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環境關懷事件] 【左右看】嗚咽的二仁溪 【左看】台灣正在嗚咽 1975年二仁溪旁燃燒廢五金引起畸形兒及兔唇、1987年緊鄰著二仁溪且每年平均燒出4,000噸有毒廢物的灣裡廢五金專業區,焚膏繼晷地噴發著世紀之毒戴奧辛,讓二仁溪的黑夜比白天亮、2002年1月的二仁溪上游溪畔被人傾倒並燃燒著無數的事業廢棄物。幾十年了,二仁溪的模樣、命運依舊,不勝欷噓! 台灣發跡靠的是──恩賜,一種在西方與雁行梯隊的嚮導,重視環保、反公害時,它們的廢棄物在留洋學人以仲介廢物輸入作為「腦力輸出」(brain drain)的表現時,廢棄物、土法提煉後的廉價原料,成就了國際加工基地在台灣新國際分工。在第三世界分不到工而徒呼負負,代工,不管高級或低級,硬是讓樂業敬業的台灣,發達了。至於,伴隨代工而生的事業廢棄物,自行收拾,以成就西方主子的環保與衛生,這,咱亦沾光。 台灣也說環保,不過說的是事業廢棄物十分一的家庭廢棄物。主子有樣,咱亦學樣。具備了環保的面子,更保了主子環保的裡子,「一兼二顧,摸蛤仔兼洗褲」。 只是吾人納悶的是,若不戳破台灣環保的面子,掀開西方環保的裡子,二仁溪的嗚咽,在五蘊皆空的台灣人跟前,依舊是充耳不聞﹔果若如此,「愛台灣,台灣優先」的響亮口號,不過是台灣正在嗚咽的呻吟慘叫? 【右看】廢棄物的極樂台灣 1月14號,二仁溪支游的崗山溪上游溪畔,遭不肖業者傾倒無數事業廢棄物,造成悶燒冒出惡臭氣體℡此乃繼幾年前,二仁溪被傾倒數千噸廢棄物後,二仁溪再度受到的蹂躪。事業廢棄物的問題,可說是台灣毒瘤,充斥在台灣頭與台灣尾。 事實上,這幾年台灣環保著有成效的是家庭廢棄物的處理,尤其呼朋引伴、噓寒問暖的倒垃圾景象,讓不僅在心理上拉近社區居民的距離,在社區空間內,也少了掩鼻而逃的骯髒角落,更使得垃圾回收與分類,有了分流處理的基礎。此皆證明台灣有搞好環保的潛力,然此種著眼於家廢棄物仍然是以「不要在我家後院」(Not In My Back Yard.)的心態出發,所以時下的環保概念,應該讓民眾跨越鄰避效應(NIMBY)的囿限,灌輸污染越界的概念,才是民眾環保的深根,亦才能將環保概念擴張至漫溢暴露在山巔、水澗的事業廢棄物。 此外,廠商事業廢棄物通常是採取外包,使得廢棄物裝上輪子到處跑,而不管處理業者有無能力處理與真正落實,是故,如何對終端處理機制的監控與提供,則顯得相當重要。否則,只會開罰單的政府,不過是與業者共舞貓抓老鼠的抓放曹遊戲罷了,鼠貓仍舊是四腳走的動物,那台灣依舊是廢棄物的極樂天堂。讓環保心態越界,讓處理能力落實,才是事業廢棄物從台灣蒸發的最終出路。 本文轉載自【台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