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關懷事件]

處斷層帶 建核四無異自挖墳墓

作者:林鐵雄 (義守大學副教授)

  台灣位處板塊交界處,頻繁的地震是台灣土地的特性。不斷抬升的地形、河川的切割、岩層的風化、加上地表自然的沖刷與沈積,造就了台灣土地的風貌,進而形塑在此一土地之上萬物的樣相。然而隨著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台灣工業的起飛,由於不當的土地開發利用加上缺乏有效管理的污染問題,使得土地過度負荷,斲傷了原有生態體系的平衡,並危及附著於土地之上所有社群的生存與發展。尤有甚者,人為因素產生的高輻射長週期核廢料,給數十年來已經飽受蹂躪的土地,埋下了極為不安的因子。 

  根據文獻記載之歷史地震與近代儀器觀測之記錄地震的資料統計顯示,台灣西部地區從公元 1624 年到公元 2000 年的 376 年中,共發生 13次規模 7.0 以上的大地震。其中北部地區 3 次、中部地區 4 次、南部地區 6 次,平均約每 30 年發生一次。東部地區因鄰近板塊交界處,更是強震頻頻,統計二十世紀 100 年中規模 7.0 以上且造成災害之地震共發生 11 次,平均每 10 年一次,為台灣西部地區之三倍。 

  台灣擁有近代儀器觀測地震是從 1897 年日本人在台北氣象站裝設地震儀開始,僅約 100 年的時間。然而類似地震之地質事件,我們必須以更長的時間規模來考量,方可得到比較準確的結果。台灣主要的地震斷層其重複間隔 ( 即同一地震之復發週期 ) 評估約在 100 年到 600 年之間,因此至少需要有 600 年完整的觀測資料,才可以做比較客觀的結論,風險評估也才有實質意義。

台電工程師的專業在哪裡?

  然而,要收集 600 年完整的地震觀測資料,我們還短少 500 年。補救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從古文獻中去發掘,一種是進行翔實的斷層調查。古文獻資料在台灣只能上溯到荷蘭時期約 400 年前,尚短少約 200年。因此,斷層的調查顯得格外重要。目前,我們對台灣各主要斷層之重要性質與參數,包括:斷層的詳細位置、斷層分段、特性地震、最新活動年代、重複間隔或斷層滑移速率等資料均付之闕如。因此,工程上之風險評估,可以說是瞎子摸象,常失之主觀。

  當工程師面臨資料不足,對安全有疑慮時,通常是以增加安全係數克服困難。面對地震的威脅與諸多不確定因素,美日兩國採用抵抗地震的水平加速度係數是 0.69g ∼ 0.82g ( 1.0g 代表一個重力加速度,像 921 集集大地震的最大地表加速度即達 1.01g ;加速度超過 0.4g 時,屋內所有家具都會大幅移位,地面搖晃劇烈以致無法依意志行動。沒有親身經歷大地震的人,很難想像大地震發生時的恐怖與無助。如果我們建議把核四廠蓋在中部地區,讓中部四縣市的民眾來投票,你可以輕易推斷投票的結果 ) 。反觀台灣的核能電廠設計,核一廠採用 0.3g ,核二廠、核三廠與核四廠採用 0.4g ,遠低於美日標準,而台灣地狹人稠是最不堪發生核能災變的國家。我們必須提出嚴肅質疑,台電工程師的專業能力與專業倫理在那裡?何以採用如此低的安全係數於危機四伏的核能廠興建。

金山斷層可能 40 年內錯動

  讓我們用以下地質與地震學者目前所知之一些資料,來拼湊台灣的核能風險圖吧: 

一、核一廠距離金山斷層約 7.0 公里,核二廠距離金山斷層約 5.0 公里,核三廠距離恆春斷層約 1.5 公里,核四廠距離新店斷層約 3.5公里。 

二、金山斷層為活動斷層,1867年12月18日的大地震,極可能與金山斷層的活動有關。與金山斷層相銜接之山腳斷層,極可能與1694 年的大地震致造成台北盆地陷落為所謂「康熙台北湖」的事件有關。

三、金山斷層、山腳斷層與新店斷層如果錯動,均可能發生規模超過7.0 的大地震。 

四、核四廠東方 80 公里內之「南沖繩海槽」最近發現數十座海底活火山,火山爆發與地震帶來的海嘯,可能對核四廠造成嚴重威脅。 

五、恆春斷層與潮州斷層可能屬同一斷層,如此一斷層錯動,可能產生規模超過 8.0 之大地震。 

六、台灣主要的地震斷層 ( 約有 15 條 ) ,其復發週期大約在 100 年到600 年之間,平均約 300 年。

七、從古地震文獻中並未發現潮州斷層與新店斷層近 300 年來有錯動記錄,如果該兩斷層為活斷層,則應該已累積相當能量。

八、如果金山斷層與山腳斷層屬同一斷層,則其復發週期約為 170年,目前距離上次地震發生已超過 130 年。換句話說,約再 40年左右金山斷層可能會再度錯動。

九、如果金山斷層與山腳斷層非屬同一斷層,則金山斷層已超過 300年未錯動,應該也已累積相當能量。

十、上述核能廠址附近之斷層錯動對廠址所產生之地表加速度約為0.6g ∼ 0.9g ,遠遠超過設計值 0.3g ∼ 0.4g 。

  如果你能從以上十項敘述中,描繪出核能風險的圖像,我想你絕對笑不出來,因為我們居住的地方正籠罩在極度的風險當中。像是蓋在沙灘上的城堡,不知何時一陣潮來,隨著潮去,一切將如飛灰湮滅。

斷層帶上建核四 猶如向天借膽

  前文提及台北附近在 1694 年與 1867 年發生之地震,以下我們摘錄古文獻中有關這兩次地震之描述,以見一般。

一、郁永河著《裨海紀遊》記曰:「此地 ( 今台北盆地 ) 高山四繞,同廣百餘里,中為平原,惟一溪流水,麻少翁 ( 今石牌、士林一帶 ) 等三社,緣溪而居。甲戌四月 ( 康熙 33 年,公元 1694 年 ) 地動不休,番人恐怖,相率徒去,俄陷為巨浸。」此即後人所稱之「康熙台北湖」。尚記曰:「 …… 指淺處猶有竹樹梢出水面,三舊社址可識,滄桑之變,信有之乎?」 

二、《淡水廳志》“祥異考”:「同治六年 ( 公元 1867 年 ) 冬十一月,地大。 …… 二十三日,雞籠頭、金包里沿海,山傾地裂,海水暴漲,屋宇傾壞,溺數百人。」又有西班牙人所著《 FORMOSA 》一書記曰:「基隆城全被破壞,港水似已退落淨盡,船隻被擱於沙灘上;不久,水又復回,來勢猛烈,船被沖出,魚亦隨之而去,沙灘上一切被沖走。 …… ,金包里地中出聲,水向上冒,高達四十尺。」

  美日法三國是世界上核能機組使用最多的國家,三國均擁有比台灣更進步的核能技術,美日兩國的耐震設計安全係數比台灣高出甚多,而法國很幸運的不在地震帶上。 1995 年阪神大地震之前,日本工程師拍胸脯保證「像 1994 年發生於美國加州北嶺地區的大地震如發生在日本,絕對不會造成嚴重災害。言猶在耳,阪神大地震死傷慘重,給日本工程師重重摑了一記耳光。 

  再看看日本也一向引以自豪的核電管理,在 1999 年 9 月也發生了茨城縣東海村之核能事故,導致三人死亡,數百人受傷。此一殘酷事實,使得日本不得不於 2000 年 10 月 28 日舉行首次大規模核能電廠事故演習,由首相森喜朗親自坐鎮主持,動員全國計 12,000 多軍民參加。即使如此,仍然有人十分擔心:日本沒有毀於二次大戰美國的原子彈,但很有可能要毀於自己建造的核電廠。

  看了日本的例子,不禁要為台灣捏一把冷汗。我們在科技、建造、管理、應變各個層面沒有一項比日本優越的情況,同時在對自己土地的特性尚不能清楚掌握的時候,還要貿然以極低的安全係數興建核四,我們真不知道,是不是世界上所有最幸運的事,一定都會降臨在我們福爾摩莎。不然,就是台電的工程師「向天借膽」,而且得到老天爺首肯,才敢做出這種事!

  其實,台灣的核電問題不在於興建不興建核四,也不在於廢不廢核一、核二、核三,而在於,在未來需要好幾個 24,000 年的高輻射半衰期裡,如何躲開約每 30 年就會發生一次的大地震的襲擊。高輻射核廢料這個不安的因子,將如幽靈般附著在台灣的土地上,困擾著未來世代所有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台灣子孫,直到人類找到了妥善解決的方案。假如我們很樂觀的估計,人類在未來 300 年當中能獲得解決核廢料問題的方案,那麼在這段期間,台灣西部地區將經歷約 10 次的大地震,東部地區更將高達 30 次,如果其中有一次沒能躲得開,不幸被大地震擊中,那麼,一切 …… 就結束了。阿彌陀佛!願上蒼保佑!

本文摘自【海洋台灣電子報http://www.oceantaiwan.com/society/20010217.htm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issue/against/2001/against-01022001.htm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