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活動
■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羅羅
【評論連結】 要沙灘不要水泥 比基尼上街 相約420遊行捍衛東海岸
鵲鴝:美麗的你 嫁給我吧
作者:陳秀竹;繪圖:孫麗婷
春天 多麼美好 陽明明媚 風微微 草青蟲躍 食物足
送你一片嫩葉 咬一隻毛毛蟲 做為 訂情物
希希希 希希希 吐米酒吐米酒 我的情歌 只為你唱 請你給我吧
精采內文
一村一林徑 寶島步道變綠道
作者:郭瑞坤(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籌備處)經理)
步道,是人們徒步行走的道路,而不是給車輛運行的馬路。人行的道路,也應考慮多元生態的共存,而要創造多元生態,最快速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種樹。千里步道協會在完成串聯環台步道之後,再度將步道變成綠道,除了計畫在步道兩旁種樹之外,也希望把鋪上瀝青的馬路改回自然材質的鋪面。原來為了車輛行走而保留的路面寬度,會因為兩旁種樹而變窄,但卻也更符合自然生態與行人健康。
2011年開始,協會透過「到農漁村住一晚」的小旅行活動,推廣種樹旅行,希望達到鼓勵社區種樹,減緩氣候暖化的多重目的。2012年12月,全長1.3公里的鄉間道路在宜蘭冬山鄉太和、八寶社區誕生。千里步道協會、羅東社區大學、與縣政府、鄉公所等部門,持續與地方居民溝通,終於讓冬山鄉示範路段得以成形。透過步道變綠道的運動,鄉野三害—光害、除草劑、水泥護欄,得以退出鄉野田間,蜿蜒在綠道上的是沿途豐富的自然生態地景。
保育志工成長之路 荒野保護協會開啟棲地守護元年
作者:賴榮孝(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
18年前,創會理事長徐仁修老師即已幫協會志工規劃了完整的成長路徑,初階段就是自然觀察培訓,我們希望每一個會員都成為自然觀察家,所以在荒野創會第三年,即規劃了自然觀察班的課程,透過短期(約四到六堂課)訓練,教導夥伴們如何尋找自己的秘密花園,進行長時間的觀察和紀錄。現在則配合國家的志工制度,辦理志工入門課程,這個課程除了讓參予者(包含會員和非會員)了解如何成為一位志願服務者,以及志工的權利義務外,也包含了認識荒野保護協會以及自然觀察課程。
各地分會(包含總會)成立後,最早開設的課程通常是解說員和推廣講師訓練,這是因應辦理自然體驗與推廣演講所需,但在徐老師的規劃路徑中,它屬於第二階段的志工培訓。我們希望夥伴們在進行自然觀察之餘,還可以把力量和時間奉獻給協會,成為自然導引員。自然觀察一個人就可以做,但是自然導引員是要去服務別人,去引導更多的人學習和大自然做朋友,所以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現階段我們把它納入志工專業課程當中,而且也不限定只有解說和推廣講師,親子團、兒童教育、綠活圖、鄉土關懷…都有這類的專業課程。
【11歲男孩的祈禱】菲利斯細說從頭:這一切就是這麼開始的!
作者:菲利斯.芬克拜納(Felix Finkbeiner);譯者:王琇瑩
當我讀到我們的汽車、工廠與發電廠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到空氣中,以及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對大氣層造成的影響時,我真的覺得很難過。我們的大氣暖化、冰河溶解、海平面上升──我們的未來被摧毀了,人們卻只是圍坐在一起高談闊論!為什麼沒有人出來做些什麼?
我在網路上讀到來自肯亞的萬嘉麗‧瑪泰(Wangari Maathai)的故事──她在許多非洲國家種樹並挺身對抗上流社會的自私利益。
這讓我產生了一個想法,就是我們小孩也可以種樹,而且全球兒童可以一同響應,就像世界是個大家庭一樣。
如果萬嘉麗‧瑪泰在30年內就成功在非洲種了3千萬棵樹,我們小孩也要設法在地球上的每個國家至少種下一百萬棵樹,對吧?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徐琬婷‧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