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9.0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當賞鯨變成驚悚片… 阿根廷要射殺啄傷鯨魚的海鷗

這是本月拍的照片,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海面上的海鷗正在啄鯨魚。(照片轉載自美聯社Daniel Feldman拍攝作品)

阿根廷對保育鯨魚不遺餘力,由於有些海鷗會在鯨魚浮出海面換氣時攻擊鯨魚,導致開放性傷口,當局已提出為期100天的射殺海鷗計畫。環保人士則認為,這個計畫是錯誤資訊產生的結果,由於人類活動產生大量垃圾致使海鷗數量過剩,他們認為人類才是真正的問題根源。

不過雙方都同意,這種從十年前開始出現的異常動物行為,持續到現在,已經成為南露脊鯨在繁殖區時所面臨的真正危害;也讓原本的賞鯨活動,從驚奇體驗變成某種恐怖片場景,令人聯想到希區考克驚悚片《鳥》的真實版。官員表示:「海鷗不僅是攻擊鯨魚,牠們還吃鯨魚,而這種攻擊習性有越來越頻繁的趨勢。」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梅花鹿樂園」過度繁衍  大坵島成殺鹿戰場
為防黃石公園野牛染病毒  美眾議院為捕殺政策爭辯
義國撲殺過度繁殖鹿隻 獵人罷工
阿根廷成立新型海岸公園 保護50萬隻野生動物

我們的島|再見 無核之夏

.

採訪、撰稿:胡慕情;攝影:葉鎮中;剪輯:陳慶鍾

今年5月5日,日本最後一座核電廠停止運轉、進行安全檢查,東京街頭的抗議聲,總算在福島核災過後暫時停歇。但短短不到2個月,民眾再度走上上街。這次他們的憤怒指數,甚至比福島核災過後還高。

「請你也給小孩子選舉權,不要輕易決定我們的未來!」、「不要把垃圾丟給小孩子,垃圾就是輻射!」9歲的山口光,拿著自己彩繪的圖畫,在母親陪同下,站在群眾前,解釋圖像的意義。小小的臉龐,寫滿堅定。因為在她心中,有心愛的奶奶必須守護。

「這是我們第一次上街,而且是女兒要求我帶她來的。」山口光的母親山口惠美子表示,她母親家在福島,「至今那裡還有每小時0.5微西弗的輻射值,是滿高的數值,所以我們一直覺得受到威脅,那種感受不是當事人無法理解,所以我們要站出來反對,團結大家的力量去改變。」

精采內文

法律人談環保|溫室氣體盤查登錄法制比較:登錄真實性確保與違法責任

作者:陳伯翰(執業律師、環保署認證溫室氣體查驗人員)

由於我國溫室氣體盤查登錄係採強制查證,即係期許透過第三方的查驗機構公正地登錄溫室氣體排放的相關數據。然而,查驗機構的公正性不足以確保負有登錄義務的事業必然將正確的組織邊界及營運邊界資料完整地提供予查驗機構,而仍可能基於商業考量,而作出取捨。甚且,不論係事業或是查驗機構,確保登錄資料真實性之方式,乃僅限於刑法第213條及第214條之使公務員登載不實及業務文書登載不實的罪責的威嚇作用。然而,卻欠缺協助及鼓勵事業提出完整資訊的配套措施。

除了以消極地避免欺瞞的刑罰威嚇外,澳國法例亦提供積極的措施以協助及鼓勵控制公司申報的溫室氣體盤查資訊臻至完整:

精采內文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賴品瑀

要溼地還是公路?這個殘忍的二選一,美國的堪薩斯州爭論了20年,直到最近才通過,讓我們看看,他們提出的環境補償計畫有什麼內容。而台灣首座國家自然公園在高雄壽山開幕的一年來,有什麼改變,又有什麼還可以更好的呢?民間舉辦論壇坐下來好好談。

各位關心環境的朋友,一定都曾有自己種點東西的念頭吧?農試所真的引進一種約50公分高的水稻品系,讓民眾利用能蓄水的容器就能在陽台或屋頂菜園等生活環境中,體驗從育苗、插秧、抽穗、結實到收穫,真是自食其力阿!所謂自己動手樂趣無窮,台南市的「藏金閣」多年前就以每個月拍賣再生的傢俱聞名環保界,目前更成了第一個過環境教育場所認證的地方環保機關,在他們的園區有廢棄物回收DIY、廢棄物藝術化、二手書裝扮技巧、廚餘變黃金、再生皂DIY,未來融入低碳、綠能、生態等等課程,相信參觀過的民眾,不會再有「想力行環保就得當個原始人」的極端想法囉。讓人聞之色變的外來種「小花蔓澤蘭」,居然有屬於自己的節日?9月1日是「小花蔓澤蘭」全國防治日,在這天,宜蘭南澳三百位志工加入了對抗它的陣營,清除近200公斤。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石虎和周杰倫

作者:劉克襄

我想起,更早時到山區部落教小朋友,提到石虎剩下不到五百隻的插曲。

當天,我拋出一個問題給他們,如果是你,想要搶救石虎該怎麼辨?

找總統有辦法嗎?他們搖搖頭。

保護動物的團體可以解決嗎?好幾個孩子異口同聲,不可能。

找企業界幫忙好嗎?大家不太懂,不敢回答。

突然間,有位學生衝動地舉手喊道,「我知道找誰最好。」

請他起立發言,結果,大聲地冒出,「周杰倫」。

大家聽到了,都哄堂大笑。但接下來,我請他們從剛剛四種搶救石虎的方法裡,找一個最有可能的答案,結果他們都選周杰倫。

精采內文

 

當賞鯨變成驚悚片… 阿根廷要射殺啄傷鯨魚的海鷗

鳥類經常啄食鯨魚導致開放性傷口 環保人士認為應歸咎人類

本報2012年9月3日綜合外電報導,沈瑞筠編譯,蔡麗伶審校

正在啄鯨魚的海鷗(照片節錄自美聯社Daniel Feldman作品)阿根廷對保育鯨魚不遺餘力,由於有些海鷗會在鯨魚浮出海面換氣時攻擊鯨魚,導致開放性傷口,當局已提出為期100天的射殺海鷗計畫。環保人士則認為,這個計畫是錯誤資訊產生的結果,由於人類活動產生大量垃圾致使海鷗數量過剩,他們認為人類才是真正的問題根源。

不過雙方都同意,這種從十年前開始出現的異常動物行為,持續到現在,已經成為南露脊鯨在繁殖區時所面臨的真正危害。

這種情況越來越多,讓原本的賞鯨活動,從驚奇體驗變成某種恐怖片場景,令人聯想到希區考克驚悚片《鳥》的真實版。

就目前所知,巴塔哥尼亞馬德林港(Puerto Madryn)沿岸的海鷗,會在鯨魚浮出水面時攻擊牠們,造成鯨魚皮膚表面的開放性傷口。而當鯨魚再次浮出水面時,海鷗就會再次襲擊並啄出更深的傷口,用牠們的喙及爪子撕下鯨魚皮及鯨脂。

阿根廷「國立巴塔哥尼亞中心」(National Patagonia Centre)工作人員Marcelo Bertellotti表示:「海鷗不僅是攻擊鯨魚,牠們還吃鯨魚,而這種攻擊習性有越來越頻繁的趨勢。」

「由於海鷗攻擊鯨魚事件持續增加,特別對此區出生幼鯨的攻擊行為,真的讓我們很憂心。」Bertellotti說,海鷗的攻擊也讓鯨魚改變行為模式,從前鯨魚到水面換氣並於下潛前抬升鯨尾,現在鯨魚每一次浮出水面時間僅供換氣。Bertellotti認為,解決之道是用空氣來福槍及獵槍射殺那些攻擊鯨魚的海鷗,並且要回收每一隻被擊落的鳥和彈藥,以免危及其他海洋生物。

丘布特(Chubut)省政府已經批准了Bertellotti提出的「百日鯨魚‧海鷗行動計畫」,官員並於8月28日出面捍衛此項決定。

省長Martin Buzzi在臉書上指出,「我們正準備進行一項試驗性計畫,來試圖停止海鷗對鯨魚造成的危害問題。這項計畫將以最小的干預,保護南露脊鯨的生存,並回應當地觀光業者的投訴。」

賞鯨是丘布特省的大型觀光企業。南露脊鯨自從成為全球性保育物種後,族群量上升至原始族群量的8%。每年7月到12月,數百頭南露脊鯨會到瓦爾德斯半島旁的溫暖海灣產下並養育幼鯨。

從鄰近的船隻近距離觀賞鯨魚是種神奇的體驗。綠色和平拉丁美洲海洋事務專員Milko Schvartzman表示,直到8年前,海鷗攻擊鯨魚還非常罕見。他表示,隨著海鷗數量越來越多、更多海鷗加入攻擊行列,已經演變成鯨魚每浮出水面四次至少會遭受一次攻擊。

現在,觀光客跟著鯨魚一起遭殃,Schvartzman說,「觀賞鯨魚(受攻擊)不再是讓人心曠神怡的活動。」

環保人士認為,唯一有效的降低海鷗族群量的方法是關閉海灣周遭的露天垃圾場、並阻止漁民及海鮮包裝廠將廢料傾倒至水中,以斷絕海鷗食物來源。

Schvartzman表示,環保人士多年來一直遊說丘布特省政府制訂計畫來減少、回收及分類垃圾,但一直受到政客阻撓。

丘布特省的環境部長Eduardo Maza將問題歸咎於歷任政府,並表示該省正致力於永久的解決方案。Maza認為,射殺海鷗「當然是讓人不舒服的考量,但在多年按兵不動後,仍必須做些事情來控制上升的情勢。」他說,「今年底,我們將會設立垃圾分類廠,瓦爾德斯半島保護區內的所有不可回收垃圾將被妥善處置,這將會減少露天垃圾場的垃圾量。」

Schvartzman認為,如果人們不趕緊解決問題,鯨魚將不再造訪該地。

※ 參考資料:英國衛報報導;BBC新聞網有更多海鷗啄食鯨魚的照片。

Top

 

我們的島|再見 無核之夏

採訪、撰稿:胡慕情;攝影:葉鎮中;剪輯:陳慶鍾

週五的東京夜晚。是人們好不容易可以放鬆狂歡的小週末。但今晚的人群沒有往新宿、池袋等鬧區聚集,反而來到了霞關町。霞關町,是日本重要行政機關所在地。愈接近首相官邸,「反對核電」、「停止重啓大飯電廠」的呼喊就愈來愈高昂。群眾的怒氣,在首相官邸對面的人行道上沸騰不已,即便橫越大馬路,依然能感受的到...

今年5月5日,日本最後一座核電廠停止運轉、進行安全檢查,東京街頭的抗議聲,總算在福島核災過後暫時停歇。但短短不到2個月,民眾再度走上上街。這次他們的憤怒指數,甚至比福島核災過後還高。

「請你也給小孩子選舉權,不要輕易決定我們的未來!」、「不要把垃圾丟給小孩子,垃圾就是輻射!」9歲的山口光,拿著自己彩繪的圖畫,在母親陪同下,站在群眾前,解釋圖像的意義。小小的臉龐,寫滿堅定。因為在她心中,有心愛的奶奶必須守護。

「這是我們第一次上街,而且是女兒要求我帶她來的。」山口光的母親山口惠美子表示,她母親家在福島,「至今那裡還有每小時0.5微西弗的輻射值,是滿高的數值,所以我們一直覺得受到威脅,那種感受不是當事人無法理解,所以我們要站出來反對,團結大家的力量去改變。」

山口惠美子希望能改變政府的核電政策,因為福島核電廠所帶來的輻射污染,已經讓132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列為禁區。輻射物質甚至飄進200公里遠的東京,進入居民的食物和飲水。御殿谷教子是電磁波敏感者,311核災發生後,她覺得全身發癢,「大家都說我想太多,但我真的有感覺。所以我反對大飯電廠重啓,因為輻射是沒辦法去除的,除污也只是把污染搬到別的地方,我們真的不能繼續使用核能!」

日本政府在所有核電廠停止運轉後,曾經承諾除非電廠通過安全測試、並且獲得當地居民同意,才會讓核電廠重啓。為了度過即將來臨的夏季,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官藤村修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北海道和日本中部跟西部,尤其是關西電力公司的供電區域,今年夏季會感到非常不便,因此我們必須要執行廣泛的節能措施。」

事實上,節電政策在福島核災過後,已經持續一年多。去年夏天,日本17座核電廠,有八成停止運轉,全日本四處可見強制節電的標語。今年夏天,街上的標語變少了,但車站內不必要的燈光依舊拆除。7月26日晚上,東京新宿車站的溫度,甚至高達31度,但揮汗如雨的通勤民眾,面不改色地拿著扇子搧風。一年來,節電顯然成為日本民眾日常生活的一環。

由於日本的核能發電佔比高達三成,居民原本擔心,停用核電會有缺電危機,但開始實施節電後才發現,有很多電力其實是被浪費掉的。銀座的夜晚,少了燈光,稍顯冷清,但冷清也為日本社會帶來冷靜思考的空間。原子力情報資料室主任伴英幸指出,他們統計過去10年日本的用電量,發現全日本的用電量,持續在下降。加上311災後的節電成果,伴英幸認為,只要提高火力和水力發電,日本有機會走向無核國度。

於是,有一群東京居民,從去年開始,就來到經產省,搭起帳篷靜坐。帳篷村的負責人八木健彥表示,去年9月11日,東京有一場反核遊行,當時經產省的官員承諾,未來不會只由政府決定核能政策,一定會和公民對談、廣納意見。但是他們靜坐了一個多月,政府沒有回應。「去年10月,福島的媽媽也來參與靜坐,所以我們的帳篷,從一個變成三個。」

許多來自日本各地,甚至國外的團體,開始加入聲援,甚至發起絕食活動,一直到今年5月,北海道泊核電廠停機安檢,日本才真正進入無核之國。

由於停機安檢是政府計畫中的政策,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亞太能源研究中心很早就提出因應對策,只要將現有火力發電佔比,從80%,提高到92%,就能度過無核之夏。因此,6月份,日本政府以關西電力公司缺電19%為理由,重啓關西福井縣的大飯核電廠,引發東京民眾的強烈反彈。

發起包圍首相官邸活動的「首都圈反原發連合」筱藤 操表示,「電廠重啓後,原本在核電關閉時運轉的火力電廠就停用了。而且關西許多企業有自家的發電廠,關西電力公司可以購電,所以電力不是真的不足。」

根據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亞太能源研究中心估算,日本今年如果不啓用核電,改採火力發電,煤炭的燃料費,會比2010年高出1,910億日元、石油是18,870億日元、天然氣則是13,960億日元。目前關西電力公司有五成發電都靠核電,虧損金額在去年又高達2,530億日元。伴英幸表示,停用核電,勢必對關西電力公司的財務造成衝擊,使得關西電力公司不斷向首相野田佳彥施壓。

大飯電廠重啓的消息傳出,反核人士痛批,政府根本不重視民意和福島核災的教訓,帶著布條,來到首相官邸前面,要求首相野田佳彥撤回重啓核電廠的命令。「野田首相說,他絕對會為核電重新啟動負起責任。無論如何,人命還是最重要的!」

儘管如此,日本政府最後以大飯電廠已經通過安全檢測,以及當地行政首長同意重啓為理由,在7月1日晚間9點,讓大飯電廠重新運轉。

大飯電廠,位於福井縣大飯町,村莊聚落距離電廠只有車程五分鐘不到的距離。大飯町坐落在若狹本鄉這座半島,居民靠海吃海,以澄澈的海水,孕育出碩大鮮美的生蠔,搭配海天一色的美景,大飯町的家家戶戶,過去幾乎都經營民宿、發展觀光。

遮陽棚下整理生蠔的藤原先生一家人,也經營民宿,不過民宿沒有客人,問他們對重啓大飯電廠有什麼意見?藤原先生表示,自從電廠進駐以後,居民多半都到核電廠工作,所以有九成居民都贊成重啓。

日本政府在福島災後,進行了事故原因調查,官方指出,超乎電廠原先設計的巨大海嘯,是肇災原因。但是日本國會另外委託公正第三方組成的福島事故調查小組,對核災原因的解讀和官方截然不同。調查小組認為,斷層錯動引發地震,才是核災主因。而肇災原因認定,是核電能否重啓的重要判斷基準。

福島事故調查小組委員野田修也表示,這個調查小組是國會委託的獨立機構,委員一致認同,地震對福島核災有莫大影響,政府卻認為全是海嘯的問題。「這是因為,如果地震是致災原因,核電廠就必須重新進行體檢。」

儘管如此,日本政府還是決定採取官方結論,來作為啓用電廠的依據。受到抗議之後,才要求電廠要通過地震的壓力測試。但核電工程師菊地洋一認為,壓力測試根本不可靠。「因為它只根據電腦推算的結果作判斷,配管到底有多少損傷、老化到什麼程度,都不知道。我們要體檢的不是全新的核電廠,不把這些事納入考量,只相信電腦的沙盤推演,根本就是半調子的調查。」

野村修也進一步透露,雖然關西電力公司依照規定,讓大飯電廠進行壓力測試,但並沒有做完全部的體檢流程。「因為除了海嘯設施、壓力測試以外,另外還有高達30項的安檢項目,但政府說,做完全部太花時間了,所以先啓動,其他事情再慢慢補做。」

研究活斷層的專家渡邊滿久,得知消息後膽戰心驚。他指出,大飯電廠周遭布滿斷層,一旦錯動,可能會發生7級以上的地震威力,造成的損害遠比海嘯可怕。

渡邊滿久發現,大飯電廠下,疑似有一道活斷層直接穿越電廠,「雖然上面沒有原子爐,但有三號機緊急取水的設施,是很嚴重的問題。」福島事故,就是因為無法緊急注水、冷卻爐心才釀災,他擔心一旦大飯電廠的斷層錯動,會產生車諾比級的核災。

渡邊滿久進一步指出,全世界只有台灣跟日本會把核電廠蓋在活斷層上。福島災後,他重新調查日本斷層,發現全日本17座核電廠,只有一座玄海核電廠沒有位於斷層帶上。日本政府在福島災後,依舊輕忽斷層威力,讓原本贊同使用核電的他,也出來反對大飯電廠重啓。「如果大飯核電廠可以這樣重啓,那其他電廠是不是也可以比照辦理?」

野村修也補充,調查小組認為,福島核災其實是人禍。「因為東電有很多機會可以針對海嘯或地震的影響,做更多補強對策,但東電都認為不重要、政府也沒有強制命令。」他沉痛呼籲,日本政府應該要好好正視地質學者的聲音,「否則會有下一個人禍!」

7月1日起,來包圍首相官邸參與抗議的人數,一次比一次踴躍,甚至曾經突破20萬人,就連很少上街抗議的上班族,也加入反對行列。

東京居民世沼章良說:「福島的事情根本就沒有解決,政府還要重啓!政府根本不想處理,日本媒體也沒有公正報導,所以我一定要站出來。」

發起包圍首相官邸的團體指出,上班族很少參與抗議,因為會被公司警告,如今上班族也勇敢站出來,是因為民眾對發電的想像,已經和過去不一樣。

筱藤操強調,以經濟為名重啓核電「是活在過去的思想」,在福島核災之後,民眾普遍同意必須「有創造性的去發電」,比如採取再生能源。「我們必須從以前的舊式思維跳出來,才是真的發展方向。」

7月29日,數萬名民眾決定包圍國會、要求政府覺醒。

花川小姐,第三次帶著只有4歲的孩子上街抗議,「因為政府做的事情真的很不對!」花川小姐表示,福島核災讓她看見核電集團的龐大利益,「現在執政黨沒有勢力,就被它們威脅,我們必須徹底改變這個共犯結構。」

福井縣民西村明宏,坐了5個多小時的車才來到東京。他說,大飯當地居民跟核電廠有直接關係,所以他們不便多發言;「但就福井縣來說,民眾調查反對人數很多。大飯電廠底下有破碎帶,若狹中央也有活斷層,有地震的危險性,我們不要重啓!」

遊行隊伍行經地鐵旁,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坐在人行道旁,也喊著反核口號。她是齊田美智子。齊田美智子以前在托兒所服務,擔憂輻射影響孩子,從40年前就開始反核,福島核災後,看到核電工人被輻射暴露,以及核廢料難以處理等問題,讓她更加堅定反核信念。

上田要的雙腳無法行走,還要隨身帶著尿袋。但他要求家人推輪椅帶他上街。雖然講話不清楚、聲音也不夠宏亮,但上田要還是奮力地跟著所有人喊出反核口號。上田要說,福島核災發生當天,他不在家,返家時發現電梯根本不能動,他無處可去。核災後,也聽聞福島的身心障礙者都很恐懼、難以逃難。「所以這不是別人家的事,更是我切身的恐懼感,我一定要出來跟大家站在一起!」

這場遊行,四處可見父母和孩子一同上街。因為從二戰原爆,一直到福島核災,日本都不肯承認輻射對健康的影響。這數十年來難以傾訴的痛苦,長決曉,感受最深。

長決曉的丈夫是福島人,自己則是長崎原爆的被暴者二世。然而,從原爆以來,日本的科學家都宣稱,原爆後的輻射暴露對人體沒有影響,「但事實上,我父親的兄弟姊妹從小就開始生病。我自己小時候也經常生病。」長決曉表示,輻射暴露對健康的影響確實還有爭議,「但糟糕的是,日本的社會氛圍不允許我們被暴二世討論這些事。」如今,她丈夫的朋友和家人都還住在福島,繼續遭受輻射影響,促使她站出來反對。

高喊口號,反核遊行隊伍終於來到首相官邸前。黃昏降臨、黑夜來襲,抗議民眾點燃燭光,繼續高喊口號。每一聲呼喊,都是對寧靜的懇切期盼。然而日本警方,依然強硬阻礙抗議民眾往國會邁進。民眾從福島核災後累積至今的不滿,終於爆發。

原本被警方分隔在馬路兩端人行道旁的民眾,猛力地衝破封鎖線、數萬民眾蜂擁而上,對著國會喊出反對大飯電廠重啓的心聲。一位母親,甚至揹著孩子,進一步突破警察在國會前的第一道封鎖線,只為了讓國會知道,她們的抵抗,不是暴力;政府強硬重啓核電廠,才是暴行。

警方眼看民眾群情激憤,派出更多警力,甚至一度啓動警備車,要往人群的方向開。流血衝突,一觸即發,首都圈反原發連合出面協調,衝突落幕。但換來的,卻是政府缺乏時間表的對談承諾。日本民眾,會這樣就放棄嗎?

遊行後,我們再度來到經產省前的帳篷村,八木健彥強調,這場非武裝的抵抗,還會持續接力,直到政府看見真正的民意。

「七成國民都說要把核電除掉。這已經是主流的民意。但政府還是重啓大飯電廠、甚至說是為了國民生活重啓。然而,至今福島受害者的生活根本沒有好好被照顧,他們難道不是國民嗎?」

這場抵抗,或許因為政府漠視,而帶著無奈。但靜坐民眾高木郁子強調,經過福島核災,日本民眾已經確實瞭解,使用核電,就是啓動一場戰爭。

從二次大戰原子彈爆炸,到福島核災核電廠爆炸,日本堪稱全世界,唯一承受兩次核能失控的國家。廣島原爆至今,有超過28萬人因輻射和原爆而死亡。福島核災,至少讓16萬福島居民遭受輻射暴露。日本廣達132公里的土地成為輻射污染禁區。經濟損失高達1800億美元。

但日本政府重啓大飯電廠的過程,顯然沒有記取60幾年來的沉痛教訓。要迎來真正的和平,日本民眾,恐怕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 節目網站

Top

 

法律人談環保|溫室氣體盤查登錄法制比較:登錄真實性確保與違法責任

作者:陳伯翰(執業律師、環保署認證溫室氣體查驗人員)

抗議全球暖化大遊行 (攝影:陳怡萱)由於我國溫室氣體盤查登錄係採強制查證,即係期許透過第三方的查驗機構公正地登錄溫室氣體排放的相關數據。然而,查驗機構的公正性不足以確保負有登錄義務的事業必然將正確的組織邊界及營運邊界資料完整地提供予查驗機構,而仍可能基於商業考量,而作出取捨。甚且,不論係事業或是查驗機構,確保登錄資料真實性之方式,乃僅限於刑法第213條及第214條之使公務員登載不實及業務文書登載不實的罪責的威嚇作用。然而,卻欠缺協助及鼓勵事業提出完整資訊的配套措施。

除了以消極地避免欺瞞的刑罰威嚇外,澳國法例亦提供積極的措施以協助及鼓勵控制公司申報的溫室氣體盤查資訊臻至完整:

1.命第三人提供資料

澳國國家溫室氣體及能源申報法section 20 (3)在實施盤查的過程中,若有相關資訊係由第三人持有,且控制公司對於該第三人並無資訊請求之權利時,溫室氣體及能源資料辦公室亦得命令第三人提供。若第三人拒為提供,將面臨行政裁罰。

相較之下,我國目前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目前並無相關規定,似可參考公司法第22條規定:「主管機關查核第二十條所定各項書表,或依前條檢查公司業務及財務狀況時,得令公司提出證明文件、單據、表冊及有關資料,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保守秘密,並於收受後十五日內,查閱發還。」作相應增修,將經濟部的資料查閱權限藉由立法而得由溫減法的主管機關來實施。

2.保密義務之規定

澳國以「控制公司」作為申報主體的立法方向,需要對於企業集團的架構及其持有設備有通盤充分的資訊。然而,此項資訊若經外流,則勢必對於企業集團的商業利益造成衝擊,而有進一步的保密需求。準此,澳國國家溫室氣體及能源申報法Section 23中即設置藉由刑罰貫徹其實效的保密條款,也正面地促使企業集團提升將真實資料提供給政府或查驗機構的意願。是舉凡基於其職權而取得依本法申報資訊之人,於法律許可之情形外,提供給第三人,即將面臨有期徒刑兩年的刑責。這項保密條款所適用的對象,並不限於事業或查驗機構而同樣及於公務機關所屬人員。

相較之下,針對前開溫室氣體相關資料之外洩,我國亦有中華民國刑法第317條「依法令或契約有守因業務知悉或持有工商秘密之義務,而無故洩漏之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千元以下罰金。」第318條「公務員或曾任公務員之人,無故洩漏因職務知悉或持有他人之工商秘密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二千元以下罰金。」為規範。然而,前提即為應將控制公司或第三人所持有之溫室氣體盤查相關資料,於溫減法草案中列為應予保密之內容,我國刑法第317條及第318條始能發生其規範效果。

違反盤查登錄措施之責任

(一)我國

1.事業責任

若事業並未依規定進行盤查、登錄,或違背盤查、登錄之範疇、內容、頻率或查證方式之管理規定時,經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通知限期補正,屆期未補正者,負有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的行政責任。[1]若有盤查、登錄義務,明知為不實之事項而盤查、登錄,或於業務上作成之文書為虛偽記載者處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罰鍰[2],並同時將該當刑法第214條使公務員登載公文書不實罪,亦將負有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之刑事責任。

2.自然人責任

在企業經營者的責任上,我國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並未規定,而須回歸行政罰法第15、16條[3]之規定,當董事或代表權人具有故意或重大過失而未盡其防止義務時,與企業負相同責任。惟就其防止義務之內容,仍有待實務加以解釋。

(二)澳國

1.事業責任

就事業之罰鍰部分,將因其所違反之條文而異,而處罰額度最高者係逾期未為申報,為2000個處罰單位(penalty Units)[4]。此外,在該部法律的註解(Explanatory Notes)中亦提及若提供錯誤、誤導資訊或文件予管制機關,亦會面臨澳國刑法第137條的刑責。

2.自然人責任

國家溫室氣體及能源申報法Section 47直接就執行長(chief executive officers,即為我國總經理之職位)的責任進行規範。當(1)事業違反本法應受懲處之條文;且(2)事業經營者明知違法行為之發生或因重大過失或過失而不知;且(3)執行長居於得以影響違法行為的地位;且(4)執行長未能採取合理措施以預防違法行為的發生。

而針對執行長是否未能採取合理措施以預防違法行為的發生,該部法律Section 48(1)則要求法院必須考量到下列因素:(1)事業是否安排定期的專業查驗(regular professional assessments)以確保事業遵循相關規定?(2)事業是否就前揭專業查驗結果的建議作出適當的改善?(3)事業中與本項法令執行相關之職員及與該事業簽訂委託經營契約之事業是否對於本項法所設定的標準有合理的認識?(4)當事業執行長認知到事業已經違反相關規定時,其所採取之動作為何?

評析

(一)我國草案中宜增列確保登錄真實性之配套措施

由於溫室氣體盤查的真實性決定減量目標是否落實,就確保登錄資料真實性之配套措施,我國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目前仍付之闕如,而須回歸刑法的消極嚇阻作用。相較之下,澳國法例則是藉由第三人提供資料義務及保密義務的課予,積極地鼓勵企業將完整的溫室氣體排放資料誠實登錄,亦值我國借鏡。

(二)我國草案中違反登錄義務之責任有欠明確

就違反登錄義務的法律效果上,我國與澳國對於事業雖然皆訴諸行政及行為人的刑事責任,但是揭開法人面紗後的自然人責任上,卻有所差異。由於我國乃係回歸至行政罰法第15、16條,而廣泛地及於董事或代表權人,而澳國立法乃係針對經理人層級中之執行長責任為特別規定。前者雖然就利益歸屬者為規範對象固然有其道理,但是否應由實際執行業務的執行長(總經理)負責,亦值得思考。另就主觀歸責要件的設計上,澳國立法及於「過失」的歸責強度,將使執行長(總經理)必須投注更多心力在溫室氣體盤查登錄事項,究竟須否於行政罰法外另為規定,端視立法者對於溫室氣體減排的重視程度。至於我國溫室氣體盤查登錄違法行為的防止義務,於解釋上,澳國的相關立法或可供參考。

註釋:

[1]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第23條:「事業依第十一條第一項規定有盤查、登錄義務,明知為不實之事項而盤查、登錄,或於業務上作成之文書為虛偽記載者,處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罰鍰。」

[2]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第24條第1項:「事業違反第十一條第一項規定未進行盤查、登錄,或違反依第十一條第三項所定辦法中有關盤查、登錄之範疇、內容、頻率或查證方式之管理規定,經通知限期補正,屆期未補正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並再通知限期補正;屆期仍未補正者,按次處罰。」

[3]行政罰法第15條:「私法人之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其職務或為私法人之利益為行為,致使私法人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應受處罰者,該行為人如有故意或重大過失時,除法律或自治條例另有規定外,應並受同一規定罰鍰之處罰。(第1項)私法人之職員、受僱人或從業人員,因執行其職務或為私法人之利益為行為,致使私法人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應受處罰者,私法人之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如對該行政法上義務之違反,因故意或重大過失,未盡其防止義務時,除法律或自治條例另有規定外,應並受同一規定罰鍰之處罰。(第2項)依前二項並受同一規定處罰之罰鍰,不得逾新臺幣一百萬元。但其所得之利益逾新臺幣一百萬元者,得於其所得利益之範圍內裁處之。(第3項)」;行政罰法第16條:「前條之規定,於設有代表人或管理人之非法人團體,或法人以外之其他私法組織,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者,準用之。」

[4]Penalty units為澳國罰金之單位,於2007年修正時,定額為澳幣110元。CRIMES ACT 1914, Section 4AA(1)provides:"In a law of the Commonwealth or a Territory Ordinance, unless the contrary intention appears:"penalty unit" means $110."

Top

 
 

環境補償受認可 美國溼地vs公路20年爭議落幕

本報2012年9月3日綜合外電報導,張志堯編譯,鄭鈺琳審校

美國一項20年來堪薩斯州South Lawrence公路是否應該穿過Baker溼地的爭議,終於在今年7月第10次巡迴法庭上敲板定案,結果是:通過道路開發計畫。

爭議的地區是一塊位於Lawrence市兩條街之間(Haskell Avenue和Louisiana Street)約573公畝大的溼地。

20年來South Lawrence公路是否應該穿過Baker溼地的爭議終於在今年7月定案,通過道路開發計畫。 (圖片來源:Kansas Baker Orange,Photo by Hannah Schaake)

「我們依舊等待著這項道路開發案開始進行,這爭議最後能夠落幕也是一件好事。」Baker大學自然區域主任Roger Boyd表示。

Boyd和他家人從1960年代晚期就一直在關注這片溼地,見證了這塊地方曾被當作過玉米田、黃豆田、牧場、甚至是垃圾場的過往。

在經過幾年的努力,Boyd已經讓這塊土地回復到溼地最初的樣貌。當初堪薩斯交通部門提出這項築路計畫要穿過溼地時,Boyd和其他關注這片溼地的人並不支持這項決議。然而,經過聽取堪薩斯交通部門的環境補償計畫後,Boyd瞭解到,如果計畫如實進行,Baker和這邊的溼地將有機會出頭天。

在堪薩斯交通部門的環境補償計畫中,規劃額外的380公畝土地給Baker地區,並僅使用56公畝於交通開發計畫。堪薩斯交通部門也正規劃提撥將近900萬美元的儲備基金(endowment fund),作為溼地管理之用。

Boyd說,「在我投入關注這片溼地的期間,我們僅能夠勉強支撐管理上所需的經費。現在因為與堪薩斯交通部門所達成的共識,作為一所大學,我們將能夠對這片溼地做一些過去我們無法獨力完成的措施。」

這項環境補償計畫包括大片草原、溼地、自行車道、露營區和興建蓋一棟遊客中心。「我很開心有這新的遊客中心,因為讓孩子們能在小學時期就對科學產生興趣,我感到相當興奮。」生物學教授Darcy Russell表示,「我想要讓遊客中心變成是一個教師們能夠帶小朋友進來,作為校外教學與接近大自然的場所。」

一位溼地夏季研究實習的大四生Milan Piva也表示喜歡這個興建遊客中心的想法。「這遊客中心將是小學生們大型的活教室」,Piva表示,「這真的是一個非常不同的經驗,能夠進行第一手的自然體驗,那絕對不同於單純教科書上的閱讀。」

雖然蓋遊客中心的補助至少要一年後才能撥款,Boyd已經開始著手興建計畫。「我們正忙著溼地環境規劃,要等待撥款實在是有點乏味,但至少我們知道有筆錢將可以讓我們運用。」

Baker地區希望在2014年前開始興建這座10,000平方呎的遊客中心,並著手這塊溼地的復育計畫。「我想所有我們想做的事情都在這項計畫裡頭」,Boyd表示,一切都會順利進行的。

※ 同步刊登於台灣濕地網;參考資料:Baker大學校園報The Baker Orange報導

Top

 

首座國家自然公園 民間論壇體檢柴山經驗

本報2012年9月3日高雄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標誌。(圖片來源: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國家自然公園」號稱為小一號的國家公園,自從2010年順應民間意見修法之後,炙手可熱,不但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已開園運作,縣市合併後,美濃在地團體也積極倡議高雄市美濃區黃蝶翠谷成立國家自然公園。交棒給營建署之後的柴山固然令人期待,其中的管理機制是否能廣納民間意見,也是民間團體關注的議題。高雄市柴山會等3個民間團體以及高雄市政府農業局,8月23日以論壇方式針對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的權責問題進行討論,讓國家自然公園的共管更多可能性。

台灣首座國家自然公園位於高雄壽山,2010年掛牌運作,管理權正式由高雄市政府易手行政院內政部營建署,去(2011)年12月6日也已經開園,算是讓始於1992年開始的柴山自然公園催生運動,畫上句點。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8個月來雖以籌備處運作,主任歐正興表示,籌備處運作與管理處都一樣,已經在執行業務了,只是因應組織再造,暫時以籌備處稱之;所有人員都是正式的編制,不是從各局處抽調來的。

柴山經驗:獼猴奉茶休息區

台灣獼猴是壽山最受矚目的精靈,卻因遊客不當餵食,而發展出擾人的行為。(圖片來源:營建署)一提到柴山,最聞名的莫過於長期餵食台灣獼猴所產生的依賴人類的行為,不具野外族群特色的台灣獼猴,常有逛大街、攻擊遊客搶食,甚至入侵民宅的事件。獼猴的問題根源在於人,柴山會總幹事楊娉育說,當一隻猴子下了山之後,已經跨了兩個單位了,高雄市政府和籌備處的分工應該說清楚。其次,私闢休息區、引進外來種,不但導致水泥化、山坡地裸露,更讓外來入侵種的預防難上加難。最近更有所謂的奉茶行為,經報導一躍而為此地的「文化」。

楊娉育表示,奉茶區不斷擴點,不但整地鋪水泥,還將運動器材搬上山,吃飽喝足之於,自然需要廁所,加上垃圾,使得奉茶區的生態狀況越來越糟。根據籌備處統計,私闢休息區破壞生態且嚴重影響景觀及環境衛生,主要位於南壽山,經查現存私闢休息區約91處,另有廢棄休息區13處。只是民間團體檢舉,管理處卻都看不到,未見執行成效。

獼猴餵食、棄養寵物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動物保護法》本來就是違法的,問題都在於執法,目前為止,執法成效如何?歐正興表示,《國家公園法》並沒有餵食野生動物、以及棄養寵物的相關法規,野生動物保育法的主管機關是林務局,不是營建署,因此必須另行公告禁止事項。6月22日公告之後,已經開出20幾張的勸導單。此外,國家公園警察也無法跨出區外執法。

權責仍有模糊地帶待決

孕育豐富海洋資源的柴山西海岸排除在國家自然公園之外。(攝影:陳昭倫)

此外,深具保育價值的柴山西海岸卻不在劃設區域內,保護機制付之闕如。前(2010)年的3月西子灣中山大學校門口珊瑚礁岩被挖,中山大學表示看到媒體報導才知道大門口的礁岩被挖,原來是市府工務局水工處進行「西子灣圍堤造陸工程」,具備珍貴珊瑚礁岩的柴山西海岸是個三不管地帶,並未獲壽籌處青睞。歐正興表示,目前已經在進行調查,並非完全無望。

此外,去年1月龍泉寺北登山口處更出現全台第一的夜間螢光步道,原來是高市府觀光局應民眾夜間上山需求而漆,在螢光漆的指引,讓民眾「方便」夜間進出山林,完全罔顧保育原則。原來一「口」之隔,卻不是籌備處的管轄範圍,因此無法取締。

沒有生態保護區的國家公園

歐正興表示,國家自然公園是以分區管制的方式、區塊保護和保存的概念,進行保育,除了生物多樣性還具備文化多樣性的考量。遊憩區的畫設原本是輔助功能,以利環境教育和遊憩行為之進行。壽山之前即訂有自治條例還沒有廢,和計畫範圍是重疊之處,高雄市政府觀光局仍可一起執法取締。

分區管制表。(圖片來源: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計劃圖。(圖片來源: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

依據國家公園法第12條,國家公園土地管制可分5個區,包括一般管制區、遊憩區、史蹟保存區、特別景觀區以及生態保護區。令人玩味的是,壽山國家自然公園沒有「生態保護區」,全區1000多公頃,都可人跡踏及。依據國家公園法第18條,生態保護區應優先於公有土地內設置,其區域內禁止採集標本、使用農藥及興建一切人工設施。對此,也有批評指出,既然不具備生態保護的功能,何以稱為國家自然公園?若是強調文化景觀,仍可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保護。

諮詢委員會為共管打基礎

在經營管理模式,營建署的夥伴關係,則設置諮詢委員會,期待營造公開討論的民間參與機制,3個月開一次會,討論相關事務,以提供各主管單位參考。與會者大多支持,不過,楊娉育認為這樣的夥伴關係充其量只能說是廣納建言的會議,談不上是雙方都有權責的共管機制。

除了諮詢委員會的設置,籌備處也計畫與林務局、國防部、國有財產局以及高雄市政府等公務部門協調多重防護機制,具體作為包括發函相關土地管理機關加強土地保全、核心保護區優先聯合巡查機制、土地撥用及再利用方式採「管用合一」原則。

高雄市政府都發局長盧維屏表示,柴山確實存在陳疴,成立國家自然公園之後,高雄市政府的管理是退後一步,但並不是撒手不管。楊娉育則質疑高雄市政府到底有沒有做到無縫接軌,協助管理處盡快接手。

與會者皆肯定籌備處的努力,也建議高雄市政府應以大格局來看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加強與籌備處聯繫,而非推諉放任不管。柴山是高雄地區民眾所用的郊山,楊娉育雖建議朝遊客減量的原則處理,但在觀光至上的思考下,恐怕難以短期內見效。

從柴山到壽山

壽山壯麗的珊瑚礁石灰岩海岸。(攝影:康村財;營建署提供)壽山國家自然公園歷經民間長達18年的倡議所得之產物,一開始乃因依「礦業法」壽山台泥礦區礦權將於1992年11月終止,民間團體為了杜絕後續因無人管理而衍生濫施炒作情事,而開始積極爭取這座原始山林成為自然公園,並組成「柴山自然公園促進會」(柴山會之前身)。他們認為,以柴山之名是有人文意味,壽山乃延續日治時代名稱、含有殖民封建意味。

原本目標是以市政府治理的自然公園為目標,1992年委請學者陳玉峰、黃吉春規劃而提出「柴山自然公園綱要計畫」,之後之規畫都以此為藍本。同年6月,市府則於同年委託中山大學完成「北壽山生態資源調查」。

2008年上半年,原「促進會」基本成員,再請陳玉峰出面堪查柴山海岸生態並做發表會, 12月舉辦「柴山論壇」,再度匯成民間集體力量推動成立「自然公園」。

2009年5月市長陳菊簽署宣言,同意積極推動,時逢吳敦義任行政院長。陳菊基於柴山問題牽涉甚廣,需要中央、地方協力促成,因此在吳院長南下地方巡察時,建議營建署協調促成,而有今日「壽山國家自然公園」之誕生。

過程中推動積極的催生者包括高雄市柴山會(以前之柴山自然公園促進會)、高雄市野鳥學會、地球公民基金會(前身為地球公民協會)、高雄市綠色協會等團體。

 

Top

 

史上最「宅」矮性稻 在家也可變農民

本報2012年9月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史上最宅矮種稻,在陽台就可以種出一家人所需的米喔!(圖片來源:國家作物種原中心)想在陽台或屋頂菜園體驗種稻、當個都會農人?農業試驗所國家作物種原中心引進一種約50公分高的水稻品系,讓民眾利用能蓄水的容器就能在陽台或樓頂,體驗從育苗、插秧、抽穗、結實到收穫的種稻樂趣。

此矮性稻品系編號為05A01397,係於2005年由菲律賓國際稻米研究中心引進,屬於秈稻(在來米),米粒較硬、無黏性,食味中下,卻具備植株較矮且不易倒伏的優點;與大多數田間栽培稻品種的株高約100至150公分與穗長20至35公分相比,此矮性稻株高約50公分,只有一般稻1/2至1/3的高度,卻可以結出16公分長的稻穗。可供城市居民在自家陽台或屋頂花園栽種,體驗自己種稻的辛苦與樂趣。

矮種稻讓民眾體會不同的插秧經驗。(圖片來源:國家作物種原中心)國家種原中心表示,矮性稻也適合做為各級學生自然或生活科學的實習材料,生長週期為期4個月,一學期可以觀察與記錄水稻的完整一生,學生也可從中體驗到「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意義。

作物種原組組長溫英杰表示,民眾每人可逕向種原庫索取,每人可得50-100顆種原,數量不多最適合有機耕種,目前種植的經驗,成功率應可達95%,足夠一家人吃幾餐。

農業試驗所國家作物種原中心保存超過1萬種各類稻種原,提供台灣稻作育種人員運用。這1萬多種稻種原涵蓋各式各樣的稻品種,除了民眾熟悉的稉稻、秈稻、糯稻的米質分類外,依栽培方式可區分水稻與陸稻。若依植株外觀的差異,米粒的顏色有白、黃、紅、紫及黑,葉片顏色有淡綠、綠、墨綠、紅及紫紅等,植株高度從35公分到200公分不等;依生長習性則有各種不同成熟期;再加上對各種逆境(高溫、乾旱及病蟲害等)各有不同的抗性,構成種原中心稻遺傳資源的多樣性。

Top

 

南市藏金閣 全國第一個地方環保機關通過環境教育場所認證

摘錄自2012年8月31日中央社宜蘭縣 報導

臺南市環保局所屬藏金閣環保教育園區,以具有人文、自然特色之空間及完善環境教育題材,成為全國第1個地方環保機關通過環保署環境教育場所認證,且為全國第1個公家機關運用閒置建築物所設置環境教育場所,將提供民眾、學校戶外教學、機關團體實施環境教育戶外學習的好去處。

環保教育園區包含府城藏金閣、回收傢俱典藏館及綠教育生活館3處,每個月拍賣回收的二手傢俱、腳踏車、展示典藏的再生傢俱,開辦環保DIY課程等環保活動課程,皆吸引不少民眾參加,且獲得不少國內外環保人士參訪。

環保局長張皇珍表示,「環保教育園區」通過場所認證,是對我們的環保教育專業領域、課程方案與教學品質的肯定,未來將提供民眾更優質的環境教育內容。

環保局表示,環保教育園區將提供5大課程,分別為廢棄物回收DIY、廢棄物藝術化、二手書裝扮技巧、廚餘變黃金、再生皂DIY,未來融入低碳、綠能、生態等課程,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

Top

 

小花蔓澤蘭現蹤 志工清200公斤

摘錄自2012年9月2日聯合報宜蘭報導

有「生態殺手」之稱的「小花蔓澤蘭」,3年前從花東地區入侵宜蘭縣南澳,又在宜蘭縣平地等鄉鎮出現,農委會副主委胡興華昨天率社區志工300人到南澳原生樹木園區,清除近200公斤「小花蔓澤蘭」。

1日是「小花蔓澤蘭」全國防治日,羅東林區管理處在南澳原生樹木園區辦理「蔓不森林」反生態殺手小花蔓澤蘭防治日宣導活動,邀南澳鄉公所、武塔社區發展協會、朝陽社區發展協會、國家森林志工、金百利克拉克台灣分公司志工等300多人剷除小花蔓澤蘭,農委會副主委胡興華與羅東林管處長林鴻忠也到場。

約3年多前,羅東林管處南澳工作站在南澳發現小花蔓澤蘭,懷疑種子是從花蓮隨風吹散到南澳鄉,在向陽地區落地生根。林鴻忠說,小花蔓澤蘭每平方公尺可結出17萬粒種子,隨風、動物或昆蟲進行遠距離散播,民眾若發現,要隨手連根拔除,裝進黑色塑膠袋封住,過幾天乾燥後再燒掉,別隨處亂丟。

Top

 

論壇|石虎和周杰倫

作者:劉克襄

石虎是台灣僅剩的貓科動物,雲豹雖然也是,但一般認為已從台灣島上消失。(田秋堇立委辦公室提供)三月時報紙刊出,通霄鄉野的一條山路,有兩隻石虎,在不同時日被車子撞死。

這則新聞透露了兩個不尋常的訊息。一來,石虎是瀕臨絕種的保育動物,居然出沒於尋常山區。再者,牠們竟輕易被來往的車輛撞死。顯見我們的野生動物保育,在鄉野仍有很大的不足之處。

此意外對長期關心野生動物的人卻一點也不驚奇,大家早就知悉,苗栗淺山地區目前是石虎出沒最頻繁的地方,陷入獸夾而死亡的機率可能更高。在面臨低海拔森林高度開發和獵捕壓力下,牠們可能會繼雲豹之後,快速地自台灣消失。

幾位專門研究的哺乳類學者認為,或許可提撥一筆經費,落實基層的生態教育宣導,農民在拓墾山野時,才不會歒視偶爾獵捕雞隻的石虎。但相關單位只願意提供石虎習性行為的調查補助,對此一宣導意願並不高。

若只是研究,不積極進行保育,其實是捨近求遠。關切者不免猜疑,政府擔心過度強調石虎的保育,會招惹農民反彈,日後開路墾地恐怕遭到更大的麻煩。

這樁新聞也讓我想起,更早時到山區部落教小朋友,提到石虎剩下不到五百隻的插曲。

當天,我拋出一個問題給他們,如果是你,想要搶救石虎該怎麼辨?

找總統有辦法嗎?他們搖搖頭。

保護動物的團體可以解決嗎?好幾個孩子異口同聲,不可能。

找企業界幫忙好嗎?大家不太懂,不敢回答。

突然間,有位學生衝動地舉手喊道,「我知道找誰最好。」

請他起立發言,結果,大聲地冒出,「周杰倫」。

大家聽到了,都哄堂大笑。但接下來,我請他們從剛剛四種搶救石虎的方法裡,找一個最有可能的答案,結果他們都選周杰倫。

這是個很有趣的現象。當藝人獲得崇高的聲名時,其扮演的社會地位,早從一個娛樂大眾的角色,躍升到可以為特定事件或產品代言發聲。在某些議題裡,甚至被錯置為拯救者的角色。接下來,此一插曲最大的意義,當然不是周杰倫是會否伸出援手,而是周杰倫跟石虎站在一條線上所發出的訊息。

我們的社會一直樂於期待,高知名度的演藝人員,在扶助社會弱勢團體和保護自然環境的議題裡,扮演志工、關懷大使。但這一角色,多半連結著世界級明星動物,或是現身第三世界的偏僻部落。面對國內的社福議題,經紀公司都會估算成本,審慎衡量這一活動的效益。更何況是缺乏新聞話題的本土動物,或者山區原住民。離我們最近的,反而最常遭漠視。

演藝人員參與公共議題,無疑也是社會走向的指標。最近我們在台東美麗灣的抗爭,或者311反核示威等事件裡,都看到不少演藝人員伸援或現身。在公開場合,他們站上舞台為大眾熱情表演,下了台的俗世生活,轉而扮演積極關切者,這是相當難能可貴,也應該給予更多掌聲。

台灣被外人愈發覺得喜愛,即在此一社會公義的展現。大家跳脫政黨對立思維的桎梏,對即有生活狀態的偏頗結構,發出不平之鳴。甚而是針對某些微小的美好事物,表達自己的心意。例如流浪貓狗的保護,或者某一農產品的支持。

我為何會提及石虎,主要是剛巧看到周杰倫再度跟狗仔對摃的八卦。此一是非,不易單向評斷,但多麼希望日後跟周杰倫連結的新聞,會有多一點這類被疏忽的,教人驚喜的溫馨關懷。

年紀輕輕時即綻放音樂才華,展現前瞻和反叛精神,相信其關懷視野會亦步亦趨。或許他的「凍新聞」可朝此方向,尋找新的可能。

※本文轉載自劉克襄的部落格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