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環境關懷事件] 核四停建之股市影響評估初稿 作者:潘翰聲 日月投顧總經理 評估摘要 (1)核四停建是否導致缺電仍有爭議,但能源使用成本(包含用電) 長期而言具有上揚趨勢,核四爭議基本上是不同經濟發展模式,藉由相對權力集團,所展現的政治經濟利益衝突。 (2)對股市而言,核四停建之心理面衝擊大於實質面,然而市場已有預期,未來政策確定時,短線難免有所陣痛,但是將會「利空出盡」。 (3)就投資者而言,應著重個別表現,並留意台灣產業政策轉向,及全球永續發展潮流,從中掌握投資契機。 (4)未來觀察重點為,核四停建之替代方案能否為市場所接受,是否引發朝野嚴重政治衝突,及對個別產業之影響。 評估過程與方法 雖然市場上早有預期新政府停建核四的可能性極高,但過去舊政府時代為工商企業界喉舌的經濟部,核四再評估的結果竟是停建核四,出乎意料之外,適逢全球股市不佳及台股利空不斷,部份市場言論認為,核四停建是台股重挫的元凶,甚至推論只有續建核四,股市才會漲。 Donald N. McCloskey提出經濟學也是一種文學的觀點,當前核四興建與否的經濟問題,交雜著權力關係,為了將權力爭奪合法化,擁核與反核的經濟論述,愈來愈像是「被加碼的文學」,我們需要進行一個解秘的過程,以綜觀核四興建與否的論述戰。 目前股市中具支配性的主流論述,仍無法隨著政權移轉拋開「反核=反電=反發展」的擁核成見,在意識形態包袱下,沈溺於舊政府極力宣傳的「核四停建=未來缺電=經濟衰退=股市下跌」的刻板印象中,忘卻了利多與利空是一體兩面的投資基本觀念。其實股市面對外來衝擊時,必有自我調整的能力,如去年921地震後,所呈現跌停板與漲停板交錯的股市陰陽海的景況。 本研究意圖跳脫個人政治立場的干擾,純就台灣證券投資市場參與者的身份出發,嘗試以客觀嚴謹的態度,務實分析「核四停建」此一市場外來變數,對於台灣股市的多空衝擊,與投資機會。因為倘若未經詳加研判,即將股市重挫歸咎於核四停建,則極有可能誤判大盤多空因素,而無法對做出正確的策略。 當然,核四本身並非一個完全獨立於實際運作的純粹經濟性議題,研究者與不同的讀者之間很可能因為價值判斷的差異,而對許多課題有南轅北轍的評斷,同時這是一個過於新穎的議題,資料蒐集要求盡善盡美並不容易,本研究僅提供一個討論的參考架構作為起點,歡迎共同討論激盪。 一、總體面影響評估 對總體經濟發展或一般企業而言,只要有電就好,並不在意發電來源是採取何種模式。資本家真正關切的是,供電系統穩定度與低廉用電成本是否因核四停建而受到威脅,進而殘害產業競爭力。細究核四爭議,其實是傳統高耗能產業資本家,面對新政府「綠色矽島」之新經濟發展模式,擔心過去補貼產業之政策全面轉向,而體現為新舊執政黨間的政治角力。 1.核四不建是否缺電仍有爭議 核四停建會不會缺電,雙方意見相當兩極化,令局外人真假難辯。 (1)就用電需求預估:以目前台灣產業結構與成長速度不變狀況預估,核四不建縱有替代方案,尚不能完全解除市場對缺電之疑慮;但如果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如七輕所在濱南工業區及八輕不蓋,且傳統產業持續目前外移狀況,則未來用電需求有高估現象,核四不建影響不大。 (2)尖峰與基載問題:擁核者認為缺電危機來自基載不足,所以需要高供電量的核電廠作為基載;但反核者認為,缺電主要是在夏日都市冷氣用電的尖峰用電不足,以基載解決短時間尖峰用電並不適合。 (3)北部區域缺電問題:目前缺電問題主要在工商業發達人口集中的大台北都會區,擁核者認為南電北送的系統風險太高,北部需要大型電廠;反核者認為,多元分散式能源供應較單一集中化能源體系穩定性更高,電業法即是朝此方向去做,未來應以小型電廠取代超大型核電廠,南電北送僅是短期權宜之計。 2.不論核四興建與否,電價長期有上揚趨勢 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電價是否調漲的問題上,究竟發電成本核電是否較低,雙方提出的數據均對自己有利,表面上難以判斷。擁核者認為核四停建電價必漲,反核者則稱核四一蓋電價就漲,故我們轉而從電力市場外在條件加以評估。 短期而言,若未來電價必須提高,不論是因為蓋核四或不蓋核四,實際的程序運作上,還要經過立法院通過,似乎並不容易。再者,經濟部長曾表示,不排除由台電盈餘吸收。因此實際上因核四興建與否短期均不會影響電價。 長期而言,在全球環保壓力日增的趨勢下,不論使用核電或是哪一種發電方式,都要付出相當高的能源成本與環境處理成本,所以包括電力在內的能源使用,成本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3.停建核四之心理面衝擊大於實質面 唐飛辭職後,新政府停建核四的態度已相當明朗,一兩個月來市場早有預期。股市害怕不確定因素,更甚於實質利空,市場並不怕停建核四,怕的是核四評估一拖再拖的不安定感。而近來已有許多分析認為,核四應儘速定案消除預期心理,讓利空一次反應,以利股市長遠發展。據媒體報導,執政黨最慢在年底,快則在十月底十一月初即可定案。 未來若政府明快做出停建核四宣示時,短線難免還會有市場衝擊,待心理衝擊反應完畢,樂觀而言,反而有利空出盡的可能,股市終究還是會回到個別產業的基本面狀況,屆時各公司將依受到衝擊程度大小而調整股價。 其實陳水扁新政府上台對政經局勢產生結構性巨變,在選舉前就曾因預期心理而大跌。除了「新手上路」之財經政策不明對大盤有全面性衝擊,其餘如整頓環境污染公司,及掃除黑金勾結財團與違法超貸的金融股,在短期間對大盤產生全面性影響後,長期仍回到市場基本面進行股價調整。所以核四停建衝擊,也可視為政權移轉後,股市結構改變的一環,應會依照先大盤而後個股的方式進行調整。 4.政治經濟權力的糾葛 不同產業/企業面對市場衝擊的差異性也相當大,要分清楚何者是客觀言論,何者是政治辭令,何者牽涉廠商的經濟利益,並不容易。如三大工商團體主張興建核四,力霸集團國民黨立委王令麟稱核四不蓋股市會跌到五千點(真的到了),國民黨也強調影響台灣商譽,導致外資出走、撤資。但台塑王永慶卻極力推銷燃煤發電優越性,民進黨強調只要依合約賠償即可美方並無意見,谷月涵也曾表示核四停建並不影響外資態度,美僑商會甚至曾估計,若替代方案為數個小電廠對外資而言商機更大。 除了前述之預期心理外,朝野政黨之間就核四議題的角力,是否引發比唐飛辭職更大的政治風暴,亦值得密切觀察。畢竟國、民兩黨間在核四議題上的爭論已成為政治角力,而非單純公共政策議題;若說「反核」是民進黨的「神主牌」,那麼「擁核」也同樣是國民黨牢不可破的意識形態。由於台灣散戶投資股市比例極高,約有半數以上家庭投資股市,核四議題難免要在股市漲跌上大作文章,股民何辜,成為朝野政黨角力下政治動盪的受害者。 5.新經濟發展模式與產業政策的轉向 經濟部長9月20日提到高耗能產業將維持現有規模不再擴張,加強輔導「兩大兩高兩低」的產業,即市場潛力大、產業關連性效果大、附加價值高、技術層次高、能源係數低、污染程度低,以落實「綠色矽島」的產業發展方向。陳總統也在9月25日提出能源政策、科技政策、產業政策、環境政策「4合一」的有機結合。因此,未來直接衝擊最大的產業,可能會落在高耗能的鋼鐵、水泥、石化,及部份傳統產業,甚至是電子業的硬體製造廠商;而能源效率高的產業,特別是知識經濟型的產業,縱使未來電價有提高,增加的成本也不致影響其競爭力。 6.小結: 短期影響,利空部份以心理面為主,包括對未來經濟發展基礎設施不健全的疑慮,政治面衝突擴大的不確定性,以及新政府學習執政的時間繼續延長,導致股市空窗期的延長;利多部份則是電業自由化所帶來的龐大商機。 二、核四停建概念股 經濟部長曾說,不論核四要不要蓋,替代方案都要做,本研究接下來將仔細評估各產業如何掌握核四停建商機。雖然媒體曾有「核四替代概念股」的說法,但是本研究團隊認為核四停建的商機,並不僅止於民營電廠的狹義替代方案,更值得我們關心的是,整體配套措施與相關可能的正面與負面影響。不過「概念股」本質上只是一個題材,能帶來多大實質挹注,不可過度期待,尤其個股本身的體質更應該留意,以免誤觸地雷。操作上先以短線視之,留意題材醞釀期與引爆點,更重要的是由此引發的永續發展趨勢。 1.推動汽電共生電廠 高耗能產業原本就積極發展汽電共生,以降低生產成本,特別是鋼鐵業以用電為主,石化業以用蒸汽為主,工業局鼓勵兩類產業相互為鄰,如中鋼便將熱氣供給鄰近石化廠,桂裕(桂宏)台中港鋼廠也使用汽電共生。汽電共生廠多餘電力並可售電給台電,售電收益較多者一年可達一億元以上。目前全台灣共有46家,包括化纖、水泥、石化、紡織、造紙、焚化爐,如永豐餘、榮成,台塑、南亞、台化、台橡、中橡、長春、東展、中油等;總發電量373萬瓦,規模超過核四的270萬瓦,去年佔台電總發電量12.33%,明年估計將達到17.84%。 因此可以預估未來若核四不蓋,汽電共生將可提供廠商自有電力的強大誘因,這塊市場大餅吸引許多廠商投入,目前以台汽電、台塑、台橡成果較大。 (1)台汽電可說是純度最高的核四停建概念股,大股東除台電之外,尚包括中興電工、交銀、士電。目前官田廠為獨資籌設,其他義美一廠及二廠、統一楊梅廠、亞化楊梅廠、大宇彰濱廠均為BOT汽電廠,供電量達16萬千瓦。轉投資大園汽電一廠及二廠,第三波民營電廠,與開發、交銀、大亞轉投資星能及森霸電廠,93年4月完工運轉後,發電量可達147萬千瓦,有與台電簽訂25年售電合約,並準備依BOT法在商轉前上市上櫃。目前北部的用電量以工業用電需求最多,並以區域供電自給自足為主,核四停建後,用電市場龐大。若電價調漲,可帶來直接的收益。 (2)麥寮汽電廠由台塑、南亞、台化、台朔重工各持股25%,去年每股稅後盈餘3.11元,預定將於91年掛牌上市。共有三座發電機組商轉,180萬千瓦發電量全數賣給台電,目前還有4座機組興建中。由於設在廠區內,環保抗爭、土地取得、環評等障礙少進度較快,本身也有工業港,燃料成本便宜,且燃煤發電成本較LNG及用油來得便宜,在同業間頗具競爭力。此外,台塑集團在華亞園區也設置汽電共生廠。 (3)竹科的新宇汽電,在921地震時,幫了客戶聯電、世大、力晶一個大忙而聲名大噪,大股東台橡又再籌設力宇汽電,合計發電量將達60萬千瓦,因採用LNG發電,成本較台電貴,但穩定度較高。同時也準備進軍南科園區的慧宇汽電,將與統一、森霸搶奪商機,原客戶聯電也規畫在南科設置汽電共生廠。 2.加速開放民營電廠 由於長期以來南電北送不平衡狀況,為力求區域供電平衡,開放北部民營電廠,為經濟部重要配套措施,故以北部電廠受益較大,目前面臨居民抗爭,及天然氣接收站的兩個主要問題,經濟部則允諾儘速解決。 (1)北部電廠,以長億速度最快、發電量最多,為最大可能贏家。
(2)大潭電廠天然氣標售案,為供應北部天然氣電廠所需,東鼎觀塘天然氣接收站即為此量身定做,股東包括東雲、建台、開發、統一等,另外一組則是中油與長榮網科(長榮重工)及亞泥聯盟,預計11月中決標,商機也是相當龐大。 (3)南部及東部電廠,若以核電廠終將除役來看,也有商機,相對較間接,台塑一直不放棄作為核四替代案的努力,而花東電廠則有機會改址到北部來。
(4)台苯目前雖無電廠,但董事長張鍾潛為前台電董事長,未來以三分之一營收來自電力為目標,積極洽購苗栗、花東、富堡等電廠執照,但並不順利。其他也有意投資民營電廠者還包括大陸及宏電。 3.強化輸配電系統 為增加南北超高壓幹線輸電可靠度,第三輸電線路工程正在興建中,也是核四替代方案之一。此外,由於輸配電的損耗極大,未來若汰換提高輸配電效率,為重電業者與線纜業者帶來商機更大。 (1)台電輸五及輸六工程,11月可再度公告,估計周邊重電設備如配電器材、變壓器等商機高達1700多億元,最大受惠者為:士電、中興電、亞力電、華城,其次為樂士、台安。為爭食此一大餅,業者分別組成統包工程團隊,如華城、中興電、日立之「華力興」團隊,中鼎、士電、三菱團隊,樂士也將與國外大廠組成團隊。 (2)線纜業之商機,則約有1500億元左右,有通過台電161KV超高壓電纜認證資格的廠商,太電、華新、華榮及大亞等4家獲利較大,其他低階廠商:宏泰、台一、大山、億泰、合機則獲利較不顯著。 4.再生能源與節約能源 經濟部已發布施行「太陽能熱水系統推廣獎勵辦法」、「風力發電示範系統設置補助辦法」、以及「太陽光電發電示範系統設置補助辦法」等多項再生能源示範推廣獎勵措施。目前「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對於購置再生能源設備者,也有投資抵減營利事業所得稅 10%至 20%、加速折舊以及低利融資等相關獎勵優惠的規定。 (1)目前推動再生能源與節約能源者,多屬未上市上櫃中小企業,在此次核四爭議中,藉機宣傳期產品特色,引來市場的側目。在上市上櫃公司方面,台塑於麥寮廠區設置2640千瓦風力發電示範系統,預計於年底運轉發電,台電澎湖風力發電廠2400千瓦,則是由士電得標。 (2)省電設備方面,在未來若電費調漲,或採取差別費率,將刺激消費者採用省電設備,政府也很有可能在最近即推動補助省電設備的措施。如士電有推出省電的變電設備,台光在市場上長久以來都以省電冷氣為股價訴求題材,均可稍加留意。 (3)堪稱新世代照明設備的發光二極體LED,先前也曾經在市場流傳,所有公用道路及交通號誌改用LED可省下一座核電廠的說法,光磊、億光、光寶、國聯、光聯、瑩寶等均曾因此小漲一波。 5.其他 (1)有承包核四工程者,核四停建後均可獲部份賠償,對中鼎(2541)、新建、易欣是有利有弊。 (2)若核四停建果真造成電力供應不穩定,則不斷電系統的飛瑞,發電機廠商東元、中興電均可因此增加需求。 6.全球永續發展趨勢與台灣投資機會 我們必須再度強調,核四停建不能只看成核四單一事件,而應該從此嗅出時代潮流轉換時的投資契機,就像過去十年從土地金融資產,轉到當今的高科技智慧資產的潮流。在此舉一個例子,德國確立了非核化與推廣再生能源政策後,比爾蓋茲便積極投資德國最大太陽能公司「陽光世界」。不論核四興建與否,全球經濟走向永續發展的潮流是不可改變,最後提出一點永續發展與股市關係的思考。 (1)高耗能產業:如半導體、石化、鋼鐵、水泥、紡織等,所使用的環境資源均相當龐大,產業界遲早要將環境成本納入生產成本之中,若無法調整原有心態,只有等著被淘汰。以目前每瓦產值來比較,半導體尚優於石化、鋼鐵、水泥,但半導體業近年來累積所產生的污染總量,也不能視而不見。 (2)新世紀概念股:包括媒體、軟體、網路、通訊、IC設計在內的「知識經濟」產業,消耗能源相對較所謂「傳統產業」來得少,但是其鼓勵消費的本質沒有改變下,是否值得鼓勵仍須審慎考慮。 相較之下,綠色產業更值得推薦,如做可分解塑膠的偉盟,休閒產業的巨大、美利達、川飛、利奇等;其他個產業中的綠色思考,期待前瞻性的經營者能推出更具創意的綠色商品,如綠色省能建築、燃料電池汽車等。至於生化科技,基因食物與科學倫理的問題尚未解決之前,仍宜保守應對。 (3)社會責任投資潮流:較為前進的想法在台灣幾乎都是真空的,在國外已蔚為風潮的「社會責任投資」,國內許多投資專家都還是第一次聽到,詳細的部份建議讀者參考今年四月財訊月刊的專題報導。在此要提出投資另一個面向的風險思考:汞污泥跨國污染事件、濱南工業區開發案威脅黑面琵鷺棲息地,都在今年分別被提到台塑與中鋼的股東會上來討論,甚至長興、榮化、聯成、華夏的污染疑案,都在當時造成股價的重挫,黑金地雷股今年也爆得特別多,股市中過去被忽略的社會風險似乎已經開始造成影響。再者,勞工代表反對拿退休金冒險做無止盡的護盤,甚至提出將沒有工會的企業排除在護盤標的之外。未來股市投資除了注意企業財報的財務風險,其社會風險也應當列為篩選項目之一。 三、投資策略評估與建議 1.建議標的:
2.可留意標的:
3.觀察名單:
聲明: 一、本報告已盡力做到研究資料的正確性,唯不免有疏漏之處;股市進出風險高,本報告不為讀者投資決策負責,亦不能做為獲利之保證,投資選股仍應留意公司營運基本面及總體經濟面之變化。 二、本報告僅為分析師所做研究之個別意見,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issue/against/against-00103001.ht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