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關懷事件]

讓保育歸保育,林業歸林業

作者:李根政 (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生態教育委員會召集人)

  近日,多位森林學者論述林業政策,其觀點主要有三:

  其一、部分保育人士,一味地要求政府立法,全面禁止砍伐木材,包括人工林在內。

  其二、因應國際木材市場限制出境的情勢,及國際輿論要求各國的木材使用要有一定的自給率,如果現在不能未雨綢繆,培育人工經濟林,以因應未來需求…。同時使用熱帶材以鄰為壑,勢必引起國際保育人士的抗議等…

  其三、強調柳杉疏伐的正當性,聲稱早期培育的柳杉林,應早作妥善規劃利用,以免浪費大自然資源,暴殄天物。

  對於這些觀點,回應如下:

  一、天然林具有的水保功能及生態多樣性當然優於人工林,因此,在現今國土災難頻仍之際,保育團體向來主張應立法全面禁伐殘存23%的天然林,但從未主張連人工林也全面禁伐。去年,在一人一信救森林保家園的六大訴求中,更建議政府將全國山地分為「保育地」、「經濟地」兩大系統。土地分類之保育地為水土保持、自然生界安身立命之地,嚴禁任何形式的開發,已遭破壞之地區應循自然演替重歸平衡;經濟地則依據生態法則、環境條件暨重新進行「林業生產」、耕地及居住地的規劃,依據安全承載量,建構兼顧厚生與保安的山地產業,學習原住民生態智慧,強化台灣在地球的生態暨環境責任。因此,張上鎮為文指稱:「部分保育人士,一味地要求政府立法,全面禁止砍伐木材,包括人工林在內。」是刻意抹黑,意圖誤導大眾。

  二、台灣的林業向來就是在摧毀原始林,培育人工林經濟林,五十年來林業單位造林超過113萬公頃,現存人工林地尚有57萬公頃(含15萬公頃竹林)。因此,台灣的問題不在於有無人工經濟林,而在於歷來的經濟營林完全沒有任何經濟效益。我們同意在森林資源日漸匱乏的趨勢,台灣確實需要面對未來國際木材市場的供應緊縮問題,然而,我們要問的是全台龐大的林業官僚和森林系學者,投入無數國家資源,營林五十年,只換得殘破的國土,而木材自給率仍不及1%,誰該檢討、誰該負責?

  三、今年二月,林務局宣稱北部一萬五千公頃林地,三千萬棵柳杉得了黑心病,將砍除。植樹節當天經保育團體揭發「柳杉黑心不是病,而是一種品種的特徵」。然而,至今官方從未正面回應,學者明知其嚴重的認知錯誤,也不敢直言。保育團體主張柳杉現階段應停止任何形式的砍伐,原因如下:柳杉造林是一個歷史的錯誤,然而砍樹容易、種樹難,已然成林的柳杉對水土保持仍有相當之功效,一旦進行疏伐等措施,勢力攪動坡地,勢必會衝擊到水土的保持。再者,以長時間來看,現存的柳杉林,既是水土不服,最後必然會老化、生病死亡,如果沒有人工的撫育、疏伐等干擾,林下的天然植被將會逐漸將取代柳杉,最後形成天然林。柳杉如果沒有造成危害,何需砍除?在林地未分類、未做任何環境影響評估前,任意處分(不管是皆伐或疏伐)林地,都可能衝擊到日益加深的水土災難。更何況,目前柳杉砍伐的工錢遠高於賣價,砍下來也不符經濟效益。

  近年來,從棲蘭檜木的保護到倡議立法禁伐天然林等討論,我們看到的是政府和人民無法釐清「生態保育、國土保安、經濟營林」之間的分野,甚至有掛羊頭賣狗肉的情形。至今,台灣多數森林相關學者及機構,高舉保育旗幟,骨子卻是經濟營林的思維,例如退輔會的森林開發處,後來改為森林保育處,但做的還是伐木營林,將原始檜木林改造為單一人工林的事,至今他們仍堅稱是在做保育,保育團體最憂心者莫過於此。

  因此,民間籲請政府依據環境條件、森林類型與生態特徵、立地風險等因素,即刻進行林地分類之調查規劃,由林業單位彙聚森林學者營林之專長,在林地分類後的經濟林地內進行永續營林,經營出可用之材,真正提高台灣的木材自給率,為危機時之木材供應未雨綢繆。然受限於地理條件以全球資源有限的情形下,即使提高了木材的自給率也不可能無限滿足消費的需求,因此,國民也應節制木材、紙類等的消費,善盡地球村一份子的責任。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