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eila Mulloy(中外對話實習生)
按:本周,世界各國領導人將齊聚巴西里約熱內盧,參加在那裏召開的2012年地球峰會。自1992年召開首次聯合國環境發展大會距今已經20載,而此次的峰會的目標就是「促使各國政府重新作出政治承諾,確保永續發展」。Leila
Mulloy就峰會應優先探討哪些議題採訪了一些活動人士、學者、商界人士。
「不能再無動於衷,任由其發展下去了」
吉伯•格拉澤(國際科學理事會高級顧問):我對各國的決策者首先要說的是時間不等人。過去20年,我們在永續發展道路上取得的進展非常有限。總的說來,人類對自然環境和氣候的影響更加嚴峻,給環境造成的壓力可以說是到了有可能徹底改變地球系統、將我們置於危險境地的地步。
另外,社會和經濟層面的主要挑戰依然存在。例如,縮小南北(半球)經濟差距、減少貧困等等。此外,到2030年,全球糧食產量還需要提高50%到70%。之後,還需要繼續增長。我們必須在應對這一挑戰的同時確保資源的永續管理。
我要說的第二點就是,我們需要採取完全不同規模的措施。各國領導人必須重新作出承諾,從政治層面推進永續發展,而不是「一切照舊」,還像過去20年一樣地磨磨蹭蹭。我們必須強化各項措施,推進永續發展。我們的生產消費模式需要變得「綠色」,經濟也需要向更「綠色」、更均衡的模式轉變。
第三,科學新知所帶來的(無論是技術還是其他形式的)創新和社會轉型是通往永續發展的必經之路。為了推動知識創新,RIO+20和各國決策者必須對永續發展和國際技術活動相關的科研活動給予支持。RIO+20峰會上,各國決策者應加強科學政策聯繫,充分認識到科學、技術、創新在推動永續發展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在發展科學活動的社會參與方面,RIO+20應該成為一座里程碑。
「到2020年,將海洋總面積的30%闢為海洋保護區」
彼得•雷恩斯(珊瑚礁保護基金會主席):《生物多樣性公約》呼籲到2010年將世界專屬經濟區(某國獨享開發使用海洋資源權利的海域)的10%辟為海洋資源保護區,或MPA。之後,世界保護區大會也呼籲到2012年將海洋資源保護區的面積增加到20%。同時,世界永續發展首腦會議和OSPAR
委員會也達成一致看法,認為應在2012年前建成完善的海洋資源保護區網路。然而,目前,納入MPA範疇的海洋面積剛剛超過1%,而受到有效保護的珊瑚礁還不到6%。
作為地球上最具生物多樣性、最富活力的生態系統,珊瑚礁具有無比重要的地位。它不僅為5億多人直接提供生計和糧食保障,更間接維持著數百萬人的生存。但是,過度捕撈、污染、氣候變化等破壞行為卻使近一半的珊瑚礁被毀或滑向不可逆轉的危險境地。如果不採取措施的話,到2055年,我們永遠失去的珊瑚礁面積將超過90%。到那個時候,人類將面臨著一場全球人道主義災難。
近期,260位全球知名海洋學家發出緊急呼籲,敦促建立數量更多、面積更大的海洋資源保護區,並提出,只有MPA的面積達到30%才能避免造成永久性傷害。里約峰會上,各國決策者必須明確宣佈,到2020年將建成一個生態協調、管理完善、嚴格「禁捕」的海洋資源保護區。保護區內禁止一些打漁行為,並且面積將達到世界海洋面積的30%。在珊瑚礁保護方面,必須借鑒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印度洋查戈斯群島的「超級MPA」的成功經驗。
「停止核能、石油、煤炭等不永續的經濟發展模式」
雍容(綠色和平東亞分部政策與公共事務主任):世界各國首腦齊聚一堂,就「我們想要的未來」進行討論並達成共識。
我們想要的是一個公平、和平、公正、綠色的未來。
公平、綠色的經濟並非遙不可及,但是,必須及早採取行動。提倡永續舉措是關鍵,但是,各國政府必須首先果斷地停止各項不永續的行為。建立在核能、石油、煤炭、遺傳工程、有毒化學物、森林資源和海洋資源過度開採基礎上的經濟是永遠無法實現永續化的,或者說是,永遠無法實現綠色環保。
為了召開RIO+20峰會,2010年5月舉辦了首次籌備委員會會議。自此,為了實現「我們想要的未來」,各國政府已經協商、準備了兩年時間。對於他們所做的努力,我們非常感激。
但是,就在各國談判代表為了本國利益而爭執不休的時候,我們的地球卻不能再等待下去了。
此次會議不能再出現將各項準則簡單地重述一遍、將新的名詞記錄一下這種換湯不換藥的結果了。我們要的是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即便在里約峰會上我們不能就實現能源的清潔化、安全化、2020年前實現零砍伐等問題做出明確的承諾,但是,至少也要確保達成公海生物多樣性協定,並最終提交給聯合國環境署。
「汲取前車之鑒」
克洛•伊卡賓(國際生存組織):世界各國的領導人準備在巴西開會討論永續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認可部落人民的權利。此次會議將永續發展描述為「全球長期發展的指導原則」。但是,只有在部落權利不被忽視、部落人民居住的環境得到有效保護的前提下,這一指導原則才能發揮作用。
20年前各國決策者齊聚里約之後,世事已經發生了太多的變化。重要的是,巴西已經迅速崛起成為世界經濟強國之一。但是,伴隨著這一新的頭銜而來的是責任。巴西有責任推動經濟的永續發展,在不破壞巴西珍稀的環境和自然資源的條件下實現經濟的發展。
20年前,巴西創建了亞諾瑪米保護區,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行動使一個瀕於滅絕的部族延續了下去,並且從法律上承認他們對於土地的所有權。此舉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它不僅賦予了亞諾瑪米人民族自決的權利,支持他們主張世代相傳的權利,而且還保護了他們身處的環境。20年來,亞諾瑪米人基本上是安全的。雖然一些地區的金礦開採依然沒有停止,雖然他們仍然面臨著健康威脅,但是,人們已經深知他們的權利。而他們也建立了自己的組織,積極地保護自身的權益。
RIO+20峰會上,國際生存組織希望決策者能夠從亞諾瑪米保護區汲取重要的經驗,並且能夠關注並幫助巴西的阿瓦族。與亞諾瑪米族一樣,他們的土地雖然受到了保護,但是非法砍伐依然猖獗。他們的人口也在不斷減少,目前只有450人了。
巴西的發展仍在繼續。全世界對於資源的需求也在持續增長。對於決策者而言,重要的是不要忘記各族人民以及他們的土地。從他們身上,我們能夠充分體會什麼才叫永續的生活方式。
「永續發展必須尊重人權」
萊拉•梅塔(英國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挪威生命科學大學國際環境與發展副教授):決策者需要致力於公正、公平的永續發展,在不破壞生態完整性的同時,提高邊緣人口的生活品質。但是,目前還沒有跡象表明,他們正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所謂的「綠色經濟」仍然與經濟發展脫不了鉤,甚至為大型企業打著永續化、以及所謂的糧食、水源、能源共進模式的名號掠取貧困人口的土地、水源、生計的行為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就目前來看,談判似乎並無多大成效,有關人權的一系列承諾也一退再退。例如,一些參與「非正式磋商」的國家就對安全飲用水和衛生設施是一項基本人權的提法非常抵觸。如果不能就這項人權做出承諾,那麼,對於很多目前缺少安全飲用水,並且被剝奪了這項權利的人而言,要想改善他們的境況就會非常困難。除非政治家能夠克服他們的國本位情結,否則,我擔心RIO+20恐怕可能會流於無果,甚至有可能會是最後一次圍繞永續發展召開的全球峰會。
「推廣成功的合作夥伴關係」
安德魯•斯萊特(百事公司英國愛爾蘭分公司外部事務部經理):各國政府應承諾同私營部門等各領域展開合作,在與氣候變化和食品安全目標相一致的前提下,實現到2020年尊重、保護、滿足人民擁有安全飲用水和衛生設施的權力。
只有當我們能夠解決21世紀日趨嚴重的水資源問題時,包括綠色增長在內的任何形式的增長才有可能實現。世界上有近30億人口面臨嚴重的水資源短缺,企業已經備受水資源短缺問題的困擾。分析表明,到2030年,全球水資源供給同預測的需求相比,將面臨40%的缺口。
我們所消耗的水資源中絕大多數用於農業灌溉,占全球總用水量的70%以上,這一比例在發展中國家更是高達90%。食品安全和飲用水安全的缺失已經影響了全世界八億多人口。因此,敦促政府、企業及其它領域採取措施的催化劑已經清清楚楚地擺在我們面前。
RIO+20必須傳遞出清晰、一致、雄心勃勃的資訊以激發變革、推廣成功的合作夥伴關係,例如:由企業與世界銀行組建的2030水資源集團為應對日益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貢獻了許多新的觀點。通過承諾同私營部門等各領域合作,在與氣候變化和食品安全目標相一致的前提下,實現到2020年尊重、保護、滿足人民擁有安全飲用水和衛生設施的權力。
「我們必須為糧食支付『真正的』價格」
安瑪麗•布勞德(未來論壇首席永續發展顧問):我們正在努力找出糧食體系中導致其自身先天不均衡的因素,然後設計出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方案應該可以擴展以進行更廣泛的應用,並且能夠將糧食體系帶到更加永續發展的軌道上。
那麼,我們從中學到了什麼?我們又應該向決策者提出哪些建議呢?
通力合作的時代:參加里約峰會的決策者需要明白將糧食體系推向不永續發展的軌道上所帶來的問題與利益,然後研究他們應該如何同非政府組織及企業合作,研發、實施解決方案。
支持種植戶:糧食體系中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存在著根本的不平衡。很多情況下,價值鏈的動態變化使生產方傾家蕩產,從而極大地影響了他們的生計與發展,並導致糧食供給的短缺。
將人民與糧食緊密相連:數百萬人對糧食在哪里生產、如何生產一無所知,導致人們不願為糧食支付「真正的」價格,或者減少糧食浪費。決策者可以做出更多的努力讓公民參與糧食生產過程,包括支持公民自己種植糧食、幫助公民瞭解糧食的影響、提供更加清晰、明確的糧食標籤等。
瞭解我們的生態系統:我們需要決策者嚴肅地對待破壞生態系統、資源、及其賴以生存的棲息地所帶來的威脅。生態系統的破壞不僅會嚴重地影響我們當前及未來充足的糧食供給能力,它帶給我們的其他好處也將一併失去。
相關文章
「只有公平發展才能成功」 2012年6月15日
RIO+20和中國的綠色未來 2012年6月14日
里約會議:絕非「拯救人類的最後稻草」 2012年6月13日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發表日期2012年6月18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