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關懷事件]

認清古蹟保存與停車場共構的理論想像陷阱!

作者:李嗣瑞 (台灣生態都市協會執行長)

  日昨某大報文化版同時有兩篇建築學者訪稿,文中多表支持竹中辛校長公館與地下停車場共構論點。學者以國外考察經驗指出,在"不影響交通原則"下,可接受該基地增建新設施物,並以京都寺廟、英國教堂、法國羅浮宮增建為例支持辛公館與地下停車場「共構想法」。

  一如都市發展中的工業區開發與環境生態保護爭辯問題,我們不贊成為環保而犧牲合理土地開發行為,也不贊成完全以經濟成長為目標而忽視土地承載力的政策。是故,學界才有多人嘗試提出經濟發展與環境共生的理論模式以解決現實世界的衝突。但請記住,當進行至實證研究或執行階段時,所有的科學與人文社會考量因子,經歷民意考驗同時,亦必須經過實質基地環境條件的篩選。

  法國奧賽車站再利用成美術館,歷時十年以上且經公開辯論;羅浮宮金字塔更經市民投票表決才進行後續評估。上述公開發言權,在傳統公共設施興建過程中,是被某些如建築專業與公私規劃單位所壟斷的,直到市民參與觀念興起,間接推動規劃程序與內容改革後始有部分改善。古蹟學者讚揚新竹市近年的再利用案例,我們同表稱許!但國外古蹟再利用案例,也必須經過上述基地因子的篩選步驟。建設與古蹟共榮的口號常是煽情而迷惑人心的理論假設,當市民認同這樣的進步理論概念之際,卻常為有心單位或個人用以操弄不當程序。古蹟與建設共構理論提議,國外捷運場站聯合開發時有過類似聲音,但請記得,前述國外案例與本案條件完全不搭調,必須根據「個案」特質評估,而不是一味誇大國外經驗與理論光芒。共構必須由定性與定量兩方面同時考量,辛公館基地先天條件不佳,古蹟位置面向東門街,唯一可能地下停車雙向出入口,勢必並列面向在另一側的窄巷中而癱瘓地區交通,定性的提議容易,相關的定量問題卻始終不見相關單位正面回應。

  再聽聽辛公館案的民間訴求,由辛公館關懷行動小組網站上得知,連非專業的學生家長、主婦、老人與海外朋友都預期該地興建停車場的弊多於利,連署反對熱潮不退,更遑論一些運輸與建築相關專業人士至現場評估基地後,在公私場合所表示共構不可行之意見陳述。這裡無所謂保存基本教義派的抗爭,只有呼應辛校長常說的「Fair Play」原則,不是非理性地要求不得共構,只是必須提突顯基地條件在多年前被政治角力劃為公共設施,而後又經政治考量不得不就地執行政策的荒謬性!

  綜合上述基本「常識」於辛公館案,我們強烈呼籲官方與民間必須親自到現場探勘基地環境條件,並作建築配置模擬後,即可理解基地現實侷限。無奈地是,大眾常易被擁有正當發言位置的學者專家理論與國外案例,模糊了真實現場條件的癥結!理性思考邏輯陷阱常在於與實質土地的脫節! 當學術理論提供「定性」光環的同時,建議未來所有應邀發言的專家學者及媒體先進,不妨上網了解民意,再至現場看看實質環境條件,拿起您可能略顯陌生的比例尺,稍作一下快速設計模擬再發言仍不遲!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issue/against/2001/against-01041901.htm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