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關懷事件]

由高美大海堤的興建探討政府的生態保育作為 

作者:蔡紹斌

  為維護沿海地區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在海邊興建海堤已是我們面對海洋的唯一方式,長期下來使得我們對海洋的利用普遍失去了想像力,對於海洋的知識也因此多被侷限在海堤之內,我們被告知海堤外是個未知的、危險的地方,除了海堤、港口及海水浴場之外,我們不知道海洋還能做些什麼利用;走在海堤上,我們把所有的垃圾都丟向海洋,我們一直以為:「海洋之大,就是為了讓我們丟垃圾用的;而好像只要海堤築到那裡,海洋就理所當然會退到那裡似的。」走在堤防上,我常想著:「海島國家中,對於海洋的無知,台灣可能是第一名!」

  在探討高美大海堤的興建過程中,雖然與會人士一致贊成整修海堤以維護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保育人士只因為高美溼地是一個生態敏感地區,所以對海堤設計與施工的方式,包括車道是否有必要設計到兩線道的寬度?寬八公尺的車道是否只能設計在堤防上?有沒有其他可能將堤防工程對溼地破壞降至最低的工程設計方式?卻不料如此溫和理性的訴求仍遭到當地居民惡言相向,甚至以實際的行為連續且持續的當眾恐嚇、威脅保育人士的發言,而其所訴求的仍只是情緒化的問句:「是鳥重要,還是人重要?」以及「是雲林莞草重要,還是當地的人重要?」其實我們想說的是:「鳥類、植物與人類之間,是互相依存的,誰也沒有比誰重要;而人類之所以要保護鳥類及植物,乃是因為他們是在污染嚴重的現代環境中充當人類的一種生物環境試劑,也就是說,當一個環境無法讓鳥類與植物生存下去的時候,下一個倒楣的就是人類了。」 

  想想國內自民國七十四年起就開始推動國家公園的設置等環境保育工作至今,但每當國內發生保育與工程或經濟問題等衝突事件時,我們的民眾還是動不動就會套用這樣一個問句模式:「到底是○○○重要,還是人重要?」人類到底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學會接受與其他物種間的相互尊重。 

  如果我們真的尊重高美溼地的永續利用,那麼規劃之初的一個課題就應該是車道應否引進溼地?或者是車道該以什麼樣的方式經過溼地?而雲林莞草是否真的是那麼重要且值得被保育的一種植物?在高美溼地的環境生態問題被爭議至少四年之後,政府部門也應該要有相關的基礎研究數據以說明之;至於環保人士所提出「生態工法」的要求,我們認為一直以來都是負責海堤管理與建設的河川局,應該針對台灣海岸線的特性發展出一套適合台灣海岸生態的施工準則,而不是老是以旁觀者的角色質疑或質問什麼才是「生態工法」!再者,在高美溼地興建大海堤的爭議過程中,我們不但看不到國內保育工作最高主管機關農委會的身影,我們也看不到主管環境影響評估工作的環保署,對此生態敏感地區所做的重大工程,提出任何的要求來為台灣的環保工作把關,這就不免讓人憂心:「如果放任同樣的事件繼續發生,台灣的保育工作還有什麼前途與願景可言?」

  高美溼地在台灣的生態環境上或許不算是個重要的角色,但她絕對是個指標,是我們判斷國內各級政府對於保育及環保工作推動與落實程度的一個指標,在等待高美大海堤最後建設方式的結果的同時,我們僅以此文做最後的努力,希望修正設計後的海堤興建方式真能提供當地居民、環保人士與政府三者之間一個三贏的局面。

  鄉土情,在心底,落土裡;整建後的高美海堤,希望還是一個能夠提供國民漫步行走,看鳥兒海邊自由飛翔遨遊的好地方。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