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志工成長之路 荒野保護協會開啟棲地守護元年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人文

保育志工成長之路 荒野保護協會開啟棲地守護元年

2013年04月21日
作者:賴榮孝(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

「早上我和文華、道蕙留下來觀察,約莫15分鐘後親鳥回來;沒多久,銜走蛋殼到他處丟棄,這行為出現兩次。巢中有看到兩隻幼鳥在活動 ,親鳥時而蹲坐窩上 時而在巢附近走動 ,幼鳥有時會跟隨離巢 ,但親鳥一回巢,幼鳥立刻鑽到親鳥肚子下,相當可愛!

大約觀察到12:30 ,離開前到巢位探視,見到兩隻趴在地上的幼鳥,還有一顆還沒孵出 。看到川夏大哥的照片 ,就安心了,他也順利出生了!真棒∼ 」

以上是一位荒野志工參予參與東方環頸鴴繁殖調查後的心情寫照,生態調查是棲地保育志工最主要工作之ㄧ,生態調查需要一些專業,過程可能辛苦單調,但是看到生物因為我們的守護,而能有尊嚴地和我們一起在這塊土地上繼續生存繁衍下去,那種心中的喜樂是很難用筆形容的。

18年前,創會理事長徐仁修老師即已幫協會志工規劃了完整的成長路徑,初階段就是自然觀察培訓,我們希望每一個會員都成為自然觀察家,所以在荒野創會第三年,即規劃了自然觀察班的課程,透過短期(約四到六堂課)訓練,教導夥伴們如何尋找自己的秘密花園,進行長時間的觀察和紀錄。現在則配合國家的志工制度,辦理志工入門課程,這個課程除了讓參予者(包含會員和非會員)了解如何成為一位志願服務者,以及志工的權利義務外,也包含了認識荒野保護協會以及自然觀察課程。

各地分會(包含總會)成立後,最早開設的課程通常是解說員和推廣講師訓練,這是因應辦理自然體驗與推廣演講所需,但在徐老師的規劃路徑中,它屬於第二階段的志工培訓。我們希望夥伴們在進行自然觀察之餘,還可以把力量和時間奉獻給協會,成為自然導引員。自然觀察一個人就可以做,但是自然導引員是要去服務別人,去引導更多的人學習和大自然做朋友,所以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現階段我們把它納入志工專業課程當中,而且也不限定只有解說和推廣講師,親子團、兒童教育、綠活圖、鄉土關懷都有這類的專業課程。

教育是我們邁向目標的手段,所以自然觀察家和自然導引員訓練就顯現了它的重要性。

棲地守護則是荒野的目標,雖然我們的宗旨標明將棲地圈護,儘可能讓大自然經營自己,以恢復生機,可是審視台灣的自然環境,幾乎都曾被人類開發利用過,再將其回復到自然狀態可以任由其自然演替前,如何透過人的介入進行必要的棲地復育或是排除人為干預,那是需要專業的思考和判斷的。抑或是一塊自然野地面臨開發或是破壞時,我們有沒有足夠的生態調查紀錄,可以和開發單位或政府進行對話(或對抗)?

生態調查和如何進行棲地復育,就不能只靠導引員了,而是要有更專業的棲地保育訓練,這就是荒野志工第三個階段的培訓。

以五股溼地的守護經驗為例,最初(2002年)我們開始關注這塊溼地時,手中並沒有任何生態資料,所以一方面成立定點開始自然觀察紀錄,另一方面也從各項文獻中去收集,經過兩年的努力以及所有志工無私的付出,才取得政府的信任,而把五股溼地委由荒野來認養。認養後,我們在2005年就開辦了兩期棲地保育員的訓練課程,這使得五股溼地成為荒野幾個認養或是信託管理的棲地中,擁有最完整的經驗和資料。

荒野創會以來,即陸續有機會去認養管理自然棲地,最初我們不敢承擔,直到這幾年,我們從富陽公園、五股溼地、挖子尾、桃園埤塘、雙連埤 、蓮花寺和自然谷(目前正在進行蜘蛛調查)…等,我們已經累積了一些棲地經營管理的經驗和實力,所以,現在只要有機會,我們就可以大膽接受委託,甚至思考把認養的棲地提升到接受委託管理。

今年是荒野18年,我們視為邁向棲地守護的元年,圈護自然野地將是我們最重要的目標,因此我們需要更多的棲地保育員,棲地保育培訓,也將會是我們最緊要的工作。

※ 本文轉載自阿孝的生態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