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7.18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森之地】社區家庭樹-工作假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高美溼地盛名所苦 分區管制考驗市府決心

台灣西部海岸由於港口開發,加上東北季風強大威力,往往夾帶泥沙滯留、淤積而形成獨特的地形。從新竹香山溼地沿著海岸線往南走,位於大甲溪出海口的高美溼地,具備同樣的生物多樣性實力。這幾年更因藝人拍攝MV在溼地火燒鋼琴、民眾在攤地飆四輪傳動車、民間滑翔機掉落,甚至輪船漏油染黑整片雲林莞草,在在都令保育團體憂心不已,卻也使得高美豔名遠播,吸引慕名而來的民眾。

經過幾次人為破壞事件,並因縣市合併,台中市政府農業局決定落實分區管理實踐保育理念。從去年12月即多次舉辦說明會,讓當地團體了解分區管制之必要性, 並獲得初步認同。今年再遞交計畫書經農委會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認可,宣導至今,並將於本週日起開罰。祭出重罰,目的是維護高美溼地。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高美溼地完成分區管理計畫
滙豐高美溼地淨灘 終結垃圾旅行
擁擠的樂園
和尚蟹大軍出動

綠色電報|為環境正義而騎:推廣公平貿易、友善環境的棉製品

作者:曾貞寧、劉恩驛

環境正義基金會(Environmental Justice Foundation)的「小心挑選你的棉製品計畫(Pick Your Cotton Carefully Campaign)」已經邁入第四年,為了使大家對棉製品挑選的重要性有更高的體認,基金會舉辦了偉大的時尚巡禮,但絕不是宣揚時尚流行,而是在兩個代表時尚的象徵城市(倫敦、巴黎)之間,為棉製品的環境正義而騎。

活動註冊費用和贊助費用,包括了整個旅程的各項支出,任何剩餘的活動資金與募集來的資金都將支持環境正義基金會(Environmental Justice Foundation)的非營利性工作,用以結束如烏茲別克一般,使用致命農藥和強迫童工生產棉花的國家。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林子晴

在台中龍井,疑似有毒廢爐渣,害的昔日良田變成毒土,影響稻作遭全部銷毀,農民更憂心的,要是污染範圍擴大,恐怕以後連田都沒得種。在中國的東方大廣壩,原本的生態環境遭到採金船的破壞,水汙染也越來越嚴重,水庫的美景在這裏遭到了嚴重的摧殘。 河川最終流入大海,奈及利亞發生油田漏油事件,殼牌公司遭奈國開罰50億美金,大自然的破壞 ,不是用金錢就可以彌補的,海洋資源因人類大量濫捕濫用,許多鯨豚已瀕臨滅絕,順應國際環保趨勢,南韓將聽從國際捕鯨委員會的建議,終止南韓在朝鮮半島水域的「科研捕鯨」計畫。海洋有非常多的資源,大家除了使用,也可以多多的去了解,有「海上桃花源」美譽的馬祖,現在有相關的生態旅遊,可搭著船看看馬祖的「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來趟馬祖的深度之旅吧!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台電「抓交替」的核廢魔鬼

作者:潘翰聲

台電指稱蘭嶼因為住宅用電免費,造成平均用電量高達本島兩倍過於浪費。台電在蘭嶼的核廢場從去年底租約到期,已經違法佔用超過半年以上,這很顯然是準備重啟續約談判前夕,刻意釋放出來以壓低回饋金的手段。台電應該無條件將低階核廢料撤出蘭嶼,這無關反核與擁核,這是政府終止環境不正義的種族歧視,實踐國際人權公約的重要一步。

既然蘭嶼用電免費是來自於核廢料的「回饋」,那麼只要把核廢料搬出蘭嶼,便不存在於浪費電的問題了。台電怎能因為自己採用免費電價的錯誤機制,反過來責怪受害者。

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線上免費索取:商業周刊、海洋報報(美麗灣專題報導)

主辦單位:地球公民基金會

活動地點: 全台各地咖啡館、民宿、餐廳
美麗灣案波瀾不斷,台東縣府、飯店業者無視法院判決敗訴定讞,強行闖關的動作不斷,同時四處散佈片面訊息,大打文宣戰:胡謅自身合法性,企圖影響大眾對美麗灣案的認知。
 

正確的訊息不該被埋沒,為此,地球公民基金會分別和「商業周刊」、「反反反行動聯盟」合作,提供:商業週刊 No.1259 「台灣海岸浩劫」專題報導、海洋報報 vol.2 「沙灘、海洋、Fudafudak-年度音樂會暨文件展」、杉原沙灘音樂會酷卡。

精采內文

 

高美溼地盛名所苦 分區管制考驗市府決心

本報2012年7月20日台中訊,廖靜蕙報導

高美濕地 廖靜蕙攝影台灣西部海岸由於港口開發,加上東北季風強大威力,往往夾帶泥沙滯留、淤積而形成獨特的地形。從新竹香山溼地沿著海岸線往南走,位於大甲溪出海口的高美溼地,具備同樣的生物多樣性實力。這幾年更因藝人拍攝MV在溼地火燒鋼琴、民眾在攤地飆四輪傳動車、民間滑翔機掉落,甚至輪船漏油染黑整片雲林莞草,在在都令保育團體憂心不已,卻也使得高美豔名遠播,吸引慕名而來的民眾。

充滿歷史記憶的溼地

高美濕地海堤 廖靜蕙攝影高美溼地以其易於親近而聞名,隔著海堤邊的道路就是住家,從清朝年間稱為「高密」,日治時代改稱「高美」,除了設立學校也開闢高美海水浴場;到了1967年不但完成台中港,更興建了一座八角形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物,是台灣唯一外觀呈現紅白相間、平行條紋的燈塔。到了1982年,燈塔停止運作,並將燈器拆除移至台中港燈塔使用,卻仍留下燈塔浪漫的想像,吸引不少新人到此拍攝婚紗。

台中港開始營運後,強烈東北季風夾帶的泥沙受到港灣的阻擋,經過3、40年的累積,自然形成北邊的凹灘。儘管海水浴場終因淤積而停擺,但海水浴場的印象仍深植在居民心中。

20幾年後,昔日的高美海水浴場恢復了豐富的生態資源以及種類繁多的停棲候鳥,重新以濕地生態之名出發的高美,吸引人們關注的眼神。經過學術單位調查、高美地區民眾以及民間保育團體的努力之下,台中縣政府於2004年9月29日正式公告劃設面積約為701.3公頃的「高美野生動物保護區」,2007年再公告為國家重要溼地,高美溼地成為民眾熟知的名詞。

雲林莞草以及它的朋友們

高美濕地雲林莞草 廖靜蕙攝影高美溼地同時擁有泥質及礫石灘地,退潮時透出一大片沙灘,以及河口沼澤地,孕育成豐富又多元的溼地生態,台中市政府農業局林務自然保育科長邱松山表示,這裡同時存在了7種不同棲地型態,包括北半球緯度最南端的草澤溼地。

台灣最大濕地植物族群的雲林莞草也得以在此欣欣向榮。雲林莞草是高美溼地的保護對象,也是北半球分布的最南端。每年7月是雲林莞草最翠綠的時期,根部更是蟹貝類棲息的地方,之後隨著植株老化枯萎,成為腐生質,又成了底棲生物的養分,漁民捕捉的大匣蟹就是躲在雲林莞草的根部,這些蝦蟹貝魚類等底棲物種,又成為秋冬候鳥棲息時的食物,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

高美野動保護區是全台最大面積的台灣特有植物雲林莞草生育地,擁有20多種蟹類、百餘種鳥類及植物,也是瀕絕鳥類黑嘴鷗的度冬棲地,常見的鳥類包括白鷺、小燕鷗、濱鷸等。

700多公頃的溼地呈現豐富的季節變化,隨著四季流轉展現不同的樣貌,也帶來不同的氣候訊息。這幾年來有來越多的紀錄顯示黑面琵鷺造訪高美,黑面琵鷺到訪的隻數是否意味著環境的改變;雲林莞草的消失又透露了什麼樣的氣候訊息。邱松山表示,濕地上的雲林莞草目前約有24-26公頃,生長狀況不錯,市府擬另尋找空地進行小規模復育。此地也將持續生物監測,成為重要的環境前哨站。

邱松山感性的說,在人依存的土地上,若是植物無法生存,人也活不好。高美溼地可說是中部地區是否善待溼地生態的指標,保育高美溼地是歷史責任,也是文明社會的探測計。

分區管制 不得任意進出

高美濕地雲林莞草 廖靜蕙攝影保育高美溼地象徵了文明社會的指標,卻因遊客入淺灘嬉戲,破壞雲林莞草以及溼地生態系,持續的淤沙恐怕也讓灘地走上陸化之途。為了兼顧保育以及當地生態旅遊產業,台中市政府農業局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施行細則》第12條,提出分區管理計畫。

若要依法執行,無論是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或台中市政府公告的「台中縣高美野生動物保護區暨相關規定」,當地非經許可是不准進入的。只是,高美溼地以往都是民眾熟知的海水浴場,再加上幅員廣闊,強制管理大批湧進嬉戲的遊客實在力有未逮。

經過幾次人為破壞事件,並因縣市合併,台中市政府農業局決定落實分區管理實踐保育理念。從去年12月即多次舉辦說明會,讓當地團體了解分區管制之必要性,並獲得初步認同。今年再遞交計畫書經農委會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認可,宣導至今,並將於101年7月22日開罰。祭出重罰,目的是維護高美溼地。

目前市府將高美規劃成3個區,包括核心區、緩衝區以及永續利用區。除了團體申請進入永續利用區進行生態導覽外,將禁止一般民眾進入溼地,核心區以及緩衝區則是連漁民也不得進入。雖說只開放永續利用區,此區卻占總面積80%,公告時間將依據潮汐表制定,遊客進行體驗活動只能利用木棧道進入沙灘地遊憩。

提到分區管制,邱松山說,長久來民眾對於高美溼地的資源不了解,不知道會帶來甚麼好處,一年前提出分區管制倡議時,引起當地居民強力反彈,會議現場更是「桌椅齊飛」。縣市合併後,市長胡志強積極現勘,成立高美小組工作小組,把相關的局處加進來,並且改善道路,陸續修建停車場、旅客中心,副市長徐中雄也親自召集當地5個里長溝通說明,居民有感於保護區與地方建設有關,始能塵埃落定。未來,市府也結合當地幾個協會志工不定期抽查稽核,務必達成保育使命。

3.6億打造體驗館 不進入溼地也能一睹溼地風采

高美溼地之美,連市政府建設局也動起腦筋,計畫在高美溼地旁的高美公68公園內,打造一座號稱「鑽石級綠建築」的體驗館。遊客來此一小時,即可欣賞到高美溼地一年四季、一日晨昏等多種風情之美。

體驗館占地約為360坪,並不在溼地範圍內,總預算為3億6千萬元,由台中市政府建設局規劃興建。目前已完成規劃,鎖定目標為「讓環境當主角、讓生態與建設共生」,預計2014年底即可完工。建設局副局長吳世瑋表示,遊客只要來一趟,即可欣賞到高美溼地千變萬幻的多種風貌。

不過也有批評聲浪指出,到溼地一遊就是鼓勵民眾親近大自然,結果卻仍封鎖在水泥建築中,有違環境教育初衷。在市府決心祭出重罰保育高美溼地之際,體驗館能不能獲得保育功效,仍有待觀察。

※ 本文同步刊登於台灣溼地網

Top

 

綠色電報|為環境正義而騎:推廣公平貿易、友善環境的棉製品

作者:曾貞寧、劉恩驛

環境正義基金會(Environmental Justice Foundation)的「小心挑選你的棉製品計畫(Pick Your Cotton Carefully Campaign)」已經邁入第四年,為了使大家對棉製品挑選的重要性有更高的體認,基金會舉辦了偉大的時尚巡禮,但絕不是宣揚時尚流行,而是在兩個代表時尚的象徵城市(倫敦、巴黎)之間,為棉製品的環境正義而騎。

活動為期五天,參與者將在兩大時尚首都倫敦與巴黎之間,展開300英里(480公里)的冒險,通過英國東南部風景如畫的肯特郡和多佛爾港鄉間,穿越英吉利海峽到法國北部的加萊,再踩踏過巴黎郊區的中世紀市集,在埃菲爾鐵塔抵達終點。

活動註冊費用和贊助費用,包括了整個旅程的各項支出,任何剩餘的活動資金與募集來的資金都將支持環境正義基金會(Environmental Justice Foundation)的非營利性工作,用以結束如烏茲別克一般,使用致命農藥和強迫童工生產棉花的國家。

此外,這活動的參與者將收到一份免費的公平貿易和有機服飾,由Pants to Poverty and Monkee Genes提供。環境正義基金會(Environmental Justice Foundation)的凱瑟琳說:「歡迎個人或團隊加入贊助騎乘的行列,在此一生中經歷這一次,並結交新的朋友!有了您踩踏板的力量,我們可以改變時尚的面貌,讓它更好!」

是不是想不到比這個更好的方法來燃燒卡路里了呢?台灣也很熱愛腳踏車的活動,或許騎腳踏車的同時也能為更多弱勢及環境議題而騎,想必肌耐力馬上因為感動而增強!身在台灣的我們也要更加積極的致力於保護環境和公平正義的行動,衝呀!Green inside環島去!

相關連結:Promote Ethical Cotton by Riding From London to Paris in the “Great Fashion Cycle”

※本文轉載自green inside

Top

 
 

龍井毒稻田 傳疑遭廢爐渣污染

摘錄自2012年7月19日民視報導

日前曾報導過,台中龍井區有農田遭毒物污染,被列入管制區,農民曾懷疑田裡頭出現的不明黑色石塊,疑似污染證據,但市府環保局並未採樣,現在傳出,這些不明物竟然含超量的銅鋅等重金屬物質,疑似有毒廢爐渣,引起農民恐慌!

台中龍井區驚傳稻田污染事件,不只六分地的稻作得全部銷毀,鄰近工廠的疑似有毒物質還流入土壤裡,害的昔日良田變成毒土,農民從田埂隨手撿起黑色石頭,指證歷歷,早在事件爆發後就多次跟市府反應。

今年4月11日,環保局首度來採樣,當時只帶走工廠污泥,證實土壤有毒害,但平面媒體事後委託民間單位化驗,田裡頭這一塊塊看似玄武岩的東西,赫然發現,並非單純的石頭,因為黑色物體上,含有多重重金屬成分,鋅含量每公斤134300毫克,超標220倍,銅含量也超標百倍,鉛含量也高的嚇人。

被懷疑很有可能是廢爐渣,消息一傳出,環保局也很緊張,17日下午,才又緊急派人補採樣化驗,環保局沒排除任何可能,但究竟是不是廢爐渣?化驗報告要等兩個禮拜才出爐,但農民更憂心的,是污染範圍是否擴大,就怕往後連田都沒得種。

 

18艘船瘋狂採金 東方大廣壩水庫生態環境遭摧殘

摘錄自2012年7月19日國際旅遊島商報報導

幾年前,整個東方大廣壩庫區內的水很乾淨,魚也非常多,很多人都喜歡吃水庫裏的魚。可近兩年,這裡的採金船越來越多,在採金水域的水污染也越來越嚴重,水面上零星浮著些小死魚。

泛舟大廣壩水庫至東方市東河鎮保丁老村舊址的南報河上(庫區內),一艘艘採金船隻停靠河面上,船上的機械正對庫區的金礦資源進行掠奪式的狂採,這一帶的水面上非常黃且渾濁,采砂丟棄的大石塊堆成一座座小山。水庫的美景在這裏遭到了嚴重的摧殘。對此,東方市有關部門曾對這些非法採金船下發《責令停止礦產資源違法行為通知書》,可目前依然未改變非法採金的混亂局面。

Top

 

漏油污染 殼牌遭奈國開罰重金

摘錄自2012年7月19日中央社報導

針對殼牌公司(Shell)2011年12月在奈及利亞的彭加油田漏油,造成東非的幾內亞海灣(Gulf of Guinea)海面嚴重污染一事,奈國政府對殼牌公司開罰50億美元。

南非新聞網站報導,殼牌公司油輪漏出的原油超過4萬桶,至少污染10個海灣與附近海域。當奈國於本週稍早做出上述宣布時,石油界巨擘殼牌公司認為奈國政府的重罰沒有建立在有效基礎上,且公司已經在漏油後第一時間,進行搶救工作。

報導引述奈國「國家漏油檢測因應局」(NationalOil Spill Detection and Response Agency,NOSDRA)負責人艾達柏(Peter Idabor)表示,當時連接油輪與油罐車之間的1條管線漏油,究其原因,就是殼牌公司平時疏於管線的保養與維修,才會造成這麼大面積的海洋污染。但是殼牌公司駁斥上述說法,認為海岸線遭到原油污染是許多石油相關企業共同造成的,不應該只是指責殼牌。雙方各執一詞情況下,勢必會讓案子延宕許久。

Top

 

順應國際保育趨勢 南韓放棄「科學研究」捕鯨

摘譯自2012年7月17日ENS南韓,首爾報導;李子昂編譯;蔡麗伶審校

小鬚鯨(照片來源: Wayne Hoggard NOAA/NMFS/SEFSC)據南韓政府高級官員表示,該國已放棄日前宣布要獵捕鯨魚做科學研究的計畫。

在7月初的國際捕鯨委員會(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年會上,南韓所提出的計畫遭到眾多重視鯨豚保育國家如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的反對。

12日,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舉行之東亞高峰會(East Asia Summit)上,南韓外交部長金星煥(Kim Sung-hwan)與澳洲外交部長Bob Carr的會談中傳出了南韓將改變政策的消息。

Kim對澳洲外長表示,南韓將聽從國際捕鯨委員會的建議,終止南韓在朝鮮半島水域的「科研捕鯨」計畫。

7月6日,澳洲大使Sam Gerovich於首爾對總統李明博辦公室轉達了該國強烈反對南韓恢復捕鯨的意見。

7月17日,南韓聯合通訊社(South Korea's Yonhap News Service)引用一名不願透露姓名之高級政府官員的說法,「政府各部會間的討論已得到結論,將放棄在沿海水域捕鯨的計劃。」

國際捕鯨委員會自1986年以來,禁止商業捕鯨行為,企圖讓鯨豚的數量得以回升,許多物種在經過一個世紀的獵捕後,已瀕臨滅絕。

目前,只有日本擁有特別許可證,得以進行可奪取鯨豚性命之「科研」捕鯨。這項行為雖然合乎國際捕鯨公約之條款,但許多國際捕鯨委員會成員國政府仍表示反對。

在這個月的國際捕鯨委員會會議上,南韓代表姜俊錫(Kang Joon-Suk)告訴其他代表,南韓「科研」捕鯨計劃的原因,是為了「正確地了解南韓水域約35種鯨豚的攝食偏好」,以及「鯨豚族群量對漁業資源的影響」。

姜俊錫表示,在70與80年代至捕鯨禁令生效期間,朝鮮半島周圍海域每年約抓獲1000頭小鬚鯨。然而,為了遵守國際捕鯨委員會之決定,長久以來為生計與營養用途之沿海捕鯨傳統於1986年停止。

2004年11月,南韓漁市上的鯨魚肉。(Adam Gaston 攝)姜俊錫指出,一直以來,南韓蔚山的漁民們都在捕鯨,而現在則受到要求要有限量的捕鯨,「鯨豚干擾漁民捕魚活動的情況越來越頻繁,以及應屬於人類的大量魚獲被數量越來越多的小鬚鯨吃掉。」

根據政府的估計,南韓海域的鯨豚每年約吃掉12%漁獲量,約146,000噸。

但是,南韓擬科研獵捕的小鬚鯨屬於鬚鯨,只吃小型的浮游生物、磷蝦和非常小的魚。

韓國漁民所捕撈的鯨豚,主要是被捕撈其他物種的漁網糾纏,而造成混獲(by-catch)。

每年皆在南冰洋鯨豚禁捕區(Southern Ocean Whale Sanctuary)與日本捕鯨船奮戰的鯨豚保育團體海洋守護者協會(Sea Shepherd Conservation Society)表示,全世界混獲的鯨豚數量超過魚網意外捕撈到的數量。

南韓政府最近通過了一個新的法規以保育和管理鯨豚資源,建立透明的制度來分配因擱淺或混獲而產生的鯨魚肉。因此,即使「科研」捕鯨計畫已終止,想吃鯨魚肉南韓民眾仍可以吃到鯨魚肉。

Top

 

馬祖生態之旅 搭船賞燕鷗

摘錄自2012年7月19日旅遊經馬祖報導

民眾若有機會到馬祖去遊玩,千萬別忘了馬祖有「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 。馬管處正舉辦「2012海上看馬祖暨生態賞鷗」,即日至8月31日每周一、三、五上午09:00由南竿的福澳碼頭開航,前往中島等燕鷗保護區欣賞燕鷗之美,沿途可自海上飽覽馬祖當地獨特的生態地貌景觀與往昔的戰地據點風光。

而馬祖列島有四個鄉、五個島,有「海上桃花源」美譽。馬祖更擁有四項世界之最,一有世界最高的媽祖石神像、二是世界密度最高的軍事坑道、三存世界最優雅、完整的閩東聚落、四為世界唯一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的繁殖地。

馬管處處長谷永源表示,去年馬管處所舉辦的生態賞鷗遊程獲得參與民眾高達98%的支持度,今年再推出不同以往的海上看馬祖,讓民眾用不同的角度欣賞這顆遺落在閩江口的珍珠,透過專業解說員的介紹,除了認識燕鷗這群嬌客外還可以就近看到獅嶼、北竿機場及海上孔子像等景點,是專屬夏日限定的行程,千萬別錯過囉!

到馬祖遊玩並欲參與活動的民眾,請於當日上午09:00前往南竿福澳港候船室旅客服務中心櫃檯報到,名額有限,每天一航次,限額45人。每位報名費230元,每位登船遊客並可獲得印刷精美之燕鷗紀念明信片1組12張,內含神話之鳥─黑嘴端風頭燕鷗,可現場繳費報名或致電0836-55661龍福山莊洽詢,相關資訊請參閱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網站http://www.matsu-nsa.gov.tw或馬管處Facebook官方粉絲團「馬祖愛趴GO」查詢。

Top

 

論壇∣台電「抓交替」的核廢魔鬼

作者:潘翰聲

台電指稱蘭嶼因為住宅用電免費,造成平均用電量高達本島兩倍過於浪費。台電在蘭嶼的核廢場從去年底租約到期,已經違法佔用超過半年以上,這很顯然是準備重啟續約談判前夕,刻意釋放出來以壓低回饋金的手段。台電應該無條件將低階核廢料撤出蘭嶼,這無關反核與擁核,這是政府終止環境不正義的種族歧視,實踐國際人權公約的重要一步。

既然蘭嶼用電免費是來自於核廢料的「回饋」,那麼只要把核廢料搬出蘭嶼,便不存在於浪費電的問題了。台電怎能因為自己採用免費電價的錯誤機制,反過來責怪受害者。

台電從1980年用魚罐頭工廠的謊言來興建核廢場,共累積了十萬桶的廢料,被達悟族稱為「惡靈」,原住民堅決要求撤出核廢料,而不要求提高回饋金。達悟族人沒有用過一點一滴核電的好處,卻要承受輻射的永久性傷害,導致癌症比率攀升,這是環境不正義的滅族罪行。而政府對於離島和交通偏鄉沒有永續發展政策,只有核廢或賭場這類用距離阻隔的鄰避設施(NIBY,別在我家後院),只會逼人民把靈魂賣給魔鬼,而不知如何帶來陽光的天使,是政府的羞恥。散布「撤出核廢蘭嶼怎麼過活」的耳語不但不應該,更令人懷疑政府是故意把離島和原住民地區搞到一窮二白,再強迫人民接受沒有人願意接受的東西。

蘭嶼電價免費是離島建設條例所明定,修法刪除應是遷出核廢的配套,更進一步的作法,則是明確訂定核廢料(不論低階或中高階)不得棄置於離島,才能從跟解決台灣本島對諸多離島的壓迫與歧視。

經過1996年的激烈抗爭,已經有16年沒有新核廢桶送往蘭嶼,因此核電廠繼續運轉與否,和蘭嶼核廢場無關。達悟人在今年3月初揭露核廢桶檢整作業現場破落的真相,這導致數年來大量劇毒的輻射物質釋放到環境中,顯然與蘭嶼海岸底泥輻射量高過核三廠排水口有關。而台電帶立委參觀核二廠低階核廢場,卻有控制溫濕度的封閉環境,更令人感到極度強烈的相對剝奪感。蘭嶼的核廢從哪裡來,就回到哪裡去。只要核廢馬上無條件遷出蘭嶼,台電馬上就可以在蘭嶼收電費了。

但政府將核廢料最終儲存場的設置,作為蘭嶼遷出核廢的前提,反而是把受害者當作人質,要脅需有另一個偏鄉願意接受核廢荼毒才肯放手,在澎湖直接將台電看上的核廢場指定為保護區之後,只剩下原住民鄉才會成為替死鬼(最有可能是同屬台東縣的達仁鄉),這個沒有良心的政府,淪落到跟水鬼一樣要「抓交替」,把美麗島嶼變成鬼島實在可悲又可惡。

不敢明說的公開秘密,就是這個低放射性廢料最終儲存場,總有一天會變成高放射性廢料儲存場。同樣的是核一廠和核二廠,更危險的用過燃料棒的高放射性廢料,準備做乾式儲存的「中期」露天儲存場,也會變成「終期」儲存場,本月17日(週二)舉辦的核二廠乾式儲存設施建照聽證會,地方居民強烈表達捍衛環境的立場,逼得新北市政府已經用公文明確拒絕同意建照核發,但中央政府很可能會強渡關山。

整個核電產業鍊的運作,根本是靠謊言所堆積起來的,因為一旦講出真相,將沒有人願意葬送後代子孫的幸福,只為了這一代的一點蠅頭小利。

Top

 

行動參與∣線上免費索取:商業周刊、海洋報報(美麗灣專題報導)

主辦單位:地球公民基金會

海洋報報

活動地點:  全台各地咖啡館、民宿、餐廳
美麗灣案波瀾不斷,台東縣府、飯店業者無視法院判決敗訴定讞,強行闖關的動作不斷,同時四處散佈片面訊息,大打文宣戰:胡謅自身合法性,企圖影響大眾對美麗灣案的認知。

商業週刊、海洋報報

正確的訊息不該被埋沒,為此,地球公民基金會分別和「商業周刊」、「反反反行動聯盟」合作,提供:

500本 商業週刊 No.1259 「台灣海岸浩劫」專題報導(32頁精美圖文)
2000份 海洋報報 vol.2 「沙灘、海洋、Fudafudak-年度音樂會暨文件展」
2000份 杉原沙灘音樂會酷卡(兩種款式各1000份)

我們希望可以放置在公開場合如咖啡館、民宿、餐廳等,可供深度閱讀的地方(限店閱),歡迎商家填表索取,地球公民會有專人和您聯繫。

 線上免費索取「反美麗灣」文宣品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