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6.18







近期活動

2012年 菸樓迷路.百鬼夜行:徵求【百鬼夜行】創意踩街比賽(7/30截止)
台江國家公園招募第二期保育(6/20截止)
2012「珍愛藻礁健行活動」
【植物燈】7/3最新LED植物生長燈技術動向與實務經驗(6/29截止)
作伙溪州割「水」稻 護田水,顧腹肚
基隆地區秀明自然農法一階課程:做聰明的消費者&花盆種菜 (6/20截止)
6/24【2012民間國是論壇】唱土地的歌 音樂分享會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台灣濕地網 2012志工寫手大募集(持續招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灣寶西瓜節11年 走在希望的路上

 

 

而少了抗爭的激情,今年苗栗後龍灣寶西瓜節也終於能回到平靜與祥和,那是一代又一代灣寶人熟悉的氣味。自救會會長陳幸雄一邊切著西瓜,一邊開心地說:「今年種植情況非常好,家留下來了,到哪裡都笑哈哈」。

灣寶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洪箱今天難得穿上了鞋,而且還是紅色的鞋,實在太顯眼,被每個人都問過一輪後,終於還是把鞋給脫了,赤腳緊緊踩在土地上。上了台還是那句話:「我們原本都不相識,因為這塊土地才得以相識,灣寶里真有福氣,有這麼多人來支持,千言萬語只有一句:感謝。」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灣寶西瓜慶重生 期待六月收成時

返穀青年 親手種下一顆灣寶的西瓜

深耕希望——抗爭後的灣寶生活

後龍科技園區選址不宜 行政院駁回苗縣府訴願

我們的島∣給明天的警示

採訪:張岱屏、林燕如;撰稿:張岱屏;攝影:陳忠峰、劉啟稜;剪輯:陳忠峰

過去桃園先民為了開墾灌溉,建立了綿密的埤圳網路,也因此被稱為萬埤之鄉,但是隨著都市發展,埤塘被一一填平成為建築用地。根據縣府統計,桃園的埤塘還有2800多口,其中800多口屬於農田水利會,2000口屬於私人所有,假如善加利用,可以發揮極大的滯洪功能。現在卻因為疏於管理,無法發揮滯洪作用。

當高雄台北等縣市到處在尋找滯洪空間,桃園其實有很好的先天環境,因為埤塘與水圳原本就是最好的洪水疏散網絡。但在縣府與水利會各行其是的狀況下,埤塘資源沒有被妥善運用。

精采內文

【拒絕遺忘─台灣油症受害33年】油症事件女性受害者 健康狀態調查報告(上)

作者:佐藤禮子(油症受害者支援中心代表)

應該有不少讀者知道Karemi油症事件。35年前的1968年,以西日本為中心,居民食用了由 Karemi 倉庫(公司名)所製造販賣,卻遭多氯聯苯(PCB)污染的米糠油,出現嚴重的皮膚症 狀,造成高達14,000 人受害的食物中毒事件,而販售確切期間也沒有確定。受害者的慘況接 連在新聞中大量報導,繼水俁病的法律審判後,也成為一宗很重大的訴訟案件。其中只有1,900人,以皮膚症狀為基準,而被認定為受害者,而其餘那些受害者便等同被遺棄,也不再有後續的健康檢查或追蹤調查,即使至今,也被擱置在一旁。

在這事件發生之前,在日本北九州也發生 幾百萬隻雞因為吃了有毒飼料(為毒油的殘渣 所製)而集體暴斃死亡的事件,但沒有充分的 調查,所以同樣的原因又接著讓許多人受害。總共被認定為患者接近 1,900人,其中 1,300人 相繼對國家及企業提起告訴。其中有約 830人 以「農水省因應對策的疏失」提出訴訟,在二審判決時勝訴,由國家付了27億日圓的暫付賠 償金。然而,「終審敗訴」的流言開始流傳,原告團於是在最高審判時撤銷告訴,國家也提 出同意書,訴訟遂告終了。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在Rio+20正式的會議中,仍未出現令人振奮的好消息,但巴西史上最受歡迎的環境部長席爾瓦的民間開講大受歡迎,她提點關於到底我們想要什麼樣的未來,到底要怎麼轉型到可持續的未來?重點不是在「怎麼做」,而是在「怎麼想」。讓我們看看在南台灣一群很有想法的年輕人,成功大學政治系學生曾友嶸在網路上發起「我是人、我反核、反核在台南」活動,16日約有7、80人到場參加,排出人字型,而日前在美麗灣重環評會議上表達立場卻遭警方架離現場的航太系學生李品涵也在校園發起終止開發台東美麗灣活動,參加的年輕族群與民眾拉起抗議布條並高舉「中指」,以表達「終止」美麗灣BOT案。這些大學生的主張,希望主政者能聽到。但目前馬總統急著要求黨籍立委設法加開臨時會通過政院版「食品衛生管理法」,民間團體提出歐盟科學報告「現有科學證據不足以訂出最大殘留容許量」,證明萊克多巴胺劑安全性仍有疑慮。馬總統此舉是否以犧牲人民健康、增加無謂的動物痛苦,去換一個虛渺的經貿協議?

有放生和尚之稱的海濤法師,他的信眾近日在宜蘭放生來路不明的眼鏡蛇,引起社會關注。上週林務局人員,前往與海濤會晤,關切他們的宗教放生行為,並說明野生動物保育法與生態保育的立場,海濤法師同意近期將不再放生陸生與淡水生物,但仍堅持放流海水物種。想以這些生物的痛苦來消自己所造的業障,恐怕將是無間的惡性循環。戴勝鳥有著象徵勝利與光芒的華美冠羽,在以色列可是國鳥,但生在金門的族群,卻因為生活習性而被稱為「墓坑鳥」,還在巢裡的寶寶因此遭到感覺不祥的屋主用紅磚堵塞巢穴出入口,而失去了父母的照顧,真教人遺憾。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內惟護祖厝,高雄救歷史:拒絕「砍一半」老屋

作者:Munch

道路即將貫通內惟李氏祖厝,在長期的搶救行動之後,似乎撼動不了高雄市府的意志,任由一棟充滿歷史光輝的建築,就此消失。

談李氏祖厝,必須瞭解內惟開發歷史,在高雄發展源起的重要性。在高雄尚未被成為港都之際,皆為馬卡道族領域。根據日本學者伊嘉能炬研究,1661年明鄭時期驅逐荷蘭人後,大量引入閩、奧墾民,陸續南下進入高雄地區開墾。

內惟,一個高雄開發的原初。

精采內文

 

灣寶西瓜節11年 走在希望的路上

「環境報導」2012年6月18日苗栗訊,朱淑娟報導

龍雲宮正門大廳立起一張張大型紙板,「後龍科技園區抗爭史」大字下的圖片中一張張怒吼的臉龐、哭紅的雙眼,那是這片土地曾經走過的血淚斑斑。

看的人不多,安靜的大廰不時傳來廣場熱鬧細碎的聲音,人潮不是在廣場吃著才剛採收的香甜西瓜,就是在畫家波哥家彩繪陶杯,不然就是擠到後院聽歌手吳志寧唱「全心全意愛你」。社區媽媽正在蒸油飯,空氣中透著麻油的香氣。

2011年4月14日營建署區委會駁回苗栗縣政府「後龍科技園區開發案」,灣寶農民抗爭三年,千辛萬苦終於留住自己的家。當征戰已成往事,那曾經怒吼的臉、哭紅的眼也化作一張張圖片,跟著灣寶的過往如今都已成往事。

而少了抗爭的激情,今年苗栗後龍灣寶西瓜節也終於能回到平靜與祥和,那是一代又一代灣寶人熟悉的氣味。自救會會長陳幸雄一邊切著西瓜,一邊開心地說:「今年種植情況非常好,家留下來了,到哪裡都笑哈哈」。

灣寶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洪箱今天難得穿上了鞋,而且還是紅色的鞋,實在太顯眼,被每個人都問過一輪後,終於還是把鞋給脫了,赤腳緊緊踩在土地上。上了台還是那句話:「我們原本都不相識,因為這塊土地才得以相識,灣寶里真有福氣,有這麼多人來支持,千言萬語只有一句:感謝。」

氣候不穩定,午後一場大雨消散不少熱氣,波哥帶著眾人巡走田園,剛採收完的西瓜田上還錯散一些留做肥料的西瓜。稻子已彎了腰,田裡出現小白鷺的身影,人太多,水鳥都躲起來。波哥說,在灣寶記錄到的鳥類就有90多種。

他還說:鳥對農夫比較友善,看到拿相機的、都市來的就會躲起來。眾人不信,他說:「鳥真的會看人啦」。「那你可以裝成農夫啊」,「沒辦法啦,就是不像…。」

後龍靠海,風大,農作的病虫害比較少,因此這裏的作物用的農藥也比較少。波哥自己種的稻就完全不用農藥,雖然相較之下每分地會少收200到400台斤,但有機稻米價格高一點,民眾又吃的放心,還是划算。

灣寶10年前參與文建會社區營造,當時主婦聯盟來到這裏做陪伴社區,從那時起灣寶西瓜改有機種植,透過主婦聯盟的行銷網絡銷往各地。灣寶西瓜節經過10年,原本今年想隨著抗爭落幕而停止舉辦,主婦聯盟20周年慶於是決定選在灣寶舉行,也促成了第11周年的灣寶西瓜節。

走在田間,灣寶的優良農地卻有許多正在休耕中,相當可惜。波哥說,有補助的區域,休耕的田就比較多,這是政策導引的結果,而如今政府的糧食自給政策已經不同了,休耕補貼的政策也應該要有所修正。讓台灣僅存的優良農田都能保留下來,留下來的田都能好好種植,一代傳一代。

然而在政府改變之前,灣寶農民已先動了起來,一群農民組成「灣寶農學園」,希望在民眾的支持購買下能承租更多休耕農地種稻、種地瓜。過往的征戰已結束,另一場征戰卻才正要開始,灣寶人要以實際行動去見證灣寶是寶地。

本文轉載自「環境報導

Top

 

我們的島∣給明天的警示

採訪:張岱屏、林燕如;撰稿:張岱屏;攝影:陳忠峰、劉啟稜;剪輯:陳忠峰

它曾經被稱為萬埤之鄉。一場豪雨,萬埤之鄉成了水鄉澤國。淹水,只是給城市未來一個小小的警示嗎?

桃園縣中壢市中原大學旁的商店街,泡水的運動衣、休閒鞋,一箱箱被拿出來大特賣,學生開心搶購,老闆的無奈全寫在臉上。中原商圈後面的住家水淹更深,普仁里、普忠里幾乎全淹,受災將近1000戶,災情比11年前納莉颱風還慘重。

桃園屬於台地地形,相較於台灣其他縣市,比較不容易受水患侵襲,但是611的一場豪雨,卻讓桃園成了全台灣受災最嚴重的縣市,淹水面積高達900公頃。包括桃園市、中壢市的市區,南崁、蘆竹、大園等地,一百多處淹水,龜山工業區上百家工廠泡水,損失超過兩億。

桃園縣政府水務局長李戎威表示,桃園的防洪設施,根據的是50年的防洪標準,但這次降雨已經超過100年的降雨頻率,區域排水無法負荷加上堤防破堤,是造成淹水最主要的因素。但學者認為,這樣的設計標準低估氣候變遷的衝擊,應該被重新檢討。

除了防洪標準不夠,水路阻塞也是重要原因。中原大學旁有一塊埤塘,因為長期被人佔用養魚,這次完全沒有發揮吸納洪水的功能。普忠里里長許志煒表示,如果埤塘可以發揮滯洪功能,就算時雨量有50毫米,都還不至於淹水。受災居民群情激憤,要求縣政府與農田水利會負起責任。像中壢市普忠里這樣,埤塘長久被佔用水路無法宣洩的狀況,在桃園其實很普遍。

過去桃園先民為了開墾灌溉,建立了綿密的埤圳網路,也因此被稱為萬埤之鄉,但是隨著都市發展,埤塘被一一填平成為建築用地。根據縣府統計,桃園的埤塘還有2800多口,其中800多口屬於農田水利會,2000口屬於私人所有,假如善加利用,可以發揮極大的滯洪功能。現在卻因為疏於管理,無法發揮滯洪作用。

當高雄台北等縣市到處在尋找滯洪空間,桃園其實有很好的先天環境,因為埤塘與水圳原本就是最好的洪水疏散網絡。但在縣府與水利會各行其是的狀況下,埤塘資源沒有被妥善運用。

近年來桃園都會區不斷開發,主要河道旁建滿了新大樓,這些大樓只能依靠堤防保護。但堤防真的可靠嗎?611豪雨造成桃園53處破堤或潰堤,整治經費估計高達100億元。令人憂心的是,未來還有許多大型開發案,包括桃園航空城,正大規模縮減原本可透水的空間。

除了桃園縣,新北市的三峽、土城等地,也面臨近十年來最大的水患。土城彈藥庫曾經是土城重要的滯洪區,居民表示這幾年違章工廠進駐,淹水狀況也日益嚴重。居民擔心,土城彈藥庫未來如果開發為司法園區,土城附近的淹水狀況可能會更加惡化。

另外這次三峽的北大特區,也出現陸上行舟的景象。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指出,三峽位處大漢溪與三峽溪的匯流處,從自然環境來看,本來就是一個容易淹水的河川沖積地帶,但是這幾年新住宅卻不斷擴張,遠遠超過環境所能負荷。對許多人來說,密集的高樓象徵進步,但廖本全把這稱之為醜陋的地景。面對快速的氣候變遷,都市計畫的思維卻並沒有改變,一步步將城市推入災害的循環中。

當城市不斷追求成長、擴張版圖,我們面對氣候災害的風險與日俱增,我們的防災能力卻更加脆弱。停下腳步,重新檢討與水共生的城市策略,才不枉費老天爺提出的示警。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拒絕遺忘─台灣油症受害33年】油症事件女性受害者 健康狀態調查報告(上)

作者:佐藤禮子(油症受害者支援中心代表)

應該有不少讀者知道Karemi油症事件。35年前的1968年,以西日本為中心,居民食用了由 Karemi 倉庫(公司名)所製造販賣,卻遭多氯聯苯(PCB)污染的米糠油,出現嚴重的皮膚症 狀,造成高達14,000 人受害的食物中毒事件,而販售確切期間也沒有確定。受害者的慘況接 連在新聞中大量報導,繼水俁病的法律審判後,也成為一宗很重大的訴訟案件。其中只有1,900人,以皮膚症狀為基準,而被認定為受害者,而其餘那些受害者便等同被遺棄,也不再有後續的健康檢查或追蹤調查,即使至今,也被擱置在一旁。

在這事件發生之前,在日本北九州也發生 幾百萬隻雞因為吃了有毒飼料(為毒油的殘渣 所製)而集體暴斃死亡的事件,但沒有充分的 調查,所以同樣的原因又接著讓許多人受害。總共被認定為患者接近 1,900人,其中 1,300人 相繼對國家及企業提起告訴。其中有約 830人 以「農水省因應對策的疏失」提出訴訟,在二審判決時勝訴,由國家付了27億日圓的暫付賠 償金。然而,「終審敗訴」的流言開始流傳,原告團於是在最高審判時撤銷告訴,國家也提 出同意書,訴訟遂告終了。

「國家會考慮受害者的情形,不會提出無理 的要求,債務會自然消失(編註:即不會要求退回暫付賠償金)。」是一部分律師的解釋,受害者也一直信以為真。然而,在1996年,農水省請求退回暫付賠償金,此請求的時效為十年,當時並未失效。而受害者為了治病,失去工作或打官司所需要的錢全部沒有(賠償金一個人300萬日幣)。昭和62年(約1987 年)上訴撤銷後,受害者與律師團之間的信賴關係也破裂。儘管世人已經漸漸遺忘過去的米糠油中毒事件,但受害者至今仍絕望而無言的在悲慘的日子中。(明日續,1/3)

2012年5月7日美牛瘦肉精零檢出版本法案於立院初審驚險闖關、進入黨團協商候院會三讀通過。而值此亟需國人關注後續動態之時,近兩千多名油症受害存活者的健康正深受33年前的食品公害所苦,特刊出油症系列報導,提醒國人食品安全不容妥協,也呼籲政府落實油症受害者追蹤照護。

台灣油症受害者支持協會邀請讀者們一同關注:surviving1979.blogspot.com

Top

 
 

巴西史上最受歡迎環境部長:轉型重點在「想法」

本報2012年6月18日巴西里約訊,莫聞報導

席爾瓦(Marina Silva),符合cc授權,作者 Talita Oliveira現年54歲的席爾瓦(Marina Silva),可說是巴西史上最受歡迎的環境部長,也是環境領域傳奇人物之一。現在全世界都聚集在里約參與Rio+20永續發展盛會,席爾瓦身為主辦國的知名環保人士,自是各單位競相邀約的熱門演說者。記者今天在此地一所天主教大學(Pontifícia Universidade Católica,PUC)聆聽其演說,親眼見證席爾瓦在環境領域的魅力,其獲得的掌聲、會後受聽者包圍的程度,其他講者只能望其項背。

參與Rio+20的每個人,都圍繞者「我們希望的未來」(the future we want)主題,談論到底我們想要什麼樣的未來,到底要怎麼轉型到可持續的未來?眾人提出的做法百百種,席爾瓦認為,重點不是在「怎麼做」,而是在「怎麼想」(It’s not about way of doing things, it’s about way to think,同步口譯自葡語)。

她表示,現在是非常特別的時刻,不只經濟崩盤、環境與社會也出現危機,面對如此關鍵的文明崩壞臨界點,每個人都要動起來思考,不管是什麼意識形態與政治立場,都要去想想到底何以如此,到底該怎麼辦?這是每一個人的「家庭作業」。她說,這種文明的危機,科學家早已發出許多警訊,政客卻長期漠視,因此不要依賴政治會幫你解決問題;特別是,我們已花了太多費用來拯救金融危機,卻只願意付少許的錢來拯救環境危機。

亞馬遜印地安人抗議美山水壩達23年(Amazon Watch提供)

席爾瓦認為巴西的當務之急是,改變化石燃料經濟、去除貧窮、並保護雨林,不要再用水力發電的名義來開發雨林與河流──席爾瓦雖然沒有在演說中明確點名是哪一項水力發電計畫,但事實上在不久之前,她才聲援了反對美山水壩(Bello Monte)反了23年之久的亞馬遜原住民,這項180億美元的水電計畫被巴西政府歸為「清潔能源」之一,但卻會截走亞馬遜河支流星谷辛河(Xingu River)8成的河水,造成數萬印地安人流離失所。水庫淹沒範圍達600多平方公里,與三峽大壩相當。

席爾瓦也指出,科學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像巴西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不需要去期待已發展國家所謂的「技術轉移」,巴西自身已擁有非常優秀的科學人才,只要科學界能更為密切的整合與合作,加上巴西本身的優勢,一定有機會扮演永續轉型的領導角色。

席爾瓦可說是南半球最受矚目的傳奇人物之一,她出身橡膠工人家庭,自小在亞馬遜雨林長大,以採集橡膠、打獵和捕魚維生。16歲為了求醫治療疾病而搬到城市中。雖然原本並不識字,但在城市中靠著勤學苦讀很快取得大學學位,並成為Acre橡膠工人運動的領導者,儘管其前一任領導人因為推動在雨林設保留區,阻擋商人採伐商機遭到暗殺身亡,席爾瓦仍不改其志。

2003年,席爾瓦受魯拉總統之邀擔任聯邦環境部長,2008年因非法伐木稽查受武裝抵抗、加上同黨扯後腿,憤而辭職下台。2010年,他代表巴西綠黨參選總統,未果,但仍持續推動環境運動,一生獲獎無數。

Top

 

成大生反核 網路揪團 校園排人字型

摘錄自2012年6月17日自由時報台南報導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系四年級學生曾友嶸在網路上發起「我是人、我反核、反核在台南」活動,16日約有7、80人到場參加,在成大校園排出人字型並大喊「我是人、我反核」口號,要求馬政府傾聽民眾聲音不要再漠視民意。

發起人曾友嶸說,會發起這樣的活動,是因為馬英九表示目前沒有人對核能持反對意見,他認為政府根本沒有聽到國人聲音、不僅不負責任也不顧民意。

成大航太系學生李品涵16日也在校園發起終止開發台東美麗灣活動,參加的年輕族群與民眾拉起抗議布條並高舉「中指」,以表達「終止」美麗灣BOT案。李品涵說,因之前參加抗議活動表達意見卻被警方架離現場,日前接獲台東警方通知表示她因妨害公務需到案說明。

李品涵認為這整件事情相當荒謬,從反核能、美麗灣BOT案、到文林苑遭強拆事件凸顯出人民權益一直受到侵害,而她只因表達意見並被架離卻還要被告,讓她質疑政府是在保護人民還是財團。

Top

 

萊克多巴胺美牛安全?歐盟報告:萊克多巴胺劑安全性仍有疑慮

「環境報導」2012年6月18日台北訊,朱淑娟報導

馬總統下令立法院國民黨委員本會期結束前表決通過政院版「食品衛生管理法」,直到15日休會前未通過,晚間即決定加開臨時會且勢在必行。

針對馬總統一再強調萊克多巴胺「已經過科學評估,無安全疑慮」的說法,動保團體11日公布歐盟科學報告,則與馬總統的說法完全不同,而是強調「現有科學證據不足以訂出「最大殘留容許量」,萊克多巴胺劑安全性仍有疑慮。

民間團體要求馬總統,不要犧牲人民健康、增加無謂的動物痛苦,去換一個虛渺的經貿協議。

9成美國肉牛被飼養肥育場(feedlot)內,宛如「肉牛城」(cattle cities) 大型肥育場動輒圈養10萬隻以上的牛。(攝影:Eco Storm)

現有人體試驗數據,無法訂出「最大殘留容許量」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等民間團體6月11日舉行記者會,公布歐盟「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動物飼料用產品或物質與添加劑小組」(FEEDAP)於2009年針對萊克多巴胺所做的科學評估報告中文版全文。

台大創傷科醫師許立民說,依歐盟報告,萊克多巴胺的代謝作用,在豬、牛、實驗動物和人類都相似。不是一個直接致癌物、不會導致基因突變,不至於帶給食用者致癌風險。但報告同時也說,現有各種動物實驗的統計檢定力有限,要評估消費者安全,必須以人體試驗的數據為基礎。

但目前唯一可供檢視的「6人試驗」因被質疑缺乏「雙盲」設計而有缺陷。歐盟報告最後做出結論:現有人體試驗的數據,不可以做為計算ADI(每日容許攝取量)的基礎,也無法就此訂出「最大殘留容許量」(MRL)。

(註):評估療效者,例如醫師、接受測試者,例如病人,都在不知是何種藥物做測試的情況下進行研究,此種盲化情況稱為雙盲。

美國肉牛工業密集化飼養、殘忍對待牛隻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另公佈美國肉牛工業密集化飼養、殘忍對待牛隻的真相。執行長朱增宏說,許多民眾以為美國牛生活在綠草如茵、自由自在的飼養環境,但完全不是這樣。9成美國肉牛被飼養在擁擠不堪、單調、汙穢的的肥育場內,大型的肉牛城動輒圈養10萬隻以上的牛。

為了讓牛加速增重,肥育場大量餵食精料,估計98.2%的肥育場使用玉米粒做為精料成分,而以玉米飼養的美牛肉質肥油較多,因此才需要於最後階段在飼料中添加萊克多巴胺,將油脂轉換成瘦肉。

除了精料,肥育場飼料中還會添加蛋白質補充成分,例如黃豆粉。許多肥育場甚至餵食雞糞、牛血作為廉價的替代蛋白質來源。然而牛是嚴格的草食動物,粗料(草料、高纖維)是牛隻維持正常消化功能的重要成分,但美國牛肉工業餵食粗料的比例不到1成,嚴重改變動物的天然習性。

不自然、高耗能、高蛋白的飼料導致牛隻產生脹氣、酸毒症等消化疾病。不自然的環境提高肥育場牛隻罹病率,需使用大量抗生素防止生病。另外為了增加飼料效益、降底成本,長久以來美牛業者使用荷爾蒙生長促進劑。

爭議未釐清 何必急於一時?

另外七月初即將召開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第35屆會議,議程包括萊克多巴胺殘留標準在內。根據該委員會評估風險原則,食品(飼料)添加劑的安全評估是一個以科學為基礎的過程、應基於所有現行科學資料,且應在每一階段清楚考量各種限制、不確定性和假設,並透明記錄。

民間團體也呼籲馬政府及國民黨立委,不必急於一時表態,等瘦肉精的國際科學評估出爐後,再討論台灣應該如何因應不遲。

本文轉載自「環境報導

Top

 

林務局就宗教放生與海濤「鬥法」

摘錄自2012年6月15日蕃薯藤報導

有放生和尚之稱的海濤法師,他的信眾近日在宜蘭放生來路不明的眼鏡蛇,引起社會極大關注。6/14日林務局與野生動物保育業務之相關承辦人員,前往與海濤法師(及其近百名弟子)會晤商討宗教放生事宜。林務局人員對於海濤多年來的放生行為與近日的放生眼鏡蛇行為十分關切,並說明野生動物保育法與生態保育的立場,希望宗教界人士不要再進行放生活動。然而面對指控,海濤不承認也不否認,且認為放生眼鏡蛇並非他直接授意。

海濤每一個月都至少參與了十場的護生(也就是放生)法會,每一次的放生金額皆十分可觀龐大,且遍布台灣各地、離島、甚至還有國外行程。而這只是他本人的行程,還不包含其信眾自行購買動物到處亂放的部份。根據過去媒體報導,海濤每一次的放生法會都造成野生動物嚴重的死傷與金錢糾紛,但他仍然執迷不悟。

海濤法師向林務局人員講述他所謂的「道理」,甚至拿出所謂的護生手冊告知他的放生規模有多麼龐大。也就是說,林務局以基於保護台灣生態環境與人民財產安全的法令,與被法濤扭曲的佛法,進行大鬥法。海濤甚至指出,他們在全台灣有上千處的「護生園區」,收容各式各樣為了這些信眾的放生需求所獵捕養殖的生物,從蚯蚓到鴕鳥都有。這些園區都沒有專業的管理與設計,一旦遇到天災或人禍,後果就會不堪設想。

經過林務局的溝通與說明,海濤法師同意近期不再放生陸生與淡水生物,但仍堅持放流海水物種。此外,林務局也提出建議,希望宗教放生團體可以參與野生動物救傷與野放的工作,不要再去購買為了放生而捕獵或繁殖的生物。然而實務的問題是:「那有這麼多受傷的野生動物可以提供放生團體貪得無厭的放生需求」?

Top

 

墓坑鳥古宅育雛 屋主嫌不祥拿磚塞巢穴

摘錄自2012年6月16日聯合報金門報導

金門縣金沙鎮后浦頭一處古宅出現戴勝鳥築巢育雛,吸引不少愛鳥人士前往拍照,未料才過幾天,屋主因戴勝鳥又被稱為「墓坑鳥」,以鳥名不吉祥為由,用紅磚堵塞巢穴出入口,致使親鳥被迫棄養。

此事被愛鳥人士在臉書(facebook)披露,金門縣政府與國家公園管理處呼籲民眾,不要任意破壞生物巢穴,必要時將提供移巢的協助。

根據台灣大百科全書記載,戴勝是金門普遍的留鳥,但在台灣地區很罕見;因成鳥常在墳墓裂縫築巢育雛,因此又被稱為「墓坑鳥」,被金門老一輩人士視為不祥之鳥。

但鳥友指出,事實上戴勝更喜愛在破舊屋舍築巢,因民間長久以來的錯誤觀念被汙名化,蒙受不白之冤。

鳥友許進西表示,戴勝頂上的冠羽是勝利與光芒的象徵,還有「功名鳥」的別稱,也是以色列的國鳥,不應該一直背負「不祥之鳥」的原罪,承受無妄之災。

長期觀察戴勝鳥的生態攝影家梁皆得建議,戴勝鳥改稱「祖厝鳥」,凸顯念舊懷古、不忘故居的涵意,讓戴勝鳥轉化為吉祥象徵。

金門縣長李沃士獲悉此事也覺得可惜,他說,金門的觀光公車以Q版戴勝做為吉祥物,卻在以生態觀光著稱的金門,傳出民眾因迷信殘害生靈,相當諷刺。

他呼籲,民眾一旦發現類似情形,可撥打「一九九九」專線,建設局將和國家公園提供移巢協助。

Top

 

論壇∣內惟護祖厝,高雄救歷史:拒絕「砍一半」老屋

作者:Munch

道路即將貫通內惟李氏祖厝,在長期的搶救行動之後,似乎撼動不了高雄市府的意志,任由一棟充滿歷史光輝的建築,就此消失。

談李氏祖厝,必須瞭解內惟開發歷史,在高雄發展源起的重要性。在高雄尚未被成為港都之際,皆為馬卡道族領域。根據日本學者伊嘉能炬研究,1661年明鄭時期驅逐荷蘭人後,大量引入閩、奧墾民,陸續南下進入高雄地區開墾。

內惟,一個高雄開發的原初。

最早,明鄭時期軍屯左營,墾戶進入鼓山,以散居模式,前進打鼓山下的內惟濕地,在濕地、埤塘形成的廣大草漯地,墾殖開闢農地。當地最早泛稱龍水渡,明鄭末期已有大竹里地名,直到1764年清代開鑿內圍陂,內圍埤的名稱,才成為現今內惟的來由。

在內惟墾戶中,李氏墾戶是大家族,現今內惟李氏祖厝建於1916年,有著祭祀太陽公的特殊信仰。但是,民間一說太陽星君聖誕定為3月19日,其實是為悼祭明末崇禎皇帝煤山自縊,為逃避清室耳目,托辭祭祀太陽星君,在台南有少數明鄭時期隨軍移墾的居民,至今仍祭祀太陽公,顯現移墾歷史的久遠。

所以,探討漢人進入高雄開發之初,左營、鼓山、旗津成為重要的源起之地。但是,隨著時代變遷,房屋改建、地形改變,在現今土地上能找到舊日歷史,除了城門、堡壘,民居街道已不多見。

但是,最糟是一再的道路開闢,破壞僅存老屋,挖壞許多歷史的紋理。

旗津地區因為後期的開發,以及道路闢建,挖掉許多老屋,現今除了旗后砲堡,已經看不見當初民居的開發歷史。

左營地區原本在左營城外,留有一片店仔頂的老屋區域,曾是左營開發最熱鬧的民居處所,裡面有一道最長的古厝護龍,並且一處被懷疑是宮學(清代孔儒大學)的所在地。卻在2006年。同樣因為一條道路闢建,硬生生拆掉老屋,打通一條三十年前規劃的無尾道路。

現今,店仔頂區域充滿太多「砍一半」老屋,那道最長的古厝護龍,僅剩三分之二,市府還荒謬的以玻璃展示牆壁殘蹟,表達老屋的珍貴歷史。

更諷刺是,將這條破壞歷史的道路,命名為左營歷史步道,讓後世之人走在路上,看著破敗古厝,瞭解一個短視政府破壞歷史的無情。

內惟地區也是相同殘狀,步行內惟聚落,已經看不到太多古厝,殘存下來的也很多是「砍一半」古厝,荒謬的聳立街道。

更諷刺是,號稱於高雄陳中和古宅相較的李氏古宅,也一度面臨開路,差點削掉半邊,又成「砍一半」建築,所幸後來保住,先今留下珍貴歷史。

現今,李氏祖厝面臨開路危機,但是危機不只是李氏祖厝一棟,而是祖厝所在附近建築,幾乎已成為內惟地區,唯一可以看明清開發時代的殘存建築群,歷史意義不只是內惟開發之始,也是鼓山開發之初,更是高雄開發的源起歷史。

以一條早期不顧歷史紋理的規劃巷道,硬生生破壞高雄珍貴殘存的歷史遺跡,以往在忽視台灣的政權下,粗暴以難已追究,現今在講求保護台灣歷史文化下,又如何重蹈覆轍,顯露粗暴的文化思維。

在日本,同樣面臨開發破壞,同樣有老街區狹小擁擠問題,解決消防問題,利用空地下設消防池,兼具滯洪。到現今,日本人已經十分瞭解這些破敗的老屋,就是一個城市的歷史,甚至在改造之後,又是一個新的歷史景點,成為地域再生的動力。

以聞名的北國街道,何嘗不是一度拆老屋,蓋上新建屋營生,但是在地區沒落後,一棟老屋的再造,吸引觀光人潮,竟成當地再生的動力,隨然老屋所剩不多,參雜新建築其中,居民、政府還是一棟棟修,因為他們瞭解那是城市獨特的歷史,也是未來發展的希望。

在高雄,不乏新建高聳的現代建築,樣貌和台北、紐約沒有不同,但是對於歷史記憶,如何在新建築之間,保留僅存老屋,讓後代瞭解一座城市的源起,以及一路顛簸的歷史。

內惟救祖厝,不是搶救一棟老屋,而是搶救高雄即將全面消失的源起故事,讓人記憶、親近一座偉大城市的原初樣貌。

道路已開到祖厝門後,需要更大的動力,守護每一處殘存的台灣珍貴歷史,請關心內惟李氏祖厝的保護行動!

※ 本文轉載自《漂浪.島嶼》部落格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