時,叉路口立著一個不明顯的風空地圖解說牌,順著蜿蜒小路行去,窸窸窣窣的竹林與古老的工作柴房、紅磚屋在兩旁倒退;是風空了吧?我還沒想清楚是怎麼回事,風空伯公與大樟樹就出現在眼前,旁邊的三合院落正是鄭屋。

大樟樹長年受到谷口灌入的北風影響,樹冠整個彎向南邊生長,庇祐著樹下的風空伯公。伯公周圍環繞的幾棵大榕樹,形成一個鄉居生活中乘涼話家常的綠蔭空間。

水田

穿過群狗狂吠的劉屋,順著小徑拾級而下,竹林盡頭的凹谷竟是整片的水田。

因著地勢山勢,水田在谷地裡開闢成S型,十分婀娜多姿。美的還不只如此,田埂與溝渠邊緣,高矮不一種類豐富的植物參差排開,小小的一方視野,也都充滿了多樣與歧異之美。一至三片長木板搭成的小橋橫跨在溝渠之上,清晰的溪水聲,讓人聯想到蛙鳴與螢火蟲。看來,當地居民是不使用除草劑趕盡殺絕的,只取他們需要的部分吧。風空居民對待土地的態度令人激賞。

IMG_7215扛著農具的老爺爺.JPG「是小弟弟嗎?穿這樣冷不冷?今天好冷啊,要抱好喔!」一位清瘦的老先生扛著木製農具出現在木板橋另一端,在這麼冷的天氣,他還要下水田整地翻土呢!

(隔天帶裘裘和楊大哥再來一回風空,又遇見了這位鄭老先生,他還特別操作他的幾樣農具讓我們攝影。)

空氣中似乎只嗅聞得到土地的芬芳,先前行車在園區的煙塵、呼吸著廠房排放出的藥品味,怎麼走入桃源入口小徑,就完全消失無蹤了?看慣整齊劃一的廠房建築,來到風空,你自然會喜歡上這樣樸實卻生意盎然的田園景色。

埤塘與腦寮

午間在風空埤塘靜靜垂釣.JPG沿著田埂邊的溝渠溯行,通往鄭家埤塘與腦寮舊跡。

埤塘兩側,各有一位阿伯安靜坐在岸邊垂釣著。風拂過竹林,發出咿咿呀呀恍似交談低語之聲,竹葉聽聞也悉悉索索地應和起來。我們刻意放輕了腳步,垂釣的阿伯如如不動,像鑲嵌在一幅意境十足的風景畫裡了。埤塘的水沿著石頭堆疊的水道越過小橋下方,以小瀑布之姿奔赴下方溝渠,灌溉附近人家的田地;至於腦寮遺跡,現似已改為儲存倉庫及工具房,訴說的是清領與日據時期,台灣低海拔樟樹林的砍伐歷史。

開山伯公

沿著田埂再度走下田壟間,去年的稻子頭已經在步步春暖中萌發了新葉;清澈的淺水倒影著周圍的坡坎竹林;也時時可見田螺埋藏在田底泥中;「有田螺呢!」 心中小小地驚嘆。

正值節氣驚蟄,鄭老先生說,過幾天翻完土就要插秧了。環頸行鳥在水田上方劃個弧線飛過,小白鷺振翅收翅來此覓食,竹雞受到驚嚇急急飛起逃竄;不知道為什麼今天水田給了我特別多亮晶晶的驚喜,心情就像那方方淺水倒影藍天一般澄澈。

開山伯公是第一代來風空落腳的客家先民信仰供奉的土地公,三百年的老樟樹榮登風空之最,樹下同樣是以石材打造的小土地公廟,因為高鐵穿過風空地區而遷移到現在的位置。時值正午,工地傳來午餐的吆喝聲,濃蔭下清風送爽,正是躲避日頭的好地方。

阿德推測山頂伯公應該在對面山坡,於是沿著高鐵旁施工開闢的泥土路往前探尋。巧的是,一位操客家口音的阿婆提著一油紙袋的野菜問我去哪兒?說明來意, 她熱心指引,卻也一直勸我抱著孩子不好走,尤其是下過雨後路徑會特別泥濘濕滑。「現在沒有路喔!要用爬的!」她一面作勢強調手腳並用的爬。原來高鐵將山頂伯公下方的山壁削去了一大半,以前通往山頂伯公的小徑也就這樣消失了。她家原來住的房子也因高鐵徵收拆除,目前住在在路邊搭的一間鐵皮屋。阿婆抬頭指著那片水泥護坡上方稜線幾株迎著風的大樹,就是山頂伯公所在。她說,每逢過年一定會去拜拜,初一十五如果天氣好也一定會上去。「現在年輕人真好命, 很多家就住在這裡,卻連山頂伯公在哪裡都不知道!」

柯湖路與五步哭山

午後先從竹中口附近沿柯湖路看看柯子湖溪上游的面貌。

還記得以前黃昏時騎著單車經過柯湖路,幾百隻麻雀在田間覓食,或者群起群降、停棲在電線上頭壯觀的合唱。隨著許多水田陸續廢耕,沿路盡是賣地賣田的招牌,鮮紅的油漆迎面而來、怵目驚心。這似乎是鄰近園區的土地很普遍的宿命;也許下一次再經過這裡,我將有「那夕陽西下時的田園風光,而今安在?」的感慨了。另一個值得思索的問題是,水田消失意味著濕地面積的縮減,將有一群溼地生物因此失去棲地,而快速陸化也可能引起乾旱的危機。只是急於賣田求現的人,怎麼可能想這麼多呢?

適逢挖土機擋路,於是從園區的另一邊往五步哭山。

站在古戰場稜線往下望,風空是一個長橢圓形的谷地,右手邊邊緣正是高鐵穿山而來通過之處。其實園區內這幾年的變化也如滄海桑田,不斷有新的廠房蓋起來,也不斷有一些綠地因此消失。阿德為了尋找五步哭山山麓的那四棵大龍眼樹 來來回回看了好幾次,以前從很遠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它們,宛如地標,現在卻得拿著望遠鏡在建築物的空隙間仔細找尋。(後來是在園區清潔隊大樓後面找到。)

山頂伯公

直奔風空,在天黑之前去拜訪山頂伯公。

穿過高鐵下的涵洞走向早上經過的黃屋,正巧黃家阿姆騎著機車回來,向她確認了上山頂的入口。沿著旁邊菜園間不顯眼的小徑,白鶺鴒飛來,尾巴優雅地打著節拍,芭蕉樹旁幾階不明顯的石階接上了陡坡隱約的路跡。小徑兩旁幾乎都是生得很密的竹林與次生林,風空地區許多竹林都在這個時間開花結竹米。半途遇到昔時高鐵未開前上山頂的舊路,現已被蔓生的雜草淹沒。上山頂的路在過完陡坡之後就不那麼崎嶇了,小咕嚕倒是很好奇地從揹巾探半個身子出來 隨著我每一彎腰抬腿的動作,伸長了手臂張開手掌撫摸迎面而來的每一株植物。一棵很老的蒲葵樹爺,矗立在路中央,附近都是它的子子孫孫、以及滿地剛從種子萌芽的小苗。

MG_7268山頂伯公.JPG

續行不久,抬頭看見金黃色夕陽照耀著幾株百年大樹,樹幹全都浸染著華麗的色彩。到了,大樟樹與左二右一的三棵大相思樹鋪天蓋地而來,滿滿地盤據庇祐著山頂;四棵如此粗壯的老樹,宛如孿生兄弟勾肩搭背,在山頂一起生長了兩百多年,真的很不可思議。一股很難形容的肅穆之情油然而生。北風吹襲,粗壯的臂膀在陽光下搖曳,忽明忽暗地變幻著顏色,像在說話般。

樟樹頭前面擺著三只並排的白瓷小酒杯、一簇香頭,隔一步距離是另一只獨立的白瓷小酒杯與另一簇香頭;定睛一瞧,更靠近樹根陰影裡是以三塊大石頭疊成ㄇ字型的小土地公廟。風空老一輩的住民是如此虔敬地供奉著山頂伯公與這四棵至少兩百歲以上的大樹呢!我心中不再只是肅穆,還充滿了感動;想起早上那位不畏行路難常上來拜拜的阿婆,也不禁肅然起敬了。

西斜的太陽正好掛在五步哭山上方,在山頂待了很久,望著對面夕陽西下的稜線、下方開口向北、口袋狀的風空谷地、以及廣大的園區、更遠的新竹市。在這樣急功近利的社會當中,風空傳統聚落與生活型態得以繼續存在,(沒有步上賣田賣地、開發新住宅區的命運,)可說是個奇蹟了!

循來時的小徑下山。離開風空前,從谷底仍見山頂那幾棵老樹,在幽微的光線中為山頭擋去凜冽北風。

並沒有刻意將山頂伯公留到壓軸,可有時就是這樣的機緣巧合,某些事情在某些時空條件之下自然的進展,就如同戲劇進行到最高潮嘎然而止般動人心絃。對於風空幽谷,作為金山面新移民的我們畢竟只是個過客。但我深深地震懾於山頂所見的幕幕景象,沉浸在他們純樸認真的生活態度當中。

後記:

如果照以前的習慣,我們是會去上宇老鞍部看降雪的。寒冷的三月天錯失看降雪的機會,不無遺憾。

那兩天為了追尋冷水坑溪、柯子湖溪、與風空,寒風中跑了很多地方;看到河道嚴重地水泥化,成為大大的、醜陋的排水溝,有時河流被市區道路與建築物整個覆蓋,有時又在靠近城市邊陲的稻田與水塘另一頭露臉。

我們家其實屬於十八尖山餘脈,位在從清交大和園區延伸過來一條支稜末端的小山頭。而在關東路加油站對面小路進去,也找到地圖上標示的柴梳山。

裘裘的採訪結束之後,三個人回家洗好澡,六點鐘不到,就在滿懷興奮與奔波的疲憊中躺平,連晚餐都省了。

Top

 

安全食材正夯

作者:薛麗妮(蝦冰蟹醬負責人)

位於新光三越A11館地下二樓的248農學市集專櫃最近主動找上蝦冰蟹醬要合作魚貨安全食材的通路商愈來愈多,248農學市集自行經營的窗口,今年開春後業績持續平穩的成長,楊儒門所建立的通路太平洋鮮活屋雖尚在試營運中,也有不錯的成績,最為亮眼的則是新光三越A11館地下二樓的248農學市集專櫃,目前已是該樓館業績第一名的專櫃,蝦冰蟹醬的鮮魚貨也同樣沾光。除此之外,隨著口碑的建立,口耳相傳打來公司訂魚貨的消費者也不斷增加中。

四月底看著魚貨逐週成長的報表,讓我下定決心做了幾件事。首先,決定將公司過度加工的休閒食品全部下架,僅留杏仁小魚乾、杏仁櫻花蝦。再者九月忙完今年的飛魚卵季,開始小量的自行加工鯖魚、竹筴魚等東北角魚量多的魚鬆,提供給安全食材的通路商,再慢慢將原本的魚鬆系列下架,逐步走向提供安全食材或自行加工僅添加安全、天然調味料的食品。

剛採下來沒多久的石花菜經多次日曬後完全漂白即可出售

這幾天蝦冰蟹醬新增了幾樣新的海洋食材,天然石花菜食材、鋸齒麒麟菜、蜈蚣藻、活凍鎖管,也會陸續再開發幾樣具東北角地方優勢的食材。東北角的石花菜有鳳尾門、大本、小本這三款為大宗,熟門熟路的人就懂得要買鳳尾門或大本,瓊膠多又不用煮太久,但價格也較貴。更專業的人就會講究在那一區塊採的,曝曬時是否有遇雨,雜質挑的乾不乾淨,都會影響品質、口感。有時顧客會認為同樣是石花菜為何有的很便宜、有的很貴,外行人不懂得如何辦識良莠,所以口碑真的很重要。

採上岸的鋸齒麒麟菜需逐一的剪去雜質逐海草而居的海岸阿美族人,二月至六月間在東北角海岸一帶潛水採海菜,這幾天有一家子人在八斗子海岸採麒麟菜跟蜈蚣菜,男人背氧氣筒採上岸的海菜,就交由女人逐一將雜質修剪,再交貨給蝦冰蟹醬。紅褐色的海菜經公司同事用滾水殺青馬上變成褐色,降溫再真空包裝冷凍起來,解凍後可以直接拿來涼拌或炒蛋、煮魚湯。上岸的海菜都是天然安全食材,但在殺青過程有的人為了增重、增加色澤或在常溫可以耐放,會添加化學物品,所以真空冷凍是最好的保存食物方法,當然消費者不要「以貌取人」也很重要。

賣給蝦冰蟹醬的鋸齒麒麟菜經蝦冰蟹醬殺青過的鋸齒麒麟菜

追求「健康生活」已是普世價值,「病從口入」更是舉世的基本常識,提供海洋的安全食材應是蝦冰蟹醬永續經營的核心價值與競爭力。

Top

 

【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失控:浪費所帶來的環境災害(二)

作者:特拉姆.史都華;譯者:李靜怡

平心而論,坐擁高品質可耕地、溫室和特殊器材的番茄農,不太可能改變專精作物(雖然他們時而考慮改種其他蔬果)。然而,馬鈴薯農的確時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如果消費者減少食物浪費,以致馬鈴薯需求下降,他們很可能改種其他作物。英國以及其他地區的馬鈴薯農地都相當適合種植小麥,許多地區時常輪種這兩種作物。每一年,農民都會仔細推敲需求與利潤,決定今年的種植物。

例如,2008年,部分英國和各地農民預測全球小麥需求上揚,因此擴張生產,將資源與心力投注在小麥上。如此大規模生產讓2009年小麥價格下滑,卻也讓貧困國家人民得到些好處。我並無意鼓吹普遍種植小麥而捨棄馬鈴薯;也並非推崇大量種植穀類並進行食物救濟;種植小麥並非土地終極並且單一的使用方式。可以將土地拿來種植穀類或其他食物以回復地力,種植生質燃料作物,甚至現代農業亦可以選擇減少過量使用能源以降低對燃料的依賴,復育棲息地生物群現況。種植小麥僅只是眾多有利選項之一,遠勝過種植無人聞問的食物垃圾。

如果將英國家庭馬鈴薯浪費量的一半─亦即35.85萬噸(不含果皮等不可食部位)的馬鈴薯耕地釋放出來,那意味著有5400公頃的優質可耕地可以改種其他食物。如果將此耕地拿來種植小麥,可以收成36000噸,並解救120萬營養不良的飢民。小麥種植遠比馬鈴薯農業省水、省電,在上述例子中,我們甚至還未計算所節省的750萬噸水,和減少14340噸的二氧化碳氣體排放。下次要把盤子裡的馬鈴薯倒掉,或是不想吃剩下半包的馬鈴薯脆片時,不妨多想一下。

除了以農地使用觀點來檢視食物生產途徑以外,我們還可以用水資源的視角省思。水資源匱乏是全球環境議題中最迫切的一個;許多國家獎勵家用節水設計。但是浪費食物所間接耗費的水資源,遠勝過泡澡、抽水馬桶和洗碗機的用水量。如果全球1/4的購買食物遭到扔棄,這代表農夫從河流、湖泊、地下水井抽取的675萬億公升水都成為無用資源,這個量足以讓90億人每日使用200公升的家庭用水。

故事還沒結束:農場所投入能量總數尚未包含下游供應鏈,像是製造、冷藏、運輸、貯存和烹飪過程所消耗的另一半能源。有一個說法是,省下1卡路里的食物浪費,就等於省下食物生產週期裡所耗費的7倍能源。

廢棄物與資源行動計畫表示,全英國家庭食物浪費總量的碳里程相當於18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這個數字是以「20%溫室氣體排放來自食物製造與食用」為前提計算而得。因此,英國食物與飲料製造約1.3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其中有9千萬噸來自家庭。如果家庭購買食物的1/3都遭到丟棄,所丟棄食物中約61%為非必要性浪費,那意味著17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來自家庭非必要性食物浪費。除了食物製造與烹煮階段的碳排放以外,食物遭掩埋後排放的氣體亦須計算在內。分解過程由於缺氧造成厭氧狀態所排放出的甲烷氣體,據英國政府換算相當於2百萬噸的二氧化碳。容我再次提醒,家庭廢棄食物中有61%為非必要性垃圾,所以我們可以估計家庭整體食物垃圾總量約等同於18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這好比580萬輛汽車的排放,或是行駛在英國道路上的21%大小車輛的排放氣體。

然而,廢棄物與資源行動計畫的馬克.巴賽(Mark Barthel)承認,這個數字過於保守。首先,它並未包含可以避免的食物浪費項目,像是麵包皮。再者,我們有充足理由相信,食物製造與準備過程中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遠比20%更多。研究各項食品所排放溫室氣體的計畫都還在創始階段,但是歐盟內25個會員國(最近擴張到27國)皆使用產品環境影響(Environmental Impact of Products)計畫的碳里程計算方式。不管是產品環境影響單位,或是廢棄物與資源行動計畫所使用的方式,都將海外與進口食品計算在內,以英國食品總價為例,約有51%的食品來自海外進口。

不過歐盟也對工業度較低的會員國進行研究,食物工業所製造溫室氣體在該類型國家中比重較高,因為缺乏其他巨量排放氣體的工業。產品環境影響單位認為30%的溫室氣體來自食物製造與烹飪。如果將各類型外食餐廳計算在內,約有41%溫室氣體來自食物。依據英國廢棄物與資源行動計畫和美國農業部估計數值,約1/4購買食物從未被食用,那代表這些國家製造、運輸、貯存、準備那些根本不會吃下肚的垃圾,產生了總排放量10%的溫室氣體。

即便如此,我還是認為此估計方式少了點什麼。歐盟產品環境影響單位未將食品工業的土地使用計算在內,像是焚毀大片亞馬遜森林所製造的溫室氣體。此類氣體排放難以追究,通常都被研究計畫排除在外。亞伯丁大學(Aberdeen University)研究團隊嘗試將此類型排放量計算在內,並估計全球人為溫室氣體排放中,約17%到32%來自食物製造與消費,包括製造、冷藏、烹煮,在英國,飲食一事占據全國整體排放量10%。而最新數據認為,人為溫室氣體排放中,約有26%到50%來自食物。

另一項研究將土地使用所製造氣體排放計算在內,並得到驚人結果。2006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發表肉類與奶類工業對環境危害報告書「家畜暗影」(Livestock’s Long Shadow)。報告書中認為家禽畜養工業就占全球人為溫室氣體排放18%,而糧食產業總排放量被過分低估。肉類與奶製品工業製造了高比例的溫室氣體,卻提供低比例的熱量價值(低於全球食物熱量總值20%),而被大分量食用的蔬菜、水果,相比之下則排放較少污染氣體。(下週續,2/3)

相關:【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當你我失去餵飽自己的能力

【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失控:浪費所帶來的環境災害(一)

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
Waste: Uncovering the Global Food Scandal

作者:Tristram Stuart
譯者:李靜怡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04月05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731983

※不適用CC授權條款,請勿任意轉載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副刊責任編輯、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